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行也,藏在大火《国语·晋四语》

第三方登录:在线人数4460人
头&&衔:初来乍到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本经】 乾 元亨利贞。【译】乾卦象征天,象征向上进取。要使老百姓都能通达顺利,那么对于犁地的农耕活动就要意志坚定地进行。
注释: “乾”天,自强不息。《程颐曰》以形体谓之天,以性情谓之乾。《释名》乾,进也。行不息也。& && &“元”民众,百姓。《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 &“亨”通达顺利。《后汉书·班固传》:“性类循理,品物咸亨。”& && &“利”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 &“贞”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简评:从乾本经中可看出作者首先就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全篇的首位,希望平民百姓都能生活幸福,并且指出要达到此目标必须遵循的途径,那就是搞好农耕活动。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周易·乾】彖辞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译文】判断曰 伟大的乾天是根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依托你开始,你统率着天气。天空行云布雨,各种物产普遍形体繁茂,日月周而复始运行,风、火、署、湿、燥、寒六气各居其位季节形成,季节交错是六气变化及龙星运行驾驭天气的自然现象。天气按规律变化,万物各自正常按其特点生存,护养适合太平无灾,人们将犁地的农耕活动意志坚定的进行。开始生产出众多物产,天下和睦安宁。
此【乾】卦彖辞篇幅较长,为方便看官指正,特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译文】伟大的乾天是根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依托你开始,你统率着天气。
注释:“大”敬词。如“大人”“大王”等。“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曹操《步出夏门行》:“幸甚至哉。”“元”根本,根源。《吕氏春秋·召类》:“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万物”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资”凭借的本钱,依托。《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始”开始,开端。《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乃”你,你们。《汉书·翟义传》:“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发:出兵。)“统”总管,统率。《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天”天气。《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
【原文】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译文】天空行云布雨,各种物产普遍形体繁茂。
注释:“施”散布。《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品”类,种。《尚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物”物产。《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流”普遍。《楚辞·九章·哀》:“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返之何时?”“形”形成。《韩非子·解老》:“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形:形体。成:繁茂。《吕氏春秋·先已》:“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原文】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译文】日月周而复始运行,风、火、署、湿、燥、寒六气各居其位季节形成,
注释: “大明” 泛指日、月。《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於大清,视於大明。” 尹知章 注:“日、月也。”“终始” 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六位”指“六气”之位。《黄帝内经》讲“五运、六气。”统年。六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主春;二之气,少阴君火,主夏;三之气,少阳相火,主盛夏;四之气,太阴湿土,主长夏;五之气,阳明燥金,主秋;六之气,太阳寒水,主冬,亦称为终之气。“时”本义:季度;季节。《说文》:“时,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原文】时乘六龙以御天。【译文】季节交错是六气变化及龙星运行驾驭天气的自然现象。
注释: “乘”交错(出现)。汉· 贾谊《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龙”星名。《左传·僖五年》龙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宿。(见附列资料)“以”句末句中语气词。“御”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统领。《旧唐书》:“皇帝亲御六师,即离三蜀,霜戈万队,铁马千群。”“天”天生的,自然的现象。《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附列资料:】“大火”是星名。按照中国传统的“三垣二十八宿”的天区划分,“大火”星属于心宿,即“心宿二”,因色红似火,得名大火。按照西方的星座划分,它属于天蝎座,即天蝎座α星,是一颗红超巨星。“大火”亮度大,《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把它列入只收21个星(有的是双星)的“最亮星表”《七月》诗中接“七月流火”之后的一句是“九月授衣”,表示到夏历九月,就要把缝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来做。在历法还不完备的古代,“大火”星明亮,就成了人们观测天象、判断季节、确定农时的依据。所以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注意:大火星,即龙星,是恒星,而不是太阳系的行星火星(荧惑星)。
【原文】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译文】天气按规律变化,万物各自正常按其特点生存,护养适合太平无灾,
注释: “乾”象征天。“道”指法则、规律。《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各”各自。《尚书·汤诰》:“各守而典。”“正”正常。《论衡·无形》:“遭时变化,非天之正气。”“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命”生活。(生存。)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保”护养;育。《说文》:“保,养也。”“合”适合。《庄子·养生主》:“合于桑林之舞。”“太和”谓太平。三国魏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 之世乎。”
【原文】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译文】人们将犁地的农耕活动意志坚定的进行。开始生产出众多物产,天下和睦安宁。
注释:“首”开端,开头,前端。《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出”出产,生产。《盐铁论·本议》:“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庶物”众物,万物。《孟子·离娄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万国”万邦;天下;各国。《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咸”和睦。《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昔周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宁”本义:安宁,平安。
乾彖辞简评:由此彖辞进一步看出古人对天的敬畏,希望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太平无灾,这样人们的农耕活动才能有好的收获,天下太平。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周易·乾】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译】文言说:乾卦所说的老百姓,是将占多数的老百姓列在首位;亨通顺利,是各种美好的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了;进行农耕活动,是说合乎正义的行为要跟着别人认真去做;意志坚定,是做好每件事情的根本。君子做事情的主体如能首先考虑人民的利益,那么就完全可以成为领袖人才;美好的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人民生活幸福,那么就完全可以符合祭神时心中的愿望了;农耕活动可以收获大量物产,那么就完全可以说明跟着别人进行的农耕活动是正义的行为;做事情能够意志坚定,那么就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了。君子要传布此处的四项惠民箴言,所以说:“乾卦象征天,象征向上进取。要使老百姓都能通达顺利,那么对于犁地的农耕活动就要意志坚定地进行。”
此文言篇幅较长,为方便看官指正,后文特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元者,善之长也;【译文】乾卦所说的老百姓,是将占多数的老百姓列在首位;
注释: “善”多。《诗·鄘风》女子善怀。《笺》善,犹多也。《礼·文王世子》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注》善谓多于前。“之”助词。相当于“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长”列在首位的。《孟子·梁惠王上》:“长子死焉。”
【原文】亨者,嘉之会也;【译文】亨通顺利,是各种美好的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了;
注释: “嘉”美,善。《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会”聚集,会和。《庄子·养生主》:“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原文】利者,义之和也;【译文】进行农耕活动,是说合乎正义的行为要跟着别人认真去做;
注释: “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和”hè 附和。(跟着别人去说或做。)《商君书·更法》:“论至德者不和于俗。”
【原文】贞者,事之干也。【译文】意志坚定,是做好每件事情的根本。
注释: “事”事情。《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干”泛指主干、根本。《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原文】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译文】君子做事情的主体如能首先考虑人民的利益,那么就完全可以成为领袖人才;
注释: “体”事物的主体,本体。《吕氏春秋·情欲》:“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仁”通“人”《论语·雍也》:“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足以”完全可以;够得上。《孟子·梁惠王上》:“是心足以王矣。”“长”首领。古指天子、诸侯及公卿大夫之尊者。《尚书·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长。”“人”人才。《管子·形势》:“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
【原文】嘉会,足以合礼;【译文】美好的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人民生活幸福,那么就完全可以符合祭神时心中的愿望了;
注释: “合”符合。(与原来数量、形状等相合。)《荀子·性恶》:“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礼”祭神祭祖。《管子·劝学》:“将心礼上帝。”
【原文】利物,足以和义;【译文】农耕活动可以收获大量物产,那么就完全可以说明跟着别人进行的农耕活动是正义的行为;
注释: “利”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物”物产。《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原文】贞固,足以干事。【译文】做事情能够意志坚定,那么就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了。
注释: “固”牢固。《战国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干事”胜任其事。《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
【原文】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译文】君子要传布此处的四项惠民箴言,所以说:“乾卦象征天,象征向上进取。要使老百姓都能通达顺利,那么对于犁地的农耕活动就要意志坚定地进行。”
注释: “行”传布。《后汉书·樊凖传》:“时羌复屡入郡界,凖辄将兵讨逐,修理坞壁,威名大布。”“德”《玉篇》德,惠也。《书·盘庚》施实德于民。《诗·小雅》旣饱以德。
简评:文言作者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元亨利贞”的含义,强调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人,才可能成为领袖,体现了“国以民为本”的思想;将惠民富民的农事活动坚定的进行,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周易·乾】文言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译】 乾卦中的老百姓,全文开始就希望他们都能成为通达顺利的人。将犁地的农耕活动意志坚定地进行,是人们具有的优秀秉性和气质。乾卦开始就认为赞美犁地的农耕活动有利于全天下,大谈农耕活动。这实在太伟大了。伟大啊,乾卦!文章风格坚强有力不偏不倚,文辞纯正不杂精练完美,将六爻辞的哲理充分发挥,就可以触类旁通的了解其他事物的内情了。季节交错是六气变化及龙星运行驾驭天气的自然现象。天空行云布雨,天下太平。
注释:“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能”乃,就。《管子·权修》:“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以”认为。《列子·汤问》:“我以日始出。”“美”赞美,以为美。《韩非子·五蠹》:“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利”犁地,耕地。见本卦卦辞注。“利”有利于。《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通“丕”大。《诗经·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大”重大的,重要的。《孟子·告子下》:“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刚健”指性格、风格、姿态等坚强有力,壮健。唐 柳宗元 《送诗人廖有方序》:“今 廖生 刚健重厚,孝悌信让,以质乎中而文乎外。”“时乘六龙,以御天。”见本卦彖辞注。
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象&&天道运行壮健,君子要效仿这种精神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
注释:“象”泛指通译官。《汉书·礼乐志》:“蛮夷竭欢,象来致福。”& &&&“行健”运行壮健。&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译】初九 将制作完成用于舞的龙隐藏起来不用。
注释: “潜”隐藏。《周礼·阍人》:“潜服贼器不入宫。”“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周易·乾】初九 象曰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译】象 “将制作完成用于舞的龙隐藏起来不用。”是因龙皮的质量处于等级低下的壮态。
注释:“在” 居于,处于。《诗·周南·关雎》:“在河之洲。”& &&&“阳”伪装,假装,表面上的。《战国策·赵策》:“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 &&&“下”等级低下,质量差。《论衡·逢遇》:“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
什么年代了,还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一派胡说。
引用:原帖由 闽江上游 于
18:01 发表
什么年代了,还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一派胡说。 请先生看明白了,在下是在正确解释古文《周易》,这里没有一个字在讲阴阳五行哦。和您想的迷信算命算卦没有半点关系。&&不知谁在胡说。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为了清晰解读文言,特将附在卦辞后的文言分别拆分,附于相对应的爻辞后面进行注解。(下同)
【文言】又曰:潜龙勿用,下也。【译】文言 “将制作完成用于舞的龙隐藏起来不用。”因为质量太差。
注释: “下”等级低下,质量差。《论衡·逢遇》:“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言】又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译】文言 将制作完成用于舞的龙隐藏起来不用。是将表面的用于伪装的器具(龙皮)隐藏起来。
注释:“阳”伪装,假装,表面上的。《战国策·赵策》:“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 &&&“气”通“器”。器具。《逸周书·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 ···水泉必香,陶气必良。”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初九 文言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译】初九 文言说:“将制作完成用于舞的龙隐藏起来不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生说:“这是说具有圣人品行而隐退的人。他们不会随世事变化而改变自己,不追求成就与名声,隐匿世间不会觉得烦闷。有喜欢做的事情就认真去做。使人忧虑的事情就离开,坚决的态度谁也不可能使他动摇。这就是将龙藏起来不用的寓意。
注释:“何” 为什么。《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谓” 说 。《广雅·释诂二》:“谓,说也。”“子”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龙德”圣人之德,天子之德。南朝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易”改变。《孙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世”世间,人世。《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成” 完成,成就。《说文》:“成,就也。”“名” 名声,名誉,名望。《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遯”隐匿。《尚书·说命下》:“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闷”烦闷。《战国策·楚策一》:“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不知人。”“乐”喜欢。《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行”做,实施。《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违” 离开,背离。《说文》:“违,离也。”“确”坚决。《新唐书·郭子仪传》:“进拜尚书令,子仪确让。”“拔”变易,动摇。《韩非子·解老》:“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
简评:从此段文言看,如此做法很不负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君子就应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这是乾卦的中心思想,岂能凭自己好恶任意而为之?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如此散漫随意安能称为君子?
此段文言所说的隐退是出于主观愿望,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而“潜龙勿用”的本义是龙的质量差而被动的潜藏,不符合爻辞本义,所以此文言的比喻是个不恰当的比喻。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言】又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译】 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官,做每天可以显现的官。乾所说的“潜”意思是:因为隐藏所以没显现,做官的才能还不成熟。所以君子暂时得不到任用。
注释:“成德”盛德。(古时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左传·成公十三年》:“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为”做,作。《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行”官名。又叫“行人”。《管子·小匡》:“隰朋为行。”“见”显现,出现。《孟子·滕文公上》:“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而”通“能”。才能,才干。《管子·枢言》:“戒之戒之,微而异之。”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未”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仪礼·乡射礼》:“众宾未拾取矢。”注:“未,犹不也。”“成”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成熟。《吕氏春秋·明理》:“五谷萎败不成。”“用”任用。《孟子·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用之。”
简评:此断文言是说君子应努力出仕做官,暂时不能为官是因为做官的能力低下的原因,就犹如龙皮的质量低下不能用来举起来舞一样。这个文言的寓意是紧扣“潜龙勿用”爻辞本义的。
从以上两段文言看来对周易爻辞的不同解释从文言就开始了。还说明文言绝非一人所作,而是至少出自持不同观点的两个人。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译】九二&&看到舞龙并敲大鼓,很快就会看见大人物到来。
注释: “见”看见,看到。《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表示动作的进行。“田”鼓名。一种大鼓。《诗经·周颂·有瞽》:“应(小鼓)田县(即“悬”)鼓,鞉(小鼓,乐器)磬柷(打击乐器)圉(通‘敔’乐器名)。”“利”快速。《晋书·王濬传》:“风利,不得泊也。”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周易·乾】九二象曰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译】象“看到舞龙并敲大鼓,”是大人物对民众普遍的实施了恩德,所以民众欢迎他的到来。
注释: “德”恩惠,恩德。《战国策·秦策》:“是不敢倍德畔施。”注:“恩也。”& && &&&“施”施行,实行,推行。《孟子·梁惠王上》:“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 && &&&“普”普遍,全面。《孟子·万章下》:“普天之下。”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文言】又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译】文言看到舞龙并敲大鼓。这欢迎的是经营天下,慈惠愛民的圣明君主。
注释:“天下”四海之内,全中国。《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文” 经营天下,治理国政。《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经纬天地”同“经天纬地”& &&&“明”《礼记·礼运》:“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文言】又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译】文言看到舞龙并敲大鼓。这欢迎的是经营天下,慈惠愛民的圣明君主。
注释:“天下”四海之内,全中国。《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文” 经营天下,治理国政。《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经纬天地”同“经天纬地”& &&&“明”《礼记·礼运》:“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言】曰:见龙在田,时舍也。【译】文言 “看到舞龙并敲大鼓,”是大人物适时地给予民众恩惠。
注释:“时”合时宜的,适时的。《庄子》:“时雨降矣。”& &&&“舍”施舍,给予。《梁书·到溉传》:“初与弟洽共居一斋,洽卒后,便舍为寺。”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言】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译】九二爻辞说:“看到舞龙并敲大鼓,很快就会看见大人物到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先生说:“这是说具有天子品行,因而做官会很适当的人。他平常说话诚实,平常做事谨慎。防止邪念心怀真诚。为世上的人做好事而不夸耀自己。以博大的道德来治国。《周易》说:‘如看到舞龙并敲大鼓,就一定能看见大人物到来。’这是君主对民众实施恩德的体现。
注释:“正”官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 &&&“中”适当。《战国策·齐策二》:“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 &&&“庸”平常。《尔雅》:“庸,常也。”& &&&“信”诚实。《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行”做。《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谨”谨慎。《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 &&&“闲”防止。刘禹锡《天论》:“建极闲邪。”(建立准则,防止邪说。)& &&&“邪”邪念。《国语·晋语八》:“公族之不恭,公室之有回,内事之邪,大夫之贪,是吾罪也。”& &&&“存”怀有。《后汉书·虞诩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伐”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 &&&“化”治。《战国策·楚策四》:“夫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九二 文言又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译】 君子要努力学习聚集知识,要深入探讨研究明辨是非,要以宽容的态度实施自己的权力。要以仁爱之心做官。《周易》说:‘如看到舞龙并敲大鼓,很快就会看见大人物到来。’这是君主对民众实施恩德的体现。
注释:“问”探讨,研究。《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居”所处的地位。《诗经·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行”官名。又叫“行人”。《管子·小匡》:“隰朋为行。”
简评:从此爻辞可看出在商周时期为欢迎大人物的到访,就有舞龙敲鼓隆重欢迎的习俗了。
声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九二 文言又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译】 君子要努力学习聚集知识,要深入探讨研究明辨是非,要以宽容的态度实施自己的权力。要以仁爱之心做官。《周易》说:‘如看到舞龙并敲大鼓,很快就会看见大人物到来。’这是君主对民众实施恩德的体现。
注释:“问”探讨,研究。《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居”所处的地位。《诗经·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行”官名。又叫“行人”。《管子·小匡》:“隰朋为行。”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译】九三 君子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夜晚仍时刻警惕,假如遇到危险也不会遭灾。
注释:“终日” 从早到晚。《荀子·劝学》:“终日而思。”& &&&“乾”本义:上出。《说文》:“乾,上出也。”& &&&“夕”夜。《左传·成公十二年》:“朝而不夕。”& &&&“惕”警惕。《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 &&&“若”假如。《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厉”祸患,危险。《诗·大雅·瞻卬》:“降此大厉。”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九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译】象 “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是应重复再三坚持的道理。
注释:“反复”重复再三;翻来覆去。《·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道”规律,道理。《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乾】九三 文言又曰:终日乾乾,行事也。【译】文言 “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是在忙于做事情。
注释: “行”做。《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事”事情。《·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乾】九三 文言又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译】文言 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这是在随着时势发展一同向前行动。
注释: “与”连词。相当于“和”“同”。《后汉书·冯衍传下》:“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三王争流。”“时”时机,时势。《·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偕”划一,等同。《管子·幼官》:“偕度量,一称数。”“行”行动。《论语·述而》:“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乾】九三 文言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译】九三爻辞说:“君子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夜晚仍时刻警惕,假如遇到危险也不会遭灾。”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生说:“君子增进道德受重用为朝廷写作著书。他办事尽心竭力守信用所以增进了道德受到重用。他修饰辞句写作著书能建立在有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所以能留守在写作著书的职位上。他掌握的知识达到了最高程度,适宜推举其议论穷究精微之理。他掌握的知识很全面并且保持始终,适宜推举其为朝廷著书来保存合乎正义的资料了。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就会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也不忧愁,所以能够努力向上进取,自强不息。因为他时时谨慎小心虽然处在危险之中,也不会遭灾了。”
注释: “何” 为什么。《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谓” 说 。《广雅·释诂二》:“谓,说也。”“进德”增进道德。晋潘岳《闲居赋》序:“是以资忠履信以进修,脩辞立诚以居业。”古时赏赐宠臣之冠,曰:进德冠。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至贞观八年,太宗初服翼善冠,赐贵臣进德冠。”“修业”古代写字著书的方版叫做业,所以把读书写写作教修业。《管子·宙合》:“修业不息版。”“忠”办事尽心竭力。《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信”守信用。《·富国》:“已诺不信则兵弱。”“修辞”修饰辞句,也指写作。白居易《得乙与丁俱应拔萃互有相非未知孰是》:“勤苦修业,乙不能也;吹嘘附势,丁亦耻之。”“立”实行。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诚”真实情况。《论衡·非韩》:“不可定诚,师吏执而问之。”“居”留守。《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业”古代书写用的版称业,故书也称业。《管子·宙合》:“修业不息版。”“知”知识。《老子·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 “至”到。《战国策·东周策》:“颜率至齐。”“至”极,最。《吕氏春秋·制乐》:“欲观至乐,必于至治。”“可”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与”动词。推举,举用。《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脩睦。”“言”谈论,议论。《后汉书·冯衍传下》:“董仲舒言道德,见妒于公孙弘。”“几”隐微。《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极深:穷极幽深。研几:研核几微。即:穷究精微之理。)“终”整,全。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终”始终。《汉书·李广传》:“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存”保存。《战国策·东周策》:“夫存危国,美名也。”“义”合乎正义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居”所处的地位。《诗经·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乾】九三 文言又曰: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译】 意志坚定地反复专研却未能成功于仕途。上位最大的官当不上,下位最小的主管农事的官也当不着。所以还在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因为他时时谨慎小心,假设遇到危险也不会遭灾了。
注释: “重”重叠,重复。《·春申君传》:“王无重世之德。”“刚”刚强。《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刚强”坚定有志气,不怕困难。)“而”连词。但,却,可是,然而。表示转折关系。《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成功。《康熙字典》中,成也。《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中,揂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天”《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田”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吕氏春秋·孟春》:“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故”连词。所以。《·留侯世家》:“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 “虽”连词。表示假设与让步关系。《史记·高祖本纪》:“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乾】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译】九四 心中存有迷惑之处,在迅速跳跃式的掌握深邃的知识,没有过失。
注释: “或” 通:“惑”。迷惑。《战国策·魏策三》:“今大王与秦伐韩而益近秦,臣甚或之。”“越”迅速跳跃的样子。《诗经·小雅·巧言》:“跃跃毚兔,遇犬获之。”“在”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渊”深,深邃。《老子·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咎”过失。《诗经·小雅·伐木》:“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乾】九四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译】象 心中存有迷惑之处,在迅速跳跃式的掌握深邃的知识,出仕做官不会有过失。
注释:“进”出仕,做官。《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咎” 过失,罪过。《书·洪范》:“其作汝用咎。”疏:“咎是过之别名。”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乾】九四 文言又曰:或跃在渊,自试也。【译】文言“心中存有迷惑之处,在迅速跳跃式的掌握深邃的知识,”自然会得到任用。
注释: “自”自然。《商君书·错法》:“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试”用,任用。《荀子·宥作》:“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乾】九四 文言又曰:或跃在渊,乾道乃革。【译】文言 心中存有迷惑之处,在迅速跳跃式的掌握深邃的知识。其实乾卦本身的含义就是变革着向前发展。
注释: “道” 道德,道义、正义。《·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乃”是,就是。《·平原君虞卿列传》:“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革”改变,变更。《·严助传》:“愿革心易行。”
【乾】九四文言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译】九四文言 爻辞说:“心中存有迷惑之处,在迅速跳跃式的掌握深邃的知识,没有过失。”这是什么意思呢?先生说:“职位的高低没有固定不变的。不是研习的学科不正确;官职的升降没有永久不动的,不是与同僚有何差别。君子增进道德受重用为朝廷写作著书。其爱好能赶上变化的时势,所以没有过失。”
注释:“上下”指位份的高低。《尚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孔传:“和上下尊卑等列。”)
“常”永恒的,固定不变的。《墨子·尚贤》:“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为”研讨,学习。《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邪”不正当。《礼记·祭义》:“虽有奇邪而不治者。”
“进退”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有术数以御之也。”
“恒”永久,持久。《诗·小雅·小明》:“无恒安处。”
“离”差别。《战国策·赵策二》:“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
“群”人群,朋辈。《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欲”爱好,喜爱。《增韵》:“欲,爱也。”
“及”追及,赶上。《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
“时”时机,时势。《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
【乾】九四 文言又曰: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译】意志坚定地反复专研却未能成功于仕途。上位最大的官当不上,下位最小的主管农事的官也当不着,处于中位庖人,亨人之类的官也没有他的份。所以很迷惑,迷惑所说的,就是怀疑。所以这其中没有过失。
注释: “重”重叠,重复。《·春申君传》:“王无重世之德。”“刚”刚强。《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刚强”坚定有志气,不怕困难。)“而”连词。但,却,可是,然而。表示转折关系。《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成功。《康熙字典》中,成也。《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中,揂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天”《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田”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吕氏春秋·孟春》:“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人”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故”连词。所以。《·留侯世家》:“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 “或”通:“惑”。迷惑。《战国策·魏策三》:“今大王与秦伐韩而益近秦,臣甚或之。”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译】九五 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有利于看到大人物的到来。
注释: “飞”凌空,高。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幕之上。”“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在”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天”本义:人的头顶。《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利”有利于。《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见”看见,看到。《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乾】九五《象》曰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译】《象》“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是大人物前来造访。
注释:“造”本义:到,往某地去。《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客造焉。”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乾】九五 文言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译】九五爻辞说:“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有利于看到大人物的到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生说:“声音相同就会互相应合,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寻求。水会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火会趋向干燥的区域;云跟随着龙腾飞而飘动,风跟随着虎跃而吹行。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站在那里都会引来众人观看。以天为根源的会亲近在上面的天,以地为根源的会亲近在下面的大地。法则是世上万物都各自依从他们自己同类。”注释: “何” 为什么。《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谓” 说 。《广雅·释诂二》:“谓,说也。”“同”相同,一样。《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声”声音,《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相”互相。《孙子·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应”应和。《淮南子·原道训》:“不为先唱,感而应之。”“气”气息。《汉书·苏武传》:“{苏}武气绝,半日复息。”“求”寻求。《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湿”低下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就”归于,趋向。《国语·齐语》:“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燥”干燥。《汉书·丙吉传》:“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从”跟随。《孟子·万章上》:“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作”起立,站起来。《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万”众多,极多。《诗经·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求求。”“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睹”看,看见。《荀子·王霸》:“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本”根源,来源。《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亲”近,亲密。《论语·学而》:“汎爱众而亲仁。”“则”法则。《汉书·贾谊传》:“合散消息安有常则?”“类”同类。《荀子·礼论》:“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
【乾】九五 文言又曰:飞龙在天,上治也。【译】文言“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是国家治理的最好,安定太平。
注释: “上”上等。《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 &“治” 治理的好,安定太平。《管子·宙合》:“桀纣以乱亡,汤武以治昌。”
【乾】九五 文言又曰: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译】文言 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大人物已到场。)是他的官位啊升到了最高最大。
注释:“乃”表肯定。就是,原来是。《·平原君虞卿列传》:“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位” 职位,官爵。《孟子·万章下》:“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 &&&“乎”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天”《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德”本义:登高,攀登。《》:“德,升也。”
【乾】九五文言又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译】 德才超群的人,他会亲近天地间自然界熟习其变化情况,以使他的行动适合四時之旺氣;他会亲近日月掌握其运行情况,以使他的行动适合光照规律;他会亲近四时季节了解其变化情况,以使他的行动符合季节交替的次序;他会亲近探讨隐秘莫测玄妙的东西,以使他的行动适合将来的吉凶。先于大自然运行的时序行动,能够与大自然运行的时序不相违背。后于大自然运行的时序行动,也能遵循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老天尚且不违背,何况人呢?何况隐秘莫测的事情呢?
注释:“夫”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大人”圣人,德才超群的人。《荀子·解蔽》:“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 &&&“者”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孟子·尽心下》:“仁也者,人也。”& &&&“与”亲附。《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天地”指天地之间,自然界。《吕氏春秋·慎行论》:“天地之精也。”& &&&“合”适合。《庄子·养生主》:“合于桑林之舞。”& &&&“其”他的。《孟子·滕文公下》:“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 &&&“德”《韵会》四時旺氣也。《礼记·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明”明亮,清晰明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四时” 四季。《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序” 次序。《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鬼”隐秘莫测。《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 &&&“神”玄妙,神奇。《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弗”“不”的同源字。《公羊传·桓公十年》:“其言‘弗遇’何?”注:“弗,不之深也。”& &&&“违”违背;违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违天必有大咎。”& &&&“奉”遵循。《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
【乾】上九亢龙有悔。【译】上九 将用于舞动的龙做的高大,后来必有悔恨。
注释:“亢”高。《庄子·人世间》:“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 &&&“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 &&&“悔”后悔,悔恨。《国语·晋语二》:“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以至于死,虽死何悔!”
【乾】上九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译】象“将用于舞动的龙做的高大,后来必有悔恨。”,由于将龙做的过分大,舞动的时间不可能长久。
注释:“盈”过分。《国语·晋语九》:“奸而盈禄,善将若何。”
【乾】上九 文言又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译】文言“将用于舞动的龙做的高大,后来必有悔恨。”,是说事物到了极至就会产生灾害了。
注释: “穷”终端,终极。《荀子》:“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 && &“灾”伤害,使受灾害。《论衡》:“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
【乾】上九 文言又曰:亢龙有悔,与时偕极。【译】文言 将用于舞动的龙做的高大,后来必有悔恨。这是和时势不能等同发展的冒进行动。注释:“时”时机,时势。《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偕”划一,等同。《管子·幼官》:“偕度量,一称数。”& &&&“极”最佳或最坏的境地。《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乾】上九 文言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译】上九 文言说:“将用于舞动的龙做的高大,后来必有悔恨。”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生说:“是说身份显贵却没有职位的人,等级在上可是下面没有民众,有才德的人都处在低下的地位因而得不到他们的辅助,所以他稍有行动就会有悔恨。
注释:“何” 为什么。《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谓” 说 。《广雅·释诂二》:“谓,说也。”“贵”显贵。《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而”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作但,却,可是,然而。《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位”职位,官爵。《孟子·万章下》:“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高”等级在上。《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贤人”有才德的人。《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下位”低下的地位;卑贱的地位。《左传·襄公九年》:“今我妇人,而与於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辅” 助手。《孙子·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动” 行动。《孟子》:“将终岁勤动。”注:“作也。”
声明:复制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上九 文言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译】易中的“亢”是为说明道理的。只知道进出仕做官却不知道适时隐退;只知道生存却不知道人总会要死亡的;只知道获取却不知道失去。这只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能避免吗?知道做官、隐退、生存、死亡的道理,并且不背离道理。这只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做到吗?注释:“言”说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其利害。”“进”任官;出仕。《礼记·王制》:“升诸司马曰进士。”“退”辞去官职,退隐。《国语·楚语》:“夫子践位而退。”“存”生存,存在。《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亡”死。《汉书·李广苏建传》:“存亡不可知。”“得”得到,获得。《孟子·梁惠王上》:“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丧”丧失。《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其”代词。这(种),那,其中的。《汉书·苏武传》:“虞常等七十馀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唯”只有,只是。《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圣人”出类拔萃的人。《史记·礼书》:“圣人者,道之极也。”“乎”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并且。表示递进关系。《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失”背离,放弃。《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其”在句中,无实义。《诗经》:“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正”道理,规律。《后汉书·张衡传》:“尽璇机之正。”“者”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礼记》:“仁者,天下之表也。”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译】用九 看见大家聚集在一起舞龙,舞龙头的人技艺精湛才能将龙舞得最好。
注释:“见”看见。《汉书·高帝纪上》:“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群”会合,聚集。《荀子·非十二子》:“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无”無〈名〉。舞。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首”头。《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挾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吉” 善;美;(好)。《周礼·大宗伯》:“吉礼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用九 看见大家聚集在一起舞龙,舞龙头的人技艺精湛才能将龙舞得最好。
注释:“见”看见。《汉书o高帝纪上》:“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
“群”会合,聚集。《荀子o非十二子》:“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
“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o坤o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o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无”無〈名〉。舞。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首”头。《楚辞o九歌o国殇》:“带长剑兮挾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吉” 善;美;(好)。《周礼o大宗伯》:“吉礼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
【乾】用九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象 用九是说将自己的本领光大发扬光大提升到至高在上,可以成为首领。
注释: “天”《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德”本义:登高,攀登。《说文》:“德,升也。”
“不”通“丕”大。《诗经o周颂o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管子o侈靡》:“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o心术》:“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
“首”首领。贾谊《陈政事疏》:“凡天子者,天下之首。”
【乾】用九 文言曰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译】文言 乾元用九说的是统治国家就犹如舞龙一样,有了好的领头人,全国就会治理得好,天下太平。注释:
“用”统治,治理。《荀子·富国》:“故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又将兼人。”“天下”古时多指 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治”治理得好,天下太平。见《管子·宙合》:“桀纣以乱亡,汤武以治昌。”【乾】用九 文言又曰: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译】文言 乾元用九说的龙舞的好看与否,关键在于舞龙头的人,就是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最大的法则。既要做好世间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好的带头人。注释:
“乃”表肯定。就是。《·平原君虞卿列传》:“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见”看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则”准则,法则。《·太宰》:“法则以驭其官。”简评:周易作者在此这里通过舞龙的例子强调人世间无论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而不是“群龙没有出头的吉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晋八君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