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笨拙的力量读后感刘汉俊读后感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浩渺而深邃的海,那么语言文字则是奇幻的浪、流变的云、嶙峋的礁,那种铺陈与席卷的豪迈,那种撞击与融合的气势,那种攻坚与坚守的勇猛,让你不得不感叹语言文字的力量。
从哼哟嗨嗬的号子、比划的手势到象形文字、拼音文字的诞生,语言是文字的母亲,文字是语言的娇子。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文字;没有文字,语言难以为继。“露西小姐”,非洲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展陈的古人类化石表明,人类文明的历史至少有320万年。语言文字的历史虽没有如此漫长,但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与迁徙,究竟有多少种,怕是如原始森林那青黄荣枯的枝叶一样,繁多且无人知晓。
这荣枯生灭,便是语言文字进化的过程。
公元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开启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拉开了欧洲各国抢占美洲的序幕。在这场争夺战中,掌握了制海权的英国建立了最早的北美殖民地,工业革命又使英国跃居欧洲强国之首。可以说,英国的战刀指多远,汽船就跑多远;战刀指向哪里,英语就在哪里落地生根。
不仅英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也都曾随着殖民者的步伐走向世界不同的角落。在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校长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讲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后痛苦而坚定地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保存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韩麦尔先生或许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这句话却是道出了民族的期盼:保护好自己的母语,就像保卫好自己的母亲,一个不掌握母语文字的人,就像丢失了家门钥匙的孩子,难免会沦为精神的乞丐、文化的弃儿。
汉语的魅力在于她温暖的力量。遥想1900年前,西汉张骞首开西域丝绸之路,不但丝绸、皮毛、玉石、香料源源不断地到达中亚、欧洲,造纸术、印刷术也西出欧亚;遥想1300多年前,川藏茶马古道从成都、雅安开始,经康定、进西藏,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最远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迢迢生死路,拳拳背夫情,沿途的摩崖石刻、巴蜀图腾、壁画字碑见证了中西文明交流、藏汉文化融合的历史;遥想1200多年前,唐朝鉴真和尚九死一生东渡日本,送去了律学典籍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他自己的书法作品《请经书帖》至今留存东瀛……即便是600多年前,明朝郑和带领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五过马六甲海峡,也没有在海外占一寸殖民地,没有在马六甲海峡这个军事咽喉建一个炮楼据点,而汉语言文字则通过这个险恶航路远播东南亚,直到非洲东海岸。
商路漫漫,文路绵绵,沿途各国如接受重礼般迎接中国汉字,拥抱中华文化。没有殖民、没有掠夺,如花汉字织起友谊之环。
四大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国的汉语言文字,形变而神不变、意不散,一笔几千年。
但是,近代以来的汉语之路也曾风雨飘摇。
公元1807年,马礼逊作为大英帝国第一位赴华的传教士,接到英国教会下达的三项任务:学中文、编词典、将圣经翻译成中文。后来,他干脆穿上领事服,参与英国对华政治、贸易、文化政策的制订与实施。通过他的手,大清政府大把大把的白银流入英国人的口袋。公元1793年,英国首次派马戛尔尼勋爵率团访华,使团副使斯当东12岁的儿子也随团前来,由于其乖巧伶俐,乾隆皇帝还赏赐了这个孩子一个香包。46年后,正是这个能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小斯当东,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讲,主张对中国开战:“在中国,屈服只能导致耻辱,态度坚决可以取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中国丛报》撰文,鼓吹对付中国要用大炮。
还有的传教士则看到了汉字的力量。1848年,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被称为美国“汉学家之父”的学者卫三畏说:“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中国将不复存在。”他发现了解构中国力量的突破口。日,英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天津条约》,其中第五十款规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正是这个传教士兼驻华参赞卫三畏,参与了该条约的制订。用英语做中国人的主,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文化的悲哀。及至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期间,强行推行日语教育;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华日军也曾如此这般在东北地区实施文化殖民,与此同时,大量珍贵典籍、碑帖、字画被劫运往日本。
国破山河碎,字在火中泣,腥风血雨中汉字坚挺依然。用子弹围剿方块汉字,迎接它的只有横枪竖棍撇刀捺剑。这是中国汉字的性格。一个民族哪怕是被打倒在地,只要精神还在,散落一地的点横撇捺就会在文化的号角下,铸成不屈的脊梁。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如果不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难以承载时代的新思想、新事物,这是我们的文化自省。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官话字母”、“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罗马字拼音法”方案,中国汉字在300多年来的文字变革中步履蹒跚。
文字改革的历史重任,落在了新生的共和国肩上。
日,新中国成立的第十天,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4亿文盲的艰难任务。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从1949年到1958年的10年间,1000多种方案,数万人参与,仅汉语拼音方案就有6套之多。扫盲班、识字班,电灯下、油灯旁,人民大众如饥似渴地识字读报,成为汉语言文字的主人。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历史进入上世纪70年代,汉字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1973年,联合国将汉语作为官方工作语言,世界从此开始倾听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500多个孔子课堂搭起一座座汉语桥,谦和的中国孔子站在东方文明的桥头堡,拱手迎送远方之朋,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想象的美、古典的美,至于粗暴地把某种政治符号安插其中,更是对文化的割裂。文字改革不能借口现代消解传统,不能借口简洁制造空疏。没有繁体字,就没有古典的美;没有简化字,就没有现代的美。臃而不肿,简而不单,今天的汉字有着姣好的身材。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1956年终于诞生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我们愿意聆听他国语言的流畅优美,但更懂得欣赏吴侬软语的温婉、秦腔南音的韵味,以及唐诗宋词的抑扬顿挫,王颜欧柳的神采飞扬。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我们反对取之无度、用之过滥;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但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今天的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下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让我们患上输入法依赖症,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源的乐趣和咬文嚼字的味道;网络俚语带来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欣闻不少地方中考、高考语文成绩的比分在提高,这是正本清源之举,学好汉语当从孩子抓起。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来源:日《人民日报》)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id:'fks_',
blogTitle:'转贴:汉语的革命(刘汉俊)',
blogAbstract:'\r\n\r\n\r\n\r\n&&&&&&& \r\n\r\n\r\n11月7日,我转贴过刘汉俊的《汉字的力量》。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瞩目汉语言文字,是文化复兴的引信。今天再转贴《汉字的力量》续篇《汉语的革命》,以飨博友。&\r\n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浩渺而深邃的海,那么语言文字则是奇幻的浪、流变的云、嶙峋的礁,那种铺陈与席卷的豪迈,那种撞击与融合的气势,那种攻坚与坚守的勇猛,让你不得不感叹语言文字的力量。\r\n从哼哟嗨嗬的号子、比划的手势到象形文字、拼音文字的诞生,语言是文字的母亲,文字是语言的娇子。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文字;没有文字,语言难以',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刘汉俊:文化的斑斓与辉煌(1)
  当今世界,文化成为共同的话题。
&&&&
不同的语言在同一个讲坛上对话,不同的肤色在同一个舞台上翩跹。人类的文化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生存与毁灭的轮番上演也从来没有如此的频繁与惨烈。
&&&&
文化,让我们肃然起敬,又让我们一脸茫然。
&&&&
是谁,支配着这个世界的风云际会,又把玩地球于股掌之间?
&&&&
是文化。
&&&&
一个汉字笔画最简练,却复杂得让你难以捉笔运墨的词藻。
&&&&
文明的辉煌与文化的落寞
&&&&
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某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往往除了其外貌之外,还有他说的某句话、讲的某个故事等等;一个地方乃至国家让你记忆深刻的,除了它的某些标志性地理风光,还与某个人、一段历史有关。多少年过去了,回忆起来往往变得真切而清晰。
&&&&
这种留存,便是一种文化。
&&&&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文化为标志、以科技为动力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着人类文化。“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说这番话时是在160多年前。而今天,有人说,人类社会近100年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过去1000年的总和。单从大众传媒一项指标来看,用户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仅用了5年。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创造着日新月异的文化。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交通工具、军事科技、云计算、智能通讯技术……数不清的文明成果秒刷着这个蔚蓝色的星球。
&&&&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面积、长时间、深层次地动荡不安。除了频发的自然灾害,非自然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凝聚了人类智慧的尖端智能武器,沦为人性的绞肉器,秒杀着无数鲜活的生命,让蔚蓝的底色涂上了腥红。
&&&&
一部科技史堪称一部战争史,我们这个星球仿佛正满身疮痕、七窍冒烟地孤独行进在宇宙深处,走走停停,步履踉跄。
&&&&
难道这就是今人给后人的留存?
&&&&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似乎把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冲突归咎于文化的对抗。我认为恰好相反,我固执地认为,冲突的起因是利益。纵览当今世界,飞弹如雨,硝烟四起,少数强国大国及其盟友对包括能源、市场、领土等利益的争夺与攫取,对他国经济的制裁、领空的封锁、人权的弹压、内政的干预而导致的动乱、饥荒、血腥,形成了对一国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次剿杀。
&&&&
以利益争夺为起点,以文化摧毁而收官,这是令人困惑的棋局。
&&&&
君不见,曾经灿烂的伊拉克在战火中满目疮痍。这个诞生了两河流域文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迸发了音乐史上最早音符的国度,保护不了自己曾经的容颜。珍存了几千年的文物在巡航导弹的追杀下在劫难逃,有多少博物馆、图书馆、纪念碑、剧院、神殿、雕塑、遗址、文献、典籍被毁如齑粉!2003年3月,美英联军侵入伊拉克,4月攻进首都巴格达,也拉开了文化浩劫的序幕。在联军的纵容和掩护之下,失去保护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在48小时之内有1.4万多件藏品被哄抢,2.5万多件文物被捣毁,展室空空如也,地上满是文明的碎片。有着4400多年历史的恩铁美纳国王雕像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窃贼们趁着战火闯进博物馆,将雕像滚下楼梯,切割分装偷运出伊拉克。7年之后,这位古代国王从美国回到自己的国家时,已经成了“无头之君”。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亚述和古巴比伦的金字形神塔,在炮火中岌岌可危。古巴比伦遗址和乌尔遗址成为武装直升机的机场和联军的军营,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彻二世的王宫遗址成了联军重型装甲车的通道。在古城纳西里亚,美军纵火烧毁了一座藏有包括最早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在内的、拥有4万件宗教历史文献的古代藏书馆。在乌尔古城,当得知那里是古代先知亚伯拉罕的出生地时,联军士兵们得意忘形,疯抢城砖当作战利品、纪念品。不仅如此,伊拉克还有不少的文化人士、科技精英、教育专家被谋杀。古巴著名作家阿瓦斯卡尔深刻地指出,“西方帝国主义者试图以这种方式毁灭他们认为构成伊拉克根基的伊拉克文化”,伤痛者还在麻木,旁观者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
君不见,被誉为“古代世界十字路口”和“文化交流中心”的阿富汗,如今成了文化的伤口。无论是英阿战争、前苏联入侵阿富汗,还是阿富汗内战,以及美国的反恐战争,战乱给阿富汗文物文化的破坏都是致命的。被毁坏的文物不仅仅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曾经接受过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膜拜的巴米扬大佛。一座座建立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寺院、庙宇、佛塔、教堂、剧院遗址,一处处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留下的遗迹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标记,一尊尊雕像、一幅幅壁画,被“不长眼”和“长了眼”的炮弹击中,一摞摞文献资料被用作兵营的点火纸,穆斯林的真主启示录《古兰经》不止一次地被焚烧。位于喀布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80%以上的藏品被毁或失踪,20000多件金玉制品下落不明。塔利班为躲避美国战机的空袭藏身在宫殿遗址,但美国兵说了,不管它多么金碧辉煌,我照炸不误!尽管一些文物管理者组织了一部分文物的集体流亡,但在这个挖文物像挖土豆一样容易的国家,拯救行动实在是杯水车薪、挂一漏万,更何况拯救者自身生命尚处在朝不保夕的惶恐中。迫于生计的阿富汗人不得不铤而走险变卖祖宗的珍遗,大发国难财、战争财的盗贼火线偷宝、掘地三尺,导致文物走私猖獗、黑市泛滥。巨大的立佛、睡佛肢解后被车载船装空运,辗转流落到异国他乡,大量精美的壁画、牙雕、饰品、器皿、钱币等珍贵文物出现在欧洲、美洲的文物走私者手中,出现在伦敦、东京和纽约的各类博物馆、艺术展中。文化的母体遭到毁坏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人在偷吃文明的遗骸。痛心疾首的专家在博物馆大门外挂起一条长幅“只有文化活着,民族才能活着”,但是在战机的尖啸声和炮弹的轰隆声中,在疯狂掠夺和恣意践踏的狞笑声中,这种仰天长嚎显得那么微弱无力。阿富汗,这个汇集了古波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亚洲的心脏”、“古代文明的驿站”,茕茕孑立在中亚的腥风中,满身创口,记忆残缺。
&&&&
有着2700多年历史、从1600多年前的特大地震中幸存并发展起来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不少古建筑毁于内战和北约的炮火,如今依然在炸弹声中修补着百孔千疮的、短时间里无法复原的文化地图;已有7000年历史,存有大量最古老基督教遗址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被认为是圣母玛丽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在西方新殖民主义的怂恿下,蒙昧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代表们正在企图毁灭自己的精神家园。伊朗、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等,这些曾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园,都受到战乱的创伤。战火还没有熄灭,惊尘远没有落定,在维护人权的幌子下,一场针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文化清洗、文化殖民正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进,大规模的战舰在集结与游弋,兵临城下,箭在弦上,一次次唱起他国政权的挽歌。
&&&&
一国之殇,乃举世之殇。一个民族的悲哀,是全人类的悲哀。
&&&&
和平憧憬与战争梦魇,总体平稳与局部冲突,政治单极化的图谋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尖端科学的无限追逐与科技产品对生命的无情扼杀,成对成对的两难选择让这个地球很纠结。
&&&&
战争是既有文化的天敌。被炮火湮灭的,不仅仅是物质载体。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民族心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外力面前被解构,这是更大的文化断裂。一位外国专家说,25年来的战争,让阿富汗的孩子们忘记了自己国家的童谣。
&&&&
中国也曾有过这样的屈辱和窘迫。我不愿意多忆及。我以为,让圆明园保持残损的遗址,更能让我们的民族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警,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记忆,包括灰色的,甚至黑色的。
&&&&
国家可以重建,但历史无法重写。文化创伤的愈合,需要漫长的等待。
作者:刘汉俊
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
编辑:宣传部理论科
责任编辑:永军 李变变汉语的革命
190013001200600
180717931246
184840185862618941945501931
194910104194919581010006
7019731978300500
1956301985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汉字符号词研究--《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汉字符号词研究
【摘要】:网络交际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是网民用来表达他们的网络情感和生活的语言,是在网络语境中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汉字符号词是网络交际语言中较有特点的一类,很多非汉字符号词是网络交际语言中特有的,它集中体现了网络交际语言的很多特征。对网络交际语言中非汉字符号词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网络交际语言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认识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如何适应语言的发展变化。
在介绍选题依据、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后,本文对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进行说明,介绍本研究所建立的语料库情况及统计结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对网络交际语言中非汉字符号词的充分描写,对其构成成分、构成方式及使用情况做细致阐述。本文研究的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汉字符号词,指的是以下三种在网络交际语言中使用最频繁的非汉字符号词:一、字母词;二、网络数字词;三、表情符号。本文按照网络交际语言中字母词的构成材料分类,运用语料库中实例及具体数据对英文字母词、汉语拼音字母词进行详细地分类描写,并对字母词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随后按表意功能的实现方式对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数字义数字词进行描写,初步分析网络数字词的特点。针对网络交际语言中最具创新性的表情符号,本文对语料中出现的表情符号依据传达出的情感信息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对各类表情符号进行了举例描写,在此基础上对表情符号的属性及作用进行分析,阐明表情符号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字母词、网络数字词、表情符号等非汉字符号词在新生代网民群体中已经成为喜闻乐见、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其客观存在的价值。本文把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汉字符号词看作语言的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去进行调查描写和定量定性分析。但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汉字符号词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何去利用、规范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汉字符号词,是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本文所建语料库还需进一步扩大,对网络交际语言中非汉字符号词的规律性研究,在今后也需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H0-05【目录】:
中文摘要6-8ABSTRACT8-10第一章 导言10-18 第一节 选题依据10-13 第二节 研究现状13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13-18第二章 语料库建设18-29 第一节 选材、抽样原则和抽样结果18-21 第二节 语料加工21-26 第三节 统计分析26-29第三章 网络交际语言中的字母词29-43 第一节 英文字母词29-37 第二节 汉语拼音字母词37-40 第三节 字母词的特点40-43第四章 网络交际语言中的非数字义数字词43-50 第一节 网络汉语谐音数字词43-45 第二节 网络英语谐音数字词45-46 第三节 网络数字象形会意词46-48 第四节 简单结语48-50第五章 网络交际语言中的表情符号50-64 第一节 表情符号的构成50-51 第二节 表示微笑友好的表情符号51-54 第三节 表示伤心的表情符号54-57 第四节 表示其他情感的表情符号57-60 第五节 讨论:表情符号的性质及作用60-64第六章 余论64-65附录65-67参考文献67-70致谢70-71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乃仲,马连鹏;[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胡吉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陈光明;;[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孙鲁痕;;[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黄广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刘亚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郑远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吕明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李润生;[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陈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元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董宏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潘明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王惠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郑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陈芙;黄海军;孙元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于师号;;[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刘长运;茆长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毛瑞芹;;[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徐莉;戴长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徐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罗宝珍;;[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王伟;;[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徐新林;;[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陈勤;;[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文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陈密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秦少康;;[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纪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闯仙;[D];南开大学;2010年
文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善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秉震;[D];南开大学;2010年
刘娜;[D];南开大学;2010年
董正存;[D];南开大学;2010年
龙又珍;[D];武汉大学;2009年
胡连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徐艳;[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邵天诺;[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正辉;[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王明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宋文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高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桂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婷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秦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秀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丽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郁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李晓敏,赵连志,张雷;[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吴礼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陈光明;;[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武丽梅;[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贺又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王先霈;[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邱凌;[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张会;[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陈向红;黎昌抱;;[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华;[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志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付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年04期
温志国;;[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08期
刘卫兵;;[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3期
王佳宇;;[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汪黎明;;[J];魅力中国;2009年07期
蒋满英;曾平泉;;[J];作家;2010年06期
翁平;;[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王欢;吴丹苹;;[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5期
王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立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沈孟璎;;[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李竹;;[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韩淑红;吴远庆;;[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开扬;;[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陆丙甫;;[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彭泽润;马文婷;;[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周建民;;[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钮葆;;[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吴文超;;[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顾雪林 潘国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本报记者 周骅;[N];光明日报;2003年
杜永道;[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N];北京日报;2001年
本报通讯员
周强;[N];光明日报;2001年
记者 朱文琴;[N];光明日报;2002年
赵鸿涛;[N];工人日报;2002年
仇方迎;[N];科技日报;2004年
刘汉俊;[N];人民日报;2004年
施芳;[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吉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郑泽芝;[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李彦洁;[D];山东大学;2006年
黄琼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周红红;[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欣;[D];山东大学;2012年
宫淑瑰;[D];山东大学;2011年
陈佳璇;[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闻静;[D];武汉大学;2004年
常霞;[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高青;[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崔学勤;[D];安徽大学;2010年
陈卫阳;[D];中南大学;2010年
王琳;[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郭择汗;[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笨拙的力量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