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节课接近尾声 英文时我们在课堂上和我们的同学讨论了这篇文章

中学教师招聘笔试历年真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09年中学教师招聘笔试历年真题,)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或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第Ⅱ卷的答题栏内。
我市某中学思想品德老师在上《师生之间》一课时,把任教该班的科任教师、班主任请到课堂,共同讨论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课堂上老师和同学坦诚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位老师的做法,突出体现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
A.思想性B.实践性
C.人文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有,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I'm sure he is up to the job
he would give his mind to it.
A. if onlyB.in case C.until D.unless答案:有,单项选择题:()Living in the central Australian desert has its problems,____
obtaining water is not the least.A.for whichB.to which
whichD.in which答案:有,
中学教师招聘笔试历年真题最新试卷
中学教师招聘笔试历年真题热门试卷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如上图3、图4所示的实验,以探究燃烧的条件.(4)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a试管中反应方程式:____2P2O5.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5)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Ⅲ:同学们将图3所示装置中的a、b试管加上橡皮塞后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6)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乐乐题库
&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 & “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习题详情
14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1.7%
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如上图3、图4所示的实验,以探究燃烧的条件.(4)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a试管中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5)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影响人体健康.Ⅲ:同学们将图3所示装置中的a、b试管加上橡皮塞后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6)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你赞同的预测是甲或乙(填“甲”或“乙”),理由是15.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由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图1和图2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然后为了防止磷燃烧后的物质逸散造成污染,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改进,改进后的图3实验依然不能保证五氧化二磷不逸散,进而改进为图4实验装置,这种方案可以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同时还能利用燃烧消耗氧气的事实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
解:(1)因为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着火点只有40℃,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着火点很高,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2)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也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3)由上述两个实验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2O5,b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答案为:4P+5O2 &点燃&.2O5,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5)图3与图4相比,图4装置中的小气球能收集生成物,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影响人体健康.(6)本题可以赞同甲,因为若白磷足量,燃烧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也可以赞同乙,因为若白磷不足量,消耗不完试管中的氧气,或装置漏气,都会导致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故答案为: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或乙,实验中白磷量不足(或乙装置漏气等).
本题不仅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还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改进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主要考察你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与“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相似的题目: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m个v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m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s的m团棉花吹气,不m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s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同学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②&&&&;v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s的道理:口s吹出的气体s含有m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s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v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Na2CO3的实验:①用&&&&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②将气体通入&&&&s,如有&&&&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1)测定空气的成分①该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②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2O5.(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②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底部放有少量水的作用:&&&&.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伸入他收集的氧气瓶中,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4)燃烧条件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不同.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以下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应澄清透明其中“b”指标可以通过加入&&&&&&达到.(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下同).①矿泉水②自来水③蒸馏水④汽水&⑤糖水(3)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①氧元素&&&&②水分子&&&&&&&&&③氧原子&&&&&&&&④氧分子(4)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在水中加入&&&&(5)甲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时点燃小木条和小煤块,发现小煤块点燃所需时间长,原因是&&&&.
“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改进后实&验&
CO还原氧化剂&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改进后实&验&
&测定氧气含量
&检验气密性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现象更明显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3如下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2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3“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如上图3、图4所示的实验,以探究燃烧的条件.(4)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a试管中反应方程式:____2P2O5.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5)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Ⅲ:同学们将图3所示装置中的a、b试管加上橡皮塞后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6)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如上图3、图4所示的实验,以探究燃烧的条件.(4)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a试管中反应方程式:____2P2O5.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5)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Ⅲ:同学们将图3所示装置中的a、b试管加上橡皮塞后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6)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①”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②”这下同学们面面相(qù)&&&&&,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却不知道第二高峰呢? ④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陷入了沉思。(1)根据注音,填写相关汉字。(1分)答:面面相(qù)&&&&&&&&&&&&&(2)文中①-④有一处问号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2分)答:&&&&&&&&&&&处,修改意见&&&&&&&&&&&&&&&&&&&&&&&&&&&&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觑(2)④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1)此字较为生僻,不易写,但只记住与见有关,也就比较容易了。(2)此处为选择问句,所以只要最后一个问号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主要考查你对&&病句辨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修改病句: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一、语法病句的辨析、修改:语法病句是指不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1、词类误用:即把这一类词误作另一类使用。例如:我一直思想着那件事。 (“思想”是名词,不能带宾语。这里是把它作动词使用了,应改为“思考”。) 2、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例: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 解析:前半句省主语,后半句不能再省主语。如用“声音”做主语,可将“了”改为“的”,如用“我”做主语,可删去“使”。 3、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解析:这个句子主语的中心语是并列词组“任务和工期”,它和谓语中心语“沉重和紧张”搭配不当。应当分开说:“任务艰巨,工期紧张”。 4、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例: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解析:这个句子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状语,其中的“频繁”应放在动词“播送”前面。 5、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例: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解析:这个句子把两个介宾词组杂糅在了一起,句子的结构混乱。可以改为:明天,在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或者: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6、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7、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缺少呼应,或者误用关联词语,都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例如: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已经证实了的事实,不应该用“即使”,改为“虽然”。) 8、指代不明:代词起指代作用的时候,被指代的词交代不明白,或者有不止一个,那么代词指代的对象就会不明确。例如: 《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表现了他十分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能熟练地使用地道的北京话进行写作的特点。 (第二个分句中的“他”指代的是《骆驼祥子》的作者,但是在前一个分句没有“他”,因此“他”的指代对象不明确。) 二、逻辑病句的辨析、修改:逻辑病句是指句中有不合常规和情理的毛病。
1、概念错误:概念错误主要包括概念不明确、不一致、不恰当、并列概念不同属。例如:他们用这种半导体制成的光导电视摄像管,这种摄像管为普通电视摄像管1/10,而灵敏度高10倍。  (“1/10”本身是明确的,用在这里不明确。是什么的1/10?“重量”还是“体积”?) 2、判断错误:主要包括一个句子表达了不止一个判断,肯定、否定不明确,前后不一致等。例如: 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分析、整理材料常到深夜。  (“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有歧义,表达了两个判断:一为“大量学生的”,二为“大量的材料”)。 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
(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
基本步骤:
①在复习时,首先要参照《考试说明》中对病句的六种考查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句,加深对各种病句特征的了解。②语法分析。把握语句的各个成分,注意各成分的搭配与照应;删除多余成分,补足缺少成分。③语意分析。这主要是结合语段的整体意思,理清语段中各层次之间的关联,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④逻辑分析。综上所述,修改病句可以概括为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的)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修改病句:
一、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重起炉灶另写。②改动尽可能少。③要注意试题的修改要求,忌盲目修改。④修改后的文字只要符合语法等基本规则即可。而不需要润色,以使其“更好”。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一)病句的常见情况:1、语序不当(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它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1)局长、副局长和其它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它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答题指要:
辨析病句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即所谓的标志性病句:
(1)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一般情况下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是否要考查三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如“我上街买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间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第二种可能性:考查各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这是一个常考的问题,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几个阶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后。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并列短语前后搭配的当否问题。这是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考法。
(2)句子中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时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可能要考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的当否问题。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一般要讲求呼应,否则将视为病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明呼应就是指前后都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暗呼应就是后面不出现正反方面的词语,但是能从语意上体会出正反两方面的含意。
(3)谓语是“是”、“成为”时如果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一般的规律是: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某行为活动。
(4)句子的开头出现了介词时如果句首出现介词,可能要考主语残缺的问题,可能因此而全句无主语而成病句。这种句子一般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去掉介词,让本该做主语的成分作主语。二是保留介词,在后面的句子中去掉某一个词,从而另外找一个适合作主语的词来作主语。
(5)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如果句子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语序是否不当。二是是否产生歧义。
(6)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如果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7)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我们要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可能要考查多重否定的当否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仿造等。另外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93162413462755072257111482671668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女排集训接近尾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