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基地房子基础下沉后如何补救如何处理?

【颁发部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字号】 建标[2011]159号【颁发时间】 1970-08-22【实施时间】 1970-08-22【效力属性】 有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标准编制规则》的通知(建标[2011]15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指导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标准编制工作,我部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标准编制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标准编制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1. 总 则2. 措施费2.1 措施费内容2.2 措施费编制规则3. 企业管理费3.1 企业管理费内容3.2 企业管理费编制规则4. 规 费4.1 规费内容4.2 规费编制规则5. 利润5.1 利润内容5.2 利润编制规则6. 税金6.1 税金内容6.2 税金编制规则7. 取费程序7.1 取费基础7.2 取费分类7.3 取费程序表附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参考费率表说  明措施费参考费率表企业管理费参考费率表规费参考费率表1.总 则
1.1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计价的需要,统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和计算方法,结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1.2 本规则适用于新建、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1.3 本规则仅包括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及税金等费用内容和编制规则。1.4 本规则依据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gcg103-2008)等现行相关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按照正常施工条件、常用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合理工期以及通常惯例制定。1.5 本规则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标准、测定地区费率的依据。2.措施费
2.1 措施费内容措施费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措施费分为通用措施费和专业工程措施费。通用措施费包括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由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四项内容组成);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施工排水费;施工降水费;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检验检测费。专业工程措施费包括围堰费;筑岛费;便道费;便桥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洞内施工的通风、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及运输轨道等设施费;临时支撑费;地下管线交叉处理费;行车、行人干扰及交通导行增加费;施工监测、监控费;大型预制梁场设施费;铺轨基地设施费;其他项目。2.1.1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是指国家为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防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消防、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等法规与条例,规定用于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本费用由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及临时设施费组成。1、环境保护费:是指施工现场为达到环保部门要求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施工现场为保持工地清洁、控制扬尘、杜绝废弃物与材料运输中的遗洒、保证排水设施通畅、设置密闭式垃圾站、实现施工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等环保措施而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对施工现场土壤裸露地面实施硬化处理、生活区实现美化、绿化及对堆置土方进行苫盖或洒水,对易扬散材料进行苫盖或密闭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包括苫盖或密闭使用材料的周转、摊销)等费用;(2)为避免施工车辆车轮带泥行驶,在工地出入口设置清洗沟或清洗设备等发生的人工、材料与设施摊销费用;(3)对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及实现施工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而购置容器的周转、摊销费用;(4)为保证现场排水设施通畅,在办公区、生活区以及作业区(包括明挖基坑与暗挖竖井的四周等)设置排水沟等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5)现场实际发生的其他环保措施费用;(6)对以上措施在工程完工后,为恢复原貌而发生的拆除与恢复费用。2、文明施工费:是指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根据相关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企业标志、七牌一图、安全警示标志牌、施工现场围挡以及符合场容场貌、材料堆放、现场防火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在主要出入口设置“七牌一图”施工标牌所发生的费用;其“七牌一图”包括:工程项目简介牌、工程项目责任人员姓名牌、安全六大纪律牌、安全生产记数牌、十项安全技术措施牌、防火须知牌、卫生须知牌及工地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实行封闭式围挡发生的安装、拆除与围挡设施的周转、摊销及维护费用;在施工区域红线范围内,明挖车站与高架车站施工场地的四周、暗挖车站与暗挖区间施工竖井的四周、明挖与高架区间沿线两侧及出入口、通风道的四周等施工现场,按规定预留施工安全距离与保证作业环境的宽度设置全封闭式围挡发生的费用。主要路段、市容景观道路围栏高度不低于2.5米并达到稳固、整洁、美观;其他路段的围栏高度不低于1.8米,保证稳固、美观;建筑、装饰工程立面的围挡封闭高度必须高出作业层1.5米以上。(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所发生的安装、拆除与设施的周转、摊销费用;施工现场入口处、明挖施工的基坑边沿、暗挖施工的竖井边沿、施工脚手架边沿、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均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4)符合场容场貌、材料堆放、现场防火等相关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发生的费用;为保持施工现场出入口道路的通畅而发生的人工、材料与机械费用;工地配置符合消防要求,保证足够数量消防器材的购置、周转、维护与定期检验等发生的费用等。(5)现场实际发生的为保证文明施工的其他措施费用;(6)对以上措施在工程完工后,为恢复原貌而发生的拆除与恢复费用。3、安全施工费:是指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根据相关规定设置“四口五临边”安全防护设施、现场物料提升架与卸料平台的安全防护设施、垂直交叉作业与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现场设置安防监控系统设施、现场机械设备(包括电动工具)的安全保护与作业场所和临时安全疏散通道的安全照明与警示设施等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明挖车站、区间、出入口等基坑及暗挖、盖挖与盾构工作竖井周边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及防护设施的周转、摊销与维护费用;四周外沿处设立两道防护栏杆,用密目网封闭。(2)通道口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发生的人工、材料及防护设施的周转、摊销与维护费用;通道口须搭设宽于出入通道两侧、高度不低于3米的防护棚,棚顶应满铺不小于5厘米厚的木板,通道两侧沿栏杆架用密目安全网封闭。(3)电梯井口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发生的人工、材料及防护设施的周转、摊销与维护费用;电梯井口必须设置定型化、标准化,高度不低于1.2米的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两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闭严密。(4)预留洞口及孔洞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发生的人工、材料及防护设施的周转、摊销与维护费用;1.5米×1.5米以下的孔洞,用坚实的盖板盖住,有防止挪动、位移的措施;1.5米×1.5米以上的孔洞,四周设两道防护栏杆,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5)物料提升架与卸料平台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发生的人工、材料及防护设施的周转、摊销与维护费用;地下工程采用竖井施工的物料提升架与卸料平台应沿竖井四周及顶部使用彩钢板进行全封闭;其作业面必须用脚手板铺设坚实、严密,设一道18厘米的挡脚板,架体沿外排内侧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提升架里侧应加设两道1.2米高护身栏杆,作业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紧贴底层脚手板下方应兜设安全网。地面及高架工程的井字架(龙门架)、外用电梯首层进料口一侧应搭设长度不小于3至6米,宽于架体(梯笼)两侧各1米,高度不低于3米的防护棚,防护棚两侧必须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卸料平台应平整、坚实,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或行走,并设置可靠的工具式防护门,两侧应绑两道护身栏杆,并用密目网封闭。(6)垂直交叉作业与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设置防护棚、栏杆、密目网以及符合高空作业要求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及防护设施的周转、摊销与维护费用;按规定对垂直交叉作业工地设置防护棚、防护栏杆与密目网设施;对高空作业处设置悬挂安全带的悬索、操作平台、上下行梯或其他形式的通道等安全设施。(7)现场为进一步做好建筑基坑、高架、隧道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准确掌握施工人员的各种信息,工地在人员出入施工现场、基坑或竖井井口部位设置安防监控系统及门禁系统所发生的费用;(8)现场机械设备(包括电动工具)的安全保护与作业场所和临时安全疏散通道的安全照明与警示设施等发生的费用;(9)为保证安全施工所发生的其他措施费用;(10)对以上措施在工程完工后,为恢复原貌而发生的拆除与恢复费用。4、临时设施费:是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所必须搭设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临时设施的费用等。包括施工现场临时宿舍、文化福利及公用事业房屋与构筑物、仓库、办公室、加工厂、工地实验室以及规定范围内的道路、水、电、管线等临时设施和小型临时设施等的搭设、维修、拆除、周转或摊销等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施工现场办公与生活区用房的搭设、维修、拆除、周转或摊销等费用;办公与生活区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地面控制室、职工宿舍、医务室、娱乐活动室、职工夜校与休息室、门卫室、食堂、开水房、浴室、厕所、围墙、大门等现场所有涉及办公与生活用的临时建筑。结合施工现场用地情况,科学规划与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办公、生活区应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办公与生活用房设施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工地办公与施工人员的数量并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规模计算确定。(2)生产区现场仓库、材料堆放场、机械设备临时停放场地、加工厂(木工棚、钢筋棚、搅拌机棚、电焊与卷扬机棚等)及工地实验室等场地与用房的搭设、维修、拆除、周转或摊销等费用;料场地坪应比四周地坪略高,根据存放材料的不同种类设计不同的基础,同时应保证材料的装卸车和运输的方便;成品、半成品堆放场应在施工区域布置。电动设备和机械设备应搭设防雨、防砸棚等。(3)规定范围内临时道路、便桥、水、电、管线等设施的搭设、维修、拆除、周转或摊销等费用;施工区域红线范围内为达到现场办公、生活与作业的基本条件修建的临时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等临时管线及施工便桥、便道等发生的搭设、维修、拆除、周转或摊销等费用。本费用不应包括为保证正常的公共交通秩序而修建的社会便桥及交通导改费用。(4)施工区域现场用电设施的安装、维护、周转、摊销及拆除费用。a、配电线路:按照tn-s系统要求配备五芯电缆、四芯电缆和三芯电缆;按要求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杆、横担、瓷夹、瓷瓶等,或采用电缆埋地方式敷设;对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路线,设置木质、塑料等绝缘体的防护设施;b、配电箱、开关箱:按三级配电要求,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固定式配电箱应加锁、设围栏,并有防雨防砸措施;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要求。三类电箱中的各类电器应是合格品,按两级保护的要求,选取符合容量要求和质量合格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c、接地保护装置:施工现场保护零线的重复接地应不少于三处。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国家标准规范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在采用接零或接地的保护方式同时,必须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d、避雷装置:现场金属架构物(照明灯架、垂直提升装置、超高脚手架)和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e、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根据用途按规定安装照明灯具和使用电器具。食堂的照明和炊事机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现场凡有人员经过和施工活动场所,必须提供足够的照明;f、使用行灯和低压照明灯具,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伏,行灯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应使用橡套电缆线,不得使用塑绞线。行灯和低压灯的变压器应装设在电箱内,符合户外电气安装要求;g、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接线长度应小于30米。电焊机两侧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交流电焊机要装设专用防触电保护装置;(5)生活设施的购置、维护与周转等费用;生活设施包括:生产工人宿舍内配置的床、衣柜、桌椅及电视机等。不包括属于企业管理费开支的管理人员办公与生活设施的折旧与摊销费用。(6)施工现场搭设的其他临时设施所发生的人工、材料与机械等费用;(7)对以上措施在工程完工后,为恢复原貌而发生的拆除与恢复费用。2.1.2 夜间施工费:是指因必须在夜间连续施工所发生的工作降效、夜班津贴、夜间施工照明设备摊销及照明用电等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由于夜间施工造成的人工、机械等降低工效所增加的费用;2、夜间施工的工人夜班补助;3、夜间施工照明设备的安装、拆除、摊销及照明用电等费用。洞内施工的工程(包括采用暗挖法施工的车站、区间、出入口、风道与联络通道,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及盖挖法施工的车站顶板以下部位的工程)不适用第1条与第3条内容。2.1.3 二次搬运费:是指因施工场地狭小等特殊情况而发生的二次搬运费用。包括因受施工环境和场地限制致使材料、设备等不能直接运到现场,而必须再次倒运所发生的人工、机械及辅助材料的费用。2.1.4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指工程在冬雨季施工期间,为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现场采取的防寒保温或防雨等措施发生的费用及受季节因素影响产生的施工降效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因冬季、雨季施工所需增加的室外作业取暖与现场排除雨、雪所发生的人工、材料与机械费用;2、因冬季、雨季施工在施工现场增设的防风棚、防雨棚、保温棚等发生的人工、机械与材料、设备的周转、摊销及拆除费用;3、由于冬、雨季施工造成人工、机械降效发生的费用;本费用不包括混凝土冬季施工添加抗冻剂、混凝土构件的蒸汽养护费用及特殊情况(指由于工期限制必须在冬季赶工完成,如:轨道工程混凝土整体道床的施工等)采用暖棚法施工所增加的费用。2.1.5 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是指移动有一定难度的大型机械整体或分体自停放场地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个施工地点运至另一个施工地点,一次发生的机械进出场运输和转移费用;分体运输的大型机械应同时计取一次安装与拆卸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试运转和安装所需的辅助设施(包括基础、底座、固定锚桩、行走轨道与枕木等)的折旧、搭设与拆除费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生进出场费的大型机械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自身不能行走或移动困难的大型机械。如:用于围护结构与桥梁下部结构桩基础施工的钻孔机、连续墙施工的非履带式成槽机及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架桥机等。2、自身虽可以行走或移动,但城市道路不允许行走的大型机械。如:履带式的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铲运机、起重机、压路机及连续墙施工的履带式成槽机等。3、盾构机进(转)场运输费:包括盾构机、车架及附属设施的装车、进(转)场的场外运输及局部部件安拆所发生的人工、辅助材料与机械费用。盾构机现场吊装与试运行、现场拆除与装车费用已综合在预算定额或概算定额相应子目的工作内容中,不应列入本费用。2.1.6 施工排水费:指为确保工程在正常条件下施工,采取各种排水措施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施工现场为排除既有地表水、上层滞水、积水等措施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及机械费用。不包括雨季施工时,雨后排除积水的费用。2.1.7 施工降水费:指为确保工程在正常条件下施工,采取各种地下降水措施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根据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现场为排除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采取各种降水措施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及机械费用。2.1.8 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对需要保护的地上地下的设施、构筑物、建筑物等发生的措施费用。费用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危及或影响到的地上杆线、树木、交通环卫设施、房屋、建(构)筑物与基础以及所有未进行迁移的设施,预先采取隔离、围护与保护措施所发生的人工、机械、设备与使用材料的周转、摊销及恢复等费用。2.1.9 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前,对已完工程及设备进行保护所需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工程竣工验收前,对已完工程及设备进行围护、看护发生的人工与使用材料的周转、摊销及恢复等费用。不包括由于特殊原因导致长期停工而发生的对已完工程及设备进行保护以及人员看护等费用。2.1.10 检验检测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特殊要求,对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构件、设备等须另行委托独立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测(复检)的全部费用,按各地规定确定。2.1.11 围堰费:指为确保工程在正常条件下作业,采取围堰方式施工所发生的措施费用。费用内容包括:围堰施工的取土、装袋、打拔工具桩、垒筑、填芯与完工后的拆除、运弃等全部工作内容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及机械费用。2.1.12 筑岛费:指为确保工程在正常条件下作业,采取筑岛方式施工所发生的措施费用。费用内容包括:筑岛施工与完工后恢复等全部工作内容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及机械费用。2.1.13 便道费:指施工期间设置过渡段临时道路(指铺轨基地或大型预制梁场至施工现场社会交通以外的临时道路)及根据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与规定的设计标准,设置临时社会交通导行道路所发生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修建、拆除过渡段临时道路及恢复原貌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2、修建、拆除临时社会交通导行路及恢复原貌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2.1.14 便桥费:指施工期间设置过渡段临时便桥(指铺轨基地或大型预制梁场至施工现场社会交通以外的临时便桥)及根据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与规定的设计标准,设置临时社会交通便桥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修建、拆除过渡段临时便桥及恢复原貌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2、修建、拆除临时社会交通便桥及恢复原貌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2.1.15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搭设的各种钢模板、木模板、支架等的支、拆、保养、运输以及模板、支架的周转摊销(或租赁)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施工搭设的木模板的制作、周转、摊销、安装、保养、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2、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施工搭设的钢模板及附件的租赁(或制作、周转、摊销)、安装、保养、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3、与模板施工配套搭设的钢(木)支撑及附件的租赁(或制作、周转、摊销)、安装、保养、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4、高架区间桥梁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施工所需搭设的模板支排架及附件(扣件、卡销、顶托、底托等)的租赁(或制作、周转、摊销)、安装、保养、拆除与场内外运输及支排架基础、垫层与支墩的砌筑与拆除等费用。2.1.16 脚手架费:是指现场施工需要搭设各种脚手架及附件的租赁(或制作、周转、摊销)、安装、保养、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2.1.17 洞内施工的通风、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及运输轨道等设施费:指隧道施工时为保证正常的作业条件与施工环境在洞内设置的通风、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及运输轨道等设施的安装、使用、周转与摊销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洞内通风设施:通风管道安装、周转与摊销、维修保养、拆除、场内外运输与通风设备的使用费用。2、洞内动力线路:洞内动力线路敷设、闸箱与插座等设施的安装、周转与摊销、维修保养以及设施的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3、洞内供水管线:洞内供水管线敷设、阀门与附件安装、周转与摊销、维修保养以及设施的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4、洞内照明设施:洞内照明线路敷设、灯具与闸箱等附件安装、周转与摊销、维修保养、照明用电的电费以及设施的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5、洞内运输轨道:枕木与轻轨的铺设、周转与摊销、维护与保养、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2.1.18 临时支撑费:指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明挖车站、区间、出入口、风道等基坑内支设临时支撑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临时支撑及附件的租赁(或制作、周转、摊销)、安装、保养、拆除与场内外运输等费用。2.1.19 地下管线交叉处理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对现有施工场地范围内各种地下交叉管线进行加固及处理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明挖基坑施工时对不占用本工程结构位置、经产权单位同意、且具备足够的安全措施方案的地下交叉管线或设施进行悬吊、加固及采取处理措施所发生的人工、机械、设备与使用材料的周转、摊销及恢复等费用。不包括地下管线或设施改移发生的费用。2.1.20 行车、行人干扰及交通导行增加费:指施工期间在局部占用社会道路的路段,为维护正常的公共交通秩序,边施工边维护行人与车辆的通行,按要求进行交通疏导、设置导行标志及因行车、行人干扰降低工效等所发生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由于施工受行车、行人干扰的影响,导致人工、机械效率降低而增加的费用。2、为保证行车、行人的安全,现场增设维护交通与疏导人员而增加的人工费用。3、为实现交通导流,现场设置隔离墩、标志牌、标志灯、警示牌等设施的安装、拆除及维护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机械、辅助材料与设施的周转、摊销费用。2.1.21 施工监测、监控费:指施工过程中对洞内工作环境的有毒有害气体、空气粉尘浓度的检测与对洞内、洞外施工环境物理变化进行的监控测量所发生的人工、辅助材料与检测量测设备的维修保养、使用和折旧摊销等费用。费用内容包括:1、对隧道洞内施工时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的费用。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值等。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施工过程中对明(盖)挖法、暗挖法施工的车站,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施工的区间等进行周边环境监测的费用。包括:(1)对建(构)筑物沉降、倾斜监测;(2)对桥梁墩柱(台)沉降及差异沉降监测;(3)对地下管线包括雨水、污水、上水、燃气等管线进行沉降及差异沉降监测;(4)对道路及地表沉降监测;(5)对既有地铁、铁路的结构沉降、道床(路基)沉降、轨道几何形位监测等。3、施工过程中对明挖基坑围护结构体系进行监测的费用。包括:(1)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监测;(2)围护结构桩(墙)体变形监测;(3)支撑轴力监测;(4)锚杆(索)拉力监测。4、施工过程中对暗挖法施工的车站及区间隧道的围岩和支护进行监测的费用。包括:(1)围岩及支护状态;(2)拱顶下沉;(3)周边净空收敛位移;(4)岩体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和噪音;(5)围岩内部位移;(6)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7)钢筋格栅拱架内力及外力;(8)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内应力及表面应力;(9)锚杆内力、抗拔力及表面应力。5、盾构法施工进行监控测量的费用。包括:(1)隧道沉浮和水平位移;(2)地中位移;(3)初衬环内力和变形;(4)地层与管片的接触应力。2.1.22 大型预制梁场设施费:指现场为制作与存放大型预制混凝土梁而特设预制场地的建设、拆除与恢复费用。费用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地基处理、临时设施与各种作业加工场(棚)的安拆、大型预制混凝土梁制作与堆放场地及设施的安拆、龙门架与走行轨安拆、临时水电管线与场内道路等所有场区设施的建设、拆除与恢复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及设施的周转或摊销等费用。2.1.23 铺轨基地设施费:指现场为轨道铺设进行轨排拼装、长钢轨焊接、材料加工与存放场地以及基地临时设施的建设、拆除与恢复费用。费用内容包括:铺轨基地的场地平整、地基处理、临时设施与各种作业加工场(棚)的安拆、龙门架与走行轨安拆、材料堆放场地的设置、临时水电管线与场内道路等所有设施的建设、拆除与恢复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及设施的周转或摊销等费用。2.1.24 其他项目:指以上未包括的施工现场实际发生的其他措施费用。2.2 措施费编制规则2.2.1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应根据所列费用内容,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计列所发生的费用,按企业实际发生的三年平均数值综合分析,合理测定本费用占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的比例,以综合费率的形式体现。
1、环境保护费:
费率(%)=环境保护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2、文明施工费:
费率(%)=文明施工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3、安全施工费:
费率(%)=安全施工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4、临时设施费:
费率(%)=临时设施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综合费率:综合费率(%)=环境保护费费率+文明施工费费率+安全施工费费率+临时设施费费率2.2.2 夜间施工费的测定应综合考虑现场发生的夜间施工费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计列所发生的费用,按企业实际发生的三年平均数值综合分析,合理测定本费用占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的比例,以费率的形式体现。
费率(%)=夜间施工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2.2.3 二次搬运费的测定应综合考虑现场发生的二次搬运费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计列所发生的费用,按企业实际发生的三年平均数值综合分析,合理测定本费用占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的比例,以费率的形式体现。
费率(%)= 二次搬运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2.2.4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的测定应综合考虑由于冬、雨季施工降效的增加费用,参照当地气象资料、按企业实际发生的三年平均数值综合分析,合理测定本费用占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的比例,以费率的形式体现。
费率(%)=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2.2.5 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相应费用进行编制。2.2.6 施工排水费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7 施工降水费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资料、设计图纸与施工组织设计的降水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8 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的保护方案与相关费用计算。2.2.9 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的测定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情况,按企业实际发生的三年平均数值综合分析,合理测定本费用占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的比例,以费率形式体现。
费率(%)= 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2.2.10 检验检测费根据相关部门对材料、设备、设施等进行检验检测的规定及要求,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情况参照当地有关收费标准计算。按企业实际发生的三年平均数值综合分析,合理测定本费用占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的比例,以费率形式体现。
费率(%)= 检验检测费年度平均支出
  ----------------------------×100%
  年度平均建安产值×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占总造价比例(%)
2.2.11 围堰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2 筑岛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3 便道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4 便桥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5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按工程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6 脚手架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7 洞内施工的通风、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及运输轨道等设施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8 临时支撑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19 地下管线交叉处理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20 行车、行人干扰及交通导行增加费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或以实际发生费用计量和计算。2.2.21 施工监测、监控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22 大型预制梁场设施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23 铺轨基地设施费按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相应定额计量和计算。2.2.24 其他措施费按以下规定编制:1、能够按照设计图纸或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量的其他措施项目,执行相应定额或费用计算。2、没有设计图纸又不能执行相应定额计算的措施项目,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按企业近三年来发生的平均数据,以费率的形式体现。3.企业管理费
3.1 企业管理费内容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费用。费用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财务费、税金及其他。3.1.1 管理人员工资:指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3.1.2 办公费:指企业办公用的文具、纸张、帐表、印刷、邮电、书报、会议、水电、烧水和集体取暖(包括现场临时宿舍取暖)用煤等费用。3.1.3 差旅交通费:指职工因公出差、调动工作的差旅费、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助费,职工探亲路费,劳动力招募费,职工离退休、退职一次性路费,工伤人员就医路费,工地转移费以及管理部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油料、燃料及牌照费。3.1.4 固定资产使用费:指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3.1.5 工具用具使用费:指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器具、家具、交通工具和检验、试验、测绘、消防用具等的购置、使用、维修和摊销费。包括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的现场施工机械和仪器仪表的使用费用。3.1.6 劳动保险费:指由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的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3.1.7 工会经费:指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计提的工会经费。3.1.8 职工教育经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按职工工资总额计提的费用。3.1.9 财产保险费:指施工管理用财产、车辆保险。3.1.10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3.1.11 税 金: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3.1.12 其 他:上述费用以外发生的费用,包括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业务招待费、绿化费、广告费、公证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咨询费等。3.2 企业管理费编制规则企业管理费的编制规则以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文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实际状况,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进行综合,以费率的形式体现。具体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置标准模型企业:以设定标准模型企业的全员人数作为基础。企业人员分类如下:(1)管理人员:包括干部、勤杂人员和其他无产值用工人员(包括外包队伍中的非生产人员);(2)生产工人:包括自有生产工人、劳务输入生产工人、对外分包生产工人;(3)材料管理人员:材料保管费开支的材料管理人员;(4)福利人员:福利费开支的人员。企业人员分类可参照以下比例确定:管理人员占全员比例 20%材料人员占全员比例 2%福利人员占全员比例 1%生产工人占全员比例 77% (含包工队伍人员)2、全年日历工作天数:按照《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规定, 全年日历工作天数250天;月日历工作天数20.83天。3、企业管理费费率计算公式:
(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费率
企业管理费率(%)= 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人工费占直接费比例(%)
年有效施工天数×人工单价
(2)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的费率
企业管理费率(%)= 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100%
年有效施工天数×人工单价
(3) 以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的费率
企业管理费率(%)= 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100%
年有效施工天数×(人工单价+每一工日机械使用费)
3.2.1 管理人员工资1、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按平均工资计算:以近三个年度各地方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薪金为基础,并考虑建筑业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10%因素确定平均工资水平。2、职工福利费: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精神,区别具体情况按不超过工资薪金的14%部分进入成本,不含规费中开支内容。费用内容包括:(1)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内的传统项目,如因公外地就医费、没有实行统筹的医疗费、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医疗补贴等。(2)离退休统筹外费用、职工疗养费、企业未分离的福利设施的折旧和保养费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供暖补贴费。(3)未实行货币改革的住房、交通、通讯等补贴。3、劳动保护费:按企业近三年调研数据综合测算,包括:防暑降温费、工作服、手套、肥皂、防寒服、雨衣、雨鞋等。3.2.2 办公费:按企业近三年调研数据综合测算或以实际统计数据进行计算。3.2.3 差旅交通费:按企业近三年调研数据综合测算或以实际统计数据进行计算。3.2.4 固定资产使用费:以企业管理和实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原值减掉残值为基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及2008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规定,计算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以综合折旧率进行计算。1、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法2、折旧年限根据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确定:(1)房屋、建筑物 20年(2)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 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  5年(4)构成固定资产的运输工具 4年(5)电子设备  3年3.2.5 工具用具使用费:按企业近三年调研数据综合测算。3.2.6 劳动保险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参照地方标准计算确定。3.2.7 工会经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分别计算。1、管理人员计提工会经费:根据规定按平均工资薪金的2%计算。2、生产工人计提工会经费:根据规定按直接费中人工费的2%计算。3.2.8 职工教育经费: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4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1、管理人员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根据规定按平均工资薪金的2.5%计算。2、生产工人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根据规定按直接费中人工费的2.5%计算。3.2.9 财产保险费:1、财产保险:按全部财产的商业保险费率计算。2、车辆保险:按车辆数量及相应的保险费率计算。3.2.10 财务费用:按企业年度完成产值,考虑工程预付款比例、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及利率综合确定流动资金贷款和融资费用。3.2.11 税  金:1、房产税:按房产原值一次扣除30%,税率为1.2%计算。2、车船使用税:按吨位征收计算。3、土地使用税:按管理人员平均占用土地面积计算。4、印花税:主要按证帐、合同正本的印花税计算。3.2.12 其他:按各地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发生费用计算。4.规 费
4.1 规费内容规费是指政府和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费用内容包括工程排污费、社会保障费用及其他。4.1.1 工程排污费:是指施工现场按规定缴纳的工程排污费。4.1.2 社会保障费用:1、养老保险费: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2、失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3、医疗保险费: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4、工伤保险: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工伤保险。5、职工生育保险: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6、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7、残疾人保障金:按规定缴纳的残疾人保障金。4.1.3 其他:不包括在上述范围内的规费。4.2 规费编制规则规费的编制规则以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各地区“规费”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实际状况,对企业发生的规费进行综合,以费率的形式体现。具体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置标准模型企业:同企业管理费标准模型企业。2、全年日历工作天数:同企业管理费天数。3、规费标准公式:以人工费为计取基数的费率:∑规费缴费标准×每万元发承包价计算基数规费费率(%)=------------------------------------------------×100% 每万元发承包价中的人工费含量4.2.1 工程排污费:按各地区相关规定与标准计算。4.2.2 社会保障费用(企业缴纳部分):1、养老保险费:按各地政府和社保部门规定计算。一般以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为基数。2、失业保险费:基数同养老保险费。3、医疗保险费:基数同养老保险费。4、工伤保险:按各地政府规定标准计算。5、职工生育保险:按各地政府规定的为城镇职工缴纳的保险标准计算。6、住房公积金:企业为城镇职工按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计取基数为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7、残疾人保障金:按各地政府规定标准计算。4.2.3 其  他:按各地政府规定标准计算。5.利润
5.1 利润内容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5.2 利润编制规则利润根据统计公报公布的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指标,参照相关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企业的实际状况综合确定,以费率的形式体现。6.税金
6.1 税金内容6.1.1 税金是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其他税费。1、营业税是指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建筑劳务而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2、城市维护建设税是我国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而对有经营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个税种。3、教育费附加是为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附加费。4、其他税费指不包括在上述税费以内,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增加的其他税费。6.2 税金编制规则6.2.1 税 金: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合计税率。1、营业税按税前工程造价的3%计算。2、城市维护建设税按营业税乘以适用的税率计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统一按营业税的7%计算。3、教育费附加按营业税的3%计算。4、其他税费依据国家规定增加的相应税费标准计算。6.2.2 税金标准公式:以税前工程造价为计取基数的费率:(略)7.取费程序
7.1 取费基础取费基础是指以费率形式计取的各项费用的计算基础。7.1.1 措施费:土建工程与轨道工程以直接工程费为基础计算;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基础计算。7.1.2 企业管理费:土建工程与轨道工程以直接费为基础计算;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基础计算。7.1.3 利润:土建工程与轨道工程以直接费与企业管理费之和为基础计算;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基础计算。7.1.4 规费:社会保障费用以人工费为基础计算;工程排污费和其他按各地政府规定标准计算。7.1.5 税金:以税前工程造价为基础计算。7.2 取费分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按工程类别取费;工程类别分为土建工程、轨道工程、安装工程三大类。7.2.1 土建工程1、地上工程:适用于地面与高架车站及区间等土建工程。2、地下工程:明挖工程、暗挖工程、盾构工程。7.2.2 轨道工程:适用于轨道、车辆段、停车场等线路的所有轨道工程。7.2.3 安装工程:1、通信、信号工程。2、供电工程。3、智能与控制系统工程。4、机电工程。7.3 取费程序表取费程序表分预算取费程序表、概算取费程序表及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表。取费程序表中的措施费(一)是指以费率计算的措施费;措施费(二)是指按设计图纸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量并执行定额计算的措施费。编制期为预算文件确定的编制期。7.3.1 预算取费程序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础(见表一)、人工费加机械费为基础(见表二)及人工费为基础(见表三)三种。7.3.2 概算取费程序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础(见表四)和以人工费为基础(见表五)两种。1.概算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二)。2.综合费用包括措施费(一)和企业管理费,综合费率由各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3.概算规费费率由各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4.概算调整是指对初步设计图纸深度不足的调整,概算调整系数由各地造价管理部门测算。7.3.3 工程量清单计价按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规定执行(见表六)。表一 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取费程序表(以直接费为基础计算)序号
费用项目
计算公式
1
直接工程费
1.1+1.2+1.3
1.1
人工费
∑工程量×定额人工消耗量×编制期人工单价
1.2
材料费
∑工程量×定额材料消耗量×编制期材料单价
1.3
机械费
∑工程量×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编制期机械台班单价
2
措施费(一)
1×措施费费率
2.1
其中:人工费
按有关规定计算
3
措施费(二)
∑工程量×定额工、料、机消耗量×编制期价格
3.1
其中:人工费
∑工程量×定额人工消耗量×编制期人工单价
4
直接费
1+2+3
5
企业管理费
4 × 企业管理费费率
6
利润
(4+5)× 利润率
7
规费
7.1+7.2
7.1
社会保障费
(1.1+2.1+3.1)× 规费费率
7.2
工程排污费及其他
按各地政府规定标准计算
8
税金
(4+5+6+7)× 税率
9
工程造价
4+5+6+7+8
表二 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取费程序表(以人工费加机械费为基础计工算)序号
费用项目
计算公式
1
直接工程费
1.1+1.2+1.3
1.1
人工费
∑工程量×定额人工消耗量×编制期人工单价
1.2
材料费
∑工程量×定额材料消耗量×编制期材料单价
1.3
机械费
∑工程量×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编制期机械台班单价
2
措施费(一)
(1.1+1.3)× 措施费费率
2.1
人工费
按有关规定计算
2.2
机械费
按有关规定计算
3
措施费(二)
∑工程量×定额工、料、机消耗量×编制期价格
3.1
人工费
∑工程量×定额人工消耗量×编制期人工单价
3.2
机械费
∑工程量×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编制期机械台班单价
4
直接费
1+2+3
5
企业管理费
(1.1+1.3+2.1+2.2+3.1+3.2) × 企业管理费费率
6
利润
(1.1+1.3+2.1+2.2+3.1+3.2)× 利润率
7
规费
7.1+7.2
7.1
社会保障费
(1.1+2.1+3.1)× 规费费率
7.2
工程排污费及其他
按各地政府规定标准计算
8
税金
(4+5+6+7)× 税率
9
工程造价
4+5+6+7+8
表三 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取费程序表(以人工费为基础计算)序号
费用项目
计算公式
1
直接工程费
1.1+1.2+1.3
1.1
人工费
∑工程量×定额人工消耗量×编制期人工单价
1.2
材料费
∑工程量×定额材料消耗量×编制期材料单价
1.3
机械费
∑工程量×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编制期机械台班单价
2
措施费(一)
1.1×措施费费率
2.1
人工费
按有关规定计算
3
措施费(二)
∑工程量×定额工、料、机消耗量×编制期价格
3.1
人工费
∑工程量×定额人工消耗量×编制期人工单价
4
直接费
1+2+3
5
企业管理费
(1.1+2.1+3.1)× 企业管理费费率
6
利润
(1.1+2.1+3.1)× 利润率
7
规费
7.1+7.2
7.1
社会保障费
(1.1+2.1+3.1)× 规费费率
7.2
工程排污费及其他
按各地政府规定标准计算
8
税金
(4+5+6+7)× 税率
9
工程造价
4+5+6+7+8
表四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算取费程序表(以直接费为基础计算)序号
费用项目
计算公式
1
概算直接费
按概算定额及编制期价格计算
1.1
人工费
概算直接费中的人工费
2
综合费用
1 × 综合费用费率
3
利润
(1+2)× 利润率
4
规费
1.1 × 概算规费费率
5
概算调整
(1+2+3+4)× 概算调整系数
6
税金
(1+2+3+4+5)× 税率
7
概算总造价
1+2+3+4+5+6
表五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算取费程序表(以人工费为基础计算)序号
费用项目
计算公式
1
概算直接费
按概算定额及编制期价格计算
1.1
人工费
概算直接费中的人工费
2
综合费用
1.1 × 综合费用费率
3
利润
1.1 × 利润率
4
规费
1.1 × 概算规费费率
5
概算调整
(1+2+3+4)× 概算调整系数
6
税金
(1+2+3+4+5)× 税率
7
概算总造价
1+2+3+4+5+6
表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表序号
费用名称
计算公式
1
分部分项工程费
∑分部分项工程量×相应综合单价
1.1
分部分项工程费中的人工费
∑分部分项工程量×相应综合单价中的人工费
2
措施费
2.1+2.2
2.1
措施费(一)
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综合费率
2.1.1
人工费
按有关规定计算
2.2
措施费(二)
工程量×相应综合单价
2.2.1
人工费
工程量×相应综合单价中的人工费
3
其他项目
3.1+3.2+3.3+3.4
3.1
暂列金额
按招标人确定金额暂列
3.2
暂估价
3.2.1+3.2.2
3.2.1
材料暂估价
按招标人确定金额暂列
3.2.2
专业工程暂估价
按招标人确定金额暂列
3.3
计日工
按招标人提供的项目与数量×相应综合单价
3.4
总承包服务费
(分包工程造价-设备费)×相应规定费率
4
规费
(1.1+2.1.1+2.2.1) × 规费费率
5
税金
[1+2 +(3-3.2.1)+4] × 规定税率
6
单位工程造价
1 +2 +(3-3.2.1)+ 4 +5
附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参考费率说明一、本参考费率以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重庆市五省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企业的数据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gcg103-2008)为基础测算。二、本参考费率用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标准、测定费率时参考。措施费参考费率表(一)序号
项目名称
以直接工程费为基础(%)
地上工程
地下明挖工程
地下暗挖工程
盾构工程
轨道工程
1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
2.94~4.30
2.62~4.25
2.64~3.90
1.75~3.90
1.65~3.90
 
其中:(1)环境保护费
1.53~2.10
1.40~2.25
1.54~2.00
1.29~2.00
1.05~2.00
 
(2)文明施工费
 
(3)安全施工费
 
(4)临时设施费
1.10~2.20
1.10~2.00
1.10~1.90
0.80~1.90
0.40~1.90
2
夜间施工费
0.10~0.23
0.10~0.20
0.15~0.28
0.10~0.20
0.10~0.20
3
二次搬运费
0.10~0.20
0.10~0.25
0.18~0.30
0.10~0.33
0.10~0.20
4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0.10~0.30
0.07~0.25
0.05~0.25
0.10~0.25
0.07~0.25
5
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
0.08~0.20
0.02~0.10
0.02~0.10
0.02~0.10
0.02~0.21
6
检验检测费
0.03~0.26
0.03~0.26
0.03~0.17
0.03~0.30
0.03~0.17
7
合计(综合费率)
3.78~5.15
3.44~5.05
3.54~4.66
2.51~4.66
2.39~4.66
措施费参考费率表(二)序号
项目名称
以人工费为基础(%)
通信、信号
工程
供电工程
智能与控制系统工程
机电工程
1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
10.39~22.59
11.40~22.59
12.50~23.00
12.50~23.00
 
其中:(1)环境保护费
6.55~10.59
7.32~10.10
7.65~10.80
7.65~10.80
 
(2)文明施工费
 
(3)安全施工费
 
(4)临时设施费
3.84~12.98
4.08~12.98
4.85~12.98
4.85~12.98
2
夜间施工费
0.90~1.61
0.82~1.37
0.90~1.37
0.90~1.37
3
二次搬运费
0.16~2.65
0.46~2.65
0.40~2.65
0.40~2.65
4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0.50~0.70
0.50~0.80
0.50~0.70
0.50~0.65
5
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
0.10~1.20
0.10~1.50
0.10~1.80
0.10~1.80
6
检验检测费
0.28~1.50
0.43~1.50
0.50~1.60
0.45~1.60
7
合计(综合费率)
13.28~28.80
14.56~29.20
15.44~30.30
15.44~30.30
企业管理费参考费率表序号
项目名称
以直接费为基础(%)
以人工费为基础(%)
1
地上工程
6.69~8.25
 
2
地下明挖工程
6.75~7.55
 
3
地下暗挖工程
6.80~7.90
 
4
盾构工程
5.38~7.64
 
5
轨道工程
4.50~6.97
 
6
通信、信号工程
 
30.00~42.70
7
供电工程
 
31.00~44.00
8
智能与控制系统工程
 
31.00~46.40
9
机电工程
 
31.00~46.40
规费参考费率表序号
项目名称
以人工费为基础(%)
1
土建与轨道工程
18.31~39.42
2
安装工程
10.53~39.42
}
【简介】感谢网友“Marvellous”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共12篇),欢迎大家分享。篇1: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3)透明胶布、剪刀等。(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因此,30°N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因此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由此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低纬环流形成。第三步,从30°N近地面向北流的气流(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西南风(近地面);极地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北风),逐渐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于是在60°N附近,从南边来的西南空气和从北边来的东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60°N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第四步,60°N附近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分别流向30°N(高空风)和90°N(高空风),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四、模型展示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五、教学评价本次模型制作,体现了模型制作的以下优势: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要点,学习的兴趣不浓,效率不高。而本次“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动手制作,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完成本次模型,需要调用以往所学的“热力环流”、“风”、“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这也是“三圈环流”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是将复杂、运动的地理事物进行分解,直观地展现出来,深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次模型制作,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篇2: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本节内容又是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人文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考虑到本章讨论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也为了温故知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四、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2.了解城市重要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特点和区位3.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特征和区位;2.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因教学难点: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原因六、教学准备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篇3:高中地理必修一怎么学地理必修一学习方法1、类比思维法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2、联想思维法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3、假设思维法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4、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5、形象思维法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必修一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一、培养空间概念,正确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工具。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大量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二、学会阅读课本,掌握科学方法。地理课本是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用好地理课本呢?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其次还要注意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学习地理应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最后还要学会梳理知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并且首都都不是全国最大城市。三、培养思维能力,学会科学记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程标准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以学生准备一周后的一次测试为例,刚学完的第一天要复习两遍,第二天再复习一遍,第三天不要复习,第四天再复习一遍,第五六天不要复习,第七天再复习一遍。2.把握联系,理解记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可以这样联系: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3.抓住异同,对比记忆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篇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课标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教材分析】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2、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⑵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⑶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2、x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二、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篇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并能够建构基本知识体系。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3、预习中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并注意联系实际。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产生的原因。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教材助读: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和的总称。2、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3、的迅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5、土地资源问题突出表现在和两方面。、、和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预习自测: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天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思考课本P22页活动1—2题。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保护土地资源?4、预计到,,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这些资源枯竭,将影响到你生活的哪些方面?当堂检测: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湿润地区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6: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学设计】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提问)什么是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如,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天体概念其他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彗星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流星体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系统的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组成其他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简称星系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知的一级天体系统(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地月系月球太阳系银河系八大行星及其它天体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见下图)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讲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最:(1)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2)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3)体积和质量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4)平均密度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5)九大行星中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6)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7)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8)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9)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补充)九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2)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保存地球大气(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篇7: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2、经济地理位置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⑶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⑵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有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⑶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⑷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2、资源条件(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其中,农林和矿产资源约各占一半,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地域组合好。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适宜于发展成为钢铁、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基地。(3)能源资源: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4)农林资源:四川盆地物产富饶,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本区生物资源和物种资源居全国首位。三、社会经济条件1、本区地处西部地带的内陆边疆,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2、新中国成立后,本区发展变化很大,现已建立起钢铁、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区域经济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和规模。3、本区交通运输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及对策交通运输是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学生阅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现实谈感想。作业布置:举例说明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讨论]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大西南应怎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8: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分散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说教法《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说课:《工业地域的形成》一、教材内容:高一地理下册第五单元第八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二、授课类型:电脑辅助教学课三、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工业区位选择》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活动因为相互联系而产生的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作进一步重点论述,三部分内容紧密联系,逐步递进,同时本节也为将要学到的《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等章节作了相关的知识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理论知识的辽阔空间,培养学生实际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技能素质。2、教学目标:1.工业联系的方式。2.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3.工业地域的概念和分类方法。4.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5.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2.难点(1)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2)工业地域之间的差异。3.解决办法(1)关于工业的联系问题,关键是使学生明确工业之间联系的方式。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业产品入手,链接课文插图,说明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出工业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①生产联系;②空间联系;③信息联系。(2)由于学生对工业的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工业的集聚原因和优点比较容易理解。在讲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部分内容。而对于新兴工业的分散问题,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利用改革开放后当地兴建的“三资”企业为实例,加以分析说明。(3)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简单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弊端,尤其是工业集聚所引起的工业“饱和”、污染加剧、各种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负荷加大等严重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发展变化奠定基础。(4)工业地域的形成,涉及到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结构和水平等诸多因素,在此不宜过于展开,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工业地域是由工业的联系和集聚而形成的,待后面的具体工业地域中再作分析。本节中应主要讨论工业地域的不同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并以启发式和谈话式引导学生对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4、教材处理:①文字:以该节课文中的三个小标题为主线,列出“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工业的集聚与分散的主要原因”、以及“工业地域的特点”为讲课的三个重点内容,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制作成幻灯片形式展开论述;②图片:将课本中5.33、5.35、5.36图以及地图册P13中《中国上海渚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图作为讲述三个重点内容的链接说明,详细说明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及工业地域的之间的差异,以求难点突破,其它图片作为辅助教学之用。③巩固学习:在新课结束前,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的优点,通过对馈练习的提问及讲评,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这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充分捕捉反馈信息,作为未来的教学中的参考。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特点,主要采取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采取讲议结合的方式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辅以反馈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形象生动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五、学法指导:1、依据教学目标,精读课文,把握重点;2、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4、联系已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篇9: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学地理的五大方法高中地理被誉为文科中的数学科目,在以前的时候学地理的都是理科生。所以地理被说成文科中的数学。掌握地理知识点我们要记知识点,我们办要把自然地理知识点掌握好,特别是有关公转自传,地球的时间差问题,这在高考时一般在选择题上出现一般是12分,而且不好做,我们解决方法是把课本上那个地球自转的地图好好掌握。不光是地理这门学科,还有别的学科,知识点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打好基础,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踏实。不懂就问是个好习惯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做地理笔记我们不要小看地理笔记,地理笔记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记笔记,我们不用都记笔记只要把经常考的知识点记下就行了,然后好好总结,看看都容易考什么,看看是哪方面的考的多些,我们就把重点放在哪方面,可不要没有终点的复习,这点是在高三复习时禁忌的,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了,而且记住易忘,效果不佳,所以记笔记是很有技巧的。思考与总结不管是在看书还是在做题一定要学会思考,要不断地总结,这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成绩,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同步进行的。高中地理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因素有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其中摩擦力减缓风速,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垂直于风向,不改变风速。风力,指从风得到的机械力。当较轻的热空气突然上升时,较冷的空气会快速流入,以填补热空气留下的空白,形成了风。1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惯性离心力答案:BC2风力的利用1.谷物清选2.风力提水3.国外对风车的利用4.风帆助航5.风力致热6.风力在战争中的使用7.风筝8.风力发电篇10: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怎么学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方法注意各小节间的联系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主要的知识内容是概念、影响因素贺类型、规律,以及实例分析,人文地理占大部分,自然地理比例低。在学习过程中要抓这几条知识线索进行学习,注重知识的要点学习,过多过细反而记不住;同时要注意各节之间的知识联系、文化区贺文化扩散的联系等。弄清这些联系不仅有利于理解,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有利于把握知识重点。加强网络知识的梳理高二选修教材虽然概念多,知识点多,但每章节内部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通过梳理网络层次有利于同学们在运用知识时轻松自如,不易忘记,同时又有利于知识迁移运用。而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知识载体,地理的原理、规律、分布以及考试的方式都集中在地图上,所以掌握了图中的知识,就把握了知识的主干,既懂得用图释文,又懂得从图中掌握课文知识也是学习的好方法。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规律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⑴地理基本概念。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中公教育专家刘彩平认为,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学习高中地理的注意事项(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篇11: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变质岩岩浆熔化(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概括: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太阳辐射使地表趋于平坦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地貌表现与人类生产关系褶皱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陆地水体类型分类备注空间分布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水循环周期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其它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补给类型汛期时间影响因素在我国的分布雨水雨季(我国为夏秋)雨量东部季风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冬季断流)西北地区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A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6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海水盐度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C影响盐度的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淡水注入:近岸(河口)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波浪:风浪、海啸等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洋流成因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如风海流: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C补偿作用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洋流的地理意义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C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上升流:秘鲁渔场D航海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主要环境问题表现来源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2、防治污染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海洋生态破坏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无机物有机物;太阳能生物能(或化学能)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动物环境微生物分解(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成分的改变;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环境效益(因地而异):篇1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火山喷发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滑坡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成分的改变;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环境效益(因地而异):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形成过程:风化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矿物养分植物有机质土壤肥力腐殖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1)陆地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土地资源可再生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水资源可再生生物资源可再生矿物资源非可再生(2)海洋资源类型组成特征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溴、淡水等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海洋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 必修一语文《错误》教案★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精选★ 必修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子基础下沉后如何补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