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疗肺鳞癌最好的医院排名状细胞癌想约香港莫树锦教授如何快速预约?


手术是治疗肺鳞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对部分局晚期患者,手术治疗前给予新辅助治疗有助降低分期、创造更多手术机会、提高术后镜下的完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肺鳞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得到关注和探索。本期,我们分享一例局晚期肺鳞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后,顺利实施根治术,并达pCR的临床病例,以启发临床用药思考。
病例提供者:徐州市中心医院 经慧医生
经慧 医生
徐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医师
江苏省抗癌协会会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生物转化治疗会员
发表SCI及核心类论文数篇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65岁。
现病史 :因“咳嗽、胸闷1月余”于2020-07-20入院。
既往史: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血糖控制可。
个人史:有吸烟史,约30年,每天吸烟2支,已戒烟1月。
CT检查(2020-07-24):
检查部位:胸部高分辨CT轴向增加。
CT所见:胸部高分辨CT轴向+多平面重建:右上肺门见软组织肿块影,范围约53×62mm,强化不均,右肺上叶支气管狭窄、闭塞,右肺上叶局部不张,右肺中叶、左肺中叶舌段见索条影;气管、支气管通畅;纵隔无移位,其内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印象:胸部高分辨CT轴向增强:右上肺门占位;右肺上叶支气管狭窄、闭塞;右肺上叶局部不张;考虑肺癌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右肺上叶阻塞性炎症,右肺中叶、左肺中叶舌段少许慢性炎症。
肺癌五项(同位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020-07-25):
支气管镜结果提示右肺Ca(待病理),肺组织涂片见异型细胞,考虑鳞癌细胞。
肺组织活检病理:“右上肺叶前段”活检示鳞状细胞癌。
标本名称:右上叶前段。
临床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肉眼所见:灰白组织4块,直径0.1-0.2 cm。
病理诊断:“右上肺叶前段”活检示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Syn- TTF-1- P40+ P63+ CK5/6+ Ki67+20%
全身评估:骨ECT、颅脑MR、全腹部CT、颈部淋巴结彩超均未见异常。
诊断:
右肺鳞癌T3N2M0,ⅢA期。
治疗经过
第一阶段:化疗+免疫治疗
(1)2020-8-3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400 mg+洛铂50 mg方案全身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
8月24日查肺癌五项(同位素):
(2)2020-08-26予以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白蛋白紫杉醇+洛铂化疗。
2020年9月16日查肺癌五项(同位素):
CT检查:
疗效评估:达到PR。
第二阶段:手术治疗
2020-9-24对患者行手术治疗:于右侧腋中线第5肋间切口约20 cm入胸,探查胸腔见右肺少许粘连,无胸腔积液;探查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肿瘤侵犯中叶,与中叶动脉界限不清;切除右肺上叶、中叶,手术标本放入标本袋内取出,逐步清扫肺门、隆突下、纵隔等处淋巴结。
术后病理检查(2020-09-24):
标本名称:右肺中上叶,气管切缘,分装淋巴结8个。
临床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肉眼可见:一叶肺大小17×10×5 cm,支气管切端直径2 cm,距支气管切缘1.5 cm,肺中央部见一灰白肿块大小4.5×3×3 cm,距胸膜0.5 cm,肿物内见坏死、支气管淋巴结1枚,直径0.1 cm。
分装支气管切缘:灰红组织一块,长2cm,直径0.5cm。分装第2.3.4组淋巴结:4枚,直径0.3-0.5cm。分装第7.8.9组淋巴结:3枚,直径0.5-1cm。分装第9组淋巴结:1枚,直径0.3cm。分装第10组淋巴结:2枚,直径0.3-0.5cm。分装第11组淋巴结:1枚,直径0.3cm。分装第12组淋巴结:2枚,直径0.2-0.3cm。
病理诊断:(右肺)大片坏死伴肉芽肿反应,泡沫细胞聚积,灶状钙化,周围局部呈机化性肺炎改变,符合治疗后改变,支气管切缘净,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气管旁0/1,2、3、4组0/5,7、8、9组0/3,9组0/1,10组0/2,11组0/1,12组0/2)。
放射科X线检查(2020-09-30):
检查部位:胸部正位+右侧位。
X线所见:胸部正位+右侧位:右胸部术后相,所示肋骨骨质结构显示完整,右下肺纹理增多、紊乱,左肺实质未见明显浸润灶,心影不大,右膈面局部吊起、肋膈角模糊。
X线印象:胸部正位+右侧位:右胸部术后改变。
第三阶段:术后治疗
2020-10-13术后第一次化疗:
2020-10-14行紫杉醇+洛铂化疗。
化学发光报告单(2020-10-14):
病例总结
1. 患者为局晚期右上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分期为T3N2M0,先后给予患者两次紫杉醇+洛铂+替雷利珠单抗的治疗方案,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恢复正常,肿瘤缩小明显。
2. 经过评估后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符合治疗后改变,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提示,患者在免疫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率后给予手术,实现了pCR。术后继续给予化疗联合治疗。
内科专家点评:徐州市中心医院 武焱旻教授
武焱旻 教授
徐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 主任 硕士生导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衰竭,重症监护及机械通气学组委员
淮海睡眠呼吸障碍研究所所长
徐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州市政协委员
患者为一例右肺鳞癌T3N2M0 ⅢA期患者。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指出[1],对可手术的ⅢA期原发性NSCLC患者,推荐给予新辅助治疗。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则推荐对于ⅢA期NSCLC患者推荐给予辅助治疗 [2] 。经过与胸外科医生沟通,最终为患者选择了新辅助治疗。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案时,我们面临着选择化疗还是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抉择。
RATIONALE-307研究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成功探索肺鳞癌一线免疫治疗的Ⅲ期研究[3],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两种化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延长无进展生存(PFS)生存,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降低疾病进展风险48%,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降低疾病进展风险52%。无论PD-L1表达如何,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两种化疗方案患者PFS均获益。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两种化疗方案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DoR)能够提升到单用化疗方案的2倍左右。考虑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肺癌一线治疗中表现出的抗肿瘤活性,我们尝试将替雷利珠单抗用于肺癌新辅助治疗。对该患者,在给予2周期新辅助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后,患者右上肺门肿块较前缩小,炎症吸收,达到PR。各项肿瘤标志物如鳞状上皮癌抗原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达到手术标准后,给予患者R0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患者病灶周围局部呈机化性肺炎改变,符合治疗后改变,支气管切缘净,淋巴结未见癌转移,达到pCR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又先后接受两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辅助治疗,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专家点评
外科专家点评:徐州市中心医院 张淼教授
张淼教授
徐州市中心医院 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学会纵隔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师学会胸外科学会纵隔学组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诊疗多学科协作学组委员
全国感染外科技术创新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作为胸外科临床医生,个人认为,对于可能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来说,新辅助免疫治疗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但也不会减少手术难度。也即,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之前手术难度较低,那么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之后手术难度就较低。反之,同理。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淋巴结缩小后的免疫反应是影响手术难度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手术时,有必要的话,应在及时阻断肺动脉主干后再进行手术。
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PD-1单抗的问世给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带来长期存活的可能。ⅢA-ⅢB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本来较低,在给予PD-1单抗治疗缩瘤降期后,则有可能缩小手术范围,从而帮助患者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胸外科医生应在临床中协助判断手术时机,选择适合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患者,给予新辅助治疗。本病例中的患者为右肺鳞癌T3N2M0ⅢA期局晚期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肿瘤体积较大,给予患者新辅助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后,患者肿瘤体积较前缩小,成功实现了R0切除术,并在术后病理检查中显示治疗效果达到pCR。这提示,对该患者而言,术前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对改善其生存预后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治疗作用。期待未来能够通过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以及更多的临床探索,进一步明确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2020 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2. 2020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
3. Herbst RS, Baas P, Kim DW, et al. Lancet, 2016, 79(3): 1540-155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1年中国肿瘤学领域关键进展汇总-MedSci.cn
{{ if messageList
messageList?.length }}
{{ each messageList as item i }}
{{/each}}
{{/if}}
{{/if}}
{{if data==null}}
登录
{{else}}
{{if data.avatar==null
data.avatar==''}}
{{else}}
{{/if}}
{{/if}}
咨询
相关资讯(图片来源:PNAS)
麻省理工学院的Janet M. Tse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机械挤压作用或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细胞在体内进行不受机体控制的增殖分裂,当其分裂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肿瘤细胞便受到有限的空间带来的挤压。为了研究这种挤压作用对肿瘤细胞的影响,Janet T在这个表皮表层里,可见朗格汉斯细胞(绿色)构成一个细胞网络,延长树突状的进程
日前,刊登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Langerhans Cells Facilitate Epithelial DNA Damage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表明,以能探测到皮肤中的外来入侵物而闻名的一组免疫细胞也能通过代谢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包括皮肤及癌细胞对糖的渴望,部分上是因为它们关闭它们的线粒体——能够有效燃烧葡萄糖的动力厂——以便偏好一种更加无效率的方式使用葡萄糖。它们获益,因为副产物能够为快速生长的癌细胞提供构建材料。
美国埃默里大学温希普癌症研究所科学家证实很多类型的癌细胞扳动开关让葡萄糖从线粒体转移走。他们的发现提示着促进几种类型癌症生长的酪氨酸激酶在线粒体中发挥的作用要比人们以前所认识的大得多。
这些结果也突出地显示丙酮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刊登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c-MYC oncoprotein, the NAMPT enzyme, the SIRT1-inhibitor DBC1, and the SIRT1 deacetylase form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癌细胞无限分裂的一种分子机制。
癌细胞最显著近日,国际癌症研究权威刊物《癌细胞》Cancer Cell刊登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VCAM-1 Promotes Osteolytic Expansion of Indolent Bone Micro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by Engaging α4β1-Positive Osteoclast Progen(图片来源:Medpage Today)
麻省总医院的Joseph Greer博士等近日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论文称,对已有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开展临终关怀并不能降低患者的化疗等级。但这些患者在其生命的最后60天内都不大可能接受化疗,尤其是静脉治疗,而且这些患者更希望自己的最后时光在临终关怀医院度过。
之前有报道称,在标准肿瘤
前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else}}
{{/if}}
}
WCLC 2017:盘点肺癌治疗的三个“新时代”-MedSci.cn
{{ if messageList
messageList?.length }}
{{ each messageList as item i }}
{{/each}}
{{/if}}
{{/if}}
{{if data==null}}
登录
{{else}}
{{if data.avatar==null
data.avatar==''}}
{{else}}
{{/if}}
{{/if}}
咨询
相关资讯【1】预防肺癌 控烟是关键当前,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一杀手"。降低吸烟率、加强肺癌早期筛查、推广胸外科微创技术和精准放射治疗技术、重视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传播精准医学理念,已成为我国肺癌防治工作的重点。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上,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表示,未来我国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还将进一步攀升,而控烟是预防肺癌的关键一环。世界卫生组织1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主任团队的陈克终副教授进行了关于“ 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循环肿瘤DNA动态变化“的大会口头发言(Oral Presentation),并获得了此次会议的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是本届会议唯一获得该奖的中国大陆学者。这也是陈克终医生连续第三年在世界肺癌大会上进行论文口头发言。在第18届世界肺癌大会的“MA 20: 肺科/内窥镜检查最新进展”专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暨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童琳博士报告了一项研究(MA 20.13: etDNA: Tumor-Derived DNA from Pleural Effusion Supernatant as a Promising Source for NGS Based Mutation Profiling in Lu伯尔尼大学医院与伯尔尼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表明,肺肿瘤中类似血管的细胞表现异常。它们不仅不充分支持血管结构,而且可能积极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这些发现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stromal癌症靶点。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月球计划复活的靶向治疗在具有高度耐药性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应率。“肺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每当我向患者和家属告知病情时,我都认为这是对我的一次考验。让患者及家属更能接受这个消息,让患者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对抗病魔,是我一直追求的医患交流状态。从医多年的经历告诉我,要让患者和家属知晓肺癌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的对抗肿瘤,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此,便是这篇文章的成因。
前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else}}
{{/if}}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治疗肺鳞癌最好的医院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