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下,在青海爱尔做青岛近视手术医院排名可以矫正散光吗?

当然可以。但科普之前,必须说明的是,迄今为止近视和散光都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无论戴眼镜还是进行近视手术,都属于一种矫正手段。对于有近视矫正手术需求的朋友,一定要充分了解它的原理和风险,然后进行科学评估,选择最安全的方式。为什么散光手术可以进行近视手术?因为散光和近视、远视一样,本质上都属于屈光不正。如果把人体的眼睛比喻成一台精密的照相机,那么眼角膜、晶状体,以及玻璃体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当外界的光线到达眼角膜开始,就会发生折射。当光线穿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后,只有物象恰好落在视网膜上时,我们才能看清楚物体。当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则表现为近视。当物象落在视网膜的而后面,则是远视。而如果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让物象不能完全聚集在视网膜上,便是散光。所以,传统的眼镜矫正视力,本质上就是通过、凹透镜、凸透镜、散光镜,来弥补眼睛的屈光缺陷,从而做到正常的成像。然而散光分成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圆锥角膜,或角膜病变导致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规则散光通过散光镜是很容易做到矫正的,但对于不规则散光来说,普通镜片无法矫正不规则的屈光细节,因此只能选择硬性角膜接触镜。正常角膜VS 圆锥角膜而近视手术,本质上就是利用角膜的现成材料,加工成“镜片”,来矫正视力。因此近似手术,在屈光矫正的原理上是相同的。人的眼角膜是完全透明的,而且没有血管,是打造这样一个凹透镜最合适的地方。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的人规则散光,都可以选择传统近视手术,而不规则散光,则需要进行严格评估,圆锥角膜一般不能进行近视手术,而非圆锥角膜类的有可能可以。而且基本上能做,也需要选择个性化的微飞秒了,传统的近视手术很难做到,而且效果也不好。对于近视手术,其实很多人都对安全性、后遗症存在疑虑。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而且合理的,以前的近视手术,的确存在不小的安全风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下前沿技术的风险已经越来越低。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学家便发现,选择性地破坏浅层眼角膜可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改善近视状况。到了1933年,日本一位叫做佐藤的教授发明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这种手术会把角膜放射性地切开,切口深至角膜厚度的90%-95%。这样的切口可以通过眼睛内部的压力致使角膜变形,从而起到矫正视力的效果。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切角膜的手术过于粗暴,对角膜的伤害很大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遗症十分显著,到了70年代,经过前苏联的改良,现代技术用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才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和手术效果。该技术不仅在世界各地有所发展,甚至从1978年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也做过不少。虽然RK手术后遗症的发生率已经降低到0.04%,但比起后来的激光手术,依旧高了很多。术后可能在1~3年内,发生角膜炎、角膜切口裂开,严重的甚至有一定概率完全失明。早期近视手术,现在出现各种各样后遗症问题的,大多数都是早期的RK技术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近视矫正手术翻开了全新的一页。PRK手术是先刮除角膜的上皮组织,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的区域,制造出一个人工凹透镜,从而减小角膜的折射率,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准分子激光不会穿入眼内,通过光化学效应将眼角膜中的生物分子键打断,精准控制细胞和组织的消融。由于前所未有的精准性和手术效果,PRK技术很快淘汰掉了RK技术。不过PRK技术也有自身的缺点,由于手术过程刮除了角膜上皮,需要一个星期来恢复,可能发生相应的并发症,尤其是屈光度回退以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率较高,PRK有着较高的返工率。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992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应运而生。这种技术先用角膜板层刀制作出直径约8.5毫米,厚度160微米的角膜瓣,然后掀开角膜瓣,再对角膜基质上进行屈光性切削,最后复位角膜瓣。也就是说,相对于PRK技术,LASIK技术保留了外层的角膜。虽然弥补了PRK缺点,但由于机械性切口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平整,并不能完全保证内部角膜瓣的愈合,从而在未来可能因冲击力存在脱落的风险。随着高端仪器的使用,让近视手术变得越来精准化,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在LASIK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TORION LASIK(虹膜识别旋转定位)、LASEK(酒精浸泡翻开角膜上皮)、EPI-LASIK(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等各类近视手术基础。但无论机械再精密,手术过程的操作变得再精细,这些手术都无法避免,角膜在机械/化学层面的额外破坏。虽然手术风险已经很低,但依旧被人所担忧。我们的眼睛本来就是精密系统,自然也还有更加精密化的需求。2000年以后,LASIK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秒激光技术的运用。飞秒,本身是一个时间单位,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自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以来,人类通过缩短激光脉冲,逐渐掌握了飞秒级的激光脉冲。飞秒激光具有快速和高分辨率的特性,天生适用于高精度需求的近视矫正手术。用于近视手术的飞秒激光,单次持续的时间仅仅只有 200~600 飞秒,精度3 微米,甚至比头发的直径还细几十倍。比起准分子激光,飞秒激光可以直接穿透角膜组织,在角膜基质内部产生微小的空化气泡,然后通过膨胀融合、光破裂等作用形成切削面,不会对其它组织造成任何的损伤。飞秒技术与LASIK结合而诞生的便是半飞秒激光手术,虽然本质上还是LASIK手术,但通过飞秒激光替代角膜板层刀,制作出来的角膜瓣在精确度和安全性上来说,都有着本质的提升。随着飞秒技术的发展,半飞秒激光手术已经成了近视手术的主流。既然飞秒激光能够用来制造角膜瓣,同样也能替代准分子激光方法。于是在2006年后,诞生了全飞秒(FLEX、SMILE) 技术,千频Smart全激光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近几年,随着安全性和精准性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个性化定制的近视手术需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人的角膜,以及屈光不正都有差异。所以是否能进行近视手术,都需要严格评估。例如,眼睛出现炎症、青光眼、白内障、圆锥角膜,有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全身性疾病时,都不适合做激光矫正手术。而对于正常人来说,眼角膜的可削切厚度,直接决定着激光矫正手术的适用范围。中国对剩余角膜的安全值要求比较严格,为410um,比国际标准的390um还厚20um。足够厚的剩余角膜,才能保证足够的眼部安全。对于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或者眼角膜本身过薄的人群来说,如果达到理论矫正视力所剩下角膜厚度低于410um,便不适合做激光矫正手术。总的来说,角膜厚度是能否做激光矫正手术的重要指标。当然,度数也能影响是否能做近视手术。例如,适合做近视手术的,主要范围在100-1000度范围内。凡是声称你做超过1000高度近视的,你可能就需要警惕了。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行近视矫正手术,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用于通用方案,例如存在可手术的不规则散光,往往定制需求。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个性化微飞秒技术。个性化微飞秒究竟是什么?本质上,它是在传统飞秒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定制。在进行手术之前,精密采集个性化数据,根据角膜个体化差异定制个性矫正方案。采集的数据,最核心的为角膜地形图。角膜地形图仪会拍摄不少于8张的照片,每张照片包含22000个信息点1,经计算机运算后合成角膜地形图,使角膜每一测量点达到微米级的精准,把角膜表面不规则完整呈现,真实还原每一位患者的角膜形态。 这种技术,会根据角膜表面个体化的差异数值,综合考虑患者的屈光度数、散光度数及角膜不规则情况,设计每一个点的切削计划,使得术后达到尽可能精准无误的角膜状态。这种技术,不仅能精准切削、节约角膜,还能达到尽可能高的视觉质量。由于切削、消融的角膜组织足够少,术后角膜的恢复速度也能更快。理论上来说,采集的数据点越多,恢复的角膜地形图就会更精准,这样切削时也会更节省角膜。目前个性化微飞秒采集的角膜信息点是最多的技术之一。当然,如果仅仅是采集的信息点多,而手术的时候削切不到位,同样影响手术质量。虽然现在的飞秒技术精准性已经比较高,但如果手术的时候眼球微转动,也可能影响削切精度。因此个性化微飞秒,采用了追踪系统,在手术的时候精准捕捉眼球细微的变化,从而做到切削位置跟精度不会发生改变。个性化微飞秒目前主要采用飞秒+准分子激光,飞秒激光能做到快速切削,准分子激光更适合用于精雕。这是因为飞秒激光具有热效应,分子层面起伏较大,适合不需要精雕的手术。而准分子激光没有热效应,在分子层面更加平整,才能做到对22000个信息点反馈的矫正部位,进行精准削切。近视手术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个性化微飞秒以及足够的成熟安全。不仅有美国FDA的权威认证,央视网《爱眼公开课》的直播,也对个性化微飞秒技术进行了介绍。当然,哪怕是个性化微飞秒这样的,安全性已经足够高的近视手术,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是能做的。基本的要求是,需要年满18周岁以上,2年内度数没有大幅度增长。需要充分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主觉验光、散瞳验光等等各方面的数据,才能确定能不能做。戴隐形眼镜的,术前检查还需要停戴至少一周以上。如果确定了做手术,术前还需要洗头、洗澡、剪指甲,做好个人卫生,当天不能化妆、喷香水,最好安排一位家属陪同。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近视手术已经足够的成熟,风险也越来越低。但就像任何的其它手术一样,无论怎么样,它都是无法绝对避免风险的。一定要综合权衡和评估,来选择是否进行近视手术。想做手术的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结合医生的建议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近视手术医院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