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桐柏怎么消费广阳区桐柏有服务吗?

2020-04-13 10:31
来源:
畅行951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谣,传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来。
城市地名的来源,往往有其历史沿革!最近,为便于广大群众了解廊坊及所辖县(市、区)名称由来,传承地名文化,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廊坊市民政局特意编写了《廊坊市县名由来》七字歌。
廊坊市县名由来
京津走廊明珠嵌,人杰地灵天蕴藏。
侍郎吕端高屋建,世人皆称侍郎房。
千年演化成廊房,最后定名为廊坊。
廊坊早为村之名,建国之后名渐响。
一九四九设管区,八大管区有廊坊。
一九六一置为镇,区位优越在增长。
一九七三升地级,地区天津改廊坊。
一九八二设为市,撤镇建市级为县。
一九八九大调整,地区和市同变换。
市改为区名安次[1],地区改市名廊坊[2]。
下辖十个区市县,文化深厚史悠长。
安次汉前名安墟,汉初设置安次县。
安稳祥和之居所,安逸和谐广义含。
北魏改为安城县,隋朝复名安次县。
元朝升为东安州,明朝降为东安县。
清朝复名安次县,一九五八入武清。
一九六一复置县,一九八三入廊坊[3]。
一九八九市改区[4],安次之名得复扬。
二 0 0 0市区调[5],一区变二增广阳。
广阳汉前制为郡,安次听于广阳令。
传承历史和文化,新区借用老郡名。
文安汉前未置县,西汉武帝设为县。
取义崇尚文和礼,实现国治又邦安。
一九五八入任邱,一九六一析置县。
固安隋前谓方城,最初设县在西汉。
北齐撤县隋时复,开皇九年置固安。
取义江山得稳固,永无战乱享平安。
元朝升为固安州,明朝降为固安县。
一九五七入霸县,一九六一析置县。
三河名因三条河,洳河泃河鲍邱河。
唐朝前期属潞县,开元四年置三河。
一九五八入蓟县,一九六二县复得。
一九九三改为市,名称依然用三河。
永清隋前未置县,东汉位于安次境。
隋朝析出始设县,大业七年通泽名。
不久即废分两地,划入安次固安境。
唐朝析出复置县,如意元年武隆名。
景云元年改会昌,天宝元年变永清。
玄宗皇帝定名义,漠北永久保清静。
一九五八入霸县,一九六一复县名。
香河置县九三八,东南滨水多芰荷。
夏秋之间香馥郁,因而得名叫香河。
一九五八入宝坻,一九六二县复得。
霸州得名在后周,显德六年置为州。
世宗柴荣定州名,取义称霸无敌手。
大城文安南永清,曾为霸州所辖县。
金辖大城和文安,还有益津和信安。
元领大城和文安,以及益津和保定。
明时管辖三个县,大城文安和保定。
清由直隶降散州,辖县之权被止停。
一九一三名霸县,一九九0改为市。
霸市两字中添州,新市沿用老州名。
大城古时称徐州,意为水中宽坦地。
战国燕王改平舒,性平宽舒为名义。
西汉名为东平舒,北魏县名去东字。
后晋沦失后周收,显德六年大城置。
武功威烈军强大,城防坚固含蕴义。
一九五八撤县制,分属静海任丘地。
一九六二区划调,析置大城复县制。
大厂原名为大场,燕王朱棣牧草场。
海氏迁居渐成村,谐音简化成大厂。
一九五二设为区,回族自治名大厂。
一九五五区改县,一九五八入蓟壤。
一九六二析置县,民族自治政策享。
老廊坊才知道的地名典故
三角地

(图自网络)
三角地是廊坊商业的发源地,也称得上是廊坊的发源地。位于廊坊老火车站东北角,是东大街(今建国道西头)与西后街的汇合处。命名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鸿升号经理王少升在此地东面(即原来的四季春副食店处)盖起三间坐东朝西的房子,使这块地方形成三角形,人们便叫它三角地。在旧社会,三角地是小商小贩和卖苦力者谋生的地方。
王寨

明洪武初年,村庄编为王庄里。建文元年(1399年),村民吕斌之妻李氏被选为宣宗乳母,后宣宗封吕斌为骠骑将军,人称吕王爷,为此起村名王爷寨。嘉靖年间,吕家衰落,更名王家寨。后简称王寨。
菜豆庄

明永乐年间,蔡、窦两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蔡家以种菜为生,取名蔡家庄;窦家以做豆腐为生,取名窦家务。1912年合并为一个村,改为蔡豆庄。
南尖塔

宋代建村,有康、王两姓。因村旁千佛寺有一座尖顶宝塔,塔在北,村居南,故取名南尖塔村。
北昌

元末此地为放马场,有李、张二姓居住。明永乐年间,石、常、高三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正南5里有一个放马场,便称此地为北马场。明嘉靖年间取“兴旺昌盛”之意更村名为北昌。
麦洼

明永乐年间,山西孙、周几家迁此定居,因地势低洼,住户较少,时称漫洼。后因盛产小麦,且漫、麦字音相近,人们逐渐称村名为麦洼。
调河头

亦作挑河头。清康熙朝以前,永定河不固定,“三年一改道,十年九泛滥”,清乾隆年间,永定河在此转弯调头,故得名调河头。 清乾隆 《东安县志》 卷2乡镇市集: 挑河头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东安县图: 南有调河头镇。
北史家务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史姓迁此定居,形成村落,以姓氏命名为史家务村。后因村南建一同名村,故村名加北字,称北史家务。位于安次区政府驻地南2.6公里,为北史家务乡政府驻地。
杨税务

北宋庆历年间,村西原有一条运粮河,此地是一个渡口,来往客商很多,官府在此设有收税机构(俗称税口子),一位姓杨的管理税务,此人居官清正,颇得好评,故取名为杨税务。位于安次区政府驻地南偏西6.6公里,为杨税务乡政府驻地。
于常甫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于、顾两姓人家,为图吉利,请当地和尚选出“常甫”两字为村名,意思是良好开端,因于姓户大人多,故称于常甫。
白家务

明初建村。最早来此定居的有四姓,其中白姓户大人多,故取村名白家务。位于广阳区政府驻地西偏南18.9公里,为白家务办事处驻地。
碾子营

明初建村,有吴、付、李三姓居此,名为常立村。清乾隆年间,本村有人打了县官,朝廷派兵要铲平村庄,时青壮年均逃走。人们便称此村为撵子营。后演变为碾子营。
桐柏

明以前建村,原名东胜村。后因村东运粮河设有摆渡,遂名东摆村。因村庄较大,建有十余座寺庙,祭祀频繁,村中文化人认为村名俗而不雅,便以乐府桐柏曲改村名桐柏。清末为桐柏镇。原属武清县,1958年划归安次县。
北旺

明初建村,因村北地势低洼,经常积水,取名北汪。清末,村民认为汪字不吉利,取兴旺发达之意,改称北旺。位于广阳区东部,属北旺乡。
九州

元中统四年(1263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东安州治所。后因洪灾村庄被淹,村民外迁。灾后,人们相继返乡,在东安州旧址重建村庄,故名旧州。2004年改称九州。
南营

明初建村,始称水火铺营,后来居民认为水火不相容,故改称南营。
古县

汉始置安次县于此地。唐武德四年(621年),县治移到石梁城(今朱官屯村北)。因曾是县治,遂称为故县,后演变成古县。
万庄

明永乐年间,此地有沈姓居住,叫沈家场。后来,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万姓,改名沈万庄。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通车后,此村逐渐迁来一些商业店铺和居民,遂更名万庄。
燕郊

春秋时期,周惠王五十四年(公元前663年),齐助燕伐山戎。击退山戎后,燕庄公送齐桓公回师至此,齐桓公以礼劝止燕庄公不要再送。燕庄公为表谢意,不肯停步,他说:“这才到我燕都东郊。”于是继续相送,直至齐国边地长芦(今沧州北17里)。为纪念送齐师经此燕都东郊,遂名此地为燕郊。
黄院

香河县黄院:此处有皇姑庵,内有皇家女儿修行,后庵旁形成村落,取村名皇姑庵。皇家女儿圆寂后葬于村西,为防盗墓,改名黄家院,后称黄院。
西梨园

香河县西梨园:东汉渔阳太守张堪辟此地为梨园,后成村落,名梨园。嘉庆八年(1803年),村东王家固考中贡生,村西刘晓延亦中举人,两家各炫耀功名,故分村为东、西梨园。此为西梨园。
前丞相

大厂县前丞相:明燕王朱棣部将士陈元胜于鲍邱河两岸跑马占地48顷,地中有坟,为前朝丞相墓地,后于鲍邱河南北两岸各建一村,河南称前丞相庄(河北称后丞相庄,今属三河市),1958年以后简称前丞相。
大棋盘

大厂县大棋盘:明代建村,呈方形,似棋盘,故名棋盘村。因与邻村重名,改名为大棋盘。
仙人桥

永清县仙人桥:隋代中期建村。村中有万佛庵、龙王庙、菩萨庙、老爷庙等六座庙宇,群众称之为凤凰地。东西庙宇之间修有一座石桥,桥下常年流水不断,各庙修行称仙的人常徜徉于石桥之上,故得名仙人桥。
知子营

固安县知子营:原名马庆店。元初,元军主帅在此屯兵扎营,从家中传来得子消息,遂改驻地马庆店为知子营。
半截塔

固安县半截塔:辽大安年间立村,因谢姓落户早,故称谢家庄。天庆末年,村中建了一座矮塔,只有通常塔高的一半,遂改村名为半截塔。
永定河

战国至西汉称治水,东汉至南北朝名灅水。隋至辽为桑干水(河),在每年桑葚成熟时节,河水干涸,故名。因水色黑之故,金至清初称之为卢沟河。由于河流泥沙含量大,元、明亦称其小黄河,后来人们还习称之浑河。历史上永定河河道迁移不定,洪水多次决堤成灾,故又有无定河之称。鉴于此河多次泛滥,下游人民深受洪水灾害之苦,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疏浚引流,修筑堤防,河床始定,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
煎茶铺

霸州煎茶铺:元末建村。此处有一条大堤,堤上住着几户人家,以打鱼、卖茶为生,行人多在此处喝茶歇脚,故称为煎茶铺。此村是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王遴故里。位于霸州市政府驻地东10.3公里,为煎茶铺镇政府驻地。
杨芬港

霸州杨芬港:元代建村。原名羊粪岗,因有人经常在高岗上放羊,羊粪厚积而得名。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此地,觉得羊粪岗之名不雅,遂据近音改为扬芬港。
郭底

大城县郭底:五代周太祖郭威曾在此屯兵,并为将领们从简构筑宅邸。因此,当地人称这里为郭邸。明代,周、贺等姓人陆续迁此,因地势低洼,渐改邸为底,村名称郭底。
苦水邬

大城县苦水邬:明永乐年间,有移民居此立村,因靠近旧子牙河,水甘甜,又有船坞码头,故得名甜水坞。后子牙河改道,井水变苦涩了,清光绪年间改为苦水坞。
子牙河

子牙河属海河水系。上起献县臧家桥之滹沱河、滏阳河交汇处,流经大城县,下至天津市杨柳青西河闸,全长158公里,流经大城县46.7公里。春秋战国以前称洚水,其后至唐代称衡漳水,宋名滹沱河,元代称盐河、沿河,明代称交河,明末清初名臧家桥河。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诏修臧家桥河堤,同时命管河主簿衙门由献县臧家桥迁往大城县子牙镇。遂依惯例,河随管河主簿衙门治所地名,改臧家桥河为子牙河。
注:
[1]市改为区名安次。指廊坊市(县级)改为安次区。
[2]地区改市名廊坊。指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市级)。
[3]一九八三入廊坊。指安次县并入廊坊市(县级)。
[4]一九八九市改区。指廊坊市(县级)改为区。
[5]二 0 0 0市区调。指廊坊市(市级)市区调整。
来源:廊坊市民政局、网络公开资料、廊坊掌上通
涉及版权问题请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7-05-17 17:29
来源:
指尖廊坊
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
指尖廊坊,否则视为抄袭
前几日指尖廊坊平台发布了一篇关于大集的文章,燃起了很多人想赶大集的强烈愿望,于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廊坊市区周边那些可以坐公交直达的大集,赶快来看看吧!
城南第一集 杨税务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14路,在城南第一集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一六
杨税务村位于廊坊市区西南角的城乡结合处,隶属安次区,现为乡政府所在地。
很久之前由于该村地处要冲,又有渡口码头,很快形成了集镇,平日满载山货、毛皮、药材、茶叶的马帮、驼队,经常往来镇上,到明末清初已发展到鼎盛时期。此时该村已有五百多户,两千多口人,建有十三座庙宇,最繁华地段当属村中心的十字街,街宽数丈,沿街已有两层铺面,杂货铺、米面铺、饭馆、茶馆、当铺、酒肆、钱庄、粮行等铺面一应俱全,杨税务十分繁华,一跃成为京南拱卫京畿的名镇。
万庄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3路,在万庄市场站下车
其他公交路线—18路,在万庄市场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二七
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位于廊坊市区西北部近郊,西部和北部与北京大兴区的朱庄乡、采育乡、安定乡接壤,东距廊坊市区12公里,北距北京市区35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采育出口仅6公里。
明朝永乐年间,该村住有姓沈的,当时叫沈家场。后来,从山西洪铜县迁来姓万的。改名沈万庄。到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京山铁路通车后,在此村逐渐迁居一些商业店铺和居民,发展成集镇,故取名万庄镇。
九州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4路,在九州北口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三八
九州镇距廊坊市区11千米,北邻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西邻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
九州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中国原始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时期。据史书记载,“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这个古安墟就在境内北常道附近。九州镇的始祖黄帝就是在这里出发,前往张家口涿鹿打败蚩尤,奠定华夏江山一统的。
北旺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6路,在北旺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五十
北旺乡位于廊坊市区东部,东临天津武清区,南隔104国道和京山铁路与安次区相望,北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相邻,各村街之间公路相连。
北旺“北汪”。因村北地势低洼,经常给水,取名为北汪。清末,村民认为汪字不吉利,取兴旺发达之意,改成“北旺”。
仇庄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9路,在小刘庄西口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五十
仇庄乡,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管辖。其在经济发展上有许多特有优势,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既有交通上的便利条件,又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天然气资源;既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又有四通八达的通讯设施。
南营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2路,在南营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一三六八
南营村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紧挨西柏村,小长亭村,乃自房村。明初建村,始称水火铺营,后来居民认为水火不相容,故改称南营。
大马坊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3路,在大马坊村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五十
桐柏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5路,在桐柏站下车
其他公交路线—21路,在桐柏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二四七九
桐柏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部。明以前建村,原名东胜村。后因村东运粮河设有摆渡,遂名东摆村。
因村庄较大,建有十余座寺庙,祭祀频繁,村中文化人认为村名俗而不雅,便以乐府桐柏曲改村名桐柏。清末为桐柏镇。原属武清县,1958年划归安次县。
彭庄大集
直达公交路线—10路,在彭庄站下车
大集日期:逢一六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彭庄村坐落于广阳区,邻村有李桑元村,北旺三村,小海字村,水光山色,气候温和,绿荫成林。
除了以上可以直达大集的路线,
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路线?
赶快留言告诉小编吧!
指尖廊坊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商务合作:加微信13373463350
直接点击,查看更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廊坊桐柏怎么消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