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定期体检一般多少钱用钱少,还是买医疗保险用钱少?

如果你想给自己或者家人买保险,那么一定要看这篇文章,全文字数12000+,90%的人看完这篇文章,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普通人应该如何购买保险,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意外险该怎么选,有哪些坑要注意,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又有哪些?你想知道的,在这篇文章里你都能找到。想看产品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目录到相应的段落。看完文章后,不敢说可以称为专家,但至少不会被销售人员忽悠了,不用花钱去咨询那些大V,你们自己也能够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主要内容如下:1、买保险前常见的坑2、重疾险怎么买(1)不买返还型重疾险(2)疾病数量不是越多越好(3)重疾险不仅仅是确诊即赔(4)关注高发轻中症(5)保障期限怎么选(6)重疾多次赔付要不要?(7)特定重疾多次赔付有必要附加吗?(8)重疾险产品推荐3、百万医疗险怎么买(1)四大保障必须有(2)续保条件怎么选择(3)外购药/特药服务需关注(4)这些增值服务最实用(5)百万医疗险产品推荐4、定期寿险怎么买(1)别给孩子买定期寿险(2)免责条款越少越好(3)职业范围越宽松越好(4)定期寿险产品推荐5、意外险怎么买(1)不买只保全残的意外险(2)意外医疗赔付条件要好(3)猝死保障要有(4)交通意外额外赔有最好(5) 注意免责条款(6)注意产品生效时间(7)意外险产品推荐一、买保险前常见的坑买保险其实就和买手机类似,买手机之前肯定会详细了解相关的参数配置对吧,比如是什么芯片、内存多大、分辨率是多少、像素是多少等等。不可能别人说某款手机好,你就闭着眼睛刷卡买单吧,买保险同样如此。而各位在买保险之前,最常见的3种踩坑情况为:1、不了解所买保险产品的具体保障无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糊里糊涂买保险的人真不在少数。有些人买保险时亲戚朋友推荐的,出于信任自己也没有去仔细了解所买产品的保障内容,亲戚朋友说啥就是啥,然后就签字付款了。最后发生事故申请理赔时,才发现产品实际保障与当初说的不一样,只能自认倒霉。就拿百万医疗险来说,可以报销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一些特殊门诊、门诊手术费用。但到消费者那,就变成了“只要去医院看病就能报销”,结果被狗咬了打狂犬疫苗,花费好几千,申请报销时被拒。因为打狂犬疫苗属于普通门诊范围,不在百万医疗险“特殊门诊”的保障之内,所以无法报销。再比如看完冬奥会的你热血沸腾,也想在雪场上一显身手,于是决定体验一下滑雪。但作为新手,又怕受伤,所以决定买一份意外险压压惊,万一发生什么事还能有点补偿。结果好巧不巧,真的摔伤骨折了,当你庆幸自己买了一份意外险时,却在收到拒赔通知书的那一刻傻了眼。原来在意外险的免责条款里,明确写明了从事高风险运动时不在承保范围内的,而滑雪恰恰属于高风险运动中的一种。如果你没有买保障高危运动的意外险,那么普通意外险肯定赔不了,你说冤不冤?(太冤了)所以在买保险前,一定要自己了解产品保障,特别是要仔细阅读产品的条款、投保须知、免责条款等。大家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找大师姐:2、没有认真对待健康告知健康告知,是所有消费者最怕的东西。很多人觉得只要没有通过健康告知,就买不了保险,而且还会影响以后买保险,再加上有些不专业的销售人员误导称“只要熬过2年就能赔”。所以很多人对于健康告知都不认真对待,隐瞒身体情况,或者胡乱告知。但实际上,很多保险拒赔的案件就是因为没有如实健康告知而导致的。比如这个案例:2017年5月9日,张某投保某重疾险,保额 29 万元。2019年4月,张某确诊 “左肺原位癌” 申请理赔,保险公司拒赔,随后张某向法院上诉,经法院审理后,支持拒赔。保险公司查出张某投保前曾有多次因肺部不适就医,且多次 CT 记录为 “左肺上叶磨玻璃结节影”(即肺结节),投保时未告知。法院核查后推断,张某对肺部症状的询问未重视,存在重大过失。根据《保险法》第 16 条第 6 款: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如实告知,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公司不赔,但退还保费。法院认为,张某未告知的肺结节,与出险的肺癌有直接关联,判保险公司胜诉(这就是没有认真对待健康告知)。实际上还有很多因为健康告知问题而被拒赔的案例,所以我们对待健康告知一定要认真谨慎,切不可隐瞒或敷衍。大师姐在这也请大家放宽心,健康告知真的不可怕,就算通过不了健康告知,我们还有通过智能核保、人工核保、邮件核保等方式解决。实在不行,咱还可以买其他产品呀,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总之,健康告知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健康告知涉及比较多的医学知识,把握不准容易产生理赔风险!3、没有控制预算有些人,简直就是保险销售人员的福星,他们对于保险非常认同,也非常愿意买保险。只要你推荐的产品,他们认为还不错,没有什么明显缺点,也符合自己的需求,那肯定就买了。认同保险是好事,但是不能一直买买买呀,比如下面这位朋友:拿出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来买保险,这是对保险有怎样的认同感,但真的不建议盲目给自己或家人配置保险哇。俗话说,“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小手端大腕,端不稳还容易把碗打碎。”你明明只有10万的年收入,非要买100万的重疾险保额,一年好几万的保费顶得住吗?还有其它的开销不管了?如果你是年收入有30万左右,那么买100万的保额,无可厚非,实力允许。总而言之提醒一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配置保险满足了需求即可,没必要追求多多益善。在经济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障就是足够了,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说完买保险前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后,我们再来看看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和意外险,这四大险种里,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二、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意外险购买注意事项1、重疾险重疾险可以说是所有保险里关注度最高的险种,当然也是“水最深”的保险,具体有哪些常见的需要特别注意地方,一起来看看。(1)不买返还型重疾险返还型重疾险曾经风靡整个重疾险市场,打着“出事赔钱,无事返本”的旗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毕竟在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有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白白保障你几十年,最后还把钱还给你,谁能不心动?撇开产品的保障,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返还型重疾险到底好不好。以之前一款重疾险产品天安爱守护2019为例:可以看到,返还年龄不同,保费差别也不同,越早返还,保费越贵。如果选择在66岁返还,每年保费要比不返还多交 6550 元,折算下来保费上涨52%。简单算了一下,每年投入 6550 元,一共投入 20 年,36 年后本息和38万,平均每年的收益率大概是4%左右。先不说这个收益到底高不高,关键在于一旦发生重疾理赔,绝大多数返还型重疾险的返还责任就会终止。换句话说,你买重疾险就是为了有疾病保障,然后附加返还责任有人为自己不会得病,而万一发生理赔,返还责任就终止,你一分钱都拿不回。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返还型保险本质,就是我们多交一大笔保费,然后保险公司拿去进行投资,几十年后把其中一部分返还给我们 。所以,大师姐更建议选择消费型重疾险!如果你预算比较多,大师姐觉得你这么操作实际上更香:重疾险+理财型保险/基金/股票的组合,既有保障,也把投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增加重疾险保额,如果不想投资,那么把多出的钱去增加重疾保额更实际,50万变80万,遇到风险根本不慌(2)疾病数量并不是越多,产品就越好很多人觉得买重疾险,包含疾病的数量越多越好,保险公司也抓住了各位消费者的心理,所以现在的重疾动不动就是保障100种、200种疾病。这真是无语它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真的,在重疾险保障疾病数量上,真的别内卷,因为内卷成什么样都没用。过去的产品就不提了,我们就拿新规的重疾险来分析:在2020年,保险行业协统一修订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此规范统一规定了28种重疾定义,各家保险公司重疾险都必须涵盖这28种重疾,且不得修改。别看才28种重疾,但这28种重疾却基本上占据了重疾险理赔的95%以上,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所以其他重疾数量再多,除了一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之外,更多的疾病感觉只是噱头而已,有滥竽充数之嫌,从保障上看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买重疾险真没必要特别关注重疾的数量,以后有人还拿“重疾数量多=保障好”来忽悠你,千万要注意了。(3)重疾险不仅仅是确诊即赔大家对重疾险对深的误解源于一个销售误导“重疾险确诊就能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不专业的从业人员靠着确诊即赔这“四字箴言”忽悠了不少消费者,真是可耻。而实际上,确诊即赔仅仅是重疾险中的一种赔付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余2种赔付方式:实施了某种手术、达到疾病约定状态。确诊即赔:比如恶性肿瘤-重度,只要有相关组织病理学明确的检查结果,就可以得到赔付。实施了某种手术:如主动脉内手术、心脏瓣膜手术,顾名思义,必须实施了这些规定的手术才能赔。达到疾病约定状态:如严重脑中风后遗症,需确诊180后,还遗留一种或多种障碍,才可得到赔付。所以,如果你认为买了重疾险确诊就能赔,指望着保险公司的理赔款治病、支付医疗费。结果发现赔不了,需要先做手术,或者还要过一点时间达到疾病的约定状态才能赔,那到时就真的欲哭无泪。因此,买之前,我们要了解清楚重疾险的理赔方式,这样才不会被人瞎忽悠。(4)保额尽可能高重疾险属于定额给付型产品,本质可以理解为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保额太低,无法弥补患病期间的损失;保额太高,又会有缴费压力,如何确定适当的保额,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重疾险保额建议30万起,50万为标配,有经济条件可以买到80万、100万甚至更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带有额外赔责任的重疾险,例如超级玛丽6号重疾险。超级玛丽6号重疾险在60岁前,首次重疾可以额外赔付100%保额,也就是一共赔200%,买50万赔100万。这样我们至少可以保证60岁前有100万的重疾保障,后期经济允许了,还可以加保。(5)关注高发轻中症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很多重疾会在疾病早期就被发生,并被干预及治疗,所以不一定会发展成为重大疾病。轻症责任的出现弥补消费者病症较轻时的保障缺失,对于 消费者来讲非常实在且有必要。同样,轻症责任的选择也要优先考虑轻症病种的质量而非数量。除行业协会统一规定的3种轻症:恶性肿瘤-轻度、轻度脑中风后遗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外,其他的轻症都是由各家保险公司自行定义。所以,对于高发的轻症,我们要特别关注,一共有16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轻中症的理赔宽松程度。比如常见的原位癌,有些公司根本不保原位癌,有些公司确诊就能赔,还有些公司确诊后需要接受治疗才可赔。所以,对于轻中症保障来说,需要注意的方面可不少。(6)保障期限怎么选重疾险按照保险期间可以分为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定期重疾险的选择很灵活,可以保10年、20年、30年,也可以是保到某个年龄,如70岁/80 岁等;终身重疾险的保险期间为终身。两者之间如何做出选择,还是得衡量自己的实际需求与支付能力。不建议大家为了追求保障期限长而盲目降低保额,毕竟保额太低,无法覆盖风险,那保险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总的来说:预算充足,直接保终身,兼顾保额和保障期限的需求。预算不足,先保定期作为过渡,预算充裕后,根据已有保障情况适当加保终身重疾险,长短结合,兼顾人生不同阶段需求。(7)重疾多次赔付要不要?重疾多次赔付保障的意义在于,在患者罹患重疾且重疾预后较好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享有其他重疾保障,“赔了还可以再赔”。给孩子购买重疾险时,多次赔付的意义更加突出。如果预算足够,重疾险的基础保额已经投保了充分的保额,可以考虑附加多次赔付责任;但如果预算不足, 建议还是首要关注首次赔付的保障额度。(8)特定重疾多次赔付有必要附加吗?目前常见的特点疾病多次赔付责任为癌症多次赔付、心脑血管疾病多次赔付、癌症医疗津贴等。a.恶性肿瘤多次赔付癌症虽然不再可怕,但复发或者转移的情况仍然不可忽视,如果有这项保障,可以再次得到一笔理赔金,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重疾恶性肿瘤多次赔的规则如下:癌症→癌症,无论是新发、复发、转移还是持续治疗,需要间隔满3年其他重疾→癌症,需要间隔满180天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重疾险产品是把这项责任变为癌症治疗津贴:确诊癌症一年后,仍有癌症治疗行为,则给付30%-40%保额作为癌症医疗金津贴,最多给付3次。癌症二次赔和癌症医疗津贴哪个好,个人是偏向医疗津贴,毕竟间隔时间短,获得理赔的概率更好。但这项责任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必须患了癌症之后,仍在治疗才可赔付,如果第一次所患重疾并非癌症,则无法获取癌症医疗津贴。二者各有优点和不足,大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特别是如果家族中有癌症病史,建议附加癌症多次赔付保障。当然,目前市面上有更优秀的重疾险,不需要附加就可以享受特定重疾多次赔,且癌症不限次数赔付。b.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其实和癌症二次赔保障有些类似:特定心脑血管疾病→特定心脑血管疾病,复发,需间隔1年非特定心脑血管疾病→特定心脑血管疾病,需间隔180天虽然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多次赔付,但有些产品包含的疾病较少,只有严重脑中风后遗症、较重急性心肌梗死2种。而有些产品除这2种外,还能包含主动脉内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3种高发疾病。所以,高发心脑血管疾病涵盖越全面越好,最起码也要包含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死这2种;赔付比例越高越好。关于多次赔付限制条件,有的产品会要求第二次心脑血管疾病为“新发”疾病,赔付标准严苛,因此最好选不额外限制赔付条件的产品。(9)重疾险产品推荐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目前市场上有哪些高性价比的重疾险值得推荐。3.5%预定利率时代刚结束,大批旧产品已退场;目前市面上好的重疾险不多,大师姐这里就只给大家推荐3款:Ⅰ.小红花致夏版:保障更全面优势:疾病额外赔:附加60岁前额外赔,重、中、轻症分别多赔80%、30%、15%,买50万分别能赔90万、45万、22.5万投保灵活:可自由选择60岁前重疾额外赔、癌症2次赔、心脑血管2次赔等注意事项:投保限制:癌症多次赔和心脑血管2次赔不能同时附加赔付限制:轻度癌症2次赔、原位癌2次赔,二者仅赔其一个人建议:追求保障全面,或想要疾病高保额赔付的朋友。Ⅱ.超级玛丽9号:高性价比重疾险首选优势:价格便宜:以30岁为例买50万保额保到70岁,每年只要3000多投保灵活:可以自由选择60岁前重疾额外赔,癌症津贴等保障,能保至70岁或终身疾病额外赔:附加60岁前额外赔,重疾、中症都有额外赔注意事项:暂无个人建议:看重性价比,想保终身的朋友。Ⅲ.i无忧: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乙肝核保相对宽松优势:健康告知宽松: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乙肝等都有机会正常承保投保灵活:可自由选择60岁前额外赔、癌症2次赔等疾病额外赔:附加60岁前额外赔,重疾、轻症、中症都有额外赔大品牌:公司知名度高注意事项:交费时间限制:保70岁时,最高只能分20年交费,交费压力大个人建议:看重大品牌或者有结节健康问题的朋友。2、百万医疗险怎么买百万医疗险的作用非常大,能够报销住院期间产生的,免赔额以上的医疗费用,而且报销范围广,不限社保,可以说是社保的有力补充。那么百万医疗险怎么选?主要看4个方面:(1)四大保障必须有百万医疗险有“四大责任”,是产品的核心保障,保障全不全面,关键要看这四大保障。这四大保障分别是:住院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以及住院前后门急诊。百万医疗险最重要的当然就是住院医疗保障了,不论是疾病或意外导致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都能报销。特殊门诊,是指符合规定大病、慢性病,在门诊治疗也可以按照住院报销;而门诊手术,就是指可以通过门诊手术治疗,无需住院的手术。比如白内障手术现在普遍可以通过门诊手术进行,但各种手术费用加起来也不便宜,按进口人工晶体计算,差不多一只眼睛要花费1.5万。如果产品包含门诊手术责任,则这些费用可以通过百万医疗险报销。虽然保障复杂,一般人确实很难知道自己买的产品,保障到底齐不齐全。但好消息是:这四大保障责任,市面上99%的百万医疗险都是涵盖的,而且保障水平相差不大。虽有极个别产品,保障上可能有一些“阉割”,但核心保障却相差不大,大家在购买时注意一下即可。(2)续保条件买医疗险最怕什么,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怕自己身体变差或者曾经理赔过,保险公司不给续保,到那时候想买新的产品也比较困难。前段时间,太平代理人声讨自家公司维权的事儿还记得吧?有的保险公司,自家销售的百万医疗险明明不保证续保,但偏偏对内、对外都宣传可一直续保至80周岁、99周岁……所以,百万医疗险的续保条件是否友好非常重要。目前市面上百万医疗险按照保证期限条件大致可分为4类:20年保证续保保15年6年保证续保1年期比如支付宝上好医保20年期,就是一款可以保证续保20年的产品,20年内无论是否理赔过,或者健康发生变化,都不影响续保。而1年期的产品,只能交一年保一年,如果发生了理赔,就有可能无法续保,会被保险公司拒绝。所以,百万医疗险的续保条件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比如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尿毒症,需要定期进行透析治疗,才有可能延续生命。而百万医疗险就可以报销门诊肾透析的费用,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如果没有百万医疗险或者续保时被拒保,那么这些费用都必须自己承担。因此在选择百万医疗险时,我们一定要考虑保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3)外购药/特药服务需关注所谓外购药/特药保障,其实就是医院里面没有,需要到院外病房里购买的药品。外购药的特点就是疗效好,但是贵,且社保无法报销或者报销比例低,大部分都需要自费。比如前段时间很火“CAR-T疗法”一针120万, 最终还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费用只能自己承担。虽然现在很多靶向药都已经被纳入了医保内,但却不一定能进到每一个患者手里。毕竟这些药非常昂贵,也不是医院的常用药,每个医院不可能有大量的储备,所以有时候只能去外面买。有些百万医疗险产品会在免责条款里写明不保外购药。(4)这些增值服务最实用虽然增值服务算是赠送的服务,但是也能解决患者不少困扰,对于就医体验有很大的提升。一般来说,各家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有一下几类: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前三种:就医绿通:相当于VIP通道,看病就医有专人安排,非常省心。质子重离子医疗:属当前最尖端、最优质的癌症治疗手段及医疗资源,癌症的治愈率高、效果好。费用垫付:保险公司帮患者先行垫付住院费用或押金费用,有的已经升级为费用直付,省去中间理赔结算环节,患者就医更省心。如果想在看病时少一些烦恼,这3项增值服务一定要有。(5)百万医疗险产品推荐目前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比较多,甚至一家公司会推出好几款,但最值得买的只有下面几款。Ⅰ.蓝医保:保20年首选蓝医保是由太平洋承保的一款百万医疗险,在品牌上来说,非常具有优势。产品保证续保20年,而且还有1万元的重疾津贴,可以用于抵扣免赔额。此外,产品的投保年龄范围比价广,最高65岁也能买。最重要的是,对于外购药的报销比例为100%,非常全面。想要保障时间长,或者给父母买的话,这款产品值得选择。此外,表中的另一款产品长相安长期医疗险由平安健康承保,也是保证续保20年,保障责任和蓝医保相差不大。但是在健康告知方面,两款产品有所差异:比如长相安有问到目前或过往是否有支气管扩张的情况,蓝医保长期医疗险则没问;蓝医保有问到过去 2 年内是否有遵医嘱连续药物治疗超过 30 天,长相安则没问。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健康情况和产品的健康要求来选择。提醒大家,两款产品的外购药保障都是可选保障,购买时记得加上Ⅱ.金医保百万医疗险:56-60岁首选金医保百万医疗险由人保寿险承保,也是能够保障续保20年。这款产品的重疾医疗0免赔,比另外两款保20年的产品更优秀一点。它的外购药保障也能保证续保20年,不过是可选保障,购买时记得附加上。另外,它核保比较宽松,有乙肝、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也有机会买,对身体异常人群相对友好。值得一提的是,金医保55-60岁也支持智能核保,不强制提交体检报告;而以上的蓝医保和长相安则要求55岁以上人群提供体检报告,进行人工核保。同样适合想要保障时间长,或者给父母购买。Ⅲ.好医保长期医疗(0免赔):理赔门槛更低这款产品是支付宝上的明星医疗险——「好医保」系列,能够保证续保6年!它最大的优势在于0免赔,大病小病住院都能赔,6年内累计1万以下的一般医疗费用,可以报销30%。相比旧版(好医保长期医疗6年版),它的外购药保障明确写进合同,更好一些。不过它对腰椎病是免责的,介意这一点,还是选择旧版更好。Ⅳ.臻爱无忧特需版计划二:就医体验好这款产品是君龙人寿承保的一款中端医疗险!它的特需版可以报销二级及以上公立特需部、部分私立医院的医疗费用,可以体验更好的医疗环境和服务。要知道,市面上大多数中端医疗险都是一年期不保证续保的,而这款能保证续保6年,比较少见。需要注意的是,它可选外购药保障,但不保证续保,每年都要审核,产品停售后也不能续保。Ⅴ.医享无忧惠享版-个人版:疾病核保宽松医享无忧惠享版-个人版由瑞华健康承保,能保证续保5年。它的特点在于对部分疾病核保宽松的同时还能保证续保,如高血压、肺结节等疾病,都有机会正常承保。如果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可以考虑一下这款产品。4、定期寿险怎么买留爱不留债,这就是定期寿险的意义,就算人倒下了,也能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定期寿险的保障最为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人死了或者全残了,就赔钱。因为保障责任单一,所以注意事项也比较少,主要来说有2点:(1)免责条款越少越好所谓免责条款,就是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一般来说,免责条款最少的只有3条。换句话说,只要你一不谋杀骗保、二不违法犯罪,三不在2年内自杀,其余的情况只要身故就能赔。但是呢,也有一些产品免责条款多附加了几条,如:如果酒驾、无证驾驶、驾驶无有效行驶证机动车发生事故,都不会赔。友情提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但是如果不对这3点免赔,那是不是有更宽松点呢?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国都在对电动车实施新电动车国家标准,很多旧款电动车按照新国标要求来看,已属于机动车范畴。而如果骑超标电动车发生事故,就属于无证驾驶,碰到这情况保险公司很有可能会以此拒赔。所以,这里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免责条款少的定期寿险,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2)职业范围越宽松越好定期寿险只保障身故和全残,所以说如果职业越危险,比如消防员、刑警、滑雪运动员这些比较危险的职业,相比于普通人,发生理赔的概率更好。所以保险公司为了防止自己赔穿,也为了保障所有消费者的公平利益,对于承保的职业会有限制。有些产品的承保职业为1-4类,有些产品的承保职业为1-6类,数字越大,代表职业危险系数越高。所以,我们买定期寿险可不能闭着眼睛买。如果不确定自己的职业能不能购买这款产品,我们可以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咨询。(3)定期寿险产品推荐Ⅰ.大麦旗舰版A款:高性价比+核保宽松来自华贵人寿的拳头产品,这家公司专攻寿险领域,大麦旗舰版A款没让大家失望。100万保额,30岁保到60岁,分30年缴费,男性1121元,女性603元,这个价格就很有竞争力。免责条款3条,健康告知3条,很宽松。而且,它的核保也很宽松,即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癌、乳腺/宫颈原位癌等,通过在线预核保后,还是有机会正常买。除了基本的身故全残保障,还可附加特定的交通意外身故/全残保障、麦芽糖失能收入损失险。其中,麦芽糖失能险是目前市面上少见的保障,达到特定的功能损伤或残疾状态,就能按月领一笔钱,比较实用。很适合看重性价比,或身体有异常的朋友。Ⅱ.臻爱2023:价格很便宜臻爱2023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相比于目前同类产品,价格可以说是最低。但是这款产品对被保人健康要求比较严格,会询问肺结节、肝炎等疾病如果你身体健康,符合健康告知,又追求性价比,那么臻爱2023值得选择。但要注意,这款产品在投保时不能直接指定受益人,需要投保后打客服电话进行变更。Ⅲ.大麦甜蜜家2023:夫妻投保首选又是华贵人寿大麦系列产品,甜蜜家2023主打夫妻共同投保。同样不问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的情况,也不问过往保额情况,而且夫妻因同一意外身故,各赔2倍保额。此外,如果夫妻一人身故或全残,则可以豁免后续保费。总之,大麦甜蜜家2023非常适合夫妻共同投保,小两口有需求的话优点考虑这款产品。5、意外险怎么买意外险,保障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的伤害,主要包括意外身故/伤残,意外住院医疗,有些产品还会有猝死保障、意外住院津贴等。其实意外险挑选起来也比较简单,下面几点稍微注意一些就行。(1)不买只保全残的意外险想买到合适的意外险,第一点尤其重要,千万别买只保全残,不保伤残的意外险。意外险独有的一个保障,就是意外伤残保障,且任何险种都替代不了。意外伤残的赔付规则是按照伤残等级进行赔付:10级伤残,赔付10%保额9级伤残,赔付20%保额...1级伤残,赔付100%保额数字越小,伤残越严重,赔付比例越高。举个例子:双手缺失,属于4级伤残,赔付比例为70%,买100万就赔70万。但是如果你买的意外险没有伤残保障,那么一分钱也赔不了。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大家认为发生伤残情况的概率大,还是发生全残情况的概率大,你们会怎么选择?(2)意外医疗赔付条件要好猫爪狗咬、摔伤骨折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故确实防不胜防,但如果真不幸碰到,意外医疗能帮我们报销因意外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在购买意外险时,最核心的3点是:免赔额、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免赔额:越低越好,最好是0免赔报销比例:100%最好报销范围:不限社保范围最优免赔额越低,说明我们自己所要承担的费用就越少,0免赔,则代表只要符合保障范围内的合理费用,保险公司都会报销,不需要自己承担一分钱。而不限社保范围,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疗效更好的进口药治疗,只要合理,就可以报销。在最核心的3点都相同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些其他保障,比如意外住院津贴。(3)猝死保障要有从本质上来说,猝死不属于意外,有些人以为买了意外险就有猝死保障,其实不然。猝死的定义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者,在出乎预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而且猝死,也基本上是每款意外险中,免责条款里的常客。但是近年来,各行各业各自内卷的大环境下,猝死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所以,保险公司嗅到了一丝“拓展业务”的机会,于是纷纷在意外险产品里附加猝死保障。咱们打工人不怕死,但是怕穷,如果真有经常熬夜加班,工作量大的情况,那么建议一定要买一份保障猝死的意外险。(4) 注意免责条款很多情况下,你以为的意外,与保险公司定义的意外,可完全不同。意外怀孕、中暑等情况你以为是意外?不,保险公司根本会赔。我们看看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就知道:是吧,高原反应、中暑这些都不赔,甚至还有些产品高空坠落也不赔。你说保险公司坑,保险公司说我已列出了免责条款,是你们自己不看,能怪谁?所以,千万不要说保险条款复杂,看不懂了。虽然不要求条款每字每句你都一清二楚,但哪些是重点,你得知道。(5)注意产品生效时间千万别以为弄懂上面几点,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意外险产品的生效时间。虽然一般意外险没有等待期,但投保后也不是立马就能生效的。有的意外险,是在购买成功后30天才生效,也就是说,要等足足30天后,发生意外事故才能得到保障。如果购买成功后十几天就不幸出险,那么是无法得到赔付赔的。意外是没有征兆的,我们应尽量选择生效快的产品。(6)意外险产品推荐Ⅰ.小蜜蜂3号:意外医疗保额高优势:报销条件好:意外医疗不限社保报销意外医疗保额高:至尊版有15万保额含意外住院津贴:因意外住院,每天可领150元(0免赔天数)特定交通保障好:航空、列车、驾乘私家车等均有额外赔付注意事项:不保高空作业:2米或以上的高处作业的职业活动导致的意外不赔医院有限制: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部分医院不保有健康告知个人建议:看重特定交通保障、意外医疗高保额的朋友Ⅱ.大护甲5号:价格便宜优势:报销条件好:不用社保,也能100%报销意外医疗保额高:至尊版有10万保额含意外住院津贴:因意外住院,每天可领150元(0免赔天数)大公司:中国人保知名度高注意事项:投保地区限制:仅限生活在北上广深等70个指定城市人群可以购买有健康告知:2级及以上高血压、冠心病等无法购买个人建议:注重公司品牌,考虑性价比的朋友可以多考虑一下。三、写在最后保险销售人员的最大套路,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收割一波消费者。保险市场里的产品,可以说是多不胜数,普通人想要一个个了解,简直难于登天。所以,才给了那些不专业的从业人员三分哄七分忽悠的破坏大众对保险的态度。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对如何买保险,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至少在别人向你推销保险的时候,你能从容不迫的应对,甚至给他们个下马威。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顺手点个赞把,也可以把文章转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如果上面的内容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欢迎随时找我,我会尽我所能帮你解答:)你们的鼓励,就是大师姐一直创作、科普保险的动力。}
一般专业体检中心的体检套餐都有折扣的,最好能通过销售买,虽然个人折扣不一定有单位团体的高,但是像体检套餐卡这种类似于团检,折扣蛮高的,我们有时候最高可以到5折,而不是直接当场付钱体检,那样基本没什么优惠,如果拿到折扣,从价格来看,医保肯定是不如套餐卡划算,至少我们这边是这样的,医保有规定一般不会给很高折扣,但是刷医保感觉不是花的自己钱,没那么心疼倒是真的,而且有些项目如果不在医保范围是要另外付费,这些也要问清楚哪些在医保范围里的~}
“一分都不给保险公司赚”,理直气壮的背后到底给自己和家人挖了多大的坑?高中同学因为十年前亲爱的姐姐重疾去世而从事了保险行业,十年后她姐夫依旧没买一份保险,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身体好得很,年年体检都没查出一点问题。最近却在朋友圈看到同学转发的姐夫肝癌需要做换肝手术,60万不到账不给进手术室。是啊,保险公司没赚到他一分钱,然而,一家人现在为了给姐夫治病开始砸锅卖铁...不禁令人感慨,买了保险不划算,不买保险真的就划算吗?还不清楚保险作用的赶紧看看这篇文章补补保险知识>>>本文重点:体检和保险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每年体检,还需要购买保险?体检会影响买保险吗?一、体检和保险是一样的吗?体检和保险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体检是为了避免身体健康有隐患,早发现早治疗,事前检查出可以减轻对自身身体的伤害,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保险则作为一种经济补偿,可以有效减轻风险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伤害。体检结果良好不等于身体完全健康,保险也不等于万能良药,保险不能保证你的身体不出问题。要正确认识到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如果经济能力强,可以负担得起此类风险造成的损失,认为保险可有可无,那么不必强行购买。当然,大部分人经济能力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覆盖风险造成的损失,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那就十分有必要购买一份保险来转移风险。像这几款保险都对转移风险有很好的作用:二、为什么每年体检,还需要购买保险?现在的学生党和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一般学校和公司都会有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只要体检结果不异常就认为自己不会患病,然而每年体检能面面俱到吗?指标正常就肯定没问题吗?大部分人每年在做的体检都属于常规检查,大致分为三类:1、一般检查:通常包括测血压、听心肺、查心电图等,来大致判断有没有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胆等脏器的疾病趋势。2、化验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分析、肿瘤标志物以及甲状腺功能等指标,以判断是否有贫血、感染、肝炎、肾炎、高血脂、肿瘤、白血病以及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3、影像检查:在目前的健康体检中已经必不可少,通常会包括胸部x光、B超(肝胆、脾、肾、甲状腺等)等项目。现在很多体检项目中会加入癌筛,检查越来越全面,这就导致很多人觉得不需要保险,因为只要有一丁点不正常,每年的体检都是能查出来的,事实是这样吗?早期的癌症多数可以治愈,但是癌症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很难早期发现,早期的癌症大多是没有特异表现的,而不同的癌症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癌症还只是重疾中的一种,更多重疾如下图所示↓随着重疾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年轻人群得重疾的风险变高,且年纪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如下图趋势所示:而治疗重疾的过程需要不仅一笔天价治疗费,更需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治愈,丢失工作是必然的,这损失有多大可想而知。是不是突然觉得购买一份重疾险真的很重要,那好的重疾险时又有哪些呢?我之前就有列出来过,可以供大家参考:总结一下,就算你每年都体检,但是医生都没有办法保证所有的毛病都能给你检查出来,而一旦某次体检被查出来身体哪有毛病,有患重疾的预兆的时候,想买保险都晚了,健康告知都过不了。那肯定又有人提出问题了,我查出问题了,患了重疾也没事,我买了国家医保呢!那我可得好好跟你说说医保是怎么一回事了:国家医保是基础,医保是国家福利,是最基础的保障。医保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缴费以低水平的绝大多数单位和个人能承受的费用为准,参保人员完成缴费年限后可以终身享受。但是,每一次住院都有一个基本起付线的免赔额,分别为:一级医院500元,二级医院750元,三级医院1000元,这些费用都需自行承担。甲类药和乙类药安比例报销,进口药不予报销,超过4万元保障额度就得自己掏钱。看这张图就能一目了然医保报销的范围仅限于此↓此时医疗险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医疗险作为医保的“补充保险”,像上图那样,医疗险能报销医保不能报销的范围,来补偿医保报销之外的花费。医疗险我也有总结过,购买医疗险之前可以看看这张对比图参考一下:所以趁着年轻,做个预防未来风险的计划,配置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险也不是个坏事,不知道该如何配置的朋友可以看这篇文章借鉴经验>>>三、体检会影响买保险吗?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保险公司调取我们的体检记录是合理合法的,并不构成侵犯我们的隐私。原因就是我们购买保险的时候已经将调查的权利授权给了保险公司,有了这个授权,保险公司就有权利调取我们的就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体检中心、医保、政府医疗机构以及面访等。其实保险公司虽有权调取我们的体检记录,但能不能调查到却并不一定。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市面上的体检中心百花齐放,而这些体检中心其实并不像医院一样与保险公司联网的。保险公司的核赔专员一般最多只会去检查与你紧密相关的体检中心,例如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心,或居住地周围的体检中心等。而且只要你不是有骗保嫌疑的保单(大额、短期出险等异常情况),保险公司一般也不会去排查。但是!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人家查不到你就糊弄健康告知,随便填填的后果就是,出险情况是既往病症或检查异常情况的话,直接给你按保险法规定拒赔!所以诚实认真的填写好健康告知才是对的~至于该怎么正确填写健康告知,我总结了一份小技巧送给你们>>>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分析,如果回答有帮助到你们的话,记得给我点个赞噢~写在最后我是学霸说保险-维恩,专注于客观、专业、中立的保险测评;买保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还可以来求助我;我会以多年来为10W+家庭配置保险的经验,给你最专业的建议。延伸阅读:买保险有必要吗?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意外险真的有必要买吗?哪些产品保障比较全面?小孩有必要买保险吗?保险应不应该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期体检一般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