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国家对于移民出台了什么政策的好处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政府获悉,为保障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三江源生态建设成果,青海省将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困难群体发放困难补助。  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已有10579户49631名生态移民搬迁。由于生态移民大都迁进了城镇,基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生活成本大幅提高,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据了解,此次补助的对象涵盖了三江源地区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8个县,以及格尔木市唐古拉镇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  具体补助标准为:在现行生态移民饲料粮补助继续发放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人均饲料粮补助额达不到上年青海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以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饲料粮补助的差额为标准发放。另外,对生态移民家庭中的55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超生子女除外)的家庭成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作者:任晓刚)}
访谈完整视频。近日,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敏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并回答网友提问。访谈主要内容如下:访谈现场。潘先万 摄主持人:徐局长,“十三五”时期,我们省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搬出来后,稳得住是关键,为解决“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我省提出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目前进展如何?徐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今年视察贵州期间,强调“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是关键,要落实好有关举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我省从2019年起,就着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经过2年多的实践,“五个体系”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就业产业方面,由保脱贫向提质增效转变;在公共服务方面,由保基本向提档升级转变;在社区治理方面,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文化服务方面,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在基层党建方面,由抓覆盖向全面引领转变。这些转变,是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主持人:徐局长,能不能请您围绕这几方面的转变,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在引导和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徐敏:解决就业是让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关键,所以我们始终把促进搬迁群众的稳定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一促”“一稳”“一带”“一抓”四个方面的举措来推动这项工作。贵州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步马安置点的搬迁户在社区附近的服装厂工作。卢志佳 摄“一促”就是通过发展产业促就业。我们指导各地盘活安置区闲置的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创办就业帮扶车间,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提供岗位。目前,全省安置点共建有就业帮扶车间1082个,加上安置区周边培育的产业,已带动8.6万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一稳”就是通过加大劳务输出稳就业。我们利用东西部协作的机遇,开展劳务输出。联合省工商联、省人社厅开展了“万企帮万家”行动。截止9月底,全省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达41.71万人,占已就业搬迁劳动的45.2%。“一带”就是通过鼓励创业带就业。我们着眼于挖掘搬迁劳动力中的返乡技能能人,充分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技术和订单资源,为他们提供场地、设备等条件,帮助他们创业,创造更多适合搬迁群众特点的就业岗位。目前,全省安置点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达1.83万人。“一抓”就是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抓就业。公益性岗位重点是解决搬迁群众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和弱劳动力。目前,全省为安置点搬迁群众开发了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共5.36万个。短视频:贵州“促”“稳”“带”“抓”帮助搬迁群众稳就业主持人:搬迁群众从山村搬进了城区,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里的陌生与孤单,怎样促进邻里和谐相处呢?徐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加快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激发内生动力的有效手段。我们积极联动宣传、文化等部门,在安置点开展搬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活动,如广场舞大赛、文艺汇演等。今年以来,全省各安置点组建群众演出团队、健身团队、电影放映队等文化志愿队伍3768个,组织开展文艺活动4000多场次,开展感恩教育、普法教育、市民意识教育等3.1万场次。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安置点还利用“四月八、六月六、端节”等民族特色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展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促进民族大团结大繁荣。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加强了搬迁群众间互动交流,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明显提升。搬迁群众在安置点表演芦笙舞。主持人:安置区社会治理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效、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的前提。在社区治理方面我们出台了哪些政策,可以给搬迁群众带来哪些好处?徐敏: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社区治理上,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提高治理水平,为搬迁群众营造平安和谐的美丽家园。近日,会同省民政厅等14个省直部门印发《关于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优化设置基本管理单元、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完善社区治理制度机制、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等6项举措,作出长远性、制度性安排,确保搬迁群众顺利实现社会融入,保障安置社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比如,在完善社区治理制度机制方面,健全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会议制度,有序引导搬迁群众全程参与居民自治事务。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方面,支持安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开展助餐、助浴、助洁等居家上门服务,积极发挥养老服务设施作用。兴义洒金栗坪社区警务室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对社区治安情况进行全景监控。主持人: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搬迁群众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后续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徐敏:我省城镇化集中安置比例高,对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要求相应提高。“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建、改扩建配套学校669所、医疗机构440所,解决了38.17万搬迁子女就学问题,让搬迁群众就地就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教育服务资源。今年,我们联合省质监局发布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采用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16项,新制定地方标准9项,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社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省份。目前,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一些领域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如,今年搬迁群众子女共有9845人考上了大学,易地扶贫搬迁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比如,惠水县明田安置点有一家三姐弟今年同时考上大学,大姐被遵义医科大学录取,双胞胎兄弟分别被湖南工学院和青岛大学录取。短视频: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后续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主持人:办理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并及时将产权证发放到搬迁群众手中,是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关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这方面,我们省是怎么做的?徐敏:我们把为搬迁群众办理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已完成46.2万套产权证的办理工作,办证率达100%,让搬迁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产权证办理的政策堵点、基层难点和搬迁群众的关注点,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定期召开推进会等方式,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压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责任,为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我们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破解一些政策上的难点堵点。比如,在优化办证工作流程、同步搬迁非贫困人口享受免税政策等方面,都最大程度地为搬迁群众提供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我们了解到,搬迁群众对拿到手的不动产权证珍爱有加,有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意度很高。主持人:随着搬迁群众稳定搬迁入住,部分搬迁家庭因人口增长导致住房困难的问题逐步出现。我省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徐敏:您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搬迁群众入住后,因为结婚、生孩子等新增了人口,出现了住房不够住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前期调研中搬迁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立足于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化解。近日,会同省住建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因人口增加造成住房困难的搬迁家庭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通过采取盘活现有公租房、保障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措施,着力解决人口增加较多导致住房困难的问题。今年5月,在对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住房租赁补贴资金需求进行测算后,列支2700多万元用于解决搬迁家庭新增人口导致的住房困难问题。短视频:贵州列支2700多万元解决搬迁家庭“新难题”。主持人:下面我们来关心一下网友感兴趣的问题。网友“理想三旬”提问:发展产业是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促进安置区产业发展?徐敏:产业的良性发展可以为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我们立足于把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的培育发展融入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统筹黔粤东西部协作、各级财政和金融信贷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园区和建立就业帮扶车间等,着力补齐安置区产业发展短板,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全省安置点周边布局各类企业2446个,建成产业项目1410个,新谋划“十四五”产业项目601个。通过实践探索,各地布局的产业与群众需求联系更加紧密,推进措施更加有效,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如,正安县、普定县将吉他、韭黄等主导产业布局在安置区周边带动就业,效果较好。普安县抓住公安部对口支援契机,在安置区产业园就业帮扶车间生产警用服装、鞋等物资,实现订单和收入双保障。主持人:网友“云水谣”提问:我们省在保障搬迁群众利益,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出台了这么多好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是如何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让搬迁群众得到实惠?徐敏:“十三五”时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十四五”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强化后续扶持,仍然责任重大,任重道远。目前,主要通过建立监测机制、加强考核督导和强化与乡村振兴衔接等方式,来保障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巩固搬迁成果。在监测机制上,主要是对防止返贫、就业和高质量发展三项重点工作进行监测,切切实实做到问题早发现、帮扶早实施。在考核督导上,督促31个省直部门建立责任清单,实施季度跟踪调度;将后续扶持工作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重要内容,对市、县两级实行严格考核。同时,采取实地督促检查、调研督导等方式,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在与乡村振兴衔接上,主要立足于切实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与“十四五”规划、“四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采取“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持续为搬迁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推动“十四五”生态移民开新局。在线访谈栏目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当代先锋网、天眼新闻客户端承办本期图文:贵州省生态移民局视频制作:周梓颜 卢达极 卢思露 彭瑾 曹雪薇编审: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移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