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名校生也有“生完孩子对工作开始迷茫了”?

2021-09-27 20:49
来源:
澎湃新闻
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在旁人眼里是优秀的代表,是“别人家的孩子”,在网络上一些名校生却自嘲为“废物”。近期,社交媒体上“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话题屡受热议。在高考、考研中脱颖而出的某些优秀学子,为何陷入焦虑?如何走出焦虑?
1、光环与落差催生焦虑
“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现在如愿进入了心仪的大学,信念却突然崩塌了。”某名校学生小刘告诉半月谈记者,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除了擅长学习还有许多爱好和特长,自己对学习的意义感到迷茫,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在社交网络平台豆瓣上,一个名为“985废物引进计划”的小组已有近12万组员,组内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失败”故事。“焦虑”是大多数帖子的关键词,焦虑情绪主要源自学业和就业。
有的名校生一路成绩领先进入心仪学府,进入大学后对个人发展缺乏明确规划,学习时扎堆选择给分高的老师和课程,片面追求成绩。就业集中涌向互联网大厂、国家公务员等职业,“赛道”单一,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一些名校学生有较强的危机意识,但同时容易因为一时成绩落后等产生挫败感。
心理专家陈海贤曾在高校任职,他在一次校园媒体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学生有过挫败、焦虑等心理感受,残酷的竞争不允许掉队,认为只要不是最优秀的那群人,自己就是失败的。
面对焦虑感、失败感和空虚感,不少学生选择向学校心理咨询处寻求帮助。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名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常常“供不应求”。曾预约过学校心理咨询的杨同学表示,自己在电话预约之后一周,才排到去做咨询。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专家徐凯文曾是某名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师。他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呈现咨询量迅速增加、难治性个案增加、危机干预难度加大三个趋势。”
另一位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咨询师告诉半月谈记者,每年5月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高峰,问题集中在期末考试、论文答辩、就业抉择等。这两年,他发现某些同学有服药经历,困难个案在不断增加。
2、无意义的内卷:“社会病”映射到高校
受访学生和专家表示,高校的“焦虑”“失败感”“空心病”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病”在学校内的映射,社会上的部分压力无形中传导到名校生身上。
“名校内卷的情况非常明显,比如一份简单的课程作业,老师的要求可能是5000字,但是总有同学写到上万字甚至几万字,老师就会给他们高绩点。”有学生表示,“其实大家都明白,许多材料只是简单堆砌,这不是刻苦求学的上进,而是无谓的消耗。”
徐凯文曾经对名校新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有三成以上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大家被偏执的竞争所裹挟,即使有优异的成绩、丰裕的生活,也难以抵御内心的空虚。”
开学季,网络上一则帖子广为传播:“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包括小时候长得胖、上学成绩好、上班挣钱多。”尽管不少评论认为,这样的评价标准单一而世俗,但也承认这的确是一些家长的共识,让孩子感到意义感缺失。
“我们不能让社会评价标准单一化,上学时只看成绩好不好,工作后只看挣钱多不多,这种价值观会让教育忽视个人的成长和培养。”徐凯文表示,一些不好的价值观甚至在向中学、小学传导。
陈海贤说:“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受资本影响,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价值认同趋于世俗。如果越来越多的名校生深以为然,就等于将大家都赶到‘以金钱论成败’的畸形赛道上。”
3、人生之路可以因奋斗更充盈
光环与落差之后,也有很多名校生反思如何破除“一边努力,一边焦虑”的怪圈。
校园招聘会助力毕业生就业。
专家认为,名校生的焦虑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对此要正视,同时不宜夸大。应该正确认识焦虑这种常见的心理状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学校找到合理的奋斗目标。
陈海贤表示,高校可以通过思政课、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破除焦虑的“枷锁”。同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把所学真正服务于社会,体会奋斗的价值。“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真正的满足感,这是学校课堂和书本不能替代的。”
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建议,社会各界都应做出正确的引导,不以金钱论英雄,让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应该让学生明白追求真理、服务社会、振兴国家等并不是口号,而是个人的发展目标。如果只是追求金钱的目标和高分的目标,很容易出现价值感和意义感缺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为父母、为他人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激发奋斗精神,他们才不会为一时一事得失而困扰。”徐凯文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很多985高校毕业生自称为废物,小镇做题家。这充分说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倍感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可以看出,即使名校毕业也并不是那么的风光,更多的则是不安,对现实的不满。当然,这些985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小镇,他们并没有人脉资源,出来之后全靠自己打拼。他们跟城里的孩子相比首先出身的环境就不同,出来时所处的环境更不同,他们的父母本来就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拼尽了全力,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培养出一个孩子,更没有能力和资源给他们找一个好的工作,更没有能力给他们有一个好的事业。本想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就能出人头地,有个好的前途了,但残酷的现实是,即使名校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因为即使有学历,但没好的人脉资源,同样也会被别人拒之门外。没有好的工作,就没有好的收入了,所以让他们感叹,再好的学校毕业比不过有一个好的爹妈。起点不同,基本上注定了你的未来与别人不同。即使你985毕业,没有超人的能力,完全比不过那些有背景,有资源的同学,因为从小他们所接触的圈子不同,教育环境不同,还有父母的关系存在。让他们无须那么努力,也能过上别人令人羡慕的生活。虽然现在的教育环境大为改善,广大农村人对教育也非常重视,但还是与很多的城市人,有着巨大的差别。生活水平不同,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都不尽相同。当农村的孩子还在到处玩耍时,城里的孩子已经送到各种兴趣班学习去了。当很多农村的孩子还在幼儿园什么都感觉到好奇时,很多城里的孩子,英语都学了很长时间。当大多数农村的孩子留守在家,很多城里的孩子已经随他的父母,到处远游去了。当很多农村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时,而城里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当农村很多的孩子为工作四处奔波时,城里的孩子们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了工作,悠闲地享受生活了。城里有着好的教育资源,每年考入985的学生又有几个是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城里的孩子,不管是小学到中学还是大学,越好的学校越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越多。这就形成了个怪圈,也是人们所说的贫穷也可以遗传,寒门难出贵子的现实。当然,贫穷人家的孩子想出人头地,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有很多寒门的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辉煌,干出一番事业的。其实他们,并没有沉沦下去,勇敢坚强的生活着,从来没有放弃。他们自诩为废物,那是对自己的嘲弄,更是对自己的鞭策。他们明白,只能靠自己的勤奋,不断的学习,顽强的拼博,才能改变目前困境的生活,才能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完孩子对工作开始迷茫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