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告知下徐州和平医院地址在哪里的qq?


关于哲学的性质,这里有特殊的含义,是指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相比,尤其是与技术相比,具有“非实用”性、“非功利”性和“智慧”性。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弄清它在什么意义上有用,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到学习哲学在自己成长过程和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其学习哲学的兴趣和在实践中应用哲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哲学素质和深刻思想的优秀人才。
第一节 哲学的性质
我们经常听到人说:哲学很玄,很难懂,或者哲学不实用,甚至哲学无用。在我看来,如此看待哲学的这些人要么是不知道什么是哲学,要么是对哲学有偏见,至少是没有弄清哲学是什么性质的学问。我们还是先来研究一下哲学的性质吧。
一、哲学的“非实用”性和“非功利”性
(一)哲学的“非实用”性
古希腊有一位在欧洲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的名字叫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认为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他是怎样理解哲学性质的呢?他认为,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1]我非常佩服和赞赏这位古代哲人对哲学性质的深刻见解,因为他真正道出了哲学的根本性质,即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非实用”知识。
哲学是大智慧、大学问,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不实用不等于无用。下面我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军事家,他并不是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人,好比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但是,谁见毛泽东打过枪?他可能会打枪,可能不一定打得准,但是他是战略家。为什么说他是战略家、军事家呢?他主要是从军事理论、军事哲学的高度去研究和运用战争中的根本规律,能够把握战争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他掌握了智慧,有战略眼光,这就够了,不用去拿枪。还有《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是一个军事天才,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但是谁见过诸葛亮扛着大刀或是拿着弓箭?没有。我们见到的诸葛亮是什么形象?手拿羽翎扇,或是坐在长案之前,或是踱步于军帐之中,但是司马懿听到诸葛亮这个名字就害怕。他一人能胜过千军万马,他能用“空城计”吓退敌人的几十万大军。
诸葛亮用的是智慧,不是具体的技术知识,这就是哲学的作用之所在,它和实用的知识不是一种性质。有人说邓小平是“务实派”,其实,任何一个高层领导人都不可能去“务实”,只能是在思想上务实。邓小平对中国人民的最大贡献不是他在江西劳动的时候做出的,而是他回到北京后做出的,是思想层面的邓小平理论,这是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是在大后方,越是高层指挥人员,离战场就越远,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去战场,他们完成任务靠的不是实用的、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智慧层面的东西,是战略思想。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的“纸上谈兵”,而不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哲学是在最深刻的层面上也是在最高层次上把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因此,哲学往往被看做是“务虚”的东西。这并不是说哲学就不“务实”,哲学的务实只能是“务实哲学”,是指导人们务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思想上、行动上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和能力。现在有些老年人相信鬼神之类的东西,与这种思想相对应的世界观就是唯心主义、封建迷信的方法论,他们生了病,首先不是去医院找医生,而是求神拜佛,这显然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要是得了不危及生命的病倒也没问题,求神拜佛最多也就是花点钱、浪费点时间而已,但如果是得了急性脑膜炎、急性肺炎甚至SARS之类的病,求神行吗?恐怕“神”还没到,“鬼”就先来了。有些人相信上帝,作为一种信仰无可厚非,但是,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却是唯心主义的,是错误的,如果用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去指导思想和行动就会显得十分愚蠢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相信上帝的人在请求医生看病的同时,求上帝保佑自己或他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有科学作保障;如果没有科学这个保障,只是求上帝帮助,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访华时,有人问他信不信上帝,他说信,但他马上补充说:相信宗教要与政治分开。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依靠一种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获得智慧,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我们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
(二)哲学的“非功利”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这样说过:动物只为生命所必需的光线所激动,人却关注那遥远的星辰所发射出来的无任何功利性质的光线。当我们遥望星空、追问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当我们追问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时候,当我们追问人为什么活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进行哲学思考了。
哲学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追根求源”,使人类摆脱无知和愚昧。哲学不满足于对世界万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也不为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它把现象作为“向导”,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探讨和把握事物的深层本质;哲学也不像各门具体科学那样,只“割取”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把握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认识其中的一般规律。哲学在世界观层次上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方法论。总之,哲学是大智慧、大学问,懂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哲学的“非功利”性并不是说哲学对人类没有任何功利,只是说它对人类没有直接的功利。实际上,人类实践活动离不开哲学。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自觉性,人类自觉性的最高表现就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或者有正确的哲学信仰。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正确的信仰和远大的目标,才能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会出现信仰危机,就会失去远大目标,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在实践中就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
无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凡是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正确哲学信仰支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时候,曾经受到各方面的攻击和迫害,但是,他们有坚定的哲学信仰,敢于做“解放全人类”的大事业。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的最后,引用了伟大诗人但丁的一句话: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可见其信仰之坚定。有了坚定的哲学信仰,就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而放弃远大理想,马克思本来学的专业是法律,完全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职业和收入,可以过上比较安逸的生活,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他放弃了这一切,即使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从未退却。毛泽东在红军面临绝境的情况下,依靠坚定的信仰,鼓舞红军将士勇敢地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并最终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这些做法都不是从功利出发的,但是,最终目的又与某种功利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是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功利,是为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自然科学领域,正确的哲学信仰可以使科学家产生向未知领域挑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爱因斯坦曾把哲学看做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于光远是经济学专家,钱学森是火箭专家,他们都很注重哲学研究,都特别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因为,无论哪一门科学,如果不用哲学去统帅,达不到哲学的高度,其本身也就缺乏深度。我记得自己在考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后,刚入学便受到各方面的“歧视”,很多人当面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你学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做什么?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也有些受到“冷落”的感觉,但是,到第二年开始准备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我的房间里便逐渐“热闹”起来,来访的同学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导师要求他们加强与哲学专业同学的交往,学习一些哲学思维,使他们的论文更有深度。在这种要求下,一些同学对哲学的“热情”和对我本人的热情都高涨起来,我也因此感到了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间接的“功利”。
二、哲学的“智慧”性
(一)研究哲学的目的是追求智慧
哲学源自希腊语philosophia,由“爱”和“智慧”两个词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也是“智慧”、“明智”的意思。[2]什么是智慧?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说法。《新华字典》是这样解释智慧的:对事物能迅速地、灵活地、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辞海》则是这样解释智慧的: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我看来,智慧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智慧型的人才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能迅速地认识世界;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对人处理和驾驭外部生活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的反思、总结与概括。[3]可见,哲学就是“爱智慧”,是研究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和研究哲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智慧,可以使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聪明起来。但是,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反映了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哲学才能给我们真正的智慧,才能使我们真正聪明起来;相反,如果没有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只是某些人主观的臆想或者说是歪曲事实地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这种哲学不但不能使我们聪明起来,反而会使我们更加愚蠢。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真正的哲学”就是指那些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部分,而不是指所有的被称为“哲学”的东西。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给我们真正的智慧,那些脱离实际的所谓“哲学”只能将人们引向歧途。那么,哲学为什么能给人以智慧呢?
(二)哲学能给人以智慧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乍听起来好像很神秘、不好理解,其实不然,世界观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其周围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那些根本的看法、那些支配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记得小时候老人常跟我们讲:我们生活在其上的“地”像一个大圆盘,“天”像一口锅盖在上面;天有十八层,地有十八层;天上是天堂,住着神仙,地下是地狱,住着阎王。这就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人们靠自己长期的生活观察、想象、猜测等而逐渐形成的世界观。然而,类似这样的世界观只是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不稳定的、尚未理论化的世界观,这样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
同样是关于神创造世界的看法,《圣经》认为,天主在起初创造了天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主创造天地是多么容易:
起初,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见光好,就将光与黑暗分开。天主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一天。天主说:“在水与水之间要有穹苍,将水分开!”事就这样成了。天主造了穹苍,分开了穹苍以下的水和穹苍以上的水。天主称穹苍为“天”。天主看了认为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二天。天主说:“天下的水应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事就这样成了。天主称旱地为“陆地”,称水汇合处为“海洋”。天主看了认为好。天主说:“地上要生出青草,结种子的蔬菜和各种结果子的树木,在地上的果子内都含有种子!”事就这样成了。地上就生出了青草,各种结种子的蔬菜和各种结果子的树木,果子内都含有种子。天主看了认为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三天。天主说:“在天空中要有光体,以分别昼夜,作为规定时节和年月日的记号。要在天空中放光,照耀大地!”事就这样成了。天主于是造了两个大光体,较大的控制白天,较小的控制黑夜,并造了星宿。天主将星宿摆列在天空,照耀大地,控制昼夜,分别明与暗。天主看了认为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四天。天主说:“水中要有蠕动的生物,天空中要有鸟飞翔!”事就这样成了。天主于是造了鱼和水中各种孳生的蠕动生物以及各种飞鸟。天主看了认为好,遂祝福它们说:“你们要孳生繁殖,充满海洋;飞鸟也要在地上繁殖!”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五天。天主说:“地上要生出各种生物,即各种牲畜、爬虫和野兽!”事就这样成了。天主于是造了各种野兽、各种牲畜和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天主看了认为好。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叫他们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生物。”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天主祝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生物!”天主又说:“看,地面上结种子的各种蔬菜,在果内含有种子的各种果实,我都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各种野兽,天空中的各种飞鸟,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生物,我把一切青草给它们做食物。”事就这样成了。天主看了他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六天。这样,天地和天地间的一切点缀都完成了。到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做的一切工程。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为圣日,因为这一天,天主停止了他所进行的一切创造工作。[4]
这也是一种世界观,但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处在有规律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精神现象只不过是物质的派生物,它依赖于物质而存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也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唯物辩证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哲学把非系统的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当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哲学知识以后,就掌握了这种系统化的世界观,当然能使我们逐步聪明起来。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三大类: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知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思维知识(研究思维及其发展规律)。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哲学能够给我们以智慧,能够使我们聪明起来。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都是各个学科的具体知识,但是哲学是对各个学科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只是揭示某一个领域的客观规律,而哲学则要求把这些所有学科的共同规律揭示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具体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及其规律性,而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就像一个宝塔,哲学在宝塔的最高处,把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共同规律揭示出来。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理论体系,可以居高临下去观察整个世界,当然能使我们更加聪明。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阳电和阴电、正和负、多和少、前和后、左和右、理论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无数的复杂的关系,哲学上都把它们概括为“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关系。再如,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不有,但在哲学上可以用“物质”两个字概括出来。这是人类把握客观物质世界的特殊思维方式,也表现出了人类通过思想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殊能力。哲学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从根本上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
从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来说,哲学是一门追根求源的学问,它能帮助我们从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使我们的认识步步深入。哲学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而是把现象作为“向导”,深入到事物内部,探求并把握事物的深层本质;哲学也不像各门具体科学那样,只“割取”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把握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认识其中的一般规律。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抓住事物的根本。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才能为人们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也就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才能使人们真正摆脱无知和愚昧。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科学方法、技术方法。其中,哲学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称为“方法论”。那么方法论又是什么呢?简单说来,方法论就是人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观察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方法表现出来。用一定的世界观为原则指导人们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简而言之,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方法论;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方法论。越是普遍的科学道理,就越需要哲学的统帅。科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必然是哲学。
在哲学这个层次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方法论也总是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
既然方法论就是我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那么掌握了这一根本方法,我们再去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再去拿出具体办法的时候,是不是更加聪明呢?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哲学是给我们提供智慧的,不是提供具体知识的。智慧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在世界观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一种方法论。它虽然不能为我们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它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具体问题最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角度讲,它就是非常有用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概括一下哲学的性质: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知识,是一种大智慧、大学问。懂得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当然就显得更加聪明。
第二节 哲学的功能
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知识,是一种大智慧、大学问。哲学的这一性质决定着它的功能,具体说来,真正的哲学,即真正反映了客观世界普遍规律的哲学,具有其特有的功能。
一、“反思”功能
“反思”在英文中是反映,在德文中是反射,指反映、沉思等。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认为反思具有多种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自我意识,“只有在哲学的反思里,才将‘我’当作一个考察的对象”。反思有时泛指对意识的形式加以反复思索。[5]在这里,我们认为,反思就是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进行反复深入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哲学的反思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三思而后行”,行后再三思,不断总结经验,并注意“前车之鉴”,使自己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少犯错误;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事前不思考,事后不总结,无视别人的“前车之鉴”,自己犯过的错误转眼即忘,重蹈覆辙,别人刚犯过的错误,他们又跟着犯。就这两种人而言,前者是有智慧的人,是有“哲学头脑”的人,后者则是缺乏智慧的人,是没有“哲学头脑”的人。前者比较聪明,后者比较“愚蠢”。苏格拉底说过: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以犯同一个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反面的案例,例如有的领导者被称为“三拍”干部,即:拍脑袋决策,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然后在实践中发现决策失误便拍大腿,大呼又交了一次“学费”,交完“学费”便拍屁股走人,不负任何责任;到下一次(如果有下一次的话)决策时,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种不注意对人类社会实践成果进行反思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大学生在大学里实习、实验,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没有对实践成果的反思是不行的。如果大学生在实习、实验的过程中或结束后不认真进行总结、思考,不能概括出理论性的东西,对事物的认识就不会深刻,也不会继续深入下去,这种实习、实验、社会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便收获不大,甚至一无所获。如果大学生在进行社会考察、社会调研的过程中只满足于“游山玩水”,不对社会现象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活动结束后也不进行认真反思,不写调研报告或者说不进行总结、概括,得不出对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那么,无论进行过多少次社会考察,无论去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对社会的认识也是肤浅的、支离破碎的。
一个人,无论他资历有多深、威望有多大、官职有多高、知识有多渊博,都要不断对其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反思,才能使自己的头脑丰富起来,才能使自己聪明起来,否则,也会做出很“愚蠢”的事情,甚至造成终生的遗憾。
(二)对认识活动成果的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人已经看到了“思”的重要性,这里的思当然也包括“反思”在内。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不能仅靠记忆,更重要的是靠反思,即对前人认识成果的深入思考、探索。我们在大学里所学习的各种书籍都是别人认识的成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去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知识点”(当然该记住的东西还要记),而更应注重思考和理解,特别是反思。在对认识成果的反思方面,列宁是我们的榜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的《哲学笔记》,反映了列宁在读书时善于反思的一些情况。该书汇集了列宁1895—1916年所写的有关哲学的读书摘要、评注、札记和短文。这些笔记以辩证法思想为中心,涉及认识论、逻辑学、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列宁在读书过程中对以往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如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位一体的思想,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思想,关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关于辩证法的要素等,都是列宁在反思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
二、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类实践
哲学的反思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这些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哲学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不是具体技术层面的指导,而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也就是说,是从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上给予指导。在现实生活中,哲学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它给人们的实践活动指出一个大方向,作为人们实践活动方向的指引,使人们在具体目标还不明确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偏离大方向。例如,古代人在大海上航行,如果没有指南针就无法判断目的地在什么地方,只有凭借指南针才可以向着目的地所在的方向前进并最终到达目的地。哲学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就像指南针对航海的作用。例如,唯物辩证法会告诉人们,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并不存在什么“神”、“鬼”之类的东西;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依靠自身的内在矛盾而不是依靠某种神秘精神力量的推动。根据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就会相信科学,依靠群众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求神拜佛。下面我们从不同层面考察一下哲学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哲学对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
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历史上大的社会变革中都起着“先导”的作用,以“头脑”的角色指导社会变革的主体完成其历史使命。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酝酿了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在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哲学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首先是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的。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极“左”思想还在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尤其是“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方针,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思想障碍。不扫除这些障碍,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无法进行。邓小平深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理,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意义。他首先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入手,让全国人民尤其是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弄清到底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早就明确的观点。当时,中国人民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是“吃饭”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搞活经济,对外开放。这样一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就顺利实现了。如果没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阻力或挫折。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中国的南方,经济有巨大的发展,但有人认为广东的改革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北方,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国家补贴也无济于事。在理论界,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改革开放的现实却要求冲破单一的公有制。怎么办?邓小平以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决定亲自到南方去看一看,于是便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进行调查研究。他在珠江三角洲考察了生机勃勃的农村和经济繁荣的城市,最终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真正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为中国深化改革开辟了道路。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不亲自到中国南方进行实地考察,只是在北京听汇报、看文件、开大会,邓小平就不可能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可能走弯路,甚至走“回头路”。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在世纪之交,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展望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思索着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但仍然属于“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大,尤其是“人均”的资源、财富等方面的指标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那么,如何才能在新世纪加快发展、缩小或者消除这种差别呢?在若干条件中,党的坚强领导是关键。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从哲学高度解决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突破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首先从思想理论和组织上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21世纪中国实现新的振兴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来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内容。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指标飞速增长,但是,改革和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突出问题和矛盾,如经济与社会、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社会分配不公与两极分化问题,这些越来越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同时,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原来的发展观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了。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总结了过去国内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主张的辩证发展观,即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哲学指导社会变革的典范。
上述思想都闪烁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光辉,都全面、深刻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方向的正确,避免了大的偏向和严重挫折。
(二)哲学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必然是浅薄的民族,其科学文化也必然会萎缩。随着科学研究的步步深入,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哲学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科学方法、技术方法。其中,哲学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称为“方法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方法论;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方法论。越是普遍的科学道理,就越需要哲学的统帅。科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必然是哲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在香港给大学生作学术演讲时,题目是《物理学之美》,研究物理学中的美学,这已经进入“哲学”领域了。
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思维方法。哲学家常被喻为猫头鹰,原因是猫头鹰能够在黑暗与混沌中看到其他生灵所无法看到的东西,哲人的“智慧”就在于此。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独具慧眼”的思维方式。科技创新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6]
哲学思维方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哲学本身直接将日常思维、科学认识中的各种方法加以提炼、总结、概括成新的思维方法,给我们以种种启迪和智慧,使我们洞察更深层次的本质,从而给人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法论指导,也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唯物辩证法。二是哲学理论本身、哲学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辩证思维的一般方法。辩证思维的一般方法包括:理性与非理性、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这些哲学思维方法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通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论述来进一步说明哲学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
近代实验生理学的奠基人贝尔纳(后来转向研究科学社会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评价包括:只有研究过这个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人才能看到,新方法中有多么丰富的发人深省的观念、有多少可供研究和系统归纳时加以使用的新工具有待于人们去加以利用。任何人只要读一下马克思、恩格斯或列宁的著作就会马上看出这一点来。不过在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可以起两个作用:启发人们的思路,以便获得特别丰硕的成果;统一规划和组织科学研究各分支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科学研究各分支同包含这些分支的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7]
钱学森认为,伟大的创造来自科学的方法。年轻时,钱学森曾认真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多次跟学生讲:“我在科学上取得的一些成果,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收获。”他特别钦佩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因为他们不仅献身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而且他们的思想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正是钱学森不断超越他的同行、始终走在科学最前沿的“秘密钥匙”。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钱学森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钱学森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应该明确其最高的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8]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哲学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我们所讲的哲学思维也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9]爱因斯坦还认为,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反映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本质,马赫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妨碍了他的科学研究,他停留在经验整理,因此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10]“在我年轻的时候,马赫的认识论观点对我也有过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观点今天在我看来是根本站不住脚的。”[11]
坂田昌一说过:“如果理论物理学家能意识到自然辩证法,而且掌握了高度的逻辑学,那么他们在量子力学的形成中就有可能经历更平坦的道路。”[12]“我想谈一谈我的经典,特别想借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来谈一谈。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在我40余年的科学研究生活中,始终为我的研究工作不断地投射出瑰宝一样的光彩。”[13]物理学家们不断在自然界本身的强制下,经历种种曲折,才摸索着走上了恩格斯、列宁早已预言过的道路,揭示了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物质的这种层次结构,并且还发现了支配这些“层次”的新的运动规律,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恩格斯曾说过: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辩证法的自然观被现代物理学重新发现了,显示了它新的发展。[14]
(三)哲学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
我们知道,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法则。例如,在宏观经济领域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生产与消费是一对矛盾,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二者的对立来看,生产和消费的差别是明显的:生产与消费的目的、过程、结果都有很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从二者的统一来看,生产和消费的界限便“模糊”起来,生产中有消费,消费中有生产——生产中消费生产资料,生产出产品(商品);消费中消费生活资料,生产出新的劳动力。可以看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互为存在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生产和消费又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生产可以促进消费,有些商品是首先生产出来,然后才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成为普遍消费品的,如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在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就是这样;另一方面,消费促进生产,消费得越多,生产得也就越多,如一些生活必需品往往是这种情况。这就是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决策者却不懂得这个哲学道理,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割裂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只重视生产而忽视消费,在产生了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眼睛只盯着生产,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找原因,结果收效甚微。例如,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市场疲软”现象,就在“拉动内需”上下工夫。“拉动内需”是对的,但是如何拉动就看决策人的智慧了。为了拉动内需,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老百姓买房,降低银行存款利息和加收利息税,提高高等学校收费标准,如此等等,但都未达到预期目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出现“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与国家整体生产水平不适应是主要矛盾,是产生“市场疲软”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问题,但没有得到决策者足够的重视。直到21世纪初,国家才真正重视这一点,在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上下工夫,收到了显著效果。这是一个教训,我们从教训中学到了辩证法。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我国在采取应对措施时注意到了消费方面的问题,但仍然没有过硬的措施,这说明重视生产而轻视消费的观念依然存在,应该引起有关决策者的注意,否则,会给本来就困难的国家经济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同样,哲学对微观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199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山东青岛海尔集团的腾飞进行了专题报道,题目是“哲学头脑的成功——海尔走名牌道路的启示”。为什么说海尔集团的腾飞是“哲学头脑的成功”呢?我认为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先生曾经认真学习过哲学,有哲学的功底,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表现出了他的哲学头脑。第二,海尔集团的一些经营理念表现出了其与众不同的智慧,也表现出了其哲学头脑。例如,四川的农民买了海尔的洗衣机,用它来洗土豆,洗衣机损坏了就去投诉。按常理,这种情况不是企业的责任,完全可以不负责任,但是,海尔却对洗衣机损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赔偿了农民的损失,然后生产出一种多功能洗衣机,既满足了农民的要求,又开发出了一种新产品。再如,20世纪90年代,当菲律宾遭受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纷纷撤走的时候,海尔集团却“乘虚而入”,轻易占领了菲律宾的家电市场。第三,海尔集团有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论,这就是哲学方法论。哲学对企业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法国出现了“哲学点化所”这样的服务机构,类似于企业管理顾问公司。企业有了问题,不仅找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而且找“哲学点化所”,从更为长远、更为宏观的角度为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哲学、企业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策划。实践证明,企业越是在危急关头,越是在面临重大选择或进行重大决策而又举棋不定的时候,就越需要哲学的“点化”。
三、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
真正的哲学,即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且能够训练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对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
“就哲人而言,他们看到的可能性肯定有许多许多,但他们愿意指明的则相对较少,而他们能够证明的则绝无仅有”[15],哲学只为我们提供思维的方法。虽然这里说“哲学只为我们提供思维的方法”未免有些过于片面,但是,哲学确实在为我们提供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就辩证逻辑而言,哲学就是逻辑学,逻辑学就是思维方法之学。辩证逻辑是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历史相一致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像形式逻辑那样)一种脱离历史的纯粹的思维方法。列宁在研究了黑格尔的逻辑学以后说: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应当是大智慧,而且不妨是一些融在凡庸之中的大智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学生时代曾面临过一道考题:你以何种心态对待失败?她的回答令人赞叹不已:“以哲学的心态。”这就是哲学思维方法。我通常倡导在用实用技术解决问题还不具备条件的时候,就用哲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时候是“被迫”用哲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例如:有人认为将来退休比现在退休收入要低很多。我认为不可能,除非是整个社会在倒退。我虽然不知道以后的具体事情,但知道事情发展的大方向: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社会总是进步的,人们的生活只能是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只要不出现大的社会动荡)。这就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法。
(二)训练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的雅可比教授说过:“哲学并不会把现成的真理转交给你,至多只能为你的思维能力提供某种训练而已。”他的这番议论与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没有哲学,只有哲思”非常相似。[16]这些哲学家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哲学对于人类思维训练的作用。哲学是追根求源的学问,进行哲学研究或学习哲学就是不断地追问“为什么”。难怪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有人说哲学的源泉来自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的“好奇心”。在这种“追问”和“好奇”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从而使人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训练。如果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标志着人的认识深入的话,那么,从一般的理性认识上升到哲学则标志着人的认识达到了最高的抽象思维。进行哲学学习或者研究,不是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它需要进行从易到难的哲学知识积累和哲学思维能力训练。经过长期训练之后,抽象思维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如果习惯于用“哲学思维”进行思考了,那么,你的思维能力就比较强了。当然,思维能力的“强”与“弱”、“高”与“低”不能仅限于哲学思维能力,哲学思维能力只是标志着人们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其他方面的思维能力如形象思维能力等还要经过其他方式的训练。
思考题
1.哲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问?
2.哲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和平医院地址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