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程序员35岁被裁后的出路


35岁,有妻有子,有房有车,但却没有上升空间了。
做程序员,35岁是个“终极门槛”,如果不能往上做管理,可能就要重新考虑是否需要转行——如果不主动考虑,也很可能被公司主动“优化”。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的是安晓辉的故事:他是个“程序员职业规划师”,专门为遭遇职场瓶颈的程序员“规划人生”。
一切转折,也发生在他自己的中年危机时期——35岁。
以下是关于他的真实故事:
文|余欢
编辑|万芳
35岁,Coding(编代码)十年。
在把初级程序员、技术专家、技术管理者、创业者全干了个遍后,由于创业不顺,安晓辉重新面临着求职。选择摊在他面前:技术还是管理?
996过,和BUG日常搏斗过,新产品上线通宵排过雷,啃过辗转十几位程序员的“祖传老代码”……尝过很多技术的难,但代码运行无阻,01世界里造物般的快乐还是让安晓辉迷恋,“喜欢,自在开心。”
“但一般的看法是,管理往上走,技术往下走,尤其是做了管理又回到技术的,大家会想,是不是因为你不行啊?”
安晓辉犹豫,他想听听朋友们的建议。
他和程序员哥们聊,却发现哥们也迷茫着“想转型该咋办?岁数大了干不动了咋办?”
他和工程师妻子聊,发现妻子更困惑“IT女的出路在哪?怎么兼顾事业、家庭、小孩?”
这些外界眼中高收入的“被时代眷顾”的朋友们偶尔脱口而出一句“总不能干一辈子程序员吧?”
在安晓辉看来,马拉松刚刚过半。
图片来源于壹伴
快速成长于千禧年的中国互联网和应运而生的中国程序员,迄今为止只跑过约20年——40年职业生涯的一半,没人跑完全程,也就没人跑出一条完整线路。
为人熟知的跑在前面的选手多中途转了方向,创业当老板、搞投资、转行,于是后面的人远远望着“好像真没法干一辈子”。
2015年,整个35岁,安晓辉都在和妻子讨论程序员的未来,不间断地思考工作、生活、家庭等主题的意义,他感觉像被无形的力量 “朝四面八方撕扯着”,但找不到真正能帮自己的人。
偶然发现女儿幼儿园同学的家长是“职业规划师”,安晓辉想“要是我也学学,是不是就可以给自己规划?帮妻子,帮身边的程序员们规划了?”
图片来源于壹伴
职业规划帮他做出了重回技术岗的选择。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副业的支线剧情:围绕着程序员成长写书、讲课、做职业规划咨询。
自渡也渡人,但妻子却是安晓辉“不规划的人”。
“关系太密切,很容易有个人倾向,希望对方如何如何,亲人爱人间不规划,而是情感抚慰、陪伴和支持。”
安晓辉秉持着“夫妻相处哲学”——“有时候跟媳妇没有必要讲道理讲得那么明确的是吧,不能讲不能讲。”
图片来源于壹伴
即使解决技术难题依旧很有快感,但安晓辉慢慢发现,自己不愿在技术上花费更多时间。
帮四十多岁的程序员大姐转型到技术管理;
帮首席架构师兄弟躲过来自许诺期权的金融公司的诱惑,“幸免”的兄弟特意给安晓辉发消息感谢“幸亏没去!那家公司已经关门了!”;
指导程序员妹子成功转行成幼教……
如何帮咨询者们选择更适合的职业方向,与人交互,给“人”带来变化成了安晓辉更想做的事。
2017年,女儿小学二年级开学前的那个暑假,安晓辉彻底辞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每天下午三点钟接女儿放学,给家人做晚餐,陪女儿写作业,周末陪伴家人,然后“自由、可控、弹性地自己给自己安排工作”。
像从深水中缓慢上浮,安晓辉感觉“对生活的掌控感渐渐恢复”。
图片来源于壹伴
面对程序员,这份公认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职业,安晓辉觉得“其实和其他行业也没什么不同,但知识半衰期太短,技术迭代太快,就容易引起焦虑。”
焦虑是什么?“搞不定,难以把握,是人现有的能力与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切实回忆起深潜Coding的十二年,安晓辉觉得“快乐和成就感是真的,但那种车子开太快刹不住的感觉,也是真的“。
图片来源于壹伴
“整个金字塔从底到尖都快。你做了研发专家,你就不忙了?不可能的!你还要搞定更复杂的问题。你是带队伍的,你要想让队伍拼起来,你不拼吗?不可能的!你说我的节奏不要这么快,不可能的!你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组合都必须不断更新。”
但“不愿忘记天赐的程序员身份”,安晓辉没有离开这片熟悉的水域,他倚在岸边,把目光投向他的程序员兄弟姐妹们:有人正准备入水,有人琢磨着如何精进泳技或换个泳姿,还有人湿淋淋地犹豫着离开。
这一次,安晓辉的身份是“程序员职业规划师”。
还在做开发工作的安晓辉
理论上职业规划不划分具体行业,但因为相似的经历,四年内,陆陆续续近二百名“程序员及预备程序员”找到安晓辉,他们觉得“安哥懂我!”
有出身农村的程序员,父母对互联网并不熟悉,“像两个世界的人”,咨询者对安晓辉说“我觉得您理解我。”
安晓辉还保持着程序员的诸多习惯。
写文章时从0开始的排序,诸如“一、(一)、1、1)、1.1、<1>……”之类层层叠叠的序号,分类代替过渡,也代替转折。
图片来源于壹伴
做咨询时大脑无形展开的树状逻辑,冷不丁蹦出来的编程术语在生活场景里二次落地。T恤卫衣牛仔裤,衣服要么纯色,要么格子,要么印着个大logo,永远逃不出黑白灰蓝绿。
程序员们约他线下见面时互相抬眼一看,自己人!
与咨询者的交流间涌动着程序员的惺惺相惜,客套话很少讲,“直接走逻辑,只要你能在逻辑上说服他们,那就没问题。”简单直接,不用靠共情。
热的时候,厨师、文员、幼教、搞建筑的、做英语培训的……各行各业的人向他表达想往程序员跳的意愿。
有位40多岁,在国企没竞争上领导岗位,觉得实在没面子干下去,想转行做开发的咨询者在电话里反复问他“我这个年龄,OK不OK,OK不OK?”
人工智能最火的时候,他自觉要面对的不仅是咨询者的热情,还有隐身于热情后的、生怕被技术迭代抛下的恐惧“我该不该赶紧学学算法,趟把浑水抢一波红利?”
图片来源于壹伴
“年龄从不是问题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安晓辉说,“能不能、该不该因人而异。比如看不进去高等数学,那很难做底层算法开发,就算进入算法领域,也做不了核心工作。”
互联网寒冬和裁员潮里,安晓辉的热度也不降反升,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二十七八岁问发展,三十五六岁问转型。
36岁的老包自觉有“大龄程序员中年危机”——家庭压力大、经济压力大、加班比不过年轻人。
想转技术管理,但现实残酷,大龄劣势都凸显了,大龄优势却没跟上——未掌握核心技术、未参与核心项目、非技术大神、非了解业务的老资历、非情商格外高、甚至非和领导关系特别好。
接受了安晓辉的综合分析后,他发现,留在原公司努力才最实际的选择。
“如愿以偿”转行成了程序员的小海也不好过,白天上班晚上自学补课是生活常态,同时还承受着心理的煎熬,“看C++稍微复杂点的语法和功能都有点吃力,很着急”。
小海怀疑自己当初的转行是否正确,怀疑自己是不是该再转技术培训、课程运营,甚至怀疑自己将一事无成……
行业中的来来往往,安晓辉习以为常,他称之为“自然的流动”。
“会有一部分人愿意且一直能够从事基础性、建设性的技术工作,他们能够被接纳,价值一定能被发挥;
但也会有一大部分人要接受淘洗,或是基于个人的选择,或是因为实际市场中没那么高的技术要求,因为没有技术上的不可替代性,因为性价比低……”
成为职业规划师,安晓辉专门拍摄的个人职业照
“安老师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你觉得呢?你帮我选吧。”来找安晓辉比offer的人多自称选择困难症,“选哪个都难,选哪个都觉得剩下的更好”。
阿里和华为,怎么选?“选的不是工作,而是职业价值观,对平台、技术、薪水、未来发展等等的排序。”
刚开始做职业规划,“依仗”多年经验,安晓辉常不自觉地很快给出建议,语气笃定。
“听我的!这个好!那个不好!”规划多了,他意识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职业规划师只能给出建议,“拍板”还得当事人亲自出手。
旁观过这么多场人生,除了职业难题,他还掌握着一些爱人间谈起来伤感情的秘密,例如“我想做人工智能,我想去北京。是,老婆孩子在西安。”
有的咨询者需要理解、抚慰甚至心理疏导。但职业规划并不负责心理咨询。有人在职场中失去自我,也有人在职业规划中重新找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相互交缠,无法分开。
图片来源于壹伴
“你想要什么?”这个问题把咨询者小邱问懵了。
电话那端是短暂的沉默,安晓辉习惯了这种沉默。无论电联或见面,这都是常见的冷场问题,类似的还有:你的价值是什么?你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11大学毕业的小邱,从事了三年软件测试后想转做开发。
咨询的前一个小时,小邱念叨的是“现在的工作不饱和,领导不看重,武汉的IT环境不好”,然后缓缓吐露是“同期毕业去了北京深圳的同学的高速发展,家长希望他回家考教师的期望”,再然后就卡住了。
“被外界定义,和人比较,那‘我’是谁呢?绕圈把自己绕没了。”隔着电话,安晓辉感觉小邱“不聚焦”。
“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身边有没有让自己羡慕的人,那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工作可以满足自己预想的生活状态吗?……”
小邱开始说出以“我想,我认为,我应该”为开头的句子,这一次,主语不再是小邱的上司、同学和家人,而是他自己。
引导小邱思考出对未来的真正设想,安晓辉才感觉对方“终于不饶了”。
在安晓辉眼中,最好分析的是那些有了目标但不知如何实现的人,他们至少知道自己要去哪。
更普适性的经验是“只要一个人开始寻求变化,就意味着有未被填补的底层需求,职业规划师要挖掘这个需求。”
图片来源于壹伴
职业规划早期,一位石油系统的咨询者让安晓辉记忆深刻。
咨询者20出头,全家都出自石油系统,他从事一线生产安全工作,原岗位发展路径指向车间组长与车间主任,工作内容十分稳定,他想往“软件开发、旅游、产品经理”等方向转行。
挨个方向聊,聊了两个小时依旧无果,最终咨询者悻悻地表示“不转了,还是石油吧”。
安晓辉还记得咨询结束后,从见面的咖啡厅椅子上站起身来时,他满心空落落的挫败。
“没有挖到他真正的需求,如果不跳出石油系统,是不是也有能满足他需求的岗位呢?他想要什么?他选择背后的诉求是什么?是没有空间,个人的才华抱负得不到施展吗?”
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安晓辉参加线下活动
“你想要什么”,安晓辉也不全是问别人,也被别人问。
圈子里有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和职场教练。心理咨询师互相督导,教练们互相教练,每年1-2次的频率,安晓辉要找教练“规划”一下自己。
一次分享后,虽然收获了大多好评,但寥寥的几条差评就足以在安晓辉心上扎个洞。“为什么就是差评?”他想不通。
职场教练问他“你的价值是什么?差评影响了你的价值吗?”
当被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时,安晓辉觉得“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啊!”
“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不是没自己问过自己。
但自己问自己,往往声势浩大地虎头蛇尾了,不想那么痛,所以草草地寻找一个合理化解释。“但应该要挖,不能停下来,不能回避”。
图片来源于壹伴
一个工作日,安晓辉发布了条因大雨滞留某景区的朋友圈。之前的程序员朋友点赞评论“自由职业真好”。
但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职业要承担不确定性,失去了被老板发钱的幸福,就要财政自理。”
安晓辉的自由职业,除了做1V1职业规划外,为了“养活自己”,他还出关于程序员成长的书、做程序员成长相关的视频课、语音问答、公众号以及兼职做猎头。
好在成绩不错、收入不错,一切都在稳步推进。但这么多方向自己到底该聚焦在哪?安晓辉也说不清。
但这一次,他没有急着想要一个答案。
在和程序员身份交手的第十四年,他发现,人生无法如既定程序般完美运行。
给人生编程,输入的愿景再美好,也无法一个轻敲回车就实现所有需求。但技术可以迭代,BUG可以修复,人生也可以调试。
安晓辉喜欢“调试”这个词。
}

一、开了一家裁缝店生意不好,怎么办?
裁缝店生意差,可以肯定是技术差,包括做的衣服质量不过关、款式太陈旧或不好看、会做的款式太少等问题。现在的裁缝店都是这些问题导致没人愿意去做,老裁缝只能做点缝补的工作,当然生意差。
大家需要的裁缝店,叫做裁缝定制店。想要一些时尚款式,但由于工厂只生产那几个标准身材款,买来不合身。或者买的衣服要么有些地方的设计不好,要么材料太差,要么太贵,想按自己的要求来定制。其实市场对定制的需求如此大,如果你能满足这些要求,你的生意一定火爆。
一个合格的现代裁缝,要会设计、会打版、会各种新工艺、会使用各种必须的缝纫机设备、缝制技术好,你会吗?如果不会,那就别问为什么生意不好了。
当然,技术是可以学的。通常大家想到的是去培训班学习,但培训班是面向工厂培养螺丝钉的,毕业生多数不会做一整件衣服,只会在工厂负责某个具体的工种。个别人自己摸索了很多年,能开定制裁缝店。我自己当初在培训班毕业了之后,也是再摸索了很多年才能做一些衣服的。
另外有一个方式能更好的提高裁缝技术,推荐一个专业的做衣服网站,很多服装DIY爱好者在这里学习、讨论、秀作品,也有专门面向裁缝的缝艺课程。多看大家怎么说的,比你自己一个人猜测摸索要好得多:缤纷服装网
二、真心问现在学裁缝还有没有就业出路?
裁缝的就业出路就是开裁缝定制店,市场需求极强烈,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但现状却是真正技术好的裁缝极少见,大家迫于无奈还是只能买衣服穿。
1、为什么市场需要裁缝店?
大家普遍买衣服穿,不等于穿得满意。
工厂里做衣服,只做几个标准身材的尺寸,稍微肥点、腰粗点、腿长点等问题,买的衣服就穿上去不合身,买多贵的都是一样。尤其是裤子、连衣裙、旗袍、春秋紧身外套这类对合体要求高的服装,多数人都难买到满意的。
大家都想定做,一是按自己的尺寸做,二是做自己喜欢的款式,或者自己挑布料。哪怕定制的衣服贵点也没事,有钱的人多。
2、为什么裁缝店既少又差?
美国有很多裁缝定制店,技术高中低档次都有,但中国的好裁缝店本来就少,还普遍是些技术落后的老裁缝,要么只能做点简单的缝补,要么做几款几十年前的老款式。
这些老裁缝,基本上是跟上一代老裁缝拜师而学的,只会做老几样。新工艺不会做,新缝纫机不会用,新布料辅料不认得,打版不会,所做的衣服款式没几个人看得上眼,而且也是到处不合身。真正能把一件衣服做合格的裁缝,基本上是在培训班学过的,但这种裁缝极少。这么多年来我只见过一个,生意好得要排队。
培训班虽然各种服装技术都教了,但目标是为工厂培养螺丝钉,教的都是零碎的技术点,什么打版课、缝制课、设计课之类的。毕业后在工厂里能做好某个岗位,比如装拉链或者打版,但要把一件衣服完整做出来,就特别为难。极少数人很喜欢裁缝且善于钻研的,毕业后摸索实战多年才能真正当裁缝,但多数人宁可在工厂打工。
3、成为裁缝有多难?
培训班毕业生多数人做不出衣服,少数人千难万难才能做。如果是服装院校的毕业生,那是彻底的外行,因为根本没学过服装技术,只学怎么画画,就不说了。
普通大众有很多喜欢做衣服、玩缝纫的人,有些人摸索着做过几件衣服,就自以为有缝纫基础,但真基础还是假基础不是自己认为,而是要专业人士鉴定才算。
有个专业的服装DIY网站叫缤纷服装网,缝艺爱好者基本上都在这个网站玩。很多人也是自以为衣服做得不错,但读了一些专业技术帖之后,才知道布艺、手工、老裁缝那些搞法太外行,很多是土办法。真要做出一件能穿出去的衣服,得学现代的正规的做衣服技术,要学的知识技术是很多的,要添加的设备材料也很多。不过,难度都不大,学学就会了。因此很多人在缤纷玩几个月就开始秀作品了,虽然多数是外行的作品,也有少数达到专业水准的精品。
题主问学裁缝有没有就业出路?我以上虽然讲了这么多,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去了解整个服装行业的情况、大家怎么说,尤其是学习一些服装入门的知识技术,再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自己做判断。
服装入门知识与技术普及帖
大家对服装相关的各种问题讨论
三、个体裁缝的工作现状是怎样的?
说的就是我。
说真的定制这个行业快要死掉了。
好的定制店特别好特别贵一般人也承受不起。
很多好的师傅的店铺开的一直默默无闻,即便开了很久客人很多,但是都是老客人,是可以维持生意不错,但是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好的师傅一个月一两万都是可以做到的。
很多年轻人想尝试,大部分是审美好,但是手艺不好的。少部分是审美和手艺都ok的/说的也是我,王婆卖瓜了。我靠的都是淘宝和微信,客人再推荐朋友,做的是口碑,而且不管什么年龄层的客人都有,因为年轻人的审美我能做到,中年人着重做工好而我也做到了。两年前的我是一个人刚毕业的学生,一穷二白,现在我的工作室总共有8个人了,其中的辛苦都是自己知道。可以说这行有好有坏,收入时多时少,但是好歹的朝着好的方向在前进的。
不过呢我之前说行业不好,前景不好,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这是在换血洗牌,更新换代罢了。
四、裁缝师大家觉得怎么样?
行业很辛苦,衣服做好了也很有成就感,如有更好的选择建议还是算了吧,想要做一个资深裁缝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短期内是赚不到钱的,也是很不容易。
五、开了个裁缝店两个月了,合算下盈利除去所有开销纯利润每月只有1500左右,这样的店铺还有必要继续吗?
面对一个半死不活的店铺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建议你参考下这个问题,和你简单差不多一模一样,相对来说,你要比这个好很多了,但是如果能成功转型,空间还是可以的。
六、辞职学裁缝靠谱吗?一般定制西装裁缝收入多少?市场需求量大吗?
2022年了,还有陆续点赞的,15年炒起来高定概念,是个小风口,现在风口没了,你看还有多少,只剩下满目疮痍.....................首先,目前快节奏已经导致纯裁缝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前店后厂的那种定制店(从头到尾都是几个裁缝师傅给你做,那你是做梦),所以你想做定制西装裁缝的想象力很大,能学成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大一部分人自己都不懂,要么只会制版、和一点点工艺就叫首席量体师;要么只会给客人量体、销售的就叫着装顾问;更有甚者就是瞎忽悠,啥都不懂,量尺寸都不准确;能从量体、销售、制版、制作等一条龙全做的人那才叫裁缝,也就是能裁能缝还能打版,当然现在已经很少了,而且基本年龄都在40岁以上)。工业化的发展也意味着老传统的丢失,不知道几年之后3D立体扫描技术成熟之后,这个行业会受到多大的冲击....
前景怎么说呢,我只能评价为西方的夕阳产业,中国的方心未艾,却剑走偏锋的几乎变成了快销品。只能说前景还是有的,但是需要5-10年的知识普及和中国人们的着装概念的提升。另外一个大点就是,中国根本没有出色的面辅料供应商,配套设施不完备啊不完备。。。
收入的话.... 还是不提了,大部分从业者只能说一般,甚至转业的人还是蛮多的,上海某些店看着挺好的,但是根本不能长久,裁缝店30年才算初始,3年那还只是婴儿呢。另外说一点我比较推崇的,Dave'S的熊师傅说过一句话,当裁缝学徒的穷孩子、愚钝的人往往能成大器,不无道理,因为能有多少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经得住外面的诱惑呢?
喜欢定制可以当它是个爱好去钻研和琢磨,并不一定非要当职业啊。虽然这是一门手艺。
一个定制行业从业者的内心独白
------------------------------华丽的分割线-------------------------------------------------------
回答题主问题如下:
全中国都没几家能让一堆裁缝一起做衣服的裁缝店,都是车间流水形式的做,跟你说的前店后厂都属于中上流,大部分其实是量体和缝制分家,说白了就是代工厂和店面之间的订单尺寸沟通而已。一些有名的裁缝店也只是派有实力的师傅来给顾客量体和扎样,更改尺寸也是后方工厂来给解决(这里面就有学问了,驻点量体师和后方工厂技术部有效沟通能有多少呢?完美协作的又能有几个?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你让驻店师傅给你一件件的做?别说他不会,就是会,他忙得过来么)
一个裁缝从头到尾的缝制跟是很耗时耗力的,需要多年的缝制技术和制版技术甚至工艺理解都要很考究(近乎全能)。是不是很诧异?
一个裁缝从头至尾包括纳衬、归拔、裁剪、制版、扎毛样等几乎亲自来做是不可能的,国外的不清楚,就目前的中国而言,车间大流水区分上衣(马甲、大衣)/西裤/衬衣;上衣区分袖领班组;上衣前片班组;上衣后片及里布班组;整烫锁眼钉扣班组。
大致区分下来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不建议你入行,你的出发点很好,但是理想化,真正从头到尾学全就很不容易了,更别提专精尖。打个比方,你从缝制车间开始学,各个班组走下来用2年(很少了);制版用3年(很少了);工艺用2年(很少了);等你回头发现用了7-8年的时光后是能做全活了,但是需要建立在由先进的整烫设备的情况下,是不是很悲哀呢?这就是现代化流水线导致的。
大多数的店铺也是偏销售性质,只负责量体、扎样、顾客沟通等等,长期驻店跟工厂内部由于距离太远,技术沟通很少(甚至有的店给你扎毛样,但是工厂都不给你按扎的毛样给你做)。
不能说百年传统就要消亡了,而是真正懂的人已经快消亡了。
PS:如果意见不同欢迎交流,请轻拍。
七、27了,想做裁缝,想走裁缝学徒做起,不知道怎么入行?
我们上一辈的裁缝是会给人量体,根据布料和客户要求的款式,制作成一整件衣服。
现在服装企业是流水线模式,每个员工只需要负责自己手上的某一工序。
你现在想学裁缝,可以在当地找找看,还有没有裁缝师傅,有在招收学徒的。现在很多城市都没有了会招收学徒的裁缝师傅了。
你也可以到当地的中专学校看看,我有一些同学就是在中专学校里,学会了缝制服装,但是只会按照邀请缝制衣服,并不会设计款式。
如果你想学习的时候还能有收入的话,就直接去找服装企业的车位工。学会踩踏缝纫机后,多练习每道裁缝工序。同时向缝纫组长多请教,大多数缝纫组长都会整件制衣的。学成后,除了晋升为缝纫组长外,还可以往样衣师方向发展,也可以找服装定制的缝纫师工作。
八、裁缝是做什么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
裁缝是早期保留下来的一个职位,是从量体裁衣开始,到成衣的制作完成。
裁缝工作室,出现了两级分化。有些工作室里的裁缝,是按照样衣,制作成衣,还会给顾客进行服装的缝补。有些工作室里的裁缝,他们受过高等学历,根据人的身材,性格,给顾客定制服装,这类裁缝需要从款式设计开始,一直到成衣的完成,属于高级定制。
服装厂的裁缝,又要分为裁剪师和车位工。裁剪师可以往裁剪主管方向发展,如果被企业选中,还可以往版师方向发展。车位工,可以晋升为缝纫组长或者样衣师。
不知道你现在具体从事的是什么岗位,无法对你的情况进行延伸。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私聊我哦!
九、现在裁缝行业还有没有市场?
衣食住行,只要穿衣服,又会有市场
十、裁缝店开了二十多年 生意越来越惨淡 该如何改变现状?
退休也挺好得了
十一、缝纫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
车机我不懂。
不过任何行业,只要自己耐心,结交正派同行,都不会吃亏。
怕的就是自己一知半解,结交损友,搞些鬼名堂。
裁缝就业前景怎么样?
我目前失业好几天了,想找个大行厂打工目前没有找到呢
2023年以后修缝纫机前景如何?
本人今年35岁,从事缝纫机维修已经10年了。
先说下我当地的情况吧,人在莱州,烟台地区的一座县级市。
本地缝纫工不好找,所以大部分公司,硕大的厂区里就四五十个人,其中一大半是包装工,缝纫工就七八个,主要负责打样品。
没有缝纫工接到订单怎么生产呢?放到下面的小作坊制作。本地缝纫行业超过100人的公司屈指可数,但10~20人的小作坊却很多。
比如图中这种规模的小作坊。
比这规模还小的有更多
像这家,连老板娘算上一共5个人。
本地大部分公司不养缝纫工,接到订单后会下发到下面的小作坊,他们做好后再收上来,检验合格后包装发货。
像这种自己在家里有缝纫机一个人干活的也放货。
没办法,缝纫工不好找,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不愿入行。当地的缝纫工大多年龄都在40岁左右。
工厂不养缝纫工,自然也不会养维修工。
我现在在一家缝纫机店做售后维修,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这些小缝纫作坊,隔三差五开着车在乡镇转悠。
你想学缝纫机维修,先看看当地缝纫机店多不多,缝纫机店多的话说明当地的缝纫行业还不错,缝纫机维修工是有市场的。
比如离我们莱州不远的即墨,缝纫机店就很多,一条街上就聚集了四五家缝纫机店,一条街比我们整个莱州的缝纫机店还多。
据说整个即墨有20多家店。因为当地的服装厂多,维修工还是很好找工作的,就是不在厂里干,自己单干只要技术好也不愁没饭吃。
工资待遇这块各个地方不太一样,我们当地的一个同行,在一家箱包厂工作,负责厂里的设备维修,工资一天150+五险一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程序员35岁被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