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朋友圈的歌声为题有什么作用

防疫小贴士:疫情反复小心应付,安全第一做好防护。

进入方舱医院应注意哪些?

解析: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如果 接到等待隔离转运的通知,请不要慌,不要出门,应该立即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清洁,同时提醒好同住的家人,也要做好与自己的隔离防护并等待转运安排。简单说,等待转运期间,就要符合居家隔离的标准执行。

做好一些物品准备:必需品类,包括身份证、手机(充电线、充电宝)、钥匙等;个人衣物类,可根据未来几天的天气,多准备一些衣服,最好是让自己觉得宽松舒适的衣服,内衣可以多准备几套;

在餐饮和食物方面,方舱医院会提供一日三餐和饮水,自己也可准备一些少量食品和餐具,例如一些方便食品、干粮、零食等,建议自带碗筷、杯子等常用物品;

生活用品类,包括个人洗漱包、毛巾、衣架、纸巾、女性护理用品等;对于在方舱医院期间自己放松 需要的一些书籍、游戏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带上,如果担心自己换了环境会有睡眠障碍,还可准备耳塞、眼罩、习惯的枕头等;

在必要品方面还包括药品和防护用品类,包括需长期服用的药物、过敏患者的抗过敏药、创可贴、碘伏棉签、腹泻药以及口罩、手套、消毒洗手液、体温计等。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之处,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

歌声鼓士气,笔墨稳人心

——广州文艺工作者新创二千余作品文艺战“疫”

  鼠年伊始,疫魔肆虐。中华大地,战鼓阵阵。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令,党中央全面部署,举国上下同心同德驰援武汉、无私奉献,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现实场景、人物风范和时代精神。

  红黄为底的动漫海报《战“疫”必胜》由《中国艺术报》、广东省文联和广州市文联共同发布,获得了广大群众、网友的点赞。海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描绘了历史人物辛弃疾和霍去病的“新门神”形象,取“弃疾”“去病”之寓意。海报两边各书写了八个大字:“大江南北辛勤弃疾”“神州四季霍然去病”,祈福国泰民安。

  这幅别具匠心的海报的作者是广州市动漫协副主席叶正华。这也是他响应广州市文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题创作作品征集活动的系列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战胜疫情的美好心愿。

正气当充塞 瘟神自遁亡(书法) 李鹏程

  迅速行动:引导文艺工作者用作品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3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的当天,广州市文联发出“紧急通知”,并宣布停止文联系统在全市开展的文艺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开展抗击疫情文艺宣传。1月27日,广州市文联在其微信公众号“南国文艺”发布了抗击疫情文艺创作征集令,动员和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作品声援一线,助力疫情防控。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为此次文艺战“疫”行动题字“只争朝夕除疫病,不负韶华谱壮歌”。很快,来自四面八方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作品就在公众号上与网友们见面,并迅速传播开来。

  在这样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广州市文联秉持“文艺服务社会”的宗旨,继承“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秀作风,积极引导各文艺家协会、各级文联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发挥自身优势,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宣传引导和文艺创作生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通过文艺作品宣传社会各界为防疫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效,用艺术的形式讴歌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群众以及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自作词《西江月·向抗疫英雄们致敬》(书法) 连登

  广泛发动:已收集到新创战“疫”文艺作品逾2000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征集令发出后,广州文艺战线一呼百应,迅速集结,领命冲锋,佳作频出,掀起了抗击疫情主题文艺创作的热潮。短短几天时间,一批感人至深、激荡心灵的作品就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为疫情防控工作鼓舞士气。这些作品从不同艺术视角出发,及时书写党和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英勇壮举,生动反映这场特殊战役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

  广州市作协在疫情袭来的第一时间全方位行动起来,组织会员投身疫情防控文学创作,至今已创作了包括现代诗、古典诗词、散文、小小说等体裁的文学作品近400篇,择优刊发在广州市文联“南国文艺”微信公众号。广州市文艺报刊社精心编辑出版《广州文艺·抗疫增刊》,刊载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的优秀作品,并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此外,《诗词》报也开辟了“抗疫篇”专栏,面向全国征集抗疫主题的格律诗,激发社会大众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抗疫主题作品网络展”,是广州市美协为此次战“疫”行动举办的展览。截至目前,广州市美协已收到300多件作品,种类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连环画、插画等。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奋笔创作了六尺大作《风雨木棉雄》。广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广州市美协主席汪晓曙创作了《战疫魔》组画,用画笔去表现奔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争分夺秒为医务人员造像,推出战“疫”新作《我们在你身边》,彰显“逆行者”大爱。

生命使者(彩铅淡彩) 汪晓曙

  同时,广州市书协正在举办“众志成城同心战‘疫’——广州市书法作品网络展”,书法名家和全体会员自撰诗联奋笔创作,他们命笔挥毫,反复打磨,数易其稿,以饱含满腔深情的笔墨,创作出一批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题的精品力作,其中的优秀作品已通过新媒体公开展出。

  广州市舞协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创作了适合少儿、青少年、成人等不同群体居家健身的教学作品和主题舞蹈、音乐作品,比如《与爱“童”行,我们在一起——舞蹈少年防疫倡议书》、街舞作品《防“疫”舞三则》(爵士篇、Hiphop篇、Locking篇),并创作了《逆行者》《爱·同行》《爱的光》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舞蹈视频作品。目前,广州市舞协还在构思和创作舞蹈《温暖》、诗乐舞《在一起》等作品,力求用舞蹈和音乐的形式表达对所有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工作者、志愿者的敬佩之情。

  广州市动漫协发起了“‘动’之以情,‘漫’笔绘心”征集活动,向全国的肖像漫画爱好者们征集“钟南山和一线医生”等漫像漫画作品,所征集的作品陆续在公众号中发布。广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广州市动漫协主席金城创作了抗疫主题的漫画作品《人间之爱》,展现了医务人员的人间大爱,用激情和热血描绘英雄的人民,用绘画架起爱的桥梁。

  此外,广州市民协会员袁曼君、邓燕平、杨斌等民间文艺家,都在这几天创作了为武汉加油的新作,以此向医务工作者致敬;广州市杂协选送的杂技节目《升降软钢丝》荣获第41届法国“明日”国际马戏节比赛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以自己的优异成绩为祖国加油鼓劲。

风雨木棉雄(国画) 陈永锵

  在广州市文联的倡议下,广州市各区文联立即响应,积极组织文艺家开展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以文学、音乐、粤剧、曲艺、美术、书法、民间工艺等艺术形式,书写人民,讴歌英雄。越秀区文联推出的歌曲《依然笑·逆风的天使》出新出彩,暖心又催人泪下。荔湾区文联发动区内文艺工作者用书法、诗词、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对医务人员的慰问,对党和国家的感谢。天河区文联推出抗击疫情主题MV《逆风前行》及防控疫情主题的客家山歌小视频,用音乐向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致敬。花都区文联积极鼓励文艺家创作,对创作作品给予经费扶持,目前已有诗歌《风中的木棉》发表,另外还有两首歌曲在紧张录制中。海珠区文联、白云区文联、黄埔区文联、番禺区文联、南沙区文联、从化区文联、增城区文联分期推送优秀文艺作品,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者表达敬意。

  截至2月16日,广州市文联系统共收到新创战“疫”文艺作品逾2000件,涵盖文学、音乐、美术、摄影、民间文艺、书法、舞蹈、曲艺、动漫和朗诵等艺术门类,来稿者包括文艺名家、广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文艺市民以及来自北京、湖北、重庆、海外等地的文艺爱好者,目前正分门别类建立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库。广州市文联“南国文艺”微信公众号、微博、“广州文学艺术网”持续开辟“同舟共济文艺战‘疫’”作品展示专栏,为疫情防控贡献文艺力量。

  彰显特色:粤剧、粤曲、动漫志愿者之心声抚慰人心

  “我要用爱融化天地,陪伴你不离不弃……”日前,广州市文志协副主席、粤剧“全能花旦”吴非凡创作演唱的歌曲《相守同行》MV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深情表达了文艺志愿者对战“疫”的支持。

  据了解,广州市剧协加急创作了歌曲《平凡英雄》《致2020·中国》,由广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广州市剧协主席欧凯明演唱,他希望用歌声去凝聚人民群众对抗疫情的强大精神。该协会还创排了粤剧小戏《巍巍南山》,推出粤剧“抗疫健身操”,众多粤剧名家也纷纷发“声”,录制防疫知识宣传小视频,呼吁群众坚定信心。

我们在你身边(雕塑) 许鸿飞

  “不见硝烟,抗疫战争到面前,奋战朝晖至暮天,白衣天使赴前沿。”这是广州市曲协参与创作的微粤曲《万众一心抗疫情》的唱词。该协会组织发动创作人员投入到配合疫情防控宣传创作之中,在很短时间内创作了一批极具岭南特色的曲艺作品。粤调琵琶弹唱《奋战唤春光》在《广州新闻联播》中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粤曲《生命的召唤》、小调《众志成城越险障》《为武汉为中华祈福》等作品,以满腔热情向抗疫英雄致敬。

  “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这是广州市动漫协副主席、著名网红漫画新媒体人“小林”老师林帝浣在其新创的系列漫画《武汉加油》中写下的暖心话语。该作品经微信公众号推出后,阅读量已逾千万。他还捐赠了一批画作,在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驻地,以及武汉的两家方舱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等全国40多家抗疫定点医院展出,他执导的纪录片《逆行无悔:前线医疗队抗疫实录》已作为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影片在各大视频平台播出,为抗战在前线的医务人员打气,与全国人民一起共战疫情,共渡难关。

  在大量作品中,钟南山院士成为不少文艺家不约而同创作的主题。著名书法家周树坚提笔创作《南山猛士联》,广州市美协副主席朱光荣在大年初五画下了《南山一柱》,著名漫塑艺术大师王增丰创作了漫塑作品《信心》,广州市动漫协副主席叶正华用独特笔法创作出《钟南山漫像》……共同向这位勇敢逆行的战士致敬,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人间之爱(漫画) 金城

  提振信心:文艺工作者倾情创作纷纷登上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

  爱是一束光,可以创造奇迹,更可以帮助战胜疫魔。连日来,广州文艺工作者倾情创作,提振信心,作品纷纷登上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书法《只争朝夕除疫病,不负韶华谱壮歌》《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笃定前行》《齐心防肺疫,联手伏瘟神》《南山猛士联》《春风原为喜迎新,无奈毒魔偏袭人》,歌曲《相守同行》,诗歌《我们是支白色的乐队》《白色外套下有你》《看繁花开遍·武汉加油》等作品被中国艺术报官微、“学习强国”平台采用。速写作品《武汉七日,城里城外》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客户端转载,阅读浏览量过百万。广州市评协组织创作的一批文艺抗疫作品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之声《有声夜读》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抗疫歌曲《生命卫士进行曲》在中广联城市台广播新闻工作委员会和文艺委员会省会市台工作部联合推出的《一首歌温暖一座城》“百城联唱·激情‘战疫’”特别节目中进行全国展播。原创MV《一路执着》在全国100多家城市台播出,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爱就在一瞬间》《天佑武汉》《白衣天使守护你》《金子般的心》《你是我们的骄傲》等60多首原创歌曲通过各大宣传平台发布推送,温暖大众。

  据不完全统计,人民网、中国艺术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报道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广州广播电视台“花城咖”等媒体报道已达100余条。广东文艺网以专版形式推出广州市文联选送的优秀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广州市融媒云门户“新花城”特设专栏,转载广州市文联官微推送作品。广州市文志协把文艺创作成果发送到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全国文联系统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武汉加油(漫画) 林帝浣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文联与人民日报数字广东联合推出的“同舟共济文艺战‘疫’作品选播”已于2月11日起在覆盖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所有部门的400余个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播出滚动播出。与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广东省音协、广州市音协共同主办“大爱有声·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公益歌曲展播活动,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设置专栏,每小时进行2次优秀作品展播,并在粤听APP、触电新闻APP推送;联合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市视协等单位携手穗港文艺名家推出粤语歌《天佑中华》、公益歌曲《我们一定会胜利》以及演艺界明星录制的中国加油视频,携手陈永锵、李鹏程、方锦龙等画家、书法家、民乐演奏家创作展现抗疫决心的视频,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传播。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接下来,广州市文联将继续吹响战“疫”集结号,结合各文艺门类的专业特点和广州特色,广泛发动文艺工作者开展疫情防控主题文艺创作,进一步组织做好文艺创作生产宣传,为优秀文艺作品提供展示平台,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

}

优美的儋州调声《嘱姑九点半》,随着手擎小红旗的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护士小姐姐们,带进了湖北武展“方舱医院”,在全国引爆了“儋州调声”的热潮。不久,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的爆发,这个视频也迅速走红,被世界各国所认知。单纯从一曲民间小调的角度,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如此快速的流传的,在特定的背景下,正是这首带给大家信心,给患者力量,激发了广大人群的真挚情感,才是这首小调歌声迅速在网络快速传播的真正原因。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中国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儋州的调声来源于海南儋州当地的山歌。千百年前,儋州地区的劳动者们,为了调节乏味的劳作生活,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发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够增加劳动的趣味性,有效减缓疲劳,于是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口口相传,不断将山歌加以改造,使其变得更节奏鲜明,更加朗朗上口。这就形成了调声和山歌。

西汉时期,随着外来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影响与当地风土人情的潜移默化的改造,使得调声更加韵律鲜明,具有儋州当地风土人情的调声最终形成,即———儋州调声。儋州调声采用了抒情唱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歌曲不仅优美动听,音调流畅,而且能给人以静谧的感觉。

演唱儋州调声没有固定的场合和时间,在农闲时节、逢年过节,在山坡野地、乡镇集市都可进行,主要是青年男女互相以歌抒情,农历八月十五唱调声尤为盛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被贬儋州时,对儋州调声进行了整理和改良,使其文学内涵更为丰富,对儋州调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每年中秋,儋州当地的青年男女都在集会上用调声的方式相互沟通,互表爱慕之情,这也是儋州千百年来少男少女 们追求爱情的一种常见方式。

儋州调声作为流传于海南儋州本地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特有价值作用。它是海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目之一,是儋州乃至海南的文化珍宝。在儋州,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优美的儋州调声,它已经成为当地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疫情来袭之初,阴云密布武汉。人们焦虑沮丧甚至挣扎无奈。特别是一些不负责任负能量所谓文人大咖日记传播,犹如伤口撒盐,加重民众心理负担。正在这时一首神曲从方舱医院传出,病床上的患者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压抑多日的心情,也日渐舒缓。红旗小姐姐薛梅丽边歌边舞,赢得了十四亿中国人一边倒式点赞。神曲美女,舞姿翩翩,堪称中国医务工作者乐观积极的典范。

“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冠病人长期躺在病床上,床位比较密集,空间比较小,没有什么娱乐。时间长了,病人会有焦虑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为了鼓励新冠肺炎患者战胜病魔,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感染科护理教学组组长薛梅丽,带着来自海南的护士小姐姐们排成两排,用这种独特的文体活动融化患者心中的焦虑和抑郁,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

薛梅丽和护士们手执小红旗,教患者学习儋州调声,先后有400多名患者“顺利毕业”,薛梅丽为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红旗小姐姐”。她也被国家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儋州调声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好奇。

这个美丽的小姐姐,只是42,000名医护大军中的一员。她们有的只是孩子,也敬畏生命,也怕病毒感染。但在大灾大难面前,她们就是战士。危机来临,她们的选择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们要为这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点赞。要为伟大的祖国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点赞。

护士薛梅丽在关键的时候,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用自己的载歌载舞,激发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胜疫情的信息,再加上历史悠久、曲调优美的旋律,儋州调声被广为传唱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似笨拙,但充满美感。海南援鄂医疗队护士红旗小姐姐薛梅丽为缓解患者沉闷压抑的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即兴演唱了一首来自家乡的儋州小调。曲调热情洋溢,节奏悦耳动听,让人百听不厌,极大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克服了对病毒的恐惧,也唤醒了沉睡的武汉。在每天疫情数字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也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努力和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用我必胜的铮铮誓言。

儋州小调欢快坦荡热情大气,虽然很多人一句也听不懂,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这首歌曲的喜欢。现在翻译一下儋州方言:听到哥相约九点半,细雨纷纷道路烂烂,怎有闲心去逛花栏。以前一人住在一个地方,但妹妹照样相约哥哥,不管哪个地方的男子叫都不去,等候到好哥哥的相约才来相会。虽然是一首阿哥阿妹相爱约会的地方民谣,但作为武汉战疫回忆,作为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白衣天使抗战疫情英雄事迹的颂扬,作为这个伟大时代正能量的传播,是一首很好的印记和纪念。

这首海南民谣,在护士小姐姐的演绎下,唱响了全国。青春靓丽的身姿,犹如一股清泉,使人心旷神怡,倍感温暖。

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在被疫情侵袭的时候,总会是压抑的,这首儋州小调在特殊的背景下传唱,代表的更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绪,代表了战胜疫情,向往美好生活态度。正是激发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才是这首海南民间小调走红世界各地的真正原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舱医院朋友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