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体退行性变怎么治疗改变是怎么造成的,如果治疗的话应该怎么样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有主要是腰椎自身的解剖因素弱点及退行性改变。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弯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
  2.腰椎间盘的解剖因素弱点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原因如下:
  1.腰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腰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因其缺血缺氧,故修复能力较差,尤其是出现退变后,更是难以修复;另外,腰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且腰椎后纵韧带从腰1 至腰5 由宽变窄,在腰5-骶1椎间隙处,宽度显着减少,约为腰处宽度的1/2,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因而此处腰椎间盘纤维环更容易损坏破裂。
  2.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正常情况下,腰椎间盘长期承受体重压迫,加上腰部活动频繁,故更易造成椎间盘较大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本身脱水、变形),随年龄的增长其程度越来越大。
  3.外力作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许多人出现长期腰部用力当、用力过度、长期震动、姿势或体位不正确等情况,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作用于腰椎间盘,会加快其退变速度。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1)腰椎侧凸 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2)腰部活动受限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 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感腘窝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阳性病人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2)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1)感觉障碍 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2)肌力下降 70%~75%患者出现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趾及足跖屈力下降。
(3)反射改变 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神经根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腰5神经根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骶1神经根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法
  对典型病例的诊断,结合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多无困难,尤其是在CT与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症状,不应诊断本病。
  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侧凸。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磁共振(MRI)检查
  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断面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 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理疗和推拿、按摩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4)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一般采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2-4周后可再用一个疗程。
(5)髓核化学溶解法 利用胶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害神经根,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或使突出的髓核变小从而缓解症状。但该方法有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且疗效与注射水平相关,应慎用。
2.经皮髓核切吸术/髓核激光气化术
  通过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激光气化,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目的,适合于膨出或轻度突出的病人,不适合于合并侧隐窝狭窄或者已有明显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脱入椎管内者。
(1)手术适应证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2)手术方法 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青大附院脊柱外科诊疗信息

  脊柱外科自上世纪80年代即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方面研究,90年代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在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腰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方面研究,均取得丰硕的成果。另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主编专著5部,主译专著3部。同时,80年代在国内最早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及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理论,指导手术治疗,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同,另外对腰椎管狭窄症亦进行了病理生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型和分类,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并应用至今。 
  除腰椎间盘的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外,脊柱外科的临床工作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上世纪50年代初,首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成功后,又相继开展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脊柱骨折减压、胸椎结核侧前方减压、开胸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胸腰椎管狭窄减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脊柱侧弯哈氏棒、卢氏固定矫形术、脊髓损伤大网膜移植等手术。90年代以后脊柱外科得到飞速发展,又先后开展了全骶骨切除,经口腔入路寰枢椎区域病变切除术,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及脊柱各种内植物的植入手术等。目前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脊柱外科手术,包括各种上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矫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体肿瘤的全椎体切除重建术、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等。 
  脊柱外科密切与国内著名学术机构的合作,加强学术交流。每年邀请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来我院讲学和手术表演,同德国海德堡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有固定的互派学者交流协议。每年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外有名的学术会议,包括AAOS、ISSLS、北美骨科年会等。
本部门诊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门诊楼6楼B区
东区门诊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59号青医附院2楼
黄岛院区门诊地址:青岛市黄岛开发区五台山路1677号

胡有谷  主任医师,医院终身医学专家

  从事骨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至今已50余年,脊柱外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国内领先。先后任医院骨科主任、副院长、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1980年起,为骨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35名。获各类奖励近20项,其中首位包括全国卫生科学大会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承担卫生部、山东省教委、山东省卫生厅等9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论文220余篇。主编专著2部,主译1部,参编32部。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山东专业技术技类人才”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山东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中华骨科学会第五届脊柱外科学组组长等。 
  门诊坐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本部) 周三上午(本部国际门诊)

陈晓亮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终身医学专家

  从事骨外科专业工作30余年,主要进行了脊髓损伤、骨病及骨质疏松、脊柱骨融合遗传基因方面的临床与研究,其技术精湛,尤其对脊柱疾患、骨肿瘤疾患的诊治均有较深的造诣。近20年来率先引进和推广应用国际上流行的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械,主持和完成了各种复杂的脊柱外科手术,包括上颈椎疾病Ⅰ期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前后路矫形术、省内首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脊柱肿瘤全脊柱切除重建术、椎体成形术等。近年来,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译及参译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骨科分会委员,《脊柱外科杂志》等4个杂志编委。
  门诊坐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本部)

邹云雯  骨科中心名誉主任,主任医师,医院终身医学专家
  
从事骨科专业工作36年余,精通骨科各类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在脊柱退行性疾病(颈椎病、胸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脊髓损伤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兼职 历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 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医用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创伤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骨科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 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骨科医师协会 副主任委员;全国颈肩腰腿痛学会 理事;中国残疾人协会 理事;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编委;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 编委。科研方面:带领学科组长期开展脊柱术后后遗症、并发症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各1项,长期致力于脊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工作。先后率领团队开展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手术治疗、脊柱损伤的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等新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以首位先后荣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60余篇,参编专著5部。
  门诊坐诊时间:周三上午(本部);周一、周五上午(黄岛分院)

陈伯华  骨科中心主任、大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留德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首届齐鲁名医,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带领骨科团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填补省内空白。
在全国骨科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分会副主委、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华人脊柱外科学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专家委员会总干事、山东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组长、山东省骨科医师学会副主委、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关节外科》等国内知名骨科杂志的特约编委、常务编委等职务。
  专业水平精湛,在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及颈椎病等脊柱退行性疾患、脊柱畸形和肿瘤等常见病诊治方面较深造诣,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善于处理脊柱脊髓高难病症,在国内、省、市内率先开展上颈椎后路侧块椎弓根内固定等手术、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等各种的脊柱内固定器的临床应用、各种先进的脊柱前、后路内固定系统,完成了山东省首例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内固定手术、Quadrant通道行腰椎手术,采用微创通道,完成了颈椎后路Keyhole手术,成功治疗大量疑难、复杂及危重病例。在“11.22”事故医疗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在脊柱生物力学与椎间盘的基础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建立国际上第一个下颈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椎间盘细胞凋亡的第二条诱导通路理论,干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院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主编、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著作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论文8篇;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
  门诊坐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本部)
李书忠   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精通骨科疾病诊治,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艺娴熟,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擅长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寰枢椎病变、胸椎管狭窄症、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微创髓核摘除,脊柱骨折、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脊柱椎管肿瘤、骶骨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历任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会理事、山东省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省骨肿瘤学组副组长、省骨科医师协会委员,省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学会委员,青岛市肢体康复指导组组长等,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5部。
  门诊坐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本部)

王德春,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青大附院脊柱外科副主任
  
2000.1~2003.2先后去意大利Pavia大学和美国Boston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工作,2008.8~2008.12作为访问学者于美国明尼苏达双子城脊柱外科中心进修学习。现任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分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脊柱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治疗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胸椎管狭窄症等 脊柱骨折 脊柱肿瘤及脊柱畸形等,对脊柱外科一些高难度手术如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复位植骨融合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脊柱后凸畸形的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术、脊柱结核的病灶切除植骨融合术等有成功的治疗经验。目前开展以Quan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100余例、微创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100余例,在山东省内首先开展微创DLIF手术,目前已开展10余例。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参编著作5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5篇。
  门诊坐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本部)

张国庆  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山东省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脊柱外科。专长:微创技术治疗颈椎腰椎疾病。擅长颈椎后路椎间盘突出切除手术,比常规前路手术节省一半的医疗费用,且无相邻节段病之虞。擅长后路一期椎板成型并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手术后路一期完成,不用内固定,比常规前后路手术减轻一半的痛苦,节省一半的费用。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副主编脊柱外科专著三部。
  
门诊坐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周五下午(本部)

王志杰  黄岛院区骨科主任助理,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先天性及退变性脊柱侧凸、脊柱骨折等脊柱疾病的治疗。目前为山东省骨科学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在国内外杂志已经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本专业著作2部。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学基金等近10项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省级科技奖励5项,市级科技奖励4项。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黄岛院区),周五上午(本部)

  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折的保守及手术治疗,对骨结核、骨肿瘤的临床诊治有独到的见解,能够较好地做到因病施治,临床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胸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脊柱外科疾病的规范化非手术及外科手术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极开展腰椎微创手术,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较好地开展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方法先进,患者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每年完成脊柱外科手术200余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注重研究生教育工作,每年培养研究生1~2名。在国内及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SCI杂志收录,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以主要成员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主编及参编著作7部。并多次获省级、厅市级及国家教育部一等、二等科研成果奖。
  门诊坐诊时间:周一全天(本部)
 郑修军  黄岛院区骨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青岛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后留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攻读骨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返回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工作。曾到世界著名的脊柱外科中心(美国TWIN CITIES SPINE CENTER)学习一年半,主要学习脊柱微创手术和脊柱侧弯等脊柱畸形的治疗。擅长各种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各种脊柱和椎管内肿瘤、脊柱骨折和脊柱畸形等。在我院率先开展了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微创腰椎椎弓崩裂修复内固定术、微创TLIF术治疗腰椎滑脱和腰椎管狭窄症,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获得患者的好评。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被SCI收录6篇。参编著作2部。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参加一项。主持卫生部课题一项。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门诊坐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黄岛院区),周二上午(本部)

西永明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脊柱外科副主任
  专业特色:主要专业方向:脊柱畸形的矫形和颈椎病(高位颈椎疾患)诊治。
  开展新技术项目:系统开展了各类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包括脊柱后凸畸形的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术和脊柱侧弯的矫形术;改良了脊柱后凸的截骨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欧洲骨科创伤杂志。设计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前路复位钢板,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提出了难复性脱位单纯后路手术的选择标准和改良单纯后路复位技术。率先在国内改良了枢椎肿瘤的切除和重建方法,发表在国外有重要影响的杂志(SCI: 0.96)。 
  论文、著作和获奖情况:先后在各类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5.06分。参编,编译著作多部:《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科学》,《钟世镇临床骨科解剖学》, 《老年骨病学》,《实验骨科技术指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三项(首位)。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1位),青岛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第3位)和山东科技创新成果奖2项。
学术兼职:北美脊柱协会(NASS)会员,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荣誉称号:2013年首届青岛市优秀青年临床医学专家,2012年青岛市农工民主党优秀党员
  门诊坐诊时间:周四全天(本部),周二上午(东区)

马学晓  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骨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青岛市首届优秀青年医学专家,第九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近年来多次赴法国、美国、台湾等地参加脊柱外科学习班和学术交流,并作为山东省卫生厅第五批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赴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疗中心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疗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获博士后研究经历。主要致力于脊柱退行性疾患、脊柱畸形和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尤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老年退变性脊柱畸形、高位颈髓损伤、上颈椎畸形、重度胸椎管狭窄症等疑难病症的综合诊疗,在计算机重建脊柱生物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达国际水平,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计算机模拟结合3D打印技术脊柱外科手术。
  现任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颈椎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胸椎工作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青岛市劳动能力鉴定核心专家。承担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省部级及市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SCI收录论著4篇,国内核心期刊论著近30余篇;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著作4部。
  门诊坐诊时间:周一全天(本部)、周五上午(东区)

王亭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院工作。 2001年骨科专业硕士毕业。200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于香港大学骨科学习。 2003年-2006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专业博士。 2007年-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2009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 2012年2月于美国纽约州Bassett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访问学者。 2012年5月于美国田纳西州Semmes-Murphey神经外科中心访问学者。 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美国明尼苏达州Twin Cities脊柱外科中心访问学者。 已经发表SCI英文论文和中华系列中文文章约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英文SCI 文章5篇。主持部级课题一项,并参加两项国家自然基金研究。参编多部骨科专业著作。
专业特长:脊柱侧凸及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治疗。
  门诊坐诊时间:周一全天(东区),周五全天(本部)

马进峰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从医近二十年来,在骨科学尤其是脊柱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细腻娴熟的手术技术、对病人耐心热情的态度以及细致周密的诊疗水平获得了同事及病人的一致认同。擅长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崩裂滑脱、胸椎管狭窄症、椎管内肿瘤、椎体肿瘤、脊柱骨折等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尤其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技巧,病人花费少,痛苦小,效果好,且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参与多项省市国家级科研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
  门诊坐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上午、周六全天(本部),周四上午(东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椎体退行性变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