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10个前兆都有哪些表现呢?

  抑郁症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疾病,我们往往注重于身体却忽略精神上的缺陷。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那么有哪些呢?自我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哪些呢?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些问题就让小编一一为你们解答吧。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拨。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2、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3、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

  4、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

  5、睡眠障碍: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不复入睡,陷入悲哀气氛中。

  6、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7、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8、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9、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10、昼夜变化:病人心境有昼重夜轻的变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渐见好转,能进行简短交谈和进餐。昼夜变化发生率约50%。

  一、药物不是万能的:抑郁症的自我治疗要结合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进行。有些患者,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依赖药物。尤其是一些镇定作用很强的药物。不可否认这些药物确实有着一定的功效,但此类镇定类药物多属于西药,容易对肝肾功能造成极大的损伤,而在依靠药物的基础上还需辅助心理辅导,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

抑郁症的10个主要前兆表现,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够深刻,网上看到很多人在了解相关知识,下面跟大家谈谈如何判断抑郁症的前兆表现:

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抑郁症?

抑郁主要指「不开心、心情压抑」的体验,当这种「不开心、心情压抑」的情绪和症状持续 2 周以上,挥之不去,而且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就应该警惕抑郁症了。

常见的抑郁症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同时出现。不过,多数患抑郁症的人会出现下面所描述的 5-6 个症状或更多。

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感到不开心;失去生活乐趣,难以享受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犹豫,难以作出决定;做事提不起劲,觉得非常疲倦;感到坐立不安、心烦气躁、易怒;胃口和体重改变(多数为下降,也有些人正好相反);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如疼痛、头痛、消化不良等;容易失眠,难以入睡,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失去自信,觉得自己没有有、失去希望、没有任何价值;有轻生自杀的念头

二、抑郁症应该怎么治疗?

一旦抑郁症状的表现挥之不去,超过 2 周,而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自上行为、自杀念头,应该寻求专业的诊治。目前,对于抑郁症状的治疗主要是以下方式:

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和平衡脑内的化学物质,减轻症状。抗抑郁药物必须由医生处方,请遵循医生的指引。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是:

1)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这一类药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线用药。

其中氟西汀就是许多人常说的百忧解,它的主要成分盐酸氟西汀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它就是通过调节大脑里面某些物质,起到改善情感状态,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的作用。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抑制药物(SNRIs):如文拉法辛、米氮平等。相对起效时间较快,更适用于某些难治性抑郁疗效。

针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可以协助患者处理情绪,改变思维方式和找出应变方法。

其实抑郁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存在,无论是否曾经患过抑郁症,将来出现抑郁都是正常的。抑郁症的前期表现不严重的情况,可自行调整过来。

我们不需要担心抑郁症是不是会发,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自身的心态,增强对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就从根本上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和复发.

版权说明:部分医生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的10个前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