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含义领导能力是什么意思?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简答题、分值在5分左右。本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知识点:

组织行为薛的概念(常考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常考选择题)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常考选择题)

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3、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4、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产生

5、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2)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跨学科性、系统性、全变性、适用性、科学性。

7、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

三个基本步骤: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西拉季和华莱士的六个步骤:

①弄清要研究的问题②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③形成假设④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⑤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⑥解释研究结论

8、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9、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真实,能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时间多,得所材料难以量化,被观察者难以接受和反感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分值在10分左右。

本章的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1、4种人性假设(常考简答题)

2、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常考简答题)

3、个体行为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常考简答题)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1、人性假设的 4 种基本观点

“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①多数人天生懒惰,逃避工作②多数人胸无大志,不负责任,甘愿受人指挥和领导③多数人无目标,需强制、惩罚迫使努力工作④多数人工作是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要金钱奖励⑤人可分为两类,被管理和管理者

①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②外部控制和惩罚不能促使人们努力工作③一般人能够承担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④人群中有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⑤员工会自愿将自身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一起⑥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4、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4.1亚当.斯密对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亚当.斯密是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的创始人,发表了《国富论》,标志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构筑完成。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必须兼顾他人的利益。

4.2简述梅奥“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以及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含义:人是“社会人”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管理措施:管理人员不应该只关注生产任务情况,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宿感和整体感。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个人奖励制度。管理人员职位进行轮换,不应局限于计划制定、组织工序、产品检验等,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4.3简述“复杂人”架设的基本含义。

每一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也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人在组织中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当中,同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一个人能否感到心满意足,是否愿意为组织出力。

5、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①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②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③行为源于后天学习④刺激影响行为

6、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

①目的性 ②自主性 ③社会性④连续性 ⑤持久性 ⑥可塑性

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

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的综合反映过程。

是个体通过情感过程对客观事物在感性上的反映,通过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展示出来

①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③一系列随意活动

坚毅性、果断性、自制性

又称为人格,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是一般由当时的特定情况所引起,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情感:是指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相联系的内容心体验

15、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

①认识过程 (认知阶段、知识阶段)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值在15分左右。

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1、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常考选择题)2、影响知觉的相关因素分析(常考简答题)3、个性与行为的关系(常考简答题)

2 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需要: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动机: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需要的特点: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社会制约性

4、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①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着严格的区分。

②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③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不必然导致动机的产生。

④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需要对象的确认和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①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②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③一种行为可以由多种动机引

④合理的动机可能引发不合理的或错误的行为⑤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⑥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①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指标。②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及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对成员进行行为分析。

③价值观可以提高个体的道德感和自我效能感。④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向

三种成分:知觉成分,情感成为,行为意向成分

①调整功能,②自我保护功能,③价值表现功能,④知识功能

10、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

12、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①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②态度影响行为效果③态度影响忍耐力

13、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①挑战性的工作 ②公平的报酬

③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④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14、知觉的内涵、特征、分类知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知觉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15、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社会知觉:在知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是社会

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一般划分 5 个阶段: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及反应

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①兴趣和爱好②需要和动机③知识和经验④个性特征

18、个性的概念和特征个性:个体拥有的,并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

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个性特征:①差异性②倾向性③稳定性

19、气质的定义和类型气质:是人们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天生的、

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类型: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黏液质④抑郁质

20、能力的概念和类型能力: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主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1、性格的定义和类型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依据心理活动的优势性划分的性格类型①理智型②情绪型③意志型

2)依据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划分的性格类型①外倾型②内倾型

3)依据个体独立性划分的性格类型

①独立型②顺从型(4)五种性格特征

①外向与内向②情绪适应性③易相处性④谨慎程度⑤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

22、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素质 ②社会实践 ③个性因素

①建立正确的个性倾向系统②培养坚强的意志③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也叫“组织认同感”“组织归属感”,是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25、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

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引发的,包括无私并主动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的任务要求。

26、组织承诺的三因素三因素: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27、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

①建立高情感承诺,会带来更低的缺勤率、更低的离职率及更高的绩效。

①建立财务类的持续承诺,对员工的付出,组织要适时给予肯定,通过公平的报酬和晋升给予回报。

2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①自愿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体组织的正常运行,减少矛盾和冲突②使组织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各种生产活动中③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④有效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⑤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和留住人才⑥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的绩效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分值10分左右。

本章重点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1、群体行为解释各变量的含义及内容(常考选择题)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常考简答题)

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

按原则和方式可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按成员关系可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按规模大小可分: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按是不实际存在可分: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按发挥作用可分: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按开放程度可分: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阶段和中止阶段

4、群体外部环境的内容

整体战略、职权结构、规章制度、资源、员工录用过程、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组织文化及工作物业环境

5、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内容: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凝聚力

5.1简述角色期待的含义

脚色期待: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子的行为。

6、群体凝聚力及表现形式?

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感到彼此互相吸引,并为作为群体的一员而自豪。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

①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观点多样,信息和知识更全面   ② 决策更加民主化,更容易被组织接受。

①成员受到群体压力,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只能随声附和或沉默,导致决策失误。

②领导者可能由于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

⑤易于变“是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9、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压力及作用

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

压力:迫使其按群体目标和准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作用:支柱作用,评价标准的作用,群体动力的作

用,行业导向和矫正作用

10、从众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10.1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哪些?

从众行为:又称从众影响行为、相符行为、顺从行为,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的行为。

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实质是指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一个先进的或落后的群体者会影响其成员的个人行为。

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

11、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有两种效应:协同效应和社会促进效应

12、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①价值观 ②共同的兴趣爱好 ③类似的经历和社会背景 ④性格、脾气一致 ⑤时间、空间相近 ⑥同年龄、同性别

1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①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②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③对加强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14、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①自发形成的②靠兴趣、情感、共同需要等情感因素来维持③领导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④有强有力的群体规范⑤有很强的凝聚力⑥内部信息传递申通、迅速⑦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5、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①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②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③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睛雨表

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②影响工作效率③容易传播谣言④会产生破坏作用

16、比较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群体的异同。

命令型、任务型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任务型群体: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或项目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

利益型、友谊型群体属于非正式群体,

利益型群体:指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人。

友谊型群体:指哪些因为兴趣、观点等相同或者相近而走到一起的人。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单题、论述题,分值在10分左右。

本章的重点和常考知识点

沟通的内涵和过程(常考简答)

沟通障碍(常考选择及名词解释)

第四章 沟通1、沟通的含义

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交换信息、思想及情感的过程

①传递信息(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②推进了解(了解群体目标、了解群体反映的问题、增进彼此关系、控制行为、协调关系、帮助决策)

按信息沟通渠道可分:

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水平沟通、斜向沟通)非正式沟通(单串型、饶舌型、集合型、随机型)

②按信息传递方式可分: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③按信息沟通媒介可分: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①发讯者,即信息源头②信息,承载着各种信息的逻辑体③编码,信息转变成文字、语言、手势等符号

④媒介,即信息传递的载体和通道⑤译码,将接受的信息转变为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信息号⑥收讯者,是一个人或者是组织的群体⑦反馈,发送者对接受者信息接收情况的一种了解

①空间结构设计 ②当事人的可信度③当事人的价值和参照视角④“共同语言”---行话⑤过滤 ⑥选择性知觉 ⑦语言和情绪

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7.1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文化差异民族文化优越感语言差异非语言差异

7.2如何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感知,沟通是分享感知的过程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程序价值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双方价值观上同样不通社会规范(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

技能:①改善沟通环境 ②有效反馈 ③有效授权④有效训导 ⑤完善沟通网络

9、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

①扁平化的沟通流程(破除部门障碍、进行直接沟通)②透明化的沟通模式③互动化的沟通活动④沟通对象个性化⑤沟通趋于电子化

10、网络对沟通的影响

①沟通方向:破除传统的沟通界限(破除组织边界、简化沟通层级)。②沟通方式:灵活组合

A\影响灵活沟通的因素(处理能力、信息类型)B\网络技术为灵活选择沟通方式提供了便利③沟通网络: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平台。

10.1组织中的沟通网络有哪些?

链式沟通网络轮式沟通网络环式沟通网络全通道式沟通网络Y式沟通网络Y式沟通网络

11、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①没有证实相似之前,应先假定对方与你不同②强调描述不是解释或者评价

③换位思考,在传递信息之前,先把自己置身于接收者的立场上④假定你的理解正确,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不要想当然

12、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认识文化差异,认同文化差异,融合文化差异

13、跨文化沟通的技能

①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找到必要的切入点和共同点②加强跨文化培训③海外管理人员本土化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值在5分左右

本章重点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团队的含义及特征(常考名词解释)

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常考简答题)

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常考简答题)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作用和协作,以便完成组织预定的某项目标的最小单位。

②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授权

③团队成员平等、信任、注重交流

3、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

①组建期:组建团队有两种可能,一是建立团队为基础的组织,二是在组织中有限的范围内或在完成某些任务时采用团队的形式。

②激荡期:团队经过组建阶段后,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团队内部冲突加剧。A\成员与成员之间激荡,B、成员与环境之间的激荡。③规范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激荡,团队逐渐走向规范,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亲密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

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

③至少有一个成员位于不同的地点、时区或组织

④通过电子媒体沟通和协调

5、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

①情绪认同 ②共生效应 ③心理相容

④共同的信念⑤参与心理

结合现实谈谈虚拟团队对管理的影响?

虚拟团队允许分散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长,而不需要实质性的个体物理流动虚拟团队允许组织将不同商务习惯的多种意见统一起来以避免发生效率的现象虚拟团队为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通过跨组织的宽泛联合、协调完成复杂的商业任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值爱10分左右。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冲突的内涵(常考简答题)

冲突产生的根源(常考简答题)

冲突管理策略(常考简答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的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2、对待冲突的不同观念

①传统观念,②人际关系观念,③相互作用观念

①客观性 ②主观直觉性 ③二重性 ④程度性

①杜布林对冲突根源的分析,八种根源。

人的放肆本性、争夺有限资源、价值和利益的冲突、基于本位的冲突、追逐权力、责任不清、引进变革、组织的气氛②罗宾斯对冲突根源的分析,三大类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因素③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两大类结构因素、个人因素

罗宾斯提出了五个阶段①阶段 1: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②阶段 2:认知和人格化③阶段 3:知为意向④阶段 4:行为⑤阶段 5:结果

①倡导建设性冲突,避免破坏性冲突,将冲突的水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②对冲突实现全面、系统的管理,而并不是局限于事后对冲突的控制和处理。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冲突。

①托马斯二维模式,5 种冲突管理策略(竞争、回避、妥协、迁就、合作)

②布莱克-莫顿冲突方格理论,5 种不同策略(回避、缓和、压制、妥协、正视)

①加强信息的公开与分享②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③正确选拔群体成员④把蛋糕做大⑤防止本位主义,强调整体观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⑥分清责任和权利

⑦建立崇尚合作的组织文化和群众文化

功能正常的冲突与功能失调的冲突之间有什么差异?冲突的功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差异:(也就是冲突的类型)

根据冲突对组织的影响不同,有建设性冲突、破坏性冲突。

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不同,有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程序冲突。

根据冲突影响范围的不同,有组织冲突、群体间冲突、个体与个体间冲突、个体内部冲突。

10、 冲突具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值在10分左右。

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组织的含义(常考名词解释)

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常考简答题)

3、组织变革因素(常考简答题)

7 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

1、组织的含义、分类、功能

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目标,按照特定原则,通

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组合。

①按组织规模分类:小型、中型、大型的组织②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和

政治性组织③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①组织有汇聚和放大力量的作用②高效的组织能提高效率③组织能满足人武的某种需求

5、构成组织结构的三要素

复杂化,正式化,集权化

6、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①组织结构设计的古典原则分工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部门化

②组织结构设计的现代原则开放性原则,动态原则,制约性原则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

以严密的金字塔型组织形成式为代表,具有高度复杂化、正式化、集权化的特点。

是复杂化及正式化程度低,资讯网路通畅,允许较多员工参与决策。

①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②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

结构,技术,人员,任务

组织导向型变革,人员导向型变革

是在动态的环境中,个人面对与其愿望实现密切相关的机遇、规定划要求的不确定性时造成的一种心里负担。

①“风平浪静”观,组织变革有三个步骤:解冻、变革、再冰结②“急流险滩”观, 管理者面临的环境是高度不确定的、动态的,管理者的工作是不断受到干扰的作。

①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②习惯③担心变革会影响自己的收入和地位

15、什么是矩阵制组织结构?有什么优缺点?

矩阵制组织结构:按只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

优点: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始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加强了不同部门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缺点:成员来自各部门,双重领导管理较为困难,任务完成后仍回原来部门,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16、阻碍组织变革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客服变革阻力?

因素: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习惯担心变革影响自己的收入和地位。措施:营造强烈的归属感(要加强沟通,要鼓励积极参与,相互尊重)谈判操纵和收买强制

如果你是组织的领导者,你如何看待组织成员的工作压力问题?减少压力的管理对策:

要转变观念,要站在组织层面上来理解员工的心理和个人问题,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把员工的心里和个人问题当成企业本身的问题。

应该看到心理学和心理专家在解决员工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问题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增加主管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使员工明白企业战略和双方的期望,准确衡量员工绩效,识别表现好的员工,使获得更好的奖赏和晋升机会。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值10份左右。

本章重点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组织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常考简答题)

组织文化理论主要内容。(常考选择题)

组织文化的创建、维系、创新。(常考简答题)

第八章 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的定义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所以每个组织都有与众不同的组织文化。

整体性、独特性、继承性、创新性、连续性。

1、组织文化的积极功能

①导向功能 ②凝聚功能 ③约束功能 ④激励功能 ⑤辐射功能 ⑥调适能力 ⑦创新功能2、组织文化的消极功能①削弱个体的创造性 ②变革的障碍 ③多样化的障碍 ④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4、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差异理论五个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

女性度,不确定性避免,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5、迪尔和肯尼迪的组织文化因素理论五个因素: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6、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 7S 管理框架

7S 管理模式:策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能,最高目标

7、彼得斯和沃特曼的革新性文化理论八项特征:侧重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和企业家精神,

依靠人来提高生产力,以价值观为行动指南,坚持本行为,精兵简政,宽严相济。

8、组织文化的发展趋势

①建立学习型组织②组织文化更注重提升品牌③信息技术推动组织文化变革④更加推崇创新文化⑤跨文化管理将成为组织文化面临的新课题

9、哪些因素对组织文化的创建起了关键作用?

组织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

组织的创始人,组织文化的源头是组织的创始人,创始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经营管理理念对组织文化起着主要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在不断变更,组织的文化行为规范不得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接轨。内部整合成一体化,内部整合意味着组织成员发展出一种集体认同感并指导该如何相互合作以有效工作。

10、简要说明组织文化创建的程序?

调查的重要性调查的原则性调查分析的内容

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的意义总体规划的原则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论证实验阶段(意义、原则、内容)

传播执行阶段(意义、特点、内容)

甄选过程、高层管理人员、社会化对组织文化的维系工程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

组织借助甄选标准的设立,筛选出与自身价值观相同或者相近的应聘者

通过赢得未来雇员的认同以确保组织核心理念得到巩固。

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组织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起到引导作用,强化组织文化。组织需要帮助新员工适应组织文化。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值在5分左右。

本章重点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组织学习定义(常考名字解释)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常考名字解释)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常考简答题)

1、组织学习的定义和作用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竟争

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发展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①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②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③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2、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有关系

①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②组织有记忆、认知系统③组织主动影响个体

①经验型学习,②适应型学习,③自主型学习,④预见型学习,⑤行动型学习

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扁平化、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共同愿景,创造性个体,不断学习,扁平结构,自主管理,无边界行为,家庭事为平衡,新角色

6、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练

①自工超越 ②心智模式③共同愿景 ④团体学习 ⑤系统思考

什么是单环学习?什么是双环学习?

单环学习:指通过一般的学习,寻求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匹配,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双环学习:指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仅寻求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要检查工作系统、制度及规范本身是否合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的新角色是什么?

领导是学习型组织中的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分值在10分左右。

本章的难点重点和常考知识点

领导的含义与特点(常考名词解释)

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情景理论(常考简答题)

领导: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集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是一种“行为”,领导是一种“艺术”,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领导是一种“能力”。

①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领导是一咱特殊的“投入”和“产出”③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④领导作用的“互惠效应”

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

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是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

4、领导与被领导的区别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领导:除管理之外,还建立在个人影响力和专长权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6、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7、领导特性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领导特性理论:是对西方研究领导者素质的成果的统称。②传统领导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来源于生理遗传,是先天就有的,且领导者只有具备这些特性才能成为有交效的领导者。③现代领导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并非全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在领导实践中形成,也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的方式予以造就。

8、领导行为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②密歇根大学的研究③管理方格理论

9、各领导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

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领导策略、资源、方法和原则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技能

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①按领导活动的规律办事②人际平衡③为人处世必须把握好“度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你知道的领导风格有哪些?

路径目标理论有四种领导方式: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导向型领导

费德勒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理论对领导者有什么启示?

主要观点,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该面的恰当匹配,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启示,在不同类型的情境中,总有某种领导风格最有效。

根据所学的知识,论述怎样才能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效率?

领到者要做时间的主人,要科学地组织管理工作,合理地分层授权,把大量的工作分给副手、助手、下属去做,摆脱繁琐的事务,省下时间做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定时分析,不断改进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将时间打包,互不干扰。把握开会时间,提高开会效率。

知人不能以文凭去判断人要善于挖掘意志坚强,具有抗拒逆境能力的人。要善于挖掘遇到危机不迷失方向,勇往直前的人。要善于挖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用人用人的技巧与艺术:积极发挥运用每个人的长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胆用人,敢用年轻人,坚持英雄不问出处。用人的注意事项:切忌嫉贤妒能,切忌任人唯亲。切忌求全责备。育人:给下属提供舞台,创造成功的机会。不断增强下属的自信。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值在10分左右。

本章的重点和常考知识点

激励的概念(常考名词解释题)

激励理论相关内容(常考简答题、论述题)

激励: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①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②激励可以发挥潜力③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兴趣

④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⑤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激励方向

4、马斯洛的理需要层次理论

主要内容:①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的需要 ③社交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①不同的人对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的排列次序和所占比重是不同的

②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对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③管理者运用成就需要理论增进成就对人的激励

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造成员工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即使改善了,也不能使员工

变得非常满意,不能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只能够消除员工的不满

人们之所以能够完成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组织目标会帮助人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

①公平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之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

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②员工通过对工作的付出比较其所得,通过比较自己的产出投入及比率的差异来做出公平性判断。

③如果员工认为公平,那么他们就会继续以几乎同样的水平做出贡献。

强化理论?在管理中应该如何应用强化理论?

1是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提出的,认为人类(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本身就会采取行为作

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就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管理者实施强化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只有一个目标体系,目标是个强化物,能强化。要采取近进法及时反馈信息员工个人需要满足因人而异。

是说明和推论人的活动的因果关系的理论,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

11、各激励理论的优缺点

①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②正激励与负激励③内容激励与外激励

①物质与精神同步激励原则②引入竞争机制原则③公平、公正原则④组织与社会相结合原则

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理论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内容型激励理论也可称为需要激励理论,主要研究究竟是何种需要激励人脉从事自己的工作。

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激励整个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过程如何与积极的行为相联系。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怎样转化和修正人的行为,如何将人的心理和行为从消极转变为积极。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荣誉激励和目标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自我激励、相互激励和社会性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

1、什么是老干部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

老干部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执行、检查、协调和落实党和国家对退下来的老干部的学习、生活、医疗保健、发挥作用、文化娱乐、丧葬优抚等政治、生活待遇作出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以及老干部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老干部工作部门和队伍自身建设等诸方面工作的总和。

老干部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群体,做好老干部工作有其特别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在1994年底召开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做好老干部工作确实事关大局,十分重要。”老干部工作决不是小事,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

(1)党的老干部工作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是党内尊老敬老优良作风的继续和发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尊老敬老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被不同的阶级和社会所推崇。在无产阶级政党所领导和开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尊老敬老这一优良作风进一步得到重视和继承。在我们党内,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尊老敬老的工作,并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

(2)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坚持干部离退休制度、搞好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培养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实现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现实需要。

(3)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党的形象,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老干部工作做好了,就会在各个年龄层次的干部当中,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产生良好的政治影响。

(4)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5)老干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从老干部工作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以及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行这一角度来看,这项工作涉及到组织、老干部、人事、劳动、财政、卫生、民政等许多党政部门,需要这些部门的协调与协作;另一方面,无论是地方、军队、城市、农村,还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多或少都有老干部,都存在着为老干部提供管理服务的任务,因此,老干部工作不单是老干部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和单位都有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政治责任和义务,都要把老干部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尊重党的历史,尊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广大老干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没有老同志,就没有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尊重老同志,就是不尊重党的历史,不做好老干部工作,就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我们的事业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其次,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坚持干部离退休制度,搞好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实现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需要。老干部工作做好了,将会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干部工作良性循环机制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第三,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干部工作关系到尊重民族文化和感情,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老干部工作做好了,将会推动全社会尊老敬老风尚的形成,将会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四,做好老干部工作,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广大老同志过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今天,他们仍然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仍然发挥着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把老干部工作做好,充分调动广大老同志的积极性,引导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社会的稳定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党中央对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政策原则是怎样规定的?

答: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指出:老干部离休退休以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应当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

我们的老干部毕生以革命为业,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理应得到很好地安排照顾。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他们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为什么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这是因为,实践证明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在领导。领导重视了,老干部工作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在领导,除了在一般意义上讲之外,还有其特殊意义:一是领导班子年轻化后,不断有新的年轻同志进入领导岗位,有的同志对老同志、对老干部工作不了解。二是老干部工作是十个“系统工程”,许多具体问题老干部工作部门本身解决不了,需要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老干部工作涉及到不少政策性问题,这些问题又与整个干部政策、与改革中其他配套政策密切相关,其中一些问题需要领导拿意见,作出决策。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新上任的年轻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单位的领导要尊重老干部,重视老干部工作。那种把老干部当作负担,甚至认为是包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困难很多,要排除畏难情绪,克服各种困难,下功夫把老干部工作做好。各地各级领导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虑,放到整个干部工作中来考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4、为什么说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

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认识,这是十几年老干部工作的经验总结。只有各级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老干部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因此,要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老干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今天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才能加深对广大老干部的感情;只有充分认识到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的重大意义,才能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了解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推动老干部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一大批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其中有一些刚刚走上领导岗位,他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离退休干部工作,对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不了解、不熟悉,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加之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老干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老干部工作没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势必削弱各级党政组织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难以保证老干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也就难以把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做好。因此,解决好认识问题,是老干部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所在。

5、各级党委应如何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通知(中组发正[1990]5号)中明确指出: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当前要着重研究解决如何发挥老同志政治优势和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切实解决老同志生活困难等问题。党委和政府的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老干部工作,应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老同志座谈会,沟通思想,倾听意见,加强同老干部的联系。要注意发挥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对老干部工作的协调作用,指导有关部门做好老干部工作。

6、党的十七大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7、中组发〔2008〕10号文件提出的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开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

8、中组发〔2008〕10号文件提出的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奋发有为;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离退休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生活;坚持把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结合起来,引导离退休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以让党放心、广大老干部满意为标准,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合力。

9、中组发〔2008〕10号文件规定,提高离休干部服务管理质量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离休干部所在单位领导要切实负起对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细化深化服务管理,为离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就近医疗、就近得到服务创造条件,努力使他们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安宁、有尊严。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对行动不便、身患重病、身边无人照料的离休干部,定期派人走访,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做好企业特别是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离休干部的事情有人管、工作有机构负责、所需经费有保障。关心和照顾居住在农村的离休干部。加强离休干部休养所的服务管理工作。

10、老干部工作的最终标准是什么?

老干部工作的最终标准是让党放心、广大老干部满意。

11、老干部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老干部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是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好作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2、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必须处理好离休干部工作与退休干部工作的关系,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关系,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与生活待遇的关系。

13、“六个老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4、中组部三十多年来下发的关于加强老干部工作的三个重要文件的文号分别是什么?

中组部三十多年来下发的关于加强老干部工作的三个重要文件的文号分别是〔78〕组通字40号、中组发〔1990〕5号、中组发〔2008〕10号。

15、李源潮同志指出,在多元利益社会中,老干部的利益应该由哪个部门来代表?

李源潮同志指出,在多元利益社会中,老干部的利益应该由老干部工作部门来代表。

16、李源潮同志指出,做好老干部工作,有两点特别重要。这两点是什么?

李源潮同志指出,做好老干部工作,有两点特别重要。这两点是深怀感情、主动服务。

17、李源潮同志指出,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什么?

一、要研究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二要制定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政策;三要策划受老干部欢迎的各种活动;四要树立老干部先进模范典型。

1、干部离职休养概念是在哪部文件中首次提出?

《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

2、《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1980〕253号)对离休干部的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答:对离休干部的管理,就地安置的,由原单位负责;易地安置的(包括军队已转地方的),由接受地区的干部、人事部门负责。

3、老干部的含义是什么?

老干部的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目前我们所称的老干部,一般是指建国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符合离休条件的干部。其中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干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干部;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干部;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干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干部这个概念所指的对象会逐渐变化,会不断产生新的老干部。

4、干部离休的条件是什么?

1982年4月《国务院关于发布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国发[1982]62号)规定:干部离休的条件是,对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实行离职休养的制度。已经退休的干部,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改为离休。

1982年12月《劳动人事部关于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劳人老[1982]10号)对上述规定作出解释,可以享受离休待遇的老干部是指: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也可以享受离休待遇。

5、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分哪几个时期?(具体时间规定)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干部(一战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时期):1921.7.1—1927.7.31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干部(二战时期或称红军时期):1927.8.1—1937.7.6

抗战后期老干部:1943.1.1—1945.9.2

6、干部离休年龄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国务院关于发布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中规定:老干部离休的年龄为:中央、国家机关的部长、副部长,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长、市长、主席、副省长、副市长、副主席以及相当职务的干部,正职年满65周岁,副职年满60周岁;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长、副司局长,省市自治区党委部长、副部长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厅局长、副厅局长,地委书记、副书记和行政公署专员、副专员及相当职务的干部,年满60周岁;其他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身体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司提前离休;确因工作需要,身体又能坚持正常工作沟,经任免机关批准,可适当推迟。

老干部离休,由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批准。

7、怎样理解建国前干部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

1982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的通知》(中组发〔1982〕11号)规定:

建国前干部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脱离生产以革命工作为职业,或经我党组织决定,接受党的任务,以公开社会身份为掩护,实际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对于以务农、做工、上学和从事其他职业为主,兼做些革命工作或参加过某些革命活动的,应肯定他们为革命所做的贡献,但不应计算为参加革命工作时间。

8、确定和更改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988年8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座谈会纪要〉和孟连崑同志讲话的通知》(中组发〔1988〕10号)规定,确定和更改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原则上应以本人档案中填写的自传、简历和干审结论作为主要依据,不能只凭本人现在的申请或说明就进行更改。对于本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填写的材料中没有记载,或虽有记载而本人现在要求改变的,应尽可能从有关证明人的档案盒组织上保存的历史资料中加以印证,如证明人的档案和历史资料中无记载或记载与本人现在的说法不符,以及本人提供的证明人无法查找的,一般不能更改其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

9、怎样理解“供给制”?

个人生活部分凡享受以下供给制的,属于“供给制”:(1)伙食按规定享受小灶、中灶、大灶;(2)服装、棉被等生活用品;(3)极少的普通津贴费。这三项是个人享受供给制的完整概念。凡按当时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同时享受以上三项供给的,方可认定为供给制。实行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的(含包干制)可视为供给制。除此之外,其他支付形式不属于供给制。

10、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享受供给制待遇(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和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现在是工人的,能办理离休吗?

答:1983年8月《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劳人老〔1983〕20号文件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答复》(劳人老〔1983〕34号)规定:

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享受供给制待遇(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和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现在是工人的,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办理离休:

1)建国前在我党领导下提拔为脱产干部的;

2)当干部的时间必须长于当工人的时间(建国前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可视为干部工作年限与建国后都能够干部的时间合并计算);

3)不属于因犯错误、受处分而安排当工人的。

11、1949年1月至9月享受实物薪金制待遇的干部,能办理离休吗?

1985年4月《劳动人事部老干部服务局关于1949年1月至9月享受实物薪金制待遇的干部能否离休问题的复函》(劳人老函〔1985〕15号)规定:

按国发〔1982〕62号、劳人老〔1982〕10号文件精神,1949年1月至9月参加革命工作,享受小米、工资分以及其他实物工资待遇,属于薪金制范畴,不能办理离休。

12、离休干部受刑事处分后,可否恢复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13、干部退休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退休。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2)丧失工作能力的。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1)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2)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3)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14、符合哪些条件的干部可以退职?

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或经组织批准脱离工作岗位,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干部,应当退职。

1、怎样理解老干部的基本政治待遇不变?

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规定:对于一切离休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的政治待遇,包括阅读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某些重要会议和重要政治活动等等,应一律不变。

2、老干部政治待遇的五项规定是什么?

答:(1)按规定组织老同志阅读文件、听报告;(2)请老同志参加一些必要的会议和一些重要活动,了解中央文件精神、国内外大事、本地区本单位工作情况;(3)安排和组织老干部党员的组织生活;(4)安排组织老同志参观工农业生产项目;(5)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

3、怎样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

要进一步抓好政治待遇的落实,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要根据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老同志的思想实际要求,进一步把老干部政治待遇落实好。

一是认真抓好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办培训班、读书班、老年大学等形式,组织老同志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使老同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支持改革开放,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二是切实把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好。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把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要根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要针对离退休干部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要按照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搞好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和培训;要总结推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思想、制度建设的经验。

三是要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狠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在落实政治待遇方面已形成的各项制度,如定期向老同志通报情况制度、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参观学习制度等等。这里要强调的是贵在坚持,贵在落实。

四是要认真组织一些有政治意义的纪念活动。要抓住纪念活动的机会走访慰问老同志。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请老同志与党政主要领导、群众一起参加活动。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馆、室)建设,把活动中心建成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各单位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身体状况,根据老同志的爱好和要求,有计划地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增添一些活动设施,开展一些有利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把活动中心办成老干部之家。

4、向老干部颁发离休荣誉证有何规定?

《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委托离休干部所在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授予。老干部(人事)部门承办授予“荣誉证”的具体事宜。

5、行政14、18级以上的干部离休后享受司局级和县处级待遇,荣誉证上的“原职务”一项怎样填写?

答:有职务的填写原职务,没有职务的填写“干部”,后面注明享受什么级别待遇。

6、对定期向老同志通报情况有何具体要求?

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离休、退休干部,坚持和完善老同志阅文、学习制度。要及时向老干部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和定期通报情况,使他们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7、对慰问老干部有何具体要求?

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政治活动中对老干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在慰问活动中,党委要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参加。主动征求、虚心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对老干部提出的工作上的意见,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对老干部反映的实际困难,能够解决的应及时给予解决。

春节期间慰问老干部,要作为一项制度年年坚持下去

8、对春节慰问老干部有何具体要求?

中组发[1980]75号:春节期间做好慰问老干部的工作,对于发扬我党关心爱护老干部的光荣传统和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美德,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党委要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亲自参加走访慰问和召开座谈会,各级组织部要协同有关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慰问活动的组织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

(2)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重点慰问那些已退居二、三线和在养病治疗的老干部,以及老干部遗属。各级领导干部可以组织慰问组,到老干部家里、干休所、医院和疗养院走访看望;可以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还可以举办老红军、老干部讲传统报告会,对广大青年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理想的教育。

(3)各级领导同志和负责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同志,在慰问活动中,要主动征求、虚心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对老干部提出的工作上的意见,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对老干部反映的实际困难,能够解决的应及时给予解决。在春节期间慰问老干部,要作为一项制度,年年坚持下去。

9、对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有何规定?

组通字[1981]40号:(1)按中央文件规定的阅读、发放范围,根据离休、退休干部的人数,给离休、退休干部的所在单位或部门,适当增发中央文件,专供各级离休、退休干部阅读。

(2)要让离休、退休干部和同级在职干部一样阅看其他文件、资料。

(3)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定期组织离休、退休干部学习文件的制度。对行动有困难的,可以用车接到单位来阅读,也可以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指定专人到家里或医院向他们传达重要文件的精神。

(4)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发给离休、退休干部专用的文件、资料,所在单位和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党组织要经常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严防失密、泄密。

10、对组织离休干部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活动有何规定?

中办发1984[18号]:离休干部参观工农业建设的活动,应就地、就近安排,注意勤俭节约。跨省参观应适当控制,一律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批准,由省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统一组织,并事先征得所去地方的省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同意,否则不要前往。跨省参观,每年一般只限于组织一批,人数不宜过多,参观时间不宜过长。

11、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及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及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老干部政治坚定、理想永存、思想常新。

12、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范围是什么?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范围,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社区由离退休人员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不包括在职党员党支部中的离退休党员个人。

13、怎样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离退休干部党员较多而没有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要按党章规定和依靠老同志居住地,方便老同志活动,有利于开展支部工作,有利于加强组织管理为原则,尽快地单独建立党支部。已单独建立的党支部,但组建不合理,老同志参加活动不够方便的,要适当进行调整。分散回乡村安置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按照上述要求,能够建立党支部的,就单独建立,不能单独建立的,就近编入乡村党支部。

14、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

1)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决议,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维护、关心、支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离退休干部党员进一步加强组织观念和党性锻炼。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谈心活动,使离退休干部党员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到退岗不褪色,保持革命晚节。

5)经常了解、听取并如实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维护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正当权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6)支持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尤其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多做贡献。组织开展适合老同志特点的各项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7)协助党委和有关部门做好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工作。

15、如何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

(1)各地各单位应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身体、年龄状况和居住地的分布情况,本着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合理设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般应单独建立,党员较多的可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党员人数少或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条件的,可与在职党员建立联合党支部,也可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确保每一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编人党的一个基层组织,都能参加组织生活。

(2)离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一般保留在原工作单位,对改制和破产企业的离休干部党员,要及时明确他们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如本人自愿,离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可转入居住地的街道、社区和乡镇党组织。对按规定应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街道、社区和乡镇党组织的退休干部党员,居住地党组织要及时予以接收;其他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也可本着自愿原则转入居住地的街道、社区和乡镇党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所在的街道、社区和乡镇要为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场所。

(3)要按照党章规定,选举产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支部委员出现空缺时,应及时补选。

(4)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应由党员中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党性观念强、身体比较好、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离退休干部党员普遍高龄的党支部,上级党组织要更多地给予关心和指导,可采取由在职干部党员担任联络员或支部委员的方式协助支部开展工作。

16、怎样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般应建立哪些制度?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应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总要求,从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特色和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使老同志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地关心和支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要重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要考虑到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从实际出发开展各项活动。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般应建立以下几种制度:(1)组织生活制度;(2)学习制度;(3)报告工作制度;(4)联系党员制度;(5)外出外来党员管理制度。

17、完善和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要保障离退休干部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什么权?

要保障离退休干部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增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活力。

18、新形势下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努力构建什么样的工作格局?

新形势下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努力构建服务、教育、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19、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应遵循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

20、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应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

21、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目标要使每个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上有归属、思想上不落伍、管理上讲规范、作用上能发挥。

22、离退休党员交纳党费如何计算?

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每月以实际领取的离退休费总额或养老金总额为计算基数,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23、党费的用途是什么?

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其具体使用范围包括:

(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音像制品和设备;

(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

(5)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和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24、党费留成有何具体规定?

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可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收缴的党费按50%的比例留成,定期拨给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作为支部开展活动的费用,专款专用。

25、因病长期休养怎样过组织生活?

对于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党员,不勉强要求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党组织可指定党员负责与他们联系,向他们传达党内的文件精神,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26、何为“五好”党支部?

“五好”党支部就是指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

27、2010年,李源潮同志提出应开展“三好老干部”评选活动。“三好老干部”的内容是什么?

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家庭关系好。

28、什么叫“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是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一课是党课。

1、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离休干部应享受的生活待遇主要包括离休费、生活补贴、住房、用车、医疗保健、护理费等方面。《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指出,干部离休后,原标准工资(含保留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其他各项生活待遇都与所在地区同级在职干部一样对待,并切实给予保证。医疗、住房、用车、生活品供应等方面,应当优先照顾。这是党和国家对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总的政策规定。

2、怎样理解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

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略为从优,主要是指:

1)老干部离休后原标准工资(含保留工资)照发,非生产性的福利待遇不变。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按其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两个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1937年7月7日到1942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按其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一个半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1943年1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按其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2)在住房、医疗、用车等方面,适当给予优先照顾,可以参加由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的健康休养和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等活动。

3)离休干部由于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可酌情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需购置病残工具而本人又有困难的,可酌情给予补助。

4)离休干部除继续享受国家规定的探亲待遇外,还可报销一次探视父母、子女或回原籍的往返车船费。

5)行政十四级、十八级干部及标准工资额高于行政十四级、十八级的非行政干部,他们离休后,可以分别享受副司局级和副处级待遇。

3、中组发〔2008〕10号文件中关于落实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的生活。

4、哪些离休干部可以享受每年1—2个月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答: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按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两个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1937年7月7日到1942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按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一个半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1943年1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按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5、今后,离休干部增加的离休费,是否可以计入一至两个月生活补贴的基数?

今后凡是按国家规定增加并纳入基数的离休费,均可作为计发“生活补贴”的基数。

6、如何发放离休干部一至两个月的生活补贴?

离休干部按《国务院关于发布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国发〔1982〕62号)享受的“生活补贴”, 自批准离休之日起按年发给。

7、保障离休干部“两费”落实的“三个机制”是指什么?

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

8、建立“三个机制”的原则是什么?

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

9、落实离休干部“两费”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0〕61号)的主要精神是:建立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确保今后不再发生新的拖欠。

10、我市对企业离休干部调整养老金有何规定?

按我市现在政策,企业离休干部调整基本养老金,和机关同职务同条件离休人员一样,以同样标准、同样时间执行。

11、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什么?原则是什么?

中办、国办转发中组部、财政、人事、劳动、国资委五部委《关于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厅字〔2005〕12号),原则是:无论国有企业改革怎么深化,都必须按照离休干部的事情有人管、工作有机构负责、所需经费有保障的原则,确保离休干部各项待遇得到落实、管理服务到位。

12、解决离休干部离休费、医疗费拖欠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解决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拖欠问题的原则是,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

13、怎样进一步落实好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解决“两费”拖欠问题?

要千方百计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

一是要解决贫困地区的“两费”拖欠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对拖欠“两费”问题要高度重视,对于原来应该补发的钱,不应久拖不兑现。这些老同志年岁已高,兑现拖欠“两费”要有紧迫感。解决贫困问题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对贫困地区的离退休干部更要给予关心。

二是要解决企业的“两费”拖欠问题。各级老干部局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对有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于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亏损企业存在的拖欠老同志“两费”问题,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解决“两费”拖欠问题的同时,要逐步解决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收入不平衡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已出台了一些措施。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部门要继续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三是要继续解决易地安置离休干部的“两费”拖欠问题。要进一步督促原单位按时发放离休费、按规定报销医药费。新老班子交接时,要把易地安置老同志的情况交待好。接收单位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搞好服务,生活上予以照顾,有条件的还要做些解困工作。原单位与接收单位要保持联系,经常沟通情况,相互合作,把这部分老同志的生活安排好。特别是一些长期在艰苦地区,如青海、新疆、西藏高原地区工作的易地安置的老同志,原单位要保证足额发放离退休费和医药费,安置单位也要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上给予特别关心和帮助。

四是要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对长期患病的老同志,老同志的遗孀,工资比较低、家庭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要特别给予关心,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各地各单位老干部部门,首先要建立特困老干部名册或登记卡,及时掌握特困老干部情况。第二,建立相对固定的走访特困老干部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三,各单位要定期研究特困老干部的情况,切实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老干部高龄化以后,看病、护理问题较为突出。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一些办法。各级卫生部门要增加设施,改善条件;要采取措施,在看病、挂号、住院等方面对老同志给予适当照顾。

五是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提出离退休金正常增长的措施和办法,使老同志分享改革成果。当在职干部增加工资时,给离退休干部也要相应增加离退休费;随着物价上涨,适当增加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有的地方针对老干部高龄化后医药费、护理费等特殊需求,以及部分离休早、职务低、收入少的老同志的生活困难,采取建立老干部基金等措施给予补贴。这些都是分享改革成果的好办法。

六是要不断督促检查本地区、本系统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的情况,对不落实的要限期落实。各级老干部局要经常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有的采取每年普遍检查一次,有的相互交叉检查,这些办法都是可行的。一些有系统的部委也要经常下去检查老干部待遇落实的情况,对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好的要表扬,对迟迟不解决的单位要批评。

14、对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应采取什么保障措施?

凡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从统筹基金中优先支付,实行社会化发放;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发放,同级政府也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

15、什么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

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之外,专门对离休干部实行的医疗保险统筹形式。

16、我市企业、自收自支、差补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费用应如何筹集?

财政差额供给的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费,财政部门按筹集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入当年财政预算,拨付给离休干部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拨付给离休干部所在单位,不足部分由单位自筹解决,并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按标准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费,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规定标准,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时足额缴纳。

17离休干部所在单位破产、撤销时,医疗保障费应如何保障?

离休干部所在单位破产、撤销时,按市属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上年度医疗保障费标准,从资产变现中一次性为本单位离休干部缴纳10年的医疗保障费。

18、我市对足额缴纳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费确有困难的企、事业单位,如何保障?

对足额缴纳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费确有困难的企、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帮助解决。主管部门无力解决的,应向市委老干部局申请缴费困难认定,由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核准其免缴或减缴数额。

19、对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应掌握的原则是什么?

在医疗制度改革中,对离休老干部要给予适当照顾。老同志在制度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应实报实销。

20、哪些离休干部可以享受护理费,护理费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由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1000元;因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800元;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市(厅)级离休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600元;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其他离休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500元。

21、哪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可以享受护理费,标准是什么?

因病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的退休人员可以享受护理费,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22、组织离休干部健康休养有哪些具体规定?

(1)组织健康休养,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分期分批地进行。凡有疗养场所的,对离休干部应优先安排;没有疗养场所的,可与有关单位联系一些床位,适当安排。

(2)参加健康休养的离休干部,必须本人自愿;有医疗部门的检查,证明其健康状况容许,并经本单位组织批准。有传染病或严重慢性病者,不要参加。

(3)健康休养时间,一般可安排十五天至二十天。

23、离休干部在国外及港澳地区看病的医疗费能否报销?

离休干部出境探亲期间在国外及港澳地区看病的医药费,不能报销。

24、对离休干部探亲有何规定,其探亲费用按什么标准报销?

干部离休后除继续享受国家对在职干部规定的探亲待遇外,本人还可按现行差旅费开支标准报销一次探视父母、子女、或加籍的往返车船费。住宿费和伙食费自理。探视地点只准一处(顺路中途下车的不限)。陪同人员的费用自理。

25、离休干部出国探亲,路费怎样报销?

按对在职干部的探亲规定报销国内途程的往返路费。

26、对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的使用有哪些规定?目前的标准是多少?

答:2002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离休干部特需经费标准的通知》(人发〔2002〕51号)规定:

特需经费主要用于解决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老干部活动室订阅报刊、举办离休老干部文体活动及节日文娱费用、离休老干部茶话会、座谈会和慰问、探望离休老干部的费用,

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500元。不得平均发给个人或挪作他用。

27、交通费发放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厅)级(含享受地专、厅局级待遇的)离休干部、担任过正副厅局(地专)长及相当职务的退休干部,其交通费标准每人每月25元;县处级(含享受县处级待遇的)离休干部,其交通费标准每人每月10元;县处级以下的离休干部,其交通费标准每人每月6元。

28、对离退休公用经费和退休人员活动费有何规定?

离退休人员的公用经费标准调整到每人每年厅局级及以上人员800元、县处级700元、县处级以下人员600元。市直退休干部活动经费标准调整到每人每年100元。

各单位及老干部工作部门对离退休人员公用经费和退休干部活动经费要切实管好用好,主要用于关心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学习、文化生活和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准以搞福利为由发给个人。

29、组通字〔2009〕43号文件规定的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范围是什么?

答:(1)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工作、尚未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的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2)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为正司局级的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3)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县处级及以下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副司局级医疗待遇。

30、在分配住房时,如何优先照顾离休干部?

离休干部的住房标准享受同级在职干部的待遇,在分配住房时,应当给予优先照顾。跨省安置的离休干部的建房问题,接受安置地区应积极予以落实。

离休干部住房,按家庭同居人口、职务级别分配。原则上在同等条件下,比在职干部优先分配,并在住房的条件上给予照顾。

易地安置是指干部离休后跨省、地、县安置,在本县范围内安置的不属“易地”。

2、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所需经费如何解决?

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所需各项经费,由原单位汇交接受安置单位支付。易地安置已由接受地区支付退休费的退休改离休干部,由接受地区的干部、人事部门单列编制,并负责各项经费的预算编造和支付工作,由“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的“离休费”中列支。

3、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其离休费按何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发给?

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的标准工资不论由何地支付,均不受接受安置地区工资区类别调整的影响,而应随着原工作单位所在地区工资区类别的调整作相应的调整。

4、易地安置的手续如何办理?

跨省安置的离休干部,经接受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人事部门同意后,由其原工作地区的县级以上干部、人事部门或中央、国家机关所属相当县级以上的单位直接与接受地区联系办理。接受地区县级以上干部、人事部门出具同意安置的证明,公安部门凭证明办理户口关系。

进北京安置的离休干部,司局级(含享受司局级待遇的)和司局级以下的,属地方的由北京市干部、人事部门审批;属中央、国家机关的,由接受安置的部委报劳动人事部审批。副省长级和副省长级以上干部,按过去有关规定执行。

5、如何加强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原单位要认真落实易地安置离休干部的各项待遇,定期走访探望,并和接收单位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特别要解决好医疗待遇落实等问题。接收单位要关注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对安置在省外的离休干部每年至少组织看望一次。对返乡居住的离休干部,乡(镇)、村两级组织要多渠道、多方面给予关心照顾。

6、为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汇寄离休费和医药费等费用而产生的手续费应如何处理?

答:为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汇寄离休费和医药费等费用而产生的手续费,由供给单位支付,不得让离休干部个人承担。

1、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准是什么?

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身作则和支持在职干部的工作。

2、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可概括为哪些方面?

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参谋作用;

三、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发挥示范作用;

四、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发挥促进作用。

3、中组发〔2008〕10号文件中提出的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中的“三个面向”是指什么?

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

4、李源潮同志对“老有所为”的“为”的定义是什么?

对社会有贡献的为、对我们事业有促进的为、老干部力所能及的为、自觉自愿、益于身心健康的为。

5、什么是“五老队伍”?

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问题,规定可以参加哪些方面的活动?

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下列活动:

(1)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

(2)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

(4)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

(5)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6)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7)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

(8)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1、实行丧葬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殡葬改革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它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整顿党风的一个方面。只要党委重视,加强领导,统一全党的认识,党员、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殡葬改革就一定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丧事简办,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人力物力,而且在于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的根本宗旨。它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逝世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

2、党中央对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改革有哪些具体要求?

(1)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应本着从简的原则,由组织办理,家属、亲友要积极配合。对逝世者生前关于丧事简办的愿望,组织和家属、亲友应予以充分尊重和支持。

(2)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

(3)逝世者的生平由组织负责撰写。家属、亲友可以向组织提供有关情况,但不应干预。

(4)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除个别经中央批准按有关民族、宗教礼仪办理丧事外,均实行火葬,骨灰安放在当地公墓,不另建骨灰存放点,不修墓建碑。对提出不保留骨灰的,提倡骨灰就地就近处理,不组织到外地撒散。

(5)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只公布逝世者的简要生平。要特殊报道的,须经中央批准,并着重报道对逝世者生前业绩、品德的缅怀。

3、党中央对丧事简办、共产党员带头实行火葬有何要求?

中央要求,共产党员应带头实行火葬。在人口稠密、交通方便、设有火葬场的地区,共产党员逝世后必须实行火葬。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又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区,共产党员逝世后应破除旧的丧葬习俗,实行深葬,不留坟头。少数民族共产党员逝世后是否实行火葬,可尊重其民族习惯。

共产党员要节简办丧事。除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同志外,共产党员逝世后,一般不成立治丧机构,不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如因特殊情况确属必须开追悼会的,规模要加以控制,以不超过二三百人为宜,追悼会的会场应力求简朴。遗体实行火化的,提倡不留骨灰。如家属要求保存骨灰,按骨灰堂的规定办理。治丧活动除直系亲属以外,不要邀请外地人员参加。家属或本人生前有丧事从简的要求或遗嘱的,要积极支持。共产党员逝世后的丧事安排,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根据以上规定办理。

共产党员干扰殡葬改革,为其亲属或他人大办丧事,搞封建迷信活动,在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的,应给予纪律处分。

4、中共党员逝世后,是否可以在遗体或骨灰盒上覆盖党旗?覆盖党旗的规格有何规定?是否要经过批准或举行仪式?

2003年4月《关于全面做好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徽党旗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3〕第14号)规定:

党员逝世后,经生前所在党组织批准,可在其遗体或骨灰盒上覆盖党旗。遗体覆盖一般用3号或4号党旗,骨灰盒覆盖一般用5号党旗,但不得随遗体火化,随骨灰盒掩埋。覆盖用党旗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赠送给家属用于骨灰盒室内存放时覆盖。覆盖党旗时不专门举行仪式,由其亲属或有关党组织负责人覆盖即可。党员在受留党查看处分期间逝世的,骨灰盒上不能覆盖党旗。用棺木安葬的,不能在棺木上覆盖党旗。

5、对离退休干部逝世后的丧葬补助有何规定?

离休退休干部逝世后,其丧葬补助费与同级在职干部一样待遇。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人员亡故后丧葬费按本人亡故当月基本离退休(职)费3倍的标准发放。企业离退休(职)人员丧葬补助费按所在省辖市上年度离退休人员3个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发放。

6、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逝世后如何计发一次性抚恤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按照以下标准执行:烈士为本人生前8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7、对离退休干部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有何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干部)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规定如下: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以后,遗属生活有困难的,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可以根据“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不困难的不补助”的原则,给予定期或临时补助。

(2)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一般以能维持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原则,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所在地区的标准)。对于在保护、抢救国家资财或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人员,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一些。遗属补助费按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数和标准计算,其总额不得超过死者生前的工资。

(3)补助对象,是指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下列直系亲属和其他亲属:①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60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②母(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50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⑧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者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满16岁,或者满16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④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16岁,或者满16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4)上述补助对象参加劳动或农业生产所得的报酬,应作为本人的生活费用,在计算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时,要把这部分收入考虑在内。

(5)死者配偶有固定收入的,其收入数额在扣除本人必要的生活费以后,所余部分应作为遗属生活费,不足时,再给予补助。扣除标准,由各地区根据本地区一般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确定。

(6)遗属在享受定期补助以后,如遇有特殊困难,死者生前所在单位,还可酌情给予临时补助。

(7)享受补助的遗属,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和人员减少,可根据新的情况减发或者停发其生活困难补助费。

(8)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的经费内支付。国营企业离退休干部死亡后,对于生活上确有困难的供养直系亲属,可暂由发给抚恤费的单位,按其困难大小给予适当补助。所需费用按现行抚恤费开支渠道解决。

8、离休干部去世后丧葬费使用有何规定?

答:除治丧委员会必要的办公费用,举行追悼会租赁礼堂和以单位名义赠送花圈费用,可按实际开支列单位公务费报销外,其余各项费用,包括死者服装、整容、遗像放大,遗体运送存放、火化、骨灰盒及其安放等费用,均在包干范围之内,由家属掌握开支,统筹安排。节余归己,超支不补。

死者家属、亲友办理丧事的伙食,往返路费等由自己负责,不予报销。

9、离休干部遗孀再婚又离婚是否可恢复享受原离休干部遗属待遇?

1、对离退休的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原则上应由谁负责?

对离退休的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原则上应由离退休时所在单位负责。

2、提高离休干部服务管理质量,应做到什么?

努力使离休干部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安宁、有尊严,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做好企业特别是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关心和照顾居住在农村的离休干部。

3、做好企业特别是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应切实做到什么?

应做到离休干部的事情有人管、工作有机构负责、所需经费有保证。

4、老干部工作部门信访工作的职责范围是什么?

中组部《老干部信访工作暂行规定》中规定,老干部工作部门信访工作的职责范围是:

(1)反映有关老干部的政策和规定不落实的情况;

(2)老干部政策咨询;

(3)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及老干部工作提出的建议、意见和要求;

(4)反映所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渎职行为;

(5)老同志应如实反映情况,遵守信访程序,积极配合组织部门、老干部部门解决有关问题。

5、中央组织部组厅字〔1996〕39号文件,对处理老干部信访的基本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中组部《老干部信访工作暂行规定》中提出的处理老干部来信来访的基本原则是: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老干部方针政策,对各地各部门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老干部信访工作要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老干部部门的领导下,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解决政策范围内的实际问题。

(3)对离退休老同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4)各级老干部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慎重地处理每一件信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要热情、耐心、细致地听取老干部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及时给予答复和处理,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

(5)办理信访的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与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6)老干部部门工作人员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不得将检举、揭发、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给被检举、揭发、控告的人员和单位。

6、处理老干部来信的程序是什么?

(1)登记。内容包括信访人姓名、单位(地址)、信访时间、反映的主要问题。对领导批办的和上级交办的信访件要登记批转内容和批办文号。

(2)办理。直接办理的信访事项,一般应当在30日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结果答复信访人;情况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90天。紧急情况应及时办理,不得拖延。重要信件应及时摘抄,报送有关领导参阅。

遇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紧急信访事项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果断处理。

定期将老同志反映的问题集中整理,报有关部门及领导,供指导工作和研究决策参考。

(3)转办。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对老同志的信访件可分别转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同时给老同志回函,说明办理情况。

(4)报送结果。对要求报送结果的信访事项,应从收到之日起90日内办结并报送结果,对上级机关交办、要求限期报送结果的信访事项,应按期办理;不能近期办结的,应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

7、 接待老干部来访应注意什么?

(1)严格遵守接待来访制度,认真、耐心、热情接待上访老同志。

(2)认真解答上访老同志提出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一些不符合政策规定和现时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努力化解矛盾,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对个别老干部的无理要求和错误言行,要给予批评。

(3)不是本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对涉及大政方针、政策性很强的问题,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

8、老干部工作部门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老干部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老干部部门的信息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干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搞好老干部部门的信息工作,及时反映老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动态,对于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稳定大局,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老干部部门的信息工作,及时了解和反映情况,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1)各级老干部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要有领导分管这项工作,要有专人从事这项工作。要建立信息员队伍,形成信息工作网络。同时,要加强对信息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老干部部门的信息工作要按照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三服务”的宗旨,即既要为同级党委服务,又要为上级老干部部门和下级老干部部门服务。

(3)老干部部门的信息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并报的原则。老干部工作关系到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广大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信息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特别是老干部两项待遇落实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如实地向同级党委和上级部门报送,绝不能隐瞒不报,延误时机。

(4)报送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简洁。老干部部门信息工作要讲究时效性,做到一般信息经常报,重要信息立即报。报送信息要准确,既不能夸大事实、凭空想象,也不能隐瞒事实、回避问题。报送信息在文字上要做到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抓住重点。

(5)要建立健全老干部部门信息考评、考核制度。各级老干部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向中组部老干部局报送信息的暂行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信息报送办法,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工作考评、考核和总结、表彰制度,规范老干部部门的信息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老干部工作当中的作用。

9、为什么要建立离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老干部工作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逐步实现离休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中组部决定尽快建立常新、实用、高效的离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把离休干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10、离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有哪些主要内容?

离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干部统计汇总系统、干部统计分析系统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三部分集成使用。

干部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采集的离休干部信息项,经认真校核,准确地录入并存储于计算机,汇总系统可以利用数据库中信息自动生成有关离休干部年终统计各种报表;也可以根据本单位干部工作的需要,设计干部统计报表,进行统计工作。分析系统能够在干部统计汇总完成后,对统计资料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整理,为干部管理工作服务。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能够实现对离休干部信息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准确高效地打印和上报。

11、报送离休干部信息有哪些基本要求?

离休干部信息是老干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数据,报送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报送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上报任务。

(2)报送内容:按要求报送《离休干部信息采集表》的信息项。要确保采集信息的准确、完整和规范,严格审核,确保信息采集表、个人档案和计算机存储信息一致。

(3)报送方式:离休干部信息以软盘方式报中央组织部干部调配局。

(4)离休干部年终统计报表:用中央组织部统一汇总软件,生成上报盘,并打印一套完整的报表,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填写好封面后报中央组织部干部调配局。

12、离休干部的“双高期”是指什么?

13、离退休干部“四就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依托社区资源,使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

14、国家对搞好老年教育有何规定?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九、老干部工作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1、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的设置有何具体规定?

根据各部门离退休干部的多少,管理服务任务的轻重,工作机构可称“离退休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或“离退休干部处”,属机关行政性质,在各部门行政机构限额外单列。

2、中央规定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1993年11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设置的通知》(中编〔1993〕5号)规定:

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的职能为:

1)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并根据离退休干部统一管理,待遇分开的原则,具体拟定本部门的实施办法。

2)组织离退休干部阅读、学习文件和参加政治活动。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生活福利、休养和用车等服务的安排。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会同有关部门办理离退休干部的丧葬和善后处理事宜。

4)负责对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转发和传达有关文件。

5)承担部门交办的其他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事宜。

十、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

1、中组部对老干部工作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有何要求?

搞好老干部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是加强老干部工作的组织保证。目前有些单位离休退休干部实行统一管理后,工作范围扩大了,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老干部工作机构只能加强,不得削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老干部局,应仍按组通字[号通知的要求设置,仍列为省区市党委的部、局级机构。老干部工作人员的配备,必须与所担负的任务相适应。

2、如何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

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要保持老干部工作机构的相对稳定,确保编制和人员配备与担负的任务相适应,不断改善老干部工作队伍结构,加强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

3、中组发〔2008〕10号文件就党委组织部门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提出了一条新要求,这一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逐步实行地方党委老干部局局长兼任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4、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要按照什么要求选好配强老干部工作部门领导班子?

答: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对老干部有感情的要求,选好配强老干部工作部门领导班子。

5、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关心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要做到什么?

要做到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

6、加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训目标是什么?

加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旨在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他们的政策运用能力、服务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改革创新能力。

7、2008年起,中组部老干部局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老干部工作部门中组织开展了一项什么活动?每年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2008年起,中组部老干部局在全国老干部工作部门中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2008年是“集中活动年”,2009年是“深化拓展年”,2010年是“巩固提高年”。

}
1、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答:1919年5月4日
2、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答: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答: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什么?
  答: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5、八七会议确立了什么总方针?
    答: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6、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讯。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率先走出到农村创建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而且在理论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进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打下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后来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讯,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7、古田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8、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胜利结束的?
  答: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9、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答: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10、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是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因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我们党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1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二,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遵义会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斗争,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的党内分裂的危险,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表明我们党政治上的日趋成熟。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前,右倾或“左”倾机会主义先后几次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在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指导地位,使会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能够达到统一,把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12、中国共产党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
1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的?其意义是什么?
  答: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时,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下,为了清除投降道路上的障碍,采取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发动反共高潮,并在思想上大肆叫嚷“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谬论。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极为担心。于是,中国向何处去?就成为当时最中心的问题。为了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 国革命和新中 国建设的全部见解,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14、《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
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7、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是中心内容。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加强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和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
18、党的七大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答: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抗日战争是何时胜利的?
  答: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3个主要阶段。
21、“两个务必”是在何时提出来的?
  答: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22、“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所做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圆满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使会党在革命转变关头,从政治上、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特别是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防止腐化变质的重要法宝。
24、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五颗星在旗面左上方4/1处,旗杆套为白色。
25、国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天安门图案象征着民族精神;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国徽中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7、建国后我们党惩处的第一大腐败案是什么?
  答:“刘青山、张子善案”。
28:什么是“三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29、什么是“五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30、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31、我国是从哪年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答:1956年,其标志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2、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答: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
3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参与国家管理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4、最早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观点的人是谁?
35、新中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
36、什么是“双百”方针?
  答:“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37、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8、1961年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答:1961年1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又称“七千人大会”)上。
39、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在何时发表的?
  答: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在毛泽东的题词发表后,全国广泛开展了向雷锋学习的群众运动。
40、“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何时提出的?
  答:“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1960年毛泽东首先提出,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由周恩来代表中央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
41、上世纪60年代是被人民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谁?
4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答:1970年4月24日。
43、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4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何时开展的?
  答: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针对这篇文章的种种指责,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坚持毛泽东同志实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而不要照搬照套其原话。其他中央领导人以及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的领导同志也先后发表文章和讲话,表示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了从1979年起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还提出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了加快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要思想;还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4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实、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得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出的错误结论。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47、“小康”的目标是在哪一年由谁最早提出来的?
  答: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
48、四项基本原则是谁提出的?
49、《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在哪年作出的?
  答: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50、标志着党完成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会议是什么?
  答: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2、邓小平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答: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说我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其二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发达,还处于初级阶段。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1956年,其标志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达100年,即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我国不仅正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5、20世纪90年代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有什么重大改革?
  答:20世纪90年代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是推行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有关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利,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制度。国家公务员可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政务类公务员,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进行管理,实行任期制,并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业务类公务员队伍,则应通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选拔。
56、《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答: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57、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工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61、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答: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2、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做到: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3、邓小平提出的世界主题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64、“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65、什么是知识经济?
  答:知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民发展经济,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用人类积累和创新的全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以及许多社会科学知识。因此,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把迄今为止以及尚待创新的全部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靠知识创造财富,以知识、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形态。
66、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三个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总书记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而形成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7、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新”要求是什么?
  答: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提出的总要求。就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来讲,这“四新”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68、总书记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希望?
  答: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四点希望。第一,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第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第三,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第四,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69、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70、在党的历史上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的先例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创的?
  答: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表明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作出的最新努力。
71、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72、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答: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73、为什么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7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76、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
  答: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77、如何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答: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为此,一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四要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五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78、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
  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廉政法制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表彰勤政廉政典型,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79、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报告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六个坚持”是什么?
  答:2005年1月14日,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即“六个坚持”,具体说来就是: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80、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启示”是什么?
  答:2005年1月14日,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回顾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四点重要启示。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加艰巨。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重大课题。
81、制定“十一五”规划在理念上发生了什么样的革命性变化?
  答:与“十五”计划及以前的五年计划相比,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理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第二,经济的增长不等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增长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的新观念将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得到鲜明体现。因此,“发展是硬道理”不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同于“以速度为中心”。
82、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的确定“十一五”规划的“四个准确认识”是什么?
  答:2005年8月19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三省考察工作,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查研究。总书记强调,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做到“四个准确认识”。即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更好地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83、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答:在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始终是重点之一。为了保证这个重点的发展,我们实行了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今天,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些繁华的现代化的大、中城市,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牺牲,致使今日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与城市的繁荣形成了鲜明反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这一基础还很薄弱,农民在我国人口中人数最多,但农民也是我国最贫穷的人群。“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或者说没有农村的发展,就不会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此,现在到了在城乡发展中应当向农村倾斜的时候,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村的发展上,必须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8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答: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称呼公职人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