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症会传染的6种癌症吗?

小诺医生:最近,小诺医生新收了一位直肠癌患者。有一天,他的家属过来问我,医生,我老公这毛病会不会传染给我?我们村的人都让我不要和他一起吃饭,说会传染给我的。听到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悲哀。患者得了癌症,本身就已经很可怜了,竟然还被愚昧剥夺了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今天,小诺医生就给大家科普一个常识——癌症不会传染!希望大家多花时间陪伴身边的癌症患者,让他们远离孤独,病情得以早日康复!


癌症会传染吗?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传染是指有些疾病病原体经由个体之间直接接触,或经由中间媒介介导发生传播。可以造成传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症?

肿瘤人体某部位的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使一个或几个细胞的基因受到损伤产生突变,然后这些细胞不按人体需要不受人体控制地活跃地无限制地增生,这些无限增生的细胞常常在一起形成肿块,这就是肿瘤。

肿瘤分两大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常统称之为癌症)。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除在要害部位占位有影响外,一般对健康和生命没有危害。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与人体争夺营养,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破坏人体正常器官组织结构,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夺人生命。

大量事实证明,癌症是不会传染的。

世界医学至今也没有发现癌症会传染的事例和依据。在医院肿瘤病人住在一起,从来没有发生癌症互相传染的事,肿瘤科医生长期接触癌症病人并未采取防范措施,其癌症发病率也没有比普通人升高;癌症病人的家属长时间护理癌症病人,也没有发生过被传染的事例。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许偶然会发现某个家庭中先后有几个人患了癌症,其实这也不是传染的结果。这种现象叫做癌症聚集现象,或叫高癌家族,其引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家族遗传倾向,即家族成员身体里存在倾向致癌的遗传基因缺陷,这种人对致癌因素更敏感,更容易发生癌症;二是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享用相同的饮食结构,摄入较多同样的致癌物质,如地区性的硒缺乏,食物中含有较多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强致癌物。这样的人家癌症的发病率自然就比较高。

所以告诫大家,当家人或朋友得了癌症,不要顾虑传染,而是应该多和他们在一起,奉献一份温暖和爱心,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

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与癌症有关的病毒和细菌极有可能在家族间传染。

据国际抗癌联盟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被确诊罹癌症的人数达1200万,其中约20%的病例归因于病毒或细菌感染!

提出一个问题:感染了与癌症相关的病毒和细菌,是否一定会演变为癌?

为什么呢?我们通过下文一一来解答。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得胃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细菌,其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多数情况下,人们感染幽门螺杆菌,都是因为吃引起的。

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数据显示,我国Hp感染者高达7.68亿,成人感染率约50%,儿童感染率约30%。

70%的人感染Hp后没有症状,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10%~20%的人可能有急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长期感染下还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慢性荨麻疹、口臭、牙周疾病等。

约90%的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因此,WHO也将Hp列为一类致癌物!

但是,感染Hp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染Hp的人中患胃癌的概率不到1%,而且根除Hp可以大大降低胃癌发病率。

选择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碳-13/14呼气试验、胃镜、X线钡餐、CT、磁共振等。

感染HPV病毒≠患宫颈癌

每年约有4%-20%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新感染病例,我国HPV感染在筛查人群中占14%-28%。HPV感染率高低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HPV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

对于性活跃的妇女,宫颈至少感染一种HPV的终生累积概率可高达60%-70%。

感染HPV病毒后,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保护,绝大部分妇女的机体都是可以自动清除病毒的,100名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中,大约有80-90人,机体都能自动清除病毒,当然清除的时间长短不同,短至几个月,长达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此,感染了HPV病毒,并不等于最终就会患上宫颈癌。即便是在持续性HPV感染的妇女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往宫颈癌发展。

选择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检测。

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8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有关,但我国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率仅为19%。

我国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的30%,其中约2800万是需要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国约有450万丙肝患者。

不过,感染了肝炎病毒,并不等于最终会患上肝癌。

肝炎病毒重在预防,切断传播途径,养成健康卫生的习惯。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来说,配合临床医生的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肝硬化和肝癌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存在。

选择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

建议肝癌高危易患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感染EB病毒≠得鼻咽癌

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与EB病毒高度相关。在鼻咽癌流行区域,90%以上的鼻咽癌发生都与EB病毒相关,EB病毒感染毫无疑问是鼻咽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EB病毒非常易感,可以通过口水、飞沫等传播,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并终身携带,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成年人中95%以上都携带有EB病毒。

但是,EB病毒抗体查出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得癌了。正常人群中有10%呈抗体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来鉴别。如果排除了鼻咽癌,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如果EB病毒抗体持续增高,则提示患鼻咽癌或其他相关癌症的风险高。

选择EB病毒抗体检测。

对于抗体阳性者,建议定期复查电子鼻咽镜。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任何的科研证据可以证明癌症会通过吃饭、拥抱等日常接触传染。虽然很多癌症的产生和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但病毒、细菌能传染并不等同于癌症会传染。想要真正预防癌症发生,关键是重视定期体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扩散全身还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