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有没有疫情新冠疫情吗

全省国资系统和国有企业

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在做优主业、规范治理、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海外履责、安全管理

环境保护、乡村振兴、风险管控

诸多方面全情投入、担当作为

这十年,国资国企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云南省国有企业净资产从2530.82亿元增长至22250.26亿元,其中省属企业从1882.08亿元增长至8583.25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7.32%和18.37%;

云南省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3929.61亿元增长至9850.72亿元,其中省属企业从3541.47亿元增长至7575.96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75%和11.94%;

云南省国有企业利润从88.30亿元增长至106.58亿元,其中省属企业从33.22亿元增长至91.67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1%和8.12%;

云南省国有企业利税总额由235.08亿元上升至423.36亿元,其中省属企业由162.79亿元上升至328.61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76%和8.12%;

云南省国有企业上交税费总额由221.72亿元上升至373.39亿元,其中省属企业由165.91亿元上升至301.92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6%和6.88%。

国有经济在全省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引领发展、服务社会的本领能力持续提高,为区域经济进步、社会繁荣昌盛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彰显全省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责任担当。

云投集团打造的昆明国际金融小镇 资料图

这十年,国资国企苦炼内功,强筋锻骨,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每年制定印发省属企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重要工作清单,督导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截至目前,党组织关系由省国资委党委管理企业共计75户,基层党组织9797个,党员132788名;省属企业1619个公司完成“党建入章”,完成率99.87%;513个党委制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成率100%。

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外部董事选派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力度,目前,已有12户省属企业实现集团层面外部董事占多数,各级子企业有879户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占比99.09%;经理层成员实现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市场化选聘占比达99.73%。治理主体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和议事规则,切实落实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权责划分和职能分工,基本建成有效规范的决策和制衡机制。

产权管理与交易方面,充分运用产权登记系统,更好发挥产权信息和数据在国资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国资产权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云南产权交易所成立以来,已顺利完成云植药业引入贵州百灵增资项目、省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转让昆明嘉丽泽公司80%股权项目等众多国有资产的产权交易项目,充分引导、调动各类社会机构参与存量资产交易,提升交易效率、提高标的竞价、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

加强监督方面,建立完善监督制度,省国资委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省属企业监督机制暂行办法》《省属企业常态化监督闭环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办法,从企业管理、业务操作、国资监管三大角度深层次构建合规经营制度体系;切实推动巡视审计整改,省属企业巡视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2%以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5%以上;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不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先后组织开展境外腐败治理专项整治、制度执行专项整治、省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专项整治,以及工程建设领域“潜规则”问题和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整治等专题行动,以更严的监督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护航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这十年,国资国企协同发展,厚植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2012至2021年,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547.58亿元增至1718.7亿元,年均增长率13.55%;社会贡献总额从670.11亿元增长至1372.81亿元,年均增长率8.29%,取得长足进步。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末,省属企业共投资参建云南省21个铁路项目,建成通车16个,通车里程4740公里,累计撬动全省铁路建设投资超过1400亿元;新建成高速公路6700余公里,总投资额11280余亿元,助力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大关,从西部第5跃居全国第2;建成总长755.44公里的滇中引水工程,年引水量34.03亿立方米,惠及全省6个州(市)34个县(市、区),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12万,解决工程沿线群众就业岗位4400余个。

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积极应对冬季煤炭供应吃紧难题,2021年完成电煤供应443.89万吨,为省内7家火电企业能源电力保供作出积极贡献;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每年保障1000万吨肥料稳价供应,助力满足全国5亿亩耕地用肥需要;航空产业着力构建省内蛛网型航线网络,开通省内环飞航线27条,货运航线18条,货邮吞吐量等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长;严格执行国家“绿通”、节假日、货车通行费优惠等减免政策,累计减免车辆通行费279.31亿元,进一步推动全省物流业降本增效。

稳就业促民生方面,坚持将稳步推进就业作为缓解社会矛盾、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不断扩大招聘纳新规模,持续稳定国有企业就业基本盘,切实提高社会总体就业率。2012年至2021年,省属企业职工年平均人数达25.89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5.51万元增长到11万元,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共接收大学毕业生、社会人员等超12万人。

这十年,国资国企加大投入,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在贵金属新材料领域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9个国家级、10个省部级研发平台,以及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专家工作站;涉农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成国家、省部级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38个;在9省建立25个作物种植“科技小院”,培训行业骨干近1.5万人次。积极搭建“学科+科研+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推动形成模式多样、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的研发创新体系,取得丰硕成果。

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钢铁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全国产化EB炉,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锡冶炼突破既往技术瓶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褐煤高效直接气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取得新成果,国内首个油气联产项目投产运营,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贵金属领域长期承担国家80%以上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十年来研发投入32亿元,获得省部级奖励27项,制定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148项,为国防、航天、信息、5G等多个领域的重大科技工程提供诸多关键技术支撑;“高性能共聚甲醛成套工业制备”技术有新突破,打破国际垄断;机场大型双跑道地面运行管理、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系统等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内交通行业创新奖项。

数字化转型方面,全面打造“数字国资”,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金融云、智慧官渡、智慧丽江等项目建设,承建“医保云”平台,惠及13万余家参保单位、4600多万参保人;一家本土主板IT上市公司跻身全国42家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序列;创新打造“云上营家”供应链平台,开启建材采供领域“数据先行”模式;实施“2+4+N”数字金融工程,全力打造“线上富滇”;搭建智慧高速平台,实现2万余路监控视频全省联网,达成高速公路预警、养护、收费、应急“一张图”管理、“一体化”监测,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项87项。

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 丽江市委宣传部 供图

这十年,国资国企积极拓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开创新局

截至2021年末,省属企业在境外21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100余家,完成投资额74.61亿美元。

投资合作方面,省属企业积极“走出去”承接实施海外项目,业务遍及27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承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获评全国“安全发展共享繁荣”海外优秀项目;参与投资建设的中老铁路已如期建成通车,柬埔寨吴哥国际机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赞比亚烟草复烤厂、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海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的民爆物品生产项目被列入中哈两国元首亲自见证的51个重点项目之一;与老挝合作建设的色拉龙一级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跨境贸易方面,共同构建跨境交通“物联网”体系和“智慧物流”平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物流公共信息体系,实现区域内物理信息互联互通;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德国等20余个国家建立了双向贸易及跨境物流服务;全力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向东南亚、南亚、中东国家出口花卉、咖啡、蔬菜、苹果、食用菌等绿色农产品,积极开拓海外绿色食品市场。

资源共享方面,加大境外锡矿等重点项目合作力度,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产能合作和技术交流;深化与老挝、缅甸等国家在天然橡胶种植、加工方面的合作,确保战略资源安全有效供给,同时大力推广罂粟替代种植,为国际禁毒事业作出贡献。

跨境金融方面,在老挝合资设立“老中银行”,使本省城商行成为全国唯一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泰铢直接交易的“做市商”城商行,也是全国首家直接从老挝陆路调运基普现钞到国内的银行,跨境金融实现长足发展。

中老铁路老挝段 凯乔 摄

这十年,国资国企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安全管理持续加强

2012至2021年,省属企业在硬件设施、应急演练、日常监控、日常监测、风险评估、宣传教育、人员保障、新技术研发等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累计投入224.33亿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监督管理方面,制定出台《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指导监督全省国有企业全面落实安全责任,着力打造“平安国资”,省国资委连续12年获评全省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生产管理方面,建立煤炭产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机制,原煤生产百万吨事故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民用爆炸物产业领域投入约11亿元,开展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技术革新,连续9年未发生爆炸亡人事故。

防灾救灾方面,积极开展抗震建筑设计研究,全力参与震后避难疏导、房屋安全评估、应急供水抢险、抗灾志愿服务等工作,承担省内多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为灾民重建美好家园做出了努力;在公路管理上年均协助处置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9200余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组建国家级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积极承担云南省及周边省份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及相关灾害的应急救援任务。

质量保障方面,在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47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4项、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95项。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荣获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资料图

这十年,国资国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2012至2021年,省属企业在环保各方面累计投入275.96亿元,着力打造“绿色国资”,为将云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而不懈奋斗。

措施促进方面,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国资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组四大绿色产业集团,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资本进一步向清洁、低碳、环保方向集中。

低碳发展方面,着力打造省级“林长制”信息化平台,为碳中合交易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进锡冶炼万元产值能耗持续下降,利用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减少废气排放;大力推进水、风、光等电能项目建设,整合省内电力资源高效利用;研发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技术,填补18项行业空白,十年来助力温室气体减排约800万吨;昆明机场成为国内首个获得绿色三星设计、绿色三星运行“双认证”的机场;聚焦水务和固废处理产业,建成并运营亚洲最大危废处理企业及世界最大垃圾气化发电项目。

高原河湖治理方面,成功发行云南首单绿色金融债券35亿元,为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泸沽湖保护治理工程累计提供授信支持159亿元;投建玉溪“智慧三湖”、丽江湖泊生态稳定及修复、环阳宗海综合治理、抚仙湖环湖2.8万人搬迁等项目;投入9亿余元治理洱海源头,环湖推广种植绿色水稻1万余亩。

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深入开展亚洲象野外救助和繁育研究,全程跟踪保障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致力滇金丝猴保护、繁育和科研,建设路域生物多样性科普示范园,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国企贡献。

这十年,国资国企倾力支持,接续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

省国资委及牵头联系的49户企业共帮助79个县(市、区)、109个村,68200余户,288600余人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投入资金35.14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投入超过8亿元,消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5亿元,实施扶贫及乡村振兴项目1464个,企业主要领导到挂钩联系点调研指导超过1500余人次,获得重要奖项200余个。

推进产业扶贫方面,引投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投资近1500万元扶持昭通镇雄打造现代设施农业合作社,为贫困群众找到精准脱贫之路;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创新开展“富滇-格莱珉扶贫贷款”项目,获颁党中央、国务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投资近4000万元在曲靖宣威建设刺梨产业扶贫项目。

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协助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70.9亿元资金拨付,建成315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161268个贫困户;探索推进文山普者黑5A景区与乡村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方面,创新打造民族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带动当地农户实现增收;加强民族地区道路交通建设;大力发展普洱孟连等地区的橡胶产业,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十年,国资国企协同用力,防风控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深化改革助力防风化债方面,着力构建“1+1+X”框架体系,先后完成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两个“1”的组建,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若干“X”的组建;在云投、航产投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工作。

完善机制助力防风化债方面,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实施投资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负面清单,严控境外、金融、非主业等方向的投资,积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实业集中,扎实构建风险防控闭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量化评估体系,防范隐性债务、明股实债等虚假降杠杆行为;建立债务风险管理分级预警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动态预警;根据不同行业资产负债特征,实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机制,定期开展债务风险排查,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加强境内外债券发行管理,完善债券应急机制,严防重大违约风险发生。

这十年,国资国企担当作为,有力应对,勇于迎战新冠疫情重大考验

物资支持方面,疫情爆发初期,省属企业累计采购343.1万只医用防护口罩,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9300余万元支援湖北抗疫。多户企业成为全国和云南省首批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供单位,生产了全省第一件“大白”防护服,消毒液1000余吨。

资金支持方面,发行首期20亿元疫情防控债;向疫区运送4200余吨云南特色农产品,开展“百千万”行动,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延期还本和免息降息优惠,减费让利达3.5亿元,运用金融工具支持抗疫复产大局。

设施保障方面,仅用28天即设计建造完成昆明版“火神山”医院并交付使用;14天建成普洱孟连县防疫隔离安置点8个地块5113间7万余平方米的隔离板房和配套硬件,参建边境防护设施658公里;推进实施云南省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落地583个项目,完成瑞丽疾控中心、实验室和医院建设,建成云南省首个应急移动医院。

服务保障方面,先后组建9支疫情防控梯队,支援武汉和瑞丽抗疫,组建应急核酸采样队、边疆支援队、机动疫苗接种队,全力保障全省疫情防控。承担昆明辖区范围内医疗废物和涉疫废弃物清运处置工作,为春城抗疫提供坚实保障;全省各机场取得了经机场出入滇人员测温扫码无遗漏、入国境人员全隔离、员工零感染的成绩,昆明机场党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云南首个应急移动医院在瑞丽投入使用 瑞丽市委宣传部 供图

展望未来,云南省国资国企有决心、有信心,力争到2025年,云南省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基本完善,社会责任战略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社会责任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考核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沟通能力和运营透明度显著增强,企业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提升,在不同行业领域培育出一批可持续发展方面优、对经济社会贡献大的优秀示范企业,进一步擦亮云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品牌,树立国资国企新时代新形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昭通有没有疫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