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金戈酒的人吗?咋样?

《大秦帝国》  本文图片均为中国军网 图

一次在机场候机,互相聊起读过的好书,一位媒体界的老师斩钉截铁地说:“《大秦帝国》,当然是《大秦帝国》!”

忘说了,这位老师是女性。“这本来不是一部写给女人看的书,偏偏让我读了三遍,正在读第四遍。你们男人、军人更该读一读!”

我是须眉浊物,也算一介武夫。这位老师的话,让我很是汗颜。于是,回到家里就从网上订购了一部。书到的时候,正是春节前夕。这部书,就成了我那个春节长假放不下的伙伴。

记得一天,看到深夜,看到情浓,看到兴起,忍不住披衣下床,热一壶小酒,听着窗外零零星星的爆竹声,且饮且读。

那一夜,酒入五脏六腑,满眼金戈铁马,百般滋味萦怀,不知今夕何夕。

一、黑色裂变:商君卫鞅的酒

商鞅(左)与秦穆公(右),《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用书下酒,非书蠹酒鬼不能为之。

我乃书虫,却非酒鬼,看到哪里竟然想喝酒?

卫鞅大饮一爵,竟是一泄胸中块垒,“方今天下,战国争雄,诸侯图存,是为大势。争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争,却不思根本之争。是故争而难雄,雄而难霸,霸而难王,终未有大成之国也!三十余中小诸侯,或以守成图存,或以依附图存,或以斡旋图存,若郑庄公以小国求变图存而成小霸者,竟无一国。以此观之,中小诸侯难逃厄运,争雄之战国难有所成。先生以为如何?”

卫鞅是谁?商鞅是也。这一番宏论,发生在商鞅打算以白衣士子身份入世,在战国七雄中选择一国,谋求实现富国强兵、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作者孙皓晖,把商鞅纵论天下大势的场景,放在魏国早期都城安邑一个名叫洞香春的华贵酒楼。这里是各国士子聚酒清谈、饮茶交友的场所。

身在富贵地、温柔乡,可以品美酒、赏丝竹。商鞅的眼界,却远在世俗红尘之外、大国博弈之间。因为,一场时代的大风暴正在敲门!

那是个什么时代?春秋之末,战国之初。关于这个时代的特点,《诗经》有段经典描述:“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烨烨雷电,不宁不令;山陵卒崩,百川沸腾……”

生逢乱世,名士学子该当如何?诸子百家最具代表性评说的有两则,一是晏子对春秋时期社会精神的描述:“凡有血气,皆有争心。”二是韩非子对战国风貌的概括:“大争之世,多事之时。”

奴隶社会正在瓦解,旧的秩序眼看被打破。封建社会正在孕育,新的时代就要来临。面对天翻地覆的剧烈变化,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中心的商鞅,把酒临风,说出这样一段对天下大势的洞见。

话锋铮铮,隐藏风雷滚滚。一场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大转型的时代活剧就要上演。

商鞅此去,挥鞭何处?他选择了秦国。一个被中原列国不齿、视为蛮夷之邦的荒凉贫瘠西部邦国。他的施政方略,就是变法,把贫弱的秦国,变成一个他心目中的“大成之国”。

变法,千难万险,商鞅成功了。最成功的还不在于实现了秦国的富强,而在于改变了老秦人长久以来被歧视、被羞辱的心。河西大捷之后,秦君履行商鞅变法的诺言,给立下战功的隶农封爵——

诏书读完,人山人海的咸阳广场竟然安静得像幽深的山谷,唯闻连绵不断的粗重喘息。普天之下,隶农平民得到国家爵位难于登天,爵位权力天生与贱民无缘。可是,就在今日这光天化日之下,万千庶民亲眼看见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兄弟拜受了爵书玉印,拜受了象征着家族荣耀的府邸赐匾与绣着金线的战袍!埋藏在多少隶农心中的辉煌大梦,竟然真的一朝实现了……良久,广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变法万岁——!”

好男儿,奇男子,当如斯也。变法万岁,聚泪成酒,当饮一大爵!

变法功臣商鞅,最终竟被复辟势力处以车裂酷刑。改变秦国命运的商鞅,终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然而,民心如丰碑。行刑那天,百姓们簇拥着刑场,活祭他们的商君——

四野民众仿佛早有准备,一县一拨,由各族老人抬着祭品走进刑场,不断在刑台前摆上一案一案的三牲祭品,一束一束的松柏绿枝,洒下一坛一坛的清酒。人潮涌动,默然无声。片刻之间,祭品如山,松柏成荫,浓郁的酒气竟弥漫了刑场!

炸雷滚滚,暴雪茫茫。商鞅死了,但他以肢体的分裂,换来了未来华夏的一统江山。他创立的新法,以深入人心的强大力度,在关中大地的高天厚土植根。政敌杀了商鞅,杀不了变法。

古往今来,成法易守,变法难哉!改变一个落后的国家,改变一支积弱的军队,需要先驱者怀着从心底涌出的神圣使命,一往无前,百折不回,乃至以鲜血为代价,以生命为祭品。

酒祭乎?泪祭乎?血祭乎?

二、国命纵横:苏秦张仪的酒

张仪,《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苏秦,一介书生,佩戴六国相印,领衔抗击秦国扩张,是谓合纵。

张仪,也是书生,效命秦国托付,成功瓦解六国同盟,是谓连横。

苏秦和张仪师出同门,老师都是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可谓师兄弟。就是这两个文弱书生,以超人的智慧,驰骋穿梭于战国之间,用文弱书生的长襟博袖漫卷战国风云,掀起一场场政治和军事的惊涛骇浪。

还是说酒。双杰聚酒,苏张共饮,抒发抱负,自不必说。单说苏秦说秦,以茶代酒,纵论天下——

自古以来,王霸无非两途:其一,吊民伐罪,取天子而代之,汤文、周武是也。其二,联结诸侯,攘外安内,成天下盟主,齐桓、晋文是也。然则,如今战国大争之世,天子名存实亡,吊民伐罪已成无谓之举。战国比肩而立,称雄自治一方,盟主称霸也已是春秋大梦。惟其如此,以上两途均无法实现王霸之业,须得开创第三途径。此为如今王霸大业之新途,如何开创这条新路?方为真正的奇策异谋。

再看张仪,入咸阳,吃苦菜,喝秦酒,又是一番深刻剖析——

秦国已成天下真正的法制大国,耕战精神已经成为国人根基;朝野整肃,国人奋发,财货充盈,民心思战。反观中原:六国个个旧根未除,奢靡颓废之风弥漫山东;官吏疾贤妒能,民心散乱低靡;哪一国能再争得二十年时间彻底变法,而做第二个秦国?绝然不可能。当此之时,秦国就是天下楷模。对秦国没有信心,对天下就没有希望!

点评天下明君英主,绸缪一统江山霸业,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书生。那个时代,一介书生的生命状态竟是这样饱满、这样昂扬、这样自信、这样具有进取精神!

苏张的纵横捭阖,深刻影响着战国后期群雄逐鹿的形势,其观点和思想对后世王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学生景春曾说:苏、张“一怒而天下惧,安居则天下熄”。

然而,书生终究是书生。后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那要看到底是用他不用,是真用还是假用。战国时代,明君英主对他们是真用,因为人才就是国运!

因此,战国时代,是战车冲突碾压的时代,是搏斗血肉横飞的时代,是智谋奇葩异放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赤裸裸白热化的时代。无能的庸才如弊履,真正的英才似明珠,名士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无价瑰宝。

我们今天的脚步,依然是历史的延续。书中战国歌谣,犹在今天耳畔——

“春草离离,彼稷之苗。行迈悠悠,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名士交锋,必有胜负,但胜的光荣,败得豁达。苏秦临死前那番话,同样充满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大气和风骨——

二十余年,天下格局又是一变。合纵连横之争,六国虽然落了下风,却结束了秦国的一强独大,这是我等都没有想到的。六国的二次变法开始了。往后,至少是秦、齐、赵三强并立,说不定还得加上一个燕国。看来,华夏一统是条漫漫长路,也许还得再熬上几十年。人生有年,我等只能走得这几步啊!看看,苏秦张仪,已经都是两鬓白发了。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也都是不惑之年了。逝者如斯夫!我们这一代已经流将过去了,恋栈无功,虚度岁月,岂是英雄作为?……

读到这里,已是百感交集,一个念头如醇酒穿肠:中国书生,是否最适合生活在战国?当今之世,有多少书生背弃了初心,忘却了理想,为簪缨计,为稻粱谋,出入官场间,消磨宦海里?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从哪里来?有多少人还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当年一片赤诚的求学之心,现在还剩下多少?

行与子还兮,我士也骄!

三、金戈铁马:战神白起的酒

白起,《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从千夫长,到大将军,秦国名将白起向我走来。

白起,是秦军的战神。虽说初战伊始,秦国奇兵破宜阳,千夫长白起崭露头角。然而,从千夫长到大将军,还有漫漫长路。

脱颖而出,白起的机遇在哪里?在于六国强敌大兵压境。当时,秦国却没有大将担纲。在大战连绵的战国之世,国无名将,犹如军无魂魄。便是邦国长城,没有名将,朝野之心便立即悬到了半空。

白起的崛起,与秦国宣太后的大胆起用绝对密不可分——

“我看,就白起!”宣太后倏忽一脸肃然,“自先王暴逝,白起的作为、本领、军中声望,谁都明白。我看是个大大的将才!无非是年轻了一些,不到三十岁。可孝公即位多大?二十四岁!商君入秦多大?二十六岁!苏秦张仪出山多大?也是二十六七岁!秦国要后浪推前浪,便要靠这些英年大才。无论是你魏冄,还是樗里疾,都可为将,也可能战而胜之。可是啊,秦国就还是有相无将,瘸腿!若让白起独当大任,一旦大胜,便有了一个最年轻的大将,秦国也就浑全了!不是么?”

宣太后是谁?就是那位前些时候活跃在电视剧里的芈月。

这番见识,哪像女人?或许,若论知心,最了解男人的正是女人!

白起拜将,领命出征,果然没有辜负宣太后慧眼识人,率部一举击退六国大军,班师凯旋。长亭外,古道边,年轻的秦昭王摆酒相迎,白起接过大爵一饮而尽,如此三爵,竟是片刻未歇。

酒入壮士心,化作知遇情。记得一位恩师曾经对我说过,领导也好,老师也好,对部下、对学生的恩情,一是知遇,二是再造。若论时序,先有知遇,后有再造。若论功德,再造则胜过知遇。

此言何解?宣太后、秦昭王与白起的故事,就是万世楷模。若无宣太后和秦昭王的知遇继而再造,白起或许老死于阡陌,或许战死于卒伍,终无一代名将。

再造成功的标志,是全军上下对白起的无比信服——

发于卒伍的白起,做卒长时便是铁鹰剑士,骑战步战以及各种器械无不精通,但在校军场走得一圈看谁一眼,便必是此人技艺有差。寻常大将但有此长,士卒便服。然则白起又远远不至于此,战场算计之精到,战法部署之高明,杀敌勇气之丰沛,决断胆识之果敢,几乎是样样炉火纯青!三十多年来,只要是白起领军,任是大战恶战,秦军都是战无不胜。久而久之,秦军军营便流传开一则兵谣:“但跟白起,惟有老死。若得战死,天命如斯!”说得便是跟白起打仗死了也不冤枉。便是如此之白起,偏偏却是从来没有狂躁倨傲之气,永远那般冷静,永远那般清醒,永远那般孜孜不倦地揣摩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上不负君,下不负兵,“俯仰无愧”四字,白起当得!

饶是如此,名将的桂冠终须大战的淬火。白起戎马一生将帅生涯的最高潮,在于长平决战——

“诸位,长平大决,便是秦赵两国的生死大战。”白起拄着长剑两大步便到了帅案之前,浑厚威严的声音在洞中激荡着:“阏与之败后,老夫与诸位期盼这场大战,盼了三十余年。今日,终是让我等盼到了。生为秦军将士,我辈当真大幸也!”

名将风骨,闻战则喜。为白起将军此言,浮一大白!

真正的军人,须有虎虎霸气、一腔热血,而不是龌龊阴气、一腔冷血。

真正的军人,应该想打仗、盼打仗,有三分把握就敢亮剑,有五分胜算就敢决战,而不是找一堆理由不打仗。

真正的军人,要当人物,而不是宠物。

四、铁血文明:嬴政大帝的酒

秦王嬴政,一统华夏,千古一帝。

然而,《大秦帝国》给秦始皇嬴政设计的出场形象,不是征战,而是读书。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论著多矣。闭门昼夜研读,让嬴政不能安眠的,不是《老子》《庄子》《墨子》《孟子》……撩动这位千古一帝心弦的,是《韩非子》的《孤愤》。

读此书时,嬴政老酒一爵爵地饮,浑然不知其味。旬日以来,书案旁堆起了五七只空荡荡的酒坛,大书房则始终弥漫着一片浓烈的酒香。嬴政就是这样时而拍案痛饮时而连连惊叹,昼夜不停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厚厚三大本羊皮书!

为何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眼中,诸子百家皆为下品,唯有《韩非子》的《孤愤》暗合于心?作者孙皓晖有一番精辟见解,摘要敬录如下——

读《商君书》,如同登上雄峻高峰一览群山之小,奔腾在胸中的是劈山开路奔向大道的决战决胜之心。读《吕氏春秋》,从遥远的洪荒之地一路走来,历代兴亡历历如在目前。读《老子》,是对一种茫无边际的深邃智慧的摸索,可能洞见一片奇异的珍宝,也可能捞起一根无用的稻草。读《庄子》,一种玄妙一种洒脱一种旷远一种出神入化一种海市蜃楼一种生死浑然,随着心境变幻莫测地萦绕着你。读《墨子》,如同暗夜走近熊熊篝火,使人通身发热,恨不能立即融化为一团烈焰一口利剑,焚烧自己而廓清浊世。《孟子》是一种滔滔雄辩,其衰朽的政见使人窝心,其辞章之讲究却使人快意。《论语》是支离破碎而又诚实坦率的一则则告诫,一则则评点,若是你不欲复古,纵然全部精读完毕,你也不知道自己该当如何在这个大争之世立身。《荀子》是公允的法官,疑难者或可在其中找到判词,无事读之则很难领悟其真髓……

然而,《韩非子》的《孤愤》迥然不同。孙皓晖代嬴政评点:这位法家与其他法家最大的不同,是将法家三治(法治、术治、势治)熔于一炉而重新构筑出一个宏大的法家学阵。在那剧烈动荡的大争时世,韩非子自囚深居而思通万里,烛照天下,将鲜为世人所知的种种权力奥秘与黑幕化为煌煌阳谋,陈列于光天化日之下,成为权力场运行的永恒铁则。

那么,历史上的嬴政大帝是否真的爱读书?是否真如《大秦帝国》描写的这般嗜书如命、手不释卷?是否真的能博览群书,又能提炼出为己所用的真知灼见?倘若答案是肯定的,他后来成为始皇帝为什么又执意焚书?帝王道术,难以猜度,今人观古,总有疑团。

也许,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试图用书中那盏伴读嬴政的青铜灯,照亮一个历史真相:在秦国统一华夏的烽烟深处,我们的国家已经从蒙昧走向文明。各种文明成果,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其中,有一种敢做开天辟地之事、大胆宣告理想、不惜用剑开道的雄壮之根、健硕之本。那就是中华原生态气血充沛、生机蓬勃的铁血文明。

从《大秦帝国》中读《孤愤》,可谓读“书中之书”。于是,嬴政的亮相,必然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立誓开创吞并六国伟业的宣告——

嬴政咬着腮帮噙着泪光良久无言,数十万大军的山谷肃静得唯闻人马喘息之声。终于,嬴政嘶哑着声音开口了:“诸位将军皆在英华之年。全军将士皆在英华之年。这支新军,是秦国五百余年来,最年青的一支大军!少壮之期身负国命,虽上天无以褒奖也。嬴政今岁二十有八,与尔等一般少壮英华,感喟之心,夫复何言!秦军之老弱孤幼,均已还乡。朝廷之功臣元老,均已告退。新军将士,尽皆少壮。朝廷官吏,尽皆盛年。秦国大命何在,便在我等少壮肩上!天下一统,终战息乱,需我等血洒疆场!千秋青史,重建华夏文明,需我等惕厉奋发!成则建功立业,败则家破国亡,大秦国何去何从,嬴政愿闻将士之心!”

大国崛起,必须统一。将士心愿,何须再问?支撑嬴政必胜信念的,就是在大动荡的乱世中发育,在进步与保守的厮杀中、血泊中浸润生长的这支年轻力壮的虎狼之师!

无论这支军队有多少攻城掠地、扬鞭策马的威仪,无论这个帝国有多少身后争议、史书誉谤的喧嚣,我们都不要忘记咸阳宫阙里那些静静的长夜,不要忘记那个在青铜灯下饮闷酒、读《孤愤》的人——

那是在中华原生态铁血文明拂晓的天幕下,我们民族的生动剪影!

(原载于《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第9期,在中国军网发布时作者又有修订)

(中国军网原题为《<大秦帝国>:一部男人可以下酒的书》)

}

头头是道 头角峥嵘 头破血流

头晕目眩 头重脚轻 头昏脑涨

白头偕老 绣花枕头 抱头痛哭

抱头鼠窜 千头万绪 垂头丧气

回头是岸 交头接耳 迎头赶上

肥头胖耳 三头六臂 当头棒喝

摇头摆尾 评头品足 浪子回头

源头活水 焦头烂额 头面人物

空头支票 狗头军师 街头巷尾

掐头去尾 晕头转向 百尺竿头

改头换面 露尾藏头 蝇头微利

披头散发 迎头痛击 埋头苦干

心头撞鹿 品头论足 牛头马面

呆头呆脑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出头露面 藏头露尾 彻头彻尾

虎头蛇尾 独占鳌头 生死关头

鬼头鬼脑 探头探脑 没头没脑

油头滑脑 出人头地 崭露头角

发愤图强 发号施令 发人深省

意气风发 发扬光大 百发百中

大发雷霆 奋发有为 鹤发童颜

后发制人 结发夫妻 怒发冲冠

先发制人 一发千钧 朝发夕至

擢发难数 被发缨冠 被发文身

鹤发鸡皮 白发苍髯 令人发指

披头散发 容光焕发 千钧一发

眼高手低 眼花缭乱 眼高一切

眼明心亮 眼明手快 过眼烟云

冷眼旁观 另眼相看 睡眼惺松

望眼欲穿 有眼无珠 三眼一板

见钱眼开 眉高眼低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手急眼快 心明眼亮

挤眉弄眼 愁眉锁眼 白眉赤眼

目不交睫 目不识丁 目不暇接

目不转睛 慈眉善目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空一切

目无法纪 目无全牛 历历在目

目无余子 目眦尽裂 闭目塞听

瞠目结舌 触目惊心 耳目一新

刮目相看 掩人耳目 过目不忘

过目成诵 举目无亲 眉目如画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明目张胆 怒目而视 鼠目寸光

拭目以待 金刚怒目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有目共睹 琳琅满目

鱼目混杂 众目昭彰 耳聪目明

死不瞑目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刚举目张 眉清目秀 疮痍满目

口碑载道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口是心非 口说无凭 口诛笔伐

百口莫辩 出口成章 虎口余生

缄口结舌 交口称誉 苦口婆心

钳口不言 守口如瓶 脱口而出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血口喷人

异口同声 有口皆碑 有口难分

有口无心 张口结舌 众口纷纭

众口一词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心服口服 心直口快 脍炙人口

三缄其口 血盆大口 羊入虎口

口口相传 一口咬定 口口声声

交口称赞 矢口否认 众口难调

贻人口实 反咬一口 拖家带口

赞不绝口 异口同声 出口不逊

养家糊口 良药苦口 目瞪口呆

心口如一 众口铄金 哑口无言

面不改色 面红耳赤 面黄肌瘦

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面如土色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反面无情

两面三刀 满面春风 人面兽心

青面獠牙 四面楚歌 四面受敌

铁面无私 唾面自干 一面之词

一面之交 白面书生 本来面目

耳提面命 别开生面 出头露面

独当一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千人一面 洗心革面

春风满面 牛头马面 笑容满面

手不释卷 手忙脚乱 手无寸铁

手足之情 手足无措 白手起家

拱手让人 妙手回春 拿手好戏

拍手称快 七手八脚 束手就擒

顺手牵羊 缩手缩脚 唾手可得

信手拈来 袖手旁观 一手包办

游手好闲 指手画脚 炙手可热

不择手段 情同手足 人多手杂

眼高手低 爱不释手 大打出手

得心应手 高抬贵手 鹿死谁手

大显身手 一手遮天 握手言欢

棋逢对手 束手无策 蹑手蹑脚

心狠手辣 措手不及 手舞足蹈

比手画脚 绊手绊脚 拳打脚踢

笨手笨脚 动手动脚 有脚书厨

指手划脚 支手舞脚 三拳两脚

轻手轻脚 脚不点地 毛手毛脚

蹑手蹑脚 指手顿脚 大手大脚

脚踏实地 手忙脚乱 四脚朝天

捶胸顿脚 挤手捏脚 脚不沾地

评头论脚 七手八脚 三拳二脚

慌手慌脚 手脚无措 束手束脚

头重脚轻 碍手碍脚 七手八脚

身败名裂 身不由己 身经百战

身后萧条 身怀六甲 身体力行

立身处世 设身处地 束身自好

摇身一变 葬身鱼腹 安身立命

大显身手 言传身教 仅以身免

引火烧身 孑然一身 明哲保身

身临其境 奋不顾身 赤身裸体

惹火烧身 著作等身 身先士卒

心安理得 心不在焉 心潮澎湃

心驰神往 心胆俱裂 心恶面善

心烦意乱 心服口服 心腹之患

心甘情愿 心宽体胖 心狠手辣

心花怒放 心怀叵测 心慌意乱

心灰意冷 心急如焚 心坚石穿

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 心口如一

心力交瘁 一见倾心 一片冰心

心领神会 心乱如麻 心满意足

心明眼亮 心平气和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如铁石 心照不宣

心直口快 心中有数 有口无心

诚心诚意 称心如意 痴心妄想

处心积虑 粗心大意 得心应手

腹心之患 勾心斗角 攻心为上

归心如箭 回心转意 一片丹心

匠心独具 匠心独运 尽心竭力

惊心动魄 居心不良 居心叵测

苦心孤诣 苦心经营 狼心狗肺

离心离德 瞒心昧己 扪心自问

呕心沥血 平心而论 平心静气

齐心协力 全心全意 人心不古

人心惶惶 人心所向 人心向背

三心二意 丧心病狂 赏心悦目

死心塌地 随心所欲 贪心不足

提心吊胆 同心同德 痛心疾首

推心置腹 违心而论 雄心壮志

问心无愧 洗心革面 心心相印

虚心下气 野心勃勃 一心一意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真心实意

忠心耿耿 专心致志 鬼迷心窍

别出心裁 动人心弦 费尽心机

枉费心机 言为心声 用尽心机

语重心长 胆颤心惊 包藏祸心

别具匠心 别有用心 不得人心

恻隐之心 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

触目惊心 促膝谈心 掉以轻心

独具匠心 蛊惑人心 刻骨铭心

苦口婆心 狼子野心 力不从心

笼络人心 万众一心 无所用心

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 人面兽心

煞费苦心 深得人心 深入人心

探头探脑 肝脑涂地 绞尽脑汁

头疼脑热 贼头贼脑 蔫头耷脑

置之脑后 脑满肠肥 有头没脑

套头裹脑 针头线脑 鹰头雀脑

斜头歪脑 枯脑焦心 兔头獐脑

榆木脑袋 愣头磕脑 狗头鼠脑

撞头搕脑 劈头劈脑 头昏脑闷

藏头亢脑 缩头缩脑 虎头虎脑

磕头碰脑 傲头傲脑 猴头猴脑

披头盖脑 痛心拔脑 鼓脑争头

面红耳赤 耳聪目明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耳熟能详 抓耳挠腮

充耳不闻 洗耳恭听 交头接耳

耳濡目染 俯首帖耳 如雷贯耳

掩人耳目 肥头大耳 隔墙有耳

耳目一新 历历在耳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三耳秀才 佯打耳睁

耳不离腮 逆耳忠言 过耳之言

废耳任目 发明耳目 苦口逆耳

惹人耳目 倾耳戴目 瞽旷之耳

口耳并重 耳目股肱 垂首帖耳

耳听八方 耳软心活 舌敝耳聋

耳热眼花 耳口相传 褎如充耳

感心动耳 洗耳投渊 洋洋盈耳

妥首帖耳 顺耳悦目 接耳交头

墙风壁耳 眩目震耳 耳热眼跳

袖手充耳 属垣有耳 附耳低语

耳顺之年 伏首帖耳 隔窗有耳

过耳秋风 耳聋眼黑 言犹在耳

双珠填耳 耳提面命 一人耳目

眼花耳热 倾耳注目 挝耳挠腮

眼瞎耳聋 方面大耳 赁耳佣目

赖有此耳 酒酣耳热 挖耳当招

胸有成竹 昂首挺胸 胸无城府

直抒胸臆 袒胸露臂 胸无大志

袒胸露背 胸怀大志 胸无成竹

摧胸破肝 鸡胸龟背 自出胸臆

胸中之颖 心胸开阔 槌胸蹋地

胸无宿物 直吐胸怀 怒气填胸

全局在胸 胸有城府 抚胸呼天

成竹在胸 将胸比肚 胸有甲兵

挺胸凸肚 心胸狭隘 胸中磊块

捶胸顿足 挺胸突肚 胸有悬镜

胸中柴棘 胸罗锦绣 点胸洗眼

胸中无数 成竹于胸 胸次开阔

了然于胸 胸中万卷 胸无点墨

胸中垒块 铺胸纳地 胸有丘壑

背水一战 背道而驰 腹背受敌

汗流浃背 芒刺在背 人心向背

袒胸露背 倒背如流 背信弃义

背井离乡 如芒在背 虎背熊腰

背紫腰金 背本趋末 阴山背后

背约负盟 腹背夹攻 违信背约

义不背亲 鸡胸龟背 膝痒搔背

腹背相亲 拊背扼喉 背水为阵

曝背食芹 蜂腰猿背 牍背千金

背前面后 背山起楼 项背相望

背惠食言 鲽离鹣背 拱肩缩背

刮毛龟背 鲐背苍耈 背曲腰躬

力透纸背 背盟败约 黄发骀背

腹背之毛 骀背鹤发 正点背画

向声背实 水过鸭背 鹤背扬州

不相违背 人心背向 望其项背

死记硬背 望其肩背 背若芒刺

背碑覆局 弃好背盟 扼喉抚背

无背无侧 面从背违 肩背难望

面从背言 背城借一 背公循私

挨肩搭背 压肩迭背 相背而行

牵肠挂肚 小肚鸡肠 萦肠惹肚

跑肚拉稀 抠心挖肚 倾肠倒肚

眼馋肚饱 肚里泪下 鸡肠小肚

鸡肠狗肚 将胸比肚 挺胸凸肚

翻肠搅肚 兜肚连肠 肚里蛔虫

挺胸突肚 眼饱肚饥 熬肠刮肚

满肚疑团 搜肠刮肚 心知肚明

伸头缩颈 引颈受戮 兵在其颈

刎颈至交 燕颔虎颈 洗颈就戮

鸢肩鹄颈 延颈鹤望 兵已在颈

延颈就缚 龙眉豹颈 耸肩缩颈

长颈鸟喙 系颈牵羊 刎颈之交

朗诵 兰亭序(视频链接)红楼梦全诗美篇链接歌颂毛泽东庆祝庆祝感恩领袖图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男性朋友都喜欢借酒浇愁:年轻时与朋友间的欢聚时刻、工作后与客户间的职场应酬、恋爱中与另一半的烛光晚餐等。只要想喝,人们总能找到种种需要饮酒的理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酒精是一种青春记忆、一种助兴工具、一种情感表达。但对于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ED患者来说,服用抗ED药物(如白云山金戈等)后能否喝酒却成了他们的一大困惑。究竟喝酒以后能吃伟哥(金戈)吗?伟哥类药物与酒精同服将会对身体产

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男性朋友都喜欢借酒浇愁:年轻时与朋友间的欢聚时刻、工作后与客户间的职场应酬、恋爱中与另一半的烛光晚餐等。只要想喝,人们总能找到种种需要饮酒的理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酒精是一种青春记忆、一种助兴工具、一种情感表达。但对于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ED患者来说,服用抗ED药物(如白云山金戈等)后能否喝酒却成了他们的一大困惑。

究竟喝酒以后能吃伟哥(金戈)吗?伟哥类药物与酒精同服将会对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跟随ED患者小王,听听他所咨询的男科专家是怎么说的。

酒精与“伟哥类”药物不宜同服
小王是一名ED患者,曾经尝试过无数种治疗ED的方法,却均以无效而告终。最后,小王在听从医生的建议后开始服用伟哥(金戈),终于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原本不堪的夫妻关系也变得越发和谐。最近,小王突发奇想,想要在晚上服用完伟哥(金戈)后与妻子喝一些红酒助兴,只是心里有些担心:喝酒会不会影响伟哥(金戈)的效果,两者间是否会产生相互作用而伤害到身体?带着这些疑问,小王去咨询了男科专家。

专家告诉小王:喝酒后服药并非绝对的不可以,但喝得伶仃大醉与浅尝即止对药物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患者身体状况的不同也会对饮酒和服药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酒精与伟哥(金戈)并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究其原因,是因为酒精的存在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其镇静作用也会影响药效发挥。因此,如果小王在服用伟哥(金戈)前后饮用红酒助兴,酒精会对药效有所影响,反而有可能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专家不建议小王在服药的前后饮酒,以免影响伟哥(金戈)的药效,令原本变得和谐的性生活再遇“尴尬”。

而除了饮酒外,专家还提醒了小王几点服药禁忌:第一,无论是间断服用还是持续服用,伟哥(金戈)绝对不可与硝酸酯类药物同服。第二,对西地那非中任何成分过敏者也不可服用伟哥(金戈)。第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服药有风险,要慎服。最后,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服药剂量,切不可为了追求效果而过量服用。

空腹最佳,可增加前戏提升效果
饮食习惯也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伟哥(金戈)最理想的服用状态为“空腹”,这样药效可以达到最佳。所以,伟哥(金戈)的服用最好是在性生活进行前的30分钟左右,且晚饭最好以清淡为主。另外,服用伟哥(金戈)后还要有足够的性刺激,药物才能发挥最大功效。ED的治疗并不是吃片药就万事大吉,需要一定的性刺激,因此妻子的配合也至关重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人吃50mg金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