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变异到第几代了?

新冠病毒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目前国内的新冠疫情基本平息,许多人可能会觉得我们对新冠病毒已经足够了解,但不断的研究新发现却在刷新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绘制了新冠病毒最初在人类中传播的地图,发现有三个不同但密切相关的变体,A型为由蝙蝠经穿山甲传染给人类的原始病毒,B型由A型演化而来,而C型又是B型的变异类型。其实我们再仔细阅读一下相关报道,会发现里面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相关研究发现A型新冠病毒更多出现在美国西海岸地区,而中国武汉只有少数为该类型感染患者,更多为B型病毒,且新冠病毒第一次发生在人类身上感染的时间大约在去年的9月13号之后至12月9号之前。我们是否可以从中猜测美国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呢?

由于东西方人种的不同,基因也会不同,因此新冠病毒在我国传播过程中变异为B型病毒传播。而且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去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当时美国也有参加,所以不排除当时美国参加的军人当中存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尚在潜伏期的患者。

病毒这种变异速度是否正常?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变异能力最强的病毒要数流感病毒,已有多种亚型。新冠病毒在短短数月就已经发现三种不同类型毒株,这种变异速度肯定是不正常的,大有超过流感病毒之势。病毒变异的结果无非是毒力、传播能力或生存条件的改变。

从最新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和日本以及东亚以外的新冠病毒,变异速度更快,在美国、澳大利亚或欧洲,它的变异速度要比在东亚快了约50%,这说明病毒可能在白色人种中更容易变异,而且是否也是新冠病毒在西方国家难以防控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这种发现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科学家可以利这种病毒DNA的变异去了解它的行为方式,从而开发出不同的应对方法,以及可以利用数字模型来了解相关国家何时能解除封锁,如何防止病毒的二次爆发。

我国经过约3个月的努力,疫情总体形势可控,但考虑到新冠病毒作为一个狡猾的新型病毒,目前还是要密切关注无症状感染者,近日国务院就印发了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强调仍然要重视防控,不可疏忽大意,以更坚实的维护我们得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

  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林清清 通讯员 粤疾控

  “你接种疫苗了吗?”最近,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人数的增加,这句话成为了不少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同时,随着市民接种疫苗的意愿逐步增加,也有不少市民会问:灭活疫苗、减毒疫苗有什么不一样呢?灭活疫苗需要打两针,前后可以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新冠疫苗吗?针对市民关心的新冠疫苗接种问题,省、市疾控中心给出权威解答。

  Q:目前新冠疫苗有哪几种?哪个最好?

  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有数百家单位,而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主要有8种: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复制型载体疫苗、非复制型载体疫苗、DNA疫苗、RNA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病毒样颗粒疫苗。国内主要集中在: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

  不能简单说哪条技术路线更好,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这才是对一种疫苗的科学评价。

  考虑到现有防疫需要,只要是出于防病的目的,任何工艺的疫苗对于非禁忌症人群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Q:目前国内疫情总体平稳,新冠疫苗有必要打吗?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当前国内疫情虽然总体平稳,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境外疫情输入造成本地反弹的压力。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可以让自己拥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受益的首先是接种者。

  其次,当我们人群接种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后,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具有对新冠病毒免疫力后,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从而终止疫情流行。因此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早打早受益!

  Q:什么情况不适宜接种新冠疫苗?

  有以下任一情况,是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正在发热者;孕妇;患有经医生评估不能接种的疾病等,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Q:新冠疫苗需要接种几针?间隔多久?错过了第二剂的接种时间还可以补种吗?

  目前广东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程需接种2剂次,推荐2剂次间隔不少于28天。因出国或前往高风险地区工作等需要尽快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受种者,应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可在不少于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最短时间间隔,接种2剂次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目前,缺乏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临床研究数据,故尚不能确定两剂疫苗的最大间隔时间。但参考其他疫苗的接种经验,若患者未完成全程接种疫苗,应尽快开始接种或者补齐相应剂次。

  Q:两针不同新冠疫苗可以互换吗?

  目前尚无关于不同厂家或不同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的证据。建议现阶段使用同一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接种。

  Q:新冠疫苗能不能和HPV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其他疫苗一起接种?

  对于新冠疫苗这个疫苗家族新成员,建议与其他疫苗分开接种,并且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至少两周,尽量减少非预期的相互影响,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如有狂犬病暴露者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应优先接种狂犬疫苗。

  Q: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首先只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达标的疫苗,才有可能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上市的批准;其次,每一批疫苗在进入市场前,都需要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批签发证书;而批签发的过程就是对该批次疫苗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又一次检测;最后,目前我国已经接种8000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持续监测结果已经证明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

  Q:打了新冠疫苗,还要继续戴口罩吗?

  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不能把宝全押在疫苗上。我们仍需牢记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

  Q:接种新冠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

  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Q:接种新冠疫苗后,出入境检查血清抗体呈阳性怎么办?

  如果受检者在两个星期之前打过新冠病毒疫苗,可能会导致抗体IgG和IgM阳性。如果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其他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以便相关机构鉴别判断。

  Q:病毒变异会对疫苗保护性有影响吗?

  病毒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异是一种正常现象。从目前全球有关新冠病毒变异的研究显示,尚无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疫苗失效。2021年1月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国输入新冠肺炎确认病例的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B.1.1.7突变株,其传播力更强,但是病人症状、重症率、病死率基本没有变化,当前研发的疫苗仍然有效。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机构均在密切关注与研究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Q: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常见的一般反应如接种部位酸胀、红肿、疼痛、瘙痒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

  疫苗有可能诱发个别人发生过敏性反应,这是疫苗本身特性之一,并不代表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问题。

  接种疫苗所致的过敏性休克(通常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以内)、或者受种者离开接种点后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高热、休克及其他比较严重的健康状况,需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苗接种史并同时报告接种单位。

}

自2019年底首次被发现以来,新冠病毒(SARS-CoV-2)疫情已经持续9个月,在全球造成接近3300万人感染,近100万人死亡。

但是,有关这种病毒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开始感染人类?病毒都发生了哪些变异?其中又有哪些变异是重要的?等系列问题都有待于回答。

要回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遗传流行病学,即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和基于人群的调查。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 证明这种突变的确增加了病毒的传染性。

研究也发现,尽管这种突变有可能增强病毒的传播力,却没有证据显示会增加毒力和致病性。

D614G并非被发现的唯一的高频突变。

编码新冠病毒蛋白质壳的3个相连核苷酸的突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基因序列数据中,目前已经发现出现在高达三分之一的病毒中。

一种与免疫原性相关的Orf3a蛋白第57号位置上发生的单个氨基酸替代突变也见于四分之一的病毒中。

刺突蛋白中存在其他突变,以及无以数计的其他突变似乎都是由我们自身免疫反应的活性诱导的适应性变化。

至于这些或其他任何突变是否能改变病毒的传播性或毒力,基本上都没有达成共识。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绝大多数变异都是随着SARS-CoV-2传播而发生的没有生物学意义的单纯性携带。

当然,病毒基因核苷酸的替代并非新冠病毒的唯一突变形式。

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辅助基因Orf7b / Orf8的缺失会降低SARS-CoV-2的毒力,这些变异病毒感染可能仅会引发无害的轻度感染。

这种缺失也曾经发生在2002-04年爆发的SAS病毒。

综上所述,尽管自新冠病毒流行以来,已经发生了,而且仍会继续发生无以数计的适应性突变。但,就目前的数据来说,我们所面临的仍然属于同一种病毒的感染,即没有发生显著改变病毒生物特征的大的突变。

因此,疫情的性质和我们应该采取的防疫策略和措施也不应该轻易改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僵尸病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