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献血给多少补偿?

  新华社沈阳9月10日电 题:写在25本献血证里的爱——“熊猫血”夫妇的15年献血路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张倵瑃 于力 徐祥达

  辽宁省抚顺市区的高尔山下,有个不起眼的社区,这个社区去年底爆出了一条新闻,一户普通人家成了全国文明家庭,男主人方东锋还在人民大会堂里接受了表彰。

  这个普通家庭里,有着一对平凡而高尚的伉俪——方东锋、朱利夫妇,他们的血型都是罕见的RH阴性血。15年来,25本献血证,累计献血超过1万毫升,可以为两个成年人全身换血,而他们的夫妻小爱和人间大爱,也都蕴藏在这25本献血证里。

  “我们领结婚证之前,一起去献了一次血”

  RH阴性血型是一种罕见血型,在我国汉族普通人群中,拥有RH阴性血的比例仅为千分之三,所以又被称为“熊猫血型”。在医学上,RH阴性血型的人群不可以接受阳性血型输血,所以当拥有这一血型的人出现需要大量输血的突发性危机时,血液资源就尤显珍贵。

  方东锋最初开始献血时,还是吉林某部队里的单身小伙儿。在部队里,他也是个热心肠,坚持义务献血七、八年,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型”,“那时候验血只验普通的A、B、O血型,很少检验是不是RH阴性血型。”方东锋说。

  和爱人朱利相恋于长春后,方东锋动员她也加入献血者的队伍,“我献血完全是在他的鼓励之下,因为他,我才克服了对献血的恐惧感,并逐渐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朱利说。

  慢慢地,献血仿佛已经成为他们特别的人生仪式。2002年10月8日,这对恋人走进了婚姻殿堂,登记结婚当天,小两口特意去献血,用这种方式作为结婚的特别纪念。回家时兜里不仅有结婚证,还多了两本献血证。

  2003年方东锋陪妻子逛街,看到百货大楼门口有辆采血车,两人不约而同地走了过去。验血后医生的一句话让两人惊呆了:夫妻俩都是稀有血型,朱利的血型是RH阴性B型,方东锋的血型是RH阴性AB型,更是“熊猫血”中的“熊猫血”!

  “也许这就是缘分,两口子都是稀有血型,这概率有多低?”方东锋说,“心里更多了一份责任感:我俩身上流淌的是稀有血液,关键时刻可以帮助别人挽救生命!”2003年7月,方东锋动员朱利一起加入了稀有血型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并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了在沈阳血站也能留下自己“熊猫血”的底,夫妻俩还专程从抚顺赶到沈阳献了一次血,并且留下联系电话。这些年,他们的手机都没换过号码,就是怕别人着急要血时找不到他俩。

  献血成了这个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2007年,两人爱情的结晶诞生了。前不久验血得知,今年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也是“熊猫血”,和爸爸一样,是RH阴性AB血型。“我儿子爱踢足球,现在是辽宁省一支知名少年足球队的后卫呢!”方东锋笑着说,“我们是真正的‘熊猫血’家庭。”

  2016年妻子朱利又生下女儿。“刚生下女儿那会儿,我一度体重增加到130斤。”朱利笑了笑。但很快,她开始严格控制饮食,只用了3个月,朱利就整整瘦了30斤!

  “减肥并不是单纯为了美。”朱利说,献血对献血人的身体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血糖、血脂不能高,血压不能高,转氨酶等一系列指标都要正常,不然血液就会被“拒收”。为了能及时回到献血者的队伍,朱利才下了减肥的决心。

  殊不知,这个家庭严格自律的生活方式,已经延续了很多年,这种坚持,还要从当年的一件事儿说起。

  2007年,朱利接到沈阳打来的用血电话,一名重症患者需要RH阴性B型血,她急匆匆赶到沈阳,结果检验时不合格,没能献成。“因为那段时间生病,身体不好,验血没合格,当时心里特别难受。”朱利说。

  这件事情对夫妻俩触动很大。两人一合计,制定了日常饮食和健身计划。“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喝酒了,以前最爱吃的肉汤泡饭,也很久没吃过了。”方东锋笑着说。

  为了能随时为危急患者献血,方东锋、朱利夫妇坚持锻炼,坚持清淡饮食。已接近40岁的夫妻俩,现在都还保持着很好的身材。

  “献血已经成了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方东锋说,由于血站一般储备的RH阴性血资源很少,大多时候是有需要就随时联系他们,为了让自己随时处在最好的状态,夫妻俩这么一坚持,就是好多年。

  因为献血,他们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小方是个热心肠的人。”方东锋所在单位——抚顺市妇联的杨晓琳主席说,“自打知道方东锋献血的事迹之后,我们对他就有了很多‘特殊照顾’。”

  有一次杨晓琳去清原县调研,方东锋开车到半路时突然接到求助电话,“杨主席听到了立刻叫我停车,下车后对我说‘你快开车去吧,我们怎么去自己能解决’。”方东锋驾车返回抚顺,到血站献了400毫升血。方东锋说,单位领导、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让自己非常感动。

  2016年9月,方东锋家庭被抚顺市妇联推荐候选全国首届文明家庭。经过层层选拔和推荐,2016年12月12日,方东锋家庭和其他299个家庭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并受到领导同志的接见。

  “能被表彰我心情无比激动,这是对我们两口子十几年坚持的最好奖励!”方东锋说,“我来自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雷锋精神已经深深渗进我们的骨子里,我们会继续献血,继续帮助需要的人,这是我这个‘熊猫血’家庭永远的承诺!”

  “这是爸爸和妈妈在沈阳献血时的献血证,这是我和你妈妈刚认识时的第一个献血证……”在摊开满桌的25本献血证前,方东锋搂着儿子,给他讲每一本献血证背后的故事。“你以后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做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方东锋嘱咐儿子。

  如今,这对幸福的夫妇对义务献血有了更大的热忱,“自己一个人献10次血,不如大家一起献一次血”,妻子朱利联系其他“熊猫血”献血者,建起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在群里互通有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并在群里传授一些“熊猫血”妈妈妊娠方面的知识。而方东锋对自己的要求则更严格了,“我是受过表彰的人,要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更加热心地帮助有需要的人。”方东锋说。

  “献血、乐于助人、与人为乐,已经成了我们家的家风,”方东锋说,“这个家风要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
献个屁啊,病人用的时候贵死人,血站用别人白献的血卖高价,他们工作人员福利好的很,现在很少上这个当了
}

▲陈鑫的献血本,记录的是一份份生的希望。

“一个人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若干年前,陈鑫看到这句话时深受触动,这么多年他正是这么做的。近日,这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神经外科医生再次走进献血站无偿献血。

2000多毫升血,接近一名青壮年血量的一半,这是陈鑫20年来无偿献血的总量,而且是稀有的RH阴性血,仅占人群万分之三的稀有血型,俗称“熊猫血”。他是医生,救死扶伤本是职责所在;他又是“熊猫侠”,一次次慷慨捋袖给了许多素昧平生的远方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陈鑫(左二)的日常诊疗工作很繁忙。这是他和同事们成功为83岁高龄患者进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后的合影留念。

只要一个电话,他随时伸出胳膊应急

陈鑫目前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他第一次献血是在1993年,20岁的他那时是一名医科大学学生。

当时,学校号召师生参加无偿义务献血。“作为医学生,献血本就是一种责任。”陈鑫回忆,献血前,他和同学们正常健康饮食,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只为迎接集体献血的那一天。

“第一次献血,心里有点忐忑,剩下的都是兴奋和期待。”陈鑫说,到了献血点才得知,此次献血是为了当地的一位产妇,他毫不犹豫地献出200毫升全血。“就觉得有了自己的血,那个产妇就会得救了,最起码活下去的几率大了,想到这点就觉得开心。”陈鑫说。

也是这以后,陈鑫得知自己的血型是“熊猫血”,这更坚定了他去坚持献血。

由于是稀有血型,平时需要并不大,而血液储存也有一定的保质期,因此采集机会并不多,但陈鑫常常会接到血站的电话,让他一定要爱惜身体,因为他的稀有血型关键时刻能救别人的命。这点在陈鑫看来特别神圣。

“比起其他医生,我需要做更多的事。我得随时准备着,只要有人需要,我就要去献血。”目前,陈鑫已加入上海血站互助组,只要一个电话,他会随时伸出胳膊去应急。

20年献血“上瘾”,救死扶伤初心不变

由于神经外科的特殊性,平日会遇到各种重度脑外伤、脑出血患者,情况紧急,但陈鑫总会抽出时间参加无偿献血。

曾有一名急诊转来到市六东院的患者,“脑出血并脑室积血”的病情很危急,陈鑫得知后,刚献完血饭都没吃就赶去处理。在为这名患者成功手术后,他累坐在地上,喝着葡萄糖补充体力。他得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自己,也为了急寻“熊猫血”的患者,这是“熊猫侠”的责任。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朋友圈里看到急寻“熊猫血”的求助,发动全国爱心人士寻找熊猫血。对那些因为疾病、外伤、手术等原因需要大量用血的人来说,那一袋袋的不只是血,还是活下去的希望。

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在我国这类血型很稀有,99%以上的Rh血型者属阳性,汉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中,Rh阴型血的人约占0.34%。这其中,Rh阴性A型血的人约占0.102%,Rh阴性B型血的人约占0.102%,Rh阴性O型血的人约占0.102%,Rh阴性AB型血的人只占约0.034%。陈鑫的血型就是RH阴性AB型,即大家平常所说的“熊猫血”,属于万分之三的稀有血液种类。

陈鑫献血“上瘾”,其实是救死扶伤的初心不变。2011年,他又去献血了。这次,当得知当时紧缺血小板,他就主动要求献血小板。献血小板开始并没有什么感觉,之后会由于回输血液除了分离掉血小板的自体血液外,还有部分盐水加入,这就导致回输的血液温度低于体温,回输血时人体会感觉十分冰冷,口唇发麻,陈鑫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除了医院的工作,无偿献血对我来说也是一份重要的事业。”陈鑫总希望,他的一次次献血,能延续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的生命。

“熊猫侠”鼓励更多成人去献血

在我国,血液偏型或告急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大众加入献血队伍。为了挽救更多生命,市六东院的很多医护人员一直在“撸起袖子去献血”,甚至很多科室主任始终站在献血大军的一线,比如陈鑫。他们的献血之路不随春夏秋冬的更替而改变,一本本血红的无偿献血证,是对大医精诚的最好见证。

这些医生也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人对献血有误解,担心献血对身体有伤害。其实,对健康成年人来讲,一次献血200毫升后,人体的造血机制可代偿性增生,很快就能恢复献血前的水平,因此献血不但对身体没任何坏处,反而能提高造血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缓解血液黏稠度,预防高血脂的发生。适量献血还可预防和降低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陈鑫称,只要献血的次数不要太过频繁,一般间隔时间在一年左右,建议成年人适当献血。


作者:首席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高宗帅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型血阴性是熊猫血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