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s333省道为何要拓宽?

——株洲发展成就巡礼·醴陵篇

醴陵全景。 王界明 摄

万亩油茶基地。 彭雪飞 摄

中国陶瓷谷。 王界明 摄

高速纵横富瓷城。 肖邦魁 摄

刘海龙 李景兰 何俊明 欧阳根华 陆杏聪 彭雪飞 张马良 张 咪 程耿孺

这里,是一座千年古城。

这里,也是一座洋溢着澎湃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低调与奢华……

千年古邑、千年产业、千年文明!这里就是拥有“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之称的醴陵。

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奋进。醴陵一路走来,初心不改,历久弥坚,始终与伟大的时代同频共振,与伟大的祖国同步前行。

70年来,淳朴的醴陵人民,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醴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一个农业大县到现代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描绘出了一幅五彩新画卷。

一组数据显示了醴陵70年来的辉煌与巨变:GDP增长了1800倍,财政收入增长了2400余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了760余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500倍,2013年,醴陵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居第94位。之后实现连续进位,2018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5位,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第73位,位列中部百强县(市)第14位。

在新中国成立70年里,在省委、省政府、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醴陵市委、市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奋力开拓前行,谱写了醴陵改革发展的奋斗史诗。

多元发展 建设高质量强醴陵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说的就是醴陵原产的釉下五彩瓷。9月12日,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现场,一批精美醴瓷的亮相,迅速引来中外嘉宾围观,“湖南气场”瞬时升温。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陶瓷是醴陵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产业的提质升级蹄疾步稳。全市已由单一的日用瓷升级拓展到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业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类5000多个品种。电瓷产量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一,日用瓷产量占全球的11.7%。日用陶瓷产量由1949年的1513万件发展到2018年的1222024万件。工业陶瓷从无到有,2018年产量达119万吨。先进陶瓷材料入选湖南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出口电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第二个出口日用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9月3日,醴陵第一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竣工开学,筑起了醴陵陶瓷产学研一体化的实用型人才培养高地,为醴陵千年陶瓷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师生将带着千年使命,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醴陵的特点不止于瓷,这里也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里,而李畋是改变世界的百位产业巨匠之一。

千年产业沉淀伟大的工匠精神。

经过70年的发展,醴陵抢抓机遇、大胆革新,目前,醴陵烟花爆竹产业机械化应用率已超过70%,爆竹生产涉药工序100%实现机械化。其中建成烟花自动化生产线7条,爆竹自动化生产线1条。“机器换人”,让传统产业实现了“老树发新枝”。如今,醴陵花炮产品已达4000余种,2018年实现量产5712万箱,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创造的财富超过300余亿元。

作为长江中下游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的县,农业产业如何实现现代化?醴陵大胆创新,坚持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一乡一品、一片一特色”的产业格局。2018年,全市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合作社、家庭农场448家。70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58亿元、利润 2.75亿元,培育了仙都酱鸭、指上美食、湘醴山茶油等10余个特色品牌和省内著名商标。成功引入农村淘宝,2018年销售额达5079.5万元,稳居全省前十位。

会展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已成为经济新增长点。近年来,醴陵在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成功举办多届“陶瓷产业博览会”“烟花爆竹博览会”。9月28日,2019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在醴陵举行,吸引国内外4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有58家企业是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1个国家,开幕当天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38个,总金额达128.6亿元。

种种数据显示,瓷博会、烟博会等会展经济已然成为醴陵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测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3%。

与此同时,醴陵还依托旗滨玻璃,引进一批玻璃深加工及其配套项目,打造东富玻璃产业园;积极对接,主动融合,加快汽配园发展;以船湾镇获评“中国职业服装名镇”为契机,对接株洲千亿服饰产业集群,建设服饰工业园;醴陵正以多极支撑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营商环境是基础,优良服务是根本。

今年8月22日,醴陵市近200家次企业、单位和个人获得奖励或补助共计892.6万元。据统计,醴陵市自实施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两年多来,共兑现奖补金达1.4亿元,惠及企业900余家次。

2017年初,醴陵市出台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制定优惠奖励措施,扶持产业发展。今年,该市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产业集中,干部向服务集中”的新思路,对“四个十条”政策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同时出台“玻璃十五条”和《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真金白银帮扶企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醴陵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产业之城!

“三创四化” 打造文明新醴陵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2016年10月,醴陵市全面打响“三创四化”创城之战(即: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之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数字化)。今年4月,醴陵成功获评湖南省2018届文明城市称号。

扮靓一批民生工程。截至今年8月份,提质改造凤凰路、醴泉路等126条大街小巷,以及改造太一市场、阳三石市场、黄沙市场等15个农贸市场;新建8000余个停车位;新装、更换2万余盏路灯;建成桎木嘴、车顿桥等30余个共4.5万平方米“口袋公园”。“瓷城古韵·一江两岸”建成开放,渌江书院、李立三故居、耿传公祠修缮一新,城区畜禽养殖全部退出,城区明显变净变美。统筹推进中国陶瓷谷、渌江新区两大片区建设,城镇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醴陵市全力开展“城乡统筹·幸福醴陵”创新社会治理系列行动,统筹推进网上群众路线、“三社联动”、养老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物业管理小区业主自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书香醴陵七项工作。

探索“网上群众路线+”模式。今年9月,醴陵市各个“网上群众路线”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全都被《助力“99”公益日!这个9月,让我们一起爱》等关于腾讯“99公益日”的微信文章刷屏。这是醴陵市利用“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平台,宣传和推介腾讯“99公益日”慈善募捐活动。活动短短3天时间,参与捐赠活动达40余万人次,共筹集善款1037.3万元。

目前,醴陵市共建立网上群众路线微信群3982个,入群人数33万余人,微信群到村率达到100%。建立四级组织架构,共选出盟主339人,群主3982人。组建了24个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站工作团队共94人。组织线上线下活动312次,处置微信群内不良信息281件,为民办实事数量2150余件,满意率达98%。

吹响“厕所革命”号角。今年6月,醴陵市东富镇东富村以东富寺周边67户居民为试点,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家庭生活污水通过三级化粪池进行生物净化,“层层过滤”后再通过4条大管道联通,“干干净净”地流入东龙江。这不仅解决了长久以来的粪污困扰,还为荷花提供了额外的“养料”。当前,仅东富镇就完成厕所改造1020户,为全年任务的100%。

为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2017年以来,醴陵市共完成3万余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预计到2020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100%。

近年来,醴陵市着力深化“平安醴陵”“法治醴陵”“无毒醴陵”“数字醴陵”建设,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市)等国家、省(部)级荣誉300余项,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

一座城,该有怎样的底色,才能映衬出色彩斑斓的图景?

一座城,该有怎样的品格,才能让市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如今,醴陵市给出了响亮的答案——“文明”。

幸福“加码” 宜居宜业福醴陵

途正定可登顶,行稳方能致远。近年来,醴陵交通建设步入快车道,启动东城大道建设,升级改造G106和S333醴陵段,醴陵大道二期、渌江大道、国瓷路、凤凰大道等2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内成网、外成环。为打造幸福、宜居的醴陵“加码”提速。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市区距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株洲火车站40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三高”(沪昆高速、岳汝高速、莲株高速)、“三铁”(沪昆高铁、沪昆铁路、醴茶铁路)在此交织成网,106国道、333省道纵横交错,沪昆高铁在醴设站,渌江500吨级航道直达湘江,是唯一拥有海关、商检、铁路口岸和危险品储运火车站的县(市)。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18年,醴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2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1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364元。全市居民存款余额265亿元,人均27412元。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长沙银行、中信银行和省农信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先后落户醴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8亿元。人均住房面积达64平方米。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达18.3%。醴陵还是全省最早用上天然气的城市,城镇燃气普及率达80%,年用气量保持在2亿立方米左右,位列全省乃至华中地区县(市)区第一。通村道路硬化率、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全部达到100%。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醴陵市全面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医保参保率达到99.2%,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100%,每千常住人口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35.3张。在教育发展方面,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4年。醴陵市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教育督导体制改革“醴陵模式”在全国推介。在医疗卫生方面,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9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1.9人。“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常态化开展,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在文化方面,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4.2平方米,市图书馆、纪念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中华诗词之乡”。

经过70年的发展,醴陵已成为看得到绿水青山、记得住初心乡愁的美丽醴陵——到2018年底,醴陵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62%,森林覆盖率达55.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瓷城大地处处好山好水好风光。

经过70年的发展,醴陵已成为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基本设施覆盖全域的幸福醴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醴陵经济社会大发展的70年,更是醴陵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的70年。2018年,醴陵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人民幸福感大幅提升,位居中国幸福百县榜第22位。

有志者事竟成,众行者必致远。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醴陵奋楫扬帆,全面打响产业突围战,开启建设现代化醴陵的新征程,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

醴陵,已吹响新时代发展号角,正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疾行,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2014年2月27日在醴陵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醴陵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考验、负重前行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升级发展”、“三量齐升”的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抓经济、保稳定、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步前进的态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排名由第94名上升至第86名。全年实现GDP445亿元,增长10.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36.4亿元,增长0.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7亿元,增长29.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亿元,增长13.9%;实现外贸出口总额9.2亿美元,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087元、15082元,增长12%、13%。

  (一)产业转型稳中有效。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9.4:66.3:24.3。

  工业经济转型初见成效。实现工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4亿元,增长13.8%。获评全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赢得“3年3亿元”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与中检集团签约共建国家级电瓷电器检测中心,获评省级出口电瓷、日用瓷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获批“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地方标准。抓好花炮企业第三轮行政许可,圆满完成花炮商会换届,花炮机械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陶瓷、花炮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66亿元、81亿元,增长14%、10%。船湾镇获评“中国职业服装名镇”。经济开发区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取得阶段性成效,技工贸总收入达146亿元,增长21.3%。东富玻璃产业园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专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健。实现农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3%。成功战胜特大旱灾,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家,泗汾金盛等2家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2.8%。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00家,其中株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特色鲜明。

  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升温。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7.5%。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信贷总量突破100亿元,增幅连续5年超过30%,存贷比达56.8%。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顺利推进。官庄乡荣膺省级旅游名镇。李立三故居获评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17.6亿元,增长21.5%。组织陶瓷企业抱团参展春秋两季广交会,成交金额实现逆势上扬。房地产、商贸、物流等产业稳步发展。

  (二)项目建设稳中有进。

  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各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120亿元。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项目核心场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旗滨玻璃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征地拆迁1271亩,土地报批、征拆工作创造了“醴陵速度”,第一期三条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耿传公祠保护修缮工程基本完工,正式对外开放。泥釉模配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沪昆高铁完成铺轨,站台主体框架完工,醴陵大道二期(沪昆高铁连接线)项目顺利推进。岳汝高速建成通车,玉瓷路(岳汝高速城区连接线)建设如期推进,已接通凤凰大道。S333(原S313)部分路段完成改造。泉湖体育馆即将投入使用。

  招商引资稳步开展。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与推介,积极参加港洽周、湘商大会、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等活动,成功签约醴陵陶瓷国际商贸城、醴陵国际汽车文化贸易城等8个项目。中国·醴陵花炮大市场等项目正式对外招商。全年累计到位外资1.3亿美元,内联引资27.4亿元。

  要素保障不断加强。千方百计争取用地指标,全年报批土地3722亩。强力推进征地拆迁“百日攻坚”行动,全年完成征地4911.5亩,征拆房屋646栋(套)。投融资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投融资平台全年融资16.8亿元;10亿元企业债发行工作进展顺利;制定集体土地上房屋抵押贷款办法,实施中小企业“联保联贷”,进一步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电、油、气、运等其他生产要素支撑全面加强。

  (三)城乡发展稳中有序。

  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完善了一批集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布局规划。组建控违拆违队伍,严格按月考核,全年查处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44栋,拆除面积2.8万平方米,坚决维护城市核心利益。坚持“园城互动”,加快推进了经开区、长庆示范区、东富玻璃产业园片区与主城区整体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小街小巷、农贸市场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小街小巷23条,新改扩建农贸市场7个。出台了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首次运用市场模式,建成白兔潭镇玄武大道,启动了片区商业开发。完成枫林市乡、黄獭嘴镇等集镇改造。全市城镇化率达53.8%。

  新农村面貌日益改观。完成农村通畅工程150公里,改造县道碧马公路21.9公里、醴官环库公路14.5公里,岳汝高速枫林互通口至耿传公祠公路全面竣工。完成危桥改造15座、“渡改桥”1座。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整修新建水利工程2万余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7座,解决4.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泗汾镇泗汾村获评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村级网改项目141个,顺利通过省“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验收。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继续推进绿色生态醴陵建设。全面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防火护林,森林火灾发生率连年下降,森林覆盖率达55.1%。加强渌江流域治理,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流域生态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城乡同创同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株洲市民意测评中排名第一;城市卫生检查蝉联全省县级市第一,再次获评“全省最干净的县级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标,全年城市空气优质天数达340天。

  (四)民生改善稳中有为。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全年民生支出达33亿元,支出比重达70.9%。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部完成,其中18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新增城镇就业806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6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1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达100%。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91万人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到285元、118元。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5所,五保集中供养率居全省前列。新增廉租住房408套、公共租赁住房200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相关经验在全国推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检”。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基金立项5个。渌江书院、渌江桥、李立三故居、沩山醴陵窑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国保”零突破。成功举办“醴陵好声音”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11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保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国优”称号,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人口和计生工作模范单位”,计划生育综合考核排名株洲市第一。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覆盖。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扎实开展“连心解困”大走访活动,形成了市级领导牵头、驻点单位负责的5片区4层级大网络格局,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些发展难题,得到群众好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花炮产业实行“五包一”监管制度和“四三三”考核模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事故起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9.1%、22%。实行每日两位市级领导轮班接访制,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合理诉求,获评全省“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标兵”。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行政效能稳中有升。

  始终坚持市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件、政协委员提案5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9%以上。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株洲市改进作风的有关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认真贯彻落实《法治醴陵建设纲要》,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行政务、村(居)务、厂务和校务公开,获评“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规费欠费、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等“七项清理”工作,大力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和“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活动,抓好政风行风评议,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与此同时,国防、人防、民兵预备役、广电、物价、工商、海关、检验检疫、改革改制、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对台、法制、通讯、移民、水文、气象、石油、住房公积金、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的一年,是抢抓机遇、转型发展的一年,是精诚团结、真抓实干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调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目标,实现了发展的理性回归,发展更加科学、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创造的精神影响深远,发展的前景充满期待!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更得益于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醴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醴陵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还不足。重大项目落户不多,投资接续能力不强,消费增长乏力,出口贸易形势未见根本性改观。二是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的支撑能力相对减弱,转型升级压力很大;新兴产业尚未壮大,形成新的支柱还任重道远;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仍然是短板。三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项目推进、征地拆迁的速度还不够快,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过多,“四风”问题和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均有待改善。四是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化改革的首战之年,也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攻坚之年。当前,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不小,我市经济高位增长的压力日益加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高速增长的态势没有变,推动醴陵发展升级,还拥有十分难得的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为我们带来了最大的发展红利;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城镇化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必将推动新一轮发展;国家继续推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在规划布局的“中四角”城市群等等,都是重大利好。从醴陵自身来看:一是政策利好日渐增效。我市被列为全省7个中心城区过50万人口重点建设县市,获批全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陶瓷产业被株洲市列为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将逐步放大政策效应。二是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随着岳汝高速的顺利通车和沪昆高铁站的即将投入使用,G320高速公路改造和醴韶高速建设即将开工,“三铁四高一航一港”水陆空立体式交通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株洲提出打造“湖南东大门”,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新区,构建株醴发展轴。这些战略定位和布局,给地处“一部一带”交汇点、“湖南东大门”最前沿的醴陵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发展氛围日趋浓厚。通过持续开展“连心解困”大走访活动、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强力推进征地拆迁等工作,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几套班子和衷共济,形成了全市人人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天时、地利、人和因素齐聚,凝心聚力干事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发展信心,锐意改革创新,加速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展现新作为。

  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扣“新创业、新醴陵,打造发展升级版,建好湖南东大门”的总目标,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优的总基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创造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力强化工业强市、城镇带动、环境保障“三大战略支撑”,突出市场融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社会管理“四个重点”,推动“一城三片区”、“一心六组团”、“一环三纵横”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民生民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10.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3%以上;人民生活更加改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具体而言,就是要达到“54336”的目标,即:GDP过5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过4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过300亿元,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比重力争提高6个百分点。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将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和十大民生实事。

  十大产业项目:①推进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项目建设;②推进旗滨玻璃产业项目建设;③推进时代金属新改扩项目建设;④完成升华科技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提升项目建设;⑤启动醴陵陶瓷国际商贸城建设;⑥推进中国·醴陵花炮大市场建设;⑦启动醴陵国际汽车文化贸易城建设;⑧推进仙岳山文化景区建设;⑨完成经开区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⑩推进湘东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

  十大基础工程:①启动渌江新城建设;②完成醴陵大道二期工程(沪昆高铁连接线)和沪昆高铁醴陵东站及站前广场建设;③推进玉瓷路(岳汝高速城区连接线)一期建设;④推进东富玻璃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⑤实施城区“两改”、“六化”工程;⑥推进官庄水厂建设;⑦推进市区公交站场建设;⑧推动G320高速公路改造和醴韶高速建设;⑨启动城市外环线铁老段(即S333铁河口至老关段)建设;⑩推进渌江防洪堤建设。

  十大民生实事:①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②缓解就医难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新农合县乡级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75%;完成神福港镇、栗山坝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儿童先心病患者,实行单病种费用标准免费救治率达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70%。③改善就学条件。改造17栋中小学D级危房;对存在严重“大班额”的学校进行扩容改造;调整中小学布局,恢复一批农村小学(教学点);更新学生破烂课桌1.3万套。④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住房396套、公共租赁住房66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180户,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380户。⑤完善社保体系。稳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0人;完成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00人;完成被征地农民参加医疗保险300人。⑥保护生态环境。启动市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建设;完成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绿色生态醴陵,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乡村2个。⑦确保饮水安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万人。⑧完善城乡设施。继续推进小街小巷和农贸市场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安装排水检查井防坠网1000座;完成20个客运招呼站、150公里村组连通公路建设,完成危桥改造15座、“渡改桥”1座。⑨加强社会救助。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280元/月;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9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23元;新改扩建敬老院3所;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件。⑩保障食品安全。确保各类食品抽验平均合格率达95%,基本药品抽验平均合格率达98%;蔬菜农药残留率控制在3%以下。

  做好2014年各项工作,我们将牢牢把握“五个第一”的原则。一是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把改革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开路先锋,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创新,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处理矛盾、破解难题,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基层活力,激发社会活力。二是把发展升级作为第一要务。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追求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追求没有后遗症的、可持续的发展,走一条统筹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之路。三是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集中精力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集中力量投向产业升级主方向,集中资源投入项目建设主阵地,全力推进意向项目正式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早日建成。四是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责任。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源头治理,狠抓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营造法治、廉洁、高效、诚信、开放的发展环境。五是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切实解决民生领域里的突出问题,从群众急需解决而又能办到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做到实事承诺一件,办成办好一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点点滴滴的成效让群众感受新变化,得到新实惠。

  围绕全年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以改革增活力、强动力,以创新促升级、谋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方面。按照“股权多样化、经营项目化、责任层级化、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加快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整合发债工作,力保10亿元企业债券顺利发行,争取成为全省第一家成功发债的县市。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组建信用担保公司。完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力争市农村商业银行7月份挂牌开业。土地管理制度方面。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做好农村土地、房屋权证确认等工作,健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财税体制方面。全面实施部门预决算公开制度,整合规范各类专项资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大力缩减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目标。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党政协税,坚持花炮税费统一征收,全面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企业改革改制方面。稳步推进驻醴株洲市属以上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力度,力争实现“个转企”300户以上,新增“三上”企业50家以上。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推进卫生与计生行政部门机构、职责整合,完成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司法、水务等方面改革涉及的体制调整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统筹推进市政维护、建设等领域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制度,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服务模式。加强政务中心建设,进行项目梳理,流程再造,推动“两集中、两到位”,建立运行高效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严格规范招投标等程序,健全评审机制,依法规范经济秩序。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总体思路,将清扫保洁、园林绿化、征地拆迁、控违拆违等权责有序下放,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加大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

  稳步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管理。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创新医保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

  (二)突出产业振兴,强化发展支撑。大力转方式、调结构、壮集群,扶持壮大陶瓷、花炮、玻璃、汽车零配件、服饰五大产业集群,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构建“5+X”的多极支撑体系。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启动醴陵陶瓷国际商贸城项目建设,推进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中国酒陶瓷包装基地等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出口电瓷、日用瓷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抓好国家级电瓷电器检测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泥釉模供应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等平台建设,加速陶瓷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以花炮企业第三轮行政许可为契机,启动中国·醴陵花炮大市场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规划,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提高花炮产业机械化水平。以旗滨玻璃项目第一期三条生产线竣工投产为契机,加快引进一批玻璃深加工及其配套项目,打造东富玻璃产业园。以株洲打造千亿汽车产业为契机,启动醴陵国际汽车文化贸易城建设,积极对接,主动融合,加快汽配园发展。以船湾镇获评“中国职业服装名镇”为契机,对接株洲千亿服饰产业集群,建设服饰工业园。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配套、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举办中国醴陵陶瓷博览会,开展中国陶瓷创新大赛,筹备中国醴陵国际烟花节,打响区域产业品牌。

  加速园区经济壮大。贯彻落实株洲市《关于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按照“以产兴城、以城托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快项目建设,全力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完成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力争釉下五彩生产基地14家签约企业全部建成投产,推进时代金属等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升华科技、正阳精密陶瓷等扩产项目建成投产,增强园区综合实力。加快东富玻璃产业园主次干道、铁路专线、安置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台资工业园、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做好湘东国际物流园前期工作,力争打通醴陵—深圳的花炮出口通道,打造湘赣边境商贸物流中心。做好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培育信息消费、物联网等新型服务业态。重点扶持华联亿嘉等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创建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启动“官庄山水”、“黄乡民居”、“枫林印象”等项目,做好陶瓷博物馆、李铎艺术馆开馆工作。加快沩山醴陵窑、渌江书院、渌江桥等文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及开发;推进仙岳山文化景区广场、路网、景点等建设,提升旅游品牌。出台房地产发展扶持政策,推动房产开发由点状块状开发向精品规模片区开发转变,启动推进一批新开发房产项目,办好房产交易展示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充分尊重企业家的价值、才能和创造,主动为企业服务,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清理规范各项收费,严惩“索拿卡要”、拖延推诿等行为,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鼓励扶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名企名牌战略,着力培育自主品牌。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规范行业秩序,助推企业发展。

  (三)坚持城镇带动,拓宽发展平台。立足打造株醴都市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步伐,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全域空间布局。按照“融入长株潭,加快一体化”、“溯江而上,向东发展”的总体思路,完善“一城三片区”、“一心六组团”、“一环三纵横”的发展格局,优化城市宏观布局的顶层设计。完善长庆示范区等片区规划,加强株醴新城的规划对接。加快城市交通、景观、色彩、文化等空间布局规划,抓好渌江风光带景观、文庙修建等专项规划设计,做好城市燃气、地下管网、供水等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启动S333铁老段建设,做好枫长线、枫王线和G106绕城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城市外环线。启动G320高速公路改造和醴韶高速建设,依托沪昆高速和岳汝高速,构建高速交通大网络。

  推进城镇扩容提质。会战新城。以醴陵大道、长庆大道为轴线,按照“城市中心、发展主轴”的功能定位,推进“一心一环六区”建设,启动渌江新城建设开发,带动流星潭片区和高铁片区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进城市新区路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醴陵大道二期工程(沪昆高铁连接线)和长庆大道建设,舒展城市经络。提质旧城。推进城区主干道提质改造,完成李畋中路、阳三路新建及扩建等项目建设,启动国瓷路二期道路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两改”、“六化”工程,推进城区小街小巷和太一、江源等4个以上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抓好醴陵大道、渌江大道等街道的绿化、亮化、洁化、美化、数字化、文化改造。加强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启动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建设。推进新奥燃气门站建设和管网铺设,不断扩大管道天然气覆盖区域。抢抓全省新一轮加快县城电网改造的机遇,推进城区电网改造升级。按照城区功能定位,重点推进“一路一带一街区”建设,扮靓城市“大门”,彰显城市底蕴,打造城市特色。发展集镇。坚持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同步规划、同速推进、同质提升。按照“一心六组团”的功能定位,通过组团发展,编制好一批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构建覆盖全域、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落实小城镇建设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推广运用白兔潭模式,坚持以发展产业为支撑,以完善设施为重点,全力拓宽融资渠道,抓好集镇路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泗汾、石亭、黄獭嘴等一批区域中心、重点城镇。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市场化运作、网格化管理、精细化作业和标准化考核,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毫不松懈整治违法违章建筑,毫不手软铲除城市“毒瘤”。大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市容市貌和绿化管理,规范提质户外广告,抓好渣土、夜市、“五小”行业、“六乱”等整治。优化公交线路设置,推进城区公交站场建设,完善城市路灯、红绿灯和道路标识、标牌、标线,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严格出租车等客运市场管理,强化交通秩序整治,重点治理城区交通堵点,着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加快建设“治安监控、交通监管、城市管理”一体化视频监控体系,实现城区治安防控体系提质升级。深入开展城市“三创”工作,力争三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四)打造美丽农村,筑牢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美丽农村建设,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完善优质稻、油茶、特色蔬菜、休闲农业等农业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一片一品”农业生产格局。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成建制水稻高产创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稳定全国油茶大县地位,支持金鼎、金桥等生态农业公司发展壮大,推进油茶种植扩面、品种改良升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进一步打响官庄黑山羊、富里蔬菜等名优产品品牌。对接全省“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工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企连结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星级农庄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县道大中修和乡村公路养护,严格控制公路两侧违法建筑,继续推进村组连通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客运招呼站建设。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塘渠坝整修等工作。抓好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建设,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万人。开展4G网络建设,加速农村通讯、电力、供水、燃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整治。坚持环境卫生城乡同治。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三边造林”和防火护林工程。深入开展渌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抓好垃圾分类、分户、分散处理,加快垃圾无害化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创建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绿色示范集镇、示范村、示范社区,打造G106沿线示范长廊。

  (五)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项目突破,带动全市经济实现新一轮转型跨越。

  做好策划包装。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好渌江新城、东富玻璃产业园等项目的策划包装。引导各类投资主体、重点企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高质量策划、开发、包装一批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方面的重大项目,有效吸引资本投入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加强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强化招商引资措施。围绕陶瓷、花炮、玻璃、汽配等产业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引进,发挥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实施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集群。积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抓紧产业承接、市场对接,开展小分队、专业化、高频率招商,实施“飞地”战略,承接企业抱团转移、集群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土地供应,突出抓好耕地保护与建设,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全面摸排调查存量土地,推进闲置土地清理;规范土地市场,最大限度实现土地效益;加强征地拆迁工作,实现由“项目等土地”向“土地等项目”的转变。强化资金保障,发挥省级金融安全区效应,大力“引金入醴”,积极引进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醴陵,力争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30亿元。抓紧出台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和支持担保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强水、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调度,全力保障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需求。加强劳务市场建设,缓解用工紧张局面。

  全力推进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完善“权责下放、任务下沉、人员下移、利益下得”工作机制。对醴陵陶瓷国际商贸城、中国·醴陵花炮大市场、醴陵国际汽车文化贸易城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严抓跟踪,细抓推进,狠抓落地,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行为,努力实现引进一个、开工一个,建成一批、见效一批。

  (六)切实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民生支出比重,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强化社会保障。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全民创业。扩大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扩大新农保覆盖范围。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抓好农村危房维修改造,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增加边远山区学校教职员工补贴,充分发挥乡镇和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启动“基础教育两年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快“教育强市”步伐。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和跟踪服务。推进群众文艺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大民营资本办医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工伤保障体系、医疗保险“总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等管理模式,实现医疗保险基金效益最大化。推进神福港等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严格落实国家人口计生政策,巩固人口计生工作全省先进地位。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连心解困”大走访活动,全面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开门搞活动,突出问题导向,分类分步推进,抓好整改落实,大力建章立制,确保活动成效。继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抓好花炮、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消防、学校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排查和专项整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花炮等高危行业工伤保险全覆盖。实施食品安全“四年行动计划”,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社会舆情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创新信访维稳工作,完善领导接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进城区巡防工作改革,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抓好人武部新营院搬迁和基层武装阵地建设,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2014年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目标,进一步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和行政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创造力、执行力、公信力和群众满意率,为打造发展升级版提供坚强保证。

  着力解放思想,提高创造力。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发展升级的速度。坚决破除活跃不开放的文化、小富不思进的心态、议事不干事的氛围,强化战略思维、保持开放胸怀、营造合作氛围。既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既借鉴别人,又大力创新,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坚持敢于放权活机制,敢于负债搞建设,敢于让利促开放,形成敢干新事、巧办难事、能成大事的良好局面。

  着力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深入开展“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专项活动,全面掀起“效能革命”。坚持工作简练、生活简单、关系简洁的“三简”作风,端正工作态度,简化办事程序,形成事事高效率、时时快节奏、处处见实效的优良政风。实施“末端问效”,健全奖惩机制,使决策有跟进措施,部署有实际行动,安排有及时反馈,落实有正确评定。

  着力规范运行,提高公信力。始终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运行机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财政、人事编制、招投标管理,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不断提高政府工作公开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清廉执政,提高群众满意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和株洲市委若干规定,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要求,坚决反对“四风”,严控“三公”支出。加大监察审计力度,严查违纪违法案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做到既勤政又廉政,既干事又干净,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以清新的政风服务于民,以卓越的业绩造福于民。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变革与奋进的伟大时代,新创业的步伐豪迈坚定,新醴陵的梦想激荡飞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永不畏难的顽强斗志、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励精图治,砥砺奋进,为打造发展升级版、建好湖南东大门而努力奋斗!

  1.“三量齐升”: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

  2.“五包一”监管制度:一个花炮企业有一名市安监局干部、一名安监站干部、一名乡镇机关干部、一名电工、一名村干部跟踪把关,将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第一线。

  3.“四三三”考核模式: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其中考核计分由治违考核、打非考核、现场考核三部分组成,分别占40%、30%、30%。

  4.“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5.“七项清理”:闲置土地清理、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清理、改制企业欠款清理、建设项目规费欠费清理、单位往来资金清理、国有资产租赁收入清收、政府投资项目安置区清理。

  6.“中四角”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

  7.“三铁四高一航一港”:“三铁”,即沪昆铁路、沪昆高铁、醴茶铁路;“四高”,即沪昆高速、岳汝高速、醴韶高速、G320高速;“一航”,即渌江500吨级航道;“一港”,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航空港。

  8.“一部一带”:“一部”,即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一带”,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

  9.“一城三片区”:“一城”,即醴陵城区;“三片区”,即老城区、经开区、长庆示范区。

  10.“一心六组团”:以市区为中心,在市区打造以陶瓷产业、汽配产业及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为支撑的城市组团;以花炮产业园为重心,在东部打造以花炮产业为支撑的集镇组团;以旗滨玻璃为重心,在东南部打造以玻璃产业为支撑的集镇组团;以船湾服饰产业为重心,在南部打造以服饰产业为支撑的集镇组团;在西部打造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集镇组团;以株醴新城为重心,在西北部打造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地组团,形成长株潭都市圈的卫星城;以“枫林印象”、“黄乡民居”、“官庄山水”为重心,在北部打造以旅游产业为支撑的集镇组团。

  11.“一环三纵横”:“一环”,即建设城市环线;“三纵横”,即协助省、株洲市完成G320提质改造、S333建设,完善G106。

  12.“两改”、“六化”:“两改”,即改造道路、市场;“六化”,即绿化、亮化、洁化、美化、数字化、文化。

  13.“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14.“小升规”:规模以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15.“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16.“两集中、两到位”: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17.“一权两制一司”:“一权”,即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两制”,即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一司”,即整合资源做大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8.“一心一环六区”:“一心”,即布局市民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等项目,使之成为中心城;“一环”,即布局六个主题公园,打造生态环;“六区”,即总部经济区,电子信息智能、高端物流、直销市场区,教育、服务、孵化区,高端生活配套区,度假小镇区,生态康体养生区。

  19.“一路一带一街区”:“一路”,即东门上商业文化路;“一带”,即渌江风光带;“一街区”,即国光、群力特色街区。

  20.“三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21.“五小”行业:小餐饮店、小食品经营及加工单位、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歌舞厅。

  22.“六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扔乱吐。

  23.“百企千社万户”:湖南省从2014年起,重点培育和扶持100家左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1000个左右现代农业合作社,支持发展10000户左右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

  24.食品安全“四年行动计划”:集中四年的时间,分年度明确工作重点,从严落实食品各个生产环节的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市、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源头治理,深化专项整治,强化检验检测,严惩违法行为,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把醴陵建设成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醴陵S20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