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拉西酮会导致四肢麻木吗?

发育行为问题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较常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调查表明,我国少年儿童发育行为问题检出率8.3%~12.9%。发育行为问题易被家长忽视,或被过分夸大。多数儿童发育行为问题可随发育成熟度提高而消失,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拔毛发和活动过多等运动性行为问题;遗尿、遗粪等大小便控制障碍;夜惊、梦魇、磨牙等睡眠障碍;害羞、发脾气、屏气发作和性格易怒等性格行为问题;说谎、攻击性、破坏性、违拗、退缩等社会性行为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一般行为问题。

1.咬指甲 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持续至青春期。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咬指甲和指甲周围的皮肤,甚至足趾。情绪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容易出现这种行为。要寻找困扰儿童情绪不安、焦虑的原因,消除、缓解压力则可减轻和消除这种行为。

指儿童在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严重者可短时期意识丧失及四肢肌肉阵挛性抽动。全过程约1分钟左右。发作后全身肌肉放松,出现呼吸,大部分儿童神志恢复或短暂发呆,亦有立即入睡的。婴儿期多见,3~4岁以后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与剧烈哭闹现象减少,屏气发作自然缓解,6岁以上则很少出现。父母的焦虑、过度呵护与关注儿童,可强化屏气发作行为。矫治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教养,避免粗暴打骂及过度迁就。另外,也要注意防止发作时出现意外。当发生意识丧失时,要将孩子平躺,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异物吸入和头部受伤。

儿童反复摩擦会阴部(外生殖器区域)的习惯性不良动作。6个月龄左右婴儿即可出现,多见于2~6岁儿童,女性多于男性。病因不清,可能与外阴局部刺激引起的瘙痒有关,如外阴部炎症、湿疹、包皮过长、包茎、烧虫感染等。因局部发痒而摩擦,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习惯性动作。发现此现象后家长不要责骂或惩罚,不要流露出焦虑或紧张的情绪,应积极寻找局部原因并及时治疗。随着儿童年龄增大,这种习惯性动作会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发育行为疾病又称为神经发育性疾病,是一组在发育期即出现症状的疾病,通常起病于儿童进入小学以前,并存在个人-社会能力、学习或职业技能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育缺陷特点。这类发育缺陷性疾病存在的范畴较广,可以从局限的学习或执行功能到社会技能或智力的全面损害不等。同时,患者可能同时共患其他神经发育性疾病,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常合并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以合并学习障碍等。某些发育行为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行为过度或发育里程碑行为的缺陷、迟缓。例如仅仅当患儿表现出伴有过度重复、刻板样行为和局限兴趣的社交功能缺陷时,才能够被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disorder,ADHD)是一组描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冲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发育行为问题之一。ADHD可与其他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共同存在,如学习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等。儿童ADHD发病率约5%,男女儿童发病率为2∶1。我国尚缺乏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对特殊行为表现的观察及评定。临床常用评定量表有Conner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Vanderbilt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以及SNAP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等。

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如遗传因素、轻度脑损伤等)、心理和社会因素(如父母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等)所致的一组综合征。

经典ADHD临床分型包括: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根据DSM-5th的定义和分类,除了以上三种传统分型以外,临床上还存在其他特定ADHD和非特定ADHD两种类型。其他特定ADHD和非特定ADHD均指存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临床表现并造成社会功能、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损害,而不能完全满足经典ADHD诊断标准,且不能够归类于其他神经发育性疾病的综合征。区别在于,其他特定ADHD需要临床医生详细说明患者临床表现不能完全满足经典ADHD或其他神经发育性疾病诊断标准的原因。非特定ADHD则不需要进行相关说明,且包括没有足够信息支持别的特殊诊断的情况。

根据临床症状及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ADHD可临床分级为轻型、中型、重型。

ADH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两方面,提倡开展医院-学校-家庭的协作,并需要按照慢病管理方案进行治疗及随访。

SLD)发病率为5%~15%,男女比例约(2~3)∶1。根据DSM-5th的定义和分类,SLD包括三种类型:阅读障碍、书写表达障碍、数学功能障碍,涉及词汇拼读、阅读速度或流畅度、阅读理解能力、拼写准确性、语法及标点符号应用准确性、书写表达清楚程度及条理性、数字敏感度、算数原则的记忆、计算准确性或流畅性、计算方法应用的准确性等方面内容。

根据DSM-5th对临床症状及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描述及分级,SLD也可临床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

在拒绝上学或学习成绩差的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障碍患者,应当对这部分儿童采用特殊教育策略。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自1943年Kanner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其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也相应发生演变。1994年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中将孤独症、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Asperger综合征,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正式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概念。新的诊断标准同时对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近年来各国患病率报道呈上升趋势,2012年美国CDC最新报告,美国14个ASD检测点8岁儿童ASD的患病率为1/88。我国对0~6岁残疾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ASD在儿童致残原因中占据首位。其中男孩多于女孩,男:女约为4∶1。

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ASD患儿的三个主要症状,同时患儿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临床医生需要根据ASD的特征行为和临床表现,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对儿童行为观察和量表评定,参照2013年DSM-5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表3-7-1)。

一、在多种场合下,社会交流和社交互动反面存在持续性的缺陷,不被其他一般发育迟缓所解释,并
且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社会情感互动存在缺陷(例如,从异常的社交接触和不能正常地来回对话到分享兴趣、情绪或情感的减少,到不能启动或对社交互动作出回应)2.在社交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例如: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整合困难到异常的眼神接触和身体语言,或在理解和使用手势方面的缺陷到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的完全缺乏)3.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例如,从难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社交情景的困难到难以分享想象的游戏或交友的困难,到对同伴缺乏兴趣)二、局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满足下面其中两项1.刻板或重复的躯体运动、使用物体或言语(例如:简单的躯体刻板行为,模仿语言,重复的使用物品,或特殊短语)2.坚持相同性,过度的固守常规或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例如:对微小的改变极端痛苦,难以转变,僵化的思维模式,仪式化的问候,需要走相同的路线或每天吃同样的食物)3.高度狭隘、固定的兴趣,其强度和关注度方面是异常的(例如:对不寻常物品的强烈的依恋或全神贯注,过度的局限或者持续的兴趣)4.对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感受方面有不寻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温度的感觉麻木,对某种特殊的声音或质地的不良反应,过度的闻和触摸物品,对光线或运动的凝视)三、症状必须存在于发育早期(但是,直到社交需求超过有限的能力时,缺陷可能才会完全表现出来,或可能被后天学会的策略所掩盖)四、症状导致社交、职业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有临床意义的损害五、这些症状不能用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来更好的解释。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常同时出现,作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障碍的合并诊断时,其社交交流应低于预期的总体发育水平。

心理评估包括智力测试,孤独症筛查及诊断量表。常用的筛查量表有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社交反应量表(SRS)等。常用的诊断量表有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

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ASD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疗法、统合训练、关系发展疗法和地板时光。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预后。患儿有严重的刻板重复、攻击、自伤、破坏等行为,严重的情绪问题,严重的睡眠问题以及极端多动等可考虑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合理运用这些药物可以显著提高ASD患儿的训练和教育效果。

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指在发育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缺陷,并伴有社会适应行为的显著缺陷,表现在概念、社交和实用的领域。

各国各地区的患病率报道差异很大,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发病率为1%~2%。智力障碍属症状性诊断,病因复杂,约2/3患儿病因不明。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引起: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等;环境因素包括妊娠期、产期有害因素和生后的有害因素。另外,早期情感的剥夺、环境剥夺和教育剥夺也可导致智力障碍。

DSM-5诊断要点包括以下三点:①通过临床评估和个性化、标准化智力测试确定智力存在缺陷(智商小于70分),如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计划、抽象思维、判断、理论学习以及经验习得能力。②适应功能的缺陷,导致不能适应符合发育水平和社会标准的个人独立性和社会责任。在没有持续的支持帮助下,适应能力的缺陷会表现为在家庭、学校、工作和社区等多种环境中的一种或多种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如沟通交流、社会参与、独立生活能力。③智力及适应能力缺陷发生于发育时期(年龄小于18岁)。根据临床症状及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诊断应综合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定)、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作出诊断。

治疗: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应运用教育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教育和康复训练。

disorders)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包括暂时性抽动障碍、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妥瑞症)。由于运动或(和)发声抽动经常导致患者缺乏自尊,家庭生活、社会形象及工作表现受损和适应困难。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而减轻,睡眠时消失。

抽动障碍可发生于世界各种民族和各种社会阶层中,但是各种文献中报道的患病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于研究人群的年龄范围不同、来源不同,以及诊断、排除标准的不同等研究方法的不一致所致。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直认为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目前报道,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暂时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05%~3%。男孩多见,男女比例约(6~9)∶1。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以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研究最多。该障碍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目前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全。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易感基因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关的基因研究,发现有许多异常,但是尚未找到肯定的致病基因,大多学者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

(2)神经生化因素:该障碍与神经生化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且尚无最后定论。患儿可能存在以下异常:①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受体超敏;②苍白球等部位谷氨酸水平增高;③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④5-羟色胺水平降低;⑤乙酰胆碱不足,活性降低;⑥γ-氨基丁酸抑制功能降低;⑦基底节和下丘脑内啡肽功能障碍。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多巴胺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异常。

(3)脑器质性因素:约50%~60%的该障碍患儿存在非特异脑电图异常;少数患儿存在头颅CT的异常,如脑萎缩;部分患儿存在左侧基底节缩小及胼胝体减小,提示患儿可能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的异常和脑的侧化异常;PET研究提示患儿存在双侧基底节、额叶皮质、颞叶的代谢过度。

(4)社会心理因素:抽动症状明显与心理压力和紧张相关。研究也证实应激可诱发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发生抽动障碍。

(5)其他:有研究报道该障碍可能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有关。药物(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也可诱发该障碍。

(1)暂时性抽动障碍(provisional tic disorder):该障碍多起病于3~10岁,其中4~7岁为最多,但也可早到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通常局限于头、颈、上肢,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抽动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persistent (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该障碍通常起病于儿童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其中以简单或复杂运动抽动最为常见,部位多涉及头、颈、上肢。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并以清嗓、吸鼻等相对多见。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

syndrome):该障碍为抽动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型。一般起病于2~15岁,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存在。该障碍症状一般起始于眼、面部单一运动抽动,时有时无,以后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躯干的抽动,并持续存在。抽动形式也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出现秽语。通常发声抽动较运动抽动晚1~2年出现,多为简单发声抽动,复杂发声抽动较少,约15%的患儿存在秽语。该障碍症状累及部位多,次数频繁,对患儿情绪、心理影响较大。约有一半患儿伴有强迫症,一半患儿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并有部分患儿伴有自伤行为、情绪障碍或学习困难。

3.共病现象 在三类抽动障碍中TS患者最容易出现共病现象,如冲动、注意障碍、焦虑、情绪不稳定、抑郁、以及学习困难等。其中,TS伴发强迫障碍的发生率为20%~60%,TS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约50%。这些症状甚至可发生在抽动症状出现之前。事实上,对很多患儿来说,这些伴随症状比抽动症状更容易给患者带来精神缺损和羞耻感,对其社会功能的损害往往超过抽动本身所造成的损害。

1)暂时性抽动障碍:起病于18岁之前;有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常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抽动症状一日内多次出现,几乎日日如此,至少持续两周,但不超过12个月;不符合Tourette综合征或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小舞蹈症、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起病于18岁之前;以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抽动常1天多次,可每天或间断出现,抽动持续时间1年以上,1年中无持续两个月以上的缓解期;不符合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除外小舞蹈症、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3)Tourette综合征:表现为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患儿感到十分痛苦和烦恼;起病于18岁之前。抽动天天发生,1天多次,持续时间1年以上;或间断发生,1年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排除小舞蹈症、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2)鉴别诊断:当患者症状非常明显,即复杂的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症状都出现了,这时TS就很容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了。但是,当运动性抽动单独出现时,或只有TS前驱症状或其他抽动时,则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风湿性舞蹈症(小舞蹈症):儿童多见,为风湿性感染所致,以舞蹈样异常运动为特征,常单侧的舞蹈样症状,无发声抽动,有风湿性感染的体征和阳性化验结果,抗风湿治疗有效。

2)肌阵挛型癫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多种病因,是癫痫的一种发作类型,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常伴有意识障碍,脑电图高度节律异常。抗癫痫药物治疗可控制发作。

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由铜代谢障碍所引起,有肝损害、锥体外系体征及精神障碍。可见角膜Kayser-Fleisher色素环,血浆铜蓝蛋白减低等特征可资鉴别。

4)急性运动性障碍:表现为突然不自主运动、震颤、张力障碍、扭转痉挛或舞蹈样动作。通常与神经抑制药物的使用和停用等相关。一般停药后症状可消失,鉴别不难。

5)迟发性运动障碍:主要见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应用或突然停药后所发生的不自主运动障碍。

6)癔症转换障碍:通常缺乏抽动障碍的时好时坏消长变化的特点。而且缺乏强迫和痛苦体验,反而感到轻松愉快,一般无发声抽动。症状的变化与心理因素和暗示有关。

5.治疗与预防 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教育,及职业适应等方面做仔细而全面的评价。对抽动障碍作明确诊断之前需要了解其完整的病情,病程,家族史,及心理社会史。必须对患者的自我意识,家庭和同伴的意见以及学习参与情况进行评估。治疗以及时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为原则。

1)针对抽动症状的治疗:①氟哌啶醇(haloperidol):该药治疗抽动效果较好,有效率为70%~80%。起始剂量为0.5mg,睡前服。如疗效不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每周增加0.5mg,一般日量为0.5~6mg。服用期间应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及时予以处理。②硫必利(tiapride)该药疗效不如氟哌啶醇,但不良反应较小。常用剂量为每次50~100mg,每日2~3次。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昏、无力、嗜睡等。③可乐定(clonidine)该药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使约30%~40%的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该药尚可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因此,特别适用于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抽动障碍患儿。一般日量为0.05~0.3mg,分2~3次服用。该药不良反应较小,部分患儿出现过度镇静,少数患儿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口干、易激惹,偶见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大量服用停用时宜渐停药,以免引起血压急剧增高。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经典抗精神病药而言更易让人接受,在新型抗精神病药中,目前已有系统数据证明疗效较好的药物有阿立哌唑、利培酮、奎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均可有效控制抽动症状。这些药物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险明显低于经典抗精神病药,但有些药物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烦躁不安等副作用发生率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相似。使用利培酮、奥氮平治疗时,还有一个特殊难题是体重增加;而使用齐哌西酮则可能出现心功能异常(如QT间期延长),因此,使用药物前、后最好进行心电图监测。同时在合并药物方面须慎重,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可影响细胞色素酶代谢。

2)针对共患障碍的治疗:共患强迫障碍可选用氯咪帕明、舍曲林、氟伏沙明等治疗。一般情况是需要与治疗抽动症状的药物联合应用;共患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首选托莫西汀治疗,也可用可乐定或胍法辛。伴发自伤行为应用氟西汀治疗可减少自伤行为。也有报道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或纳曲酮治疗自伤行为有效。

(2)心理治疗:应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从而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该障碍,正确看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如同学的耻笑等),消除环境中对患儿症状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改善患儿情绪,增强患儿自信。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等对治疗该障碍也有一定帮助。

(3)其他治疗:应合理安排患儿生活,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劳累,预防感冒发热等,从而避免诱发或加重该障碍;注意尽量避免食用人工食物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控制含“咖啡因”的饮料;中医药治疗也较广泛。五灵颗粒是经过国家药监局比准的中成药,即将上市。其他中医药治疗多为经验性使用;严重的Tourette综合征,特别是共患强迫和冲动及自伤行为者国内外开始神经外科及深部脑刺激的实验性治疗,疗效报道尚不肯定。

6.病程与预后 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患儿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或消失;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预后也相对较好,虽症状迁延,但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小;Tourette综合征预后较差,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需较长时间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症状,但停药后症状易加重或复发,大部分患儿到少年后期症状逐渐好转,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

1.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黎海芪,毛萌.儿童保健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至七辑)》收录了2019年前由《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部)、中华医学会权威杂志或部门、协会公开发布的与儿科疾病相关的诊疗指南、常规、专家共识等近500篇,均为原文打印,彩色硬皮封面,胶装,印刷精美,充分保持原文献原貌,权威性高!

【说明】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家庭开始取暖了。在一些农村地区,家庭燃煤取暖炉大量存在,每年在这个时期内因为一氧化碳中毒的成人与儿童均很多。有鉴于此,本微信号今日刊登由众多专家编写的《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为减少篇幅,便于阅读,本人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增减,在文末还刊登了专家精讲《一氧化碳( CO)中毒迟发脑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精简版)

致谢:本指南撰写过程中,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和北京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全体委员多次参与讨论和修改,付出很多劳动与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来源: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说明】由众多专家编写的《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全文已经收录在本公众号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三辑)

一、概述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由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1.接触途径: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机体引起中毒。

(l)居家生活环节:主要危险因素是:未正确使用取暖炉具,未正确安装和使用烟囱,居室通风不良等;违规安装和使用燃气热水器,且事故现场通风严重不足或热水器质量不合格:自杀患者也占一定比例。

(2)生产环节:当空气中CO浓度>115mg/m3就会发生ACOP;燃煤锅炉排风系统故障,生产和转运煤气的设备发生泄漏或设备维修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程作业,同时作业场所空气流通不佳均可造成ACOP事故。

(3)煤矿瓦斯爆炸:煤矿瓦斯爆炸可产生高温火焰、很强的冲击波和大量有害气体,co是主要的有害气体。如果有煤尘参与爆炸,co浓度更高,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当环境中co浓度超过!

5.泌尿系统:(1)肾前性氮质血症:大多由于呕吐、入量不足、脱水、尿量减少和血压降低等因索引起,血尿素氮( BUN)和肌酐(Scr)升高,尿量减少。肾前性氮质血症可以发展为急性缺血性肾小管坏死。(2)急性肾衰竭:肾血容量不足等肾前性因素持续作用导致肾脏长时间缺血、缺氧,或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导致血(肌)红蛋白尿对肾脏的损害均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6.休克:表现为血压低、脉压差缩小、脉搏细数,四肢末梢湿冷,皮肤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少尿或无尿等。并发症主要有:(l)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昏迷期间肢体或躯干受自身较长时间压迫,造成受压肢体躯干肌肉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坏死的肌肉组织释放大量肌(血)红蛋白、钾等进入血液,经肾排泄时,可引起急性肾衰竭。患肢感觉异常、剧痛、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受压肢体肿胀、皮肤磁白色或暗紫色,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肌红蛋白尿,少尿及血尿素氮、肌酐、钾离子进行性增高。(2)脑梗死:中重度ACOP患者。多见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伴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单瘫、运动性失语、偏盲等。(3)脑出血:中重度ACOP患者合并脑出血。脑CT检查可以确诊。(4)痫性发作或癫痫:少数重症患者在急性期发生痫性发作,随病情好转,大部分发作缓解,个别患者遗留全面发作或部分发作性癫痫。

2.血清酶学检查:当患者所在co环境不能明确,鉴别诊断困难时,血清酶学异常增高对于诊断ACOP有意义。(1)血清酶测定: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在心、肺、肾、脑、骨骼肌、胃肠道等组织内含量多,ACOP时可达到正常值的10-1000倍。酶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方面非常重要,增高程度远远超过急性心肌梗死。(2)推荐意见:血清酶学异常增高对于诊断ACOP有意义。当昏迷患者所在c0环境不能明确,鉴别诊断困难时,血清酶学异常增高与血气分析结合分析是诊断ACOP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3.动脉血气分析:(1)低氧血症:未经处理的中毒患者血Pa02明显降低。(2)酸碱平衡失衡:低氧血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代偿性肺过度通气,导致低碳酸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患者长时间低氧血症,使组织内有氧氧化减少,无氧酵解增强,产生大量有机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由于病情变化,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酸碱失衡,如合并呼吸抑制,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推荐意见:ACOP后纠正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衡是急诊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对昏迷的重症患者常规检测。

4.肾功能检查:重症ACOP由于脱水、休克等,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造成肾前性氮质血症。当肾脏缺血时间过久或合并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征时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血BUN、Scr明显增高。推荐意见:重症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6.颅脑CT检查:轻、中度ACOP患者头颅CT可有或无异常改变。重度ACOP患者早期表现为脑水肿伴或不伴病变。CT表现为双侧大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灰白质界限不清,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灶,脑室缩小或脑沟脑池变窄。脑水肿消失后仍可见苍白球及脑白质低密度影像,为苍白球软化灶和脑白质神经纤维脱髓鞘,可伴有脑萎缩,少见合并脑梗死。脑CT改变与病情程度及发生迟发脑病的相关性尚无有说服力的研究。

7.脑磁共振(MRI)检查:早期双侧苍白球长Tl、T2,双侧大脑半球白质等T1、稍长T2、DWI及FLAIR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偶见内囊、大脑脚、黑质、海马异常信号。晚期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长T1、T2,FIAIR高信号,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萎缩征象。

【说明】由众多专家编写的《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已经收录在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三辑)

本资料由网络搜集,个人整理而成,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

1.诊断标准 沿用卫生部制定的《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1)脑梗死: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或者有心脏病和心房纤颤病史;查体除意识障碍外可见偏瘫、锥体束征阳性等定位体征;脑CT或MRI可见到病灶与定位体征一致的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的血清酶学改变。碳氧血红蛋白定性或定量可以帮助鉴别。

(2)出血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起病急,常有剧烈头痛、呕吐及血压明显升高,也可出现眩晕,继之意识障碍等症状;临床症状可见昏迷、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CT见高密度病灶。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有糖尿病史,一般有严重感染、高热、呕吐史;口腔有烂苹果味,血糖、尿糖显著升高,尿酮体阳性;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渗透压显著升高。血清酶学无显著性升高对鉴别诊断也有意义。

(4)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患者糖尿病大多较轻,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无酮症史,特别注意有口服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等诱因。发病前曾表现表情迟钝,进行性嗜睡,数日后渐入昏迷状态,并有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血糖常> 33 mmoVL,血钠常>145 mmol/L。辅助检查对于鉴别诊断有意义。

1.院前急救 转移病患到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将昏迷患者摆成侧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

2.现场氧疗 利用现场准备的吸氧装置,立即给与氧疗。“氧”作为一种药物,其应用像任何其他药物一样,应有明确的指征,ACOP现场氧疗的原则是高流量、高浓度。

(1)鼻导管给氧:现场氧疗鼻导管或鼻塞给氧是最为经济简便和便于实施的方法,单侧鼻导管给氧能提供较高的氧浓度,但高流量的氧通过鼻腔时会使患者极不舒服,而且氧浓度不易控制。双侧导管法比单侧导管法方便,吸氧效果与单侧鼻导管相似,是患者最易接受的一种方法。

(2)面罩法:①简易面罩法:在低流量时面罩内积聚较多量空气,引起C02重吸收。氧流量过低可致Fi02下降,所以氧流量一般需要5 -6 L/min,简易面罩适用于缺氧严重而无CO2潴留的患者。②贮氧袋面罩:以较低流量氧提供高Fi02,为无重复呼吸面罩。③文丘里(Venturi)面罩:根据Venturi原理制成,氧气经狭窄的孔道进入面罩时在喷射气流的周围产生负压,携带一定量的空气从开放的边缝流入面罩,常用的氧浓度24% - 40%,高流速的气体不断冲洗面罩内部,呼出气中的C02难以在面罩滞留,为无重复呼吸面罩,治疗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时选用Venturi面罩。

(4)便携式高压氧舱:

推荐意见:现场氧疗作为ACOP后必不可少的抢救治疗措施,各参与抢救和治疗的部门均应创造条件立即实施氧疗。采用无重复呼吸面罩(贮氧袋面罩和Venturi面罩)氧疗效果好,实用性、经济性高,首先推荐使用。

首先应是高流量、高浓度补氧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气道管理、血压支持、稳定心血管系统、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合理脱水、纠正肺水肿和脑水肿,改善全身缺氧所致主要脏器脑、心、肺、肾缺氧所致器官功能失调。当持续严重低氧血症,经吸痰、吸氧等积极处理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时,应及时行气管插管。

推荐意见:早期综合的、及时、恰当、科学有效的抢救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4.高压氧治疗 常压下鼻导管吸氧改善缺氧需要很长时间。近年高压氧在ACOP早期治疗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与标准氧疗相比高压氧治疗可以迅速解离HbCO,促进CO排除。Pa02与CO的半清除时间呈负相关。

推荐意见:有条件时,尽早高压氧治疗可以尽早排出体内CO,有益于患者尽快清醒,减轻机体缺氧性损伤,降低迟发脑病发生率。在急性期应尽早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行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压力和次数(成人,不适用于小儿):国外治疗压力多采用!

GM-1)它是细胞膜上含糖酯的唾液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丰富。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如GM-1能促进轴突生长,增加损伤部位轴突的存活数目,使之达到传导运动所需的阈值数,促进神经恢复。目前GM-I比较多地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动物实验显示:GM-I可以促进损伤后神经元轴突侧枝抽芽,减轻脑内胆碱能系统损伤。另一项动物实验显示,在不同的中枢神经受损的动物模型上系统地给予GM-I,在急性期可防止神经元的变性坏死。欧美国家在13个治疗中心选择5000余例脑缺氧患者通过随机、双盲、对照、平行治疗,每天注射GM-1 100 mg或安慰剂,持续28 d、84 d时采用多种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有些有效,有些无差别。总之,虽然GM-I在动物实验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但临床疗效上有不同结果。GM-1价格昂贵,一般医疗保险不予报销,限制了其广泛使用。临床疗效需继续观察。

推荐意见:临床尚无足够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ACOP急性期使用。

3.重度ACOP患者来到医院时大多昏迷合并脑水肿、肺水肿、休克、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其预后受一氧化碳暴露时间、抢救治疗是否及时、是否有基础病等因素影响。其预后有以下情况:

(l)痊愈:大部分患者于1-3 d内意识逐渐恢复,智力迅速改善,肢体活动恢复。可于1-2周内恢复工作,不留后遗症。

(2)遗留后遗症:部分重症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在数天或十数天内恢复神志,但遗留偏瘫、失语、颅神经损伤相关症状体征,以及症状性癫痫、精神症状等神经精神后遗症。

(3)意识障碍:少数重症昏迷患者大脑皮层广泛损伤而皮质下功能尚存,为去皮层状态。有丘脑或脑干网状结构病损的患者表现无动性缄默或醒状昏迷。仍有部分患者有望在数天或十数天内恢复神志,遗留神经精神后遗症。

(4)迟发脑病:少数患者经治疗清醒后经过约2-3周的假愈期,发生以痴呆和精神异常及锥体外系统异常表现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精神后遗症,为COP迟发脑病。

(5)死亡:极少数重症患者最终死于脑疝、肺水肿、休克、严重感染、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衰竭(multipleorgan failure,MOF)。

八、ACOP康复状况判定原则

2ACOP康复状况判定时间点:ACOP1个月。

(1)痊愈:①神志清楚,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阳性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②GCS评分15分;MMSE 30分;有智力障碍者应达到发病前水平;Barthel指数评分100分或达到发病前水平;改良的Ashwonh分级O级。

(2)恢复良好:①神志清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大部分自理。遗留部分后遗症。②CCS 15分;MMSE 14 -24分或者没达到中毒前认知水平;Barthel指数病情改善达到61- 95分或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0分;改良的Ashworth分级改善2级以上或达0级。

(3)好转:①神志清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遗留较严重后遗症。②GCS 15分;MMSE<14分;Barthel指数21 - 60分或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 - 30分;改良的Ashwonh分级改善1级。

(4)未愈:①神志不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后遗症严重。②GCS 3- 15分;MMSE O分;Barthel指数O分;改良的Ashworth分级无改善。

【说明】由众多专家编写的《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已经收录在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三辑)

【专家讲解】一氧化碳( CO)中毒迟发脑病的诊断与治疗

(l)发病率:国外报道本病近10年发病率20% - 60%;国内报道本病发病率约为!

(l)假愈期:急性期经抢救治疗神志恢复,症状改善,经过一段时间(多为2-3周)看似正常,称假愈期。据统计87%的患者发生DNS在ACOP后的1个月内,少数患者可短到1~2d,个别患者长达2-3个月。

(2)发病过程:多数亚急性起病,症状以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不语、淡漠和精神行为异常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病情在ACOP后2周左右发展到高峰,少数患者在2-3 d内迅速发展到顶峰,极少数患者发病过程>4周。

(3)主要症状及体征:

①认知障碍。以痴呆为主,表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减退或丧失,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思维障碍,缄默不语,二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严重时可呈木僵状态。认知障碍可以用MMSE评分测定。

②锥体外系统功能障碍。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震颤麻痹,患者表情呆滞、面具脸、摸索、慌张步态,与帕金森综合征不同之处在于四肢肌张力增高显著而震颤不明显。个别患者表现出肌张力异常综合征、多动和扭转痉挛,偶见肢体徐动。

③精神症状。包括行为怪异、哭笑无常、易激怒、躁狂、抑郁以及各种幻觉。

④去皮质状态。大脑白质损坏广泛和严重,大脑半球皮质处于广泛抑制状态,以致皮质神经元的冲动不能传出,脑干神经冲动上行传递受阻。脑干功能尚正常,处于去皮质状态,患者无意识。

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半球白质或皮质有局灶性损伤,表现为偏瘫、单瘫、失语、感觉丧失、皮层盲等。

5.主要辅助检查特点:

(1)颅脑CT可见脑白质密度减低,最常见发生部位是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旁,其次位于胼胝体、额叶皮层下U形纤维、外囊。基底节可有对称性低密度灶。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脑萎缩。

(2)颅脑MRI对迟发性脑病的诊断优于CT,能显示CT不能发现的病变。MRI可见脑水肿消失,表现为脱髓鞘、梗塞、软化灶。除两侧苍白球的异常高信号病变外,还显示双侧多叶皮质和白质的高信号病变。可见基底节、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白质对称性长T2WI信号,累及胼胝体、海马、皮层下U纤维、外囊及内囊,皮质海绵状改变。晚期可见脑萎缩。

(3)脑电图检查可见无特异性改变,部分患者脑电图正常。异常脑电图可以表现背景慢波化、α波减少,θ、δ慢波增多。

(2)有明确的假愈期。

(3)以痴呆、精神症状、肌张力增高和震颤麻痹为主的典型临床表现。

【说明】由众多专家编写的《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已经收录在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三辑)

本资料由网络搜集,个人整理而成,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

(4)影像学改变:脑CT和MRI改变主要发生在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旁。苍白球常见对称性病变。还可累及胼胝体、海马、皮层下U纤维、外囊,皮质海绵状改变。晚期可见脑萎缩。

(5)病程长,治疗比较困难。病程一般3-6个月,少数患者病程达1年,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国外报告部分患者自愈,国内鲜有自愈报告。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可表现为去皮质状态、智力障碍、震颤麻痹等,但无假愈期,为急性期延续。

(2)多梗死性痴呆:可表现为痴呆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颅脑CT可有白质密度低和多灶性脑梗死,无ACOP史和假愈期表现。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老年发病,主要累及双侧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等皮层下脑深部白质,以进行性记忆障碍、轻度精神错乱、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作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无肌张力增高。

(4)帕金森综合征:可有肌张力增高、震颤和痴呆表现,但缺乏ACOP史及假愈期。起病及进展缓慢,多有搓药丸样震颤。

(5)继发性白质脑病:系多种病因引起半球白质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颅脑CT可显示双侧半球白质密度减低,临床以双侧锥体束损害为主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体征较迟发脑病轻,无ACOP史,起病及进展缓慢。

(1)对症支持治疗:DNS患者发病早期就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特别容易走失,应向家属交代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避免意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大小便失禁,肌张力高,行动困难,此时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护理要特别重视。重症卧床患者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半卧位姿势,翻身拍背,避免食道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和反复感染;肢体摆放恰当,避免肢体痉挛挛缩和足下垂;进食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计算出入量和热量。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被动性功能锻炼。

(2)高压氧(HBO)治疗:目前国内广泛采用HBO治疗。推荐意见:HBO应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迟发脑病治疗,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目前缺乏RCT研究,需进一步观察研究。间断治疗方法值得探讨。

【说明】由众多专家编写的《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已经收录在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三辑)

本资料由网络搜集,个人整理而成,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

②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oxiracetam)。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网状结构的拟胆碱能益智药,国内应用于迟发脑病的治疗,能透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应用于皮层和海马,激活、保护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目前未见有影响的RCT研究,未见不良反应报告。

推荐意见:多奈哌齐和吡咯烷酮类药物保护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已应用于洽疗ACOP多年,目前仅有小样本临床研究报告表明治疗迟发脑病有效,此外有报告其对器质性脑病综合症有效,未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应用于迟发脑病。

③糖皮质激素:推荐意见:DNS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否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缩短疗程,目前尚缺乏询证医学证据,此外迟发脑病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加重感染,老年患者糖耐量减低或患有糖尿病,不推荐常规使用。

④巴氯芬(力奥来素)。脊髓部位的肌肉松弛剂,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兴奋传递,刺激7一氨基丁酸(CABA)p受体而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释放,从而降低兴奋性,抑制神经细胞冲动的发放,有效解除肌肉痉挛。目前主要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的中枢性痉挛性瘫痪等的临床治疗。目前巴氯芬也较多应用于ACOP患者,部分患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尚未见临床报告。迟发脑病患者肌张力显著增高,易造成关节僵直,日后活动困难。对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巴氯芬,剂量以缓解肌张力增高力主。原发病好转,肌张力改善后,应及时减量和停药,无效也应及时停药。推荐意见:ACOP患者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发病好转肌张力改善患者,应及时减量和停药(D级)。

⑤氟哌啶醇( dystonia)。治疗肌张力异常综合症用药,为一种抗精神病药。有文献报告,小剂量使用可以改善肌张力异常综合征患者多动和扭转痉挛症状。【说明】由众多专家编写的《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已经收录在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三辑)

本资料由网络搜集,个人整理而成,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

9.预后,迟发脑病病程长、迁延难愈,目前报告经HBO综合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恢复到生活自理或更好的水平,年龄稍轻者尚可恢复工作能力。

病情改善特点:语言增多,行为能力改善,有主动行为能力;恢复一定认知能力;随着病情好转,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异常表现逐渐趋于正常;大小便也能控制。病情一旦开始转好,其改变每天都可看到,其病情恢复终点因人而异。此病治愈后不会复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拉西酮对大脑有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