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标准是什么?

新年伊始,多家有出口业务的化工企业发现,在与外商谈判时,对方一上来不是先谈价格,而是先谈社会责任问题。有识之士提醒说,这说明国际标准化组织去年11月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已经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产生影响。

据了解,ISO26000是迄今为止获得全球最广泛共识的标准。该标准由来自90余个国家的400余名专家起草,历经3轮投票、5年博弈,最终在70余个投票国家间以93.5%的高票获得通过。中国是制定该标准的参与国,并最终投了赞成票。

ISO26000来了——我们该不该担心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部副主任程多生:自2005年召开第一次起草工作组会议,ISO26000起草工作组在全球5大洲共召开了8次大会,有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各类组织的400多名专家先后参与其中,他们分别代表消费者、政府、行业、劳工、非政府组织及服务、研究、学术、其他等6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群体。越来越多的国家派专家先后加入到ISO26000的起草和制订中来,有利于保证最大限度地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意志和真实诉求。ISO26000的开发制定,既可看作社会责任运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可视为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而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ISO26000的意义将更为显著地体现为形成一种高度自律的责任意识和科学发展的担当意识,进而助力经济增长方式的最终转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点研究基地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丽:任何一个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可以参照ISO26000,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和方式来开展工作。世界各国之所以如此重视ISO26000制定工作,主要是因为它可能会对各国未来的国家利益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为此,该项国际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了利益的矛盾和博弈。ISO26000的影响取决于怎样被理解和使用。如果ISO26000被用作一个自愿性指南,由各类组织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使用,而不是被动接受或者被要求认证、审核,则对企业来说将具有积极意义。否则,消极影响可能会体现出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高祖贵:因为ISO26000本身不具有认证性,执行力较弱,在其框架下制定的各种认证标准肯定将陆续出台。政府应基于ISO26000的落实推广而制定认证性标准,注重事先统筹协调,把好出台关,避免标准制定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对于其它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相关认证标准,加强国际沟通和国内指导,尽量避免ISO26000外衣下的“新壁垒”出现。ISO26000就跟法律一样,事实上约束的只是那些违法的人,如果组织在其指导下履行了社会责任,ISO26000没有任何约束作用,相反,会得到更多的认可,是能够在竞争中为组织加分的。

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兰珍珍:ISO26000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责任的发展格局。此外,这个标准也将对气候变化等敏感话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实对于一个本身就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这个标准的出台更可以看作是一个机遇。

国际纺织品及成衣局执行董事慕尼尔·阿哈默德(Munir Ahmad):一旦ISO26000成为全球采用的标准,尽管是自愿性的,都可能会产生影响,对贸易造成障碍。采用这套标准的厂商可以利用它来作为行销工具,如此一来将对贸易形成限制。例如采用这个标准的成衣制造商就可以比其他厂商要求较高的价格,对其他制造商形成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钟宏武:ISO26000将带来的影响性质及其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被认证性推行。如果政府并不将ISO26000转变为标准认证,那么其自愿性、非管理体系的性质并不会对各组织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认证,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同时,中小企业、外销型企业以及终端消费行业面临的压力将更大。

ISO26000调查:大部分国内企业浑然不知

450名起草专家、99个参与国家、77个投票国家,3轮投票、5年博弈——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于去年11月正式问世。中国不仅是制定该标准的参与国,而且是77个投票国之一。在最后一轮决定性投票中,中国投的是赞成票。

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ISO9000)和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之后,ISO26000的出台预示着什么?国内化工企业对此有何反应?它对国内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部分企业负责人根本没听说过

ISO26000意义如此重大,但国内大多数化工企业还蒙在鼓里。记者日前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受访的大部分企业负责人根本没有听说过ISO26000。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比较积极。在2009年举行的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上,他们作为国内首批发布责任关怀报告的企业在业界广受赞誉。但该公司HSE部经理舒随在接受记者调查时惊讶地问:“ISO26000是做什么的?”

不仅舒随不知道,国内责任关怀的发起企业之一江苏梅兰化工企划科科长黄永芳听到ISO26000也很茫然:“可能我们领导听说过,但我不知道有这个标准。

也有企业的负责人对ISO26000有所耳闻,但对该标准的具体内容却知之甚少。生产橡胶助剂的青岛奥克凯姆有限公司长期向欧盟的大陆、米其林跨国企业供货,该公司总经理刘凤轩在一个月前听说了该标准:“我也是在与欧盟企业交流时得知的,只知道这是个关于社会责任的新标准,具体包括什么不清楚。”阿科玛(中国)HSE部经理王艳辉也表达了同样的感觉:“我是从媒体上看到的,但是这个标准我还没拿到。”

长期从事ISO等认证工作的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璐说:“作为新近发布的标准,国内企业对此标准的认知尚未形成规模和氛围。”

新理念挑战企业素质 即使发达国家企业能做到的也不多。

虽然不知道ISO26000,但受访企业均表示在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参与责任关怀活动等方式改进自己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这些企业对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日渐凸显的作用都深有体会。

黄永芳在公司主要负责外企联络。她感觉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与国外企业沟通时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外企在建立合资、代加工等长期合作关系时,都会对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要求,包括员工福利待遇等内容都有考虑。而国内企业还没到这一步。”黄永芳如是说。

刘凤轩还表示:“如果对方要与你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他会把你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为合作风险因素来考虑。随着国内企业逐渐走出去,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分量正在加重。”

周璐提到了一个数字:从年,全球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比例呈30%~80%的年增速。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关注度也有同样趋势,其中上市公司表现尤为积极。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占到了社会责任报告总量的80%左右,其中有不少属于化工行业。

针对ISO26000的出现,受访企业均表示该指南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上的规范化。但他们同时也认为,按照该标准来履行社会责任的难度很大。

}
  在成都进行社会责任的讨论时,几乎所有企业都谈起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各种捐赠和义举、责任和担当。也正是在那场灾难中,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被激发,中国社会的社会责任讨论开始活跃。但社会责任仅仅就是捐赠吗?该如何科学地认识社会责任,如何看待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的关系?
  在第一财经与西南财经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一财经首席责任官公开课上,厦门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阳,四川三友集团董事长、总裁郝士权,成都兴蓉集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谭建明,成都农商银行副行长周兴云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李伟阳: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认为,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底线是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贡献于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ISO26000认为是一系列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周兴云: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应该如此。首先修身,体现在企业本身的行为符合现行社会文化道德的基本规范,不能卖假药,或像三鹿做违反公共道德的东西。在这个基础条件之上,企业必须要把自身的事,自己的产品服务做到最好,只有这样,你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做好,说反馈整个社会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逻辑上出了错误。
  其次是齐家,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必然与社会环境产生交流和影响,要关注你的员工和社区,富士康缺少精神与心理关爱,所以造成年轻人心理失衡,容易出现极端的事情。
  第三叫治国,除了企业自身练好内功,除了在周围承担好社会责任以外,其实本身还有通过你自己的工作,自己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去影响、反馈、支持社会的发展。
  谭建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是和企业的自身责任相对应的,企业自身责任为了实现企业或者股东的价值最大化。以前说,企业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体,但实际上后来的演变,把企业自身的责任放大了,把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或者一定时间内忽略了。造成现在有很多舆论对一些不道德、不正义企业行为的诟病。
  郝士权: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我们旗下医院的一个手术室正在进行一场手术,主治医生和护士在摇晃的手术台旁一直坚持,直到地震后半小时手术才出来。也许制度规范对医疗有很多要求,但是我觉得企业要生存,在这个社会群体中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要靠你的文化和口碑,这个口碑不是一个规定就能决定的,是企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
  李伟阳:建立口碑,需要企业的透明度,实际上这也是社会责任的精髓。企业如果不能坚持透明运营,与社会实现有效沟通,社会责任就会无从谈起。
  社会责任沟通要求从沟通工作转变为沟通价值,社会不关心企业做了哪些工作,而是关心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哪些价值,否则社会责任就会流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是社会责任之一。但是无限制的服务承诺就会走向反面。按照服务规范,停电抢修要求在两个小时内赶到,如果盲目承诺在5分钟内赶到,表面看提升了服务质量,但实质上可能滥用了社会资源。
  但是对社会责任实质和社会责任边界共识的形成必须基于有效透明的沟通。良好的运营透明度和有效的沟通是形成良好企业口碑的重要保障。当然提高透明度需要理念的转化,甚至需要企业管理方式的全面变革。
  周兴云:由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阶段性、分层次的,必然会因为自身的能力、制度的安排,环境资源的不同,造成企业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自身做好,再以身作则影响到整个社会也做好社会责任。
  社会角度来看,除了在全社会提倡企业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氛围,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也很重要,没有这些标准肯定会有更多的寻租空间,或者寻租的场所,就必然会造成内部经济或者外部不经济的情况:内部成本非常节约,但是对整个社会造成伤害。
  第三就是要有监督,包括社会舆论监督,有关中介机构、法律方面的监督。
  李伟阳:企业不但要遵循现有的法律法规,而且要遵循和推动出台新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标准是推动企业、行业和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标准制订过程的质量与透明度可能是需要社会监督的重要内容。一个好的标准的诞生,需要更高的透明度,需要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类似于"部门立法"的"利益机构立标准",才能让出台的标准更合理,对社会更有利。
  当然,标准并不是越高就越好,我们需要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标准越高意味着成本越高,这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与产业的有序发展。标准非常高,让企业都死掉了肯定不行,但是在某些利益集团的操纵下,如果出台的标准非常低,也会给某些人可乘之机。
  因此,一定要保证透明度和各方参与。通过有效监督与集合各方智慧,以出台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标准。总之,我们要站在全社会价值创造的高度来看标准的制定到底应该谁来参与最合适,谁来参与最有优势,而不是看谁跟政府好,谁跟特定的机构有关系,谁就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保证社会公众利益、确保有效的社会分工与保持足够的透明度,是我们始终都应该坚持的基本要求。
  周兴云:提供任何合格正常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一定的标准基础之上,否则一定会产生寻租,给寻租的人就会带来利益。比如,地震之后,如果成都农商行一片博爱,负责把农民的房子给钱修起来,其实就破坏了最基本的规则,给原来的农民,原来的储户存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其实也是一个标准。
  因此,支持农民重建时,我们在不能给原来的储户造成风险的前提标准之上,按照风险收益为零的标准进行了一整套的机制设计,建立农房重建整个贷款品种设计。品种设计当中,对农民的社会责任坦率讲也是有限,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支持到他能够重建起来,而不能做到他过多的或者说超出正常的一些要求,这也是一个在有边界、能力有限范围内的标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责任标准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