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铁皮生锈,喷固锈剂然后再喷漆能行吗?

 如果有一种药物吃了能活一百二十岁,相信大家一定会去买。这种药物是有的,并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它就是少吃点。少吃点,这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千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我们有多少饱食的时间呢?

科学家通过对猴子限食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让100只猴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只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随它吃饱的100只猴子过一段时间死了50只,另外只吃七八分饱的猴子长得既苗条又健康,还很少生病,10年养下来才死12只。

一、少吃点能减轻肠胃负担。人体过多摄取蛋白质和脂肪,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易导致消化不良。这样,未被消化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会产生许多毒素和致癌物质。这些毒素和致癌物质不但易使人患肠道疾病,还会被肠道吸收,透过心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人衰老。

二、饱食使大脑代谢紊乱。科学研究证明,饱食后,大脑中有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比不饱食时增长数万倍,而这种生长因子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促使脑动脉硬化,脑皮质血氧供应不足,脑组织萎缩和脑功能退化,最终出现痴呆而缩短人的寿命。

三、饱食损伤细胞,使人早衰。人们呼吸时吸收的氧,有2%被氧化酶催化形成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能导致细胞损伤,动脉血管硬化,引发疾病、衰老,甚至死亡。而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大,产生的活性氧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而少吃点可以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使细胞免受其害,从而延缓衰老。

四、长期饱食会使人肥胖,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一系列疾病。实际上,在我国古代便有节食能长寿的论述。为了长寿,古人还创造了“辟谷养生”的学说,“辟谷”即节食。现在的生活水平远比古人高多了,不但有细米白面吃,还有大鱼大肉吃,尤其是中年朋友,事业有成,更有一些人当了主管、企业干部,今天参观,明日迎来送往,餐餐山珍,顿顿海味,吃得红光满面,吃得大腹便便,殊不知美酒佳肴的后面便是疾病、短寿。

   2007年11月,澳大利亚科学家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少吃20%就能让你的寿命增加20%,这能否让你放下手中的刀叉筷子,向健康投降?

  “少吃点”可以带走内脏中囤积的脂肪

  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告诉人们:胖人要少吃,因为肥胖之躯不会一成不变,只会每况愈下;病人要少吃,因为病人疾病处于“高峰”之时,饮食最好处于低谷,否则饮食就会成为病情恶化的催化剂;老人要少吃,因为成年人体内有充足的“热量”,因此需要充足的食物,否则会消瘦,而老人之躯需“热量”少,犹如炉火只需少许“燃料”,燃料过多反而会使其熄灭。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这位圣人的箴言,“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

diet”(控制饮食),相关条目早已超过百万;而在全世界最大的医学文献检索系统PubMed上,相关专业文献已达将近1万篇。即使你不懂“血脂沉降指数”这些专业的术语,但美国布法罗大学2007年12月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个叫“少吃点”的家伙可以把内脏和血管中囤积的脂肪“赶跑”,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少吃点”对他们更是妙不可言——不仅餐后血糖不会让你“难堪”,对于长期的血糖稳定也是好处多多。

  除此之外,也有大量研究显示,“少吃点”可以降低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人类越吃越多或因压力大造成

  在美国,胖人多已经成为一大知名的人文景观。据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的报告,美国男性的平均体重从上世纪60年代的166磅增加到现在的191磅;女性的平均体重从140磅增加到现在的164磅。

  美国成年人中肥胖一族或超重的人高达61%。肥胖率增加不仅是不好看那么简单,人们罹患心脏病丶癌症和糖尿病的风险都会随之增加,美国仅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近10年中就增加了50%。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指出,曾尝试限食减肥的人,有90%以上都失败了,56%变得比以前更胖,更有20%左右的人患上饮食失调综合征,并伴发躁狂丶抑郁丶焦虑等心理疾病。

  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想这个问题。不是人们吃得太多导致情绪低落,而是心理一直在“暗处”操纵着我们的食量。

  此前,芬兰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共收集了超过5000名成年人的资料,对压力丶进食和肥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越是压力大的人越容易因进食而肥胖。而且在压力下,这些人更容易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如香肠丶汉堡丶比萨和巧克力。

  可以看出,压力是导致食量增加的罪魁祸首,而不是食物本身。

  并且,对于男女双方而言,对“压力”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据瑞典地方新闻网的报道,瑞典心理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男性中,“单身丶失业丶对工作不满意”是压力暴食的最主要因素;而对女性来说,“缺乏感情支持丶感到孤独”会让她们吃得更多。

  专家建议:想让自己从控制食量中获益,不仅要多听营养学家的建议,更要多听心理学家的建议。

  另外,如果你真的控制不住让自己少吃,不妨试试在心情沮丧的时候听听音乐丶逛逛街,而不是打开冰箱和电视机。

  研究热量与衰老超过50年的悉尼大学教授亚瑟·埃弗瑞特说,“不论大人丶小孩,就是没有任何肥胖症状的人,也该从现在开始减少食量,因为我们不会像豹子那样每天奔跑,所以根本不需要吃那么多东西。”

  另外,亚瑟认为,如果做不到减少20%的饭量,那至少也该减少5%,“汉堡吃剩最后两口时,就把它扔掉吧,可乐也不要喝到见底,这就是5%!”

  此外,亚瑟表示,让人们多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餐馆的食物分量增长得太快。“以前的一个三明治刚好是一顿的分量,现在我会先把一半打包,再吃另外一半。”

  专家建议:根据运动情况来调整饭量,而不是知道自己吃多了才去运动。如果运动充足,可以在下一顿或下一天稍微多吃点;如果基本没运动,那嘴上也该“省省”了。

  像法国人一样用“心”吃饭

  同样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法国人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7岁和84岁,而美国人男女的平均寿命只有75岁和80岁。同时法国人心脏病的发病率也远低于其他的西方国家。这里究竟有什么道理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法国人的生活习惯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活得更健康。

  首先,在法国人的生活中,享受精美的红葡萄酒是他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在2003年,法国成人平均饮酒11.4升。相比之下,美国成人每年饮酒只有8.6升。

  在葡萄酒中有一种白藜三醇的有机物是促进免疫功能的因子。在红葡萄皮中还有多酚,也是种抗氧化剂,可以抵挡细胞的凋亡。每天饮用少量的红酒,可以提高血液中好的胆固醇(HDL)含量,降低坏的胆固醇(LDL)的含量,使血液的黏度降低。据称这个因素可降低群体死亡率25%左右。

  其次,法国人相对都比较瘦。与美国人相比,法国人超重的比例只占总人口的37.5%,而美国人中有65%的人超重。有人曾对巴黎和费城的饮食业作过比较,发现无论是酸奶丶橘子水,还是冰激淋,即便是同样的牌子,美国的包装都要比法国的大得多;在费城大约有73%的饭店都提供自助餐,也就是说出了一份钱就可以尽量地吃,但在巴黎的饭店绝无提供自助餐的。

  另外,法国人吃饭的习惯也比较好。他们用餐时喜欢慢悠悠地吃,不像美国人吃饭要赶时间,个个都是狼吞虎咽。同样在麦当劳吃一顿午餐,巴黎的法国人平均要花22分钟,费城的美国人只花14分钟。一般地说,法国人每天花在吃饭的时间大概有100分钟,而美国人平均只花60分钟。法国人在餐桌上的内容不只是食物而且还有欢乐。他们会放松心情,放慢饮食,承认人类对进餐的固定需求,从而让副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保持最佳的消化和吸收状态。

  专家建议:吃东西慢一点,不但吃下的东西容易消化,而且还可以更及时地感觉到自己是否已经吃饱喝足,不会吃过头,造成营养过剩。

胃和腦袋有什麼關係?這個關係大得很,胃如果總是塞得滿滿的,容易得老人癡呆。科學研究證明,飽食後,大腦中會出現一種叫「纖維芽細胞」,比不飽食時增長數萬倍,而這種生長因數會使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大,促使腦動脈硬化,腦皮質血氧供應不足,腦組織萎縮和腦功能退化,最終出現癡呆而縮短人的壽命。少吃點能長壽,人體過多攝取蛋白質和脂肪,使消化系統負擔過重,易導致消化不良。這樣,未被消化的食物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內,會產生毒素和致癌物質。這些毒素和致癌物質不但易使人患腸道疾病,還會被腸道吸收,透過心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衰老。飽食損傷細胞,使人早衰。人體攝入的食物越多,產生的活性氧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活性氧是對人體極其有害的物質,能導致細胞損傷,動脈血管硬化,引發疾病、衰老,甚至死亡。少吃點可以減少活性氧的產生,使細胞免受其害,從而延緩衰老。長期飽食使人肥胖,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

 山珍海味虽然可口,却不一定健康。在中国上千年的饮食传统中,老祖宗们留下了一些本土食物,它们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有助健康长寿。

  1.松子清肠润肌肤。珍珠般的松子,在传统御膳中运用广泛,向来被视为有滋补强身功效。松子丰富的油脂成份,不但可以帮助排便,还可以滋润皮肤。同时,松子是优质的油脂来源,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缓解发炎反应。

  怎么吃最健康:松子热量较高,平时撒点在饭菜上,每次一小把。

  2.大蒜消炎又杀菌。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大蒜扮演着重要的救命角色。以往行军时必备盐跟大蒜,盐用来补充矿物质,大蒜则用来杀菌和预防疾病。近来,大蒜也被发现可以降低胆固醇。但生大蒜辣刺激性强,因此胃炎、喉咙痛、痔疮、眼睛红、长青春痘的人,不宜生吃大蒜。

  怎么吃最健康:避免空腹食用大蒜,可以利用煮、炒或做泡菜,减少它的辛辣刺激。或是搭配水饺、面食一块吃,不容易伤胃。

  3.白菜止咳化痰还抗癌。冬天万物凋零,白菜却仍如同松树一样青翠,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在中医看来,白菜可以退烧解热、止咳化痰。现代科学发现,白菜的营养价值高,种类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是最热门的抗癌明星。冬天是吃白菜的好季节,白菜丰富的纤维和维生素C,可以补足冬天蔬果摄取的不足。但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合大量吃生冷的白菜,如泡菜。

  怎么吃最健康:吃火锅时,别忘了尽可能多加点白菜,消解燥热之气。

  4.粥护胃补元气。粥在熬煮过程中,已将食物中的有效成份释放溶解在汤水中,因此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适合胃口不好、身体虚弱的人。粥的食疗功效千变万化,葱白粥有杀菌效果、芹菜粥可以让大小便顺畅,在滚烫粥里撒上青葱,能预防感冒……此外,粥还可以协助药物达到更好的疗效,例如杏仁、茯苓等中药材,必须与粥一起食用,才能让药效持续,达到更好的效果。

  怎么吃最健康:热粥最好,配合肉汤、菜汤或蔬菜熬煮咸粥更好,可以让食物营养精华一次被吸收。

  5.海带帮助排便不长胖。热量低且充满胶质、矿物质的海带是很适合现代人的美容健康食品。海带富含可溶性纤维,比一般纤维更容易消化吸收,帮助顺畅排便。最大的优点是,海带热量低,做为宵夜点心不用担心发胖,很适合爱美的女性。

  怎么吃最健康:海带与醋最搭配,醋可让海带软化,可以试试用醋凉拌海带。加上冰块的海带汤,可以凸显醋的酸味,口感更清爽。

  6.荞麦降压助睡眠。荞麦含有强力抗氧化物,可以降血脂、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血液凝结,是很好的护心食物。此外,其降血压和助眠的效果也很好。荞麦还是很好的大肠清道夫,纤维含量是一般白米的6倍,所以有“净肠草”之称。

  怎么吃最健康:可以将荞麦面凉拌、煮汤。也可以将荞麦和米饭一起蒸或熬粥。▲

千百年的饮食误区,早饭还是要吃少

    《琐碎录》中说:“朝不可虚,暮不可实。”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早上不可饿肚子,晚上也不能吃得太多。

可是现在呢?不少人不吃早饭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殊不知这种习惯正慢慢吞噬着您的健康。因为早上太阳东升,天地之间的阳气占了主导地位,人体也是一样,正处在阳盛阴衰之时。这个时候就应该适当补点阴,而食物属阴,因此吃早饭正好调和人体的阴阳。

不少人觉得不吃早饭可以减肥,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早上吃些早点是不会长胖的,因为上午人体的阳气比较旺盛,食物比较容易消化。胃经以后就是脾经当令了。脾就可以通过运化把食物变成精血,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上午9点之前没有吃早饭,那么脾就会空运化,因为它没有东西可以运送到人体五脏,这个时候人也就常会感觉到头晕了。所以吃早点是有益健康的。

    但在这里提醒您的是,早饭千万不能多吃!本来这个时候血应该去大脑那里工作,如果吃得太多脾胃“超负荷运转”,血液只好在这边加班加点地工作,大脑那边没有人工作了,表现为成天无精打采,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吃完饭之后容易犯困的原因了。

    现在不少人到了上午10点多钟特别容易犯困,其实都与早饭吃得太多有关,所以早饭要吃,但要少吃!

    早饭还有一个称呼,叫“早点”。点,就是不多,意思也就是早饭不需要吃太多,稍微吃一点就可以了。这才是早点的真正含义。您在哪儿听过把午饭、晚饭叫中点、晚点的呢?没有吧!所以,早饭没有必要那么丰盛,稍稍吃点就可以了。

    像北京的老人早晨遛个弯回来先喝茶,喝完茶了再吃点东西。吃什么呢?吃面粥,又叫做面茶,就是棒子面搁点儿芝麻酱,稍稍吃一点就可以了。不仅是北方,在南方也是如此,像广东人经常说的喝早茶也是相同的意思。 

老话都说“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于是不少人早饭便变着花样地吃。更有甚者,大鱼大肉都上来了。其实,所谓的“好”并不是丰盛,而是舒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一个饿了好几天的人需要补,但我们都不敢直接就给他吃大鱼大肉,得先给点稀的,等胃口适应了,再给他其他食物吃。其实同样的道理,我们睡了一觉也应该这样。早晨起来应该先吃点稀的,把胃冲刷一下,等到中午了,才能放开肚子吃。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早饭还是清淡一点比较好。像《修真秘诀》中说:“每平旦,食少许淡水粥,能益人,足津液。”《山居四要》认为:“侵晨食粥,能畅胃气,生津液。”又说:“老人常以生牛乳煮粥,食之有益。”他们都认为早晨吃点清淡的粥或牛奶、豆浆等,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不仅仅是粥,像豆浆啊、豆腐脑啊都是不错的选择。老北京有不少早点都是以清淡为主的。我记得小时候,人们一般去饽饽铺或者街边的小吃摊。老北京的饽饽铺类似于现在广东人的茶楼。每当早上,两三个朋友或者一家人围坐在饽饽铺吃早点。曾经有人这么描述过北京饽饽铺的情境:“忆京都,茶点最相宜,两面茯苓摊作片,一团萝卜切成丝,不似此间恶作剧,满口糖霜嚼复嚼。”

    早上吃清淡的,什么时候才能过过“嘴瘾”呢?中午。早上吃得清淡了,那么中午的时候就好好补充一下油水。如《陆地仙经》中说的那样“午饭厚而饱”,意思就是,午饭可以好好吃一顿。午饭就像加油站一样,上午忙了半天了也该饿了,得补充补充能量了。

然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少人都是早饭和午饭随便糊弄糊弄,晚上了给自己一顿丰盛的大餐,其实晚上少吃才最健康。您想啊,晚上吃完饭都快睡觉了,而《黄帝内经》上说“人卧血归于肝”,也就是我们晚上休息的时候,血都到肝上去“帮忙”了,脾胃的气血自然也就少了,它的消化能力就会下降,食物消化不了就会堆积,人慢慢地就会长胖。

    我国古代医家的主张与此是一致的。《黄帝内经》中就说过:“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故早饭可饱,午后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虚。”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也说:“饥而睡不安,则宜少食;食饱而睡不安,则宜少行坐。”说的也是晚上要少吃。

此外,晚上也不能吃得太晚了。古人曾经说过“夜半之食宜戒,申酉前晚食为宜”,谈的就是半夜里不应该吃东西,晚饭时间应该在申(下午3~5点)、酉(下午5~7点)以前。这一说法与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晚饭时间是一致的(下午6~7点)。为什么晚饭不能太晚呢?《养生要集》中说:“夜食饱讫,不用,即脾眠不转,食不消,令人成百病。”就是说夜晚吃饱了,缺少活动机会,很快就睡觉,这时脾脏也进入休息状态,不能正常地运转消磨食物,食物得不到充分地消化,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吃得过多对睡眠也不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意思是胃肠不调和,人就睡不安稳。夜食过饱就是“胃不和”的原因之一。由于过多的食物会使脾胃充盈胀满,而“脾眠不转”状态又无法很快消化这些食物,于是人就会辗转难眠,噩梦纠缠。《养生要集》把“夜食”和“夜醉”相提并论,提出过晚吃饭和夜间醉酒“皆生百病”,这都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的。

    晚饭宜少,比晚饭宜早还重要。因为即便晚餐提前开饭,但吃得过多,同样增加夜间的脾胃负担。所以“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就是针对这一点来说的。

此外,晚饭的食物种类也应有所选择。《七卷食经》提出“夜食不用诸兽肉,令人口中臭气”,又说不要吃家禽,食之对人也不利。按此说法,夜晚吃得太好是很不合适的。此外,夜饭还不宜吃辛辣热性的东西,如葱、蒜、姜、胡荽等蔬菜。因为“辛气归目”,这些辛辣食品将不利于人的眼睛。肉食以及一些辛热食物一般属于中医的“厚味”,即使是平时,也不主张多食,晚餐就更应该注意少吃这些厚味了,应以清淡爽口为宜。

要想疾病“斩草除根”,食疗断后是良方

对疾病,不可“赶尽杀绝”

《黄帝内经》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说,生病的时候没有必要非得把病治得痊愈才算好,用大毒治病好到六成就差不多了。用常毒治病好到七成就行了,用小毒治病好到八成就行了,用无毒平缓的药物治病去掉九成就行了,最后用食物来恢复体内的正气。如果用药过度,反而会使正气受伤。在中医上这叫“中病即止”,如果非得把病全治好了才停药,那么就很容易引发其他药源性疾病。因为病本身是有积蓄量的,就像蓄洪一样,当水量超过大坝,而我们没有采取泄洪措施时,就很容易暴发洪水。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身体里所含药物的“毒”超过一定标准时,身体承受不住了,自然会引发新一轮的疾病。

    人们生病这么急迫地想要痊愈。却忘了药物过量也可能是我们生病的罪魁祸首。《汉书》中也曾这么说过:“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说,生了病不去治疗,相当于中等水平大夫的治疗效果,间接说明了过于治疗反而会“坏事”。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疾病呢?老祖宗曾经说过:“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早晚都会死的,只不过有的死于老,有的死于病,所有的情况都是这样。“人为甚,故圣人悯之,而医药兴。”圣人生怕出现这种现象,于是便创造了医药,于是医学便发达了。“所医药兴闻天下之人,又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药”,也就是说虽然有了医药可以救人性命,然而很多人却并不是因为疾病而死,而是死于医药,于是“智者顺其然,固曰病而不药得中医”,就是你病了不一定用药,注意日常生活上的调理再加上身体的自愈能力,身体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其实癌症也是如此,人们选择做化疗,非得把癌细胞都杀死不可,却忘了,化疗虽然能把癌细胞给杀死了,但健康的细胞同样也被杀死了。这可就真成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了。健康的细胞没有了,那么身体的恢复能力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了。所以对于治病来说,要留点余地,在祛邪的前提也要不伤正让身体自行恢复,只有经过自身一点点地恢复,才能得到真正的康复。

生活中,通过饮食来调节疾病的还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过度依赖药物,俨然成了一个药罐子。就拿感冒来说,明明一碗姜水就可以治愈的,非要把所有感冒药都吃个遍,甚至连新出的药也不放过。一个新生的药有它的主治功用,但因为新药都是研发不久,它的副作用有些还没有进行长期的观察,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我想一些久病的人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想要治病,首先就得了解疾病是怎样形成的。我认为疾病本身占三分之一,人的精神情绪占三分之一,医和药再占三分之一,这三部分共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治病三要素,如果把这三个三分之一处理好了,那么任何疾病都有希望治愈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讲过一句话,医也好,药也好,关键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好不好,生活方式正确与否,是得病与治病的关键因素。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可是现在呢?不少人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赶紧吃药、看医生,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吃多了,也会中“毒”的,自然对身体没有好处。

告诉你不一样的酸味养生功法

 1.火大多吃酸,吃掉你的“火气”

一说到酸味食物,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醋。其实除了醋外,酸味食物有很多,比如山楂、西红柿、猕猴桃、葡萄、石榴等。而口感上尝不出酸味的,一般都不属酸味食物。

什么时候吃酸味食物好呢?肝火大的时候,比如嘴上起泡了,脸上起痘了,等等。肝火就是阴不制阳,也就是水少了,火多了。为了让火灭下去,你就会加水,而酸是补肝阴的,这样就能使阴阳平衡。所以上火时吃点葡萄、山楂、酸橙之类的食物,是有好处的。

二、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等“秋燥”现象的人

许多人一到秋天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脱皮等现象,中医认为这是“金亢阴虚”。秋气通于肺,肺金过于亢盛就会克制肝木。酸味食物有收敛的效果,多吃酸性食物一是可以收敛肺气,二则可以滋补肝血,从而达到养阴的效果,克服秋燥症状。

一、山楂粥,孩子的“健胃消食片”

去药店买一些炒制好的山楂,每次取1015克,加温水浸泡一会儿,然后连同清水一起放入锅内煎,等到汁液剩下一次性水杯这么一杯时(约150毫升),再加上3杯水(约400毫升),50克粳米一起煮粥。等到粥熟后再加入适量白砂糖调味就可以了。

这个方子出自《粥谱》。山楂本身就有消食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粳米则“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山楂消食,再加上粳米和胃,两者一搭配,消食积的功效就出来了。像平常不爱吃饭,消化不好的小孩子,或是上了年纪,消化功能衰退的老年人都可以常饮此粥,对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五汁饮,滋阴润燥第一功

取雪梨100克、荸荠50克、鲜芦根20克、麦冬10克、藕50克。先将梨切成块,藕切成条,荸荠去皮切碎。将麦冬放入锅中,加水煎15分钟。同时将梨、藕、荸荠一起放入榨汁机中榨出汁。将后将麦麦煎汁与榨好的汁到在一起,这道五汁饮就做好了。五汁饮出自清代医家吴瑭的《温病条辨》,它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治病温病,比如热灼津伤而导致的口渴、嗓子痛、口舌生疮、胃脘痞满、口苦、唇干舌燥等上火患者,喝下去见效很快。

特别是秋天气候干燥、易上火,这时自备点五汁饮,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一杯,秋燥就不会来烦你了。喜欢喝凉的话,可以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下;喜欢喝温的,那就加热一下。因为这五味药材,藕、梨、麦冬、荸荠、芦根等都是性寒的,所以脾胃虚寒的人,比如一吃凉东西就不舒服、拉肚子,就不适宜服用了。

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会使肝气更盛,而肝木又是克脾土的,这样就会使弱者愈弱。所以平时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说话声音低微等脾虚症状的人要少食。如果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也不宜吃,否则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有咳嗽有痰,或有腹泻及排尿不畅等症状的人也不宜食酸,因为酸有“收敛”的功效,不利于病邪的排出。血糖较高、有消化性溃疡或是胃酸过多者也不宜食。再就是处于经期的妇女,过于食酸可能会因为酸的收敛功效而导致痛经。

再就是服用“解表发汗”药物时也不宜食醋。因为酸有收敛之性,如果与复方银翘片等解表药物同时服用,会使人体汗孔收缩,不利于病邪的排出。另外,还会破坏中药中的生物碱等有效成分。所以感冒时也不宜吃酸的。

酸味入肝,滋肝阴,养肝血

中国人讲究一句话:“民以食为天”。虽然说人活着都得吃喝拉撒,但这里面又以“吃”为最重。像老北京人见面时问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吃了嘛您!”“吃”可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这里面更多的还是学问。会吃的人,有病的能给吃好了;不会吃的人,没病的能给吃出病来。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单是这“吃”就可以让你研究一辈子了!

   中国人不但会吃,更敢吃,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洞里钻的,无一不可入食。这食物虽多,却也逃不出五种味道,即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又皆归于五脏,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五味入五脏”。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酸。

我如果问你酸有什么功效,你一定会回答“养肝”。按照中医五味入五脏的理论,酸是入肝经的。但这一个“入”字里面,又有许多学问可做。中医认为,肝也是分肝阴和肝阳的。而酸补的是肝阴。阴阳是消长的关系,肝阴不足,那么肝阳势必会过盛,所以补肝阴的同时也是在泻肝阳。这就表现为“收”。为什么春天的饮食原则是“省酸增甘”呢?就是因为此时大自然的阳气是升发的,人体顺应自然,肝阳自然也该升发。此时你若过度吃酸味的食物,就成了敛阳了。那该吃什么呢?吃绿色蔬菜。青色入肝经,所以吃绿色蔬菜有助于肝阳的升发。比如韭菜,升发肝阳的效果就很好。

中国有句古话,叫“酸儿辣女”,也就是说怀孕时如果爱吃酸,那就肯定生个男孩,如果爱吃辣,那就会生个女孩。但现实生活中,吃酸的也有很多生女孩儿的,所以此说并不太可信。但是很多孕妇怀孕后饮食口味会发生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呢?就拿吃酸来讲,大家知道怀孕是件很耗气血的事,因为胎儿就是依靠母体的气血来滋养的,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个症状——肝血不足。人体是很聪明的,缺什么它就会补什么。肝血不足,它就会想办法补肝血,而酸就是入肝的,所以妇女就会表现为爱吃酸。所以说,“吃酸”与胎儿性别关系不大,但与人体脏腑的关系却是很大的。

其实食物有七种不同的滋味,除了五味外,还有淡味和涩味。只是淡味一般“附于甘”,涩一般“附于酸”,习惯上仍称为五味。也就是说,酸是包含了两种味道的,一种是酸,一种是涩。

那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关于这一点,清代医家杨时泰论述的非常详细:“夫酸者阴中之阳。未能大畅以达其阴也。涩者阳中之阴。未能大畅以和其阳也。”什么是“阴中之阳”,什么又是“阳中之阴”呢?拿水果来举例。大家知道,一些水果是先酸后甜的,比如苹果。苹果春天开花,夏季成长,秋天成熟。春天阳气刚刚升发,就像太极图阳鱼的鱼尾,此时阴是大于阳的,所以阳“未能大畅以达其阴”,这时的苹果就是酸的。我们常说“酸得流口水”,就是因为它阴气重,阴盛津液就会足。等到了夏末秋初,阳气与阴气达到平衡了,这时你再去尝苹果,它就是甜得了。甘为土味,这是阴阳平衡的一个表现。而柿子是先涩后甜的。柿子的生长期绝大多数在夏天,此时阳气旺于阴气,到了初秋阳气渐衰,阴气渐盛,但仍“未能大畅以和其阳也”,所以它表现为涩。这时你咬一口柿子,舌头都会转不动,就是因为它的阴气不足,阴气不足,津液就少,舌头就发涩。到了深秋,柿子的阴气与阳气相平了,这时候才变甜了。

对于中国人而言,食物不仅是用来裹腹的,还可用来治病养生。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中药与西药是不同的,它取自自然界中的草木、动物和矿物,以此来达到祛病除患的效果。而食物也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因此它们是同源的。那些偏重于治病的,就被称为药物,偏重于饮食的,就被称为食物。但还有一部分,即能治病,又能当作饮食,这就是药食两用了。但是自然界的食物何其冗杂,怎么知道什么治什么病呢?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他们根据植物的性味来归类,这就形成了四气五味。所有的食物、药物都可以按照这个归则来划分。我们这里着重来讲一讲食物的味。

什么味呢?一是气味,就是通过用鼻子嗅来辨认;二是滋味,是通过口舌辩识的。当初神农尝百草时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之相对应,食物也被分为五味,即酸、甜、苦、辣、咸。关于五味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伊尹向商汤进言,即有“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之说。但将五味与中医结合起来讲的,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这时五味便与五脏对应起来了。其实生活中的味道不仅这五种,有些食物,比如小麦、玉米等根本没有什么味道,我们称其为淡味。还有的说酸不酸,说苦不苦,介于两者之间,我们称其为涩味。但由于涩味的作用与酸相似,所以常常附于酸味;而淡味作用与甘味相似,一般附于甘味。因此我们通常还是以五味称之。

五味与五脏是如何对应的呢?《黄帝内经》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中医称之为“五入”。关于五味的作用,《素问·藏气法时论》将此简括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我们先来说辛,它“能散能行”。“散”指的是发散,“行”指的是行气、行血。比如,人吃完辣椒后会浑身冒汗,这就是它“发散”的功效。人跌倒受伤以致瘀青后,往往会用热酒来搓受伤的部位,为的就是活血行血,这就是它“行”的功效了。正是因为辛的这种功效,所以多用于解表药、行气药及活血药中。

再说酸,酸的作用就是“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比如生活中流感来袭时,大家会想到熬醋,用醋熏蒸屋子,这样患上感冒的几率就会减小。为什么?就是因为酸味能固表。固表就相当于给我们的肌体构筑城墙,城墙筑得越高,外敌就越进不来。有些人生病后,医生也会叮嘱病人不要吃酸,原因就是它能收、能敛,会把外邪关在里面。由于它能涩,所以临床上还多用它来治疗肠胃疾病,或是遗精、滑精等症。

甘味是生活中我们吃的最多的味道了。比如馒头、大饼,米饭、包子,都属甘味。它的功效就是“能补能和能缓”,即补益、和中和缓急止痛。就说它的补益功效,平时看病医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病人的饮食。如果病人吃饭了,医生就会松一口气。只要能吃饭,这个病人就无大碍了,因为吃饭能培补病人的元气。而我们吃的绝大多数食物都是甘味的。其他的补药,像人参、燕窝等也是甘味的。再说缓急止痛,你胃痛时最常用的办法是什么?是不是喝杯红糖水暖暖胃,这就是利用的甘味缓急止痛的作用了。

苦能泄火,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一上火就会想到要吃苦瓜,喝苦丁。这是它能“泄”的功效。泄的是什么?是火。我们常说水火不容,火少了,水也就保住了。这就是“坚阴”。中医在治疗热症、火症时经常会用到苦味药。

咸味是吃得最多的味道了。“人不可一日无盐”,为什么,就在于它是入肾的。而肾又是人体的根本,我们每天吃点咸,就是给肾增添动力。它“能下、能软”,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比如便秘了,用点大黄很快就能泄下来。乳腺增生了多吃点牡蛎,也有助于肿块的消失,原因就在于此。

虽然说五味对脏腑有补益作用,但如果吃得太过了,反而会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危害,所以中医又有“五禁”之说,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辛味走的是肺,肺金可克肝木。如果肝脏本来就虚,你还一个劲吃辣的东西,那么只会使虚得更虚。同样,咸入肾,肾水克心火,心脏有病了,就不能过量进食咸味的东西,使心气更弱。所以说,我们在进食时一定要掌握一个“度”,在“度”之内是养生,过度就是找病了!

酸味吃法多,教你如何让吃酸葡萄

酸的第一种吃法就是用来调味,比如醋。醋有很多种,比如米醋、香醋、陈醋、酒醋、白醋等。先来说陈醋,陈醋是由高粱酿造而成的,其色泽黑紫,口感绵、酸、甜,其中以山西的老陈醋最为有名。从口感上来说,陈醋最酸,所以常用在需要突出酸味的菜肴中,比如老醋花生米,老醋蜇头等。

香醋是以糯米为原料制成的,与陈醋相比,它的颜色更浅,为红褐色,其特点是“酸而不涩、香而微甜”。它怕热,一热里面的香味就破坏了,所以往往用在凉拌菜中,蘸饺子时用的也是香醋。

再就是米醋,它是用途最广的一种醋了。米醋自然是用大米酿造的,冷热菜都能用到它,像醋熘白菜、糖醋里脊、酸辣汤等,用的都是米醋。

另外市场上还开发出了许多保健醋、果醋,不仅味道更加可口,营养相对来说也更丰富了,大家可以根据口味适当选择。

再就是吃酸味水果,像杨梅、梨、葡萄、石榴、番茄、柠檬等。咱们就以最常见的葡萄为例,葡萄有红皮的、白皮的、绿皮的、黑皮的和紫皮的。其中红皮的葡萄偏重于养心,所以心血管病人可以多吃一些;白葡萄偏于补肺,患有咳嗽、哮喘等呼吸疾病的人可以多吃;绿葡萄清热解毒的功效较好,上火了可以吃;黑葡萄能养肾,对头发有好处。有美容效果的则是紫色的葡萄了。

现在有人提倡“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种观念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葡萄皮味道不好,让人难以下咽。这里我教你一个办法,即能充分吸收葡萄的营养,又不至于让嘴巴受委屈。取一瓶白酒,不用太名贵,一般的就好。将葡萄洗净,把上面的皮撕下来,放在酒里面,然后再把葡萄籽敲碎,一起扔进瓶中,这样泡上2周,等到皮的颜色变淡,酒的颜色变深,就能喝了。这样葡萄里的营养就都跑不了了。

酸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制药。中药中有一种炮制方法,叫“醋制”,顾名思义,就是将醋与各种药物共制。醋制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先将药材与醋拌匀然后再炒,另一种是将药炒好之后再喷上醋,还有一种是火炼醋淬法。为什么要加醋来炼药呢?因为醋味酸,为肝所喜,所以可以引药入肝。像元胡的功效是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经醋制后就更适合于肝脏疾病了。另外,醋能除腥臭味,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像大戟、芫花等大都苦寒有毒,用后副作用较大,但经过醋制之后,药性就缓和多了,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也会大大降低。

饮食也分三六九等,会吃才能更聪明

为什么是“吃饭”而不是“吃菜”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也就是说虽然饮食相同,但每个人在性情、思想上却不大相同。要知道,“一样米”就能养出“百样人”,那么世间食物无数,岂不更能显示出不同吗?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指出了食物之间的不同。《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说,谷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像水果、蔬菜、肉类则是主食的辅助品和补充品。各种食物的重要性在此便一目了然了。

    在这里奉劝那些认为主食(像米饭、馒头)没有营养,而肉、鸡蛋、蔬菜才是最有营养的人们,不要再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知道,主食才是最有营养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吃饭”而不说“吃菜”的原因。

为什么粮食的营养价值更高呢?首先,粮食是纯天然的,充分吸收了阳光、雨水,以及地气等各种粮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现在的暖室大棚只有种蔬菜的,却没有种粮食的,所以粮食的生长过程是纯自然的,没有一丝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再有,粮食只能增产,比如说这一亩地能打100斤粮食,通过技术,我们可以让它收500斤,却不能改变它的生长周期。粮食的种植最讲究季节,像北方的冬小麦只能在秋季种,来年收,经过几个月的成长,吸收天地精华才能成为粮食。早一个月或者晚一个月都不行,因为它无法与天地相容,也与天气不符。所以,凡是粮食都是与天地相合,吸收了天地的营养的。

    虽说肉类也有营养,那是因为动物吃的也是植物,它们吸收了植物中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第二次加工。但它加工的只是蛋白质,也就是精蛋白质,而天然的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却在加工中丢失了。所以,光吃肉是不行的。

    我们一直追求聪明,那么什么叫聪明呢?其实就是耳聪目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上说“脑为元神之府”,也就是说脑是生命的最高司令部,它决定着人体的一切事物,所以想要聪明,首先得补脑。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补脑呢?这还得从髓说起。《黄帝内经·灵枢》中说“脑为髓之海”,也就是说咱们的脑子是由髓汇集而成的。而髓则就与肾有关了。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肾为先天之本,先天强壮,则髓海充盈,人就聪明;先天不足,髓海亏虚,人就愚钝。所以说肾才是大脑的源头,补肾增髓也就能起到补脑的效果了。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如果肾气充足,那么自然也就耳聪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老了就会耳聋的原因。因为老人肾气比较虚弱,这样就会表现在耳朵上,从而出现听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怎么补肾呢?我们知道“咸入肾”,也就是说咸是养肾的。什么是咸的呢?比如说海鲜。海鲜生于海中,而海水是咸的,所以海鲜性咸。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吃海鲜的人聪明的原因。

    但这里提醒您的是,不要觉得咸养肾,就没完没了地吃咸的东西。要知道凡事都要有度,吃咸也是如此,如果适当,就有养肾的功效,如果吃得太多了,反而会伤害肾。一般成人每人每天吃6克左右的盐就够了,太多的话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病。


}

房间清爽干净,到处亮晶晶的,不仅自己住着舒服,而且也在无形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序,健康。

不过想要做到真正的清爽干净,没有点“手段”是不行的。

这篇,我们整理出12张家居清洁前后对比图,看完能让你整个人都清爽不少,方法技巧也全在下文,记得仔细阅读。

轻微水痕、水渍的清洁,一般是在台面或者水龙头表面上,能明显看出来,虽然不影响使用,可从美观上来说,还是有影响的。

鱼鳞布不是湿水,叠一下直接用来擦水龙头表面,就能擦掉不锈钢表面的水渍和轻微水垢。而且完全不掉毛、不留水痕,作为日常清洁完全没问题,对重水垢比较吃力。

鱼鳞布还适合用在镜子、玻璃、杯子、不锈钢等亮面物品上,具有很好的抛光效果,擦镜子玻璃之类的,也能擦的亮晶晶。

玻璃隔断、不锈钢表面的重水垢的清洁,用鱼鳞布效果就不明显了,更需要专门的水垢清洁剂。

所用工具:柠檬酸溶液、鱼鳞布

柠檬酸可以对付比较重的水垢,将柠檬酸粉末兑热水,装入喷壶。喷洒在玻璃面上,静置等待几分钟后,可以看到水垢逐渐溶解,然后用鱼鳞布擦拭,就能将重水垢清除。

柠檬酸适用于玻璃隔断、水龙头、淋浴花洒、下水口不锈钢盖子等等位置的水垢清洁,还可以用来清除卫生间的皂渍、牙膏渍、尿渍等碱性污渍,还具有去除异味的效果。

家里用玻璃胶的位置,总是会发霉,导致卫生间和厨房台面缝隙处,总是脏脏的。

将除霉啫喱,直接涂在发霉的玻璃胶上,静置3-10小时左右,再用抹布轻轻一擦,平时怎么也擦不干净的霉斑、黑边消失了。

除霉啫喱可以应用的地方有:水槽与台面接缝处、马桶与地面衔接处、卫生间洗手台与瓷砖衔接处、瓷砖缝隙、等等用到玻璃胶的地方,以及墙体、滚筒洗衣机密封橡胶圈发霉处。

油烟机处的重油污,一直不清洁,会影响吸油的效果,也会导致越来越难清洁。

用国产的油污净泡沫喷雾,直接喷在油烟机滤网上,油污会快速溶解滴落,免拆洗、自动分解油污,轻松简单就能搞定油烟机油污。

油污净可以适用于灶台、排风扇、厨房墙面等重油污地方,性价比高,厨房必备。

纱窗使用几个月就会有很多的灰尘毛絮,用抹布是擦不掉的,几年更换一次其实也比较浪费。

可以用专门的纱窗清洁刷,刷面是细密的绒毛设计,能把纱窗上的灰尘全部清扫干净。轻松除灰,纱窗不用拆,就可以清洁干净。

纱窗清洁刷还可以用来刷毛毯、沙发、玻璃,或者毛发清洁,加长手柄设计,可以轻松够到高处。刷面也能一冲即净,清洁不费力。

在城市里居住,灰尘大,下雨窗户上全是泥印子,住在底层还好,还可以直接用抹布自己擦一擦,可住高层,特别是家里有落地窗,就完全不同了,擦个玻璃,就是冒着生命危险。

所用工具:玻妞擦窗机器人

除了每次请专门的清洁人员,还可以用玻妞智能擦窗机器人,仿生双盘交错扭擦,配专用的玻璃水,能擦十几种污渍。自带安全绳,可以防止掉落,遥控控制即可,不用一直看着它。

玻妞擦窗机器人,还可以用来擦墙面,一些贴了墙砖的地方,比如阳台等,效果也一样好。

不锈钢锅使用几次就会有烧痕,做过饭的人都知道,用钢丝球都刷不掉,让整个锅底都显的很难看。

所用工具:不锈钢清洁膏

用不锈钢清洁膏,直接涂抹在烧痕处,然后用百洁布慢慢擦,烧痕、锅底黑全都能刷干净。如果是比较顽固的污渍,可以稍微用点力气就可以了。

不锈钢清洁膏还适用灶头烧痕、微波炉锈迹、水龙头水垢、水龙头生锈等问题的清洁。

墙面有污渍或者被用笔画了痕迹,不能随意用刀片刮掉,很容易留下痕迹。

墙面也有专门的墙面清洁剂,只要墙面涂层没有被破坏,点上啫喱状清洁剂,轻轻一擦就焕然一新啦!

墙面清洁剂还可以来清洁桌面、木质门框等位置污渍,强迫症星人超爱。

新房刚入住,瓷砖缝隙一般都是白的,住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脏脏的。

所用工具:宝家丽清洁臂、五洁粉

把五洁粉撒在瓷砖污渍处,再用刷子或者宝家丽的电动清洁臂,沿着缝隙处刷一刷,就能恢复白色缝隙。

五洁粉很适合用于各种瓷砖、台盆等位置清洁,可以直接用手刷,想要轻松点,就选择宝家丽的清洁臂,简简单单,就能让地面恢复如新。

家里窗槽经常有灰尘,但平时很难想起来清洁这里,也没有好的清洁方式,可每次开窗关窗,还是觉得这里太脏了。

入手一个缝隙清洁刷,自带小簸箕,能把窗槽里的灰尘全扫干净,不留一点污渍,扫干净后再用抹布抹一下就搞定了。

缝隙清洁刷专门用来针对家里细小缝隙处的清洁,像窗槽、马桶盖缝隙处、键盘等,轻轻一扫,就去除灰尘,家里备一个,小巧省事。

洗衣机内筒,表面看着干干净净,其实外侧一圈,全都凝结着毛絮污垢。

所用工具:洗衣机泡腾片

不是专业人士,没办法拆卸清洗,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洗衣机泡腾片,泡腾片内含有碳酸氢钠、过氧化物和生物酶,能把吸附在内筒外的毛絮污垢,全都软化瓦解。

清洁的时候记得把污垢从水里捞出来,再排水,污垢比较多的,建议清洁两次。

使用泡腾片后,清洗衣物明显更干净,也能减少家人的皮肤过敏。

家里各种滤网,使用一两年后,基本都是污垢满满,比如像空调过滤网和卫生间的风暖机。

滤网清洁比较简单,无需清洁剂,拆卸后用刷子刷一刷就行,再次使用室内空气也会更清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生锈了再喷漆有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