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扁平足的孩子怎么办?整天嚷嚷脚痛,老母亲心痛极了。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前所长表示,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很多足部现象如,是有机会通过适当运动锻炼、穿着合适的鞋趋常的。

很多足部问题源于青少年时期的不良习惯

足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研究显示,步行时足部承重是体重的1.5倍,跑步时是体重的3-4倍。李国平强调,我国青少年儿童足部问题发生率较高,青少年时期的不良健康习惯,到成年后就会逐步显现,孩子的足部健康应该得到尽早重视。

专家介绍,4岁后的儿童至青少年时期,开始慢慢形成,但此时足部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扁平足情况,加上一些青少年时期的不良坐姿、睡姿、用足习惯,还可能导致脚、X形腿、O形腿等腿部问题出现。

扁平足是指站立时足弓偏低、下陷,足弓缺乏推送、吸震的功能,走路时间长会容易脚累,李国平表示,当小朋友出现扁平足情况,加上青少年儿童日常运动量较大,长时间走路、运动就容易感到脚累、脚痛,随着年龄增长还可能会出现膝痛、腰痛等问题。

足部保护,从4岁就得开始了

“其实很多足部现象如扁平足,只要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及穿着合适的鞋,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慢慢缓解,有机会趋于正常。”李国平表示,通过加强足底力量和筋膜结构强度的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姿势、科学穿鞋等方式可以很好地防止足部问题的产生。

对于正常足的孩子来说,应该在4岁左右足部发育尚未成熟阶段,选择合适的儿童鞋,如足弓承托鞋垫帮助足弓成长,保护足弓,利于足部健康发育。

建议扁平足儿童定期到专业机构或医院进行足部检测,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足弓承托鞋垫及后跟杯加硬的健康鞋,这一类鞋能把异常的关节对线恢复正常排列,让肌肉活动方向及效率恢复正常;把足底筋膜拉扯幅度减低,减少产生筋膜炎及痛症的机会;还能恢复足弓的弹簧功能, 步行时推送身体及吸震,从而能缓解扁平足带来的影响。

儿童运动前、中、后,这么做才正确!

有很多发育性的足部问题,其实在运动过程当中可以得到纠正。但不少学生家长担心运动带来的创伤,其实只要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创伤的产生。

李国平建议,在运动前最好能先做热身运动(如小腿伸展、扭脚腕等),让足部肌肉先稍微拉松后再运动,可以减少足部受伤的几率。运动中要注意穿着有坚硬后跟杯、较为轻便、有足弓承托功能的运动鞋,减少足部疲劳以及更好地保护双足不易受伤。同时还需要注意每一项运动的正确姿势和用力方式,避免因方法错误而导致受伤。运动后待身体完全放松,做一些足底按摩和伸展运动,用热水泡泡脚缓解疲劳。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李立军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 王亚楠_NBJ9832

}

  长江网5月29日讯  一年来在平地上莫名其妙崴脚十多次,半个月前再次崴脚后导致腿骨撕裂性骨折。打着石膏的王女士得知自己频频崴脚的“幕后黑手”竟是自己最钟爱的高跟鞋时,一脸地不可思议,“那天我明明穿的是平跟鞋呀!”

  5月29日是“全球爱足日”,记者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的骨科、康复科获悉,因穿鞋不当引发的足部伤病占到了门诊的四成。其中,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一年要接诊近千人穿高跟鞋引起的拇外翻。

  女白领走平路把脚崴骨折

  42岁胡女士是光谷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半个月前她出门办事,特地换上了一双平跟鞋,不料右脚突然崴了一下,摔倒在地,爬起来后小腿疼得厉害。她打车赶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检查发现,胡女士右小腿腓骨尖有撕脱性骨折,必须打石膏固定。

  接诊的骨科副主任医师凃峰详细问诊得知,胡女士平时每天穿的高跟鞋差不多都在7厘米以上。去年实在忍不住脚痛,才买了两双平跟鞋,偶尔换着穿一下。“穿惯了高跟鞋再穿平跟鞋,完全不知道怎么走路,一年崴了十多次脚,全都是走平路。”胡女士不好意思地解释。

  “高跟鞋正是频繁崴脚的罪魁祸首。”凃峰解释说,人的踝关节前宽后窄,上楼梯时,脚踝处于背伸姿势,宽的部分进入关节腔,人会比较稳;下楼梯时脚踝下勾,窄的部分进入关节腔,摇晃不稳。穿高跟鞋跟下楼梯一样,脚踝长时间始终处于松弛状态,力学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即使穿回平跟鞋,脚踝依然不稳。

  凃峰指出,踝关节扭伤、肌腱韧带拉伤后,很多人看着还能走路,都不会及时到医院复位治疗,结果形成习惯性扭伤。门诊中经常会遇到平地摔跤或崴脚造成的骨折。

  鞋跟超7厘米腰足伤病风险倍增

  记者在骨科门诊调查发现,高跟鞋带来两大主要问题:拇外翻和足踝扭伤。“尖头高跟鞋是拇外翻的‘速成鞋’。”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黄若昆博士介绍,他们每年至少要为上千例穿高跟鞋导致的拇外翻做手术。

  美国足外科协会曾经做过调查,73%的女性已经患有与高跟鞋有关的疾病。黄若昆说,高跟鞋所引起的脚部畸形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影响健康。穿上高跟鞋后,身体为了保持平衡,重心线自然会前移,膝盖、腰部、骶髂关节也跟着移位,受力点发生改变。长期如此,容易引发颈椎、腰椎的疼痛。

  华中师范大学运动医学教授扈盛博士综合各种专业文献,发现鞋跟低于3厘米,对人的机体并无影响,鞋跟在3-7厘米,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大,但意外扭伤的风险会增加。可鞋跟一旦超过7厘米,身体从腰到足就会产生各种不适应,由此引发的伤病风险大增。他建议姑娘们,鞋跟不要超过7厘米。

  高跟鞋到底应该怎么穿?人称“鞋博士”的黄若昆说,建议上班必须穿高跟鞋的女性,不妨在办公室备上一双平底鞋,必要的场合再换上高跟鞋。鞋跟和前掌前后高度落差不要超2厘米,可在前脚掌或脚跟等受压处垫上软鞋垫,降低脚板承受的压力。

  两年脚痛换了双鞋不药而愈

  “去看脚,医生不仅看了我的脚,还看了我穿的鞋。”家住青山的廖阿姨说起自己的这次看病经历连连称奇。

  58岁的廖阿姨走路时间一长,足跟就钻心疼。半个月前,她找到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沈玉杰主任仔细查看了检查报告后,拎起她穿来的平跟鞋翻过来看:足弓内侧磨损。“上脚才3个月,就磨成这样了。”廖阿姨告诉沈玉杰,自己这两年特别费鞋。沈玉杰开出处方:换坡跟鞋,垫足弓垫。

  沈玉杰告诉她,这是上了年纪导致足弓韧带松弛引起跖筋膜炎。他解释,人老了韧带松弛,足弓会变得扁平,全身重量无法分散,全部集中在足弓处,走远一点就会感觉疼痛难忍。坡跟鞋和足弓垫可帮助缓冲和分散力量,减轻疼痛。按医生的要求,廖阿姨连拖鞋都换成坡跟,还在里面垫上足弓垫,脚果真不疼了。

  看鞋底磨损,能判断是什么病

  “约三成左右的足病,看鞋跟磨损情况基本可以判断。”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主任谢鸣建议市民看足病时,带上自己经常穿的那双鞋。谢鸣称,脚后跟是最大着力点。足跟着地时,后足部稍微外翻,足跟外侧接触地面,这也是大多数人鞋跟外侧较常磨损的原因。

  鞋底足弓内侧磨损较快,多是扁平足。“扁平足”足弓塌陷,脚中心直接接触地面,足弓内侧更容易磨损。

  鞋跟外侧易磨损,多是先天性脊柱疾病或是髋关节发育不良。脚跟痛或“外八字腿”的人,身体重量会偏向脚外侧。有的人下肢无力、走路拖步,也会导致鞋底外侧磨损,可能是糖尿病足或中风前兆。

  足弓过高磨前掌外侧,拇指外翻的人则经常会把鞋底前内侧磨个洞;而鞋底整体磨损特别是前掌磨损厉害,多是有颈椎或腰椎病。

  两只鞋磨损程度不同,可能是骨盆倾斜、甚至髋关节半脱位导致的长短腿,也要警惕神经系统疾病或中风前兆。

  磨损速度也值得关注。正常人的鞋,鞋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磨损,磨损位置集中于后跟外侧缘、前脚掌靠内侧。如果新买的鞋子,半年磨掉半寸以内都是正常的,有脚病的人在2-3个月内鞋底就会磨损得厉害。

  给孩子挑鞋:鞋面软鞋底硬,中间有足弓垫

  “我遇到的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穿软底鞋。作为足踝外科医生,我们建议2岁后就要穿硬鞋底的鞋。”黄若昆指出,软底鞋只适合1-2岁的孩子穿,可以帮助足底感知地面,促进本体感觉的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足弓开始发育,这个时候就应该穿鞋底稍硬一点的鞋。

  到底什么样的鞋子更适合孩子?美国矫形外科学会给出建议,鞋面柔软易弯、有足够空间的鞋子,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都是理想的。

  黄若昆解释,说具体点就是:脚尖部位有足够的空间,脚后跟抬起时鞋子跟脚,鞋面柔软透气,鞋底前1/3柔韧可弯曲,后2/3稍硬不易折,中间的足弓处有凸起的鞋子。那种动不动就可以扭成“麻花”状的鞋最不好。

  不少家长青睐有气垫的运动鞋,其实这种鞋子并不太适合孩子。黄若昆说,气垫运动鞋虽然有缓冲作用,但对小孩来说仍属于硬底鞋,穿上后容易发生足弓疲劳疼痛,继而发生腓骨长肌痉挛,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使正常的纵向足弓消失变平,形成平足症。

  中老年人挑鞋:首选厚底软垫、矮坡跟有搭扣的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1/3有足部问题。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成年人的脚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64%源于穿鞋不当。

  黄若昆介绍,许多人买鞋,首先考虑的是样式好看,很少考虑脚部健康。“我自己买鞋,会挑鞋头宽松、鞋底稍硬、带点跟的休闲鞋。” 黄若昆向记者透露,老人买鞋最好遵循“鞋前宽、鞋中韧、鞋跟硬”的原则。“大半码最好。”老人脚最怕挤,系带的或有粘扣的鞋能随时调节肥瘦,比较跟脚。老人脚跟脂肪垫变薄,发生足底筋膜炎的几率也会变高,鞋跟最好在2-2.5厘米。

  黄若昆提醒,有足部疼痛的老年人,最好定做鞋子,避免损伤加重;有足跟骨刺的老人,可配用足跟部有空洞的鞋垫,使骨刺周围的压力减轻,缓解疼痛。(记者刘璇 通讯员谯玲玲 高星 黄雯洁 姜颖)

}

    儿童刚走路的时候,很多的父母就会发现他们有扁平足的倾向。家长就会非常焦急,不知道怎么办?甚至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扁平足了。

    其实在儿童刚走路的时候,儿童扁平足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这是因为孩子的脚非常小,而且肉肉非常多,关节摸起来特别松软。其实这样是不能够判定儿童是扁平足哦。假如儿童是病理性的扁平足,比如距骨垂直变形,神经不协调等,家长也不必惊慌,因为现在医学水平非常发达,是可以通过手术矫正。

    孩子怎么好端端就扁平足了呢?很多家长都会感到非常疑惑。其实幼儿是扁平足易发人群,一旦他们有扁平足症,会对他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儿童扁平足到底是有哪些原因促成的,不妨一起来看看。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儿童双方父母都是扁平足,那么他自己是扁平足的概率非常高,一般是基因遗传子在作怪。所以,当父母都是扁平足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留意孩子的脚部发育。

    儿童生下来就有足骨先天性畸形,那么她他有骨的概率也是极高的。因为先天性畸形会导致足骨,舟骨,距骨异常,影响脚部弹性或者弹性消失,从而引起扁平足。

    儿童穿鞋不当也是扁平足的一大诱因。鞋子的大小,软硬,面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走路,脚底神经非常多。长时间穿鞋不当,导致走路姿势不对,从而引发扁平足。

    如果儿童足内,外侧肌柔软等都有可能导致儿童扁平足。主要是这些部位出现异常,会使儿童足部负重受力不平衡,长时间诱发扁平足。

    不少家长认为儿童扁平足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只要不影响儿童走路就没大碍,不必重视。有这种理解的父母其实大错特错了,稍微不注意,扁平足是会影响他们一生。

    扁平足影响儿童跳舞,甚至剥夺他们跳舞的资格。因为扁平足没有足弓,脚部的弹性就会非常差,对于做跳跃这种动作会有点困难。

    扁平足没有足弓,无法对足底神经起到保护作用。在行走方面,耐力会不够,很难成为运动员。

    扁平足儿童如果长时间着地,容易脚痛,不易减少外力对足部和内脏的伤害,影响他们健康,甚至影响他们长高。

    儿童扁平足除了可以手术矫正,矫正鞋真的有用吗?现在网上和很多母婴儿童店都有宣传,买一双矫正鞋可以矫正儿童扁平足,而且这样的矫正鞋价格不菲。那么,矫正鞋真的有用吗?

    其实儿童的扁平足不是天生遗传性的,都可以尝试用矫正鞋或者矫正鞋垫矫正。矫正鞋是治疗扁平足常规的一种方法。目前市面上扁平足矫正鞋种类非常多,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效果效果不是太明显。其实,儿童穿矫正鞋可以咨询下相关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因为矫正鞋也要买合适才好。

    预防儿童扁平足要及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任何的忧患重在预防,所以预防儿童扁平足要从小抓起,从以下四方面开始预防。

    第一方面:儿童的营养及时补充。充足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的前提,同时避免儿童过久站立,负重行走过多缺乏能量。

    第二方面:儿童预防扁平足要加强锻炼,特别是足部肌肉要放松。如果可以,每天督促他们练习足底外缘着地行走2~3次。儿童洗澡时可在浴盆放一些小卵石,让他们来抓地练习,预防扁平足。

    第三方面: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儿童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双膝内向、外向W形或坐的姿势,从他们最根本的生活行为抓起。

    第四方面:正确为孩子选择鞋袜。棉鞋,和又舒适,适合小儿穿用。鞋袜的尺寸最大一寸左右。脚与鞋之间应留有间隙,空气隔热,增加保暖性,增加他们穿鞋的舒适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扁平足引起的脚痛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