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发育成这样正常吗?

病情分析:你好!每个人胸部的发育情况不同,根据你的年龄和现在的发育情况都是正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多锻炼,按时吃饭,注意卫生,穿宽松合适的内衣,不要刻意地穿内衣。

病情分析:你好!乳房发育每个人都不一样,从你的年龄和目前的发育情况来看是正常的。平时注意多运动,按时吃饭,注意卫生,穿松紧适宜的内衣就可以,不用刻意穿内衣。一般情况下,由于自身体质以及生活环境,以及饮食运动有个体差异,发育有早有晚。这不是一种疾病,正常现象,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如豆类、豆腐、豆浆、木瓜等,还可以做扩胸运动。

}

不是谱系,就不用干预吗?发育迟缓,就能自然而然赶上吗?

我觉得,不一定。有一些可以,有一些不行。

比如,静教授的这篇文章,就提到了SCD社交沟通障碍,就是非ASD的社会性发展困难。这一定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去帮助他的。

正当我的孩子慢慢愿意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意外状况。

2019年底,疫情来了。

疫情消息确定前,我们还去当地新开的游乐场,玩了一次超级大的摩天轮。记得当时现场游玩的人中,我们是唯一戴了口罩的,显得特别扎眼。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够后怕的。

疫情造成的恐慌,整个小区,都空了。小朋友没了,大人没了,安静地让人害怕。大家也不敢串门了,全躲在家里了。

社交的环境,一下子没有了。

疫情是困难,也是机遇,我们遇到了他的第一个朋友。

因为,大家都不敢出门了,我每天还是坚持带他到楼下小区逛一逛,锻炼下身体。

这时,我们碰到了一个比他大一点点的哥哥,在楼下学跳绳。只有他一个人,还有陪伴他的姐姐。我就发明了一个划船然后鲨鱼来咬的游戏,小哥哥被吸引,也加入了进来。

后来每天,我都会去楼下等他,他也每天准时来。然后,我就加了他那个姐姐的微信,方便约时间。在楼下的滑滑梯那里,我们玩了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捉迷藏、做饭、打仗、小车车比赛等游戏。虽然自己的孩子还不是很会玩,但我努力去让他和小朋友有所互动,也勉强可以玩起来一些。

就是这样的,想交朋友,必须用大人去吸引孩子,用大人来辅助他的社交。至少一开始是这样的。

累吗?累,累的不得了,非常非常辛苦。

进步大吗?进步也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我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依然坚持每天带他去公园散步、骑滑板车,每天去爬山,带他看风景。

后来,疫情平息一些,妈妈第一次复课,被隔离在学校十四天。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在家带他,没有老人,没有保姆,没有妈妈。早上我教他骑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下午带他找小朋友玩,晚上在家里玩游戏。

他也成功学会了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每天就戴着头盔,去学校探望被隔离的妈妈。

想想真是艰难又心酸的日子啊!

疫情停课的五个月,他进步很大。可是我觉得,他和普通的小朋友,还是差距很大,很不一样。没有了我的辅助,他和小朋友,一点也玩不起来。

为什么,他总是跟不上小朋友的节奏?

为什么,他总是看不懂或者误解小朋友的意图?

为什么,他总是畏畏缩缩,一遇到困难就跑了?

为什么,他总是不能理解人与物的关系,更不能理解人与人的关系?

为什么,他总是不能很协调地做一些事情,哪怕非常简单的事情?

太多为什么了!真的太多了!他绝对是不正常的,还不够,这样还不行!

那时候,我只是粗浅地接触过alp,还不知道诸如外围要求、分享式注意力、共同调控、信息整合、执行功能、学徒态度等这些社交的必备技能(这些技能对nt儿童是与生俱来的,根本不需要培养)。更不知道如何上鹰架辅助,如何聚焦凸显,如何去用控制的方法,如何做架构化活动?

我太业余了!我第一次,被迫痛苦面对自己的无能!

疫情结束的5月,我立马挂了邵医生的号,去咨询她。这一次,连她也沉默了。她说,要不,你去广州,找专业的团队吧。要不你去~~(某知名干预机构)看看。

一个周末的时间,我们预约了~~的号,去那里做了评估。评估全程他都非常配合,除了语言略微欠缺,基本没有任何异样。比较让人反感的是,测评师不停地暗示我们,会不会是轻度的谱系……我指着孩子说,“你凭着良心说,谱系的儿童是这样的?”测评师摇了摇头,第一次见面不欢而散,也让我对机构彻底死心了。

邵医生听完我的报告,说你不能去这样的机构,浪费钱,害了孩子。她答应帮我问问,有没有人懂alp这种以社交为中心的干预方法。

这,是我遇到小Y老师的开端。孩子人生的第二个大恩人,对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第三次更新————————

小Y老师的工作室在广州,从佛山过去,开车需要1个小时。遇上堵车,来回路上就要2个多小时。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紧张的。

ALP的干预方法,我曾经在暖星上面,买过罗一凯老师的课,看过了好几遍。但是用起来极难,总感觉不得要领,拉不住他社交的注意力。那时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干预方法会有多难,难到我这个自以为是个文化人的,都觉得难以控制。

Y老师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大,非常可亲的一个老师,工作室就在一个居民楼里。她的干预课和机构的不一样,很多机构是门一关,家长只能在外面等着,是好是坏。全凭治疗师一张嘴。Y老师的课,家长可以全程观看,全程陪同,甚至还可以参与进来一起玩。

第一次课的时候,孩子见到工作室的各种玩具,各种小人偶,就跟疯了一样,没有任何规矩地这里动一下,那里动一下,也不理人。说实话,我觉得非常尴尬,本来以为孩子进步已经很大了,没想到一到这种环境下,就暴露了原型。Y老师只用了一种办法,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抓在自己的手里,限制了他玩这个玩具,然后他必须有礼貌才可以拿到,要问,要伸出手要,不能不经过允许随便动。

说句实话,我孩子第一次见到,我的孩子,会那么积极,那么主动,说了那么多的话,就为了得到这个玩偶。他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多语言的。那天回去的路上,我和妈妈都非常激动,觉得这个老师真的太厉害了。我的心里也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标准的alp干预操作,用在我的娃身上,那些曾经只出现在视频中的手法,现在在我的娃身上复现了。

后来,每次去广州上课,我都会做一个线下课的总结,像这样的。Y老师会手把手教怎么样定目标怎么样拉注意力,怎么样做限制,怎么样激发孩子的思考,怎么样调动孩子的主动性,怎么样玩游戏,玩游戏要注意什么。她每次都会用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热情和活力,玩的非常开心。但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比较容易崩溃,因为好玩的东西被限制了,被拿走了,他们只会用哭解决。我真的特别佩服Y老师的能力,温柔且坚定,无论孩子怎么哭,怎么尖叫,怎么闹,都极为平静,不为所动,坚持原来的目标,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

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叹为观止!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的娃穿着鞋子就进房间了,踩到了地垫,踩脏了。一般的家长会怎么做呢?提醒孩子,别踩了。或者,下指令,让孩子擦干净!

可是,这样是没有效果的啊!下次孩子还会重复同样的错误。什么叫社会性发展障碍!?就是他很难从别人身上学习。

她先把孩子拦住了!对,拦住了,无论如何都进不去啊!然后,什么都不说,微笑地看着我的娃。我娃一下子就急眼了,“你不让我进去!!”“我被关在外面了!”然后,嚎啕大哭,哭天抢地啊!我看的有点受不了了,想冲上去帮忙,然后Y老师真的,真的,她用眼神示意我,不要!她一点都不为所动啊,就这样等着他哭,让他思考!然后,会给一些提示,比如,让他对比下我们几个人和他有何不同。这里,娃的情绪依然是崩溃的,完全听不进去。Y老师就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从头发开始对比,慢慢地一点点对比,最后娃终于发现,大家都脱鞋了,就他没有脱!

从那以后!!!我们家娃!!!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脱鞋!!!

这就是ALp,主动式学习方案。不是被动地灌输,教他卡片认知,而是在生活中干预,随时随地去干预,到处都有干预内容,随时随地找目标,目标要适合娃的能力,循序渐进,同时,完全尊重儿童的主动性,不是被动的、强迫的!

看到难度了吗?家长需要干嘛?

第一,要生活中随时发现干预的内容。

第二,要根据娃的能力迅速发现干预目标。

第三,还要尊重娃的主动性,不能强迫。

除去这些以外,难度还在于,反应速度啊!根本反应不过来!完成这三件事,干预契机已经过了。还有,还需要耐心啊,娃崩溃了,你也要耐心,忍住,忍住,再忍住。

所以,Y老师,这个中山大学的研究生,静教授的弟子,罗一凯老师的亲传弟子,是一个特教领域的天才。

(说我卖广告的,有多远滚多远!全程我没有透露过一个Y老师的名字,并且没有透露任何联系方式。这种等级的特教老师,会缺学生?你搞笑吧!)

这是一节团课的游戏,好像是鲨鱼吃小鱼,特别好玩的。

我的娃,其实是从遇到了Y老师开始,才有了真正本质的变化。他,能控制住自己了。和小朋友玩的时候,能静下来了,不到处乱跑了,会观察别人怎么玩了。他,也变得更主动了,语言能力也上涨了很多。

我实在很难在知乎上一次性说清楚ALp的干预方法。毕竟,反思和总结,都都写了快1万字。

下面说一些自己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吧。

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打算生二胎了。

可能会有网友非常好奇。你们还敢要二胎,不怕二胎也出问题吗?

说实话,怕!怕的不得了!比任何人都怕!能不怕吗?各位家长,你们扪心自问,怎么可能不怕!

这其实还要归功于隔壁邻居的小女孩,蔓蔓,孩子的好朋友之一。哇!女孩子,真的太乖巧,太听话,太甜蜜了!原来,正常的儿童,这么好带,这么会说话!

我和妈妈,都想拼一次!我们太想要一个正常的孩子了,太渴望一个NT儿童了!

我们打算,拼一个女儿!毕竟,女儿相对保险一些(也不能绝对放心),但男孩真的太容易出问题了。

可是,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是女儿呢?

说实话,我们下了狠心的,拼两次,测血!有Y染色体,就打掉。我知道,这不道德,但是,不管了,你们随便骂吧,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因为hk被封了,过不去,我们趁着澳门放松了,去澳门测的。

感谢老天爷开眼啊!没有辜负我们无数次的祈祷!是个女孩,第一次就是女孩,没有让我们面临痛苦的抉择和道德的两难。

后来,我们又邮寄血样去香港做了niftypro无创dna,hk华大基因的,又再次确认了是女儿。

其实,哥哥也非常激动,他也每天都念叨着自己要有个妹妹的。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妹妹已经出生了,7个多月了,会坐了,会爬了,会无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了。

妹妹真的,真的,不一样!妹妹她特别喜欢看我们,我们笑,她也笑。我们生气,她就会停下啃东西,觉得自己不该啃。看到小动物会特别激动,看到小朋友也会很开心。而这些,哥哥小时候都是没有的,我们现在回忆起来,哥哥小时候特别喜欢物体,不喜欢人,和人的互动交流比较少。静教授说的对,真的是天生的。

其实写到这里,我真的有点泪目了。我一直心怀愧疚,觉得是因为自己当年工作太忙,没时间理哥哥,导致哥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不,其实不是的,正常的儿童哪里需要那么多的关注,他们会自动抓你的注意力的,你会不自觉和他们互动起来的,好带太多了。

原来,我们,是合格的父母。我们,没有错!我们是无辜的!我们,是无辜的!!!

是孩子出了问题,这是天生的!天生的!

希望哥哥和妹妹,都能健康地成长,平平安安,正常就好!正常就好!你们正常了,就是爸爸妈妈,最大的幸福!

——————以下是原回答——————————

声明:这篇文章,仅适用于发育迟缓儿童,并非专业文章,借鉴请谨慎。

作为一个知乎的小透明,我很少回答问题,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地看着。

写下这些东西,也没指望多少人看,多少人关注。

应该很少人,会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吧。

我的孩子,今年4周3,是一个被明确诊断发育迟缓的儿童。

2018年10月16日,永远忘不掉那一天。孩子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做了格赛尔测试,总分只有61分,轻度-中度发育迟缓。一个39个月的孩子,发育年龄只有24个月,2岁不到。测评的全程不配合,专注力非常差,测起来非常吃力。

拿到这个结果,我完完全全震惊了。

我猜到,结果可能会很差。可是没想到,这么差。

这还没有算上医生的诊断,医生说:“他不是自闭症。但不排除以后有演变为自闭症的可能性。”

自闭症!这个隐隐约约有所了解的名词。我只知道,非常可怕。

当时,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的。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

其实,带他去医院做测评之前,我就觉得这孩子不对。严重沉迷于数字,每天嘴里喊着的都是各种数字,翻来覆去地数。遇到开关一定会不停地去摁动。呼名难应,叫他要叫好几遍。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玩,不会和小朋友玩,也不关注。自理能力很差,尿裤子,大便也拉在裤子里。大运动也很差,3岁了,还不怎么会双脚同时跳。精细动作更是差,连雪花片都插不进去,也对不准。在幼儿园更糟糕,完全不听从任何指令,到处乱跑,必须老师每天牵着。

“赶紧干预吧!”这是他的主治医生邵医生,给我们唯一的建立。

干预第一阶段:感统阶段

怎么干预呢?真的不知道啊。在妇幼保健医院,我们开了干预治疗的单子,有感统训练、语言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和脑超声。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先排着队吧,反正排队都要等2个月。

回家后,我们买了一些感统的书。什么《图解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什么《解放聪明的笨小孩》。看到书里面的描述,当时我觉得,孩子肯定是“感统失调”了,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多症状都是吻合的。据说,这都是由于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失调导致的。当时的我们好像就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按照书上的方法练习起来。在外面的感统中心给孩子报了一个班,每周3节课,家里就买了一堆感统的道具。

家里的感统道具(这是后来拍的)

每天至少1小时的感统。

从小狗爬、蜘蛛爬、羊角球、滑板车、跳障碍、跳圈圈、走小桥,这些最基础的项目开始。

一开始,很艰难,很艰难。因为孩子的基础实在太弱了。强迫他做,他肯定会哭,会闹。

唉,说多了都是泪。我们是从奖励开始的,做的好,就奖励一片水果(他最喜欢吃水果)。动作不标准,就趴下去,一点一点地教。

1个小时下来,他满头大汗,我也满头大汗。最难忘的是教他骑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双脚不会用力,我就用手带着他走,来回爬了好几圈。

不过,在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大动作是最早取得突破的。在2个月的时间里,他基本学会了双脚跳,学会了骑自行车,和同龄人,差距不大了。

可是,大运动只是第一步。与大运动同时训练的,还有精细动作,就是手部动作的训练。毕竟在格赛尔测试中,他的精细动作是严重落后的。

从雪花片拼插开始,夹珠子、珠子穿线、搭积木、插蘑菇钉、拧瓶盖、转钥匙等等...精细动作比大动作要更难,更有耐心,基本上是盯着他做的,不会就辅助一下。

慢慢地,这些也都学会了,花了2-3个月地时间吧。

与这些同时开展的,还有戒除他对于数字的刻板。真的,这好难啊,因为他在数数的时候,整个人就像着了魔一样,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数...

我们想到一个办法。因为这个孩子喜欢音乐,喜欢听歌,我们买了一个电子琴。然后,在琴键上贴上了这些数字,代表不同的音阶。然后,每天他一放学,就教他弹琴。由于这孩子喜欢数字,很快迷上了弹琴,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曲子,比如小星星啊,红苹果啊之类的。慢慢地,他对数字的痴迷就转化为对音符音阶的热爱。

突然有一周吧,他好像有点腻烦了每天的弹琴。神奇的是,对于数字的热爱,也慢慢地消退了,随着对弹琴的腻烦而消退了。终于,有一天,当他在小区吵着要摁数字的时候,我忍无可忍地对着他大吼了一句:“再数数,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他好像一下子愣住了,好久都没有动过一下。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数过。

我知道,这种方法,不好。所以,后来还是出现了很多副作用的。不值得借鉴。

除了大动作和精细,还有语言的康复。这个比较困难。因为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不看你的,不关注你的,自顾自地在玩。讲绘本,跑掉。和他聊天,无视你。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妈妈切了一些水果,用来做奖励。两个人面对面地坐好,然后妈妈喊一句名字,他回答一声“哎”。就从这么简单,这么基础的开始。

毕竟,他的语言太落后了。3岁3的孩子,只会说不超过6个字的句子,语言极其匮乏,说话基本没有主语的。更严重的是,分不清你我他。

从那以后,我们每天晚上都预留出20分钟-30分钟。就这样,面对面地坐好,然后问他各种问题。叫什么名字,男孩女孩,爸爸是谁,妈妈是谁,你是谁,我是谁,他是谁,你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我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不会回答?嗯,孩子的背后坐着爸爸或者妈妈,不会了就悄悄提示下。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其实就是影子老师的作用,只是凭着直觉,这么做了。平时的生活中,他想要什么不直接给他,让他说,不会说就马上教给他让他仿说,说对了才给。

练习了2-3个月,语言进步多了,至少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了。

这过程依然是痛苦不堪的。孩子经常哭。

在这个阶段的结尾,我要说一说医院的治疗项目。感统,语言课还有听觉统合。第一次上医院的感统课,我才感觉到,原来感统课是要这么来的。治疗师是一对一的,非常强硬,孩子哭了,不管,强制他做也要上。不过,由于在家里有训练,感统这个环节还是适应的不错的,一个疗程下来,治疗师说孩子有一定的进步。

但最有用的治疗,恰恰是最不起眼的。

这玩意儿,怎么形容呢?第一次看到它,就像是…骗人的东西。拿个耳机给孩子戴着,然后…听音乐!!!据说是特别调制的音乐。什么嘛…那我在家里也能听啊。所以每次带他做这个,我都不太积极,觉得肯定是医生骗我的…

然而,做到第7次第8次的时候,真的,奇迹发生了。

这孩子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突然能听我说话了。有一天早上,他主动要求穿衣服,自己穿衣服,不让我给他穿。要知道,这家伙以前都是完全父母包办代替的,现在居然,主动要求穿衣服!!!

最让我难忘的,是听统的最后一次的时候,他突然生病了,拉肚子住院了。在医院里,他一边躺在床上,一边恳求着要吃红豆粥。病床的正上方,就是他最喜欢的红色按钮,但我们告诉他,不可以…然后,他就真的乖乖地坐着,纪律特别好。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他这么乖,这么听话过,这么配合过。

第一阶段的干预,到这里就结束了。孩子进步很大,不是吗?不,这才刚刚开始。真的,刚刚开始。

这孩子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他的说话和眼神,无法同步的,无法做到看你的同时进行表达,这好像对他有困难一样。我记得有一次,去公园放风筝,这孩子在户外的眼神完全无法看你,也关注不到风筝,也看不到周围的景色,整个人非常地呆滞,像丢了魂一样。我现在依然记得,孩子的妈妈,当时的那种崩溃和绝望。

天哪!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还有,他的注意力特别分散,特别特别分散。玩抛接球的时候,眼神到处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孩子真的是感统失调吗?

第二阶段干预:听视觉统合阶段

突破,来的很意外。非常,非常地意外。寒假到了,我们带着孩子,去北方老家。其实,我心里挺担心的,这十几天,没有任何的感统,无法进行语言训练,孩子会倒退吗?

我们临走前,还收拾了一大堆玩具和器材,背上了。

我们带着孩子,坐了飞机,搭乘了火车,来到了寒冷的北方。在孩子大姨的家里,他遇到了两个姐姐,一个7岁,一个6岁。北方农村的老家,没什么可以玩的,天气又冷的很,每天只能烤火。但去那里的第一天,孩子突然奔向了7岁的静静姐姐,拉着她的手,大声喊着“姐姐,姐姐,来玩扭扭车啊!”

当时,我和妈妈都震惊了!

这是很少有的,极其少有的。他主动邀请一个姐姐参与游戏,说句实话,他对父母都很少有过。

当时,我们心里觉得,这孩子,不可能是自闭症的。

后来,我们还去了西安,带着他住榻榻米的酒店,泡温泉,去滑雪场尽情地玩雪,看热气球。

那一个寒假,他玩了很多很多。

回到家里,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虽然这十几天,什么训练都没有做,孩子居然,专注力提高了很多。抛接球能够看着我们,眼神和对视也好了很多。有一天,我送他去感统中心上课,他对着我笑了笑,然后看着我说:“爸爸,再见!”或许,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这是他第一次做到表情、语言和眼神的完全同步。我当时就愣住了,眼泪差点流了下来。

说句实话,我的心里,非常疑惑。在这寒假短短的十几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有如此大的进步呢?

后来,我在一本感统的书上,看到了听觉、视觉统合这个概念。原来感统不只是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还有听觉和视觉统合。会不会是这个孩子的听觉、视觉也存在着失调,我们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呢?

考虑到他之前听觉统合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决定试一试。

我把这个想法,和他的主治医师邵医生进行了交流。她说,那试一试吧,并给我推荐了一种“333教具”,来训练视觉能力。

当时,我们的训练计划是这样的,每天晚上1小时感统,半小时精细动作训练,半小时语言游戏,还要抽出时间来训练视觉能力。孩子的时间,被安排地满满当当地。

他,已经没有任何游戏的时间了。

邵医生在3月份的一次咨询中,告诉我们,你们的孩子要有一些“野蛮生长”,不要过度干预。

这是2019年的3月,医生就说了这个概念。

可惜,我没懂。真的不懂!这孩子能力这么差,怎么能野蛮生长呢?必须干预!

我错过了,医生最重要,最专业的一个建议。

所以,我在后来对任何的特殊儿童家长,都会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不学习,咱们连医生的建议,都听不懂。

整个3-5月份,孩子的进步是有限的。他依然不懂得和小朋友社交,和父母的沟通也是有限的。不过,有两个突破,还是值得记录的。

一个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视觉统合训练,他突然就读得懂更难一些的绘本了。比如说小鸡球球系列,还有红黄蓝亲子园发的猪兜系列,还有鼠小弟系列中的一小部分。一些比较抽象的图,也能看得懂。比如,他能指着一个破了的鸟窝说,这个鸟窝破了,小鸟哭了。

另一个,是他的第二次听觉统合训练。这次依然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他学会了,问问题!!!对啊,问问题!!!教起来非常崩溃,因为他总是会把影子老师的提示当作是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次妈妈的训练,以完全失败告终。后来,我换了一种方法,在每次训练之前,我都会有一个提示句子,“现在是爸爸提问,宝宝回答”,“现在是宝宝提问,爸爸回答”。终于,他搞清楚了,一些简单的问句,也能够出来了。

可是,孩子距离康复,依然很远。在2019年6月3日的第二次格赛尔测试中,他的得分依然不高。各方面有进步,但依然落后于同龄人1年3个月。看到这个结果,我和妈妈,都快崩溃了,有种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而且,孩子还迷恋上了看灯,又出现了新的刻板行为。

我仔细衡量了下,孩子有刻板行为,兴趣狭隘,外加不会社交。

我的心里,涌起了巨大的恐惧。孩子的妈妈,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天天以泪洗面吧。

这时,邵医生告诉我:“要不,你们去找静进教授吧,我的研究生导师,去确诊吧。”

对于任何疑似自闭症的家长来说,确诊,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在心里,徘徊,犹豫,挣扎了很久很久,终于拿起了电话,预约了静教授。

7月2日,广州中山大学北校区,做pep-3。7月4日,面见静教授。

现在回想起来,这或许是,孩子命运的转折点吧。

第三阶段:全面干预阶段

2019年6月8日,高考结束了。

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我已经解放了。这或许是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带给这个孩子最大的福利。

为了准备7月2日的pep-3,我做了很多的准备。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傻的。我本来以为,pep-3是7月中旬才做的,我觉得还有时间。

这时,我遇到了知乎上的李老西,还有暖星社区。

暖星真是宝贝啊!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她的年费会员。

然后把李老西的家庭干预指南全部看了一遍,做了详细的笔记。

我决心从认知开始干预起。

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每天只上半天幼儿园,下午接回家在家里训练。

非常辛苦!比上班累多了!

从下午3点起床开始,就是持续1小时的感统练习。重点练习单手投球、向上抛球、拍球和抛接球。感谢李老西的大运动课教程,之前教了一百遍都学不会的拍球,只教了两天就完全学会了,拍球有了质的飞跃。

然后接下来,就是认知干预了,还有模仿课程。什么一样不一样,哪里不一样,积木仿搭,雪花片仿拼,模仿划线。每天半小时。这个课程,真的很神奇。以前连9片拼图都不会拼的孩子,突然,就会拼图了,就知道拼图原来是拼在底色一样的地方。然后,就是16片,24片,以及无底色拼图。还有积木仿搭、雪花片仿拼,也慢慢地能够做到了。

伴随着桌面教学的,还有孩子专注力的好转,比较明显的提升。这一切,都是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发生的。

最后,就是读绘本了。根据李老西在家庭干预指南中的方法,我用了手指指读,孩子跟着模仿的方法,成功让孩子学会了自己完整地读一本绘本。哈哈,这本绘本的名字,叫做《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语言有规律,朗朗上口,孩子很快能够熟练地背下来,然后完整地复述出来。

然后,7月2日来了,pep-3测试。为了帮助孩子调整好状态,我和妈妈提前一天来到了广州,在中山医科大学旁边订了一个酒店。测试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什么干预都没有做,和他一起逛街、吃好吃的,尽可能地满足他。

第二天早上,起了个大早,把他喂的饱饱的。

做测试的,是慈眉善目的陈老师,静教授的助手吧。说句实话,非常紧张,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我感觉自己的手心手背都在冒汗,呼吸都不均匀了。

孩子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他和陈老师的互动很好,顺利完成了大部分pep-3的内容。陈老师非常耐心你,真的,比当地妇幼保健院的测评耐心多了。很多孩子暂时不会做或者做不好的,他都给了好几次机会。孩子分心了,就给一点小馒头做个奖励,鼓励他继续。原来,专业的测评,是这样的啊。

这个测评,持续了整整3个小时。结束的时候,陈老师问我们:你们来看什么问题呢?我说:看下是不是自闭症。我还记得陈老师用很疑惑的眼神看了我下,他说:“至少我看来,这孩子和我的交流还不错。你们等静教授的观察吧。”

当天傍晚,pep-3的结果出来了,比我想象的好多了,自己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半。

7月4日,面见静教授。一个非常高大威猛的北方人。孩子在旁边玩游戏,静教授简单观察了下,问了我们几个问题:比如父母回家孩子会不会开心,有没有斜着眼睛看人,有没有转圈等刻板行为,会不会用语言表达需求之类的问题。然后,又在孩子身边转了几圈,问了下助手孩子的表现。孩子全程在玩过家家游戏,没理他。

静教授告诉我们,彻底排除自闭症。因为这孩子有正常对父母的情感,刻板行为很有限,会用语言表达需求,最重要的,会假装游戏。他说自闭症的孩子,基本上很难有想象力的。同时,能够非常安静地玩游戏,基本排除阿斯伯格,因为阿斯伯格往往和adhd是并发的。综上,不可能是自闭症。他还告诉我们,千万别去机构,也别做语言训练,多读绘本,妈妈多和他交流,自然教育为主,注意随访。

走出中山大学,顿时感觉,雨过天晴,阳光特别明媚,就好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放下了。

以下,是当时的病历本。

早在2019年5月份,邵医生就建议我们去静教授那里确诊。

医生能这么建议,肯定有原因的。可是,我迟迟没有勇气。

因为,对于发育迟缓的儿童来说,除非是真正的大牛,医生一般不太敢下百分百的保票,说你不是自闭症。万一是呢?

但是,静教授,是大牛,见过无数的孩子,不一样的。

确诊,能够大大减轻普通家庭的焦虑,创造更良好的家庭氛围。

彻底排除自闭症后,一切,真的,都不一样了。

首先变化的,是我们父母的心态,尤其是妈妈的心态。之前处于高度焦虑中、难以参与孩子干预的妈妈,变得更加积极乐观了。整个7月份,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有了一个飞跃。我曾经不无担忧地问邵医生: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感觉一点也不爱我们呢?我们更像是,工具!可是,当家庭氛围变得更阳光,妈妈更积极参与进来时候,孩子对我们的依恋,也与日俱增。爸爸妈妈回家,他会表现地异常地兴奋。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点小心思,比如更偏爱妈妈一些,每次出门都会把我推回家,然后拉着妈妈出去玩。

7月份,我们的干预计划分成了这么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突破。

第一部分是大运动,就是各种感统课程,自己在家练习,每天大概1小时。学会了向上抛球、自己抛球自己接、单手拍球、快速的相互抛接球、单手投球还有打那种固定在一根铁丝上的乒乓球。球类项目有了很大的提高,手臂更结实和灵活了。我们还鼓起勇气,给他报名了一个轮滑训练班,让他在轮滑中提升自己的大运动能力。

第二部分是视觉-听觉统合训练,就是从李老西干预指南中改造来的各种项目,比如雪花片、积木仿搭、七巧板仿拼、333的教具等,拼图能力持续进步,能够根据图片拼30片以上的拼图,还有三步模仿、三步指令这些项目。每天大概1个小时。

第三部分是认知训练。我按照李老西的教程,很快就把四阶教程全部搞完了,大概花了1个月左右。说句实话,这孩子的认知是适龄的,部分认知项目比如数字是超过同龄人的。由于害怕引发数字的刻板,数字我没怎么教,也不用教,点数、按数取物这些太容易了,加法只教了一天,减法教了一天,就全部学会了。后来,到了8月份,我们就买来了逻辑狗,一种据说来自于德国的认知游戏,然后让他跟着刷题。没想到他一鼓作气把3-4岁、4-5岁和5-6岁的都刷完了。

第四部分,是语言训练。听了静教授的建议,我们停止了所有的语言训练,改为讲绘本故事。不得不佩服教授,真的是厉害,确实那种非自然的语言训练,不适合我们的孩子。绘本的阅读,依然沿用了6月份的训练方式,我用手指指着书本上的某些有代表性的标志物,孩子就跟着读,读不出来就稍微辅助下。这个月真的读了好多好多的绘本。最让我惊讶的,是一本叫《南瓜汤》的绘本。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我有点后悔,因为看起来真的太难了,复杂的图,一大堆文字,能看懂吗?没想到他吵着要看,我只好随便给他读了读,用很随意的语气读的。没想到,他一下子迷上了这本书,天天都要讲,没过几天,他居然把这本书…背下来了。对啊,全文,背下来了…

这里我们家的小书柜,里面是他的绘本,每一本都是读过至少10遍以上的。

每天我们都会花至少1小时,和他讲绘本故事,每次能讲5-6本故事书。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他语言模仿地越来越熟练,生活中的语言也慢慢变得更复杂了。

你们说,辛苦吗?辛苦!非常累!作为一个老师,我把我全部的暑假,都贡献给了孩子的康复。

当然,7月份我们还做了两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是7月初,我们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给孩子过生日。玩的超级开心,我也少有地观察到孩子有限的互动。

第二个是7月中旬,我们去了一趟阳江的海陵岛,去大海边尽情地玩。玩沙子,放烟花,住旅馆,玩的有多疯狂,你们自己看图就知道了。对,就是这个滑翔伞。孩子怕吗?有点吧。尽兴吗?超级尽兴!

可是,孩子,依然没有本质突破。对的,即使他能力提高了,即使他会拍球了、会轮滑了,即使他会剪纸、会画画,即使他会很多别的小朋友不知道的知识,即使他会读很多的绘本。这都不够!因为…我总是觉得,他还差点什么?到底差点什么呢?

为什么,他无法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呢?总是自己一个人玩?

为什么,他和我们的交流,总觉得不是很顺畅?

为什么,他做事情那么的被动,总是要父母监督呢?

为什么,他没有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呢?

这些问题,让我辗转难眠。

每当我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有人,为我照亮了一束光。

这束光,就是7月底邵医生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

里面说到了调整情绪——相互关注——相互参照的发展过程。相互参照,就是孩子看到一个东西,眼神再次看向父母做参照的过程。这不就是孩子正缺失的能力吗?

后来,我又看到暖星社区中罗一凯老师的《主动式学习方案alp》。

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我之前训练的误区。所有的训练,都是被动的、强迫的,根本没有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必须要改!

可是,要改,谈何容易!主动式的干预,比被动式的干预,难多了!罗一凯的alp,我看了三遍才看懂,更别说实际应用了。

8月份的干预,我开始一些初步的转变。

第一,是训练他根据我手指和眼神的方向,去拿东西。我发明了一个游戏,叫做魔力手指,把沙包扔到客厅各个地方,然后手指向哪里,他就跑去哪里拿沙包。玩着玩着,玩到第4次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孩子,转过头看着我,好像要确认下是不是这个沙包。这不就是相互参照的能力吗?我心里很开心,这是孩子第一次和我进行参照。

第二,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最简单的游戏,就是投骰子。对,你一个,我一个,大家比一比谁的骰子数量大,赢了就吃水果,输了就刮鼻子。他超级喜欢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我还买了小小台球桌,教他打台球,在其中训练选球、轮流、输赢这些规则。然后呢?就是按照李老西的教程,买了真正的飞行棋,和他玩起了飞行棋。还有藏宝游戏,把雪花片藏起来,让他来猜。猜对了就笑一笑,猜错了就皱眉头,吸引他关注我的表情。

效果怎么样呢?真的…超级好。很快地,孩子就在我们以前从未突破的地方,开始了进步。比如,他的主动性变好了,会主动拉着我跟他玩。比如,他的眼神,会和我做参照,会考虑我的感受,害怕爸爸妈妈生气或者伤心。游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会自己打扮成大灰狼,跑来咬我们。

这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这孩子,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了。当然,这是种错觉,但有的时候,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因为这个孩子,依然存在问题,一直难以突破。头号问题,就是同龄人社交问题,和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去。而且,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他在逃避,在畏缩,在千方百计回避和小朋友一起玩。第二号问题,就是在外面上集体课,走神地很厉害。第三号问题,做事依然不积极,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地好奇心。

我们做了这么多了,到底哪里,还不到位呢?

9月份,开学了。我们又遇到了新的危机。而危机中,却蕴藏着转机。

这孩子一去幼儿园,已经消失2个多月的刻板行为,又隐隐约约有点回来了。他竟然,又开始数数了。这让我们倍感焦虑,但仔细观察,和人的互动和交流没有下降。怎么回事?难道,刻板行为是孤立的事件吗?

我带着焦虑和迷茫,去找了邵医生。这一次,邵医生没说什么,她为我介绍了一位心理医生,文医生,刚刚从深圳来的,预约了4次沙盘测评。

沙盘游戏?这是什么?完全没有接触过。鉴于之前轻视过听统然后被打脸了,这次我没有犹豫,乖乖地赶紧交了钱。

第一次沙盘,就是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

第二次沙盘,就是孩子和医生在一个房间里,在沙盘上玩各种玩具。孩子全程把文医生当空气。

第三次沙盘,地方改到了屋子里,在地板上玩游戏,这次稍微好点了,医生和孩子有了简单的互动。

第四次沙盘,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这次,邵医生也来到了现场观察。全程我都非常郁闷,因为我感觉这种没有任何规则、没有任何结构的游戏,我真的不会玩,也不懂得如何加入孩子。

然后,邵医生,把我和妈妈叫到了诊室里,非常严肃地告诉我。她说,我们,尤其是爸爸,缺乏童真,没有童心,不懂得如何和孩子一起玩。

突然,我好像知道,这一切的起因了。

真的,从小到大,我都是想着,要教给孩子一些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怎么和孩子一起玩。

我不会玩,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怎么玩过。

我也没啥童心,感觉不到玩的趣味。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孩子去一趟北方老家,有那么大的进步了。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8月份一玩一些游戏,孩子立刻就有改变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游戏,这个最重要的东西,没了!而且,没的很彻底啊!

邵医生和文医生的建议,是一致的。让我们停止干预,马上和孩子玩起来。设置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特别时光”,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没有拘束,没有限制,随便!

————————————————2020年1月更新———————————————

停止一切被动干预手段,只采用游戏的方式,使用自然的养育方法。说句实话,我心里没什么底。要知道,干预已经进行了将近1年的时间,效果是很好的。万一不干预了,孩子出现倒退,怎么办?

只能,先试试看吧,不行了再变回来。

我们停止了一切干预,晚上放学回家就让他尽情地玩。

事实证明,只过了几天的时间,孩子身上就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第一个是,他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心情非常愉悦,主动语言几乎翻倍了,开始有了很努力和我们沟通的尝试。说白了,就是说话有了“唠嗑”、闲聊的样子,不再是以前有需要才说话的那种语言。第二个,所有的刻板行为,比如抓耳朵、偷偷数数,几乎立刻就消失了,彻底消失了。

可是,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幼儿园的老师反映,说孩子在学校的纪律表现突然间下滑了,上课又开始严重跑神,出去玩也不跟着大部队,老师的指令也听不见,整个人状态完全不在状态。这是怎么回事!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了!我心里非常焦虑,又跑去找了邵医生一次。这次她给我的建议是,在家里宽松,在学校严格,让老师随时随地带着他,上课就坐在老师旁边,严加看管一段时间。后来,我跑去和幼儿园老师沟通,老师说没问题。

神奇的是,尝试了这种方法后,孩子的问题行为,慢慢就消失了。为什么呢?其实我猜测,以前是家里严格、学校放松,孩子把学校所为一个释放的窗口,本末倒置了。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是有压力的,应该是家里放松、学校严格,这才是正常的模式。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们是这样安排他的生活的。

第一,每天坚持去小区找小朋友玩。这也是最大的改变,后来证明也是最重要的改变。之前因为要上感统课等各种原因,每周只有2天时间可以去小区的玩乐区域玩。但我们调整了感统课时间,每周5天,雷打不动,一放学上完厕所,立刻就带他去。

一开始,他其实抵触情绪还是有的,他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去了游乐区域,还是自己玩自己的。

其实,变化的关键,在于家长自己要当作一个孩子,加入到游戏中,吸引着自己的孩子加入。这个真的很难,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童心不足,游戏力更是匮乏,想象力也奇缺。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在这段时间,我也阅读了《游戏力》这本书。(画个重点,超级重要),反反复复看了两遍。还购买了全套的游戏力教程。

慢慢地,我就摸到了门道。

孩子喜欢什么样地大人呢?搞笑的,傻傻的(哪怕是装出来的),活泼开朗动作和表情夸张的。好吧,玩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像一个傻逼。

有三个游戏,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是芝麻开门的游戏。就是让孩子当“门”,然后其他小朋友要过去就要说“芝麻开门”,他就会把门打开。啥?小朋友不来,不来没关系,我自己上啊。心态要摆正,别的孩子不和他玩,我们就自己和他玩,也是一样的,把自己当作小孩子。其实,慢慢地,其他NT会被吸引过来的。

还有一个是打闹游戏。我们带了两个气球,把它当作炸弹。然后孩子躲在滑滑梯的“小屋”里,我对着他丢炸弹,一边丢一边大喊,爆炸啦,快跑呀!这个游戏很快吸引了2-3个大哥哥,一边笑着一边丢,也给孩子挺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个拔萝卜的游戏。就是孩子趴在滑滑梯上,我推着他的屁股,然后妈妈拉着他的手,假装在拔萝卜。然后,我就做出超级夸张的表情,假装自己快不行了,使不上劲了。哈哈,很多的NT儿童会跑过来帮忙的,一起把他拉上来。然后,角色可以换一换,我推其他小朋友,孩子就负责拉。

怎么说呢?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玩的很开心,满头大汗浑身酸痛。但小朋友还是挺喜欢我的,还有一些NT是抱着你的大腿不让你走,还有一个小姑娘说要跟我们回家…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坐在那里刷手机的。

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不努力一点,怎么行!?

第二,在家里,我们每天都给他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用来自由自在地玩。他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像什么佩琪的树屋、佩琪的校车巴士、小汽车、乐高人偶、洗衣机、做菜的工具等。他玩什么,我就在旁边适当辅助,努力加入他的游戏中,偶尔提供一些有创意的玩法。

这里有一个教程可以推荐,暖星社区刘美的《居家社交游戏介入技巧》,真的非常非常棒的教程。不过需要有一些理论基础,才可以更好地掌握。

这里面的所有诀窍,就是顺着孩子!对,顺着孩子,不要说教,不要否定,顺着他,先进入他的世界。

第三,就是扩大一些课外的课程。轮滑课从每周一节课增加到了2-3节课,训练量增加。我们希望通过兴趣班,来增加他和外界的接触,培养信心。现在,他每周有2节轮滑,2节感统,1节创意美术。

真的,轮滑的魅力在这里真正显现出来了。

轮滑是一个需要全身使劲的运动,几乎综合了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全部的感统内容于一身。

在教练的悉心教导下,随着他社会参照性的恢复,他滑的更快了,上课也不怎么走神了,听指令的能力和NT儿童没啥差别了。

更让我欣喜的是,我观察到了一次他主动的社会交往行为。

那天晚上,轮滑场地人特别少,只有两个孩子。另一个孩子是5岁的哥哥,不过说话一般般,说的比较慢,可能自己家的孩子突然能听懂了。两个人的轮滑水平差不多,哥哥的速度略微快一点。真的,那次轮滑教练全程都没怎么管,孩子就跟着那个哥哥,模仿他,和他追逐游戏,有了一些简单的对话。

这是我第一次,观察到他主动和同龄的小朋友打交道。

其他还保留的项目,就是一些手工劳动了。比如剪纸、贴贴画、做手工等。我们还比较重视生活自理和简单的家务活,比如坚持早起穿脱衣服、穿鞋子、刷牙,全程都是自己来。买了一个手动的榨汁机,让他玩榨汁游戏。每个周六上午,会带他去散步去附近的大公园,玩玩滑滑梯和沙池。还有每天晚上,坚持读半个小时的绘本。

就这样,真的,没有特别的干预,都是NT儿童会做的事情。

而就是这样的生活,让孩子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都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地方。

最大的变化,在于社会性的好转。怎么说呢?就是孩子的眼里,有人了,有其他小朋友了。他不再只关注那些数字啊、字母啊,还有那些电梯、门,而是,眼里有人类了。他开始主动模仿其他小朋友,别人在玩什么会主动凑过去,经常一起玩的妹妹来了会很开心很兴奋,到后来偶尔会去主动邀请小朋友一起玩。

真的,一切,都和社会性有关。

社会性提升了,孩子的专注力就大为提高,上课走神大大减少。

社会性提升了,孩子在幼儿园基本不用单独指令了,可以自己参照着其他小朋友做事情,做事的条理性、自觉性大为提升。这点还被幼儿园老师狠狠表扬了一番。

社会性提升了,就愿意模仿了,语言学习速度也加快了。

社会性提升了,还改善了亲子关系,大大增强了孩子的社会情感,懂得父母的喜怒哀乐,学会了看人下菜、察言观色。特别和妈妈的情感链接剧增,天天黏着妈妈。

社会性提升了,那些什么精细动作啊,大动作啊,都不是问题。真的,他自己会主动去练习的。

说句实话,这一年多的干预以来,我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由于这篇文章的原因,我也接触到了不少的家长。

我个人感觉,不一定对,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我还是要说。

主动式的干预,真的比被动的干预,好太多太多了。

某些不太专业的机构,采用那种传统的训狗一样的ABA,真的非常的僵化。孩子会越练习越刻板的。

将干预融入生活,在家庭生活中随时穿插干预的内容,才是正道。特别是游戏,特别是游戏,特别是游戏,儿童不是通过绘本学习的,不是通过一对一面授学习的,而是通过游戏学习的。

但可惜,大部分家长(包括我自己),可能都不太会选择这条路。

因为,第一,太难了。主动式学习方案ALP和社交游戏介入技巧,理论难,实践难,需要接受系统、专业的训练,需要家长自己的彻底的蜕变,多少家长能做到呢?真的需要每时每刻都关注孩子,捕捉转瞬即逝的沟通动机,这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家长,基本做不到。第二,家长本身缺乏童心,缺乏游戏的能力,一些家长的无趣是令人发指的(比如我)。这种家长,和NT儿童都不一定玩得起来,更何况有一些社交问题的孩子。第三,家长太累了,太疲劳了,经常带着孩子机构、幼儿园两头跑,有的还要上班,回家后家里人也不是很支持,可谓是身心俱疲。这样的家长,哪有动机去关注孩子,哪里能发现孩子呢?

所以,就交给机构咯!就交给医院咯!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

我认为,这是错的!最专业的人,是父母。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父母的地位。

父母的学习能力,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这是分割线吗————————————————

整整一年的康复时间,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因素,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个,我们很幸运,遇到了靠谱的医生。

这里,要表扬当地妇幼保健院的邵医生。真的,如果没有她,或许我们走的挫折路还多n倍。很多医院的医生,看到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一棍子打死,然后戴上一个“疑似自闭症”的帽子。多简单啊,反正不确定的,都是疑似,都是可疑的。在医患矛盾日益严重的今天,说你是疑似,绝对不会犯错误...但邵医生,没有,她很明确告诉我们,“目前不是自闭症,以后会不会是不知道”。或许,是因为她观察到,孩子会假哭,会假笑,会用情绪来绑架父母,不太像自闭症吧。要知道,说你是自闭症容易,说不是自闭症,是要负责任的。就像她经常说的,“我愿意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去发展”。后来,每次去找她,她都会非常耐心地给我们解答,每次都会聊上20分钟以上。最神奇的是,她就像一个预言家一样,在3月份,就告诉我们要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可惜自己太蠢,没懂)。在6月份,就告诉我们,小心暑假结束后开学了,孩子可能会新的不良行为。在我们绝望的时候,让我们去找她的导师静进教授去确诊,后来证明这真的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个,家长要拼命地学习。

这个不说了。如果我能早点读到那本书,早点遇到暖星,早点接触alp,早点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可能我的孩子,现在情况会更好。所有的曲折和弯路,在于自己的知识不够啊。

知识不够,连医生的话都听不懂的。特殊儿童的家长,确实是很疲惫的,精神压力和负担都是很大的。但为了孩子,没办法,对不对!

最后,我想谈谈为什么孩子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第一条,遗传因素。这也是静教授问过我们的,家族里有没有人是这种性格。确实,我问过我爸妈,我小时候也是这个德行的,可能还更严重一些。都是自己一个人玩,不合群,融不进小朋友中。一直到大班,我才有了幼儿园的朋友,才玩得起来。一直到小学二年级,才有了固定的伙伴,而且只有....1个。哪怕到了现在,工作了,结婚生子了,我依然是一个喜欢独处,与人社交方面非常不擅长。对了...小时候我还有刻板行为,比如特别喜欢画圈圈,我爸妈还很骄傲,说我圈圈画得好。

天哪!后来是怎么好的呢?第一,我爸妈对我非常非常宽容,在我被人欺负,被人打,然后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他们都是向着我的,从来没有打骂和责怪过我。这点,真的很感谢他们。第二,小时候我经常有去农村的机会,然后表兄弟也多,经常玩在一起,也就慢慢玩起来的,环境比现在好多了。

第二条,环境因素。我觉得现代社会这个环境,不太适合孩子生活。周围超市商场太多,公园太少。孩子在2岁以前,基本没有去过公园,连滑滑梯都没有玩过。然后,同龄的小朋友也少,因为我们当时住在学校的宿舍里,环境太封闭了,也没有想着去找周围的邻居互动。其实,人类的孩子,不就是应该在开阔的自然天地里,尽情地玩吗?在玩的过程中,所有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太可怜了。2岁就去学英语,坐在教室里听课。每天各种补习班都报满了...这不是要了孩子的命吗?难怪现在假性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人都爆满了...

第三条,父母因素。唉,我真的是一个非常无趣的人,不会和孩子玩,没有童心。真的,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和孩子真正地玩过,甚至孩子看着我,我都懒得笑一个,非常严肃的一个人。所以啊,万事万物都有原因,有时候真的会非常自责,因为自己这个样子,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但不管怎么样,都要努力,前进,保持乐观。因为,这是我们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任何人,都取代不了。

最后,贴一篇我觉得特别好的文章。非常感动,非常有启发性,并且特别励志。

}

我是一个14岁的初二男生 我想知道正常男生丁丁的长度(男,14岁)

你好!你的身高和体重是多少?

图片因隐私问题无法显示

正常人大多在14_15

那也就是说这个长度不正常?

黑森林就是指阴茎毛很多 像黑森林一样茂密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初二的下面发育了吗正常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