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物科学类的学科等级?

2、学科代码:0703

4、授位类型:理学博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

二、学科简介(中英文)

化学学院的办学可上溯至1907年四川高等学堂化学门与应用化学门的开办,逾百年来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目前,化学学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是国家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1999年获得化学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2000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博、硕士点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等二级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79人,专任教师120 人,其中正高职称58人,副高职称47人,博士生导师48名。目前有院士3名(其中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其中B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

Soc.等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30余项,获得授权8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总数逾1亿元。2010年获准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新反应与新策略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分别于20082010年获准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两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学院建有国家重点学科(有机化学)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殊学科点(放射化学)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化学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了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关键核素分离与核废物处理、催化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质转化等,特别是不对称合成、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等研究领域在国际同行中具有重要影响。截止201412月,四川大学化学学科率先进入ESI1‰(世界顶尖水平的学科领域),这也是四川大学目前唯一进入ESI1‰的学科。

学院的国际国内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50余人次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每年派出30余人次出国(境)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港澳台(地区)等国家或地区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近三年派出20余名学生出国进行合作研究(联合培养),派出近百名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学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类化学人才上万名,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如陈荣悌、肖伦、高士扬等科学院院士,改革开放后培养的毕业生不少已成为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重要科研院所和经济实体的中坚力量。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硕士生400余人,博士生150余人。近年来,学院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模和体系进行逐步调整,在坚持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结合的育人体系下,明确厚基础、个性化、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教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学分制指导教师、任课教师、家长联动的立体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学院学生一次就业率名列学校各专业前茅。

培养适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目标:

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2.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目标:

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

学术型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 5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

硕士:(1)配位化学及应用 2)金属有机化学及应用 3)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  

4)材料设计与制备化学 5)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6)稀土元素化学

博士:(1)配位化学 2)金属有机化学与催化 3)生物无机化学

4)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5)有机金属功能材料

硕士:(1)光谱分析 2)化学计量与生物信息学 3)质谱分析

4)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5)色谱分析  6)电分析化学

博士:(1)光谱分析(2)化学与生物传感器(3)色谱分析(4)化学与生物信息学

硕士:(1)不对称合成 2)生物有机化学 3)有机合成

5)有机功能材料  6)全合成

博士:(1)不对称合成 2)生物有机化学 3)有机合成

5)有机功能材料 6)全合成

硕士:(1)计算生物化学(2)催化化学 3)仿生催化(4)生物物理化学(5)燃烧动力学

博士:(1)催化化学(2)分子模拟(3)理论计算化学

4)燃烧动力学 5)生物物理化学 6)环境催化

硕士:(1)高分子合成(2)功能高分子 3)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4)生物降解聚合物与环境友好材料 5)通用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

6)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博士:(1)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3)功能高分子(4)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

1)生物质转化化学(2)绿色合成化学(3)环境友好材料化学

4)绿色化学品与绿色过程化学。

1)生物材料化学(2)生物荧光探针及荧光成像(3)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4)生物正交化学(5)生物信息学

1)核燃料循环化学(2)新型功能材料与放射化学分离(3)环境放射化学

4)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5)同位素研究及应用(6)锕系元素化学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或以导师为主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制。

博士研究生应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加强优良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位博士研究生都应该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为该生导师,其余人员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 21学分)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4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由学科或导师决定是否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在新生选课前,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学院备案后执行。学生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个人培养计划,须征得导师及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课程最终选定后不得退选,如果考核不合格,必须重修至合格。学生修同一老师的课程一般不超过2门。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两年,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后一般每学期一份,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学期进展报告》,毕业时至少交三份。

第三学期期末进行,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具体考核办法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的规定》办理。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同时适用于提前攻博、3+2+3研究生) (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

第一外国语(硕士研究生课程) 

硕士学科平台课程(至少修9学分)

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在新生选课前,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学院备案后执行。学生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个人培养计划,须征得导师及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课程最终选定后不得退选,如果考核不合格,必须重修至合格。学生修同一老师的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两年,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后一般每学期一份,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学期进展报告》,毕业时至少交三份。

第三学期期末进行,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表》,3+2+3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具体考核办法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的规定》办理。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 34学分)

学科平台课程(至少修9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6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由学科或导师决定是否补修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在新生选课前,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学院备案后执行。学生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个人培养计划,须征得导师及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课程最终选定后不得退选,如果考核不合格,必须重修至合格。学生修同一老师的课程一般不超过2门。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后一般每学期一份,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学期进展报告》,毕业时至少交三份。

第三学期期末进行,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具体考核办法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的规定》办理。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作论文开题报告,拟定具体的科研工作计划,并每学期提交论文研究进展报告。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博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两年,相关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参照《四川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之基本要求》执行。

}

大学、专业、学科、志愿、励志……那些事儿

医学类专业一直是报考大热门,近两年热度更甚从前。不仅仅是因为医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已相对完善,医生职业待遇社会地位较高,还因为在近两年“全民抗疫”时期,人们更加意识到了“医学”的重要性。

求学君为大家整理了各层次的医科大学(含医学院),不仅有大家所熟知的各大医学院,还有“211”、普通本科,覆盖不同分数段的同学,想学医的赶紧收藏起来噢~

各层次医科大学(含医学院)

综合大学中的老牌医学院(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由教育部、卫生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位列“211”“985”工程,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上海市卓越医学教育计划专家组组长单位。

学校拥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第四轮学科评估临床医学全国排名A+基础医学A-、口腔医学B+、护理学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8个学科跻身全球研究机构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前1‰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后几经辗转,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

至今,复旦上医共培养50余位两院院士,在医学科学史上创造了诸多成绩,2021年ESI学科领域排名,上医共7个医学相关学科领域入选世界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进入世界前1‰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请点击查看:复旦大学本科招生网

北京协和医学院位于北京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1912年,改称协和医学校。

院校培养了包括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等在内的53位医药卫生领域两院院士,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 个,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A+、药学A+、临床医学A、护理学A-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是中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试点八年制医学教育院校,是中德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管理进入A类,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进入A+。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等全部12个医科相关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临床医学持续保持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21年录取分数线(以华科录取分数为准):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华中科技大学招生信息网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隶属于中山大学的二级学院,是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之一。

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法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基础医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具有较好的学科地位与影响力,学科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在最新一轮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中,基础医学学科位居国内高等院校并列第4。此外,最新ESI排名数据显示,中山大学有7个与基础医学相关的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 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且位于全球第178名。

2021年录取分数线(以中山大学录取分数为准):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中山大学招生信息网

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2000年4月3日,原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为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北医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此外,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大医学5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A类,分别为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其中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进入A+档,药学进入A档,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入A-档。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北京大学医学部招生信息网

齐鲁医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山东登州的文会馆。目前学校拥有,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

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妇产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药物化学

此外,有8个医学相关学科跻身ESI全球研究机构前1%行列,其中2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前1‰,临床医学进入前0.76‰,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0.70‰,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前1.71‰,其它5个医学贡献占比较高的学科领域分别为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社会科学总论。

2021年录取分数线(以山东大学录取分数为准):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山东大学招生信息网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隶属于中南大学的学院,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高校医学院,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建的十所部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之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与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在中国同时进行两个标准试点研究的两所院校之一,首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

学院造就了汤飞凡、张孝骞、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中国海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曾享有“南湘雅、北协和”之盛誉。

学校拥有病理性与病理生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神经病学、胸心外科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耳鼻咽喉科学、普通外科学(培育)国家重点学科9个,6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7个医学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千分之一。

2021年录取分数线(以中南大学录取分数为准):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中南大学招生信息网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身为原卫生部直属的华西医科大学,是最早被列入国家“211工程”的四所综合性重点医科大学之一;其渊源于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5个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综合性大学,亦是中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

中心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5个,在ESI排名中,世界前1‰的医学学科数2个,世界前5‰的医学学科数4个。

2021年录取分数线(以四川大学录取分数为准):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四川大学招生办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1912年由中国西医学教育先驱、近代西医代表人物厉绥之联合同学韩清泉等人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和1945年8月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两所学校合并(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基地,包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评估为A+,药学为A,基础医学为A-

2021年录取分数线(以浙江大学录取分数为准):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浙江大学招生办

经济发达地区医科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首都医科大学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和神经病学等。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全球前5‰。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首都医科大学招生信息网

天津医科大学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医学院校之一,为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学校共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分别为临床医学、分子生物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 化学和免疫学,其中临床医学进入前1‰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天津医科大学招生信息网

南京医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为国家特色专业,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获评A+等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获B+等级

2020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南京医科大学招生信息网

徐州医科大学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麻醉学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设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此外,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均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ESI排名全球前1%

2020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徐州医科大学招生信息网

温州医科大学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拥有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药学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3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 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1‰。

2021年温州医科大学未在广西招生。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温州医科大学招生信息网

南方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南医共有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7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1‰。南医近年来在发展较快,在多个大学排行榜中均有亮眼成绩。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广东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并在东莞设立校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2015年5月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6年1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7月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学校进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简称CWUR)和美国权威的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两个著名权威榜单。

广东医科大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培养医学英语方向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想学医又对语言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虑报考。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广东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广州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

学校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费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进入ES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

此外,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二、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三、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八。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广州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东北、华北地区医科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河北医科大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学校14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

2020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机构,是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除此之外,学校(院)有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其中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

未在官网找到广西区2021年录取相关数据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山西医科大学,是全国第三批、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此外,还拥有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中医护理学、骨科学、肾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急诊医学、风湿免疫学、护理学、病理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山西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前身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在学校开设的33个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蒙药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法医学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9门。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哈尔滨医科大学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是省部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进入A类,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8个学科进入B类。5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华中地区医科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安徽医科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拥有皮肤病与性病学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不在广西区招生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医科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西南医科大学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理事单位,川南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临床医学、药学是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在ESI全球排名前1%机构中位列45.21%。

西南医科大学还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麻醉学),省级特色专业3个(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西南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重庆医科大学是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学校拥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护理学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护理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护理学科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高等学校首批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和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护理)建设点。护理学科系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在我国护理学界很有名气。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重庆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贵州医科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拥有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贵州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遵义医科大学(ZunyiMedicalUniversity)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遵义医科大学拥有口腔医学、麻醉学、临床医学、护理学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口腔医学专业科研水平在省内首屈一指,在龋病防治、牙周病防治、头颈部肿瘤防治和口腔组织工程等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是贵州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医学学科。

2021年录取分数线: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宁夏医科大学银川市。学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宁夏医学院。2010年2月成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

学校有医学、理学、管理学和工学4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其中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药理学与毒物学进入ESI全球前1%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宁夏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广西医科大学坐落于广西南宁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广西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以医学为特色优势的广西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临床医学(含肿瘤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方向)、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

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

口腔医学是广西医科大学的招牌,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在全国188所口腔医学院校排名前十(最好成绩位列第三),实力相当可观。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广西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新疆医科大学位于新疆乌鲁木齐,是新疆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为省部委共建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自治区首批来疆留学高校示范基地。

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维医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在ESI全球排名为3.13‰;此外,新疆医科大学的中医学很不错,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还有中医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皮肤病学和中医老年病学等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除此之外,维医学也是新疆医科大学的特色之一,为少数民族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余省份及往年录取分数线请点击查看:新疆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文章来源:掌上高考APP官方、 综合网络整理

图片来源: 掌上高考APP官方综合网络整理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最新!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恭喜这几所院校!

这类大学学费高达12W,到底值不值?

新刊来袭 | 新老高考模式下,大学的录取分会有什么变化?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求学》

“求学微店” “求学商城”

}

1.本学科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概述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委管的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华西儿科源于1896年成立的仁济妇孺医院,依托百年华西医学沉淀和浓厚的华西文化,经过杜顺德、张君儒、唐泽媛、廖清奎、钱幼琼、姚裕家、周同甫等几代儿科前辈的共同努力,儿科学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华西儿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准单位;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目前我国儿科学界唯一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华西儿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准单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重点项目获准单位;是西部地区儿科疑难重症转诊收治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云、贵、川、渝、藏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区域性诊治中心。华西儿科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单位和中华医学会专业期刊《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国际输血及血液杂志》的主办单位。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1991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教委重点学科;2005年在国内妇产科学和儿科学领域首先设立二级交叉学科“母婴医学”;2006年进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获准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获准国家级精品课程,2011年新生儿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2年3月成立华西儿童医学中心。2012年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我院儿科。2013年获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五年来,儿科团队在世界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1篇(IF31.957);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华西儿科学的发展及其在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她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实力。

 目前,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有床位360张,年门急诊病人100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5万人次,有医师12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9名,硕士学位39名,高级职称56名,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46名。护士223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38名。在职医技人员30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4名。儿科下设新生儿科、儿童神经科(神经、康复专业)、儿童消化科、儿童肾脏/内分泌科(肾脏、内分泌专业)、儿童呼吸科、儿童心血管科、儿童血液/肿瘤科(血液、免疫专业、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儿童感染科、儿童保健科、儿童重症医学科等科室。
2.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经过六十余年的整合与发展,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以儿童疾病遗传资源平台为基石,以儿童疾病组织细胞重塑和发育重建为核心的研究群体,涵盖儿科学所有三级学科,并在以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取得卓越成绩:
早期发育与损伤的可控因素研究
 利用医院拥有产科、儿科和围生医学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早期脑损伤、肺损伤和发育重建研究团队。在临床方面,该团队在国内创立了高危儿从宫内发育监测到出生后脑损伤诊断、康复、预后评估的完整诊治评估体系,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率先提出的甘露醇“小剂量,短间隔”临床使用原则至今仍被国内临床广为采用;在科研方面,该团队以脑损伤和药物保护的信号传导机制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多通路、多水平的神经细胞重塑可控因素系列研究,率先探讨并报道了发育期大鼠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重塑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国内领先的发病机制新发现,对改善早期脑损伤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在肺损伤方面,该团队研究重点研究肺上皮极性调控机制,认识上皮极性在肺组织结构形成、正常组织结构维护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早产儿肺发育不良及临床诊疗措施对肺功能预后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深入探讨适应于不同肺发育状态的低创性呼吸支持,以减少包括BPD的发生率在内的慢性肺损伤,为深入理解肺疾病(包括肺癌、肺纤维化、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机制和为肺再生的组织工程提供理论基础。该团队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加州大学医学院旧金山分院等开展了长期人才培养和科研协作,先后获得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教育部平台建设课题在内的800多 万元的基金资助。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该研究团队是国家级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培训基地之一,长期致力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研究,已经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整体研究体系。在临床方面,团队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介入诊治五千余例,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介入研究、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防治、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位居国内前列,总体地位位列全国三甲,是国内八大心脏病介入诊疗中心之一。在基础研究领域,围绕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重构,对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逆转肺血管重构药物筛选、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重构信号转导调控、心血管时间生物学等学科热点开展了系列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各类基金资助260多万元。

 该团队长期致力于铁缺乏症与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孕母严重缺铁可影响胎儿铁供给的“有限无私理论”并得到广泛认同,在儿童铁缺乏症的发病与干预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对降低国内危害儿童健康四大疾病之一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铁紊乱下儿童肿瘤性疾病的细胞损伤与重塑、肿瘤化疗方案的优化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基金资助,并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各种成果奖励10余项。

儿童感染/传染性疾病研究

       该团队长期致力于儿童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是国际流行病学网(INCLEN)中国分中心单位。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国际合作课题,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The Lancet 杂志(1996年)和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1997年),为我国乙脑减毒活疫苗获得WHO认证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亚洲数以百万计生命和健康仍在遭受乙脑威胁的儿童提供了一大福音。2005年以来团队在全国首次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携带状况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2009年)。近年来学科开展了遗传代谢性疾病血、尿气/液相色谱分析,多种儿童肝病基因检测,耐药结核基因分型及药敏检测,对儿童肝病、耐药结核、儿童艾滋病、手足口病等疑难、新发传染性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多项基金资助。并获得国家级教育奖一等奖在内的各种成果项。

儿童血液净化及肾脏疾病研究

 该团队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儿童血液净化研究队伍,每年完成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治疗项目两千余例,临床应用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该团队长期致力于呼吸道病毒触发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制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肾病模型,从病毒基因反式激活、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调控和病毒逃逸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Kidneyinternational 杂志上,研究水平国内领先。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基金资助多项,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该团队是国内最具特色的资源密集型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拥有世界最大的妇幼卫生流行病学监测现场、国家级出生缺陷信息平台和妇女儿童重大疾病生物资源平台,在国内处于领导地位。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部“973”、教育部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卫生部、科教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23项,共2259万元的各种资助,开展了50余种儿童重大疾病及家系资源收集,已收集血液样本3200多份、家系80多个。针对唇腭裂进行了时间生物学和分子水平的病因学和临床治疗新技术研究。已经搭建起一个新兴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交叉学科平台,在科研、临床、人才培养和国家卫生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百年华西医学的支撑下,儿科学的发展已经位于国内儿科学先进行列。我们将发挥自身特色,扩大四个重点专业的领先优势,带动其他三级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将本学科建设成国内领先、部分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一个研究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国家级优秀重点学科。
3.本学科点的国家需求分析和发展前景
 儿童的健康发展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科学研究反映了国家的卫生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易受多种致病因素的伤害,关注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是提高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关键。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儿科学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环境因素、人文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历史上曾经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如重症肺炎、腹泻)、营养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的发生已经显著减少,非感染性疾病呈明显的上升态势,特别是出生缺陷、肿瘤性疾病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先天性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本学科的建设目标和思路建立在对儿童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整体研究思路契合了儿科学科的整体发展潮流,对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为代表的出生缺陷、早期脑损伤、肺损伤、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等亚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倾斜与扶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科研空间。
       本学科地处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成都,面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信息资源相对落后、儿童人口众多的现状,加强对西部中心枢纽城市的儿科学学科建设支持,发挥其在西部儿科学的领头地位,以点带面推动西部儿科学学科的整体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儿童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满足西部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影响深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师范大学学科生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