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舞蹈样动作、精神症状、进行性痴呆、家族史。

  1.通常30~40岁出现临床症状:

  男女无显著差异,5%~10%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发病,10%老年发病,发病年龄跨度5~90岁,多有家族史,偶有散发病例。起病隐袭,缓慢进行加重。本病通常持续10~20年,病后15~16年死亡,女性患者病程较长。

  2.神障碍早期表现:

  为易激惹、抑郁、欣快或偏执,并逐渐出现幻觉、妄想和反社会行为等。智能改变主要是由认知功能障碍逐渐衰退演进为痴呆。儿童和青少年则多以肌张力障碍为著,常表现为进行性肌强直和随意运动减少,无舞蹈样动作,伴有癫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称为Westphal变异型。晚期病人可有尿失禁。

  3.运动障碍最初表现:

  舞蹈-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早期站立不稳、书写字迹变坏和不能胜任细致工作,舞蹈样动作迅速、跳动式和多变,逐渐变为异常粗大的舞蹈样动作,情绪紧张加重,静坐或静卧减轻,睡眠时消失。

  运动症状不典型(Westphal变异型),通常以肌强直为特征,无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期发病患者,癫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也是青少年型的常见特点,伴痴呆和家族史可提示正确诊断。

}

58.遗忘综合征:又称科尔萨科夫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遗忘、定向障碍尤其是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多见于酒精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

综合征:以虚无妄想和否定妄想为核心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抑郁状态。

常见可引起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疾病: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病,脑外伤,脑肿瘤 60.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substance):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类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导致依赖的一类化学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兴奋剂、致幻剂等。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大-麻、致幻剂、阿片类、挥发性溶剂、烟草。 6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引起关注的主要是可卡因及苯丙胺类药物。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包括苯丙胺(安非他明),甲-基-苯-丙-胺(冰-毒),3, 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摇-头-丸)等。

62.药物依赖(drugdependence),又称药瘾(drugaddiction),是指对药物强烈的渴求。病人为了谋求服药后的精神效应以及避免断药而产生的痛苦,强制性地长期慢性或周期性地服用。药物依赖性有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63.精神依赖是指病人对药物的渴求,以期获得服瘾药后的特殊快感。精神依赖的产生与药物种类和个性特点有关 64.耐药性(tolerance)是指在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临床效应逐渐减低,如欲得到与用药初期相同的效应,必须加大剂量。

65.滥用(abuse):指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如损害身体健康,无法完成重要的工作,甚至导致法律问题等。滥用强调的是不良后果,而没有明显的耐药性和戒断症状的产生。

66.急性酒中毒:一普通性醉酒。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先是自知力差,兴奋话多,言语轻佻,不加思考等类似轻躁狂的兴奋期。随后言语凌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期症状。二病理性最酒。是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酒精过敏反应。以往不饮酒,一次少量饮酒出现较深意识障碍,伴紧张惊恐。常产生目的不明的攻击。持续时间不长,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多以深睡告终。三复杂性醉酒。一般病人有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在此基础上对酒精耐受力下降。常伴有错觉、幻觉,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持续数小时,醒后可存在部分回忆。

67.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经历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68.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或由其他妄想基础上产生。

69.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70.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接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71.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 72.精神发育迟滞: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前,大脑发育受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人。

73.痴 呆: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人格全面受损,但无意识障碍,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74.假性痴呆:在强烈精神创伤后产生的`一钟类似痴呆的表现,脑无器质性损害。

75.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的肢体仍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能维持长时间不动。

76.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77.谵 妄: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发展迅速,又叫急性脑综合征。

78.紧张综合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分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也可单独发生。

79.老年性痴呆: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80.Wernicke脑病: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不能外展和明显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

81.酒精性痴呆: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长短记忆障碍,人格改变,思维障碍,部分病人失语失用,一般不可逆。

82.柯萨可夫综合症:(遗忘综合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定向障碍,虚构。 83.双相障碍: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情绪高涨有时低落。

84.环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不稳,心境小幅度波动,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极少严重到轻抑郁或轻躁狂的程度。

85.恶劣心境: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86.神 经 症:一组表现为焦虑 抑郁 恐惧 强迫 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87.分离性障碍:丧失了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和身体运动控制四方面的正常整合。

88.刚塞综合症: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回答,似乎故意做作。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但一些复杂问题反而能解决 89.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抑郁症患者在精神活动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的早期症状 。 90.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在受急剧,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91.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受到异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后,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92.适应障碍:在明显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

93.人格障碍:明显偏离正常的原本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使病人自己或他人遭受痛苦,给个人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94.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多伴精神发育迟滞。

95.恶性综合症:抗精神病药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自主神经不稳定。常见氟派定醇,氯丙秦。

96.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系原发疾病的症状,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97.躯体化障碍Briquet syndrome 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求医和明显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98.无抽搐电休克:是传统电抽搐治疗的改良方法,在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得通电后不发生抽搐,避免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安全。

99.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100.PTSD: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等,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及相似或有关情景的回避。 101.Alzheimer’ disease―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伏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1分)特征性病理改变是SP和NFT

102.神经性厌食: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青少年女性多见。 10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一般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104.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105.双相障碍: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106.抽动障碍: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三种临床类型。 107.失眠症:指睡眠的始发(sl-ee-p onset)和维持(sl-ee-p maintenance)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

108. 朦胧状态:意识清晰度减低,意识范围缩小。患者对一定范围内各种刺激能感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对更广泛的事物,则感知困难或构成歪曲印象。

109.韦尼可脑病: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硫氨缺乏所致的急症。典型者出现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三组症状。

110.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111.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

112.急性应激障碍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113.创伤后应激障碍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14.神经性厌食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

115.神经性贪食是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以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明显的一种疾病。 116.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

117.性心理障碍既往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118.性身份障碍,主要指易性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119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

120.病理性赘述患者讲话罗嗦,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枝节太多,以致掩盖了主要内容。见于痴呆、癫

}

关于“抗病作用特点都是什么?”是药学职称考试会涉及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及时巩固,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①疗效与黑质纹状体病损程度相关,对轻症和年轻患者疗效较好,重症和年老体弱者疗效较差;

②对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疗效好,对肌肉震颤疗效差;

③显效慢,一般在用药2~3周才出现疗效,1~6个月以上方可获得最大疗效;

④疗效与疗程有关:疗程超过3个月,50%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疗程1年以上,疗效达75%;

⑤对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以上“抗帕金森病作用特点都是什么?”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