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帮爷爷找个高端点的养老院,求推荐。

在每日书5月常规班,Zita写下了一个我们平时似乎不太愿意触及的话题: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与养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纪录片、社会报道,Zita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了城市化冲击下,沉默的农村独居老人们所面临的精神生活与养老条件的匮乏。最终,在养老问题上,没有人可以置之度外。今日的关怀,将会反照到明日的我们。“但愿有一天,我们所目睹的老年生活,让我们不再那么害怕老去。”

“老年,在乡下盖一座房子,有邻居二三,养一只猫狗。春种花,夏摘瓜,秋收冬藏……享受着晚年的安宁”一位豆友在豆瓣话题“理想中的老年生活”里,写下了自己的梦想。

大约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自古便有对田园生活的推崇,“归园田居”常常成为人们在忙碌世俗生活之外的一份念想。整个中国社会在近几十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数亿人离开了乡村,但同时,乡村又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桃花源。“等我老了,我就到村里盖一座房子,养花种菜”——许多在城市疲于奔命的人心里都有这样的养老梦。

但乡村真实的养老生活却远非豆瓣网友所期待的那样浪漫。

幺爷爷和幺奶奶老两口都快九十岁了,如今依然住在住了一辈子的老宅里。幺奶奶眼睛不好了,隔着十多米的距离看到我,也认不出我是她隔壁的孙媳妇,直到我跟她打招呼,才恍然大悟对我笑着伸过手来。那是一双褐黄色的手,摸到我的手上时,像是一把久经风干的木柴。

她握着我的手问候着“还好撒?”“还好还好”,我随口问了句农村最常用的问候“您吃了没啊”,那会儿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大约傍晚七点左右,幺奶奶却说“还没有啊”,当下我便对自己已经吃过晚饭而感到有些愧意。与我寒暄了两句老人家便往家里走,腿有些颤颤巍巍,她还要回去做晚饭。

两老的一日三餐如今还要靠91岁的幺奶奶一手操持,有时候能在门口的菜园里看到她佝偻着腰忙碌着。我很难想象那天傍晚,幺奶奶回去做了什么菜,按她的腿脚速度,做一顿饭并不轻松。但白天就算辛苦,也还可以慢慢来,再不济,隔壁住着自己侄子一家,多少能照应一下。但是到了夜晚,所有的痛苦就只能自己扛了。公公说有时候晚上躺在这边的房间里,都能听到隔壁传来幺爷爷的叫声,他连忙跑过去看,是老人腿疼起来了,身体僵硬着动不了,半边被子掉下来自己也盖不回去。

夜晚难耐的是病痛,而白天则是寂寞。但凡有人打幺爷爷门口经过,准会被他逮住聊天。幺爷爷年轻时是生产队的会计,读过书,也算是村子里少有的不用下地干活便能养家的能人了。老了,这个曾经的能人闲下来了,最爱的就是和人侃天儿。但他毕竟老了,他聊的那些,年轻人不爱听了,嫌啰嗦。年纪和他相近的,这几年村里也走得差不多了。所以更多时候,他就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等。等路过的谁和他聊天。

有一回幺爷爷坐在椅子上,两只手合在一起捧着自己的手机,胳膊因为不受控制而轻轻发颤。原来,那天是他的生日,他在等人给他打电话。他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好几个孙子,有在天津的、成都的、上海的。

那天到最后幺爷爷有没有等到电话响起,我不得而知。

但即便是寂寞的二老,在农村也算得上是大家口中“有福的老人”了。二老高寿,没得大病,勉强还能自理,不缺吃穿,儿女家庭和睦经济不错。缺什么,就给买什么。只是无人陪伴。

之前,我以为农村养老处境里最孤独最艰难的是孤寡老人,他们无儿无女无收入,养老生活何以为继?但事实上,在政策的定义中他们有一个身份叫“特困户”,一位老人一旦被认定为特困户,他的养老以及医疗问题,国家就将包干到底。

特困户可以进入当地的敬老院,且不论护理质量,至少吃喝居住不必担忧,同时生病之后的费用国家也将全部承担。即使不愿意去敬老院,也可以得到一年一万多块的养老补助,有钱,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但能够满足“特困户”条件的老人是少数的,更多的老人是在模糊地带挣扎过活。

比如村里一位老人92岁了,两个儿子就住在隔壁的楼房,但兄弟俩因为彼此计较养老责任谁也没有把老人接过去,老人至今仍独自住在旁边的一间危房里。有时候碰上暴雨天,危房随时有倾塌的危险,村干部们不得不打电话威慑儿子们“不管老的就抓去坐牢……”子女们才稍微照顾一下。

大部分时候,老人自己做饭,自己照顾起居。因为有高血压,国家补助一部分医药费,但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常常连走到村卫生站拿药都难以支撑。儿子们就住在隔壁但没有人主动帮他去拿药,许多次老人是在路边靠着村里好心人给自己搭顺风车给捎过去的。这样的老人不是孤寡老人,也当不了“特困户”,但实际生活的困难程度却比居住在敬老院的老人,更为艰难。每天辛苦挣扎劳碌,只是勉强“把命保住”。

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完全不管老人的极端家庭其实在农村中是少数,更多的是如上述老人一样,也不至于饿死,穷死,或独自暴病家中无人善后,但少有日常的关照和陪伴,老人们只要活着,有口饭吃,有张床睡,就算是子女尽到责任了。这似乎是大家默许的共识。

老一辈人相信养儿防老,子女越多越有福气,但在养老问题上,多子未必多福。在老家乡村,老人大部分都育有三到五个子女。“一碗水端平”是多子家庭里常被提到的处事之道。但这样的观念下却出现了许多看似合理却又违反常理的事情。譬如村里有两兄弟为了养老责任的公平,决定“一人养一个”,弟弟管爹,哥哥管妈,于是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的恩爱夫妻老来却被自己的儿子拆散了。老人不住在一起,生活上少了另一半,也无法彼此嘘寒问暖,不知心里作何感想,那位奶奶被大儿子接去,没两年便生病去世了,在弟弟眼里,哥哥“占了便宜”率先卸掉了养老责任,而自己还要继续养父亲。

另一种更常见的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各家子女“轮流转”。爷爷去世之后,奶奶独自一人难以生活,于是五个兄弟姊妹便商量让奶奶在各家每一户住一个月,依次循环。这看起来再公平也没有了,而且各个子女都能尽孝,大家谁也不吃亏,奶奶也可以和自己的子女儿孙平均相处,到了月底,我看见奶奶默默收拾自己的行李挪窝时的样子,我会代入她的处境,想象自己到老了每个月都必须换一个地方住,那是怎样的心情。看似好像处处都可以安身,可我从她无奈而疲倦的眼神里看出,她觉得哪儿都不是自己真正的家。

在农村,子女为了公平切割养老责任,常常会进行类似的平均拆分,譬如把一对夫妻拆成两个养老对象。或是把一个老人的晚年生活平均拆成一个月又一个月,分配给不同的子女。这种以公平为考量的安排,几乎都是从子女的利益角度出发的,老人们的个体感受在其中显得毫不重要。倘若他们要执意表达个人的意志喜好,那就显得“太不懂事”了。

不过,大部分农村的老人,都“懂事”的让人心疼,他们最怕给子女添麻烦。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88岁的老人,在大过年喝药自杀。不是因为得了重病治不好绝望而死,也不是因为家庭矛盾一气之下服毒,老人自杀的理由很简单:大过年的,子女都回来了,自己年纪也大了,指不定哪天就要咽气,到时候还要麻烦子女从各地赶回,不如趁现在大家都在,自己一了百了,子女们回家过年顺便治理丧事,也省得日后麻烦他们。

中国的老人是如此的“懂事”。有能力就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干农活,没能力了,就尽量自求多福,不拖累子女,小病忍着熬着,不给子女添麻烦。有的老人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是子女的累赘,“不如死了算了”。

纪录片《敬老院》中,84岁的赵学华因为腿部残疾一直卧床,春节来临时她被子女接回了家,她走不了路,也没有人为她准备轮椅,从车上下来后,是被一个壮汉一路用胳膊夹着送到自家门口椅子上的。当她瘫在椅子上时因为身体不适,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等稍微缓过来一会儿,家里的晚辈过来跟她打招呼,这个刚回到自己家的老人却只是低声埋怨自己:“又不死,丢脸丢到家了。”

人老了给子女添麻烦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这是一些地区不成文的文化。除了身体的病痛,这种低价值感、羞耻感成为许多农村老人“生不如死”的原因。

2008年左右,武汉大学社会学老师刘燕舞因为一桩老人自杀事件,关注到湖北京山县老人非正常死亡现象。“当他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

在那里,许多老人都是以自杀寿终的。跳井、喝农药、上吊是常见的自杀方式。

和儿媳关系不和,疾病、贫穷、孤独……让老人走上自杀绝路的导火索很多。而当地人对此早已觉得稀松平常,仿佛人老了,就该是这样的结局。许多老人自杀的故事我们可能会觉得怂人听闻,譬如有老人害怕子女不埋葬自己,便一边给自己的身体埋土,一边喝农药……当地的老人说“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更可靠”。

在不断衰老的乡村,那里有荒芜着的无人耕种的土地,主人家已经搬走的老宅废墟,以及无数“活着,却只是在等死”的老人。

农村养老靠的是儿女们的孝心,但大部分子女离开农村,成为了构筑庞大城市里的一颗沙砾,他们需要寄居城市,谋求一份工作,赚取在农村赚不到的金钱,并尽量为子女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同时为自己随时会失去的位置而不断努力。这些压力和烦恼是近在眼前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家乡的遥远和时间久了对老人的淡漠,这使得孝心变得像山上的枯树枝一样脆弱无力。

伴随时间流逝,当为人子女的那一代人逐渐老去,也会开始焦虑自己的养老生活。这种焦虑往往会驱使他们在外努力挣更多的钱为自己将来防老,致使他们更无暇顾及在农村老家的老人。这些年农村的新房越盖越大,但房子里却越来越空。

当然,许多子女最终还是会回到农村老家尽孝的,至少在“最后一刻”。

子女们也许会缺席父母年老体弱时的生活陪伴、甚至病危后的照料护理,但几乎所有子女都会在老人去世后返乡露面。给去世老人的丧葬仪式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排面越大越热闹,子孙就显得越尽孝,同时农村的红白喜事是经济往来的重要节点,大办丧葬仪式,才能收回自己曾经给出去的份子钱,从金钱效益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必须的。因而大部分子女展现最“孝顺”的一面时,老人都已闭了眼无福看见。

子女的孝心难以支撑年迈父母的晚年,但乡村的养老系统却也不足以服务大多数老人。就拿老家来说,整个县60岁以上的老人有4.9万,但全县7所敬老院加起来的床位仅445张。能服务的老人不足千分之一。这些敬老院大多是由学校或办公楼改建的,床位和居住条件都非常有限,主要服务于无子女无收入的“特困户”老人,普通老人要进去,需要每个月自掏一千多块费用,这笔钱对于农村家庭而言不是小数目。更何况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子女还将承受“不孝”的名头,花了钱也不讨好,因此真正住进敬老院的普通老人非常少。

至于进了敬老院里又能否得到好的照料,拥有高质量的养老生活,这又是另一个沉重而巨大的议题了。

今年,七普数据出来,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严峻再次得到了数据的印证——60岁以上人群占比18.7%,跟在这组数据后面的阐释是“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国际界定标准为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既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在我老家的县里,6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占到总人口的大约25%。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正面临着养老问题。当我向住在老家的公公询问那里的养老现状时,他连用了两个“非常”——“现在农村的养老情况,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糟糕”。

乐观地讲,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局面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得到改善——更多的政府投入会建设起条件更好的养老院,更科学的集体供养模式会被普及,更多的专业养老服务会进入到乡镇农村等等。但悲伤的是,我觉得现在活着的大部分老人可能都熬不到那个时候了。

我记得在我大约七八岁的时候,跟爷爷聊天聊到老年生活的话题时,我郑重其事的表态“我想好了,等我活到六十岁我就不活了”那时候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常常看见衰老带给身体的种种不便,于是才有了这番态度。爷爷没有笑我,也没有骂我,只是顿了顿认真的说“等你活到这个年纪,你多半是舍不得死的,因为你有家人,有儿孙,你还想活得更长,看更多。”

那时的爷爷已经走过了人生中的天命之年,即将奔七,我想他对我说出的话,正是他当时自己的心情:虽然老去,却依然眷恋生命。

衰老,通常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话题。但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我们一定会见到老去的自己。当我们真正老去,四肢不再有力,肾脏功能逐渐衰竭,疼痛袭来钻进身体,但我们仍旧活在这世上,迎接每一天的朝阳和日落,我们会如何生活?是艰难度日在心里暗暗“怎么还不死?”,还是能在清晨醒来,伸伸懒腰然后感到“啊,活着真好”。

“老年,在乡下盖一座房子,有邻居二三,养一只猫狗。春种花,夏摘瓜,秋收冬藏……享受着晚年的安宁”

但愿有一天,我们所目睹的老年生活,让我们不再害怕老去。

本文来自每日书。7月每日书7月1日开始,欢迎报名。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和情绪。点击下方“三明治写作学院”小程序参加。或点击了解:是怎样一个世界。

·点击阅读其他每日书作品·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范文(精选26篇)

  在敬老院进行社会实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同学是怎么说的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范文,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信息!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1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约好了小雨、小彤和文祺还有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去敬老院当义工,为社会做好事。去了一趟敬老院,我倒是获益匪浅,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原来一位只有我们才会去敬老院当义工,去了才知道,原来和我们一样,在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阳光下,义工们的身影在六层楼高的敬老院李随处可见。九点多时,许多义工都早早来到敬老院。有的急急忙忙拿着饭盒在清晨的阳光的照耀下去为老人们拿早餐;有的热好水等着为老人们洗漱;还有些不太会干活的,比如说像我们学生,帮不上太大的忙,就在院子里寻找孤独老人的身影,主动去陪老人们散散步,聊聊天,散散心。

  我们的活动小组从一楼一路挨着老人们的住所,一间一间宿舍地慰问老人们。出发前我特意买了七八把香蕉和几束花,我们在敬老院里喂老人们吃香蕉,并说上几句祝福的温暖人心的话,和老人们聊聊天,再送上一束束鲜艳的花束。老人们见到我们十分开心,而当我们看到老人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时,我们也都惬意地笑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最后来到了六楼,到了一位老婆婆的房间里。老婆婆非常热情地请我们进了她的房间,并招待我们坐下,喝水。老婆婆早年身体落下了残疾,所以子女们都很嫌弃她,她在大沥子女家住时总得看人眼色,所以就自己搬到南海敬老院来住了。老婆婆还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顶楼的花园。见到老婆婆如此盛情的接待我们。,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我们一个个拿起清洁工具,纷纷动手为老婆婆打扫房间。老婆婆的脸上又一次露出了笑容。她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真像我的亲孙子,亲孙女呀!要知道,我自己的亲生子女都没有对我这么好!”眼看着老婆婆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灵机一动,对她说:“老婆婆,不如这样吧,我推您出去转转吧!”说着,我扶老婆婆坐上轮椅,推着她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阳光照在我和老婆婆的身上,我看着老婆婆笑了,猛然间发现老婆婆与我刚刚逝去的曾祖母有几分相似。想着想着,我的眼角湿润了。老婆婆问我怎么了,我就告诉她:“您跟我的曾祖母有几分相似,看到您,我就想起了我逝去的曾祖母。”老婆婆拍拍我的手,说:“唉!要是我们这些孤老太太有人关心,有人管就好啦!咱们回去吧!”我又推起了轮椅,这时似乎感觉有些吃力。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似乎在无形中已经承担起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担子。

  临走时,我对老婆婆说:“老婆婆,放心吧,我们还会来看您的!”正午时分,在阳光的猛烈照耀下,我们依依不舍地与老人们和敬老院告别了。阳光下,敬老院里的义工们仍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在阳光的照耀下,劳动人民的身影越来越大。

  为什么?以为他们的精神的可贵,更因为他们的伟大!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2

  在这个寒假,我去了敬老院做义工,大约十天吧,有很大的收获,收获了感动。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

  寒假期间,我和同学去了镇敬老院。早上,我们提着慰问品,一路说笑着向镇敬老院走去。到了敬老院,走进大门一位热心的阿姨接待了我们,还一边给我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

  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阿姨的带领下,我和同学前往一个房间慰问代养老人。起初在老人面前我们还有些拘谨,但老人们的热情欢迎感染了我们。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帮他们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到了老人的就餐时间,我们跟着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帮助老人们进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一定需要喂才行。这时我们早已没有先前的拘谨,争着给老人喂饭,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娇气。虽然动作显得笨拙,可一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得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地其乐融融。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天,义工的日子结束了。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懂了很多,社会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群,我们应该献出一点爱,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这样的社会一定会和谐。

  伸出你的手,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献出一份爱,给需要的人带去一份关怀吧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3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高二(2)班的全体学生带上各自的一份心意:月饼、水果,冒着雨来到冯派普敬老院,与长辈们们一起过节!

  中秋佳节,那些老人家依旧在敬老院度过,我不禁同情和敬仰他们。一股热流忽然涌上心头,我们一定要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一份力量,让他们在敬老院里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暖,感受到这个社会上也有许多人会关心他们。

  刚来到敬老院,就能看到许多老人已坐在表演厅里等待我们的来临。一见到我们来了,他们都以笑相待。那种笑充满了渴望,充满了欣慰,更充满了与世无争的感染力。

  虽然我们不是些什么专业歌手,不是什么优秀的朗诵家和舞蹈家,也不是非常幽默的演员,但是台下的老人给了我们最愉快的笑容和最热烈的掌声,也给了我们舞台上的自信。

  表演后,我们为老人派放月饼和水果,他们就像是回到了童年时代,露出了纯洁可爱的笑容。

  我们要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们自信,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火一般的热情,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关心身边的人,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送上祝福,送上爱。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4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学校组织到敬老院做义工,慰问老人的活动,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活动。

  一大早,我们五年级的24个代表带着礼物和水桶,抹布等工具出发了。老师为了锻炼我们,没有让我们坐车,让我们步行去。走了好一会儿终于到达目的地――纺织敬老院。敬老院门前是一个大大的广场,有很多老人和小孩在玩耍,两边绿树成荫,隐隐约约还飘来淡淡的桂花香。沿着大理石的台阶走进室内,里面也装修的十分漂亮,敬老院的环境不错啊我看到好多的老爷爷老奶奶坐着聊天,看到我们来了还拍手欢迎呢。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拿着抹布水桶开始做卫生。终于做完了,我们还给爷爷奶奶唱歌。

  我这一天过得很快乐,因为我帮助了爷爷奶奶们,也快乐自己。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5

  今天早上秋风爽爽,我和妈妈一起去敬老院做义工。我们来到了石峰公园集合点,看到了很多做义工的叔叔阿姨们精神奕奕地穿着红色的义工服,带着红色的义工帽。我让妈妈快些帮我穿上义工服、带好义工帽。

  接着我们来到了敬老院,在院子里见到了很多很多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在欢迎我们呢!我看见老人们样子有点害怕,紧张得像刚出生的小鸟,躲在妈妈身后不敢出来……妈妈说:“胜胜别害怕,叫我赶紧叫爷爷奶奶。”我鼓足勇气小声的叫了爷爷奶奶们。看着爷爷奶奶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情绪一下就平静了下来。接着妈妈带着我去一个叫赵奶奶的房间帮她打扫卫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抹布抹门窗。赵奶奶一直夸我很爱劳动。我心里乐开了花。义工结束后,我和妈妈开心地回家了。今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6

  温情使夏日不再炎热,快乐让青春更加洋溢。爱心服务小分队第一站到达了郑州市“爱馨阳光城”老年服务中心。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实践的成员到达“爱馨阳光城”老年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主任热情的接待了大家。老人们对队员们的到来都非常高兴。由于老人的行动不便,实践队员进入老人的房间,与老人们近距离地聊天,从中了解到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并不寂寞,社会各界一直对老年人关心有加,队员们向老人介绍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听老人们讲述自己的家庭背景及生活阅历,翻阅了老人们逢年过节、娱乐运动的照片。

  实践队员也是提前学了一些老一辈的歌曲,为老人们演唱,还有人为老人们跳舞,虽然很累,大家却面带着幸福的微笑。临走时,队员们依依不舍的向老人们道别,并且送上了礼物。带着此行的收获,留下对老人们深深的祝福,离开了敬老院。

  德乃是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此次活动,让队员们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对老人的关心意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都有责任关心这群弱势群体,令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并且引导了实践队员正确认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奋斗同实现“中国梦”密切结合起来,展现了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学生的风采和素养。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7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更让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学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点水果,点心,还有月饼。可远远不够,那些学生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里。

  我们一行人从早上到中午12点,走了部分老人房间。慰问了老人们。到了老人吃饭的时间,大家就跟着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一边慰问一边帮助老人们进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一定需要一边喂才行。这时大家早已没有先前的拘谨同学们都争着给老人喂饭,虽然动作显的笨拙。可一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的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

  下午1点多,等我们吃完饭,一般这时老人们都出来散步和锻炼身体了。敬老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们在散步和锻炼身体,看见我们来了。就和我们一起玩些小游戏。

  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刚不太习惯,不过时间长了逐渐习惯起来。

  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敬老院的1楼住的老人大多是行动较为不便的。2楼的老人有相当部分是刚住进来没一年的。我们上了2楼,发现有些老人在和他们的子女聊天,有的老人在下像棋。

  我们慰问到一个老婆婆,她居然哭了出来。很是伤心难过。我们耐心的和她聊天,听她说她把她的退休养老金都给了她的子女,她子女不管她就把她送到这里来,而且很少来看望她。有一位同学和阿婆说我们都是您的子女。并给阿婆表演节目,阿婆才破涕为笑,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8

  暑假里我与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说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啊!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与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吧!

  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与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

  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应该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么办啊?

  这短短的暑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9

  暑假,和同学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也是在此次的实践里面让我知道老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同时也是让我感触到的确社会有很多需要帮助,需要我们给予温暖的人,我也是在此次的实践里面有挺多的感触,我们要去珍惜,要懂得感恩。

  这次的假期不太长,但是我也是利用好这段日子,去学习,同时和同学也是去敬老院实践去看望老人,以前也是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但是和自己主动去参与也是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是在此次的参与之中,感触到老人们的世界和我们也是有很多的不同,他们在敬老院的物质生活我们来看其实是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很好了,像手机他们没有很好的,可是我们确是很多的时候手机都是不愿离身的,甚至没有手机感觉都是挺难过,虽然学校也是不准我们带,但是在家的日子,放假的日子,手机一直陪伴我们,可是老师却是只有电视看,可是和他们聊天中却是发现他们也是不怎么会去用,一些老人机也是用来打电话很多的功能都是没有。

  像什么刷码支付,这些我们日常用到的,老人们都是没有,也是不懂得,很多科技的进步我们学习很快,但是老人却是没有那么的容易,也是让我清楚,社会发展很快,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但是对于这些老人,我们更是要耐心的和他们去相处,去感受他们那不一样的世界。也是不能抛弃他们,更是要予以他们更多一些的理解,时代在变化,但是我们也是要懂得停下来等到那些走的慢一些的人,因为我们也是可能会变老的,也是会像他们那样,不再那么容易学习,去理解变化的。或许现在的我们还不是那么的理解,但是我也是在此次的实践里面有所感受,让我也是更加的明白每个人也是要多去理解他人,去感触他人的生活和方式,多一些了解。

  我们的实践也是让我对于社会,对于他人多了很多的了解,或许目前来说还不是那么的深刻,但是也是让我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之中和他人的相处,会更懂得不再那么的只想着自己,而是多去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多去理解他们。并且此次的实践也是让我知道有很多的人还需要我们去帮他们,我们也是要多利用好假期,去做一些对社会对他人有意的事情来让自己成长进步。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10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走进了苏家屯八一镇,为老人体检并进行健康咨询,而对于我来说,参加学院活动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与老人沟通。

  这次活动中,老人们都非常热情,向我们问这问那,咨询自己身体状况,探讨疾病用药与保健。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然后我们才能向老人们宣讲健康知识。

  在向老人们介绍健康知识的同时,许多老人有很多话愿意和我们聊,他们的肺腑之言,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他们渴望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不会受到过大的挑战,他们依然希望自己在家庭中能发挥以前那种一家之主的作用,最起码的应该受到别人的重视和注意。他们希望自己无论在经济上、情感上,还是在生活方面,都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便统统向我们说来,我们当然会尽量安慰老人,帮助他们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又要不耽误太多时间影响下一位老人的咨询,我们就顺着老人鼓励他们,把他们开开心心的送出门。

  也许这份工作很累,也学这份工作会单调,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老人的立场想问题,我们就会理解他们了。

  老年人几乎完全没有健康的,他们几乎都受一种或几种疾病缠身的捆扰。因此,做为健康宣讲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老年人的疾病状况和特征,将他们与疾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服务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咨询或健康理疗,从而为老年人带来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对老年人来说,疾病很少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往往是不同生理系统的疾病同时存在。比如由高血压引起的脑猝中,有肺气肿、冠心病,还可以见到胃溃疡等。所以,老年人在医院被诊断出5―6种疾病的情况是很多见的。潜在性疾病众多而其症状却不稳定、明显。由于潜在性疾病的存在,往往发现一种疾病的同时,也可以把潜在性疾病诊断出来。在老年人中,某些疾病的症状极不典型。例如中年人经常会出现伴有剧烈胸痛发作的心机梗塞,但老年人几乎就没有这种症状,常常只是轻度的胸前不适感,这往往容易使疾病在不被察觉中而渐渐地严重和恶化。老年人的疾病多是慢性疾病,在治疗上也比较困难。一种疾病的出现,可以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的存在,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过早地下结论,片面地看问题。对老人的看法和态度过于武断和缺乏理解人的一些口误或一时疏忽而进行严厉的指责。在老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或者是在老人真实地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意愿时,不是耐心倾听和接受,而是经常有意无意地打断,使老人无法准确地、完全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往往会对老人造成很大的打击。与老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气与态度,这样老人才会更加的信任与接纳你!

  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生活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工作群体、朋友群体中,他们的交往、归属等需要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群体,与朋友的交往也显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然而由于年老体弱,老年人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无所事事,而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不在他们身边,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在与外人的关系中,他们渴望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与帮助,在心理上尤其情感上能够得到温暖与关怀。向他们介绍健康知识,一定要有耐心,细心,用词准确。

  这次的活动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收获,更让我对家中父母等老一辈的亲人有了更多一份的了解。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 篇11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了去镇上的敬老院,看望并照顾住在那里的老人。

  在年轻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离退休干部、军人,也有的曾经是文艺工作者。而在这里,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到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

  在敬老院里,负责人向我讲解到:敬老院里大多数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当地的交通不是非常方便。老人们一看到冒着严寒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心。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侯”的战争岁月,并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们都感慨地说,正是有了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的生活。

  更多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乐趣。我并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300字(精选8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300字(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1

  这天我们去了xx镇居委会,参加他们组织的敬老院活动。说实话,那里的敬老院十分破旧,完全不能和xx敬老院相比。而且请的工作人员实在是不够,以至于那里的阿姨们要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

  然后我们几个就去帮忙打扫。

  个性是一些栏杆上方都积着厚厚的灰尘。然后我们去打水,每人拿了一块抹布,开始擦了起来。

  我们两个人一组,一个楼面分成三份。阿姨一份,我们两份。

  打扫了快半个小时之后,有几个年纪比较轻的奶奶们,居然也开始帮我们劳动了。虽然只是做一点简单的活,但是我们却被感动了。

  这次活动,总共经历一个半小时。应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所以我们各个大汗淋漓。但是我相信每一位参加这个活动的同学,这天绝对是个不错的日子。

  助人为乐总是好的。

  本次活动,大家都受益匪浅。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是我们班的社会实践活动日。我们要去敬老院慰问那些孤寡老人。

  去敬老院之前大家都很激动,想看看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到了敬老院,才知道他们这里有健身器材、餐厅等应有尽有。不过,他们缺少一样东西,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亲情。他们的子女不管他们了,觉得他们是累赘。我觉得那些子女一点都不孝顺,难道他们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吗?他们连自家的长辈都不尊敬,怎么会尊敬别人家的长辈呢?这些老人这么孤独,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开心起来。于是我们准备好的节目一一呈现在老人们面前,他们很高兴,笑得都合不拢嘴了。接着我们把礼物发给他们后,就扶着老人们散步或聊天等。我和刘恬辛扶了一位老人进房间,我和刘恬辛给爷爷收拾好房间,就和爷爷拉拉家常,捶背、揉腿等。刘恬辛还讲了一个“武松打虎”的故事。很快我们就要走了,爷爷和我们依依不舍地分开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要尊敬老人!”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3

  为了丰富大家的周末生活,让同学们了解养老院中老人们的生活,举行了一次以“夕阳更美晚霞更红”为主题的团日活动。11月29日,我们前往怀化市鹤城区石门县敬老院为各位老人送爱心,送温暖。

  在此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资料看看老人们喜欢什么,包括歌曲、舞蹈等。

  9点30分,我班的先锋队员到怀化学院西区侧门口集合。早春的早晨,透着一丝丝凉意。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前往敬老院的路。经过了三十多分钟的路程,我们成功抵达目的地,

  活动的环境,在我们正前方的是一个院子,走进院子里面前方就是老人们住的屋子,门上贴着福字,象征着他们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在门的左手旁是敬老院负责人住的地方。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4

  10月5日,我们三一中队的同学再次来到养老院。我们一走进敬老院的活动室,就看到了爷爷奶奶熟悉的身影,他们睁着眼睛为我们鼓掌。这次,我们为爷爷奶奶精心准备了很多节目。

  我们准备的节目包括小合唱、魔术、单口相声、中阮表演和诗歌朗诵。刘宏毅的魔术表演是一个互动节目。他向两位爷爷奶奶求助,两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我们的小合唱《摇啊摇》,旋律优美,音乐优美,让爷爷奶奶陶醉……比起上次去养老院,同学们这次和爷爷奶奶更亲密了。演出结束后,我们都跑到爷爷奶奶身边,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们聊天,感觉我们是爷爷奶奶的孙子。

  学生们用上周报纸慈善义卖的钱为养老院的祖父母买了很多毛巾。这是我们自己劳动挣来的钱。虽然是很小的礼物,但是请放心,等我们长大了,赚了很多钱,我们不会忘记你,我们会去拜访你,和你聊天。

  一上午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又看到几个爷爷奶奶的眼睛红了。他们一定又想起了他们的孩子,不愿意让我们走。爷爷奶奶,我们会再来看你们,让你们的旧生活充满欢笑和歌唱。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5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古代人们通过登高祈福、赏菊等活动庆祝节日,新时代,我们又赋予了重阳节“敬老节”的新内涵。

  为了培养孩子们尊老敬老的美德,10月16日上午,大班孩子们走进社区,为爷爷奶奶们献上精彩的节目,送去欢乐。

  10月17日上午,大班年级组邀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来园,与孩子们共度重阳节。孩子们精神饱满的唱歌、跳舞,与老人们一起游戏,老人们心里乐开了花,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还为他们捶背,和他们聊天:“您平时怎么锻炼身体?”“喜欢吃什么?”……逗得爷爷奶奶们乐得合不拢嘴。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真诚关心,让老人们内心倍感温暖,对孩子们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最后孩子们送上自制的贺卡、绘画作品,表达对爷爷奶奶们的祝福,希望他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长命百岁。

  通过活动,孩子和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充满温情的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闪烁。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6

  2月26日,班级由高xx、施xx、沈xx、吴xx、刘xx、张xx、沈xx等同学组成的服务小队到莘庄镇敬老院中进行服务。

  这次的活动,我们都感触良多。

  我们事先去的时候,并没有和里面的管理人员讲过要去服务的情况,但是当我们讲明到来的理由,他们很热情的欢迎了我们的到来。

  敬老院的设施都很好,老人们有些在房间里休息,有些在走廊里聊天

  一批同学去走廊与老人聊天,问候他们春节是如何度过的,近来身体如何。老人们都很感动,特别有一位爷爷,听说我们是自发来看望他们的,并且他以前是一名教师,所以激动的热泪盈眶。他很感动,连声赞叹学校教育的好,我们也真的很开心。

  另外一批同学去了一名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人房间与他聊天,听他讲述他过去的故事。大家多听的很有味,爷爷的思路很清晰,与大家交流的很亲切。

  老人们后来还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们的餐厅参观,里面有他们春节联欢会的照片。

  我们答应每两个星期都去看完他们一次,他们都开心的笑了。

  希望老人们在敬老院里过的健康开心!我们会时常看你们,与你们聊天,给你们带来欢乐!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7

  在本次与老人们的交谈中发现,我所交流的老人基本是被子女送来,理由不外乎不想为子女找麻烦,但当我谈起找保姆也可以的时候,老人们就有点支支吾吾了。其实背后还是传统家庭思想和国家这方面相对西方发展的滞后。愚以为,大可众取所长,革固秉新,多考虑老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过得精彩,都不愿意晚景凄凉,养老院偶尔的欢声笑语终究抵不过家人好友的陪伴,自由出入的基本权利。不管怎样,关注现下的老人,就是关注明天的我们。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院义工服务活动之行,旨在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尽管他们有时对我们爱理不理,尽管他们对我们讲话的口音不熟悉,尽管他们的耳朵已经不那么灵敏,我们都要耐心地和他们慢慢地说,关切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亲切地叫他们一声“爷爷、奶奶”。此外我们还为老人们安排了节目,以此来给他们单调的生活送去一份欢笑、一点温暖。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更理解了老人们的孤独感,我们应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努力变得优秀来回报父母。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8

  实践内容简介:在2月1日这一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xx镇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聊聊天,唠唠嗑。

  个人成长感悟:我们想象中的敬老院应该有很多老人坐在温暖的阳光下晒着太阳,有的老人在室内打着乒乓球,有的老人在唠着家常,有的老人在摆弄一些花花草草,在我们的想象中,敬老院应该是个充满温暖的地方。但我们进去以后,那里的工作的人员却告诉我们,这里很多老人都不能行动,只能躺在床上。如果二十年后,当父母老去,当他们已经无力再用他们的双手呵护我们,当他们腿脚不便甚至于无力行走当他们的头脑已不在灵光,甚至有时会认不出他们的儿子女儿是谁,我们应该怎样去赡养我们的父母?怎样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当我们无力去照顾他们时,难道真的只能把他们送去养老院吗?或者说三四十年后,当我们慢慢老去,会不会有一天早上起后发现好多没有做的事这辈子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会不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再勇敢一点,会不会埋怨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脆弱,败给了现实,弄丢了梦想,会不会有一天当自己住在养老院,期望着可以有人看我?

【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300字(精选8篇)】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便宜的养老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