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终结?

疫情结束最新消息,好消息!新冠终于要结束了!中国宣布疫情结束日期,大疫不过三年,老人说疫情过后必有大灾,大疫三年下一句,印度疫情为何突然消失,疫情过后,三大行业暴涨,老人说瘟疫一发生就是三年,新冠肺炎会永远存在吗,非典后来为什么消失了,新冠疫情十年能结束吗,2024年全球疫情能不能结束,新冠病毒的天敌找到了,全球仅剩中国坚持新冠清零,新冠病毒正在失去毒性,2022年疫情会彻底结束吗,全国摘口罩时间定了,今年疫情怎么这么严重,2022年3月份疫情会不会结束?,

好消息!新冠终于要结束了!

1、好消息!新冠终于要结束了! 根据最新消息,国产新冠口服药VV116已经顺利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上市批准。目前来看,该款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优秀,更有消息指出新冠口服药或许两片就能起效。截至目前,全球仅有中美两国生产的新冠特效药获得部分国家的上市许可。等到进一步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之后,该药物有望成为多国应对新冠的利器。那时,也许就是人类彻底消灭新冠疫情的时候;

2、好消息!新冠终于要结束了!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曾经指出,根据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如今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其蔓延范围也比较广阔,不过她同时也表示,当下疫情防控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在疫苗的作用下能够形成一层坚固的免疫层,同时辅之以各种防控手段,如果能持续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并减少死亡率,新冠肺炎大流行“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

3、好消息!新冠终于要结束了!此前的新闻报道中,专家张文宏曾表示即使新病株来势凶猛,在之后小半年的时间里或许会有比较大的传染风险,但是人们都接种了疫苗,抵抗病毒卓有成效,尤其是第三针能够增强人们的免疫力高达几十倍,并且暂时无需接种第四针。在免疫方面取得成效之后,未来一年人们或许能够获得群体免疫,从而扼制住病毒的传播,因此说,今年很有可能是疫情的最后一年;

4、好消息!新冠终于要结束了!根据相关组织以及各位专业人士的预测以及最近在新冠肺炎药物等方面宣布的好消息来看,新冠疫情有望在2022年底彻底结束,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百折不挠拼搏进取的民族,在国家以及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击败疫情,今年将是最后一个“寒冬”...

1、中国宣布疫情结束日期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前都只是推测。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预测团队14日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内地本轮疫情预计有望于2022年4月初得到控制,预计累计感染约3.50万人(含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该团队同时表示,预计到2023年底,全球疫情才有望平息,目前我国仍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2、中国宣布疫情结束日期有分析指出,面对新冠病毒,绝大多数国家走向“群体免疫”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新冠是RNA病毒,变异速度快,疫情的最终结果是人类和病毒共同的进化和新生。就现在的全球疫情而言,历史上最接近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于1918年1月开始1920年12月结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持续了将近3年,因此新冠病毒预计1-3年内结束。也就是说新冠肺炎有望在2022年内结束;

3、中国宣布疫情结束日期需要看什么时候不在有确诊病例。张文宏医生近日称,在当前全国各地出现新一轮疫情反弹的时候,他用数据告诉大家,当前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明显下降,在广泛接种疫苗或者经过西方那种“群体免疫”的国家,新冠的病死率已经低于流感。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各地的零散疫情,更像是春天到来前的短暂“倒春寒”,而不是漫长冬夜的继续...

1、中国有句老话叫“大疫不过三年”,意思是再大的疫情也不会流行超过三年,基本都会在三年之内结束。这个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纵观史书,历史上很多规模较大的疫情,确实有没超过三年就结束了的情况。这也是,“大疫不过三年”说法之由来;

2、古人说,大疫不过三年。不是乱说的,而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以距离我们最近的1920年西班牙流感为例,毒株大体变异了三波,期限大体为三年。有分析称,新冠病毒极有可能在今年秋冬季节变异出来新毒株,抢占奥密克戎毒株的生态位,先感染99%的普通人,从而让奥密克戎毒株活下不去,从而“真正地”将杀伤力削弱到流感的级别。新冠疫情今年极有可能是最后一年了;

3、古话说过大疫不过三年,而此前比尔·盖茨也曾大胆预测说这场大流行的急性期将在2022年某个时候结束。随后世卫组织也提出:2022年我们必须阻止新冠肺炎大流行。近日,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也表示:这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个寒冬。而今年刚好是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三年,通过各种说法,老祖宗的“大疫不过三年”很有可能再次应验;

4、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一场全民战争,人民是主角,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积极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配合大局,不恐慌,不传谣,尽量不聚集,这就是抗疫胜利的关键。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场疫情不会终结。“大疫不过三年”相信老祖宗的话。科学防护、乐观生活,让我们一起迎接新的春天...

}

根据全球疫情的发展情况,新冠肺炎在今年夏天被彻底消灭的可能,已经趋近于零。

疫苗、特效药、回暖的天气,种种因素会给这场战役带来怎样的转机?

围绕这种病毒的关键问题,比如它是如何扩散的、致死性有多强,都还没有最终的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离终结新冠疫情,究竟还有多远?

壳预测了新冠疫情的4种结局,带大家一起看向未来。

未来如何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我们由衷盼望着,疫情彻底结束、可以自由呼吸的那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

2021年11月6日,第四届进博会上,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展板。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许立波 摄

近期,新冠口服药研发领域捷报频传。11月4日,全球首个新冠口服药获批,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宣布批准默沙东的莫努匹韦(Molnupiravir)上市;11月5日,辉瑞也公布其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的2\3期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显示,Paxlovid可使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

新冠口服药的问世是否能终结全球疫情?在新的疫情发展阶段下,防控政策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改变?

针对上述问题,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方配套活动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来自政府、产业、临床和科研机构以及投资界的专家、代表,聚焦全球前沿健康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围绕如何应对重大疾病、新型传染病等难题进行了探讨。

新冠口服药对全球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新冠口服药连续两日传来的重磅利好,也让被部分投资者视为口服药竞品的新冠疫苗与中和抗体股遭遇重创。11月8日A股开盘,医药股就表现不佳,截至收盘,康希诺-U(688185,SH)大跌10.24%,沃森生物(300142,SZ)跌3.90%,智飞生物(300122,SZ)跌3.74%,君实生物-U(688180.SH)跌2.85%。

安信证券在研报中对两款口服药进行了对比,从已有数据来看,辉瑞口服药物Paxlovid的疗效可媲美甚至优于新冠中和抗体,超过默沙东Molnupiravir。虽然默沙东Molnupiravir已经先行一步在英国获批上市,并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紧急使用授权申请,但新冠治疗药物领域的市场格局还远谈不上尘埃落定。辉瑞也在公告中提及,由于试验结果显示出了压倒性的疗效,公司将停止进一步参与该研究,并计划尽快向FDA提交数据,以获得Paxlovid的紧急使用授权。

Molnupiravir或许将在不久后就面临来自Paxlovid的直接竞争,届时,这两款药物势必将围绕价格、适应症范围、实际保护率等关键指标,接受市场的综合检验,谁会笑到最后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款药物的研发进展对于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安信证券也评价称,该临床试验的数据进一步改变了全球新冠防治格局。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默沙东Molnupiravir从2020年4月开始临床试验到2021年11月初获批,历时仅一年半;辉瑞Paxlovid的药物临床数据也同样披露得非常快。在这场与病毒的赛跑中,全球医药企业通力协作,新冠疫苗、治疗药物的火速研发、临床、审批到紧急获批上市,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取得创新性突破。

据此,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疫情之下,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审批速度较此前出现了质的飞跃,这也是全球生物医药科技新的转折点”。

曾光:疫苗防控的重点在于建立全体免疫

11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自10月17日以来,至11月5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感染者918例,波及20省份44市。病毒基因测序和流调溯源结果显示,本轮疫情由多个不关联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在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著名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专家曾光教授发表了《新冠疫情防控与瞻望》的主题演讲,详叙了疫情防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2019年12月下旬发现疫情开始,大约持续一年,这段时间是疫苗大规模应用前的防控,它的特点是以举国之力,临床救急加公共卫生对策的防控;第二阶段是从大规模接种疫苗开始,到现在人类免疫屏障的初步建立为止;目前,各国陆续进入疫情防控的第三阶段,这也意味着举国之力的防控已经结束,不再需要更多强制性的隔离、封锁,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的阶段,但防控还要继续,还要有疫苗加非特异性的防控措施。

在谈及非特异性的防控时,曾光解释称,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关键点在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管控,与一般传染病不同的是,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还可以感染,并且其突变速度非常快,比流感的病毒飘移频率还要快。虽然看起来变异幅度统一,但在主流行病学、疾病表现上却非常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同一年四季流行的流感不一样,因此,需要非特异性防控。

曾光强调:“疫苗防控的重点在于建立全体免疫。全体免疫不光是由疫苗建立的,而且是和自然感染同时建立,中国正因为前一阶段(防控)做得好,所以自然感染造成免疫的比例就低于千分之一,因此我们主要靠疫苗接种建立全体免疫。”

自去年开始,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截至目前,共有6款新冠疫苗在内地获批使用。按照技术路线可分为灭活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3种。

根据现有数据,这几种技术路线的疫苗,不管之前验证的保护效率有多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变异株的出现,体内抗体的下降不可避免,所以要不断研发新疫苗、调整策略。因此,曾光判断:“我认为(新冠疫情的)长期策略和流感一年接种一次可能不一样,需要针对不同疫苗和接种程序来决定各自的防控策略。”

亟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疫苗组合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全球医疗科技加速创新,科技抗疫的重要性愈加彰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也在论坛的视频演讲中表示,当输入病例引起的社区传播成为常态化时,要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压制,关键是强有力的基层公共卫生防控。

此外,高福还认为mRNA技术对生物医学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其不仅能给疫苗发展提供机会,还给未来提出无限遐想,展望未来,mRNA技术可能将应用于肿瘤、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还有罕见遗传病等诸多疾病。

高福对mRNA技术的评价也得到了曾光的赞同,他表示,疫苗早期接种时安全性和接种率最重要,但三个月、半年以后就要看接种免疫的持续性,因为疫苗不同、可持续性表现不一样。当前就到了大力推广加强针以保证免疫持续性的时候,各国实践经验显示,mRNA疫苗或者重组蛋白质疫苗作为第三针效果更佳。

目前,国内尚未有任何一款mRNA疫苗获批上市,但相关临床试验的进展正在稳步推进。11月10日,科技部政府服务平台信息显示,“评价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在18~59岁和60岁及以上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人群中加强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IIIb期临床试验”获批准。该消息或意味着沃森生物mRNA新冠疫苗序贯接种18岁以上人群灭活新冠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即第三剂加强针临床试验)获国家批准。

曾光阐述了加强针的两种思路及效果对比,一是同源疫苗接种,即原来打什么加强针就打什么,其安全性好、可接受性好;第二种就是异源疫苗接种,比如在两针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加打一针mRNA疫苗或蛋白结合疫苗。土耳其、泰国、黎巴嫩、德国等国家的真实世界数据证明,打了灭活疫苗再打mRNA疫苗或者重组蛋白质疫苗作为第三剂,都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前,也有医药行业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新冠疫苗与治疗药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按照先后顺序,整个疫情的防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预防,第二个阶段暴露预防,第三个阶段是确诊后治疗。针对这三个阶段有不同的手段应对,预防阶段作为首要阵线,主要仰赖于新冠疫苗,暴露后预防则主要依靠部分中和抗体,确诊后治疗则以中和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的治疗为主。

据此,上述分析师也向记者表示:“疫苗、中和抗体与小分子药物,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各有优势。未来,新冠疫苗加特效药物的配合有望成为对抗新冠的理想解决方案。”

曾光也在论坛上总结,新冠病毒不可能被消灭,我们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疫苗组合,这是对国家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疫苗研发、获得、储存、分发、接种等综合防控能力的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起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