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乘风破浪》第五期(第二场公演舞台)?

排名:《我》>《分分钟需要你》>《达尔文》> 《姐妹》>《日不落》>《Shadow》

蔡依林的《我》得益于这首歌与姐姐们感情状态的贴合,不需要技巧,不需要花哨,蒋璐霞第一句唱完脸颊的泪滴就足够打动观众。整个编排也比较合理,演员和歌手的演唱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整首歌很和谐动人。

《分分钟需要你》这首歌和《我》一样是娓娓动听、缓缓抒情的歌唱,从单纯的演唱上来说更胜一筹,但是非粤语母语的观众的接受度和仅三人表演舞台的克制,相较全团的动容还是稍逊一筹。

《达尔文》这首原本上期我觉得比不上《分分钟需要你》的歌曲,没想到这期看完仍然还处于三甲的位置。歌唱的技巧没得说,情感也基本到位,整体也是和谐的。

《姐妹》这首歌原本可以很好的为本次公演和本季节目画一个句点的,现场演出也是唱成了演唱会的氛围。但是不知道是歌曲的原因,还是编排的问题,这首歌中演员和歌手的演唱部分简直像你我在KTV和着原唱勉强地跟随的感觉,整体并不十分和谐。

《日不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演员唱的和歌手唱的并不太和谐,而且表演专注在高难度动作和舞台展现上了。

《Shadow》这首本身歌曲传唱度就差一些,则更有过之。

但是真的要说唱起来最好听的,好像还是李慧珍、江映蓉和四位女警合作的加油秀《看得最远的地方》。啊!好怀念阿兰和歌声。

没有排名,因为只有两个舞台有舞但是重点又不在舞,镜头切换基本看不出舞蹈的效果。

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跳得最好的是加油秀的《唐宫夜宴》。

排名:《达尔文》>《我》>《分分钟需要你》> 《姐妹》>《Shadow》>《日不落》

《达尔文》的旋转门设计(导致我上期一直把这个表演刻成了旋转门)和配合着歌曲播放着的各位姐姐的舞台回放的舞台效果还是最棒的,即使歌曲听不进去也可以让人目不转睛地看完。

《我》中姐姐们错落有致地坐在点亮的“窗口”,一个一个地依次演唱,情绪互相感染,一层一层地递进。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少就是多”和简单的美。

《分分钟需要你》相仿,三人静静的坐在聚光灯下歌唱,景致美丽动人,与《我》仅仅差了一点点情绪上冲击人的画面。

《姐妹》虽然唱得有一些凌乱,但是比起后面两个来,至少还能完整地看出舞台表现是什么。

《Shadow》一开始在钢架平台上的舞台还算有看点,但是之后的钢架舞就有些莫名其妙,而且大概是难度大完成度不高,镜头的切换莫名其妙,根本看不出整个舞台要表现的效果是什么。

《日不落》的基本问题和《Shadow》是一样的,为了挑战高难度的飞天舞,估计完成度不高所以镜头切换得七零八落,看不出整体舞台要表现的效果。而且有一种想要复制《Bazaar》的美美地效果的感觉,但是和这种更动感的歌并不是特别搭配,有些违和。

还有开场的马赛克和收场的黄子韬是什么鬼?

——以下为12期前的回答

同四公一样,等所有表演播放完成再进行统一点评,这里只简单讲讲对两个本期播出的三人舞台的初印象。

大概是我的欣赏水平真的有些不够,审美比较初级,那英选和唱的歌我总是听不出味道——仅能听出技巧但没有初出场那句清唱征服的动人情感。

这次的《旋转门》也一样,远远不如感觉唱起来更轻松简单的《分分钟需要你》更打动我。尤其是周笔畅神来之笔,安排播放的张柏芝录像念白,十分贴切——风吹则飞扬,风平则静安。

可是《旋转门》得到了目前节目史上最高分917分,比上次蓝盈莹王霏霏帮唱的915分高两分——不得不让人觉得节目组就是不能让前一季的姐姐独美。

《分分钟需要你》虽然现场气氛和演唱姐姐人气上可能要差一些,但是远远不应该有近200票差距的地步吧,只能感觉是现场观众有太多听不懂粤语也看不清字幕的。

}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次公演即将来袭,虽然第一次公演才刚刚结束,但关于第二次公演的各种消息却都已经被曝光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次公演淘汰多少人,这次谁被淘汰了呢?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次公演淘汰了六个人,第二次公演则淘汰了四个人,也就是说,第二次公演之后,舞台上就只有二十位姐姐了。第二次公演后被淘汰的分别是沈梦辰、钟丽缇、丁当以及阿朵这四位姐姐。

第二次公演的形式是“3人团战”的模式,24位姐姐分为8个3人团,表演8首歌曲,进行第二次比拼。

从相关曝料以及节目花絮来看,第二次公演的看点依旧非常多。

第二次公演的分组情况以及表演曲目已经全部曝光了,不得不说,节目组在选取方面还是非常独到的,这些歌曲都非常受欢迎,姐姐们的表现也备受期待。

《女孩儿与四重奏》 原唱:丁薇;团员:伊能静、黄圣依、张萌;

《管他什么音乐》 原唱:范晓萱;团员:张雨绮、李斯丹妮、王丽坤;

《Manta》 原唱:刘柏辛;团员:万茜、王霏霏、沈梦辰;

《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 原唱:周笔畅;团员:蓝盈莹、黄龄、吴昕;

《Follow》 原唱:Mansta X;团员:宁静、郁可唯、郑希怡;

《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原唱:Tizzy Bac;团员:张含韵、孟佳、金晨;

《仰世而来》 原唱:阿肆;团员:丁当、金莎、白冰;

《相爱后动物感伤》 原唱:张惠妹;团员:钟丽缇、阿朵、袁咏琳。

在第一次公演的时候大家迅速建立了团队情谊,没持续多久就要面临再次组团,很多姐姐都流露出对第一次成团队友的不舍。毕竟她们之前相处的的很愉快,已经建立起了感情了。但这个节目毕竟是一个比赛,即便再不舍,那也要遵守赛制,必须适应新的队伍。

面对二次分团,宁静姐姐表现的特别开心,不是因为她不喜欢之前的队友了,而是因为她二次成团的队友实力都很强,分别是郑希怡、郁可唯,所以宁静还是挺欣慰的。

相比宁静的二次成团队友,伊能静就不是那么开心了,伊能静第一次成团的队友是王丽坤、王智,让伊能静操碎了心。二次成团的时候伊能静的队友全换了,分别是黄圣依、张萌。这两位选手的实力只能算是一般,但个性却特别,大家隔着屏幕都替伊能静感受到她的压力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次公演即将到来,敬请期待吧!

}

上周五,《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第二次公演结束,到昨天中午的加更,才正式放出那个早已不是秘密的答案:

阿朵、丁当、钟丽缇、沈梦辰。

三个年长的姐姐看起来早有心理准备,风轻云淡地笑着离开,年纪最小的沈梦辰显然还有很多不舍。

背后,是阅历、经历的差别。

阿朵对袁咏琳的那番话说得真好:

我曾经体会过、感受过,现在你要去经历、去感受。

而沈梦辰也说,自己难过,是因为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自然不容易坦然接受。

其实之前路透时就有人腹黑过,很多姐姐,注定是来做炮灰的:

阿朵做民族音乐、丁当大唱将,台风和曲风,相比女团更适合solo;有宁静、伊能静两个静姐,钟丽缇自然就变得多余;沈梦辰也是同理,她和吴昕的加入,本就有主持人调节气氛的功能,任务完成后自然可以离开。

但这分析,看第二次公演前我可能会买账,看过之后,我是不认的。

阿朵只能solo,不适合女团?

阿朵、钟丽缇组倒数第二?丁当组倒数第一?

有资深吃瓜群众觉得,节目一切走向,都在芒果台的把控之中,尤其是每轮淘汰谁这种大事件,如何最大化地制造话题、炒高热度,背后都有技巧。

坚持这理论的,背后逻辑似乎也站得住脚:

和别的女团选秀不同,《浪姐》的过程,重要性远远大过最后的成团结果。

但在我这,如果事事都归因于所谓“阴谋论”,一来无凭无据纯靠臆想,二来,也实在没什么乐趣。

阿朵、钟丽缇和丁当两个组排倒数,和出场顺序不无关系。

出场顺序,阿朵、钟丽缇组第三,丁当组第四,看起来还不错,但首先,开场张雨绮组《管他什么音乐》很嗨很炸,观众便没有吝啬手中的选票(说实话400多票有点虚高了)。

接着,孟佳组《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又是另一种炸。

唱到内心深处让人哭的那种炸。

而从四百多票降到三百多票,也能看出来,观众开始冷静了。

于是,后面出场的阿朵、钟丽缇组和丁当组,从“讨好观众”的难度上,肯定是吃亏的。

而从内容类型上,《相爱后动物感伤》和《仰世而来》两首歌,在大众投票的舞台上,显然也是吃亏的——既不是直观的“嗨炸”,也不是走心的“哭炸”。

况且,《仰世而来》还是那种最没观众缘的无舞蹈慢歌。

关于原因,不想多聊了。你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告诉我。

想好好聊聊的,是阿朵、丁当、钟丽缇。

阿朵,少数民族歌手,40岁;

丁当,台湾出道的大陆歌手,38岁;

钟丽缇,出生在加拿大走红于香港的华裔演员,50岁。

如果要给她们三人找一个共同点,四个字:

很多时候,能否在一开始生逢其时,往往已经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年纪最大的钟丽缇,93年在香港参选国际华裔小姐出道,最终拿到冠军和俊朗造型奖。

很多人后来对《人鱼传说》或周星驰电影中的钟丽缇念念不忘,不过那都是94年的事了。

93年刚出道,她很快作为配角参演了两部新片,《将计就计》和《白发魔女2》。

前者是喜剧时装戏,主演刘德华、梁家辉,后者古装奇幻,林青霞主演张国荣客串。

作为流水线港片,两部影片反响平平,不过钟丽缇不同的扮相,一个妩媚一个俊俏,算是个惊艳的亮相。

当然我们都知道,下一年,她就要迎来自己的爆发年。

1994年,那也是我们都熟悉的港片巅峰大年。

但其实回过头看,那一年,恰恰也是港片盛极必衰的转折点。

最巅峰的92年,港片本土票房高达12.4亿港币,95年这个数字已经只有7.8亿,96年跌到6.6亿——仅仅4年,狂跌一半。

而真正断崖式下跌的,是96年的港片海外票房,从前一年的11.6亿,直接跌到4.4亿。

台湾市场和其他东南亚市场的沦陷,好莱坞大片的夹攻,加上香港电影底子脆弱的工业基础,从这之后,港片一路式微到今天。

可以说,大时代下,这就是20几岁的钟丽缇所面对的人生现状:

93年出道,94年爆红,95年立刻陷入低谷…

此后95到2000,钟丽缇25岁到30岁这段重要上升期,到现在还能被记起的作品,大概也只有96年、和吴京主演的《功夫小子闯情关》了(这么一说,当年22岁刚出道的吴京,其实也算生不逢时了)。

当我们如今提到林青霞、梅艳芳、张曼玉、王祖贤、钟楚红、李嘉欣、张敏、关之琳这些港片女神的名字时,她们背后,是80到94年、一段长达15年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钟丽缇幸运地赶上了这段黄金时代,可惜的是,她只赶上了这段黄金时代的尾巴。

刚刚沾到些许荣光,就迅速被时代的大浪浇灭了。

至于紧接着,21世纪初的“再脱成名”,的确,那扭转了钟丽缇此前的颓势。

但彼时,大陆市场即将腾飞,港星北上渐成大势,所谓“三级片”的时代早已过去,且对她在大陆拍电影,也并没起到实质帮助。

可以说,作为演员的钟丽缇,在33岁出演过《天龙八部》的小角色马夫人之后,就基本上“社会性死亡”了。

对一个演员,这自然是令人唏嘘遗憾的。

再说80后的阿朵和丁当。

她们俩年纪相近,且同为歌手,但从出道,就走的是不同的发展之路。

湖南妹子阿朵,当过文艺兵,拿过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优秀奖。

对于不熟悉的年轻人,可以这么总结:

阿朵是21世纪初,大陆少见的唱跳俱佳的女歌手。

后来她遇到音乐上的贵人高晓松,2004年,高担任制作人的阿朵个人首张专辑《盛开》正式发行。

也是04年,比阿朵小两岁的丁当,在酒吧驻唱被五月天的经纪人看中,签入滚石唱片。

不过阴差阳错的人事变动,直到2007年,丁当才发布首张专辑《离家出走》正式出道。

这张专辑背后的制作人阵容同样豪华——五月天的阿信和李泉。

十首歌的词曲作者名单,也能看到五月天、张震岳、小虫、姚若龙等大咖名字。

一个火辣唱跳,一个温柔抒情。

一个在大陆做北漂,一个在台湾做台漂。

但阿朵和丁当相似的是,她们同样都没能得到多少时代的音乐红利。

80、90年代是华语音乐的黄金时代,略过不提。

2000到2004年这5年,应该说,承载了多少85后和90后无比美妙的音乐回忆。

网易云音乐上,有一个收获了六位数点赞的评论做过简单总结:

而从04年之后,华语音乐的整体滑坡之势,就越来越明显了。

这里面当然有主流歌手创作能力下滑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影响,来自外部:

一是03年开始,网络歌曲开始走红,以《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猪之歌》为代表;

二是音乐市场繁荣后,盗版开始肆虐,这对华语音乐尤其是内地音乐的冲击,是非常致命的。

拍着胸脯说,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没买过几盘盗版卡带?

所以基本上,从05年之后,内地音乐就进入到一个鸟兽散的蛰伏期,连带着港台音乐也陷入低谷。

而04年和07年出道的阿朵和丁当,恰好一头撞上这个低谷期。

她们三位作为过来人,或许对时代大势这些已经不太在意,但我们这些看客如今回想:

如果她们,都可以早出生5年,那么凭阿朵、丁当、钟丽缇的实力和魅力,是否会有一个更辉煌的明星生涯?

毕竟,在所谓大势所趋面前,个人的存在感,实在微弱到不值一提。

某种程度上,生不逢时,也从反面印证了她们的实力,和运气。

相比那些30出头的姐姐,满心希望、却又焦虑地期盼着自己的生涯巅峰…

至少,阿朵、丁当和钟丽缇,多少是有过巅峰体验的。

就像李斯丹妮在节目上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开一次个人演唱会。

相比起来,2010年,出道3年的丁当就已经在台北办了个人第一个售票的演唱会。

第二年,演唱会再办,地点改到了华语音乐圣地般的台北小巨蛋。

虽然年纪只相差不到10岁,但90后的歌手开个人演唱会的难度,的确是比前辈们难了太多。

除了演唱会,在现在多年不见得能发一张完整专辑的年代,丁当这样出道之后基本一年一张节奏的,也基本上是一线歌手才有的待遇。

公司的全家福合影,站在丁当身边的,也是五月天和刘若英。

阿朵的巅峰,要比丁当早上几年。

05到08年,阿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内地罕见的多栖巨星胚子。

05年2月,她上春晚,唱《再见,卡门》;

07年,她在《我型我秀》等综艺中做评委,同年,阿朵上封面的《男人装》3天狂卖50万本,至今还是没被打破的纪录。

到08年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宝藏》,阿朵在歌手、综艺、影视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她台风奔放,唱跳俱佳,这种“反东方女性”的魅力在《男人装》的硬照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如今或许这种气质已不算多么新鲜,但放在十几年前,阿朵的确是流行文化的先行者。

至于钟丽缇,她的巅峰最久远,但同时也最为人熟知。

1994年,钟丽缇有7部新片公映。其中《破坏之王》《九品芝麻官》《中南海保镖》《人鱼传说》4部,可谓是一代港片观众的经典回忆。

大家不太熟悉的,阵容放在如今,也都是天后级别。

如《恋爱的天空》这样的非典型王晶喜剧,单是看看这几张盛世美颜,感叹几句“那是多么美好的时代”,也已然足够满足了。

下一个巅峰,已经和港片无关。

21世纪伊始,钟丽缇分别主演了01年《晚娘》,02年《色戒》。

这两部情色电影都是国际制作,脱离了港片的流水线生产,绝非单纯卖弄风月的廉价电影。

西方长大的钟丽缇,并不介意裸露,但要看是不是严肃类型的电影。她还说:

“假如可以因此得奖,观众还会记得你是什么三级片女星吗?”

这话现在细品,带着演员的骄傲与勇气。

如果当年真的能拿到一到两个国际影后,钟丽缇的演员之路,或许不会在后来的18年中渐渐变得可有可无。

进入到这个注意力转瞬即逝的标签时代,明星身上的标签可能是最多的,也是最醒目的。

这里面也分,被动贴的,叫标签,主动贴的,叫人设。

在《浪姐》这个标签与人设横飞的世界里,被动主动,与年龄无关,当一举一动被真人秀的镜头和剪辑合力捕捉,一切全是个性使然。

现在看,阿朵、丁当、钟丽缇,被动的标签多,主动的人设少。

阿朵和钟丽缇,过去最大的标签都是性感

但《浪姐》中的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两面。

闲聊天跟大家social的阿朵,随口把《大碗宽面》说成《大碗茶》,像个并没那么跟上潮流、但也想和其他人打成一片的前辈。

但她的确是个有分寸、懂人情、不时还会闪出人生智慧的优质前辈。

同队的袁咏琳34岁,会下意识地向阿朵倾诉,说着自己习惯了不被看到,担心会因为辨识度不高而被淘汰。

阿朵像个大姐姐那样安慰她,但只顾哭诉的妹妹,或许压根就没想过,姐姐又何尝没有“不被看到”的忧伤呢。

坐在比自己又大了10岁的宁静姐姐面前,阿朵忍在心里的委屈,才一股脑爆发出来。

但更多时候,阿朵展现出的标签是成熟,是通透,是看淡自己、顾及他人。

第二次公演,袁咏琳主动做队长,看她那组没人选,阿朵立刻站起来力挺。

当蓝盈莹因为选了吴昕没选白冰,让白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竞技”的节目里有多感情用事。

同是感情用事,阿朵的选择,背后显然就多了几分睿智。

又是袁咏琳,车上忽然胆怯说起想让出队长,换一般人大概会说,你可以的,你没问题的,我们相信你之类的片儿汤话。

但阿朵很严肃地对袁咏琳说:

你不要想了,这是你的功课,是老天爷放在你面前的功课,你早晚要碰到这样的功课。

没点风浪后的自省,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就像阿朵经纪人上周五发微博说的,阿朵太为别人着想了。

“直到现在,她都坚持以为只要专业好,观众就会选你”。

所以在周五已经有大量为她拉票的声音出现之时,她却啥事儿没有似的,第二天为同组的袁咏琳卖力拉票…

在狼性企业文化逐渐占据主流的现在,阿朵这样的所谓高风亮节,很多人或许已经不太认可了。

但我觉得,这不是做作也不是虚伪。

在顶峰选择离开的阿朵,早已不再是15年前那个在春晚风风火火唱跳《再见,卡门》的性感阿朵了。

离开娱乐圈5年后再回来,她变得自信了。

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真·自信

或者说,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了。

17年复出的阿朵,选择做这个时代的民族音乐,复出的新专辑,取名为《死里复活》

所以,对《浪姐》这个节目,阿朵可能是其中心态最放松的。

她不介意露出脖间的颈纹,没被淘汰就兢兢业业地做,淘汰了?那就回去做我的音乐。

相比起来,50岁的钟丽缇,似乎看不出多少岁月的痕迹。

这不光是指外表,她说,心理年龄一直觉得自己还是22岁,举手投足间,也的确是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模样

和阿朵、袁咏琳合唱完,莫名地就哭了起来。

妹妹们赶紧追问,一打听原因是,唱得太好听了。

但她这个“小女孩”,姿态上,又是谦卑甚至卑微的。

第一次公演前,小组坐在一起,被问谁是团队那个短板,心高的姐姐们没人接话,钟丽缇第一个说,觉得自己是。

公演结束下台,她又第一个反省,说自己刚才转早了,失误了。

生活中,钟丽缇是个典型的“恋爱脑”,三婚之后,老公和孩子依然是她生活的重心(最近传出打算拼四胎)。

和阿朵那样依旧单身的“大女人”比起来,各有各的烦恼,也各有各的幸福。

而且,虽然舞台上一直未有大爆,但钟丽缇50岁依然在娱乐圈乘风破浪,显然也绝非只靠性感和性格。

语言能力、服装设计,这些都只在节目中一闪即过。

但也证明了,她不是大众印象中那个简单的“小女人”。

和阿朵、钟丽缇比起来,丁当更像是那个面目模糊的中间值。

她生活中一直单身,但也能看出来渴望爱情。

就像她们三位,在《浪姐》中都很难主动成为某个焦点,但比起来,丁当的眼中还是透出些许羡慕与渴望。

连着两次做队长,她业务能力没问题,但显然沟通能力上,还欠点火候和智慧。

之前那次让整个《艾瑞巴迪》组现眼的队长事件不提,在许飞第一次公演被淘汰后,她试图说点什么,但说出口的话却完全安慰不到别人。

甚至反过来还需要许飞来安慰她。

“歌红人不红”,一直是丁当的标签。

很多时候,能看到她在安心做自己、和试图迎合并让自己红起来之间的拧巴。

这种拧巴背后,其实没有多少心机和心计。

更多的,是拧巴之后的笨拙

比如二次公演,她的妆和造型,这方面我不是专业不懂具体如何评价,但看上去怪怪的,又很显老。

再比如表演结束后的拉票,她又唱了两嗓子《我是一只小小鸟》飙高音…

不是飙高音不好,而是纯飙高音,这个时代的大众已经不认了——对此,丁当看起来是毫无感知的。

既想迎合,又不愿放弃做自己。

就像是内心激烈的天人交战,明明是更想做自己的心声战胜了迎合,却发现没有半点愉悦。

这笨拙,让她在一众乘风破浪、与时俱进的姐姐中,透着过时的落寞。

但这笨拙,却也让她看起来如此真实。

不管结果怎样,她还是选择了做自己

事实上,相比那些30出头的姐姐们,我想阿朵、丁当与钟丽缇们,显然更认清这一点:

做明星,有没有那个实力很重要,但有没有那个时运,有没有那个命,或许更重要。

说白了,性格、人生际遇也好,换成现在流行的人设也罢,明星本就是“富贵险中求”的职业,能做到“星中之星”的,实在少之又少。

如李宇春这样,总能将个人努力和时代情绪,扣得严丝合缝的“好命”,是决然计划不来,也羡慕不得的。

她作词兼任创意总监的主题曲《无价之姐》,作为一首土土又魔性的“广场舞金曲”,在这个时代刷屏走红不意外,但从头到尾,硬是没有拉低半分李宇春的高逼格人设。

这大概,就是“好命”吧。

前面说阿朵、丁当和钟丽缇生不逢时,但和她们比起来,那些更年轻的妹妹们:

李斯丹妮的最大愿望是开个人演唱会;

张含韵出道十几年,仍未能成功撕掉“酸酸甜甜”的标签;

吴昕、沈梦辰希望在综艺主持人之外有所突破,困难不小;

孟佳、王霏霏老老实实在韩国做满10年女团,回国依然要从头开始;

白冰离婚后打起精神回归,也等同于一次重新开始;

黄龄比起丁当,“歌红人不红”的程度尤甚;

袁咏琳、朱婧汐、许飞更是在为“低认知度”挣扎。

就像今天中午,淘汰名单公布后,阿朵、丁当和钟丽缇都做了临别感言,而更沈梦辰则更直接地表达了态度:

对比起来,阿朵则已经在借临别和淘汰,推荐起自己的新歌了。

而当沈梦辰盼着早日复活之时,张雨绮、宁静、万茜这样的电影咖,却也在直截了当地说着:

所以,每个姐姐的处境不同,她们都有各自的选择,做各自的决定,过各自的人生。

有的姐姐卖力表现,试图获得更高热度,在节目中多留一会,无可厚非;

有的姐姐在想红和高冷之间纠结,在迎合与做自己上犹疑,也能理解;

有的姐姐对所有结果都云淡风轻,笑看成败,自然也值得尊敬。

毕竟,做明星红不红这件大概率看命的事,光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除了努力,她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最后结束之前,还有几句话想说。

看了三遍《相爱后动物感伤》的舞台,还是觉得,阿朵就这么被淘汰,是真的可惜了。

因为她真的很适合成团。

阿朵是真正为舞台而生的那种歌手。

《浪姐》中,论业务能力,论将少女气质与成熟韵味结合的姐姐女团,她都是上上之选。

三个人的舞台表现力放在一起对比,阿朵的感染力明显是高出一截的。

当然,阿朵个人愿不愿意复活,是不是真的想做女团,我们还不知道。

所以,觉得可惜很正常,但,也没必要替她遗憾。

“无价之姐”的乘风破浪,才刚开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昕乘风破浪第几场走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