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病假同事知道我有精神病,焦虑抑郁症。睡眠障碍,怎么办?

先到医院开具证明,然后与假条一并递交



诊断:情绪低落,悲观、易激怒,睡眠障碍,有轻微自残现象,中度抑郁症
建议:注意休息静养,避免外界刺激,积极心理引导及药物辅助治疗


  如果不好意思实话实说

}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身边充斥着这样的文化和思维氛围,各种崇拜自信至上的名人名言多如牛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 诸葛亮的“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海伦·凯勒的“信心是命运的主宰”,爱因斯坦的“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等等,所以我们的血液从小就被注入了自信的因子,我也一直对此深信不疑,直至最近在同学群里面聊天得知的一件事让我将自信和抑郁放在了对立面。

我的一位学霸舍友在我们硕士毕业后读博了,读研期间就发表过多篇SCI,最近却得知他因为抑郁症加重不得不向学校提出休学的申请,暂时回家休养了,这让我感到很诧异,因为这位舍友在同学眼里不仅是学霸,而且更是一位阳光男生, “学霸”、“阳光”、“抑郁” 这三个本来没法建立关系的词语如今却组合在了一起,让人大跌眼镜。

我始终无法相信这个事实,他的博士同门证实了这个消息,辅导员对此也表示非常遗憾,眼看着就要博士毕业,平日里的自信阳光男生却因为抑郁休学了,着实让人唏嘘不已,辅导员也由衷地感叹: “他真的很自信,对自己也很自强、自律,所谓物极必反,生活还是需要讲究中庸之道,讲究平衡。”

老子《道德经》 里面有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古人早就有智慧告诫我们后人,万事万物物极必反,且互相之间可互相转换,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平衡的稳态,也就是儒学经典里面的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自信在带给我们积极乐观心态的同时,我们更要警惕阳光下面的抑郁, 提到抑郁,很自然地会想到它是情绪上的感冒,而对于个人而言,我们更是对此讳莫如深,将其当做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 关于自信,我们有太多的崇拜,而关于抑郁,我们又有太多的无知,那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一、我们真的懂什么是抑郁吗

我们总是将抑郁和抑郁症划上等号,但实际上,抑郁并不等于抑郁症,它包含三个概念: 一般抑郁状态、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

一般抑郁状态: 它指的是人的一种短暂性的消极情绪状态,比如我们常用来形容人心情的词语忧伤、难受、沮丧、懊恼等,就是我们人短暂性身处的一种情绪状态,即所谓的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这种状态最明显的是具有情境性,随着时过境迁,抑郁情绪会发生淡化。
抑郁性神经症: 它特指一种以持久性的情绪低落为主的中/轻度抑郁,常伴有焦虑、身体不适乃至睡眠障碍等,算是一种中轻度抑郁症,得抑郁性神经症的人虽然也会出现厌世,但还是会恐惧死亡,程度没有抑郁症那么严重。
抑郁症: 这就是一种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内源性精神病,症状比较明显和严重,比如思维迟缓、言行减少甚至有严重的精神运动阻碍,最极端的是有非常明显的厌世倾向。

根据以往调查,世界上共有约3.5亿的抑郁症患者,在我国,对于抑郁症概念的普及还远远不够,很多人对抑郁症的关注还停留各种娱乐明星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事件上,其实我们身边包括我们本人在内都可能或多或少符合以上三种抑郁状态中的一种。

根据最近的一份由 美国西佛吉尼亚大学精神和行为医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 联合完成的一份 《2017年中国网民抑郁症调研报告》 显示,不仅仅是学历低的人群对抑郁症没有足够多的了解,即使学历较高的人群也对抑郁症缺乏深入了解。

根据调研报告显示的下图,无论学历高低与否,对抑郁症的了解都比较低,比例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和了解一些,因而,作为我们个人,很有必要对抑郁的各个状态进行自我诊断,了解自己的当下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自我疏导。


二、当心情无法美丽时,请允许自己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我们一直都在追求自我的心情美丽,但月有阴晴圆缺,心情不可能时刻保持阳光美丽,当我们的心情实在无法保持美丽的时候,我们不必逼迫自己一直自信阳光下去,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一段低沉的状态。

正如我这个休学的学霸舍友,有时候我一觉醒来凌晨两点多,他还在床铺下面挑灯夜读,即使这么努力,有时候也会发现忙碌了几天完全没头绪,在每周的学术研讨会上没有成果可供展现,自然也会被导师批评和督促两句,我们也会遇到这种做无用功的情况,总是非常消沉,起码得过一两天才能走出情绪低谷,但他却立马像没事人一样又重新投入科研之中。

我很好奇问他:“你付出这么多努力,导师还是批了你,你心情不抑郁吗?”

他总是借用一句励志名言和我说: “我若不坚强,没人替我勇敢,如果我对自己都没了自信,那谁还能拯救我呢?”

他的这番豪言壮语也总是一直在激励着我,他也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但也只是榜样,因为我无法做到像他那样的自信和乐观。当我因为没有学术成果可供展示的时候,当我被导师批评的时候,我的情绪是极度糟糕的,即使想通过喜剧电影来调节心情也不行,那些以往能让我开怀大笑的笑点竟然让我的内心毫无波澜,此时的我,只想自己一个人在工作室拐角处的小阳台,抽根烟,发发呆,看学校人来人往,有时候就这么颓废了半天,之后心情就会逐渐好转,之前我以为我的这种情绪排遣方式很颓废,羡慕舍友那种学霸成功人士的高端心态,现在回首过往,舍友的坚强和自信都是自己逼迫自己主动装出来的,当实在装下去了的时候,心态也就崩了,整个人也就陷入抑郁了,而像我这种低端排遣方式,却让情绪张弛有度,形成了良性循环。

正如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 ,一位医疗仪器推销的爸爸,遭遇经济大萧条,自身经济陷入窘迫状态,被妻子抛弃,被房东赶出家门,带着儿子每天穿梭于医院和诊所之中卖医疗仪器,却一台没卖出去,最惨的时候父子俩被迫在地铁卫生间过夜,就是这么一位在儿子面前坚强乐观的爸爸,他并没有逞强给自己看,在情绪低落乃至崩溃的时候,他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将抑郁的情绪彻底发泄出来,发泄完了之后,调整好状态继续前行,最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识扭转了自己和儿子的人生。


三、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为了别人眼中所谓的自信,并不值

意大利著名诗人 但丁 在其著作 《神曲》 中写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国著名主持人涂磊也说过这么一句话: 有些人总是活在别人的话下,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其实有时候我们觉得活得很累,那是因为我们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了别人眼中所谓的自信,强装阳光,最后却抑郁了自己,这根本不值得。

每次夜里醒来看到舍友还在开通宵车,一边头盯着书,一边双手放在键盘上,双手却久久不曾有过任何肢体动作,想友情提醒他早点休息,喊了他几遍他才反应过来,只是木讷地看着我不曾有任何回应,那时的我还以为他在深思,夜晚有灵感,后来才得知抑郁症那时候已经在找上门了。

我有时候劝他休息休息,生活和学习需要平衡,没必要这么拼命,舍友回答道: “不行,我必须拼命地努力才能保持住在他人面前的自信,如果没有显著的科研成果,别人将质疑我的努力和能力,我也自然没办法在别人面前每次都表现得那么有底气了。”

说到这,我能很强烈地感受舍友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为了维持在他人心目中自信的形象,一直督促自己不断努力,这让他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有一次宿舍大扫除,我无意中从他凳子下面扫出一张纸片,上面用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写着: 自信、努力、乐观 这三个词语,如果在平常情况,我早就从心里萌出佩服之情,觉得舍友肯定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但是我却高兴不起来,甚至感到隐隐的担忧,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表面上表现出自信、努力和乐观的舍友,而是一个极度抑郁和自闭的舍友。

台湾作家张德芬 在其 《断舍离》 的开篇序言中就写道: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这话讲得真好,我们有时候的抑郁并非来自抑郁本身,如果我们能放下心中那份对自信的执念,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保持一种释怀之感,或许我们内心也就不必如此抑郁了,为了别人而活,真不值,毕竟生活是自己的,自己才是主角,别人往往其实并不很在意你,那我们又何必如此自我偏执呢?


四、对抑郁的保密让人身心俱疲

我们往往将抑郁视作个人隐私,喜欢将它深埋心底,以为放到无人触及的地方我们就会感觉好一点,其实这是一个偏执的误解,因为你越隐藏,抑郁就会越挣扎着想从心底挣脱出来。

美国一位曾经深受抑郁症困扰的作家 安德鲁·所罗门 在TED发表的演讲实录 《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 中说道: 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人们想要保守这样的秘密,并让它因此成为沉重的负担。抑郁让人精疲力尽,它会消耗掉你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对此保持沉默,只会让抑郁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仍然认为假如出现抑郁倾向,他们认为这是内心敏感点,他们不愿意向外界披露自己的抑郁情况,为了不让身边的亲朋好友发现自己有抑郁的症状,我们不得不拼命地掩藏自己的心理状态,甚至我们努力地假装自己活得很开心,很自信,但每次强装开心都让我们的内心感到非常地煎熬。

这就像是高压锅一样,你越是将其捂得密不透风,里面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而当你为自己的情绪开一个缺口,压力就会缓慢释放,直至内外压力均衡,所以将抑郁视作个人秘密和隐私的人心理往往都深受煎熬,身心俱疲是他们的情绪共性。


五、幸福精彩的生活,源于对自己情绪的管控

1、适当地宣泄情绪,不让情绪压力持续增高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由于自我要求和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在意,这往往会使得我们的内心充满焦虑和抑郁,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严重,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圣人和心理学家,几乎无法做到心如止水的理想状态,那么有压力我们就需要寻找适当的渠道进行宣泄。

有一个哲学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在公司里面,每个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脾气性格极好的人,为人总是那么的和善,没有人看过他生过气。
有一次一个同事路过他家门口,顺道去看望他,发现他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对着天上的飞机吼叫,同事感到很奇怪,遂问其原因。
这个人回答道:“我家靠近飞机场,飞机起降会发出巨大的声音,所以我每次心情感到压抑和低落的时候,我就跑到阳台上对着飞过去的飞机放声吼叫,飞机飞走了,我的心中的不快和郁闷也就被飞机随之带走了。”

可见情绪的宣泄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住在机场附近,但我们可以有其他的情绪宣泄方法,比如找朋友聊聊天,将自己心中的抑郁说出来,让对方能够适当地疏导自己,这样一般会感觉比较轻松,又比如有的人喜欢通过运动的方式将心中的情绪发泄出来,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在实际摸索中找到符合自身的方法, 情绪只有定时宣泄,才不至于让心中的情绪压力持续性增高。


2、享受过程,看淡结果

泰戈尔曾说过:一个只顾低头走路的人,永远领略不到沿途的风光,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历程!

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太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沿途风景,做任何事都以目的为导向,为了完成目标而苦思冥想,却忽略了完成目标是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过程中产生的经验积累往往要更胜于结果带来的瞬间喜悦。

结果是展示给他人看的,而过程才是自己经历的,我们应该将自我的心态倾向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耐再大的人也无法掌控结果,而能把握的仅有过程而已,如果我们不对结果的走向如此在意,那么我们心中的抑郁必将减轻很多,因为我们很多时候的内心抑郁来源于目标的无法完成,因而产生极度焦虑,进而让自己在自闭和抑郁中逐渐迷失方向。

当我们注重过程的享受时,就会看淡结果的重要性,对于能否达成目标也不会过于上心,自然内心的抑郁也会减缓很多,这对于帮助我们调节心态大有裨益。


3、将目标进行分割,逐渐逼近

曾获得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的日本选手山本田一,对于自己的夺冠他有自己的独家秘诀:在每次比赛之前,他会提前熟悉赛道,将赛道每处的标志性建筑物记录下来,这样在比赛的时候,他将整个比赛划分成了若干了小目标,自己每完成一个目标就向最终的目标靠近一点,而且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内心都感觉充满了能量,正是靠着这股巨大的能量,山本获得了冠军。

这也是告诉我们在面临巨大目标的时候,我们内心常常会感到无比的压力,目标带来的难度让我们心生怯意,如果我们将一个巨大的目标分割成若干个小目标,那么每个小目标对于我们而言,想必肯定是轻而易举地完成,而完成目标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又能够促使和激励我们完成下一个小目标,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将完成一个大目标的过程中变得如此有趣和有成就感。

当我们分割了大目标之后,那么它本身带有的巨大压力也被同时进行了分割,如果说巨大的压力对于我们而言是难以承受的,那么小压力对于我们而言是小菜一碟。


4、读书、旅游、美食让我们的心灵活在有诗的远方

我们都知道读书、旅游和品尝美食能让我们感到身心的愉悦,能让我们感到身上每个细胞都如释重负,当我们整日处在工作和学习之中时,因为有任务就有压力,有压力就必然会带来内心的抑郁,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之下对于我们的身心肯定会带来巨大的摧残,所以我们要懂得给自己卸荷。

就像我们每天工作累了一天之后需要睡眠来驱除疲劳,在睡眠中身体进行自我修复,以便我们第二天再次投入工作之中,再比如衣服脏了,我们需要清洗,清洗之后的衣服可以让我们再次展现自身良好的形象,我们长期处于内心抑郁的高压之下,我们也需要其他途径来消除这种高压状态,哪怕暂缓一下也是极好的,所以有很多活动可以充当这种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读书、旅游和品尝美食等。

持续性的内心压力带来的抑郁,通过上述的放松方式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获得短暂的休息和重生,让我们的灵魂也可以暂时到达一个有诗的远方净土。


人生,不急,不挤。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得到时不自喜,失去时不抑郁,不冒进,不颓废,得失之间淡定从容。——净尘师父

抑郁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一个简单的情绪低落都可能是抑郁的一种短暂状态,生活不易,没有所谓的岁月静好,我们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人生是由悲欢离合各种情绪元素组成,如果我们只为了得到自信与阳光,那么必将挤占抑郁的生存空间,抑郁终将不堪重压爆发出来,所以当我们心理状态不美丽的时候,不必为了自我心中的那份自律和他人眼中的那份自信而苦苦维持所谓的“正能量状态”。

万事万物都有其中庸之理,只有我们注重情绪的平衡,才能让情绪的波动在合理和良性范围内,愿我们都能不为自信所累,不为抑郁所苦,愿灿烂的阳光普照你我心间!


[1] 马志国. 十年「抑郁症」为何不药而愈[J],家庭医学,.

[2] 梁洪金,万雪英,彭芙蓉.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不等于抑郁症[J],临床研究,2019(32):16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抑郁症是精神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