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切除手术后、电疗肩周炎有影响吗?

1、工程塌方,引起工伤事故,对严重损伤病人的处理首先是

2、无菌手术后,接连手术时手套未破应该:

A、重新刷手, pv碘泡手1min,再戴手套穿手术衣

B、直接换手套,手术衣即可

C、pv碘泡手1 min ,再穿手术衣戴手套

3、气囊止血带压力正确的是

4、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应包括切口周围:

5、感染伤口的处理原则是

A、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再植皮

B、控制感染,加强换药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17页)

}

不少人奇怪,怎么癌症说得就得了?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

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

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刹车”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记好!八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胃黏膜表面明显不平,且颜色是红白相间,但以白色为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多为上腹痛、膨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1.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三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一到两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3.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1.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3.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4.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5.“33”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中国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国。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1.检查: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2.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而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

3.注意室内通风:防室内微小环境空气污染,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减少厨房油烟:烹饪尽量减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开窗户,开抽油烟机,炒菜后抽油烟机要再开5~10分钟。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1.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2.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乱用雌激素类产品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3.少吃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种甜食,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

4.保持好心情: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跟乳腺疾病有一定关系。

5.适当运动: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疾病发病报告中(GLOBOCAN2012),2012年世界约有 782 000 例新发肝癌病例,中国新发肝癌占 50.5%。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1.检查: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个月~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2.积极治疗: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

3.戒烟限酒,避免过劳。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一、二、三级别,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而级别越低越好治疗。

要注意!性交、妇科检查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就是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症状。

1.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2.积极治疗炎症: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前病变。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3.接种HPV疫苗:条件允许下可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发生。

4.防止过度疲劳: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给病毒入侵制造机会。

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

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深浅不一,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就要及时就诊。

1.化学剥脱或激光祛痣方法刺激性较大,不推荐大的交界痣这样处理。

2.生活中避免过多摩擦,对于有危险信号的交界痣,最好采用手术切除加病理检查。

黏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常见的有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和宫颈处的白斑等。

发现异常的黏膜白斑,最好到医院及时检查。

虽然,萎缩性胃炎、息肉、肝硬化......这些情况都可能与癌症相关,但它们从良性疾病发展到癌前状态再演化成癌变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不必惊慌,但一旦发现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编辑:黄琪翔(实习)、朱晓华、方洪秀、赵然然

}

论文精选 看到“伴流泪的单侧眶周头痛”—— 不要只想到“丛集性头痛”

门诊见到最多的就是头痛患者,因此也算是目睹了头痛的“变色龙”本性。但我相信神经科的诊断也是有“不变应万变”的基本准则,那今天就让我们先从一个相对经典的场景说起:如果说到单侧眼眶周围头痛,伴结膜充血、流泪等自主神经症状,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丛集性头痛。但其实这个经典场景也有不经典的时候。丛集性头痛属于一类有相似表现的头痛,叫做“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即表现为“单侧眼眶及眶周头痛伴同侧自主神经症状”。更有趣的是,这类头痛虽然大致表现相同,但却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因此很有必要知道他们的异同点,才能做到更准确的诊治。菏泽市立医院疼痛科王海峰TAC之“同”该类头痛由两大类特征组成: 1)单侧头痛——符合三叉神经分布区 2)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包括结膜充血和(或)流泪;鼻充血和(或)流涕;眼睑水肿;额部和面部出汗;额部和面部发红;耳闷;瞳孔缩小和(或)眼睑下垂。 如果之前看到这类表现你只想到了丛集性头痛,那本段落就让我们退一步,首先从源头上重新认识下这类有“丛集性头痛样表现”的综合征。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lgias, TACs)属于原发性头痛。顾名思义,表现为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伴显著的同侧头面部自主神经症状。TAC的头痛严重程度均很剧烈,非常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正确的诊治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和预后均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五种:丛集性头痛、阵发性偏侧头痛、短暂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发作伴结膜充血和流泪(short-lasting unilateral neuralgiform [1]。这类综合征不仅临床表现上相似,在病理机制上也有共同之处:即三叉神经眼支(单侧眼眶周围头痛)、面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同侧流泪)以及交感神经纤维(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的兴奋,而这个兴奋的源头目前被认为在下丘脑,但具体TAC中不同头痛的下丘脑兴奋机制有何区别目前尚不清楚 [2]。TAC之“异”表1 TAC之“异”虽然表现相似,仔细问病史会发现这几类TAC他们在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反应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见表TAC之“异”)[3]。其中丛集性头痛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丛集性头痛的急性期的首选治疗是100%纯氧,预防首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但有意思的事,有两种TAC,即阵发性偏侧头痛和持续性偏侧头痛却应当选用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如果诊断正确,服用吲哚美辛1-2天头痛就会有明显好转,如果3天后仍无效则需考虑别的诊断,吲哚美辛有效也被纳入这两类头痛的诊断标准。但是查阅了相关头痛指南,并没有找到吲哚美辛的具体用法,文献中的证据均来源于临床试验,因此笔者将最近的综述中推荐的用法总结如下,供各位同行参考,见下表。讲完了同和异,最后笔者就TAC每一类的要点逐个讲解[1, 3, 4],希望读者阅读完后对TAC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每次时间持续时间在15分钟到3小时之间,每天最多可发作8次。典型的患者每天发作2-3次,每次1小时左右(45-90分钟)。此外,还有一些小细节进一步支持丛集性头痛的诊断:(1)最有意思的特征是其“丛集性”,该丛集性在以天和年为单位的时间范围内均有体验。英文对其描述是clocklike regularity,也就是说好像闹钟一样特定事件就会发病,多数患者在夜间的某个时间会发病;此外有一些患者则是在一年的某个时间发病。这个特征在丛集性头痛中非常常见,约82%的患者都有,而在其他TAC中则很少出现。(2)突然起病,5-15分钟达高峰,也可突然终止(3)可有诱发因素:如喝酒、硝酸甘油,热,运动等。急性期治疗首选高流量氧气,而预防治疗则首选维拉帕米。阵发性偏侧头痛/发作性偏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相似的是,达峰时间比较快,且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头痛程度十分剧烈,甚至有人称之为“自杀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不同的是:(1)每次发作时间较丛集性头痛短,一般2-30分钟(2)发作频率有较大波动性,一般大于5次;且发作不存在丛集性或节律性;(3)可伴有偏头痛症状如畏光、恶心、呕吐。(4)值得注意的是,阵发性偏侧头痛是TAC中对吲哚美辛反应极佳的两类头痛之一,一般2天内迅速起效,治疗效果佳也可作为其诊断依据之一。SUNCT/SUNA和其他TAC相似的是,都表现为发作性单侧头痛及自主神经症状,其中SUNCT有结膜充血和流泪,而SUNA只有两者之一。但较为突出特点的是:(1)发作持续时间极短,一般只有几秒钟(2)发作频率很高(3)诱发因素明显,特别是触觉刺激,如触碰疼痛部位、咀嚼或刷牙都可诱发发作。治疗上,SUNCT/SUNA目前认为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包括氧气和吲哚美辛均无明显效果。但是有报道提示急性期可能利多卡因(IV)有效,而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可能可作为预防药物。持续性偏侧头痛这类TAC也表现为单侧头痛及自主神经症状,但其症状持续基本每天均有(但会有波动)。此外,同阵发性偏侧头痛一样,对吲哚美辛有奇效,该条目也是诊断的必须条件之一。在诊断这类头痛时,需要注意的是鉴别诊断问题:(1)因为其单侧性,需要和继发性头痛鉴别(包括颈动脉夹层、动脉瘤、松果体囊肿、垂体肿瘤、眼眶肌炎等),尤其在吲哚美辛效果不佳时需考虑。(2)由于其持续性,需要和慢性偏头痛鉴别:持续性偏侧头痛自主神经症状较偏头痛明显,且一般无偏头痛症状如畏光畏声。(3)和其他类型TAC鉴别:主要根据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相对轻。参考文献:[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完肺结节手术后多久可以上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