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儿科脾胃专家都在哪里?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宝”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传承了五千多年,经历了历史长河中的种种坎坷。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每年的3月17日为“中国国医节”。现在许多人并不知晓这个节日的来历,事实上2021年是纪念国医节的第92年了。

  在1929年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同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立即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同时,全国总商会等团体均电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议案最终未被采纳。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2019年9月,一场名为“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万国宫”的展览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所在地万国宫开幕,中医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来宾纷纷赞叹中医的神奇疗效,认为以科技手段呈现传统医学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中医又在最近的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这次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此,我们纪念中国国医节,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既要回归中医药文化之本,更要紧跟时代发展,努力提高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让我们一起传承并发扬中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感受中医,拥有健康,回归传统。

  讲座地址:3号楼5楼第三阶梯教室

  听课人数在50名以内,请戴口罩、出示健康码、隔位就坐。

  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开始回暖,草木萌发,万象更新。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那么在春天,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可以随着季节交替而顺应自然的变化呢?常宁遒主任将给大家带来生动、容易掌握的指导—春季养生。

  副主任中医师 彭城老年大学特聘《中医诊断学》及《中医内科学》讲师。

  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不和、月经失调、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

  平安、健康、幸福、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因此,大家都很重视养生。养生分为养身和养心。养身是最基本的养生,更重要的是养心。养心可以更好地养身,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孙慧丽主任将通过“养生贵在养心”的讲座,带领大家一起回归内心,感受养心的美好。

  主任中医师 中医科主任 中医诊断学博士。

  擅长治疗:失眠(中药结合耳针、艾灸)、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黄褐斑、慢性咳嗽、顽固性便秘、郁病等。重视中医九种体质的临床应用,组建并参与减重多学科门诊。与其他科室合作,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焦虑抑郁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多动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并进行慢阻肺慢病管理。重视治未病,倡导通过中医健康教育,回归传统。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全天,周三上午。

  慢性便秘的中医护理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它的危害却很大。很多患者常年吃通便药或者外用开塞露,但不知道如何通过饮食或者生活方式来防治便秘。中医科尹娜护士长,将为大家带来细致入微的讲解—慢性便秘的中医护理。

  中医科副护士长 主管护师 徐州市中医专科

  201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护理工作9年余,擅长中西医结合护理,熟悉常用中医适宜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

徐州市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苍桑、历久弥新,发展成为一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江苏省基本现代化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现有职工481人,卫技人员392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28人,国家、省、市级名医18人,省333工程重点人才2人,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27人。人才结构合理,门诊部设有28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45个专科专病门诊,住院部设17个病区,500张病床,医院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建设协作科室、三个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肛肠科、针灸科、心内科),五个市级重点专科。 近年来,徐州市中医院积极探索以优质服务促发展,建设人民满意医院为目标,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工作时间分段调整、抓好医疗、护理队伍建设、加大经济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法,以开展优质服务,打造“温馨中医院”、建设江苏省基本现代化中医院为抓手,带动医院在继承创新、特色优势和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拓展了医疗市场,提高了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医院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年五年时间,医院由270张床位发展到500张,实际开放800张;门诊量由22.7万人次增加到55万人次。出院病人达到1.2万人次;今年1-5月医院资产总额2.59亿元、净资产总额1.63亿元、设备总值5954.78万元、门诊量23万人次、住院病人7427人次、业务收入8848.17万元。医院连续五年获省、市“文明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卫生行风先进集体”、“满意服务明星单位”等荣誉称号。

B超诊断仪、胃镜、三导心电图仪、500mAX光机、自动血球计数仪、痔疮治疗仪、心脏急救仪、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CT、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乳腺X光机、宫腔镜等。

医院连续五年获省、市“文明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卫生行风先进集体”、“满意服务明星单位”等荣誉称号。

原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科主任。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及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对失律失常(房颤,“早搏”,病窦等)的治疗有一定临床经验。中西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头晕、头痛有很好的疗效。对失眠、单纯性肥胖、脱发及一些亚健康疾病、内科杂症有一定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专业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三届脑心同治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学会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工作于沛县中医院、新沂市中医院、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工作,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先后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院长”、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原徐州市中医院院长。省中医学会理事、省内科学会心血管学组副理事长、市中医学会理事长。1999年4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11月,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王如侠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从事中医临床四十多年来,在多类学术杂志、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或专著数十篇,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

江苏省中医协会及省中西医结合协会会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以中西医结合之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疾病。在心脑血管病、老年病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四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病常见病和疑难杂病的诊治工作,对高血压、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专病有独特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率先在徐州开展风湿性心脏病的球囊扩张术,手术量及技术在全省名列前茅。率先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术等介入术。曾获徐州市优秀专家和人民满意医生称号。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任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心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第1期“卫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第二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徐州市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对顽固性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心绞痛、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病的中西医诊治有独到见解。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在SCI及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著作4部。

徐州市中心医院暨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是目前淮海经济区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十佳医院、江苏省基本现代化医院等荣誉称号。徐州市中心医院现拥有固定资产4.4亿元,核编床位...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立医院、徐州市红十字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简称徐医附三院)成立于2005年12月28日。其前身为徐州铁路医院,已具有90余年历史。根据 “十一五”规划,徐医附三院将建成一所具有2000张床位规模、全新的、现代化的、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徐医附三院...

徐州市儿童医院成立于1966年,是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是苏北地区唯一的、淮海经济区规模大、技术力量强,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是徐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徐州市城镇医保定点医院,同时是鲁、豫、皖接壤县市新农合及城镇医保定点医院。是中国...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1991年经省教委及卫生厅批准,成为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院于2004年增设了徐州淮海肿瘤医院及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徐州分中心。院内还设有徐州医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省煤矿创伤急...

}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实践,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慢病缓图”的理念,经多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中医膏方可用于肿瘤治疗的全程。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膏方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膏方却是中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介绍说,膏方又叫膏剂,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

  一般来讲,膏方多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药物组成可分为治疗药物、胶类药物、果品类药物和调味品。膏方的药材选配由饮片、细料、胶类、糖类和辅料等组成。药物有20-40味细料,总重量约3-5kg,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配伍;胶类根据需要选用一味或合用,每料膏方胶类200-400g,糖类用量为250-500g,辅料用量为250g黄酒,可辅配250-500g胶类。

  膏方组方复杂,其处方特点不同于常规处方,膏方应有辨识体质,把握阴阳;五味合化,以平为期;调补五脏,独重脾肾; 动静结合,补而勿滞;补泻兼施,攻补相宜;调和气血,贵在流通;辨证辨病临证互参;胶类滋补,五果为助;膏宜甘怡,慎用腥臊;膏滋长服,避用毒药等特点。膏方之制定,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不仅养生,更能治病。

  的基本结构一致,即分为 “君、臣、佐、使”,但膏方的“君、臣、佐、使”有其自身特殊性,在辨证明确的前提下,应先确定其基本治则,然后将某些具有相似功效的药物精选并归为一类,如补血组、补心气组,活血组、补气组等,再将这些组群进行整合,综合发挥药物的作用,由这些不同组的药物分别承担其在总方中的“君、臣、佐、使”作用,形成方中的君剂、臣剂、佐剂、使剂。在膏方中,“君、臣、佐、使”已经不再是某味或某几味单纯的药物,而是某几个具有相似作用的药物组成的功能集合体。

  “因膏方服用时间长,医者必须深思熟虑,立法力求平稳,不能小有偏差。偶有疏忽,与病情不合,不能竞剂而废,医生与病家皆遭损失。”刘峰林解释道,鉴于此,开一般处方易,而膏方之制订难。

  膏方按处方目的分为滋补类、治疗类、滋补与治疗兼顾类。按药物组成有荤膏与素膏之别,荤膏中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素膏则不含上述药物。按辅料成分有蜜膏、清膏之别。按膏方处方方式分为成方膏与临方膏,成方膏即具有特定治疗目的加工好的膏剂,临方膏是个体化的膏方,即医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膏剂特定组方要素开具膏方处方,并按膏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刘峰林介绍说,膏方主要治疗以下几项功能:

  肿瘤患者的调养。膏方适用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初期以攻邪药为主,中期以扶正祛邪药为主,放化疗期间应用中医膏方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晚期膏方以扶正药为主,益气养血、健脾化湿等药物为主。

  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膏方虽好,但也不能随意服用,要遵医嘱。” 刘峰林说,服用膏方前宜先服用开路方,主要用于调理脾胃,以提高脾胃运化功能,为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也可以用开路药先进行试探性的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为开好膏方处方作准备。开路药以口服1-3 周为宜,如果无服用膏方障碍,可不服开路药,直接开膏方。

  此外,服用膏方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服用含人参类膏方时忌服萝卜,服用含首乌膏方时,忌食猪血、羊血和铁剂;服用膏方时不宜用茶水、牛奶送服;消化功能不好,腹胀,舌苔厚腻时,不宜服用;如遇感冒、发热、积滞、泄泻、消化不良等,应暂停服用。

  膏方治疗肿瘤有独特优势

  膏方是滋补和治疗良药

  在市中医院多年来接诊的病例中,中西医结合尤其是运用膏方治疗肿瘤效果良好的病例不胜枚举。

  市民吴先生今年46岁,因鼻涕带血到医院检查,发现为。一开始,吴先生接受西医治疗,实施鼻咽部放疗28次。“放疗结束后明显感到口咽干燥,疼痛难忍如刀割,吞咽困难,口舌生疮,四肢乏力。”吴先生说,为了缓解症状和化疗后遗症,他只得来到市中医院寻求帮助。

  经过诊疗,市中医院专家认为,吴先生的病情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气血亏损。决定汤剂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利咽,配合膏方滋阴降火,益气养血。在服用膏方后,患者疲倦乏力明显好转,口干咽痛、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夜寐转安,二便调,复查血象转为正常。目前患者口服膏方9月余,口干明显缓解,四肢有力,听力渐恢复,张口正常,复查鼻咽部CT病情稳定。

  中医膏方为什么在抗击肿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呢?刘峰林介绍说,中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是缓攻、补虚,早期以攻邪为主,中期则攻补兼施,后期以扶正为主。膏方在调治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中具有其优势,但有其自身特点,而中医膏方遵循“阴阳贵乎平,治病必求本”的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更突出中医膏方“调、治”并重,鉴于肿瘤治疗具有长期性、延续性的特点,应进行分阶段论治,即分不同治疗时段治疗,不同治疗时段的治疗目的也不同,通过扶正和祛邪两方面治疗肿瘤,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恶性肿瘤治疗一般分为围手术期、化疗期、放疗期,治疗间歇期、监测随诊5个阶段。围手术期、治疗间歇期应注重康复调理,肿瘤及手术、放疗、化疗等侵袭性治疗,暗耗气血,致使气血不足,脏腑失养,易致久病复发或致新病,膏方能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补养气血,扶虚补弱,与放疗、化疗同步治疗重在减毒增效。监测随诊阶段重在抗肿瘤复发、转移。同时由于膏方作用持久,简便易服,可以避免汤剂味苦、煎煮困难、服用不便等。

  根据膏方的特点,膏方主要适用于放疗、化疗毒副反应、如造血系统反应、机体衰弱、神经毒性等方面,在辨证基础上,灵活运用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补益肝肾等法,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治疗机体衰弱。在放疗、化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出现全身乏力、四肢困倦、腰膝酸痛、精神不振、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等。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分析,多为脾肾两虚,心肾不交。治当益气健脾,养心滋肾,以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加减制作膏方。若放疗后咽干舌燥者,可加养阴生津之品,如南北沙参等。

  ——治疗造血系统反应。放疗、化疗出现的造血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等,严重时可引起感染、失血等并发症。中医在治疗骨髓抑制方面,作用缓慢而持久,并且疗效巩固,通过补益脾肾、滋养肝肾等不仅能恢复骨髓功能,还能健体强魄、补肾生发、和胃健脾等。膏方应根据辨证加减使用,如属气血两虚者,治以益气补血,代表方有归脾汤、八珍汤等;肾阳虚者可用右归丸、肾气丸等加减;肾阴虚者宜左归丸等方。

  ——治疗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如感觉缺失,或手套袜子样分布,或感觉异常,过敏、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从中医辨证上分,主要有气血亏虚、气滞血瘀、脉络受阻。气虚亏虚为主者可用八珍汤等;偏阳虚者可加入巴戟天等;偏阴虚者酌加龟甲等;气滞血瘀为主者可选血。

  刘峰林指出,膏方的运用是一门学问,医者必须遵循辨证论治法度,深思熟虑,理法方药合度,力求整体考量,循因施药,全面、平稳,阴阳调和,攻补相宜,动静配合,施之有度。恶性肿瘤不同阶段的膏方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膏方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膏方的治疗优势,为中医治疗肿瘤疾病拓展新的治疗手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中医院儿童脾胃专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