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癌痛那样的痛能忍受住的概率是几百分之一吗?

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癌痛每天都在影响无数癌症患者的生活。

据全国癌症疼痛现状调查,62%的癌症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到晚期增加到70%-80%。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人受到癌痛折磨,其中我国有近100万人。

很多人会认为,疼痛是感觉、是症状,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实际上如今疼痛已经成为了一类疾病,癌痛则是这类疾病最让人痛不欲生的一种。

“能不能让我早点死!”

癌痛有多痛,没痛过的人永远不知道。

这是肠癌晚期患者小强写在知乎上的话。

网络上曾经有传闻,说女性分娩属于10级剧痛,这说法其实不准确,女性在分娩过程中最疼痛时一般是7级,多数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爆发痛”评级也都在7级以上。

小强说,一天到晚像关节炎或肚子痛那样的持续性疼痛可以自己想办法缓解,比如热敷等等,但爆发痛是真的难熬。

爆发痛就像生孩子一样,每天一到固定时间就开始痛,痛得哭,痛得叫,痛得要死不活。开始的时候爆发痛一天一次,每次就持续半个小时,后来1个小时,再后来3个小时。

一开始痛起来的时候小强会掐老公的手,等痛完了,小强老公的手上全是用指甲掐出来的血印子。小强很心疼,但是她不记得掐过老公,因为已经痛到断片了,老公从来没有叫过。后来小强爆发痛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关起来,不让家人靠近,害怕家人陪着自己一起难受。

疼痛是癌症最显著的信号,每一次疼痛加剧,都会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焦躁、抑郁接而袭来。

像小强一样能够忍下疼痛坚持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都是因为依依不舍,想和家人多相处一会,哪怕多一分钟。但也有很多因无法忍受癌痛,用自杀来维持最后尊严的案例。

2020年9月,湖北省某地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患者家属向医院索赔的案件。

癌症患者黄某于19年7月转入至某医院住院治疗,治疗不到一个月,患者实在无法忍受晚期癌症病情的折磨,最终在10月18日趁着家人、值班护士不注意,选择了跳楼轻生。黄某家属将该医院诉至法院,要求赔偿16万元。

对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死亡只是一瞬间,可疼痛却如同凌迟处死。研究显示,有近25%的癌痛病人有严重抑郁症,是导致自杀倾向的主要动因。

有多少平时坚强好胜的患者会对医生和亲人说:“太痛了,能不能让我早点死!”

更可怕的是,疼痛医学有一个概念叫“敏化”。简单来说,由于长期疼痛刺激而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元和神经通路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应感知为疼痛的感觉也会被感知为疼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慢性疼痛研究者安德烈·弗兰对此打了个比方:“疼痛系统就是你家房子里的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会在某一时刻出现故障,敏感或过度反应。”

敏化可能以非常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所有的声光电、情感的刺激、任何气候的微小变化,都能够造成剧痛。

有一位老人肺癌手术后长达两年没有复发,但仍然觉得以前患病的部位疼得要命。三番五次的复查癌症没有结果,家里人觉得老头子矫情,老家的大夫说:“你不想着疼,就不会疼。你没有疼的理由。”

老人家精神萎靡,非常瘦小,一米七的个子,体重不到40公斤,住在楼房低层,他觉得不想活了,爬到高层跳了下来,但楼房中间有个障碍物起到了缓冲作用,没有死成,摔成了严重腰椎骨折。家人和老家的大夫这才认识到,疼是真疼,已经到了寻死觅活的地步,这才把他送到了大医院疼痛科就诊。

“得病以来就从来没睡过这么香的觉”

很多人以为,对癌症患者的镇痛治疗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是出于人文关怀的目的。

其实并不全然如此,国际疼痛学会早就提出免除疼痛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最近十年,镇痛和手术、化疗、放疗一样,已经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必需组成部分。

健康的身体也无法在丧失睡眠的情况下扛过一礼拜,而癌症产生的恶性疼痛会让患者彻夜难眠。疼痛一旦严重起来,人的消化系统就会受影响,胃肠蠕动会放缓;同时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这些改变都无助于抗癌治疗。

疼痛,需要被缓解,甚至治愈。而当前,针对疼痛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仍然是很多患者有所忌讳的口服药物,在这一点上小强还是幸运且理智的。

小强在北京某大医院就医,除了自己热敷、按摩缓解外,会在医院办理麻卡,用来开止痛药,但这都只能针对持续性疼痛,对爆发痛一点作用都没有,爆发痛还是只能打吗啡。小强说如果住院,只要叫痛,吗啡针立马就可以打上。

在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推动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三阶梯”,即根据癌痛的轻、中、重度等级,选择相应强度和疗效的止疼药。当疼痛达到中度及以上时,就可根据病情使用阿片类药物,也就是小强所说的“吗啡”。

和大家耳熟能详的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不同,阿片类药物是指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能缓解疼痛,产生愉悦感,它另一个更广外人知的名字则是鸦片……

基于对成瘾和副作用的恐惧,很多病人和家属都表现出对阿片类止痛药的抗拒。甚至在一些基层医院,医生和护士也存在很多误区。

刘慧龙是某医院疼痛科的医生,十几年前,当他刚研究生毕业不久,遇到一个胰腺癌晚期的老人。老人住院就是为了缓解疼痛,此前在北京某大医院诊治近三月,始终未能控制住疼痛。女儿说,两三个月来,“妈妈就没睡过安稳觉”。

刘慧龙一看,此前医生并未按照“三阶梯”用药,而是用了最轻量的止痛药。于是,他给了老人开了一片10mg的硫酸吗啡缓释片。老人吃完后,直接从下午5~6点睡到翌日11点。她醒来后对刘慧龙说:“我这辈子就从来没睡过这么香的觉。”

刘慧龙知道的很多基层医院,干脆不进这类药物,病人有需要就让到别的医院看。“甚至还有很多大医院的非肿瘤科医生,一想到镇痛就注射杜冷丁,实际上它的效力只有吗啡的1/3,还具有很明确的神经毒性。”

经过多年宣传,也有些病人已不抗拒阿片类药物了,但由于吗啡类药物确有一定的耐受现象,有时需适当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理想止痛效果,一旦增量,很多病人就会开始不配合担心大剂量会成瘾。

其实,使用吗啡止疼成瘾概率在万分之五以下,比出车祸的概率还低。

不过止痛药也的确有副作用,据小强所说,她第一次打吗啡针是老公和儿子陪着去医院打的,打完一分钟就不痛了,下楼的时候还在和老公说真是立竿见影,但走到停车场的时候眼睛就开始重影、走不动路,上车直接就睡在了后排座椅上,下车就靠着花坛狂吐。

后来吃止痛药还会出现便秘、肚子胀痛的情况,只能吃乳果糖、麻油才能缓解,更夸张的是小便难解,一坐一小时解不出来,医生说尿潴留只能插尿管,痛的和杀猪一样,真是活受罪!

小强了解到有一种吗啡泵,吗啡泵分内置和外置两种类型,内置泵的机器在体内,而外置泵的机器是挂在体外的,可以将吗啡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每日所需的吗啡可以降低至之前口服所需剂量的大约1/300,能大大减少大剂量吗啡带来的副作用,一般半月到一月到医院疼痛科维护机器里的吗啡药剂就好。

小强有些心动,但价格让她望而却步了。吗啡泵内置的要二十万元,外置的三万元,都不能进医保报销。

△小强在北京的出租屋△

肿瘤所带来的疼痛,在很多时候都比死亡更让人恐惧。但病人服止痛药有顾虑、医生指导不到位、先进镇痛技术太昂贵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使得我国癌痛治疗的推动备受阻碍,患者痛苦不堪,家属无所适从,医生也无可奈何。

小强在患癌症以来一共做了三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4个多小时。

小强说她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害怕,把自己想象成游戏里面强大的英雄人物。手术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好冷,我好冷!”

第二次手术是第一次手术后的两个月,7个小时。

原因是第一次手术没切干净,医生将左侧卵巢转移癌看成了卵巢黄体囊肿,没有随原发癌一起切除,导致两个月后小强的肚子大量腹水,大到只能穿孕妇裤的程度,肚子上都有青筋了。这次手术创伤更大,复苏的时候小强的第一句话是“我痛,我好痛!”

第三次手术是一年后的复发,11个小时。

小强躺上手术台,想象着全麻可以让她毫无知觉地被“安乐”,她觉得麻醉的意外都是老天对她的恩赐。

但小强还是醒来了,这次手术创伤从肚子上的伤口从胸口一直拉到膀胱,足足有二十多公分长,而且缝合的方式就如同蜈蚣虫一样,肉都是绞着的。

由于伤口太大,医生还给小强的肚子两边各加了一个把手,防止打喷嚏时不小心把伤口震裂。小强说当时好伤心,完全感觉不到自己还有人的尊严,觉得自己就像菜板上的肉,想怎么切就怎么切,想怎么割就怎么割。

2017年10月,再次复发广泛转移,左腿大动脉和主神经都被肿瘤包裹,医生说实在不行只能截肢。

小强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问医生:“我已经做了三次手术了,这次如果我再截肢左腿我会痊愈吗?”

医生给出了意料之内否定的回答后,小强带一丝自嘲的笑了笑说道:“那您就别再折腾我了,给我留个全尸吧!”

小强开始放弃治疗,在家吃止痛药进行姑息治疗,小强说就是等死。

自2010年以来,国际权威机构英国经济学人智库与新加坡连氏基金会对全球主要国家的死亡质量做了排名。根据最新公布的数字,我国大陆在80个参加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死亡质量综合排名仅为第71名。

该报告分析我国排名靠后的原因主要有:

1. 治愈性治疗方法占据了医疗战略的主要地位

2. 姑息治疗的普及一直很缓慢

WHO曾对姑息疗法进行过解释:姑息处理是把生死看作人生的自然过程,既不必促进也不需后延。要控制疼痛和其他给病人带来痛苦的症状,加入心理和心灵方面的照顾,提供支持使病人尽可能活跃到死亡来临,在整个过程对病人的家属提供支持使他们能面对现实和与亲人死别。

根据全球临终姑息治疗联盟估计,在全球有需求的人中,只有10%的人真正得到相应的姑息治疗。许多国家因为目前无法提供基础的疼痛管理,数百万人不得不在痛苦中死去。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姑息治疗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然而中国仍然排在乌干达、俄罗斯、蒙古、加纳、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之后。

姑息治疗在国内很难推广,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更多的是思想转变。

目前,我国医疗目标及家属期望仍停留在“尽最大可能挽救与延长病人寿命”,然而在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抢救回来的生命品质往往不尽理想,病人在维持生命的过程中遭受着多重痛苦与折磨。

其实,“姑息治疗”并不意味着“放弃治疗”,只是将关注点从“疾病”转移到“人”的身上。癌痛使中晚期癌症患者们生不如死,而姑息治疗希望给予他们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其实,对于患者本人而言,与其饱受癌痛折磨,不如安逸地、开心地走完最后一程。

“带瘤生存”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与其力求于彻底清除体内肿瘤,不如将视线转移到如何与肿瘤“和平共处”上。不要将肿瘤视作敌人,而是将其视作盟友,或许这样,癌症病人还能好过点。

小强回忆自己的就医过程,她说如果有机会重来,她一定不会做三次这么大的手术,她已经用生命领悟了癌症治疗的可怕与痛苦。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陈晓旭死之前对她爸爸说了一句:“我想往生!”

在小强看来,和癌症抗争的每一天,无论身心都是煎熬。相比较昂贵又无谓的治疗,回炉再造对于身心残缺的癌症病人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以后小强的知乎就也没有更新了,最后一篇日志中她在医生的允许下高高兴兴地回家治疗了,她说想带老公和儿子去看看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上学的地方,给他们讲讲小时候的故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平行世界里,有阶层、有地域、有不同的社会身份,我们的受教育水平、对世界的认知、对幸福满意度的衡量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当一个人因为疾病进了医院,我们所有的社会属性都会被剥离,回归到了一个最为简单的身份,病人抑或患者家属,承受着疾病和死亡带来的恐惧和挫败感。

但在疾病和死亡面前,我们也不只是弱者。

小强有一个30岁就得直肠癌的女病友,小强很羡慕她,尽管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她的尾骨、附件、腹腔,甚至是肺,但她依旧是吃完止痛药就使唤老公去买香辣鸭脖子,很多时候都是一边笑着吃,一边哭着痛。

看了小强在知乎所有的回答和文章,都是一段段不那么让人开心,但又不乏暖意的语句。或许正是因为有疾病,我们才能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重新认知一些东西,与亲人、与自然规律、甚至与疾病和解。

4. 宁晓东, 万恩桂, 杨春等. 尊严疗法及人生回顾干预对晚期住院癌症患者尊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8, 第25卷(13):64-68.

5.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医院里这些看似“冷血”的规定,其实都是为了保护患者!

别以为脂肪肝没事,是时候关注胰岛素抵抗了

十“全”十美的健康生活,怎能少了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

}

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是因为懂得和做到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有句话,曾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在我看来,是因为”懂得“只需要意识,而”过好这一生“则需要的是潜意识。

我们绝大部分的意识,是无法自我感知的。

而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意识,其实只是我们整体意识的冰山一角。

所以,当你的意识接受了一个道理的时候,你会认为自己”明白了“。

但如果你的潜意识还没明白,你就会”很难做到“。

而从”意识明白“,到“潜意识接受”,其实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

基本上,我们都会经历5个心理阶段:

这和我之前的认知不一样啊,确定没错么?

尤其面对重大事件(如失去亲人、重大变故等)时,这一过程会尤为明显。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质疑和否认问题,你的潜意就能逃避面对问题。

而这种质疑如果太过强烈,则会演化成病态的精神问题。

无法接受孩子夭折的母亲,选择将孩子生前的玩偶,甚至他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

无法接受丈夫出轨的妻子,选择无视丈夫种种出轨的证据,而将丈夫的冷漠归责于自己;

无法接受自己做了错事的刘鑫,选择无视江歌母亲的眼泪,甚至江母越讨伐、网友越骂她,她反而越活得姿态盎然……

这一阶段的人们,通常都会很愤怒:

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

他们已经承认了道理的客观存在,但却无法接受它们。

在我的“李谊之帮抑郁互助群”中,有一位病友刚二十出头,却已经是癌症晚期。

虽然多数时候,他都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开朗乐观。

但每隔一段时间,尤其是癌痛让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都会崩溃。

他会在群里无数次地反问:

我这么年轻,我什么坏事都没做,那么多人都喜欢我、欣赏我,为什么偏偏是我?

如果你走在沙漠里,不小心洒了半壶水,你是应该看着那洒掉的半壶水埋怨、悲痛,还是应该做好剩余行程的用水计划,然后赶快上路?

他说:当然是后者,但是知易行难啊!

然后接着向我哭诉老天的不公。

他就是典型地正处在这第二阶段——认清了现实,但却不想认命。

我前几天接待了一个来访的病友。

由于年少时期的一起事故,他现在身负残疾。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几乎全程都在埋怨:

如果我那时不……,我现在也不会这样;
如果我父母不……,我那时也不会那样;
如果我的家庭不……,我父母也不会……

追本溯源,简直连自己的出生都是个错误,恨不得早点死亡,转世投胎。

这种如祥林嫂一般的埋怨,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都抱有”如果能回到N年前,我一定……“的想法了。

如果明白一个道理后,你总能用”但是“作为借口让自己无法做到,那么多半,你是处在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是”黎明前的黑暗“。

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认清了现实,也接受了现实,但却无法接纳现实。

他们会说:”呵呵,人性果然是趋利避害的啊……”

但却不会利用人性,让自己活得更自得。

他们明白: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但却不会就此努力制造馅饼,而是选择了浑浑噩噩。

他们晓得: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法扭转。

因而就此破罐子破摔地放弃挣扎,不再努力创造未来。

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是阴郁的、灰暗的、麻木的、悲观的。

他们只看到世界的客观性,而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他们眼里,世界的客观存在如此强大,无法改变,我们的生命如此渺小,活着与否,奋斗与否,抗争与否,都根本没有意义。

这就是这一阶段的黑暗所在。但它也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因为只要冲破这一步,我们就能对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到“大彻大悟”。

“接纳”这个词,都快被许多心理学文章作者说烂了。

“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
“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要学会接纳已经发生的客观现实”

很多人认为,接纳就是原谅,就是认命,就是放弃反抗和挣扎。

接纳,是认清和接受了客观现实后,用主观的理性和智慧,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甚至利用它们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就如一条奔流的河水,而客观现实,则如河床中的颗颗石头。

河水不会因为石头的存在,而指责石头、埋怨河道,或是停止流动。

它承认石头的客观存在,但同时也会继续奔流。

在这个过程中,它会不停搬运小的、绕过大的、冲刷有棱角的,最终达到和石头之间的平衡。

所以,我们固然无法改变否认这个世界客观存在的道理。

但我们仍旧可以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和这些客观道理的和平共处。

甚至利用它们,来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是从“明白”这些道理,做到了“接纳”这些道理。

此时,这些“道理”,也才真正从我们的“意识”,深入到了我们的“潜意识”当中。

以上这五个阶段,有时只需要一瞬就能走完,有时却可能一生都走不完。

因为“明白”一个道理,其实就意味着你已经踏上了这五个阶段的旅程。

而接纳“我们的潜意识需要五个阶段,才能接纳一个道理”的道理,其实也是需要经历这五个阶段的。

如果你觉得很难做到,不如先对比看看,自己已经走到了哪一步。

然后,你就可以从主观上推动自己,进入下一步了!

}

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家人或者自己生病。住院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按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尽力为一个生病的家人治病。但是如果是小病怎么办,如果是大病,活着也是痛苦的时候?我们不想让家人离开我们。但是他自己已经被疾病折磨的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了,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是继续给他治疗还是放弃治疗?其实我相信这个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感情上,我们希望家人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理智告诉我们,他在这个世界上一点都不快乐。我们做什么呢如果绝症不治,病人不想治疗,我会尊重他的意见。因为我们只是旁观者,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这种病带来的痛苦。其实有时候放弃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不想我的家人在医院受苦。我希望我的家人带着微笑快乐而满足地告别这个世界。我想这也是他们想要的。在病床上的感觉真的很难受。绝症是可怕的。会让生病的人受各种苦。我不希望我的亲戚生病时受这么多苦。而且,如果我的亲戚不准备自己治病,那我也同意。在剩下的日子里,我会让他无怨无悔的离开。希望每个人的家庭都能健康长寿。这是我对你的祝福。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你都说了是最亲的人,那么一旦失去肯定痛彻心扉,除非是他自己实在是忍受不了,哀求我让他没有痛苦的走掉,只要不是这样,我都会尽全力去救,不管救得回来救不回来,至少在他走以后我不会后悔的,撞墙我会告诉自己,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去挽留,我想这种情感应该能冲淡最亲的人逝去以后带来的痛苦,孤独,无助。这是从我个人程度来讲,从大众的程度来讲,身患绝症,也得看患的是什么绝症,以前肺结核称得上是绝症,现在肺结核能治好了。医生的技术不也是一代一代积累起来的吗?我在救我家这位最亲的人,那医生也多了一个例子,为最终大家摆脱绝症的折磨,积累经验。总之我做不到,面对最亲的人,即使身患是目前治不了的绝症,我也不能够放弃治疗。


· 专注科技基础知识答题

如果癌症发现得早,在它还没有发生转移扩散前,通过手术将其切除,再进行化放疗等辅助治疗,有较高的治愈希望。然而,癌症晚期的情况却没有那么理想。

确诊癌症晚期,对于患者以及家庭来说,都是重大打击,但即使治愈希望渺茫,也先别放弃。近年来也有不少专家提出了“带瘤生存”的治疗方案,即对于难以消除的癌症,将其当做“慢性病”来对待,通过免疫治疗等手段,将癌细胞控制在一个不活跃的状态,防止癌症继续进展扩散,进一步加大伤害。

对于肿瘤生长位置较好,恶性程度较低,且免疫系统正常的患者,通过这样的治疗手段,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

简单来说,就是“我不犯癌,癌不犯我”,短时间内,谁也“消灭”不了谁。

与癌共存≠放弃治疗,癌症晚期如何护理?

随着靶向疗法,免疫疗法的发展并逐渐成熟,我们与癌症对抗的“资本”也越来越多。所以,不要被“晚期”、“扩散”等字眼吓退,应该像赵忠祥老师一样,积极治疗,抗争到最后一秒。

而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自己日常的生活状态,也会影响抗癌效果。

癌症患者往往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一旦陷入抑郁、崩溃的状态中,产生了消极甚至厌世的情绪,对于抗癌治疗非常不利。同样因为癌症离世的国学大师曾仕强老先生曾表示,想要战胜癌症,我们就不要惧怕癌症,也不要恐惧死亡。我们要拿出勇气,积极与其抗争。医生、家属、朋友需要多给予患者陪伴和鼓励,密切留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日常饮食:癌症晚期,由于癌细胞的侵袭,加上各种治疗方式所带来的副作用,患者常常处于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状态中,此时的饮食应注意清淡、易消化,并保证营养均衡。

癌痛治疗:癌症晚期往往伴随着难以承受的。


· 专注校园的知识合伙人~

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家人或者自己生病。住院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按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尽力为一个生病的家人治病。但是如果是小病怎么办,如果是大病,活着也是痛苦的时候?我们不想让家人离开我们。但是他自己已经被疾病折磨的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了,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是继续给他治疗还是放弃治疗?其实我相信这个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感情上,我们希望家人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理智告诉我们,他在这个世界上一点都不快乐。我们做什么呢如果绝症不治,病人不想治疗,我会尊重他的意见。因为我们只是旁观者,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这种病带来的痛苦。其实有时候放弃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不想我的家人在医院受苦。我希望我的家人带着微笑快乐而满足地告别这个世界。我想这也是他们想要的。在病床上的感觉真的很难受。绝症是可怕的。会让生病的人受各种苦。我不希望我的亲戚生病时受这么多苦。而且,如果我的亲戚不准备自己治病,那我也同意。在剩下的日子里,我会让他无怨无悔的离开。希望每个人的家庭都能健康长寿。这是我对你的祝福。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如果自己最亲密的人身患绝症放弃治疗这种情况的话,其实我觉得可能你心里面特别的难受,想要挽救他的生命,却没有办法矛盾。如果亲人真的想放弃,我觉得你也可以。嗯。按照他的意愿来,可以带他出去旅游,带他出去做一些他高兴喜欢的事情。走完他的最后一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儿像奶奶的概率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