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口干口渴、眼睛干涩、蚊蝇眼、爱生气、头晕、耳鸣,这些症状中医怎么调理?

  1、 三焦病证的传变中,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是

  【答案解析】 三焦病证多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为顺传,标志着病情由浅

  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

  2、 实热证患者的卧姿表现为

  A、仰卧伸足,掀去衣被

  B、蜷卧缩足,喜加衣被

  C、但卧不得坐,坐则晕眩

  D、卧时喜向内,身重不能转侧

  E、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

  【答案解析】 阳证、热证、实证则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阴证、寒证、虚证则卧时喜向内,身重

  不能转侧。实热证则仰卧伸足,掀去衣被;虚寒证则蜷卧缩足,喜加衣被。

  3、 脾胃虚弱患者与正常人均可见的脉象表现是

  【答案解析】 缓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正常人。

  4、 以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是

  【答案解析】 热扰胸膈证临床表现: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

  5、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属于

  【答案解析】 独语是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属阴证,多因心气不足,神

  失所养,或气郁生痰,蒙蔽心窍所致,常见于癫病、郁病。

  6、 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

  【答案解析】 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有机磷中毒。

  7、 以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

  【答案解析】 少阳病本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

  8、 引起肠道湿热证的病机是

  A、湿热内蕴,阻滞肠道

  B、里热炽盛,腑气不通

  C、津液亏损,肠失濡养

  D、痰热交结,阻滞肠道

  E、火热炽盛,壅积肠道

  【答案解析】 肠道湿热证,因湿热内蕴,阻滞肠道所致,临床表现可见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9、 不属于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证三者共同症状表现的是

  【答案解析】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的共同症状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

  10、 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见于

  【答案解析】 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宗气内虚,或饮停心包之支饮。

  11、 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腰酸耳鸣,脉弦细者多为

  【答案解析】 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腰酸耳鸣,脉弦细者多为肝阳上亢。

  12、 小儿指纹紫红者,多属

  【答案解析】 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指纹鲜红者,多属外感表证。

  (2)指纹紫红者,多属里热证。

  (3)指纹色青者,主疼痛、惊风。

  (4)指纹紫黑者,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

  (5)指纹色淡者,多属脾虚、气血不足等虚证。

  (6)指纹深浓而暗滞者,多属实证,是邪气亢盛。

  (7)指纹浅淡而枯槁不泽者,多属虚证,是正气虚衰。

  1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失眠表现的是

  C、睡而易醒,不能再睡

  D、睡而不酣,时易惊醒

  E、经常不自主地入睡

  【答案解析】 失眠指患者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的

  症状,又称不寐或不得眠。

  14、 多因上焦热盛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的异常汗出是

  【答案解析】 头汗指患者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的症状,又称为“但头汗出”。多因上焦热盛,

  或中焦湿热蕴结,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

  15、 下列不属于正常舌象表现的是

  【答案解析】 正常舌象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

  白苔”。选项 E 是属于由于年龄因素影响的儿童的生理变异表现。

  16、 属于正常人从出生至死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是

  【答案解析】 主色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一生基本不变。

  17、 不属于太阳中风证临床表现的是

  【答案解析】 太阳中风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辨证要点:本证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主要表现。选项 E 中脉浮紧是太阳伤寒证的表现。

  18、 症见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于

  【答案解析】 心气虚证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

  白,舌质淡,脉虚。本证以心悸、神疲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故此题最佳的选项是 B。

  19、 症见胁肋胀痛,口苦,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臭秽,脉弦数,此属于

  【答案解析】 肝胆湿热证病位主要在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故以胁肋胀痛、胁下痞块、黄疸、口苦等肝

  胆疏泄失常症状为主,尚可出现寒热往来及阴部瘙痒,妇女带下黄臭等症。因此,根据题干要求,此题最

  20、 悬饮主要表现是饮停于

  【答案解析】 饮邪停于胸胁,阻碍气机,压迫肺脏,则有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等症,为悬饮。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B。

  21、 不属于湿淫证临床表现的是

  【答案解析】 湿淫证临床表现为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

  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浑浊。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

  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选项 D 气短神疲是暑淫证的表现。

  22、 下列属于风寒表证特征的是

  C、发热重而恶风自汗

  D、恶寒重而发热自汗

  E、发热轻而恶风自汗

  【答案解析】 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和有关兼症,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恶寒重发热轻是风寒表证的特征。

  (2)发热重恶寒轻是风热表证的特征。

  (3)发热轻而恶风自汗是伤风表证的特征。

  23、 不属于气分证临床表现的是

  【答案解析】 气分证以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由于邪热侵犯部位不同而有不同

  表现。邪热壅肺证为邪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以咳喘,胸痛,痰稠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热扰胸

  膈证为热扰胸膈,郁而不宣,心神不宁,以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为主要临床表现。热结肠道证为热

  结肠道,腑气不通,里热盛实,以日晡潮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小便不畅,尿色红赤为主要临床现。

  选项 C 可见于营分证的表现。

  24、 疼痛不剧,尚可忍耐,绵绵不休,此属于

  【答案解析】 隐痛指疼痛轻微,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是虚证疼痛的特点。多因阳气精血亏虚,

  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脘腹、胁肋、腰背等部位。

  25、 人中满唇反见于

  【答案解析】 人中满唇反为脾阳已绝。

  26、 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右关脉可候

  【答案解析】 寸口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

  脾胃,统括膈以下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27、 舌淡白湿润,舌体胖嫩者,常提示的是

  【答案解析】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

  多属阳虚水湿内停。

  28、 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

  【答案解析】 战汗指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因邪盛正馁,邪伏不去,一旦正气来复,正邪剧

  争所致。常见于温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的阶段,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提示邪

  去正复,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29、 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其辨证为

  【答案解析】 血瘀证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

  30、 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多为临死前的脉象表现为

  【答案解析】 釜沸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多为临死前的脉象。

  31、 病机属假神的是

  A、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B、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C、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答案解析】 假神是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临终前的预兆,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其病机是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

  32、 病人口淡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

  【答案解析】 口淡是指患者味觉减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气虚。

  33、 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的症状称为

  【答案解析】 目眩是指患者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因肝阳上

  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及痰湿上蒙清窍所致者,多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因气虚、血亏、阴精不足所致

  34、 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的证侯为

  【答案解析】 胃阴虚证临床表现: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

  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5、 临床表现为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的是

  【答案解析】 喜证的临床表现为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

  常,肢体疲软,脉缓。

  3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

  D、舌紫暗,脉弦涩

  E、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答案解析】 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疼痛,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兼见痞块刺痛、拒按,

  妇女痛经,经血紫黯有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选项 E 为气血两虚证的表现。

  37、 舌面的脏腑分部中属上脘的是

  【答案解析】 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38、 患者口唇赤肿而干,提示

  【答案解析】 血虚:唇色淡白;热盛:唇色深红;热极:口唇赤肿而干;血瘀:口唇青紫;寒盛:口唇青黑。

  39、 固经丸的功效为

  A、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B、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C、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D、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E、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答案解析】 固经丸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40、 半夏泻心汤的功用为

  A、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C、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D、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答案解析】 半夏泻心汤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

瞳神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瞳神仅指位于黑睛后方、黄仁中央可以展缩之圆孔(即瞳孔),而广义者乃指瞳神以及其后之眼内组织。本章所述为广义瞳神的疾病。统归内障范畴,属于常见眼病。瞳神的结构复杂、精细,为眼产生视觉的重要部分。其病变多种多样,病后影响视力较一般外障眼疾严重。

根据发病的特点,瞳神疾病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在外可见到瞳神散大、缩小或变形、变色等改变;一类则眼外观无明显异常,患者仅感到视觉变化,如自觉视物模糊哉变形、变色,或自觉眼前似有蚊蝇飞舞、云雾飘移,或出现视野改变等。严重者,可失明。临证时,需配合必要的仪器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眼内病变的具体部位和性质。

按五轮学说,瞳神为水轮,内应于肾。因为肝肾同源,故发病常责之于肝肾。不过瞳神疾病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除与肝肾有关外,和其他脏腑以及气血津液的关系也很密切,故需进一步结合眼内病变辨证。

瞳神病变在内常由脏腑失调所致,外则多因感受邪气而起。其证有虚有实。虚证主要由脏腑内损,气血不足,真元耗伤,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实证多因风热攻目,痰湿内聚,气郁血瘀,目窍不利而起。至于临床常见之由阴虚火旺、肝阳化风、脾虚湿停、气虚血滞等引起的眼病,又属虚实夹杂证。此外,黑睛病变,邪气深人,及头眼部外伤,以致气血失和等,也常引起瞳神疾病。

治疗方面,内治虚证一般多从补肝肾、养阴血、益精气方面着手;实证常用清热泻火、利湿祛痰、疏理肝气、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法;虚实兼杂之证则需补虚泻实,以滋阴阂火、柔肝熄风、健脾利湿、益气活血等法运用较多。此外,不少瞳神疾病,尚需根据病情配合局部用药、针灸、手术等法综合治疗。

瞳神紧小指瞳神失去正常之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并伴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两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实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导致失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相当于西医学之虹膜睫状体炎,而后者多见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炎是一种形式的前葡萄膜炎,指的是发炎的虹膜的眼睛,发病时通常只发生在一眼。虹膜发生炎症后常影响睫状体,故单独的虹膜炎或睫状体炎是很少见的。常同时发病。

葡萄膜炎指的是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虹膜和睫状体的血液供给同为虹膜大环,故二者经常同时发炎,而总称为虹膜睫状体炎。如果脉络膜也同时发炎,则称为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当复杂,治疗不当可导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葡萄膜炎总数的50%以上,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炎症。

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在前房出现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或出现反应性黄斑和视盘(视乳头)水肿时,可引起视力明显下降,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时,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1)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睫状充血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为最常见体征。

(2)角膜后沉着物 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

(3)前房闪辉 是由于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白色的光束。因此前房闪辉并不一定代表有活动性炎症。

(4)前房细胞 在病理情况下,房水可出现炎症细胞、红细胞、肿瘤细胞核色素细胞。葡萄膜炎时主要为炎症细胞,裂隙灯检查可见到大小一致的灰白色尘状颗粒,近虹膜面向上运动,近角膜面则向下运动。炎症细胞是反映眼前段炎症的可靠指标。

(5)虹膜改变 可出现虹膜水肿、纹理不清等改变。

(6)瞳孔改变 炎症时因睫状肌痉挛和瞳孔括约肌的持续性收缩,可引起瞳孔缩小;虹膜部分后粘连不能拉开,散瞳后常出现多形状的瞳孔外观,如梅花状、梨状、不规则状,如虹膜发生360度的粘连,则称为瞳孔闭锁;如纤维膜覆盖整个瞳孔区,则被称为瞳孔膜闭。

(7)晶状体改变 前葡萄膜炎时色素可沉积于晶状体前表面,在新鲜的虹膜后粘连被拉开时晶状体片表面可遗留下环形色素。

(8)玻璃体及眼后段改变 在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时,前玻璃体内可出现炎症细胞,单纯虹膜炎患者偶尔可出现反应性黄斑囊样水肿和视乳头水肿。

一、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

二、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素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致风湿与热搏结于内,必犯清窍。

三、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

以上诸种因素皆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使黄仁展而不缩,以致瞳神紧小。若火盛水衰,阴精耗涩,瞳神失于濡养则干缺不圆。

此外,可由火疳、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蟹睛症、眼外伤等以及邪毒内侵引起,亦可并发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本病有急性,慢性之分。

一、急性者,起病即有羞明流泪,眼珠坠痛而拒按,眉棱骨痛,或痛连额颢,视物模糊,或自觉眼前似有蚊蝇飞舞等症。

检视眼部,可见抱轮红赤,黄仁色暗,纹理模糊,瞳神缩小,展缩失灵。黄仁之瞳神缘易与其后之晶珠粘着,以致瞳神偏缺不圆。若用集合光检查法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黑睛内;壁有白色尘状或点状物附着,神水变混。严重者,可见黑睛与黄仁之间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

二、慢性者,自觉眼前飘移之黑花较多,其余眼部见症与前者基本相似,但病势较轻。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混浊此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致瞳神干缺。若瞳神一周边缘与晶珠完全粘连,则瞳神闭锁;看瞳神区晶珠表面结成灰白膜障,则可形成瞳神膜闭。瞳神闭锁或膜闭,皆能阻断神水由瞳神后方向前流出,以致神水瘀积于内,压迫黄仁向前膨隆,眼珠胀硬,继发绿风内障。由;于神水的变化,尚可引起晶珠日渐混浊,以致盲不见物。

此外,病情严重或迁延日久者,还可导致神水枯竭,眼珠萎软而失明。

一、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力下降,或见眼前似蚊蝇飞舞。

二、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点状或尘状沉着物,神水混浊,瞳神紧小,展缩失灵,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

三、可有目珠破损或黑睛疾病史,或有结核、梅毒、风湿等病史。

本病须与天行赤眼、绿风内障鉴别。-

本病初起,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常见。实证多因外感风、湿、热邪或内有肝胆郁热而起,发病比较急重。虚实夹杂证常由肝肾阴亏,火旺于上所致,抑或病久伤阴,邪热未除,转化而来,其病程常较缠绵。临证时,应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内治,实证常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法;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之证,则予滋阴降火。至于病到后期,邪气虽退,肝肾亏虚,目暗不明者,又宜滋补肝肾,利窍明日。本病在开始内治的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用药,及时扩瞳,以防瞳神干缺。

[主证]: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全身症可见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交攻则发病急。邪循肝经上壅于目,故眼痛视昏,羞明流泪,抱轮红赤。热邪煎熬致神水变混。黄仁属肝,其色晦暗,纹理不清,瞳神紧小,皆因肝经风热上攻,血随邪壅,黄仁肿胀纵弛,展而不缩所致。全身症见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及脉浮数等,均为风热之象。

[方药]:新制柴连汤加减。原方主要具有祛风散邪、清肝泻热的功效。若目珠赤痛较甚,可选加生地、丹皮、丹参、茺蔚子凉血活血,增强退赤止痛的作用。

[主证]: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血液沉积,或有黄液上冲。全身症多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证候分析]:目为肝窍,眉棱、颞颥分属肝、胆,肝胆实火上攻,热盛血壅,故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受灼,遂变混浊,或为黄液上冲。若火人血络,逼血外溢,则黑睛之后可见血液沉积。口干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全身症,亦由肝胆火炽所致。

[方药]:龙胆泻肛场加减。原方重在直折肝胆实火。若眼赤痛较甚,或黑睛之后有血液沉积,可选加丹皮、赤芍、蒲黄以凉血活血或止血。若见口渴便秘,黄液上冲,宜加生石膏、知母、大黄等清泻阳明之火。

[主证]:发病或急或缓,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目赤痛,眉棱、颞颥闷痛,视物昏朦,或黑花自见,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等症。

[证候分析]:风湿与热相搏,阻滞于中,清阳不升,湿浊上泛,故致目赤痛,头昏重,眉棱、颞颥闷痛,视物昏朦,黑花自见。湿热上蒸神水,则神水粘浊;熏蒸黄仁,则黄仁肿胀,纹理不清,展而不缩;黄仁瞳神缘与晶珠粘着,则偏缺不圆。至于全身所见之胸脘满闷,肢节酸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等,均由风湿热邪所致。虽同属风湿热邪为患,其风热偏重者,往往发病较急,眼症表现较剧;热邪不盛,风湿偏重者,一般发病迟缓,眼部赤痛诸症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黄仁晦暗,瞳神多偏缺不圆。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

[方药]:抑阳酒连散加减。原方主要以独活、羌活、防己、白芷、防风、蔓荆子祛风除湿;黄连、黄芩、栀子、质柏、寒水石清热泻火;生地、知母滋阴抑阳;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祛风除湿、清热抑阳之功。本方用于风热偏重,赤痛较甚者,宜酌减独活、羌活、白芷等辛温发散药物,加茺蔚子、赤芍清肝凉血,活血止痛。若用于风湿偏盛,热邪不重,脘闷苔腻者,宜减去知母、黄柏、寒水石等寒凉泻火药物,酌加厚朴、白蔻、茯苓、苡仁宽中利湿,或改用三仁汤加减。

[主证]: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神多见干缺不圆。常兼见头晕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

[证候分析]: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症时轻时重及反复发作等,属正虚而邪不盛,正邪相搏,互有进退的表现。因素体阴虚或病久肝肾阴亏,阴精不能上濡于目,以致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瞳神干缺。火炎于上,故目赤头晕。火扰心神则失眠。阴虚水不制火,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原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养肝肾之阴,壮水制火;枸杞、菊花增强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作用。若用于阴虚火旺,眼部赤痛较重者,宜加苦寒泄热之知母、黄柏,共奏滋阴降火之功。

(一)局部使用扩瞳剂发病之初即用药物迅速充分扩瞳,既可防止瞳神干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又有助于缓解眼部疼痛。常用药物为百分之一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每日点眼1—3次(每次滴阿托品眼液后,应压迫内眦部3—5分钟),或视病情而定。

(二)滴用渣热解毒眼液如黄芩、鱼腥草、熊胆等眼液。

(三)局部热敷常用热水或内服药渣煎水滤液作湿热敷,以退赤止痛。

常用穴:睛明、攒竹、瞳子寥、丝竹空、肝俞、足三里、合谷。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配1—2穴。

(二)耳针可取耳尖、神门、眼等穴。

用激素及抗牛素类眼液滴眼。激素类药物一般选用0。5%醋酸可的松或0.1%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每日4—6次。重证病人可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5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

本病若获及时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或反复发作,则易变生其他症,以致预后欠佳。

一、《银海精微·瞳人干缺》:“劳伤于肝,故金井不圆,上下东西如锯齿,偏缺参差。久则渐渐细小,视物蒙蒙,难辨人物,相牵俱损。治法,宜泻肝补肾之剂。”

二、《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瞳神紧小,倪仲贤论强阳抟(tuan,同“团”)实阴之病曰:强者盛而有力也,实者坚而内充也,故有力者强而欲抟,内充者实而自收。足以阴阳无两强亦无两实,惟强与实以偏则病,内抟于身,上见于虚窍也。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抟水,水实而自收,其病神水紧小,渐小而又小,积渐至如菜子许。又有神水外围相类虫蚀者,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觉眨躁羞涩耳,是皆阳气强盛而抟阴,阴气坚实而有御,虽受所抟,终止于边鄙皮肤也,内无所伤动。治法,当抑阳缓阴则愈。以其强故可抑,以其实惟可缓而弗宜助,助之则反胜。抑阳酒连散主之。大抵强者则不易人,故以酒为之导引,欲其气味投合,人则可展其长,此反治也。还阴救苦汤主之,疗相火药也。亦宜用搐鼻碧云散。秘要云: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视尚有光,早治尚可挽回,后则难救。患者因恣色之故,虽病目亦不忌淫欲,及劳伤血气,思竭心意,肝肾二经俱伤,元气衰弱不能升运精汁以滋于胆,胆中三合之精有亏,则所输亦乏,故瞳中之精亦日渐耗损,甚则陷没,俱无而终身疾矣。亦有头风热证攻走,蒸干精液而细小者,皆宜乘初早救,以免噬脐之悔也。”。

三、《目经大成·瞳神缩小》:“此症谓金井倏尔收小,渐渐小如针孔也,盖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故肾络下缩,水轮上敛,甚则紧合无隙,残疾终身矣。治宜大补气血,略带开郁镇邪,使无形之火得以下降,有形之水因而上升,其血归元,而真气不损,或少挽回一二。”

绿风内障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严重减退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的眼病。又名绿风、绿风内障證、绿水灌珠、绿风变花等。本病即青光眼。多因真阴亏耗,阴虚阳亢,气血不和引起。相当于西医学之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唐代《外台秘要》载“绿翳青盲”颇类本病,并认为是由“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绿风内障始见于《太平圣惠方》。本病患者多在40岁以上,女性尤多。可—眼先患,亦可双眼同病。发作有急有缓。不过无论病势缓急,其危害相同,故应尽早诊治。若迁延失治,盲无所见,则属不治之症。

一、肝胆火邪亢盛,热极生风,风火攻目。

二、情志过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上逆。

三、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生风,肝风痰火,流窜经络,上扰清窍。

四、劳神过度,真阴暗耗,水不制火,火炎于目或水不涵木,肝阳失制,亢而生风,风阳上扰目窍。

五、肝胃虚寒,饮邪上逆.

以上阴阳偏盛,气机失常诸种原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气滞血郁,神水瘀积,酿成本病。

发病前,常在情志刺激或劳神过度后,自觉眼珠微胀,同侧头额作痛,鼻根发酸,观灯火有虹晕,视物昏朦,如隔云雾等,休息之后,诸症尚可缓解。若未及时就医,即可发病。

急性发作时,症状剧烈,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痛连目眶,鼻、颊、额、颞,视力急降,甚至仅存光感或失明。全身常伴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等候。检视眼部,胞睑微肿,抱轮深红,甚至臼睛混赤,黑睛雾状混浊,瞳神散大,展缩失灵,瞳内气色略呈淡绿。指扪眼珠变硬,甚者胀硬如石,眼压多在6.67kPa(50mmHg)以上,高者可达10.67kPa(80mmI-Ig)左右。此时及时救治,诸症可以消退,视力尚能恢复。如果延误失治,眼珠胀硬不减,则瞳神散天不收,黄仁部分变白,晶珠色呈灰黄,视觉完全丧失。

急性发作经治疗之后(亦偶有未经治疗者),还可转入慢性阶段,诸症减轻,但遇情志不舒,或过度劳累等,又可急性发作。若病情经常反复,眼珠时时胀硬,瞳神愈散愈大,视物更加昏朦,最终亦失明。

一、发病急骤,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常伴同侧头痛、虹视,全身有恶心呕吐或发热恶寒等症状。

二、视力骤降,严重者仅能数指或仅有光感。

三、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黑睛呈雾状混浊。

四、瞳神散大呈竖椭圆形,展缩失灵,瞳色呈青绿色。

五、眼珠胀硬,甚至胀硬如石。检测眼压,可升高至6.7—10.7kPa(50—80mmHg)。

六、前房变浅,房角闭塞。

本病应与瞳神紧小、天行赤眼相鉴别,见下表。

本病还应与偏头痛、胃肠型感冒、青风内障相鉴别。

本病主要由风、火、痰、郁及肝之阴阳失调,引起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珠内气血津液不行所致。一般病来势猛,临证施治,除消除病因,治其根本外,同时要注意缩瞳神、通血脉、开玄府、宣壅滞、消积液,尽快改善症状,以保存视力。如《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对瞳神散大就强调:“病既急者,以收瞳神为先。瞳神但得收复,目即有生意”。常用治疗手段有内服药物、局部用药及针刺疗法等。为了抢救视力,更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肝胆火炽,风火攻目

[主证]: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混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甚至胀硬如石。全身症有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证候分析]:肝胆火炽,热盛动风,风火相煽,交攻于上,故骤然发病,头目剧痛,痛连目眶,抱轮红赤,黑睛混浊。若肝火犯肺则白睛混赤肿胀。因火性升散,风性开泄,肝胆风火攻冲瞳神,故瞳神散大呈淡绿色。热气怫郁于目,玄府闭密,则珠内气血津液不得流行,致气滞血郁,神水瘀积,故眼珠胀硬,视力急降。肝火犯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火邪亢盛,正气未衰,正邪交争,故恶寒发热。溲赤便结由火邪内盛所致。舌红苔黄,脉弦数亦皆肝胆实火之征。

[治法]: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或羚羊钩藤汤加减。前方是以清热泻火为重,方中用羚羊角(可用山羊角)清热明日、平肝熄风,为主药;黄芩、玄参、知母重在清热泻火;大黄凉血活血,泄热通腑;车前子、茯苓清热利水,导热由小便出;防风助主药搜肝风,散伏火;桔梗清热利窍;细辛开窍明日,治头风痛。诸药组方,共呈清热泻火,凉肝熄风,利窍明日之功。方中若加丹参、丹皮、赤芍、地龙等,则更增凉肝熄风之力。呕吐甚者,酌加竹茹、法夏之类降逆止呕。对于热极动风,阴血已伤之证,则宜以凉肝熄风为主,用羚羊钩藤汤加减。方中羚丰角(可用山羊角代)、钩藤、桑叶、菊花清热平肝熄风;生地、白芍滋阴凉血养肝;贝母;,竹茹、甘草清热化痰;茯苓宁心安神。若加丹参、泽兰、洋泻、细辛,用于本证则更增通络行滞,利水开窍的作用。

(二)痰火动风,上阻清窍

[主证]: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证候分析]:脾湿生痰,肝郁化火,痰因火动,火盛风生,肝风挟痰火而流窜经络,上壅头目,阻塞清窍,以致气血津液郁滞不行,故暴发本病。由于痰火内盛,因而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大小肠积热,故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滑而数,均属痰火之象。

[治法]:降火逐痰,平肝熄风。

[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方中重用大黄为主药,配黄芩、礞石、陈皮、半夏、桔梗等,大力降火逐痰;以白僵蚕、天麻合礞石平肝熄风;白芷协助主药,定头风目痛;薄荷辛凉散邪,清利头目。此方用于本证,使上壅之痰火得降,肝风平熄,诸症方能缓解。若加丹参、泽兰、茯苓、车前子更增活血通络、祛痰利水之功。

(三)肝郁气滞,气火上逆

[主证]:眼部主症具备,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证候分析]:胸闷嗳气,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皆情志不舒,肝郁气滞,郁久化火之症,而头眼部症状乃气火上逆所致。肝失条达,气火横逆而犯脾胃,脾失健运,故食少纳呆;胃失和降,则呕吐泛恶。

[治法]: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前方以柴胡为主药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肝泻火;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理脾渗湿,和胃止呕;薄荷辅助主药,疏散条达肝气。后方以黄连为主,清肝胃之火,以降其逆,:少佐吴茱萸,辛温开郁,降气止呕。

两方合用,共奏清热疏肝,降逆和胃之功。若加龙胆草、郁金、地龙、木通等,则更增清肝解郁,通络消滞的作用。

(四)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主证]: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清窍不利,故头目胀痛。神水瘀滞,故眼珠变硬。阴主敛,阳主散,阴虚阳亢则瞳神散大。阴虚血少,瞳神失养以致视物昏花。占人认为观灯火生虹晕乃阴虚阳盛,水不制火,阴阳相乖,水火相射所致。虚火上炎,扰动心神则心烦失眠。阴虚阳亢,水不涵木,风阳上旋,故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皆示阴虚火旺;若舌质红绛而少津液,脉细数,则阴血亏虚更甚。

[治法]:滋阴降火,平肝熄风。

[方药]:知柏地黄丸或阿胶鸡子黄汤加减。知柏地黄丸重在滋阴降火,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为重者。若兼风阳上扰,可酌加石决明、钩藤平肝熄风。阿胶鸡子黄汤以阿胶、鸡子黄为主药,滋阴血而熄肝风;辅以生地、白芍、茯苓滋阴养血,柔肝安神;石决明、牡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络石藤凉血通络行滞;甘草清热和中。全方共奏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之效。适用于热邪耗灼真阴,阴亏血虚,肝风内动之证。若于上二方中酌加丹参、泽兰、地龙、泽泻,可增活血通络、利水消滞的功效。

(五)肝胃虚寒,饮邪上犯

[主证]:头痛上及巅顶,眼珠胀痛,瞳散视昏,干呕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

[证候分析]:胃阳不足,痰饮内停。肝之寒邪犯胃,挟痰饮而上逆,并循厥阴经脉上冲头目,阻遏清窍,故致头痛眼胀,瞳散视昏,干呕吐涎。又,神乃水谷精气所化生,四肢皆禀气于胃,因胃阳不足,受纳消化水谷之功能低下,脏腑精气虚衰,故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亦为肝胃虚寒之象。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审视瑶函》吴茱萸汤是以《伤寒论》方为基础加减而成。方中仍用吴茱萸为主药,温肝暖胃,降上逆之阴邪,止阳明之呕吐及厥阴之头痛。配生姜、法夏、陈皮温脾胃,涤痰饮,降呕逆;川芎、白芷散寒邪,止头痛;人参、茯苓、炙甘草补脾胃。诸药合用,可收温肝暖胃,降逆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若加延胡索、牛膝,可增消滞止痛之效。

此外,症状反复发作,视力锐减,全身兼有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候者,可参照青风内障内治第4项治疗。

(一)局部宜及早频用缩瞳剂.可用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症重时每3—5分钟滴眼1次;症状缓解后,视病情改为l~2小时1次,或每日2~3次。

(二)使用缩瞳剂时,联合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吗心安眼液,每日2次。

常用穴:睛明、攒竹、瞳子醪、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等。恶心呕吐时可配内关、足三里。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取2穴。

(二)耳针可取耳尖、日1、眼等穴。

(一)口服醋氮酰胺,首次服500毫克,以后每6小时服250毫克,同时服用10%氯化钾10毫升,以防止副作用。

(二)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30—60分钟滴完;或50%葡萄糖液100毫升,一次静脉注入。

本病病因虽比较复杂,但是摄生有方,生活起居有常,劳逸得当,并注意情志安和,饮食有节,避免进食辛燥刺激之品,保持二便通畅等,对于预防和护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电影和电视光线较暗,不宜久看,患者应当忌看。

本病病情经常反复,眼珠时时胀硬,瞳神愈散愈大,瞳色变黄者,终成黄风而失明。

《秘传眼科龙木论·绿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头眩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痛,眼内痛涩见花。或因呕吐恶心,或因呕逆后,便令一眼先患,然后相牵俱损。目前生花,或红或黑,为肝肺受伤,致令然也。”

青光眼与眼压升高有很大关系,容易造成视力减退。青光眼中医又称「五风内障」,症状往往是在情志刺激、劳神过度、起居饮食不慎之后才突然发病。此外,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续发性,原发性又分为充血性(急性、慢性)、非充血性(单纯性)。

五风内障主要是绿风、黑风、青风、乌风、黄风等五症统称,相对于西医名称,绿风、黑风内障类似原发性充血性青光眼;青风内障类似原发性单纯性青光眼;乌风内障相当于续发性青光眼;黄风内障相当于绝对性青光眼。不管青光眼属哪一型,到了视力几乎丧失、眼压不能控制,这时就称绝对性青光眼。

原发性充血性又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患者常见头痛、眼胀、眼球变硬、睫状充血、瞳孔散大、视力急剧减退、严重者甚至失明等症状,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情形;慢性患者症状与急性者大致相同,但只会轻轻发作、反覆出现,而且病程发展缓慢,最后恐将导致失明。

原发性单纯性青光眼的症状如同上述一般,但是不明显,甚至没有自觉症状,偶尔出现虹视、眼睛疲劳等情形,只是患者视力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恶化、逐步下降,最后视力减弱,甚至失明。如果看灯光的时候,灯光周围出现彩色光晕就称为虹视。

续发性是指经过眼睛问题以后才发生,像是罹患虹彩炎以后产生青光眼。值得一提的是,正常眼压大多数维持在十至二十毫米汞柱之间,但是也有患者在正常眼压范围之内仍然出现视野狭窄、视力下降等症状,这种情况称为低眼压青光眼。

青风内障是指起病无明显不适,逐渐眼珠变硬,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蛆之状,视野缩窄,终至失明的眼病。病名见于《太平圣惠方》。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之间,男性略多。由于本病进展缓慢,一般病状不明显,故早期常被忽视,待到晚期就诊,视力已难挽回,终于失明。因此,临床上必须注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一、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二、脾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升扰。

三、竭思劳神,用意太过,真阴暗耗,阻虚火炎。

以上因素皆可导致气血失和,脉络不利,神水瘀滞,酿成本病。

发病可无自觉症状,或于瞻视过久,劳神过度之后,一时微感头晕头痛,眼珠胀痛,观灯火有虹晕,视物昏花等。病初起视力尚好,检视眼内外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中心视力尚可,视野日渐缩窄,瞳神轻度散大,瞳色淡青,指扪眼珠稍硬,眼压偏高,24小时内眼压波动幅度增大。若用检眼镜观察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生理凹陷稍深,颜色稍淡,中央血管略向鼻侧偏移,或呈轻度屈膝爬行状。有时在视神经乳头处可见动脉搏动。病情严重时,中心视力减退,视野高度缩窄,眼珠胀硬,眼压可达6.67kPa(50mmHg)左右。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凹陷深大呈杯状,颜色苍白,血管明显偏向鼻侧,呈屈膝状爬行而出。最终,至中心视力消失,盲无所见。

一、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男性居多。

二、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有轻度眼胀不适,头晕头痛,眉棱骨、前额、眼眶胀痛,视力疲劳。

三、早期中心视力不受影响,但视野逐渐缩窄。早期视野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和视野缺损、中心外暗点等;晚期视野缩窄,甚至呈管状,最后中心视力完全丧失。

四、眼前部多无改变,前房角为开角。

五、眼底检杏:视乳头具有典型青光眼杯改变.且逐渐加深加宽,血管向鼻侧移位,多呈屈膝状,晚期视乳头苍白、萎缩。

六、眼压偏高,24小时眼压波动较大,激发试验阳性。

绿风内障转入慢性者,其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青风内障。但前者常有典型小发作史,而青风内障无自觉症状;前者的视乳头凹陷常较青风内障浅;前者前房为窄角且有粘;连,而后者多为宽角。主要的鉴别方法是在高眼压情况下检查房角,如房角敞开,则为青风内障。

[主证]:情志不舒,头目胀痛,胸胁满闷,食少神疲,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证候分析]:肝喜条达,情志不舒者,肝气失于条达,气郁则容易化火,气火上逆,故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胁为肝脉之所过,气阻脉络,则胁胀不适。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故胸闷食少,神疲乏力。舌红苔黄,脉细乃肝有余脾不足所致。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原方意在清热疏肝,若用于肝郁而阴血亏虚较甚者,可加熟地、女贞子、桑椹子以助归、芍滋阴养血。若用于肝郁而化火生风者,可去薄荷、生姜,选加夏枯草、菊花、钩藤、山羊角、赤芍、地龙等以增清肝熄风、通络行滞之力。

[主证]:头眩目痛,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口苦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痰火升扰,流窜经络,上蒙清窍,则头眩目痛。痰火内扰,心神不安,胃失和降,故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且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痰,和胃降逆。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以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二陈汤)为燥湿祛痰、理气和胃的基础;用竹茹,枳实入胆、胃清热,降逆和胃;用黄连清热燥湿,除烦止呕。诸药共奏清热祛痰,和胃降逆之效。

[主证]:劳倦后眼症加重,头眩眼胀,瞳神略有散大,视物昏朦,或观灯火有虹晕,失眠耳鸣,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劳倦太过,阴血亏虚,水不涵木,肝风上旋,以致头眩耳鸣,眼珠胀痛,瞳神微散。阴虚血少,瞳神失养则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夜卧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等皆由阴虚血少,水不制火所致。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阿胶鸡子黄汤加减。原方重在滋阴养血,柔肝熄风。虚火尚旺者,方中酌加知母、黄柏、地骨皮、丹皮、赤芍之类降虚火,化瘀消滞。

[主证]:病久瞳神渐散,中心视力日减,视野明显缩窄,眼珠胀硬,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加深扩大,甚至呈杯状,颜色苍白。全身症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肢冷,精神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病久元气衰惫,肝肾精血亏损,目窍失养,神光衰微,故视力减退。视乳头颜色苍白无血色,中央凹陷如杯状,为失于精血濡养所致。既病之后,脉道阻塞,神水瘀滞,故眼珠胀硬不减。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淡脉细等,尽皆肝肾精血不足的全身症。若还兼有面白肢冷,精神倦怠,夜间多尿,舌淡苔白,脉沉细,则偏肾阳不足。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肾气丸加减。杞菊地黄丸补益肝肾,用于肝肾精血不足者,若嫌力薄,酌加菟丝子、五味子、当归、白芍、川芎等。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的基础上再加肉桂、附子而成,于水中补火,鼓舞肾气,协调阴阳。适用于本证肝肾不足,肾阳偏虚者。若兼气血不足,可于方中酌加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等。

(一)滴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吗心安眼液.每日2次。

(二)滴用缩瞳剂1%~2%毛果芸香碱液,每日3—4次,亦可视病情而定。

经上述治疗不效,宜结合西医手术治疗。

本病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尚难从根本上防止发病。一般是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面努力,力求减低对视功能的损害,避免致盲的严重后果。通常采用如下措施:

一、开展对本病有关知识的宣传,在30岁以上成人中进行普查,以发现早期病例。

二、临床上凡发现如下可疑本病的患者,应在眼科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一)出现一过性虹视、雾视现象,并伴有头痛,但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不能解释莳视菠秀及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特别是戴镜或频换眼镜仍感不适者。

(三)家族中有本病患者,而本人兼有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或其他可疑症状者。

(四)一眼已患本病者之“健眼”以及视神经乳头或视野出现可疑变化者。

(五)在24小时内眼压波动幅度大于1.07kPa(8mmHg),或眼压高于3.2kPa(24mmHg)者。

本病治疗不效或治不及时,终将失明。

《秘传眼科龙木论·青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微有痛涩,头旋脑痛,或眼先见有花无花,瞳人不开不大,渐渐昏暗,或因劳倦,渐加昏重。宜令将息,便须服药,恐久结为内障。不宜针拨,皆因五脏虚劳所作。”

中医眼科病之"五风内障",以"青风内障"及"绿风内障"常见。此病外眼无异常,属瞳孔后疾患,中医眼科将此病归类为瞳神疾患(病位为瞳孔后)。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有「瞳变黄色者,名曰黄风;变绿白色者,名曰绿风;变黑色者,名曰黑风;变乌红色者,名曰乌风;变青色者,名曰青风」的记载。患者一般以青风内障、绿风内障多见。

有些医家认为青光眼只一种,并无五风之别;「瞳只一色,而无五彩之殊」。惟随不同患者病程进展过程之局部症状及医者感觉之异,或以为绿,或以为乌、为黑、为黄,而分之为五。且瞳神之泛绿色,由反射而来,与湖海之水呈现绿色,同一原理。试令患者于暗室之内,彻照患眼,瞳神固无色亦无障。故明代著名医师王肯堂氏云:「其目中及日映红光处,看瞳有绿色,乃红光烁于瞳神,照应黑红相射,而光映之绿之故,非绿色自生之谓」。

中医学认为,不同发病原因导致气血失和,脉络不利,气滞血瘀,神水瘀滞酿成本病。本病可由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而成;或竭思劳神,真阴耗损,阴虚火旺所致;或病久元气衰惫,肝肾精血亏虚,目窍失养形成本病。

《龙木论》:「肝气郁结,肝胆受累,脏器不和,目视不明,眼带障闭;肾脏虚劳,房室不节」。

《外台秘要》:「内肝管缺,眼孔不通」。

《證治准绳》:「或阴虚血少之人,劳心忧思太过,头风痰湿欲火加攻导致真阴暗耗,阴虚阳亢,营卫气血不和,脏腑经络失调,神水瘀滞,瞳神散大而成。」

《东恒十书》:「少阴心之脉夹目系、厥阴肝之脉连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势盛。」

与肾亦有密切关系。肾主水,《證治准绳》;「水不足,不能制火,火逾胜,阴精逾亏……随之走散」,另一方面,水不足,不能涵木,出现肾虚肝旺现象。

外因:「乃邪热欲蒸,风与火击,以致散坏」(《證治准绳》)。本病每当情绪急躁、失眠、疲劳时,易于诱发。

现代药理研究證明部份中药(如杞子)有保护视神经及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作用,以减轻青光眼对视神经的损害;当然这些研究并不能反映中医眼科治病优点,因她有一个历史悠久理论背景,而且跟西医学有不同哲学及方法学,所以单纯以单一药物研究并未能完全反映中医眼科治病的效用。

现代医学认为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亦称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回圈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因此,现代医学对青光眼的治疗,著眼于降低眼压和改善视神经的血液供应,进行视神经的保护性治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冒不停喝水还是口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