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健委 政协提案 药占比

所谓“药占比”,是指药品及卫生材料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取消药占比考核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政策吹风会上传出。当天与会的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新一轮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使用了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

药占比一直被社会舆论诟病,是阻碍合理用药最大的敌人,从1994年“药占比”概念的提出,一直到今年取消考核,二十五载的光阴,见证我国药品费用水涨船高的历程,也见证了我国药监局,医院和地方政府就药品审批及集采持续反腐的结果。可以说药占比是体制内医院和市场化药企之间独特的产物。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药占比控制会如此艰难。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7年底前试点医院将药占比降至30%以下”。之前药占比的调整,政策方面并没有如此细致的要求和雷霆手腕般的实施,但是这个信号一出,药占比立刻成为公立医院最头痛的事情,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个是医院的整体收支结构还没有调整平衡,药占比作为重要收入要强行下调,而其他收入费用不变,医院有面临亏损的风险;二是市场药价并没有控制,医院单一控制药占比,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医生和药企间形成用回扣来补药占比不合格医生的罚款,要么就会形成高价药一律不用,让医院药品短缺。两点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难”

然而药占比降低,就能让医生合理用药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年药监局获准大批量药物进入市场,是为了丰富医药种类。但是这些药都是以“辅助用药”名义开给患者的,这些药品治疗的病症种类有限,无法做到一种药治疗多种疾病。另外我国已有中成药发展滞后,疗效甚微,这就导致为了保证疗效,医生给患者开药时辅助用药几乎在两三种,甚至更多。采用单一药占比考核标准时,医院检查医生用药,医生控制药品使用,看起来简单有效。但是从疗效来讲,医生为了控制药占比在治疗过程中少开药,却无法保证疗效。如果保证疗效,有些疾病用药就要大量使用辅助用药,就无法实现药占比降低。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这个30%的红线达标,医生和医院的变通多种多样:直接降低药品费用,就是高价药可以去自费药房,不走医院通道;还有间接降低药品费用的方法,就是将医院其他费用升高,进而降低药品所占比例,一样可以守住药占比的红线。当然还有医院不会在乎药占比的考核,医院可以直接将某类药品制定更高的回扣,与药厂结算的时候直接扣除,就能把药占比不达标的罚款给补回来了。毕竟和药品销售带来的利润,尤其是私下的回扣所得相比,惩罚力度太轻,罚款太少。

医改之路,药占比这座大山如何翻越?

2018年我国医保局准入高价抗癌药品,并且不纳入药占比考核,目的是防止为了控制药占比而拒绝使用;

同年,我国医保局推出 “4+7”带量采购,中标的药品不纳入药占比考核。

两项措施很大程度上堵住了因控药带来的不敢开药,影响医疗效果的漏洞,也截住了药企与医院之间的私下回扣。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即便如此大的力度,许多医院仍然不敢进太多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因为医保总量控制并未改变。在总量预付制度下面,高价药依然占着医保的份额。

面对这样的问题,同样在2018年年底,医改关注指向辅助用药,与高价药的待遇一样,依然会纳入医保目录中,并且控制药价。再一次拦截私下回扣。

然而,大刀阔斧的政策,除了整治药价乱象,更应该关注保证疗效的合理用药,到底该如何实施?剔除了私下回扣,医生的收入又该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进一步解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医药合规促进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