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间右手手指有点振,什么原因呢?

说起打算写这样一篇文的动机,还是源于一篇公众号推送:。如果首页还有哪位质疑《史记》的丞相粉没看过这篇文的话,那么先烦请阁下花上那么十分钟来仔细看一看,我相信你会在看完之后感受到与我相似的愉悦。

曾经在知乎回答过一个问题:里面提到了《赵正书》对我的意义:

不论可信与否,我都很感谢《赵正书》的存在——它提供了另一个可能性,告诉我们:李斯这个人,也完全可以不是司马迁笔下那样的。

不可否认,史迁笔下的李斯也是有粉的;哪怕是我这个对史迁十分怨念的丞相粉,也是从史迁塑造的丞相入的坑。但自从把他当作本命认真了解后,我脑中的李斯就已经更接近于《赵正书》的形象了——哪怕那时候大家还都不知道有《赵正书》。

我不知道史迁版斯粉是出于什么立场来喜欢他的,但如果足下自认从未对史迁斯产生过一丝疑虑,认为其人物形象合情合理合你审美,那么从这篇文里,你应当是读不到你想读到的东西的;讨厌李斯的陛下个人粉同理。

预警结束,接下来便是正题:我要吹爆《赵正书》这个丞相斯!

不过到底是怎么看着《李斯列传》就把李斯看成了本命;成为本命后又为什么就不满于《李斯列传》的李斯了——这也算是一大前情,该解释还是得解释一下的。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不论功过和他人的评判,李斯的人生经历是非常精彩而富有悲剧意味的。从籍籍无名的上蔡小吏到名震天下的秦朝丞相,这个过程想想就戳人爽点;而这样一位丞相的结局却是夷三族具五刑,又着实发人慨叹。《李斯列传》作为一篇叙述人物一生的传记是十分称职的,太史公将那种爽文式的精彩与逃不脱时代命运的悲剧意味渲染得淋漓尽致。早在只听过李斯这个名字时我便对他产生了兴趣;而在认真读过一遍《李斯列传》后,那种难以挥去的怅然让我禁不住更多地去关注李斯其人。

子嬰立三月,沛公兵從武關入,至咸陽,群臣百官皆畔,不適。子嬰與妻子自系其頸以組,降軹道旁。沛公因以屬吏。項王至而斬之。遂以亡天下

可是爽是爽过,虐也虐了。擦干眼泪,细细思来,却又觉得《李斯列传》后半部分的李斯其实并不讨喜……不忠不义,贪生怕死,甚至因为一己私利(部分)导致了一个王朝的覆灭。这可是把我戳成筛子的一个历史人物啊……难道我仅仅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又爽又虐就喜欢上他了不成?这也不是我审美啊!可是那种戳人的感觉是绝不会骗人的,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到底是否真如其传记那般……不,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太对,也许《李斯列传》的内容也不能全信。

所以说,其实是那种无法忽视的割裂感带着我去探究这个人的形象的:哪怕他真的做了“不讨喜”的事(毕竟胡亥继位是事实),那也应该有他这么做的足够合理的理由。而我想知道这个理由是什么,绝非《李斯列传》里的那种无法说服我的戏言。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

为什么觉得《李斯列传》里记载的李斯和赵高所说的话都是放屁戏言呢?因为就连太史公自己都说了:「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而对蒙恬的记叙则是:「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是時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破齐和威振匈奴都是大功,蒙氏的忠信肯定是没话说的。但你问李斯的才能、功劳和远谋比不比得过蒙恬?丞相大抵是自谦才会说一句比不过,毕竟某些方面——蒙恬是在外打仗的武将啊,李斯要是跟他比杀敌数量和战场指挥,恐怕是得下辈子换个胎投才行。然而除却这三点,无怨于天下和长子的信赖之类的,是非常主观而政治性的东西。换句话说,是后人和他人才能论定的东西。你非说比不过,我确实也找不出理由反驳。可这两个条件于说服李斯换储来说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不够重要,李斯是因为什么才被赵高说服的呢?

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裏。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歎,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聽高。

这就是割裂感的来源之一了。如果李斯所求真的是“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害怕“释此不从,祸及子孙”,不知自己“何处”,他之前又为什么要在举朝都同意分封的时候独自站出来赞成郡县制呢?

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複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秦始皇本纪》)

不要说这是因为李斯擅长揣摩迎合陛下的心意。但凡他存着一点为子孙后代考虑的私心,那只要在这次廷议的时候不说话,做“皆以为便”的群臣之一,那么即便是陛下,也很难以一人之力压下群臣的意见——因为君与臣在论功行赏时的立场是不同甚至相反的。李斯在这个时候出来说“置诸侯不便”,那便是身为“臣”却与群臣为敌,只站在陛下和秦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完全不曾考虑过自己的身后事。

从二十六年到三十七年,十一年的时间并不短,但足以改变这样一个臣子的心意吗?难道他在十一年前考虑不到自己和子孙么?如果说他在二十六年时没有子孙,这也是说不过去的,毕竟三十七年时已经「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了,二十六年时的李斯即便年轻许多,也应当已经有许多子女了。那么是这十一年间发生了什么足以让他改变了想法的事么?

从《秦始皇本纪》里我们能看到,统一之后,陛下出巡、刻石立碑、出兵、被刺杀(……)、求仙——是啊,陛下做的最“反常”的事就是开始求仙了!我们在《史记》里找不到李斯对这件事的看法。按理来说无论是支持或反对,但凡李斯表达了他的看法,史书上都应该有记载才对。史迁没有记,有两个可能:一是他觉得李斯表达的看法和他的列传整体画风OOC了,他不肯采用(这个操作是完全可能的,后面会说);二是李斯真的没有公开表达过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无论是哪个可能,都已经不可考了。我们能不能从其他的记载中推测出——因为求仙的事,两人的关系改变了呢?

博士齊人淳於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複,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秦始皇本纪》)

这是三十四年的事,引出了一个两人共同背的大黑锅——焚书坑儒。原文都引出来就太长了,丞相后面说要焚书,陛下仍然制曰“可”。而且看看丞相这个“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的吹法……我宣布,古往今来首席政吹就是你了,李斯!最好笑的是,博士淳于越的进言仍然是前面刚统一时那一套,要分封!陛下还装模作样地“下其议”……我看他是很清楚李斯会出来吹自己反驳才搞这么一套的,还保持了个从善如流的形象。真不愧是你啊,陛下!

而后陛下因为慕真人,不想泄露自己的行踪,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秦始皇本纪》)

看上去是三十五年发生的事。这个丞相是谁没有特指,但极有可能是李斯,因为这样的派头似曾相识:

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李斯喟然而歎曰:「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李斯列传》)

我们挨个分析。首先为什么李斯办个寿宴在家置个酒能有这么多人来——是因为他独得圣宠,事皆决于他,无论群臣怎么在内心diss“你个坚持郡县的混蛋”,表面上都得捧着这个上司才是。也难怪丞相要感慨自己“富贵至极”,“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这番话里甚至透着一些要退隐的意思。可见丞相其实看得很清了——“主上不知道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擢拔到现在这个地位”——他知道自己能坐到这个百官之首的位置,也就是因为陛下一直在。等陛下不在了,那些恨他的人一定会搞出不少幺蛾子来,到时哪怕他本人已经离世了,子孙只怕也不会有好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没读到过李斯的辞呈(……)哎,想休息什么的,他这话也就是说说,只要陛下还用他,他就会一直在。虽然陛下的年龄比丞相小,但丞相真的没考虑过要是陛下猝死了(毕竟有过那么多刺杀事件)自己的结局会是什么吗?秦国有那么多前车之鉴,他是一定考虑过的——只是不管代价是惨死还是绝后,他都不愿辜负陛下对自己的恩情,不然他只要在这个顶点全身而退就可以了。

至于梁山宫那段,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个场景:陛下在山上看到好多车骑,就问了一下身边的人:这有好多车啊,是谁的?左右说:是丞相的。陛下若有所思,大概当场也没说什么(按他的性格能把“弗善也”表现在脸上才奇怪呢——相关例证太多了,就算不谈前面分封郡县的事,这里也可以稍微@韩非 一下×)。

可过了一阵陛下又发现了什么呢?丞相减损车骑了!他当即大怒!怒的是什么?“此中人泄吾语”!如果他真的觉得丞相车太多(权力太大),身边的人把这话告诉给丞相,丞相就减损车骑了,那陛下应该开心才对——他成功借此敲打了丞相!何以要大怒?只能说那个泄露他所言的人,马屁拍在马蹄子上了……陛下的思路应该是:我明明没有表现出“弗善也”!你们之中有人瞎传我的意思!这还了得!万一丞相一直信你们的鬼话,这种小事便罢了!国家大事怎么办?(至于陛下非常宠丞相,看到丞相车多也不觉得他权力太大什么的,政斯党一家之言,放在括号里就好了,嘻嘻~)

我觉得自己这一番论证非常有理有据。好想大喊一句政斯好真啊!我要崆峒了!

其后一直到三十七年,仍然没有什么陛下和丞相离了心的记载。陛下的最后一次出巡,丞相也跟着了,这才发生了著名的“沙丘”事件——一个没有和陛下离过心,也设想过自己身后事的李斯,会被赵高那些浅显得根本立不住的只言片语唬到参与换储么?还仰天长叹垂泪太息(这动作也太套路了)说着什么“偏偏生逢乱世,又不能死,要去何处托付我的命运啊”,就听凭赵高安排了。

搞咩啊!听起来是不是太搞笑了点?李斯你这是OOC到什么程度了啊!

综上所述,支持李斯参与换储的言论从根本上是立不住的。然而在其他方面,史迁又表现出了他非凡的逻辑:也就是换储如果没有李斯参与也立不住。既然这两点从逻辑上都立不住,我又为什么要相信这个换储是存在的呢?

难道就没可能是陛下属意的本就是胡亥?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遊會稽,並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將。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餘子莫從。(《李斯列传》)

因为数次直谏陛下,扶苏被派去上郡监兵,这件事发生在三十四年“焚书坑儒”之后。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秦始皇本纪》)

带着胡亥出巡,却让《史记》以之为正统的扶苏去北边“历练”,过了三年都没想要叫他回来……陛下的这种种行为,真的是想要立扶苏的吗?

可是如果陛下原本就属意胡亥,他的人设似乎就有点一言难尽了。毕竟胡亥是亡国之君,史书上就找不到哪怕一点优点。陛下属意这个人,就很瞎——因为怎么看都是扶苏眉清目秀一点。

但记下了“胡亥”和“扶苏”这两个形象的史迁是西汉人。他开始写《史记》的时候,秦朝已经覆灭百年了,且他对前朝一定是带一个滤镜的——哪怕他并不怎么喜欢“今上”——所以秦始皇是暴君,李斯是奸臣,赵高阴谋深,胡亥全无能。

——毕竟,如果这些人都很好的话,汉揭竿而起的正当性又何在呢?秦又怎么会为汉所代呢?

秦王聞高彊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複其官爵。(《蒙恬列传》)

二世皇帝享國三年。葬宜春。趙高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秦始皇本纪》)

胡亥的年龄有争议,我们姑且采用胡亥十二岁继位的说法,也和少子(小儿子)相合。这个十二岁非常恰巧,他是在秦国统一那年出生的。我们可以说陛下是一个迷信的人,也许胡亥出生的时候有什么吉兆(然而因为他不是什么好的君主,所以这个吉兆也不可能见于史书,这一点大家都懂的);又或者只是胡亥出生的那一年开始,陛下总算稍释重负,再加上年岁也已不小,有心享天伦之乐,便格外喜爱这个刚出世的小儿子。作为一个父亲,他更喜欢胡亥是完全说得通的。说不定胡亥还长得好看、会说话、有些小聪明,甚至非常像陛下本人。因此陛下最后那场出游只带了胡亥一个儿子——胡亥想去,而且敢对陛下提要求。这个荣宠的程度在陛下那里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对赵高同样有误解。某种程度上来说,能称得上是丞相政敌的就只有两个人:韩非和赵高。丞相甚至赢了韩非(当然,当时陛下的站队也是很重要的),却输给了赵高。我相信赵高是一个阴谋家,足够忍辱负重的那种。他的能力也是很明显的:通狱法、字也写得好看,陛下让他做中车府令,出行时也把他当自己心腹班子里的一员带着,还让他当老师去教自己喜爱的小儿子胡亥。陛下是信任赵高的,信任到“阿法”而赦免他的罪,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意味着赵高的能力是陛下离不开的那种强——只有当赵高是这种程度的阴谋家时,我才能够相信丞相在政治中输给他的事实。

所以赵高同样不至于用一些说服不了任何人的话去说服李斯陪他换储。

谈及此处,我都还没有提到《赵正书》中的史料,这是因为仅从我的理解和逻辑上,我便已在知道《赵正书》前得到了这些结论。当然,我看了很多论文,论证胡亥十二岁继位不是二十岁的;论证丞相的《行督责书》是伪作的;还有论证《史记》被篡情况的……得知有人跟我抱有相似的怀疑,令我觉得吾道不孤。我相信《赵正书》的出现令学界很多人眼前一亮:终于有一份支撑自己逻辑的史料了!虽然目前还不能和《史记》的可信度相提并论,却也总有了一些其他的声音: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复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后不胜大臣之纷争,争侵主。吾闻之:牛马斗,而蚊虻死其下;大臣争,齐民苦。吾哀怜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议所立。”

“陛下万岁之寿尚未央也。且斯非秦之产也,去故下秦,右主左亲,非有强臣者也。窃善陛下高议,陛下幸以为粪土之臣,使教万民,臣窃幸甚。臣谨奉法令,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大臣,盈其爵禄。使秦并有天下,有其地,臣其王,名立于天下,势有周室之义,而王为天子。臣闻不仁者有所尽其财,毋勇者有所尽其死。臣窃幸甚,至死及身不足。然而见疑如此,臣等尽当戮死,以报于天下者也。”

赵正流涕而谓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宭,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太狠了……真的太狠了!对我来说这一段的意义不仅是陛下属意胡亥的例证,还有政斯的大糖!他俩怎么可以这么戳啊!!!虽然!虽然陛下死前跟丞相说的这些话好像不那么甜,但我反倒觉得就该是这样的!他可是千古一帝啊!说他完全信任什么人,我本来也不信。但他把这些话对丞相说了,就不是不信任,而是在等丞相的回应和承诺。他仿佛早就知道丞相会说什么,而丞相也如他所愿表了忠心,甚至万死不惧。于是陛下哭道:我没有怀疑你,你是我的忠臣……唉,想想也是,本来陛下就比丞相年岁小,又要先走,丞相见他这样,于心何忍?他的遗愿是立胡亥,那么丞相不管做什么都要达成这个遗愿,哪怕他可能早就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但不可否认,那时两人都希望秦朝能够千秋万代,只是后来事与愿违。

斯且死,故曰:“斯则死矣,见王之今从斯矣。虽然,遂出善言。臣闻之曰:变古乱常,不死必亡。今自夷宗族,坏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所谓变古而乱常者也。王见病者乎?酒肉之恶,安能食乎?破国亡家,善言之恶,安能用乎?桀登高知其危矣,而不知所以自安者;前据白刃自知且死,而不知所以自生者。夫逆天道而背其鬼神之神零福,灭其先人及自夷宗族,坏其社稷,燔其律令及中人之功力,而求更始者,王勉之矣。斯见其殃今至矣。”

李斯的这次奏言自称为“善言”,不过却出口不善,一开始就诅咒秦二世会随他而去,措辞相当激烈。他警告秦二世“变古乱常,不死必亡”,历数秦二世的种种过失,说他是“变古而乱常者”,虽未明言他会“不死必亡”,其实已暗含其意。所谓“酒肉之恶,安能食乎?破国亡家,善言之恶,安能用乎?”其实是告诉秦二世即使改正错误也已经为时已晚。李斯最后又重复强调了秦二世的过失,以“王勉之矣”的反语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冤屈,而末尾“斯见其央(殃)今至矣”一句已几近绝望。

李斯作为臣下,如此诅咒君王,按常理实在不可想象,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李斯作为忠臣的愤恨。可以说,这是李斯在生死关头的最后一搏,他故意用语狠毒,以激二世。《吕氏春秋·至忠》说:“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圣贤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李斯的奏言可谓“忠逆于耳,倒于心”,无奈二世并非贤主,李斯的至忠之言并没有让他幡然醒悟,虽然其后子婴又进谏劝说,仍然没有改变李斯被处死的命运。

这段陈词与上引《李斯列传》中李斯身居囹圄时的“仰天而叹”的文气十分类似。虽然二者语句基本没有相同之处,但均是发泄对秦二世的不满,用语都十分激烈。“仰天而叹”中李斯先直指秦二世为“不道之君”,又历数秦二世“夷其兄弟而自立”“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的过错,末尾“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一句与《赵正书》第三次奏言末尾的“斯见其央(殃)今至矣”异曲同工,对秦二世已经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在《李斯列传》中,司马迁是在“仰天而叹”之后,才记录了李斯自陈“七宗罪”的狱中上书,行文安排与《赵正书》恰好相反。比较来看,李斯的“仰天而叹”比自陈“七宗罪”的上书措辞更激烈、感情更丰沛,如果单从文章营造的烘托效果来看,《赵正书》将李斯“且死”之语置于自陈“七宗罪”之后的安排无疑更胜一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李斯列传》中全文引录了李斯阿谀秦二世的督责之书,这也成为李斯“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的最有力证据。而在《赵正书》中此事却只字未提。此前已有学者怀疑督责之书并非李斯之作,而是后人为了贬低法家而伪造的。我们推想《赵正书》作者不采督责之书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可能没有见过督责之书;二是见过督责之书,但以之为伪,故不取;三是督责之书为真,但因其与李斯忠臣形象不符,故不取

我读这段原文的时候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是《谏逐客书》的口吻啊!虽然学界论证《行督责书》是伪作、《狱中上书》也是伪作,有理有据却也令我慨叹:难道我就只能凭一篇绝非伪作的《谏逐客书》来脑补丞相的样子吗?一个人亲口说的话,亲手写的东西才是最表明其内心的。我本以为再也看不到丞相更多的进言了,《赵正书》却给了我一个惊喜!

而史家在书史时,会根据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对史料进行筛选,是很正常的事。这里我要引一段鲁西奇老师的《》:

李夫人得幸的故事,其实就是卫子夫得幸的另一个版本,平阳公主在其中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说有阴谋的话,那么,主谋也是平阳公主,与李延年兄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是,在班固的叙事里,平阳公主就退到了次要的位置上,而李延年兄妹却成为阴谋的主角:李延年写了一首歌,说是有一位佳人,多么多么美丽,让武帝遐思不已,心里痒得不得了;延年自己又不出面,而是让平阳公主向武帝推荐自己的妹妹;武帝果然喜欢得不得了,李夫人就得幸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可能。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情节都是真实的:李延年果真写过这首歌,他果真有个美丽异常的妹妹,他也很想让自己的妹妹得到武帝的宠幸;李夫人得幸的过程,也果真是通过平阳公主的引见,而且就在平阳公主那里给武帝唱歌跳舞,然后让武帝带回了宫,宠幸了(也可能和卫子夫一样,在平阳公主家里就发生了关系)。但是,这些事情的发生,本身并没有因果关系:李延年写那首歌时,未必就会是想引起武帝的情欲(这首歌,似乎也很难唤起人的情欲,当然,除了武帝之外),他虽然很想让武帝宠幸自己的妹妹,但未必想到用这首歌介绍自己的妹妹——最重要的是,如上所述,这首歌的主体部分,很可能就是现成的,采自西域的民歌,其本身并没有与李延年的妹妹联系在一起。《李夫人传》叙事的因果关系,显然是由“果”推出“因”的,即根据李夫人得幸的这个结果,去追溯其原因,并将之与李延年的歌联系在一起。换言之,是先知道“果”,然后推出其“因”的。这个因果关系,是史家建立起来的,历史过程本身并不具有这种因果关系。

在李夫人的一生中,可以相信,还是有其他故事的。《西京杂记》就记载了一个香艳的故事:“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过,探望;簪,头饰,用来固定发髻的长针。这是说武帝用玉簪给李夫人挠痒痒。它完全可以铺衍成武帝与李夫人是如何恩爱的。但班固没有写它,而是写了李夫人病中不愿与武帝相见的故事。其目的,显然在于突显李夫人是多么工于心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班固甚至改写了事实发生的顺序——他在这个故事之后,写道:“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把李广利、李延年之得到重任说成是李夫人死前未见武帝的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盖李广利任为贰师将军在太初元年(前104)八月(见《汉书·武帝纪》)之前,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也当是在李夫人见幸、生昌邑王髆之时,均非李夫人死后。换言之,李广利、李延年之受任、得官,应当是缘于李夫人之得宠,是在李夫人生前,而绝非李夫人之病死,更不是在李夫人死后。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史家的无情,以及没有原则或者说不坚持原则。第一,按照史家的要求,道听途说之辞、没有充足的证据,是最好不要采择的。但事实上,史家大量采信了这些未经证实的说法,其理由,并非它们是可信的,而是它们可以用于说明史家要阐述的某种道理。在这个故事里,因为传言有利于说明李夫人的用心险恶,所以班固采信了,并且希望读者也相信其为事实。第二,按照历史叙述的原则,是不可以将历史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弄乱的,更不可颠倒。但在这里,班固毫不犹豫地就这样做了,因为这样可以突显李夫人险恶用心的效果。我们知道,班固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史家,他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一般的史家,以及那些不堪的史家了。

在我们理解了史家的这个逻辑后,再回头看《史记》,可以发现相当多的证据。最典型的莫过于《李斯列传》的开头和后来李斯的结局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而夷三族。

一个最终具五刑夷三族的前朝丞相信奉老鼠哲学,岂不十分应当?诸位看官看着一个人以老鼠自比,还会对他有什么好感?可是见证了李斯做小吏时以老鼠自比的人是谁呢?难道李斯会引以为傲地到处去说吗?史迁又是从哪里取证的?

同样,站在西汉的立场,为扶苏确立正统性是完全有理由和必要的,当时起兵的许多人不是都打着项燕和扶苏的旗号么?开国的高皇帝也在其中。这种情况下,胡亥便是有为之君,也必然要遭到抹黑(如陛下);何况他本来也没有多好(都亡了国了),那就要连正统性都丢了。而且扶苏偏向“儒”的观点更符合西汉的治国之论;吹他也有一点清朝吹崇祯的感觉吧,诸君意会。

综上,如果只因为《史记》是正史就完全信它;因为《赵正书》是野史就不予采信,甚至提都不想提它一句——我一点都不想和这种逻辑的人说话,也请这种逻辑的人不要来烦我。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聊一聊《赵正书》的李斯形象了。

这个用嘲讽的语气说着“王勉之矣”的李斯,还是我熟悉的那个上书进谏逐客“窃以为过”的嘴毒李斯。快三十年过去了,他还是和从前一样,见到君主的错误就要指出甚至怒骂……啊不是,就要阴阳怪气一番。

只是这话语是何其冷啊!对着曾与陛下一起付出过无数心血,而如今将倾的秦国,我竟没有从他的语气里感受到苦楚。也并非曾磊老师所说的“诅咒”,他虽然讽刺……却也只是在点明真相罢了。

结合这些去猜丞相当时的心境,我竟不敢细思。是秉持着怎样的心情才能冷静地说出,“我要死了,你也快随我而去了”、“秦国很快就要亡了”之类的话呢。

曾说过“物极而衰,吾未知所税驾也”的丞相,如今真的见证了秦国的衰弱,也来到了他可以“税驾”休息的地方。他已经做了所有可以做的事,丝毫无愧于先他而去的陛下,和曾经强大一统、建立了“固非愚儒所知”的“万世之功”的这个秦朝。

只是回首流年,这些雄图霸业,到底皆是空啊。

我知道很多人讨厌李斯,是源于对秦二世而亡的意难平。有《史记》这个现成的、可以将锅甩在某人身上的正史在,似乎只要去恨这个令人生厌的李斯,意难平便会稍少那么一点。但秦亡国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那么多事件和巧合纠缠在一起,真的可以将其完全归过于某人吗?

黑格尔,18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主张悲剧的本质并非源于一个人物是正确的而其他人都是错的,也非源于善与恶的冲突,而是来源于这样一种冲突,在这个冲突当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对的,因此,悲剧是“正确与正确的对抗”,并发展至它合乎逻辑的结局。

这便是我想表达的。也许我们作为后世之人下个评判十分简单,也许我们意难平于秦的早亡,但这不意味着陛下或丞相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是的,我并不觉得属意胡亥的陛下有任何问题。当我们高高在上地觉得总归有一个人做错了什么事的时候,又是否曾设身处境地去想过,如果我们是这个人,能做得更好吗?若不那么功利地以成败论英雄,他们也都是曾真实存在过的人啊。带些逻辑和感情去看历史人物,同样能让我们自己的心不那么坚硬。而不那么坚硬……总归是好的。

政斯是最好的CP,我爱他俩一辈子。

}

深圳市睿显熙电子有限公司为您介绍宝鸡12832点阵屏(真棒!2022已更新)xthlme14,

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使宣传效果得到发扬。例如下图这款液晶屏用在北方石油压力表上的,北方的气温大家都是知道的哦,20℃~30℃是很常见的,这么低的温度咱们家的液晶屏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所以小伙伴们不用担心低温状态下液晶屏不工作哦!。

宝鸡12832点阵屏(真棒!2022已更新)xthlme,功耗低,画面呈现好。

正常的宣传可能是在需要宣,但如果使用点阵LCD液晶显示屏可以将宣传图片变成视频,可以使整个宣传效果更好地呈现,吸引观众的注意,图片也可以更好地放大,让更多的细节展示在观众的眼中。、应用范畴广泛当前液晶可应用的范畴规模有部门、交通、宝鸡、宝鸡、戎行、林业、等,液晶都能够为它们供给优质专业效劳。

电影中出现的显示屏被折叠到一个很小的空间中,这看起来非常奇妙,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实际上,灵活的可折叠显示器悄悄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许多图片和产品宣传需要确保足色让观众满意,所以点阵液晶个好处可以确保屏幕颜色和肉眼统一,向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将高清晰度、高亮度、良好的色彩饱和度的优质画面展现给用户。这种统一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产品本身的特点,没可以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产品的状态。

像素LED光源添加到原始的拼接屏幕黑色边框。长,小尺寸,低散热和SMD表面贴装技术,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可以单独拆卸和修理。色彩还原性超过95%,观看效果。它是市场上使用广泛的主流产品。

与相同规格的crt显示器相比,该显示器的机身非常薄,因此无论点阵LCD液晶显示器的规格有多大。广受好评的点阵LCD液晶显示器的辐射量非常低,这无疑是整天需要在显示屏前工作的人的福音液晶屏的显示优势突出,性价比高,具有高亮度、高色彩饱和度、广视角、高对比度、宝鸡命、低维护等众多特点。

的安装是固定的,通常直接挂在墙上,或用托架和机柜固定。为了提高稳定性,将采用固定方式拉动墙壁或天花板。在某些特殊场合和应用中,我们经常移动LCD拼接屏的位置,因此我们希望将LCD拼接屏设计为可移动的。有解决方案吗?。

能保证屏幕颜色的颜色统一和正色。

点阵LCD液晶显示屏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它的主要功耗和加热部分存在于背光灯管或LED上,所以它是一种低功耗的产品,不能加热。点阵LCD液晶显示屏使用的技术不同于普通的CRT技术

显示屏的显示清晰度与其价格和技术含量呈正相关。价格更贵,技术含量更高的显示屏显示清晰度更清晰。著名的点阵LCD液晶显示屏在市场上口碑好,客流量大。点阵LCD液晶显示屏的具体好处是什么?与液晶显示关系密切的就是监控中心的管理人员,所以研发一种高质量的画面显示效果和环保健康要求的平板显示屏是科技在终端显示设备上追求的目标。

明亮的背景颜色可隐藏手指印,减小刺眼眩目的光线对视觉所造成的影响。宝鸡图案背景会使眼睛专注于触控一体机屏幕图象而不是屏幕反射,即使在没有图标和菜单选项的区域也是如此。

正常的宣传可能是在需要宣,但如果使用点阵LCD液晶显示屏可以将宣传图片变成视频,可以使整个宣传效果更好地呈现,吸引观众的注意,图片也可以更好地放大,让更多的细节展示在观众的眼中。

而有的液晶拼接屏已经能够显示4K信。而LED显示屏想要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则意味着稳定性设计的难度呈现出几何基数的增长,像素间距下降50%,背板密度就得要提升4倍,这便是为何小间距LED已经突破了,8和0,6的瓶颈,但是真正大量应用的只有,这样的产品之根本原因所在。当然并不是说分辨率越高使用的用户就会越过,其实很多的用户只会采用分辨率一般的拼接屏。因为分辨率越高则意味着所需要的技术越难攻克,这就伴随着设备的成本会有所增加。这就导致选择高分辨率的用户不是很多。

在CIE1931色度图中,按重力中心定律,我们发现在G档范围内&Squrebcd的任意一点绿色混合一定比例的红色和蓝色,都可以将混合色的色坐标调整到直线cR和直线dB的交叉点O。

首先,可以很好地放大宣传视频图片。

睿显熙致力于智能产品的显示解决方案研发创新,为服务国内优质客户,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力求向产品的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力求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也致力于集成社会技术,整合优质资源,拓展新产品新市场,为促进产业升级,为社会智能化和人类进步,作出持续、积极的努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手掌心有个会跳动的血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