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分到底是什么病?

真实案例!我女儿16岁半得的精分。当时我们不懂这是什么病 。进了医院吃了西药后看孩子很呆。怕副作用太大害了孩子。偷着停了药跑了。然后四处各种心理治疗。中医治疗。但是都没有压制住。这期间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知道怎么熬得过来的。因为伴有重度抑郁。孩子经常在自杀的边缘徘徊。因此天天陪护不敢出门。即使出门孩子也不和别人说话交往。因此孩子几乎与社会脱节了。这期间我们只是中药治疗和心理治疗。这样过了大约两年多。发现不吃药或是只吃中药抑制不住造成的社会脱节现象再下去的话。孩子就完全废了。期间的幻觉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也是越来越大。因为这个幻觉在孩子的眼里是真实的。她不认为这是幻觉而是真实存在。里面的幻觉大部分是对她不好的方面。已经造成的精神衰退。因此我认为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让孩子接触社会。于去找大夫开了西药。吃了西药以后很快抑制住了病情。睡眠开始规律。然后慢慢回复了社交。虽然西药对身体有些害处。但是经过长时间痛苦之后。发现利大于弊。一是睡眠正常了,二是没有了幻觉,减少了幻觉对精神的攻击。精神衰退也慢慢好转。睡眠正常后大脑也慢慢得到了修复。另外中药也没有停。一直调理。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要和大家分享。就是关于脾胃。得这个病主要是大脑里的多巴胺出现问题。这个是让人产生快乐的最主要的东西。而多巴胺百分之90以上是由肠胃产生。我回忆了这些年我女儿犯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她肠胃病最重的时候。因此我们把精力全部放在调理肠胃上面 。从那以后我女儿越来越好。然后心理方面我们也是每天调理。几乎每天她有什么烦恼都会和我讲 然后我帮她解决。随着好转 。我们最后一次去医院。大夫说已经很好了。现在可以试着谈个恋爱了。在半年之内。谈了一个男朋友,不得不说一个好的恋爱可以拯救一个人。一个糟糕的关系可以毁掉一个了。女儿谈了恋爱以后。病情突飞猛进的好转。现在和正常人一样。但是西药我们还没有停。维持剂量。相信这样的好转。慢慢就会摆脱掉西药的控制了。我们拭目以待。


}

  精神分裂症不仅给患者自身造成伤害,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影响,真正改善患者的最终疾病结局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目前,在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优化治疗策略、选择代谢安全抗精神病药物、并有效控制激越行为坚持全程治疗等,是改善精分患者疾病结局的解决之道,对精分患者的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精分患者健康轨迹 影响治疗结局的关键

  同一事物在不同外因作用下可能形成不同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轨迹可以加以预测和改变。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则面临着精神疾病(症状与功能)与躯体健康(以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为代表)两大生存轨迹,其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患者的功能结局。

  由于疾病本身、生活方式和药物的交互作用下,精神病人更易合并出现一些躯体疾病,包括体重增加、高脂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这就是所谓的‘健康轨迹’。数据显示,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最首要的死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达一般人群的3-4倍,糖尿病死亡率为一般人群的4-7倍,这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10-2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健康轨迹是决定精分患者最终功能结局的关键。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张聪沛教授表示:“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血管事件作为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需要长期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则会导致依从性变差,将成为疾病康复期治疗的较大问题。因此,在疾病治疗初期,精分患者的医生及家属应该充分考虑到代谢综合征问题,密切关注和监控患者体重、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等变化,否则一旦出现众多的并发症,就很难帮助患者正真的回归社会,这也是改变患者最终功能结局的关键所在。”

  优化治疗策略 改变精分患者健康轨迹

  临床治愈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最终目的。让患者真正重回社会,从精神上和身体上都获得健康,是医生、家属和社会的共同期望和需要。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急性期医生处方的主要关注点仍为控制症状。快速起效、有效控制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联想散漫、兴奋、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等)及阴性症状(情感平淡、兴致缺失、意志减退、言语减少、注意不集中等)、改善社会功能为医生处方决策优先考虑的前4位。而对于较少心血管副反应、较少代谢系统副作用、较少的嗜睡等优先考虑级别较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李凌江教授表示:“医生处方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对代谢系统的副作用,否则会对患者长期治疗的结局产生一定影响。此外,从长程治疗角度而言,医师如果单纯强调控制患者的阳性症状,而忽视患者情感及认知症状改善,也可能使患者功能损害的恢复受到影响。而这些都提示我们,改变患者健康轨迹已成为获得更佳治疗转归的必然要求。同时,患者也更需要一种对情感及认知症状疗效理想的药物。”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涛教授指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战役。在全病程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选用疗效确切、症状作用谱较为广泛、不良反应轻、便于长期治疗的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国外包括美国、欧洲、世界精神卫生协会(WPA)治疗规则系统的建议,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精神分裂症一线治疗选择,相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其疗效和耐受性更好。如齐拉西酮等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能全面改善精神分裂症多维度症状,同时代谢系统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优化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两大轨迹,造就患者更佳的治疗结局。”

  有效应对激越 实现精分治疗全程获益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认识尚不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临床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以兴奋激越为主要就诊原因和精神症状而被发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于欣教授表示:“激越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不仅仅包括伤人毁物,超过60%的专家认定以下7类行为属于激越表现:坐立不安、踱步或过度运动,爆发性和/或不可预测的愤怒,恐吓行为,躯体和/或言语自虐,贬损或具有敌意的口头攻击,冲动/缺乏耐心或对疼痛或挫败缺乏耐受性,不合作/命令性行为或拒绝治疗。患者的这些激越行为,不仅严重威胁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不利于疾病治疗。因此,快速解决兴奋、安全控制患者激越行为,不仅有利于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更有利于精分患者全程获得适合的治疗。”

  目前抗精分的方法有很多,但大部分治疗手段对于激越的治疗还不能全面满足临床的需求,每一种治疗手段在起效时间、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使用方便性以及长期连续性治疗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传统以睡眠和镇静为主要治疗方式对于患者而言,可能导致严重后遗症或不必要的副作用,包括导致严重的躯体疾病甚至死亡,而潜在精神疾病却未得到治疗,对正常治疗及患者的功能构成了干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兼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施慎逊教授表示:“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临床中针对激越行为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变迁。抗精神病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不仅使患者安静下来,同时安全性相对较好。根据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推荐,针对急性期不合作患者,在完成患者躯体情况评估和精神科诊断后,可使用针剂肌肉注射的方法给药(如齐拉西酮速效针剂),有助于快速控制兴奋激越,有利于改善患者配合治疗,更为医护人员对患者后续的评估和治疗提供条件。”

  此外,应充分考虑到精分长期治疗的要求,在肌注抗精神病药获得控制兴奋激越或暴力行为的疗效后,应尽快改为口服用药方式。张聪沛教授强调:“针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应坚持‘全病程管理’的理念,制定并执行从急性期到康复期的全面治疗方案,不仅要考虑急性期症状的控制,还要考虑患者的长远获益。因此,最好在精分全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以及维持治疗期间,选择同一种抗精神病精神药物。这样使用方便,容易序贯,即保证急性期快速控制激越行为,又可平稳过渡口服药物,避免多药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持续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最终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

  今天界哥就要来扒一下在精神病院搞研究,结果搞到被人研究的一个牛人……

  这哥们儿叫Brandon Chuang,他在地处硅谷中心旧金山湾区的亚裔家庭出生,全家都是成功人士。他自己也混得挺不错,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尖子生,分子生物学专业,有女友,是大学兄弟会成员。

  他有个理想就是去读医学院,而且他确实去申请了,比较遗憾的是虽然成绩优秀考试分数拔尖,但是没申请上。

  在美国被学校拒绝不罕见,所以他一点儿没气馁,先去申请了一个精神病研究中心的职位,打算干一段再去申请一次医学院。

  他申请的这个职位的老板是UCSF(加州大学三藩分校)的精神病学专家JoshWoolley,是个精神科医生。当时Woolley主要在研究催产素对症患者的疗效,Chuang因为底子好又聪明,上手很快,所以许多的临床试验都是交给他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过很多患者,当时他对患者的印象就是思维模糊、孤立。

  精神分裂症这个东西,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大约是1%,但是有家族史对发病率的影响很大。这哥们儿看上去应该没家族史,所以他完全是被那1%的几率给砸中的。

  就在他的老板刚刚对他表白“你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很依赖你”,之后不久,他就开始不对劲了。

  “脑子好像被泥巴糊住了”,这是Chuang自己的描述,一开始的症状是,正经问题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去想,不正经的问题倒是想得很多——比如他认为周围所有人都在算计他,包括他做精神科医生的老板也在阴谋害他。

  尽管他的老板就是个精神科专家,也看出来这哥们儿现在绝对不是啥“青年的”,而是有明显的妄想症状。但是这哥们儿非常倒霉,他去看的精神科医生不是他老板,那个医生把他误诊了。

  对于精神分裂症这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的病来说,这一记误诊搞不好让Chuang损失惨重。医生的诊断是抑郁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开的方子是叫他去参加小组治疗。可以想象,治疗抑郁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的小组对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多么的没有卵用,这哥们儿依然是一个得不到治疗的精分患者。

  到后来他老板看不下去了,尽管不能干扰对方的独立诊断,这位老板还是打电话去把Chuang的精神科医生怒骂了一通。这位BOSS表示,眼看这哥们儿一天天情况在变坏,自己作为专家却不能给他搞来正确的治疗,又气又无力。

  其实精神分裂症误诊、漏诊不是个例,即使是老美,也有40%的精分患者得不到治疗。

  老板的怒吼还是有用的,又看了几回门诊之后他被确诊为精神分裂障碍(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开始吃百忧解和利培酮,这两药的副作用对他来说也够呛: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抑郁。

  不过他的妄想症倒是好了,因为不妄想也能继续工作,再加上他自己对精神分裂障碍的抵触……所以,他就“感觉自己已经好了”,把药停掉了。

  自行停药可以说是所有精神疾病治疗的大忌,但是如果已经得病了哪还管得了这些啊。这哥们儿就是这样,自己明明就是研究精分的,得了精分还自己停药。下场也非常惨烈……

  某天晚上全家看电视呢,他弟问他“你还好吗”?他突然就暴起,掀桌,并且企图扑倒他弟。全家人面对这个状况全部都一脸懵逼。虽然说他们注意到这哥们儿越来越沉默、远离社交——而且这家人知道这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典型症状——还是没当回事。所以当他在全家人面前大爆发的时候,一家人都愣了。

  家人完全无法让他冷静下来,想把他送到医院的企图也失败了。最后没办法,打电话报警了。

  警察来了之后情况更坏了,处于精分活动期的哥们儿冲向了警察……

  还好警察没掏枪,只是给按住拷走了。算是捡回一条命。

  被警察拷走的Chuang展开了警方的精神收容所一日游,那里关的全是疯狂乱叫、低语不止或者大声诅咒的患者,反正,就是因为有社会危害而被强行收容的那种……很有点《沉默的羔羊》里关莱科特医生的地牢的画面感。

  也是因为这个收容所给人感觉如此恐怖,这哥们儿在被关进去的瞬间都快绝望了——他以为自己会在那儿被关一辈子。不过还好,第二天他就被送到精神专科医院去了。

  这回他学乖了,因为还想出去继续工作、继续申请医学院,所以他很配合治疗,按时吃药,努力表现自己很OK以期望快点儿出去。不过回顾起来,他认为自己那时候“还在否认患病”。

  他的这种努力配合让他在几周以后获得出院许可。

  结果,他和爹一块儿出去办事的时候,在公共场合突然就开始尖叫。他自述是因为没来由的头痛,只有尖叫才能减轻一点症状。

  他爸立马把他塞回了精神病院。

  到了精神病院,他还在继续因为头痛而嘶吼,并且向一位护士索要以便。

  医院对他注射了镇静剂,头痛消失了。

  这回他认清了现实——自己真的有毛病。

  这次的医生给他换了处方,他开始改吃——这种药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同时又能激活5-羟色胺受体。这药能让他镇静下来,而且保持大脑的功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度精分和正常人有区别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