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左半侧手脚麻木,做过头部核磁共振没问题,中医是怎么调理的?

导读:国医大师治痹症,使用频率最高的通行气血的方子。

在中医中,颈椎病称为项痹,心痛称为心痹,胸痛称为胸痹,肢体行走不利又称为萎痹。

而黄芪桂枝五物汤正是治痹症的常用方

方如其名,是由黄芪、桂枝与另外3味药组成,构成五物。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9g 桂枝9g 白芍9g 生姜18g 大枣4枚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腿脚麻痹都有见其身影。临床治疗中,凡见肢体肌肉麻木不仁,感觉异常障碍等疾病,均较常使用。

在首届国医大师学术经验分享会上,数据显示,除了国医大师朱良春自拟的痹通汤。在治疗痹症中,国医大师使用频率最高的经方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

注:经方即出自古代典籍的方子

刘渡舟老中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经验

融某,男,61岁。患头晕病史三年之久,近年来自觉左太阳穴处如虫蚁爬行状,左侧肢体麻木不仁,经多方医治无效。脉浮大无力,舌苔薄白。

处方:生黄芪40克 桂枝12克 生姜12克 白芍12克 大枣7枚,×6剂

服药后头晕明显好转,太阳穴处虫蚁爬行感消失,肢体麻木亦减轻。改用黄芪为50克,另加当归10克,再进六剂后,诸症全部消失。三个月后追访,未见反复。

  • 医案二(治疗四肢麻木)

李某,男,49岁。一年多前,发现四肢迟钝,慢慢发展为麻木,肢体强直,屈伸不利,行步不稳,头重脚轻如踏棉花,伴见腰痛,腹部拘紧如有束带。CT检查,发现C2-C6椎管狭窄,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建议手术治疗。患者顾虑故而转请中医治疗。舌苔白略腻,脉来涩迟。

处方:生黄芪4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姜15克 大枣12枚

上方服2剂后,各种症状均减轻。原方加大剂量,改黄芪为50克,桂枝12克,加牛膝10克,又进六剂后,患者两腿已能行走,不用他人搀扶而来就诊。

有很多时候身体的麻木,四肢不灵便都很可能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出了问题,在身体其他地方产生的代偿反应

比如最常见的颈椎问题,现代人由于手机屏幕的频繁使用,常年低头,形成了各种颈椎增生,压迫局部气血,造成颈椎的气血淤堵。

在颈椎表现为痛,但是在身体的四肢就可能表现为麻痹感,手脚不灵活。在头部可能就表现为容易头晕(如第1个医案),甚至还会导致反复的偏头痛不愈。

这就是为什么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通行气血以后,颈椎病消失了,四肢麻木也消失了,头晕头痛也消失了的原因。

殊途同归,骨伤科张建福大夫在他的医案中也记录了这种代偿导致的12年偏头痛。

抓住体态不正病机,针灸治12年偏头痛有奇效

患者女,54 岁, 自42 岁就开始反复偏头痛,持续12年,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无异常。发作时左耳——后脑中线区域、眉骨高度位置呈抽搐、搏动性疼痛伴恶心,严重时呕吐,吐后稍缓解,每次持续数天到十余天不等。发作只能服止痛片缓解,止痛无效便输液控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初诊,考虑大多数头痛和颈椎密切联系,查体见颈附近有多处明显粗硬条索、压痛点,予以针灸松解。

针灸取穴:天柱穴、风池穴、肩井穴。

针灸治疗两次后,患者告知头痛并未见明显缓解。

经三诊,细查体态后,发现患者右腿比左腿细,询问患者,原来在四十多年前,右腿受过比较严重的外伤,外伤愈合后,走路一直觉得别扭,上下楼梯不灵活,也没太在意。

这是个重要的信息,我决定先查找出右腿损伤的病灶,疏通下肢的经络,主穴:承山穴、委中穴、承扶穴。最后再加上治疗颈椎的主穴:天柱穴、风池穴、肩井穴。

第四次复诊,患者告知头痛大为减轻,只有颞部(耳后)少许搏动感,不需要再服用止痛药,走路也轻松不少,上下楼梯比之前更灵活了

虽然症状只是在头部,但人是一个有机的密不可分的整体。腿受伤,人体会保护性的用另一条腿代偿,以及身体的某一部分代偿,以分担更多的身体重量,这样必然会影响气血分布经络分布的失衡,进而对全身都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体态歪斜产生了,偏头痛也可能由此产生

体态纠正,可能普通人认为只是爱美,但说白了其实是为了健康。当身体气血运行通畅的时候,这种体态不正的代偿也会消失,这其实是一箭双雕。

划重点:如果你也有肩颈痛、颈椎疼、腰背痛、腿脚痛等骨科方面的疼痛症状,欢迎大家给老张留言,老张在线为您解答。

}
摘要:经常手脚、腿麻的人要注意了,可能是身体某些器官出了问题。

在生活中大概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过手脚麻木的情况,或者是腿发麻,比如坐姿不对、午睡趴着等就会感觉,手麻、腿麻的跟不是自己的一样,半天都动不了的感觉简直生不如死。

常规原因大概就两种:第一种,由于压迫到神经上直接导致神经细胞的麻木;第二种则是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造成末端供血不足,末梢神经缺血后就会出现麻木。

当然这些麻木状况及时调整后慢慢就会缓解,大多数人是不会在意这些小问题的。但如果既没有受压也没有久坐,以及长时间内总是出现这些麻木状况,就必须要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潜在的毛病!

偶尔的手脚发麻、肢体麻木是一种常见症状,但若是长时间出现,危害就很大了。可能是人的肢体神经已经受到损伤,或者是长期患有糖尿病、运动神经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堵塞等因素造成手脚肢体麻木。

如果手麻集中在无名指、小指区域,就要警惕可能是尺神经问题,长时间屈肘会压迫到尺神经,从而引起手麻;如果是手麻区域集中在拇指、食指和中指,则说明正中神经可能受损,也会跟脑部神经有关。一些老年人可能会由于消化不良、营养跟不上等因素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而产生末梢神经炎,也会出现手脚麻木症状。

如果是一侧的手臂、手指麻木,极有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这一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表现,近几年来呈年轻化趋势。长期久坐不动、颈部姿势异常、颈部受寒、枕头过高等,特别是电脑、手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颈部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增生、肥大等,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压迫到临近的颈神经根、血管时,就会出现手臂、手指麻木。这种麻木一般为慢性、反复发作,也会伴有颈肩的酸痛、僵硬等。

大部分人会出现下肢麻木症状,通常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单侧或是双侧的大腿、小腿和双脚的麻木,同时伴有腰部的疼痛不适等症状。腰椎病变就会引起上肢麻木和腿部的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由局部神经受到刺激造成的,比如腰椎病、腰间盘突出等。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剧烈运动、外伤史、吸烟、受寒以及不良姿势等情况都会容易造成腰椎疾病,患者可通过X光片、CT或核磁共振检查来确诊。

手指麻木无力可能是脉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指由腕部外伤、脱位、骨折、扭伤或劳损等原因造成的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淤血机化引起的组织变形,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的手指麻木无力,症状会进行性加重。多见于从事拖地板、洗衣服等从事家务劳动较多的中年妇女患者。

单侧肢体麻木或是脑梗先兆

如果发生手脚麻木只在一侧肢体,另一侧又完全正常,那就要警惕是脑梗的先兆了。可能由于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脑缺血很容易发展成脑梗死,通常都是急性的,而且会伴有言语障碍、半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因此,对于有三高或者颈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出现这种手脚麻木状态一定要及时就医。

对称性麻木要预防糖尿病

许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控制不好血糖,就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出现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病发症,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异常。所以,一定要定期测血糖,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如果老年人发生长期的慢性手脚麻木症状,且持续不能缓解,这就要小心可能是恶性肿瘤所致。肿瘤到了晚期阶段由于远隔部位效应影响,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如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因此,没有查出常见病因的,一定要去做个全面检查,例如肝、胃、血液等,女性则要注意卵巢和乳腺,尽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

手麻也要警惕痛风或中毒

有临床显示,手麻的患者中大概有1%是由痛风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压迫到正中神经,从而引发手麻疼痛;另外,针对吸烟喝酒的人,如果酒精摄入过量也会出现手麻症状,这是由于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很多患者是做了一些检查才会发现身体上的病变,因此,到了中年以上,特别是体型肥胖者,如果出现以上类似麻木症状,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排除身体麻木的原因,一般考虑做以下几个检查:

  • X光检查:X光是常用的骨科检查手段,用于炎症性和退行性骨关节病变、骨骼外伤、骨关节肿瘤、结核、脊椎形态台变的诊断。
  • CT、核磁共振:X光不能明确病变时,需要进一步做CT或磁共振,通过这两个检查可以清楚诊断有无颈肩腰椎病,具体是哪一节突出,有无压迫神经、椎体狭窄、脊髓压迫、肿瘤等问题;脑部CT和磁共振,可以发现脑血管病变。
  • 肌电图: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可以判断周围性神经损伤和中枢性神经损伤。
  • 血管及神经病变相关检查:帮助三高患者排查血管病变,通过动脉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等检查血管病变程度,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

上了年纪手脚麻木的患者,首先,一定要注意防潮保暖,避免身体过度受凉,注意按时作息;其次,要做好规范饮食,多吃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预防“三高”血症,此外,还要避免忧思恼怒,平静心态。

下面是一些缓解手脚麻木的方法可参考:

1.轻轻捶打,捶打的力度以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为准;
2.左脚麻时抬起右胳膊,右脚麻时抬起左胳膊;
3.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增进血液循环。

如果不是短时间的身体四肢麻木,而是持续一整天以上长期且有规律性的手脚麻木、腿麻症状,千万不要忽视,要尽快去医院诊断治疗。

}

一、手脚麻木是怎么回事

  所以会手脚麻木的情况,其实原因是有许多的。而一般情况下则有以下会引起手脚麻木。

  一是脑血栓引起大脑的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足麻木,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另一种可能是颈椎的骨质增生压迫了颈部脊髓神经,导致手足麻木。这种情况要到医院的骨科,最好是脊柱外科就诊,做颈椎X光片、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

  如果患者是因为脊椎髓受压而导致手脚麻木的话,则应该采取牵引或者是使用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如果病情严重,并且药物治疗无效的话,则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了。

  手脚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治疗。

  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

  手术治疗是可以通过手术来引开受压迫神经从而达到接触神经受压迫以及神经受刺激等目的。

  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病变原因和性质。如果是周围神经(除脑、脊髓以外的神经)损伤,一般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二、五大原因导致手脚麻木

  1.手发麻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

  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手指发麻是其中之一,做颈椎X线片可以帮助诊断。治疗颈椎病除可以采用理疗、牵引和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外,平时可做一些缓慢活动颈部的保健操;睡眠时枕头高矮要适宜,一般以7~9厘米高为宜,软硬也要适中,睡姿要正确,以避免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

  2.手发麻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

  对于一些经常喝酒的人来说,如果出现手掌发麻,就预示着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就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障碍,甚至不可逆转的病理损害,如慢性消化道炎和溃疡、酒精中毒性心肌炎、脂肪肝或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或脑萎缩。

  3.末梢神经炎引起手发麻

  老年人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差,营养不良,会引起维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经炎,引起手指发麻。在睡眠中如果姿势不正,颈项偏斜手臂受压亦会引起手指发麻。

  4.糖尿病也会引起手麻

  糖尿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就会有四肢麻木感和感觉异常等症状。一旦患有糖尿病,要进行正规合理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等。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手麻

  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症。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加上晚上睡眠时血流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一过性脑缺血而发生手指发麻的现象。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压、查血脂、做血液流变检查,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要做降压、降脂治疗,并要多饮水,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尼莫地平、丹参片、小剂量阿司匹林等药,以改善微循环,手指发麻的现象便会消除。

三、手脚麻木的运动治疗

  1、十指交握放在脑后,重量置于手和手臂,将头往下压,脖子伸直,深呼吸5次。

  2、将右手置于左耳,轻轻勾住,让头倾向右方,做深呼吸5次,重复数次后换左手练习。

  3、慢慢旋转颈部,顺时针、逆时针各5次。

  4、将肩膀提高,吐气并放下,重复4~5次。

  5、晃动肩膀,向后5次,向前5次。

  6、脸向右看后下方,重复3~5次,再反方向进行。

  7、放松坐着,手臂垂直平放于膝,然后抬头挺胸,二者交替运动3~5次。

  将腿弯曲提起与胸平行,提起、放下各5次,可让你备感舒适。

  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脚踝各10次。

  将脚趾并拢,弯曲向上,伸直向下交替做5次。

  脚平贴于地然后换脚,重复练习20~30次。

  1、用指尖按住头顶部,上下移位。(轻按)

  2、用指尖轻轻由太阳穴按摩到下颚处。

  3、食指与拇指捏住上眼皮,向外拉,反复多次。

  4、沿着面颊骨按摩眼睛四方。

  由鼻孔旁向外按摩至下颚,再回到原点。

  沿着下颚向下按摩。

  下颚左右转动各5 次。

  手掌按住鼻尖做圆周运动,每个方向5次。

  捏住耳骨向上、向下、向外拉各3次,然后向前、向后各转动3次。

四、手脚麻木的护理保健

  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病程严重可有肌肉萎缩。但多数患者病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化验检查神经系统也无明显损害病变(个别患者肌电图异常)。本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延续数年至十余年。

  注意按时作息,做到饮食有节,尤其不可过食肥甘厚味,预防“三高”血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跑步、保健操、户外运动等,以增强体质,并使气血流畅。中年以上,尤其是体型肥胖者,如见食指、中指或舌根麻木,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麻木遇阴天雨湿而加剧者,应注意保暖防潮,尤其注意保暖、身体过度受凉、受寒,或严寒的气候往往会加重麻木的症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脚麻木嘴唇麻木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