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15岁仙人跳判几年

1、二人发生关系时韩某的实际年龄。

2、二人发生关系是否存在强迫行为以及是否存在证据。

3、烟台警方是否存在明知其犯罪帮鲍某脱罪的渎职行为。

督导组的结论是,没有。

说实话,这真是一场魔幻现实主义大作。


如果可以拍电影,我会这么拍:

一个山东烟台的小刑警,刚刚毕业,平凡到他是故事里唯一没有名字的人。

一日,韩仁欣小姐来报警,看到接待她的是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怯生生的地说,小警察…叔叔,强奸案你接不接?

他听着小韩的控诉和她提供的证据、看着小韩身份证上的年龄,简直想即刻逮捕小韩的继父,鲍鄂。

这时,小警察的师父甄至高告诉他,干这行,得用事实说话。让小刑警冷静一下,由师父亲自处理。

小警察茫然度过一日,只觉得不把鲍人渣就地正法对不起头上的国徽。

晚上看到鲍鄂得意洋洋地开着豪车送回师父、接回小韩。他觉得自己的三观崩塌了。

从此之后,他不再跟师父说话。

小韩依然会用QQ跟他联系,高兴时会讲一讲自己的学习生活,比如读初中时写的《北京奥运观后感》,说自己以后想当作家。

更多的时候,小韩并不开心。她会倾诉自己的痛苦,比如今天又被鲍老贼折磨,自己多想逃离现在的生活。

小警察没法把姓鲍的绳之以法,只能以私人身份建议小韩保留证据,万一以后有别的警察接手案子呢?

白驹过隙,小警察开始迟到早退,仿佛在用行动告诉师父,自己很不满意。他会偷偷打给女孩钱,仿佛这样就可以消解自己的无能。

直到师父退休时,小刑警在退休宴上酩酊大醉。直到师父端着酒杯过来,他抱着师父大哭不止,师父安慰他到深夜。

第二天,上级告诉他有新任务,原来是师父把鲍老贼的案子给了自己。他重新整理卷宗,多方走访,越调查越觉得心惊。

他看到了小韩和老鲍是如何没羞没臊地过日子的。

他知道了小韩的很多秘密,比如闲鱼上挂着的各种奢侈品。

直到他看到小韩那些除了老鲍之外的男朋友们,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又崩塌了一次。

他质问小韩,小韩没心没肺地笑,反问小警察,“我有求着你帮我吗?不过,对于驯服老鲍而言,报警简直是最好用的方法了。下次再报警,你们还是得受理啊,毕竟人家可是未成年人哟。如果你拒绝,就像之前你提醒我的那样——我可以找其他警察处理这事儿啊。”

他仍认为鲍某是个人渣,但是这件事里人渣显然不止他一个,也明白了师父的苦衷。

从此之后,他不再受理小韩的报警。因为辖区内不只是他们俩人,其他更有必要处理的案件更需要他。

不久之后,南京警方打来电话,直言他不负责任,问他为什么不受理小韩的案件。

小刑警不知该如何作答,最后甚至不耐烦地恶语相向,毕竟自己并没有做错。

电话录音很快被传到网上,他成了名人。不但相关部门每天都来问询,家门口也多了许多诸如“袒护强奸犯”、“渎职”的大字报。

停职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当时在电话里就告诉南京的同行,这件事到底有多么魔幻?可就像之前不了解真相的自己一样,谁信呢。

每天接无数个电话,都是骂他的。其中也有小韩的,笑着说,小警察,你什么时候辞职?

每天看到亲人的眼睛,都是绝望的色彩。与此对比的,是小韩的家人,自从事情闹大,知道能借势再捞一笔,喜上眉梢。

每天想自己的未来,都是一片茫然。闲暇的日子,就写辞呈,把自己受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写进去。

微博上,又有一位女明星加入骂他的行列。

他在网上跟人争论不休,一遍一遍地问那些在网上骂他的人,你们就不能等一等真相吗?

不能等,真相仿佛早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清楚明了。

没人相信他,人们更愿意相信老鲍买通了小警察共同作恶的故事。

他一遍一遍地回忆当时办案的细节,把他们写下来。

当家里的a4纸被用光的时候,他终于想到一条关键线索。

“奥运会的时候小韩才8岁,怎么可能上初中呢?”

“一个五岁的孩子是如何更新QQ空间的?”

当他听到督导组要来的时候,高兴得像个孩子,别人以为他疯了。

他把自己搜集的证据和侦查方向给了督导组,并提出了他的质疑,以他跟小韩打交道的诸多细节来推理,小韩很可能谎报了年龄。

虽然这个推测很大胆,但求证却很简单。

调查结果终于出来了,他对案子的处理没错,只是沟通方式有点问题,并没有渎职。

父母终于能挺着胸膛去买菜了,女朋友终于把他从黑名单里放出来了,门口终于没人再来泼油漆了,他也终于回到单位了。

本来想递出的辞呈被自己扔进了垃圾桶,因为他后来想明白师父退休时跟他的话了。

他也把这句话郑重地打出来,想发给小韩。

“事情的真相比他们口里的正义重要得多,人们越喜欢追捧后者,我们就越得守护好真相。”

他想了想,在后面加上:


如果我们真的活在一个靠舆论审判罪犯的年代,鲍某早就被凌迟处死了。

这样我们的社会固然少了一个恶棍,但是真相就没有被珍视的必要了。

而且我几乎可以断言,即便案情公布,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坚信鲍某手眼通天、上下打点,顺利脱罪。其实这些人不是不愿意相信真相,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早先的判断本就是一厢情愿的。他们自以为自己代表着正义,实则只是打着正义的名义讲一个自己和听众都愿意相信的故事罢了。

在“后真相时代”,少一些先验判断,多一些审慎耐心,谁知道,未来被舆论送上断头台的不是自己呢?

}

当前在线律师11,728位,如遇类似法律问题,立马咨询!

  • 一般的刑事案件从刑事拘留到法院判决也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如果流窜作案、团伙犯罪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以下是刑事诉讼程序,请参考: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11,728位律师在线立即咨询律师,3~15分钟获得解答!

  •   暴力犯罪具体是指哪些,  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者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共基本特征为具有明显的暴力性质。  (1)直接规定“暴力”为犯罪的要件。如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抗税罪、强迫交易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抢劫罪、妨害公务罪、妨害作证罪、强迫卖血罪等等。这类犯罪除少数只以暴力为要件外,多数犯罪还规定可以以胁迫、其他方法、手段构成犯罪。  (2)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暴力”,但是法律用语事实上是指该种犯罪是以暴力(包括以暴力为胁迫内容)的行为实施的,刑法上则以“叛乱”、“暴乱”、“强制”、“绑架”、“殴打”、“聚众扰乱”、“聚众斗殴”、“劫夺”、“暴动越狱”、“强迫”、“阻碍”等来表示。如武装叛乱、暴乱罪、绑架罪、劫夺被押解人员罪、暴动越狱、聚众持械劫狱罪、强迫卖淫罪等。  (3)既没有直接规定暴力为要件,法律用语也并不意味着该类犯罪只能以暴力行为实施,但实践中该类犯罪通常是以暴力行为实施的,传统观念及理论上也认为该类犯罪就是暴力犯罪。如爆炸罪、放火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犯罪。  (4)虽然不具有上述的各种特征或者特点,但是法律将以暴力实施犯罪的,规定为从重处罚的情节,或者按照刑法所规定的的相应犯罪论处。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犯各种走私罪而武装掩护走私、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之第5项之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之第2款和第3款之罪等。由于法律对该类犯罪在规定上的不统一,因而如何界定暴力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  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在宣布取保候审决定时,应当告知被取保候审人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有关规定,否则,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 涉嫌构成犯罪。先行拘留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假释的情形:刑法第八十一条 【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约又怕仙人跳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