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到哪家淋巴瘤治疗好?

世卫组织总干事再次重申 新冠病毒来自自然界

当地时间9月25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针对新冠病毒来自实验室的言论,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再次重申,世卫组织相信科学和证据,目前所有论文均显示新冠病毒来自自然界。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根据以往关于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病原体的研究经验,确定其动物源和中间宿主需要一定时间,需要进行非常详尽的调查。如果不知道其源头和中间宿主,就有可能再次传播给人类。

雄性麻雀快速适应COVID-19封锁,发出更加性感的鸣叫声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随着美国旧金山市的街道在COVID-19流行病的头几个月中被清空,该市的雄性鸟类开始更柔和地唱歌,并提高了它们的发声范围,以便使得它们对雌性鸟类“更性感”。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2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inging in a silent spring: Birds respond to a half-century

超强效抗体混合物阻断新冠病毒附着宿主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发现来自康复的COVID-19患者的超强效抗体(ultrapotent antibody)混合物可识别和封锁这种大流行冠状病毒的感染复合体(infection machinery),并阻止它进入细胞。每种类型的超强效抗体发挥的作用存在重叠,但是也略有不同。低剂量的这些超强效抗体,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混合在一起使用,都可以阻止SARS-CoV-2在肺部中复制,因而保护仓鼠在暴露于这种病毒时免受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2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Ultrapotent human antibodies protect

新型疫苗策略或能利用T细胞来为机体提供抵御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力

鉴定出抵抗新冠病毒的高效抗体,可保护受感染的仓鼠免受肺部病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和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抵抗SARS-CoV-2的高效抗体,目前正在着手开发被动免疫策略。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一些SARS-CoV-2抗体结合来自多种器官的组织样本,这可能会触发不良副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23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therapeutic non-self-reactive

两篇Science揭示一些重症COVID-19病例与基因突变或攻击人体的自身抗体有关

近日,两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些威胁生命的病例可以追溯到患者免疫系统的薄弱环节。在患有重症COVID-19的患者中,至少有)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或

}

    2019年12月13-14日,由中山七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广州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深圳市淋巴瘤高峰论坛暨广州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我院召开。

    此次会议邀请了我国肿瘤内科学奠基人、国内化疗界泰斗管忠震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忠军教授、李志铭教授、张玉晶教授、蔡清清教授以及中山七院病理科主任薛玲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中山七院肿瘤科汪波主任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出席本次大会的还有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洋教授、饶慧兰教授、陈晓勤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勇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王炜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王恩秀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清华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陈善义教授、张新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郭智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李祖国教授,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易基群教授,中山七院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林东军教授、病理科的杨峥副主任医师、科研中心常务副主任朱瀓明教授、钱志荣研究员、杨默研究员、陈韵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

    张常华副院长为大会致欢迎辞。他指出,淋巴瘤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以中青年患者为主,对社会影响大。淋巴瘤病理分型复杂,治疗手段多样,精准的诊断和规范的多学科治疗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管忠震教授为大会致辞,他勉励各位青年医生在医疗工作的道路上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好医生。

    随后,汪波主任主持大会。他提出,中山七院作为中山大学在深圳运营管理的直属附属医院,以传承百年中大医科文化为己任,造就同质化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希望此次会议的召开可以为各地区从事淋巴瘤临床、病理以及基础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高水平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也能提高淋巴瘤诊治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服务。

    学术交流环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忠军教授讲解“高危弥漫大B淋巴瘤治疗新进展”,以弥漫大B淋巴瘤治疗切入此课题进行淋漓尽致的剖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志铭教授对“胃淋巴瘤诊断治疗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芳教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解了“睾丸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新进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晓勤教授带来了几例“粒缺伴发热”的病例报告,源于临床,又回归于临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洋教授介绍了“惰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饶慧兰教授则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HO分类解读”做报告,与时俱进,在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面不断更新历程。

    12月14日上午,学术交流继续进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杨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玉晶教授为我们讲述在放射治疗方面,对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以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新进展;深圳大学总医院王炜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王恩秀教授分别带来了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新进展和对于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几点思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清华教授以及我院科研中心朱澂明教授、陈韵副研究员分别对NKT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染色体易位与淋巴瘤的发生以及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信号通路等相关领域进行解读学习。

    本次大会的举办,活跃了深圳地区关于淋巴瘤诊治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地区间的学术交流,带来了学术思维的碰撞,从而加快了在淋巴瘤诊疗方面的发展。

}

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CD19 CAR-T细胞疗法Breyanzi (liso-cel)用于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LBCL),具体为:既往二线或更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以及原发性淋巴瘤。

Breyanzi标志着BMS在欧盟批准的第二种CAR-T细胞疗法。该药物是一种自体的、CD19导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具有明确的组成和4-1BB共刺激结构域。Breyanzi由特定比例(1,333,601)的纯化CD8和CD4 T细胞组成,4-1BB信号增强了Breyanzi的扩增和持久性。

Breyanzi代表了一种分化的CAR-T细胞疗法,表现出快速持久的完全缓解和可控的安全性。Breyanzi通过单次输注进行个体化治疗,在高比例的R/R LBCL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的完全缓解,并且具有可控和差异化的安全性。

欧盟的批准是基于对TRANSCEND NHL 001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是二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PMBCL,FL3B)患者中最大的关键试验,包括广泛组织学和高危疾病的患者。在接受Breyanzi治疗的216名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73%,完全缓解率(CR)为5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20.2个月。在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mDOR为26.1个月。

CAR。39%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3%的患者出现3或4级CRS。发病时间的中位数为5天(范围:1至14天),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5天(范围:1至17天)。26%的患者出现神经毒性(NT ),其中10%的患者出现3或4级神经毒性。首次NT事件的中位发病时间为9天(范围:1至66天);99%的NT发生在Breyanzi输注后的前8周。NT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是10天(范围:1到84天)。

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不明病原体感染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淋巴瘤为什么到晚期才能发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