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不治疗会怎么样???

核心提示:3月3日全国第22个“爱耳日”主题: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世界医疗网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耳鸣,是一种常见而令人心烦的症状,几乎所有人都体验过至少一次以上的耳鸣,有的是嗡嗡声,有的是尖锐的金属声,有的可能听起来像吹口哨……那么我们耳朵到底怎么了?出现耳鸣应该要做哪些检查呢?只要出现耳鸣就需要治疗吗?还有很多人担心久鸣必聋,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耳鸣的那些事。
  耳鸣是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刺激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说的直白些,就是有时候外面明明没有声音,我们却能听到声音。随之而来可能会伴有睡眠障碍,心烦易怒、焦虑、抑郁的症状,甚至还有少数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耳鸣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听觉系统症状,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比如中耳炎、梅尼埃病、老年性聋、耵聍栓塞、耳硬化症等),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比如听神经瘤),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耳鸣(比如动脉硬化、颈椎病、贫血等),并且尚有一部分耳鸣找不到明确相关疾病,常与休息、情绪等密切相关。
  耳鸣如此常见,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如果出现了耳鸣的症状,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判断一下自己的听力最近是不是也下降了,如果伴随突发的听力下降,必须及时就医,因为突发性耳聋属于耳病中的急症,内耳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治疗时间越早听力恢复或者耳鸣恢复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在多数情况下耳鸣并不会对生活一下子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人对这个症状并不是太重视。
  如果听力正常也要知道3~6个月是治疗耳鸣的重要时期,然而往往很少有患者在一有症状就立即到医院治疗的,一般都是置之不理,拖个大半年或者自行盲目用药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针对耳鸣患者,一般我们会首先结合病史选择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如排除外耳以及中耳的疾病,治疗全身系统的慢性疾病,改善身体状况。大多数的耳鸣病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他们共同的疑问一般都是:耳鸣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否预示着什么灾难性后果?耳鸣久了是否会变成耳聋?
  这种情况下,耳鸣咨询将起到重要作用,咨询中的重要部分是解除耳鸣的神秘性,逐步消除耳鸣的负面影响,从而逐渐去除耳鸣。解除耳鸣的神秘性可以减轻大脑皮层对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刺激,这些系统的活动减弱,从而不再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产生刺激,对耳鸣的感知越来越弱,情绪行为反应越来越弱,从而达到适应。
  声音治疗是临床治疗耳鸣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指通过外界声音刺激分散患者对耳鸣声的关注,减弱患者听觉中枢对耳鸣声音的分辨和感知,从而减轻甚至消除耳鸣。
  常用的背景声音包括:白噪声和某些自然声,如鸟叫声、吹风声、水流声、海浪声等。耳鸣声音治疗发展至今,声音类型和给声形式已趋多样化和精细化,甚至已出现了个性化定制音乐。
  常用的耳鸣声音治疗的方法有耳鸣掩蔽疗法、助听器治疗、耳鸣的习服治疗、耳鸣的音乐疗法等。耳鸣的音乐治疗是通过给予音乐声增加外周声信号输入或改变边缘系统活动来改善耳鸣的症状,尤其在对抗耳鸣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方面,通过利用音乐的主调与副调、快节奏与慢节奏等不同的音乐声,刺激边缘系统的不同区域对抗耳鸣引起的不良反应。
  此外,我们开展了对慢性耳鸣的经颅刺激治疗,在近千例的耳鸣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治疗后耳鸣明显缓解甚至消失,在听力正常、发病时间短、年龄小、耳鸣不影响睡眠的人群中有效率更高。这与国内外的报道是一致的,展示了令人兴奋的应用前景。
  综上,耳鸣看似是小病,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极大,我们需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耳鸣的知识,日常生活中必须要进行耳鸣的预防工作,合理安排工作休息,一旦出现了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6年首批破格晋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现任国际耳内科协会中国分会工作秘书;中国医促会耳内科分会青委会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耳科学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长期致力于耳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中耳炎、外周性眩晕及主观性耳鸣等耳科疾病的诊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三部。
  擅长常见耳源性眩晕的诊治、中耳炎难治性眩晕的外科治疗、耳鸣的诊治、耳鸣的颅刺激治疗、声音治疗等。
  周二上午,周二下午
  (以当日挂牌为准)

}

耳鸣是当我们耳部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产生类似于蝉鸣、风声、汽车的轰鸣声,一旦产生耳鸣,它便会无时无刻的伴随着我们,无论身边是否安静,是否吵闹,耳鸣都会存在,甚至会影响听力、睡眠,造成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的发生。近日,本报健康工作室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主治医师张滟,就有关耳鸣的治疗话题作了热线解答,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摘录:

问:我已经耳鸣两年了,这样下去会引起耳聋吗?

专家:由自身情绪或心理压力引起的耳鸣,一般是不会造成耳聋的。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者高血糖,可能会影响内耳血液供应,导致耳鸣,长久下去会使听力受损。其他如果是贫血、颈椎病、甲状腺疾病、颈部斑块、心脏病等引起的耳鸣,一般也是不会造成耳聋的,但要定期随访听力,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另外,各类耳部疾病导致的耳鸣,随着病程的延长,则会逐步出现耳聋加重的情况。

问:我有时候睡觉时出现耳鸣。都说耳鸣治不好,是这样吗?

专家:耳鸣不是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耳鸣的出现,可能预示着内耳存在某些疾病。因此,当出现耳鸣时一定要尽早就诊,明确病因,积极治疗;早期急性耳鸣,通过规范的治疗,大多数耳鸣是可以消失的。此外,对于一些暂时不能明确病因的神经性耳鸣患者来说,应定期进行随访,常规3个月至6个月复查一次听力;同时可以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缓解耳鸣。

问:总觉得耳朵里有咚咚的响声,好像和心脏跳动的声音一样,这是为什么?

专家:这样的症状在临床上有个专有名词,称为“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即为病人主诉耳内有如同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耳鸣声,轻者如脉搏跳动声,严重者甚至犹如波涛声,跳动非常具有节律性,多数和心脏跳动次数一致。搏动性耳鸣,一般是血管源性的,这种耳鸣大多是由颅内以及头颈部的血管所产生的,并经过相邻的骨性结构、血管、血流传到耳蜗,而使患者感到了这种耳鸣的存在。少部分是非血管性的,与耳内及咽鼓管周围的肌肉阵挛性收缩相关。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持续性搏动性耳鸣,应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如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日常生活中应低盐低脂饮食,而忌烟忌酒、忌浓茶,因为这些可导致血管硬化、痉挛、收缩,从而加重耳鸣。

问:带孩子游泳时如何防止宝宝耳朵进水?进水后又该如何处理?

专家:游泳时耳朵进水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可以给宝宝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其耳道进水。外耳道进水后千万不要用手去挖耳朵,以免挖破外耳道的皮肤而引起继发性感染。正确的做法是:把头倾向进水耳朵的一侧,使耳道口朝下,然后用同一侧的脚作单脚支撑,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 ;也可以用幼儿专用棉签将耳道内的水分慢慢地吸出,家长需注意棉签勿伸入耳道太深,以免弄破鼓膜。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法将水分排出,则需要去医院就诊。 (作者张璐)

(责编:赵丰(实习生)、杨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耳鸣的费用是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