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兄弟和一对姐妹,哥哥有三个儿子,姐姐也有三个儿子,↓↑?

24岁的洛洛肯定不知道,她死后,还要为弟弟挣一套首付钱。

1月24日,在《杭州和事佬》节目中,这个叫洛洛的24岁女孩,凌晨去江边散步,遇到钱塘江涨潮,不幸被江水卷走身亡。

对于洛洛的意外死亡,公司没有法律责任,但是出于人道主义,公司赔付给洛洛父母6万元。

没想到洛洛的父母“挟尸要价”,继续敲诈公司,想再要25万,理由是要给自己儿子付首付!

通过女孩的三个社交平台的公开内容,老板得知,洛洛生前曾多次自杀,原因不是工作压力大,而是一个极度吸血的原生家庭。

父亲“一万两万”地跟她要钱; 母亲要买各种东西、要用最新款的手机; 甚至当她已经故去之后,父母提出多要钱也是为了给弟弟买房。

最令人气愤的是,在女孩去世之前,她妈妈就知道她有明确的自杀倾向了,甚至跟自己儿子讨论过。

但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就只是象征地把这个情况通知对方一下。

更可恶的是洛洛亲属在调解现场的表现。

妈妈穿金戴银,妆容精致,看不出一丝对女儿的心疼和痛苦。

只是伴随着偶尔的咆哮和几滴“鳄鱼的眼泪。”

洛洛爸爸则全程黑脸,面色淡漠,只想赶紧结束这场调解。

洛洛的姑父也是张口闭口谈的钱,丝毫不关心洛洛的死因和生前状态。

这个茹毛饮血的家庭,真是让人心理胆颤。

孩子不是父母实现其愿望的工具,也不是父母拿来跟别人讨价还价的筹码。

永远不要把女孩的命当成提款机!

在调解现场,我们看不到一丝亲情,只看到了明晃晃的筹码。

公司的抚恤金本来是两万,洛洛的妈妈说,涨一点,5万吧。

洛洛的姑父说,再涨一点,6万吧。

老板出于对员工的痛惜,都答应了。

是我孤陋寡闻了,第一次听说赔偿金还能涨?

只是老板的善良,换来的是她父母的贪得无厌。

仅仅过了个周末,洛洛的父母又带人来公司闹,说之前白纸黑字的不算数了,要求公司再给35万,共计41万。

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操作也是惊呆我了。

更可气的的是,他们甚至还找洛洛的男朋友也要到了1万块补偿。

她的父母面对镜头一直在冷静地算账,说女儿为公司创造了利益,自己养大孩子每年也花了不少钱,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张老板直接扔出了一份微信记录,和一份洛洛生前微博的记录,说:

“在得知洛洛真正想不开的原因后,我觉得非常愤怒。”

这个外表灿烂的开朗女孩,她的原生家庭早已烂在骨头里了。

因为长期被父母逼着要钱,洛洛变得十分忧郁跟敏感。

她曾公开她跟妈妈的聊天记录,明确表示宁愿花钱买断亲情,从此两不相欠。

原来,使这位年轻灿烂的女孩从开朗到崩溃,不是一人漂泊在外的孤单,也不是工作的压力,而是那个吸血鬼的家庭。

原来有些家庭的女孩子,是真的要被父母兄弟吸血吃肉的。

最可怕的是这种,女孩子人都没了,家里人还要榨取最后一点价值,看能不能通过闹一闹,利用这个女孩子,给儿子闹来个首付钱。

她父母的表情全程看得我不寒而栗。

脸上没有一点对逝去女儿的悲痛,精明的眼睛里,都是算计。

这哪里一个痛失爱女的样子,这分明就是家里的摇钱树倒了,一家人露出的丑陋嘴脸。

用24岁小小的身体养活全家人,却得不到内心渴望的一点点爱。

“子女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达不到那个条件,她就会不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调解员这样分析道。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吸血家长”的人心;

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善意,去理解选择与世界诀别的生命;

但凡她能有一丝丝的被爱和被看到,内心能感受到一丝温情和疼爱,她都不会绝望到凌晨去江边独自散步。

这一次,我只希望,洛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月亮。

消逝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性别

“我是个女孩,相当于赔钱货。”

很多女孩从出生,就被灌输这样的观念: 自己是没有价值,是赔钱的。

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女孩子也从来没有归属。

世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洛洛在没有亲人温暖的世界里存在,光是挣扎就用尽了全部力气。

好多女孩的命运,因为是女孩,活得不像个孩子

她们要求懂事,听话,孝顺,成为父母的好女儿,弟弟的好姐姐,但就是活不成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她自愿成为一个被害者,或许之后她也会成长成为一个加害者,把自己的下一代重新明码标价。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来自原生家庭的PUA?

不管是樊胜美还是苏明玉,房似锦,包括如今的洛洛,她们都是在妥协中乞求爱。

来自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们,因为在黑暗中生活了太久,只要受到来自父母的一点点的关怀和需要,都能让她们诚惶诚恐,感恩戴德。

选择继续心甘情愿地当弟弟和整个家庭的提款机和工具人。

她们的家人,小时候靠体力和灌输洗脑她。长大了,靠虚情假意控制她们。靠亲情血缘绑架她们。

电视里的樊胜美不会想着逃走,现实中樊胜美们想逃走的也很少。

这是一种极其典型的PUA。

也是一种重男轻女家庭的标配PUA。

等这些女孩长大人, 她们会继承原生家庭的遗毒。

在他们心里,始终有着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

“我爸妈重男轻女,他们对我多么多么不好,我恨他们,如今他们老了,我还是要照顾他们。”

钱钟书曾在《围城》 里描述过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

“葡萄牙人有句谚语说,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的,因为女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弟妹妹,在未嫁之前,她父母省得下一个女佣人的工钱。”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女孩,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只恶龙。

背后是千千万万女孩的眼泪

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有的孩子因为是女孩,不得不成为一台“不敢停歇”的永动机。

之前有个朋友,非常漂亮精致,看起来也很光鲜。但没人知道的是她几乎没有休息日。

白天工作,周六日兼职。

因为她要负责爸妈的生活费,弟弟的孩子的学费生活费。


她必须永不停止,才能负担得起这样一大家子。

每逢假期她甚至都不敢回家,因为对她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整个家庭都在等着向她要钱。

女孩不应该成为工具,而应该是母亲最软的肋骨,但现实是,她们确实成为了父母遮风挡雨的小棉袄,还是沾着血的那种。

前一阵子,Knowyourself出了一份《2020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报告显示:我们对比十年前,女性地位正严重倒退,重男轻女也更加严重。

十年过去了,在这个性别的点上,这个事件仍然在发生,我们需要去反观自身,我们是否做到情感的平衡。

每个孩子,不论男女,都应该平等地拥有得到爱的机会跟权利。

如果女孩不幸地遇到“重男轻女的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拒绝,而是要鼓起勇气,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个脆弱而又渴望认同的人格说不。

在当今社会,没有哪个家庭有能力压制一个人一辈子。

关键在于早前的懦弱和退让,以及内心深处的渴望认同、缺乏安全感让人不自觉地在整个家庭中成为被奴役被压抑的一份子,成为食物链的最底层。

最后想以胡适送儿子的一封信结尾:

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作者:教育编辑部秦一。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授权中学试题转载,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孩子是每个父母爱的结晶,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是至亲至爱。

每一个做父母的思想里,总认为要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和孩子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可言,这样才能体现出血亲的特性。

可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只停留在父母的世界中,他们结识自己的朋友、同事、爱人,慢慢地,原来由父母传授的思想也会转变,父母也不会再是自己生活的唯一。

有的父母接受不了孩子和自己的距离,会说出一些本不该说出的话,不仅没有让家庭关系保持和谐,反而让家人之间多了猜疑。

进入老年,一定要明白,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都要留有一点距离,因为距离产生美,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尤其是在和子女之间,这些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千万别对孩子们说。

一:关于自己的财产数额

记得小时候最好奇的事情,就是父母到底有多少钱。每次问父母,他们总会以一句“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少打听。”来拒绝回答。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件事情。

其实,这才是明智的父母。

生活中,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孩子,早早地就会将自己家财多少透露过孩子,或许是为了让孩子在别人面前有面子,或许是能让孩子更依赖自己。

不论是哪种原因,这样做法都会带来隐藏的危机。

孩子知道了家底,总认为万事有父母依靠,学习上不会用功,工作上不再努力,他们认为即便自己成绩不好,以后没有工作,反正有父母可以养活自己。

在思想上给孩子造成了不思进取,啃老的想法,会慢慢地腐蚀他们的内心。

还有的家庭,子女们知道父母的家底雄厚,为了争夺财产大打出手,闹得六亲不认。

老张年轻时白手起家,开了一家建筑公司,这些年来效益一直蒸蒸日上。他自己平时又爱好古玩,也收藏了不少,有时卖给别人,又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老张40多岁才有了儿子,老来得子的心情让他对儿子溺爱有加,儿子要什么,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现在儿子读大二,却不好好读书。成天和一群狐朋狗友胡吃海喝,还经常出入一些高消费场所。

每次大家起哄着让张公子买单,就这样,小张的零花钱不够了,刚开始他还开口和老张要,后来直接悄悄拿了老张的古玩去变卖。有一次被老张抓了个现行,他儿子却说:“反正你也说了咱家多的是钱,都是留给我花的。”

聪明的父母都不会轻易给子女交底,才会让家庭关系良性发展,否则一旦说破,反而会伤害到彼此。

二:对子女的不满和失望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有的父母是不断地鼓励孩子以求更大的进步,但还有的父母总是说一些贬低的话来刺激他进步。

但是,心理学指出,鼓励孩子的语言比批评的语言更重要。对孩子的教导要多鼓励和赞美,少批评和数落。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更自信,会让孩子更加优秀。

电视剧《人世间》中,周家兄弟姐妹三个,老大周秉义和老二周蓉都是学校的佼佼者,长大后更是一个成为了副市长,一个成为了大学教授。

唯独小儿子周秉昆,从小学习不好,毕业后当了酱油厂工人。所以,在父亲的眼里,对小儿子是有偏见的,认为他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出人头地。

周秉昆在火车站时,父亲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训斥:“你养着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带着你姐的孩子,养着别人的儿子,是你爹给你的台阶!就算没有这些拖累,就你那成绩,年年倒数,你能考上大学吗?”

还有一次吵架,秉昆说:“你当爹咋的,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同样一个爹一个妈生的,养的,就我最没有出息,我只是想做到让你和我妈都满意。可你呢?往伤口上撒盐,哪里疼你戳哪里。”

周父则说:“那我说的不是事实吗?”秉昆说:“即使是事实你也不能那样说啊?我心里有多难受,你知道吗?”

秉昆这一问,仿佛说出了很多为人子女的心声。

孩子不管走多远,心里最大的依靠永远是父母,父母的一句支持和认可也会成为他们最有力的鼓励。那些总是指责孩子缺点的父母,却不知这些言语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创伤。

三:对待子女不能一碗水端平

有的家庭不止一个孩子,当孩子多时,父母就会很难做到像对待一个孩子时那样宠爱。多少总会表现出对某个孩子的偏爱。

《都挺好》里,明玉的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伤害,让看这部剧的人都万分心疼。苏母对两个儿子总是很关心,唯独对女儿苏明玉却那么不喜欢。

苏明玉因为母亲的重男轻女,在整个童年备受轻视,上学时想买份卷子,苏母都不肯给钱,后来想报个辅导班考个好大学,母亲也不给她报名费。

然而儿子苏明成出去旅游,苏母立马掏出两千元。家里的屋子,苏母给了大哥,二哥,唯独不给她。当年明玉考上了清华,却被母亲安排上了师范。

苏母对明玉和其他两个儿子之间的态度,从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一碗水端平。也带给了明玉从小到大抹不去的家庭伤害。

可是最后,苏家最有出息的人却是明玉,每一次苏家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都是明玉去一件件摆平。

作为父母, 在对待儿女的态度上,不能总是对某一个偏爱有加,对另一个置之不理。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说的话要有选择性,不能和盘托出,这是维护家庭和睦,和谐,有爱的智慧。

}

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生活的人,他的行为准则,必然是低劣的;而他的精神世界,只能用荒芜来形容。

1919年,周作人带着羽太信子来到了和哥哥一起买下的八道湾宅院,他们想着在这里赡养母亲,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将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但兄弟们并不知道,就是这个日本女人,给这个传统的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

羽太信子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寓所的一个年轻女佣,长得也不太好看,还显得有些臃肿。

她是在底层贫困家庭长大的女孩,从小的教育告诉她女人就要相夫教子,这让她在后来的婚姻生活中很得丈夫和婆婆喜欢。

而幼时的苦难又造就了她后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在后来周海婴的描述中二婶是一个虚荣挥霍的女人

但在丈夫眼中,她踏实能干,一心为家庭着想,可见,这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女人。在长久的相处中,周作人喜欢上了这个能干、贤惠的姑娘,二人开始在日本同居。

有了信子,周作人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便过得很惬意,这也为后来他对妻子言听计从埋下引子。

来到新家,由于朱安不识字,也不得鲁迅喜欢,在强势的羽太信子面前都不敢抬头。于是,掌家大权自然落在了羽太信子手中。

此时的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已经是文坛巨匠,他们每月的收入在当时就是一笔巨款。而这个出身下层人家,后来也是做下人、女佣的掌权人,她忽然就一改从前的朴素,开始挥霍无度起来,物质生活极尽奢华。

这让一直节俭的鲁迅看不过去了,他告诫弟媳要稍微注意些,留些积蓄。但羽太信子并不把大伯放在眼里,二人有了很大的矛盾。

鲁迅的初衷是兄弟同心,经济共享,没想到这愿望却成全了羽太信子的虚荣。看着满院子的日本用品,甚至侄子侄女已经忘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使命,自尊心、民族心极强的鲁迅心里实在不舒服。

但周作人只知道躲在房里做学问,对其他事不闻不问。他对妻子一心一意,他已经被从前羽太信子的表面作风所蒙蔽

妻子说什么他都没意见,甚至他都不敢跟她吵架,因为羽太信子稍稍受刺激就会晕厥过去。就这样一个打不得骂不得,好言相劝又不听的妇人,把周家搅成了一潭浑水

羽太信子只是一介无知的妇人,但她为什么可以在周家兴风作浪,关键就是周作人的默许和放纵。

而鲁迅作为大伯,即使再不满,也不好越过弟弟教训她,况且,插手后宅的糟心事的确有辱斯文。在羽太信子的连番折腾下,鲁迅只好带着母亲和朱安搬出了八道湾。

临行前,还对朱安说:“后院闹得厉害,你也知道,我已经在外面找好了房子,你一向懦弱,怎会是她的对手,还是和我一起走吧。”

鲁迅走后,羽太信子为了巩固自己在周家的地位,便撮合小叔周建人娶妹妹芳子为妻,真正掌控这个家。芳子本就对姐姐的奢华生活羡慕不已,故而对姐姐的话奉为圭臬。

这次羽太信子的手段用在了三弟周建人身上。她害怕周建人不同意娶自己妹妹,就将他灌醉后和妹妹关进了一个房间,等到周建人清醒过来时什么都晚了,只好负起责任。

就这样,鲁迅三兄弟都没能逃过羽太两姐妹的的魔爪。

芳子并不爱周建人,她只是想进入这个家,过上和姐姐一样的生活。周建人在这场婚姻中只能感到冷漠与无情,便独自去了上海。就是这样,羽太信子依然逼周建人每月给芳子寄钱,即便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

周建人在上海,得了严重的肺病,芳子也依然没有去照顾他的意思,这个本就不幸的男人对婚姻彻底绝望,之后与自己的学生王蕴如相恋,才过得像个样子。

但周建人的再娶惹怒了羽太信子,她并不反思自己对小叔的算计,反而倒打一耙,要将周建人告上法庭,甚至找来了日本领事馆抓捕他。

至此,周作人被两个兄弟视为仇敌,甚至和母亲也不往来,除了妻子孩子,他成了孤家寡人。

918事变之后,国内局势不稳,这时羽太信子便借机将周宅的牌子取下来,换上羽太尉的牌子,周作人依然不理,随她闹去。

之后,为了使这段婚姻更有价值,无知的羽太信子在家里招待起日本人,还参加他们的集会。即使如此,周作人也依然事事依着妻子,文学上的成就并不能使他对局势有清晰的认识。

就这样,在鲁迅的痛心疾首中,家里唯一的中国人沦为了日本人的帮凶。

此时,羽太信子的欲望就像摩天大楼一样越来越高,她并不满足只是自己幸福,于是,她将日本的父母、姐妹等一应亲戚都接来中国。从前的周府已经变成了羽太尉。

特殊时期,八道湾被抄,周作人和儿子因汉奸罪被批判。自从当年在八道湾和哥哥鲁迅分道扬镳后,他们都渐行渐远。活成了孤家寡人的周作人直到现在才感到后悔,可惜一切都晚了。

即使周作人只求速死,却连死的机会都没有。他被愤怒的群众扔在破旧的茅屋里,只好蜷缩在门口,像个乞丐一样举目无亲,忍受凄风苦雨。

他一生都被妻子所影响,从一名享誉文坛的大家沦落为文化汉奸,落到如此境地,只能说这样没有主见的“蠢”人,可恨却不可怜。

羽太信子,她将婚姻当成生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算计,所有不能被她利用的都会被她当作敌人。

而她的算计都在明面上,可见心机不是很深,只是惹人厌烦,周围人不愿理会,更不愿与之争夺,徒惹一身腥。

其实,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自己考虑,大家都在滚滚红尘中讨生活,谁能脱俗?

但是羽太信子的俗是毫无顾忌的,毫无底线的,亲情、爱情,所有一切都要给她的利益让路。她不求高雅清高,也不求贤德美名,她只要自己过得舒服,过得好,目的明确,甚至不择手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兄弟的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