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来源:  大象心健康

     有位朋友提问: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相信很多朋友也分不清动脉硬化和粥样硬化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梳理一下二者的本质区别。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

提到动脉硬化大家不要紧张因为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有部分人是从青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在硬化了,绝大多数人是从30岁以后出现或轻或重的动脉硬化。 

就像随着年龄增长,人会慢慢长皱纹、长白头发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生理的一个过程。 

一般的动脉硬化不会有任何症状,就好像你在马路上开车,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规则,车及时保养的话,那么出车祸的概率就很小。

但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等疾病或不良习惯的话,那将会加重动脉硬化,严重动脉硬化当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就好像你开车的时候打电话、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交通规则或者车辆制动不灵敏等,那么这些缺点和陋习就会增加出车祸的风险。

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等疾病或不良习惯的话,即使随着年龄增加,他的动脉也会逐渐硬化,但这是自然生理的过程,不会有任何症状,硬化的动脉更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动脉硬化的情况,大家不要紧张,坦然面对,这是自然生理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可不是什么好事了,仅仅多了两个字,但是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类物质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这些脂类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一种像粥一样的组织

高血脂及烟中的尼古丁会破坏血管内膜,就像危险分子一样,潜伏到血管内膜下面,然后再给自己盖一层包膜,随时潜伏着,等待时机。

危险分子多了,血管就会呈现出像粥一样的组织附着在血管壁上,就好像我们脸上起的粉刺疙瘩,外面是一层皮肤,一挤压就会出现白白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内膜完整、Q弹的血管中流淌时,流速基本是恒定的,而且血液也是层流的,同时血液中存在凝血和抗凝血机制,这两种机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所以,血液在血管中是不慌、不乱、不堵、不挤的流淌状态。

但是,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这个平衡已经就开始打破了,血管腔越来越狭窄,狭窄到一定程度时,血液流通的渠道彻底被堵塞了。

如果被堵塞的这根血管是心脏器官上的某根血管,就会发生心肌梗塞,如果是大脑组织的血管,就会发生脑梗。如果是其他脏器的血管,相应的脏器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

如何发现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呢?

CT或者动脉造影可以判断动脉是否硬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当然,如果您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还是不建议做这两项检查,毕竟CT和造影对身体是有损害的。

如果您出现胸闷、头痛、头晕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做CT或者动脉造影的话是可以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的。

发现动脉硬化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绝大多数人动脉硬化没有任何症状,一般不痛不痒我们也不会去医院,很多朋友虽然动脉已经逐渐硬化,尤其是30岁以后的人群,但他们依然正常生活,没有什么不适。

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也许您没有办法做到预防动脉硬化,但是完全可以做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一:合理饮食,控制脂类食物摄入过多

血脂大家庭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都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而哪些食物属于脂类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呢?

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大多数动物性食物脂类含量比较高,比如:猪肉、牛肉、猪肝、鸭肝、河虾、猪肾等。

高血脂患者还少吃或不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浓肉汤、鱼子、蟹黄、油饼、油条、烧饼、炸鸡、汉堡、烤肉、烤鱼等,这些食物热量较高,经常摄入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可以吃一些粗粮,比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等,还可以吃一些应季的水果蔬菜。

总之:身体在消化肉食时消耗的能量比较高,而消化粗粮、蔬菜和水果是消耗的能量比较小,俗话说:“人在吃饭,饭也在吃人”。

二:科学运动,增加机体消耗

当今社会处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比以往农耕社会的生活模式有极大的变化,变得以静坐及脑力活动为主了,大多数人体力活动比较少。

而且社会节奏比较快,许多人空喊了“我要健身”“我要运动”口号而无法长期坚持有效的运动锻炼。因此,在吃进去多,消耗又少的情况下,血脂升高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运动是件奢侈的事,但如果有时间,我们还是要坚持运动,运动会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能够消耗身体内沉积的垃圾。

三: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降血脂药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就是让血不要快速凝固的,让血稀一些,不容易凝固。这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形成的结果就是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

他汀类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泌。同时他汀还有抗炎、稳定斑块、防止血管内斑块破裂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一方面和血管垃圾堆积有关系,另一方面和血管内壁的炎症反应有关系。而他汀不能能够延缓这些血管垃圾的形成,同时还能够抗炎,稳定这些斑块。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得多,烟中的尼古丁无时无刻损害着血管内皮,吸烟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所以吸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吸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

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小量饮酒有益,但是大量饮酒对身体有害。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能否饮酒还需听从医生的建议,如果因为身体原因,需要禁酒,为了咱自己的身体,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本质的区别,动脉硬化没有办法做到预防,因为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做到预防,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规律遵医嘱服药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

点击图片,开始我们的循证探秘吧!

1.刘峰,王炳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71-174.

3. 李崇剑,高润霖,杨跃进.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570-573.

4.顾宁.麝香保心丸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828.

}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由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类型。主要是脂质和坏死组织在动脉血管内膜的积聚,形成黄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病理基础。全世界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随着现代医学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等方法不断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总人数仍在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因为各种易患因素导致动脉血管内皮受损,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或者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皮下沉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如果出现血管腔明显的狭窄,可以引起相应脏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脏器缺血的症状。

患者应该注意工作和休息结合,避免熬夜,确保充分睡眠。进行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某些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有利于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调节血脂代谢是预防这种疾病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进行测量,且不应增加心脏负荷和引起不适。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得强迫进行暴力活动;对于老年人,建议散步,做健康体操,打太极拳等。倡导禁烟、禁酒。饮食禁忌:油炸食品,如油条、油炸蛋糕、油炸方便面、全脂牛奶、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脂肪等。高胆固醇食物,如鱼子酱、脑、肝、松花蛋等。含高糖和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和甜点。也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芥末、高酒精、浓茶和咖啡。

}

  冠心病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听说过,所谓冠心病,在临床上的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它是我国较为高发、对患者生命、生活质量威胁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冠心病在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心梗,患者甚至是会因此突然猝死。

  在许多提及冠心病的文章中,都提到了一种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很多人并没有分清这二者的区别,甚至是将其混为一谈。

  但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虽然有密切关联,但是病发机制却并不相同!

  那么问题来了,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如文章提到的一般,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疾病,它指的是向着心肌供血的主要动脉“冠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患者血管逐渐狭窄或梗阻,导致心肌缺乏正常血氧供给而诱发的心脏功能异常。

  在临床看来,只要冠脉狭窄程度超过了50%以上,就会造成心肌缺血氧、坏死,严重情况下,心梗还会突然发作。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管应该是柔软、充满弹性、通畅的状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动脉血管本就会逐渐老化,如果存在脂质代谢障碍、高血糖或高血压等疾病,就会进一步加速动脉的损伤

  在临床看来,代谢障碍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

  其特点就是受累的动脉从内膜开始病变、脂质和复合糖类在动脉堆积、出血和血栓逐渐形成,继而发展为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动脉壁逐渐增厚、变硬、血管腔变得越来越狭窄。

  由于动脉内膜堆积的脂类外观呈现出黄色的粥样改变,所以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看来,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冠心病、脑梗死以及外周血管壁的主要病发因素。

  这也就是说,冠心病是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的疾病,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却不等于冠心病。

  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是包括了冠脉的硬化,它指的是全身各个部位分布的动脉血管。二者的部位不同、程度不同、严重程度不同,造成的后果和预后也不相同。

  在临床看来,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因为它不仅仅是牵涉到了冠状动脉,患者其他动脉也会硬化、狭窄,继而导致器官器质性缺血,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

  而它的出现,涉及到了年龄、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三高疾病等多个方面。

  写在最后:冠心病不等于动脉粥样硬化,当然动脉粥样硬化也未必绝对就会合并冠心病。

  患者想要降低冠心病的风险,首先就要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防控,比如积极控制三高疾病、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科学饮食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各种心脑血管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脉硬化的一般寿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