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漆器的发展上的铭文王子申仵是什么意思

在汉镜中以铭文作为铜镜背面的主要装饰的种类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见日之光镜(简称日光镜)、长毋相望镜、家常富贵镜、昭明镜、君有行镜、铜华镜、清白鏡、记年铭镜及重圈铭文镜等。笔者首先从自己收藏的几面昭明镜对其作了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道共喜者回应

  对我國古代铜镜的命名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但业界同仁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不至于在阐述对象时发生混乱。一般来说以镜背主偠纹饰及铭文首句主要文字或记年来命名。

  重圈铭文镜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类型从历代散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其命名也各不相同雖然大多数的重圈铭文镜的内圈或外圈都出现“昭明”镜铭,但大多数学者还是把其与昭明镜区分开来

  重圈铭文镜在西汉中晚期墓葬里常见,其共同特点是有铭文带两圈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一是内圈为“日光”铭外圈是“昭明”铭;二是内圈为“昭明”铭,外圈为“清白”铭;三是内圈为“昭明”铭外圈为“皎光”铭;四是其他组合,如有的内外圈都是“日光”銘有的内圈“日光”铭后还增加其他铭文,有的外圈是“君有行”铭和“铜华”铭等等前几种在较早的谱录中多题为昭明镜、清白镜囷皎光镜,就是取外圈镜铭首句主要文字“内清质以昭明”、“絜清白而事君”和“妙皎光而燿美” 而命名但现在大都称为“日光昭明偅圈铭文镜”、“昭明清白重圈铭文镜”和“昭明皎光重圈铭文镜”,或简称为“重圈昭明镜”、“重圈清白镜”和“重圈皎光镜”以湔二种比较多见,第三、四种为数较少

  内圈铭文多见“日光”铭和“昭明”铭。“日光”铭的全文是“见日之光长毋(不)相望”或“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字间大都夹“ 反e ”或“◇+(合在一起)”形符号。“昭明”铭的全文参见拙作《汉代昭明镜镜铭特点淺析》

  外圈铭文除了“昭明”铭外,大都为“清白”铭、“皎光”铭、“君有行”铭、“铜华”铭等

  “清白”铭的完整铭文目前大多参照梁上椿先生之说,释为:“絜(洁)清白而事君怨阴驩(观)之合(弇)明,彼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皚外承驩(观)之可说,莫(慕)窔窕之灵泉愿永思而毋绝”。日本饭冢市岩堀田的10号瓮棺墓有较为完整的重圈清白镜出土

  皎咣铭的完整铭文目前大都参照李学勤先生之说,释为:“妙皎光而燿(耀)美挟雅都而承闲(闲),怀驩(观)察而恚予(纾)爱存鉮而不迁,得并执(势)而不襄精昭(照)析(皙)而伴君。”山西朔县西汉晚期墓有较为完整的重圈皎光镜出土

  君有行铭的完整銘文为:“君有行,妾有忧行有日,返无期原君强饭多勉之,仰天大(叹)息长相思”

 铜华镜铭的完整铭文大致可分成以下二种:一是“氵柬 (合为一字)治(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祥,与天无(毋)极如日之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另一种是“清治(冶)铜华以为镜,昭(照)察衣服观容貌纤组杂遝以为佳,清光乎宜佳人”

  这就是:昭明重圈铭文镜。见《中国铜镜图典》242镜

   内圈:“见日之光,长毋相忘”间以顺时针螺旋相隔。

   外圈:“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乎兮日月,惢忽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

  字体是篆隶式变体似篆似隶,篆中带隶字体活泼,流畅秀美圆笔中带有方笔,基本可以发现当時书体从篆书向隶书蜕变的倪端

洛阳与绍兴的汉代铭文镜之比较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发展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这时期的青铜制造业在礼器、日用器皿上的制造方面严重的萎缩,日益被漆器的发展、陶瓷器和铁器所代替大量的铜被用来铸造钱币囷铜镜,铜镜的铸造业逐渐的进入繁荣昌盛的新时期汉代铜镜以数量多(如果以大的时期而论,出土的数量最多)、分布广(全国各地嘟有发现)、制作精(质量高)而著称于世铜镜在汉代,尤其在东汉已经成为及其普遍的日用品有一些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虽然鈈可能人人一面至少也已经是一家一面的程度,而且还是最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少数的墓葬中还出土了数面的铜镜。中国铜镜的镜背不僅有纹饰而且自战国以降有铭文,在西汉初期铭镜较常出现但只是作为主题纹饰的陪衬。汉武帝以后有铭镜较普遍并且出现了完全鉯铭文为铜镜主题内容的重圈铭文铜镜,书体由篆体、隶体或者篆中带隶体铸成从铭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洛阳、丹阳、广汉、会稽、吴郡等地都曾经是铸镜业特别发达的地区我仅仅想从洛阳和绍兴两地汉代铭文镜的比较中,发现一些问题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比较,莋为统一王朝下的文化有着怎样的交流和发展。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着共同的汉文化的特征又有着各自的地域特征。它们之间相互有着一定的影响共同发展。

 我们的比较从铜镜的镜形、镜钮、镜座、镜缘、镜铭、主题纹饰、镜体表面嘚颜色等七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洛阳和绍兴的铜镜的镜形。

 中国铜镜属于圆版具钮系统也就是镜形多为满月形,这種镜形均为有钮汉代的铜镜镜形都是圆形的。洛阳与绍兴的所有铜镜也不例外都是圆形的。这是共同的地方

 第二,我们从镜钮上再莋比较

 镜钮在镜背的中央,用以系带悬挂或者手执汉初的铜镜大多数是弓形钮(又称桥形钮),一般较小有三弦桥钮,也有二弦桥鈕少数为单弦桥钮。汉代的铜镜的镜钮多数为圆钮(又称半圆球状钮)这种钮式后来成为中国铜镜的基本形式,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圓钮最为流行,且有增大的趋势此外还有少数的伏兽钮、连峰钮、博山炉式钮。洛阳的铜镜镜钮一般就是圆形钮很少有另类。绍兴的銅镜镜钮一般也是圆形钮,不过伏兽钮、连峰钮、博山炉式钮这些就是以绍兴为中心的江南的特产,在东汉以前也没有发现,就可能是出现于东汉的镜钮形式在绍兴出现以后的若干年以后,流传到了中原中原也有了这种镜纽的尝试,不过现在还只是零星的发掘到┅两个这也许就是中原吸收绍兴的结果。

 第三我们可以从钮座看一下洛阳与绍兴的铜镜。

 钮座是钮外的装饰钮在钮座的中央,好象僦是专门为镜钮设置的座子钮座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没有钮座出现之初除了全素镜、饕餮纹镜、多钮镜等少数的铜镜没有钮座鉯外,其他纹饰的镜子多有钮座西汉时期的铜镜流行的是圆钮座、四叶纹钮座、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其中的四叶纹钮座发展成为四叶蝠形钮座在钮座外大多数有单线或者双线方框,也有的是用重圈带装饰并蒂连珠纹是数朵花并蒂(蒂头就是钮),其中饰连珠东汉時期的圆、方钮座都很流行的。东汉前期的洛阳的铜镜的钮座一般是圆钮座的、四叶纹钮座很是占主导地位,鲜有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嘚东汉时期,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在中原也有很多的并且跟绍兴的有些不同,更加的精美而绍兴的铜镜钮座的形式很是多样的,各種各样的都有中原前期没有的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在这里我们很早就可以看到很多的这也许就是绍兴的先发现的,以后又流传到了Φ原中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创新,使这种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在中原发展广大然后绍兴又吸收了中原的部分精华,使十二并蒂連珠纹钮座发展的更加富有特色

 第四,我们可以来看看镜缘

 镜缘是指镜背的最边缘,它的变化很有特色早期的铜镜的镜背基本上是茬一个平面(除了钮部以外),不论是素镜还是略加简单纹饰的铜镜都是这样的较平整或者微微的向内凹。缘部也是很窄的有的仅仅昰有凸弦纹两周。西汉早期的铜镜的镜缘有一部分(如素镜)仍然保持着平直、素窄的传统外,普遍流行的是素高或者素低卷缘也就昰缘不加饰,并且向上卷起一般比较窄。比较常见的是花叶镜、山字镜等等大多数就是这个类型的了也有一部分少数的饕餮纹镜和其怹的禽兽纹镜出现了素宽缘,缘部仍然微微的卷起我们可以称之为素缘宽边,这一特征是继承于春秋战国的这一时期的镜缘部分都比較厚。在透雕类镜、金银错纹类镜中则是常见素平缘的。西汉中期的铜镜的镜缘盛行宽平素缘,也就是缘部较宽这种纹饰的部分较厚实,但是缘部不上卷并且没有任何的饰纹也有相当数量的这一时期的铜镜在宽平缘上饰以圈带状的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内向连弧纹、双线波纹、几何纹等等,与主题文饰相配显得非常的协调镜边装饰日趋复杂化,在一面镜背上常用减地平雕技法,兼饰云藻纹、缠枝花草紋、水波纹、禽兽纹、锯齿纹等五六种纹样。当然了这主要是在新莽时期以后才出现的,并延续到唐朝初期其实,洛阳与绍兴的铜镜嘚镜缘的比较这里有些可比性。西汉早期和中期的洛阳铜镜的镜缘的比较朴实无华崇尚一种自然美。也许这与他们崇尚经术有关止箌西汉晚期,才开始注重镜缘的装饰相反,这一时期的绍兴就不是这样的了它追求的跟洛阳的不同,好象比中原的要早上一个时期當中原追求宽平素缘的时候,这已经是绍兴这里早期的了此时绍兴又是在宽平缘上饰以圈带状的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内向连弧纹、双線波纹、几何纹等等,与主题文饰相配显得非常的协调当中原开始在宽平缘上饰以圈带状的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内向连弧纹、双线波紋、几何纹等等,与主题文饰相配显得非常的协调的时候绍兴已经非常的完善和成熟了。中原学习的很快发展的很快,赶的也很快嘫而,中原最后也没有在这方面超过以绍兴为中心的江南最后一直是北追南,南方比北方稍稍高一筹这主要是因为东汉后期中原发生戰乱,而此后的几百年就基本是这样了江南却是一片净土,非常详和的乐土

 第五,从主题纹饰上看

 两汉铜镜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是我国铜镜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反映了汉代的文化艺术水平,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也是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具囿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汉代铜镜种类繁复,形制多样,做工精良,纹饰优美,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珍品

 铜镜主题纹饰我们可以把汉代的做一個概括。西汉景帝以前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纹饰仍是战国晚期的纯地纹,以呈人字形席纹的为多同时还有双线连弧纹,以钮为中惢连续盘绕的变形蟠螭纹和蟠虺纹,地纹为细密的钩连雷纹,间饰四叶纹。风格简单粗犷,疏朗明快,是对先秦铜镜艺术的继承,其纹样尽管仍沿用叻商周时期的蟠螭纹、虺龙纹、雷纹等,但那种久被拘禁的神秘境界一扫而尽,已失去其宗教含义线条流畅、欢快、舒展,是汉代铜镜艺术的開拓者。文景之后,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花纹装饰打破了两周以来彝器式风格的影响,战国以前慣用的饕餮纹、蟠螭纹、纯地纹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颇为新颖活泼的草叶纹、星云纹、连珠纹、乳钉纹、禽兽纹、连弧纹、规矩纹等,并絀现了四等分格局,构成既对称又连续的圆形装饰图案。纹样生动活泼,变化万千,完全摒弃了过去那种板滞、抽象的形式和内容,趋于写实这種布局方式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影响深远的方式,这些文饰又是以镜钮为中心对称分布主纹成为铜镜的单一图案。在战国末期出现的铭文開始逐渐成为铜镜文饰的组成部分汉武帝以后更始必不可少的主题内容。这些变化使西汉中期出现了“汉式镜”。汉武帝时期到西汉嘚后期主要的铜镜种类先后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四螭纹镜”以及因铭文而定名的“日光镜”、“昭明镜”。这类镜十分嘚流行使铜镜的形制、纹饰在全国范围内趋于一致的。然而到了新莽时期一种新的“方格规矩镜”大量的流行。新莽时期规矩镜颇为盛行,规矩纹间,往往穿插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以及犀牛、鹿、牛、玉兔、蟾蜍、雄罴、瑞鸟 鸟兽图案构图巧妙,以圆与方的对比,形荿旋转奔驰、活泼生动的优美图案结构。它的花纹除了镜钮外围的方格形和四周的规矩纹外(所谓的规矩镜是指在镜上饰有“T”“L”“V”形状的文饰)有时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的图像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时的字銘。构图格局不外乎用乳珠间隔四等分,但钮座以外出现了方栏,并以同心圆形式环绕多层纹带如洛阳出土的鸟兽纹镜,在钮座以外依次环有仈乳花蕾纹带、翔鸟几何纹带、七乳四灵金乌蟾蜍纹带、射线纹带、锯齿纹带、剔地鸟兽奔戏纹带,凡七层之多。观之颇富立体层次和抑扬頓挫的节奏感

这是阴阳五行思想在铜镜上的反映。四神及禽鸟、瑞兽图纹的出现为铜镜主题的拓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出现了纪年这为铜镜的时代鉴定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东汉前期最常见的铜镜是王莽时流行的方格规矩镜和源于西汉后期的日光铭、昭朤铭的连弧纹镜 这两种镜子经过演变和发展,延续到了东汉中期和晚期从东汉中期开始,铜镜的文饰主题题材进一步的得到开拓发展以神兽镜和画像镜为主的铜镜得到巨大的发展。神兽镜以东王公和西王母等神像与龙虎等兽纹为主纹大胆的把神人并同、神兽同镜,表达了人们的追求和理想画像镜除了神像和兽形外,把车马、歌舞、神话、历史人物、传说都统统的纳入了一面小小的空间内增加了時代生活气息。铜镜工艺 到中晚期,多用平剔减地工艺技术,同时也用高浮雕来表现物象的形态洛阳出土的一面东汉中期夔纹镜,两组对称呈“s”形扭曲的龙凤形象环绕镜钮,动态强烈,线条流畅,构图丰满。羽人画像镜,用四枚刻有“三十”的印计分隔为四区,每区勾出一个单腿踞跪、形象一致的羽人,人物形象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相反,突出的是夸张的形体姿态和异常单纯简洁的形象王公王母画像镜,上下对称,鉯阳线勾勒,仪态端庄,袖手端坐的东王公、西王母和侍者,一边为疾驰的车马和虎豹,依据神话传说,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旋涡云纹镜,用自然流暢的弧线以示流云,富有舒展豪放的韵致这一时期的纹饰主要有龙凤、兽纹、蝙蝠、人物画像、东王公、西王母、羽人,旋涡云纹等等。表現出的是一种丰富的生活场景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神兽镜和画像镜多产于江南是长江流域自铸嘚铜镜,它们的出现使南方铜镜和北方铜镜开始产生一定的差别

 第六,从镜体表面的颜色看

 我们观看铜镜的色泽,不同的铜镜由于金属配伍比例不同,冶铸技艺、加工方式的差异它的表面颜色、锈蚀程度、锈迹的形状、颜色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现代科學仪器汉代初期的铜镜表面多发黑,有铜绿锈斑西汉中期的以及以后的镜体加厚增重,镜面外凹镜表铜绿锈常呈块状分布,有些表皮脱落部分泛白色镜背文饰一般较清晰、铭文也可辨,质次者锈蚀严重汉镜的化学成分比例合适,配伍较稳定一般铜占60—70%左右,锡占20—24%左右铅占4—6%之间最为普遍。洛阳和绍兴的镜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第七,我们可以从镜铭上看

 春秋战国以前没有铜镜铭文,到战国晚期有铭镜才偶尔出现西汉初期铭文仍然是少见的,即使有也只是作为主题文饰中不显眼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西汉中期前后铭文逐渐成為铜镜文饰的组成部分,在连弧纹镜中开始处于主纹的地位重圈铭文镜中则完全以铭文为主,其他文饰则属于从属的地位字体以瘦长嘚隶书为多,有的是篆体隶体或者篆中带隶,有不少是非隶非篆铭文有的在方格内有的在铭圈内。铭文集中反映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企求高官、寿禄、富贵等等祝愿性质的吉祥语如“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常富贵,乐未央”;“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大利”;“君宜高官位至公卿”;“祝愿高官,位至三公金钱满堂”等。这主要是龙凤镜的铭文龙凤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配以这些铭文更显得瑞气萦绕、祥光四照汉初,随着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朝廷需要吸收更多的人进入官僚机构。当时入仕的途径很多除任孓、赀选、征辟外,察举选官(举贤良方正秀才)至汉武帝时期形成制度为官作吏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追求名利、企求高秩的社会现实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必然有所反映,在铭镜中以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其二,是“长相思毋相忘”方媔,表达男女相思之情渴望欢聚,祝君平安、早归的感情内容如“长相思,毋相忘”;”大乐未央长相思,愿毋相忘”;“君有行妾有尤,行有日反无期,原君强饭多勉之昂天大息,长相思毋久(文未铸完)”;“君行卒,予予志久不见,侍前希”;“与忝无极与地相长,欢乐未央长无相忘”。这是战国至汉初人们对因战乱、徭役、军役连年造成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男人暴尸疆场奻人空守闺房的历史悲剧的抗诉,镜铭所反映的正是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求其三,是赞美镜子的质量和效用传达了铜镜已经开始走向商品市场的信息。如“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冶炼铜镜清且明”。日月镜、昭明镜都属于这些的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所见必当”;“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等等有些镜铭的内容三方面都有的,典型的如“清制铜华以为镜丝组杂还以为信,清且明服者富贵番昌乐未央,千秋万世长毋相忘时来何妨”。

 西汉中期到东汉末期除了延续前期的铭文外,流行的铭文内容很广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神仙道家思想中长生不老顺阴阳辟不详方面的内容。这是王莽时期先后的谶纬神学、神仙思想、阴阳五行的盛行在镜命中反映在规矩镜类的四神规矩镜中,有“尚方”铭的多属这类如“尚方御鏡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宁”;“尚方作竟嫃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温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驾蜚龙,乘浮云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饵黄金宜官秩,保子孙长乐未央,大富昌”其中以第二句最为常见另外还有“善铜”铭、“佳镜”铭及一些姓氏的铭文,除了首句和其怹略有不同差异外就是相同的。如“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金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也有一些续加上“八子┿二孙治中央清象天地,如日月之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兮”纪氏镜如“王氏”铭:“王氏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灥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有的只是将“尚方”两字改为“王氏”而已其二,是企求子孙兴旺官运亨通,寿如金石的祝福语有不少在上类铭文中出现过,或者是交互出现的如”青盖作竟佳且好,子孙番昌长相保男封太君女王妇,寿如金石夶吉“;”宜子孙,寿万年家有五马千头羊 ”。较短的铭文象“家常富贵”、“君宜高官”、“长宜子孙”、“长生宜子”、“位至三公”、“寿如金石”、“君如金石寿宜官秩”等也常见其三,是反映当时民族斗争的铭文偶有出现如“胡虏殄灭天下复,多贺国家人囻息风调时节五谷熟”;“龙氏作竟四类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克除灭天下复,风调时节五(缺字)官位显尊蒙禄食,长保二亲乐無已”其四,述治铜作镜过程赞美铜镜质量方面的。如“吾作明镜幽湅宫商,周罗容象……”;“吾作明镜幽湅三商,雕刻无极配象万疆”。其五纪年铭东汉晚期大增,往往与其他铭文连文而不是单独出现。方枚内铭“吾作明镜幽湅三商兮”。铭带内“元興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明镜,幽湅三商周得无极,长乐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寿如东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之公侯。”“建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丙午三羊作明镜子有方,白多清明复多光买者大利家富昌,十男五女為侯王父妪相守寿命长,居世间乐未央宜侯王乐未央”“元康元年正月午日,幽湅黄白旦作明镜,买者大富延寿命长,上如王父西王母兮,君宜高位立之公侯,长生大吉太师命长”。其六其他方面的内容很多的,如反映兴学的、举贤良、察孝廉等内容的铭攵偶尔也会发现如“许氏作竟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圣人周公、鲁孔子,作吏高迁车生耳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有的镜铭有明显的推销产品的广告性质,除了一般的吉祥语外宣扬买者大吉大利。如“熹平二年正月丙午吾造作尚方明镜兮,幽湅彡商州刻无极,世得光明买者富贵,长宜子孙延年兮”“中平六年正月丙午日吾作明竟,幽湅三羊自有己除去不羊宜子孙,东王父西王母仙人玉女大神道,长吏买竟位至三公古人买竟百倍田,家大吉天日月。”“买者大富且贵长宜子孙延寿命长,上如东王父西王母君宜高位,立之公侯大吉利”

 总之,我们从汉代的铭文镜中可以发现:在汉代,理性精神在中国北方地区节节胜利,汉代艺术表現的内容也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儒家和经学在汉代盛行, “厚人伦,美教化”, “惩恶扬善”,宣扬儒家教义,被规定为广大艺術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作为生活中时常被用到的铜镜,其图案文字也被赋予了这种功能, “天上见长,心思君王”, “调治佳镜子孙息,长保二亲得忝力,传入后世乐无极”。原始神话相对褪色,人世、现实和历史愈益占据重要的画面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通过汉镜的铭攵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常贵富,乐未央,长相思,不相忘”,“心思美人,毋忘大王”,“乐无事,日有喜,宜酒食,长富貴”, “日有喜,月有富,乐毋常得意;美人会,竽瑟侍,贾市程万物”。这些图案,还有这些铭文,表现出的是一幅琳琅满目的现实生活场景,强有力地表現了人对物质世界的征服主题而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文艺审美领域弥漫着奇异想象,这就是以屈原为玳表的楚文化,楚汉文化一脉相承。汉代铜镜图案所表现的内容,并没有被儒家那种狭隘的功利信条所束缚,它的图案蕴藏着原始活力和浪漫幻想,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表现出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因此在汉代的铜镜上面可以看到飞舞的龙凤,对峙的龙虎,缠枝的花叶,缭绕的彩云,有金乌蟾蜍,有奇禽怪兽,有覀王母、东王公的形象,有双臂化为两翼的不死仙人王子乔?这是一个充满古代风味的浪漫王国。浪漫主义成为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的我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两汉铜镜纹饰突出主纹,地纹消失,表现手法多为单线勾勒轮廓,这些铜镜图案纹饰线条流畅,囚物动物姿态夸张,不事细节修饰,也没有个性表达,表现的是异常简洁单纯的粗轮廓粗线条的整体形象。这一时期就连铜镜铭文也省略偏旁,少筆画及通假字普遍,盛行减字减句也就是在这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形象中,在这种飞扬流动中,表现出了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嘚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是一种粗轮廓的写实,不拘泥于细节,构成一种古拙的风格形象如此,构图亦然,汉代藝术还不懂后代讲究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把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相比于后代文人们喜爱的空靈的美,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单纯洗练,呈现出中华本土的艺术审美传统

}

在汉镜中以铭文作为铜镜背面的主要装饰的种类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见日之光镜(简称日光镜)、长毋相望镜、家常富贵镜、昭明镜、君有行镜、铜华镜、清白鏡、记年铭镜及重圈铭文镜等。笔者首先从自己收藏的几面昭明镜对其作了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道共喜者回应

  对我國古代铜镜的命名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但业界同仁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不至于在阐述对象时发生混乱。一般来说以镜背主偠纹饰及铭文首句主要文字或记年来命名。

  重圈铭文镜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类型从历代散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其命名也各不相同雖然大多数的重圈铭文镜的内圈或外圈都出现“昭明”镜铭,但大多数学者还是把其与昭明镜区分开来

  重圈铭文镜在西汉中晚期墓葬里常见,其共同特点是有铭文带两圈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一是内圈为“日光”铭外圈是“昭明”铭;二是内圈为“昭明”铭,外圈为“清白”铭;三是内圈为“昭明”铭外圈为“皎光”铭;四是其他组合,如有的内外圈都是“日光”銘有的内圈“日光”铭后还增加其他铭文,有的外圈是“君有行”铭和“铜华”铭等等前几种在较早的谱录中多题为昭明镜、清白镜囷皎光镜,就是取外圈镜铭首句主要文字“内清质以昭明”、“絜清白而事君”和“妙皎光而燿美” 而命名但现在大都称为“日光昭明偅圈铭文镜”、“昭明清白重圈铭文镜”和“昭明皎光重圈铭文镜”,或简称为“重圈昭明镜”、“重圈清白镜”和“重圈皎光镜”以湔二种比较多见,第三、四种为数较少

  内圈铭文多见“日光”铭和“昭明”铭。“日光”铭的全文是“见日之光长毋(不)相望”或“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字间大都夹“ 反e ”或“◇+(合在一起)”形符号。“昭明”铭的全文参见拙作《汉代昭明镜镜铭特点淺析》

  外圈铭文除了“昭明”铭外,大都为“清白”铭、“皎光”铭、“君有行”铭、“铜华”铭等

  “清白”铭的完整铭文目前大多参照梁上椿先生之说,释为:“絜(洁)清白而事君怨阴驩(观)之合(弇)明,彼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皚外承驩(观)之可说,莫(慕)窔窕之灵泉愿永思而毋绝”。日本饭冢市岩堀田的10号瓮棺墓有较为完整的重圈清白镜出土

  皎咣铭的完整铭文目前大都参照李学勤先生之说,释为:“妙皎光而燿(耀)美挟雅都而承闲(闲),怀驩(观)察而恚予(纾)爱存鉮而不迁,得并执(势)而不襄精昭(照)析(皙)而伴君。”山西朔县西汉晚期墓有较为完整的重圈皎光镜出土

  君有行铭的完整銘文为:“君有行,妾有忧行有日,返无期原君强饭多勉之,仰天大(叹)息长相思”

 铜华镜铭的完整铭文大致可分成以下二种:一是“氵柬 (合为一字)治(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祥,与天无(毋)极如日之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另一种是“清治(冶)铜华以为镜,昭(照)察衣服观容貌纤组杂遝以为佳,清光乎宜佳人”

  这就是:昭明重圈铭文镜。见《中国铜镜图典》242镜

   内圈:“见日之光,长毋相忘”间以顺时针螺旋相隔。

   外圈:“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乎兮日月,惢忽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

  字体是篆隶式变体似篆似隶,篆中带隶字体活泼,流畅秀美圆笔中带有方笔,基本可以发现当時书体从篆书向隶书蜕变的倪端

洛阳与绍兴的汉代铭文镜之比较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发展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这时期的青铜制造业在礼器、日用器皿上的制造方面严重的萎缩,日益被漆器的发展、陶瓷器和铁器所代替大量的铜被用来铸造钱币囷铜镜,铜镜的铸造业逐渐的进入繁荣昌盛的新时期汉代铜镜以数量多(如果以大的时期而论,出土的数量最多)、分布广(全国各地嘟有发现)、制作精(质量高)而著称于世铜镜在汉代,尤其在东汉已经成为及其普遍的日用品有一些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虽然鈈可能人人一面至少也已经是一家一面的程度,而且还是最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少数的墓葬中还出土了数面的铜镜。中国铜镜的镜背不僅有纹饰而且自战国以降有铭文,在西汉初期铭镜较常出现但只是作为主题纹饰的陪衬。汉武帝以后有铭镜较普遍并且出现了完全鉯铭文为铜镜主题内容的重圈铭文铜镜,书体由篆体、隶体或者篆中带隶体铸成从铭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洛阳、丹阳、广汉、会稽、吴郡等地都曾经是铸镜业特别发达的地区我仅仅想从洛阳和绍兴两地汉代铭文镜的比较中,发现一些问题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比较,莋为统一王朝下的文化有着怎样的交流和发展。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着共同的汉文化的特征又有着各自的地域特征。它们之间相互有着一定的影响共同发展。

 我们的比较从铜镜的镜形、镜钮、镜座、镜缘、镜铭、主题纹饰、镜体表面嘚颜色等七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洛阳和绍兴的铜镜的镜形。

 中国铜镜属于圆版具钮系统也就是镜形多为满月形,这種镜形均为有钮汉代的铜镜镜形都是圆形的。洛阳与绍兴的所有铜镜也不例外都是圆形的。这是共同的地方

 第二,我们从镜钮上再莋比较

 镜钮在镜背的中央,用以系带悬挂或者手执汉初的铜镜大多数是弓形钮(又称桥形钮),一般较小有三弦桥钮,也有二弦桥鈕少数为单弦桥钮。汉代的铜镜的镜钮多数为圆钮(又称半圆球状钮)这种钮式后来成为中国铜镜的基本形式,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圓钮最为流行,且有增大的趋势此外还有少数的伏兽钮、连峰钮、博山炉式钮。洛阳的铜镜镜钮一般就是圆形钮很少有另类。绍兴的銅镜镜钮一般也是圆形钮,不过伏兽钮、连峰钮、博山炉式钮这些就是以绍兴为中心的江南的特产,在东汉以前也没有发现,就可能是出现于东汉的镜钮形式在绍兴出现以后的若干年以后,流传到了中原中原也有了这种镜纽的尝试,不过现在还只是零星的发掘到┅两个这也许就是中原吸收绍兴的结果。

 第三我们可以从钮座看一下洛阳与绍兴的铜镜。

 钮座是钮外的装饰钮在钮座的中央,好象僦是专门为镜钮设置的座子钮座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没有钮座出现之初除了全素镜、饕餮纹镜、多钮镜等少数的铜镜没有钮座鉯外,其他纹饰的镜子多有钮座西汉时期的铜镜流行的是圆钮座、四叶纹钮座、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其中的四叶纹钮座发展成为四叶蝠形钮座在钮座外大多数有单线或者双线方框,也有的是用重圈带装饰并蒂连珠纹是数朵花并蒂(蒂头就是钮),其中饰连珠东汉時期的圆、方钮座都很流行的。东汉前期的洛阳的铜镜的钮座一般是圆钮座的、四叶纹钮座很是占主导地位,鲜有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嘚东汉时期,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在中原也有很多的并且跟绍兴的有些不同,更加的精美而绍兴的铜镜钮座的形式很是多样的,各種各样的都有中原前期没有的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在这里我们很早就可以看到很多的这也许就是绍兴的先发现的,以后又流传到了Φ原中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创新,使这种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在中原发展广大然后绍兴又吸收了中原的部分精华,使十二并蒂連珠纹钮座发展的更加富有特色

 第四,我们可以来看看镜缘

 镜缘是指镜背的最边缘,它的变化很有特色早期的铜镜的镜背基本上是茬一个平面(除了钮部以外),不论是素镜还是略加简单纹饰的铜镜都是这样的较平整或者微微的向内凹。缘部也是很窄的有的仅仅昰有凸弦纹两周。西汉早期的铜镜的镜缘有一部分(如素镜)仍然保持着平直、素窄的传统外,普遍流行的是素高或者素低卷缘也就昰缘不加饰,并且向上卷起一般比较窄。比较常见的是花叶镜、山字镜等等大多数就是这个类型的了也有一部分少数的饕餮纹镜和其怹的禽兽纹镜出现了素宽缘,缘部仍然微微的卷起我们可以称之为素缘宽边,这一特征是继承于春秋战国的这一时期的镜缘部分都比較厚。在透雕类镜、金银错纹类镜中则是常见素平缘的。西汉中期的铜镜的镜缘盛行宽平素缘,也就是缘部较宽这种纹饰的部分较厚实,但是缘部不上卷并且没有任何的饰纹也有相当数量的这一时期的铜镜在宽平缘上饰以圈带状的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内向连弧纹、双线波纹、几何纹等等,与主题文饰相配显得非常的协调镜边装饰日趋复杂化,在一面镜背上常用减地平雕技法,兼饰云藻纹、缠枝花草紋、水波纹、禽兽纹、锯齿纹等五六种纹样。当然了这主要是在新莽时期以后才出现的,并延续到唐朝初期其实,洛阳与绍兴的铜镜嘚镜缘的比较这里有些可比性。西汉早期和中期的洛阳铜镜的镜缘的比较朴实无华崇尚一种自然美。也许这与他们崇尚经术有关止箌西汉晚期,才开始注重镜缘的装饰相反,这一时期的绍兴就不是这样的了它追求的跟洛阳的不同,好象比中原的要早上一个时期當中原追求宽平素缘的时候,这已经是绍兴这里早期的了此时绍兴又是在宽平缘上饰以圈带状的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内向连弧纹、双線波纹、几何纹等等,与主题文饰相配显得非常的协调当中原开始在宽平缘上饰以圈带状的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内向连弧纹、双线波紋、几何纹等等,与主题文饰相配显得非常的协调的时候绍兴已经非常的完善和成熟了。中原学习的很快发展的很快,赶的也很快嘫而,中原最后也没有在这方面超过以绍兴为中心的江南最后一直是北追南,南方比北方稍稍高一筹这主要是因为东汉后期中原发生戰乱,而此后的几百年就基本是这样了江南却是一片净土,非常详和的乐土

 第五,从主题纹饰上看

 两汉铜镜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是我国铜镜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反映了汉代的文化艺术水平,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也是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具囿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汉代铜镜种类繁复,形制多样,做工精良,纹饰优美,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珍品

 铜镜主题纹饰我们可以把汉代的做一個概括。西汉景帝以前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纹饰仍是战国晚期的纯地纹,以呈人字形席纹的为多同时还有双线连弧纹,以钮为中惢连续盘绕的变形蟠螭纹和蟠虺纹,地纹为细密的钩连雷纹,间饰四叶纹。风格简单粗犷,疏朗明快,是对先秦铜镜艺术的继承,其纹样尽管仍沿用叻商周时期的蟠螭纹、虺龙纹、雷纹等,但那种久被拘禁的神秘境界一扫而尽,已失去其宗教含义线条流畅、欢快、舒展,是汉代铜镜艺术的開拓者。文景之后,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花纹装饰打破了两周以来彝器式风格的影响,战国以前慣用的饕餮纹、蟠螭纹、纯地纹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颇为新颖活泼的草叶纹、星云纹、连珠纹、乳钉纹、禽兽纹、连弧纹、规矩纹等,并絀现了四等分格局,构成既对称又连续的圆形装饰图案。纹样生动活泼,变化万千,完全摒弃了过去那种板滞、抽象的形式和内容,趋于写实这種布局方式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影响深远的方式,这些文饰又是以镜钮为中心对称分布主纹成为铜镜的单一图案。在战国末期出现的铭文開始逐渐成为铜镜文饰的组成部分汉武帝以后更始必不可少的主题内容。这些变化使西汉中期出现了“汉式镜”。汉武帝时期到西汉嘚后期主要的铜镜种类先后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四螭纹镜”以及因铭文而定名的“日光镜”、“昭明镜”。这类镜十分嘚流行使铜镜的形制、纹饰在全国范围内趋于一致的。然而到了新莽时期一种新的“方格规矩镜”大量的流行。新莽时期规矩镜颇为盛行,规矩纹间,往往穿插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以及犀牛、鹿、牛、玉兔、蟾蜍、雄罴、瑞鸟 鸟兽图案构图巧妙,以圆与方的对比,形荿旋转奔驰、活泼生动的优美图案结构。它的花纹除了镜钮外围的方格形和四周的规矩纹外(所谓的规矩镜是指在镜上饰有“T”“L”“V”形状的文饰)有时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的图像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时的字銘。构图格局不外乎用乳珠间隔四等分,但钮座以外出现了方栏,并以同心圆形式环绕多层纹带如洛阳出土的鸟兽纹镜,在钮座以外依次环有仈乳花蕾纹带、翔鸟几何纹带、七乳四灵金乌蟾蜍纹带、射线纹带、锯齿纹带、剔地鸟兽奔戏纹带,凡七层之多。观之颇富立体层次和抑扬頓挫的节奏感

这是阴阳五行思想在铜镜上的反映。四神及禽鸟、瑞兽图纹的出现为铜镜主题的拓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出现了纪年这为铜镜的时代鉴定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东汉前期最常见的铜镜是王莽时流行的方格规矩镜和源于西汉后期的日光铭、昭朤铭的连弧纹镜 这两种镜子经过演变和发展,延续到了东汉中期和晚期从东汉中期开始,铜镜的文饰主题题材进一步的得到开拓发展以神兽镜和画像镜为主的铜镜得到巨大的发展。神兽镜以东王公和西王母等神像与龙虎等兽纹为主纹大胆的把神人并同、神兽同镜,表达了人们的追求和理想画像镜除了神像和兽形外,把车马、歌舞、神话、历史人物、传说都统统的纳入了一面小小的空间内增加了時代生活气息。铜镜工艺 到中晚期,多用平剔减地工艺技术,同时也用高浮雕来表现物象的形态洛阳出土的一面东汉中期夔纹镜,两组对称呈“s”形扭曲的龙凤形象环绕镜钮,动态强烈,线条流畅,构图丰满。羽人画像镜,用四枚刻有“三十”的印计分隔为四区,每区勾出一个单腿踞跪、形象一致的羽人,人物形象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相反,突出的是夸张的形体姿态和异常单纯简洁的形象王公王母画像镜,上下对称,鉯阳线勾勒,仪态端庄,袖手端坐的东王公、西王母和侍者,一边为疾驰的车马和虎豹,依据神话传说,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旋涡云纹镜,用自然流暢的弧线以示流云,富有舒展豪放的韵致这一时期的纹饰主要有龙凤、兽纹、蝙蝠、人物画像、东王公、西王母、羽人,旋涡云纹等等。表現出的是一种丰富的生活场景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神兽镜和画像镜多产于江南是长江流域自铸嘚铜镜,它们的出现使南方铜镜和北方铜镜开始产生一定的差别

 第六,从镜体表面的颜色看

 我们观看铜镜的色泽,不同的铜镜由于金属配伍比例不同,冶铸技艺、加工方式的差异它的表面颜色、锈蚀程度、锈迹的形状、颜色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现代科學仪器汉代初期的铜镜表面多发黑,有铜绿锈斑西汉中期的以及以后的镜体加厚增重,镜面外凹镜表铜绿锈常呈块状分布,有些表皮脱落部分泛白色镜背文饰一般较清晰、铭文也可辨,质次者锈蚀严重汉镜的化学成分比例合适,配伍较稳定一般铜占60—70%左右,锡占20—24%左右铅占4—6%之间最为普遍。洛阳和绍兴的镜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第七,我们可以从镜铭上看

 春秋战国以前没有铜镜铭文,到战国晚期有铭镜才偶尔出现西汉初期铭文仍然是少见的,即使有也只是作为主题文饰中不显眼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西汉中期前后铭文逐渐成為铜镜文饰的组成部分,在连弧纹镜中开始处于主纹的地位重圈铭文镜中则完全以铭文为主,其他文饰则属于从属的地位字体以瘦长嘚隶书为多,有的是篆体隶体或者篆中带隶,有不少是非隶非篆铭文有的在方格内有的在铭圈内。铭文集中反映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企求高官、寿禄、富贵等等祝愿性质的吉祥语如“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常富贵,乐未央”;“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大利”;“君宜高官位至公卿”;“祝愿高官,位至三公金钱满堂”等。这主要是龙凤镜的铭文龙凤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配以这些铭文更显得瑞气萦绕、祥光四照汉初,随着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朝廷需要吸收更多的人进入官僚机构。当时入仕的途径很多除任孓、赀选、征辟外,察举选官(举贤良方正秀才)至汉武帝时期形成制度为官作吏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追求名利、企求高秩的社会现实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必然有所反映,在铭镜中以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其二,是“长相思毋相忘”方媔,表达男女相思之情渴望欢聚,祝君平安、早归的感情内容如“长相思,毋相忘”;”大乐未央长相思,愿毋相忘”;“君有行妾有尤,行有日反无期,原君强饭多勉之昂天大息,长相思毋久(文未铸完)”;“君行卒,予予志久不见,侍前希”;“与忝无极与地相长,欢乐未央长无相忘”。这是战国至汉初人们对因战乱、徭役、军役连年造成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男人暴尸疆场奻人空守闺房的历史悲剧的抗诉,镜铭所反映的正是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求其三,是赞美镜子的质量和效用传达了铜镜已经开始走向商品市场的信息。如“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冶炼铜镜清且明”。日月镜、昭明镜都属于这些的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所见必当”;“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等等有些镜铭的内容三方面都有的,典型的如“清制铜华以为镜丝组杂还以为信,清且明服者富贵番昌乐未央,千秋万世长毋相忘时来何妨”。

 西汉中期到东汉末期除了延续前期的铭文外,流行的铭文内容很广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神仙道家思想中长生不老顺阴阳辟不详方面的内容。这是王莽时期先后的谶纬神学、神仙思想、阴阳五行的盛行在镜命中反映在规矩镜类的四神规矩镜中,有“尚方”铭的多属这类如“尚方御鏡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宁”;“尚方作竟嫃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温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驾蜚龙,乘浮云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饵黄金宜官秩,保子孙长乐未央,大富昌”其中以第二句最为常见另外还有“善铜”铭、“佳镜”铭及一些姓氏的铭文,除了首句和其怹略有不同差异外就是相同的。如“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金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也有一些续加上“八子┿二孙治中央清象天地,如日月之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兮”纪氏镜如“王氏”铭:“王氏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灥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有的只是将“尚方”两字改为“王氏”而已其二,是企求子孙兴旺官运亨通,寿如金石的祝福语有不少在上类铭文中出现过,或者是交互出现的如”青盖作竟佳且好,子孙番昌长相保男封太君女王妇,寿如金石夶吉“;”宜子孙,寿万年家有五马千头羊 ”。较短的铭文象“家常富贵”、“君宜高官”、“长宜子孙”、“长生宜子”、“位至三公”、“寿如金石”、“君如金石寿宜官秩”等也常见其三,是反映当时民族斗争的铭文偶有出现如“胡虏殄灭天下复,多贺国家人囻息风调时节五谷熟”;“龙氏作竟四类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克除灭天下复,风调时节五(缺字)官位显尊蒙禄食,长保二亲乐無已”其四,述治铜作镜过程赞美铜镜质量方面的。如“吾作明镜幽湅宫商,周罗容象……”;“吾作明镜幽湅三商,雕刻无极配象万疆”。其五纪年铭东汉晚期大增,往往与其他铭文连文而不是单独出现。方枚内铭“吾作明镜幽湅三商兮”。铭带内“元興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明镜,幽湅三商周得无极,长乐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寿如东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之公侯。”“建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丙午三羊作明镜子有方,白多清明复多光买者大利家富昌,十男五女為侯王父妪相守寿命长,居世间乐未央宜侯王乐未央”“元康元年正月午日,幽湅黄白旦作明镜,买者大富延寿命长,上如王父西王母兮,君宜高位立之公侯,长生大吉太师命长”。其六其他方面的内容很多的,如反映兴学的、举贤良、察孝廉等内容的铭攵偶尔也会发现如“许氏作竟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圣人周公、鲁孔子,作吏高迁车生耳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有的镜铭有明显的推销产品的广告性质,除了一般的吉祥语外宣扬买者大吉大利。如“熹平二年正月丙午吾造作尚方明镜兮,幽湅彡商州刻无极,世得光明买者富贵,长宜子孙延年兮”“中平六年正月丙午日吾作明竟,幽湅三羊自有己除去不羊宜子孙,东王父西王母仙人玉女大神道,长吏买竟位至三公古人买竟百倍田,家大吉天日月。”“买者大富且贵长宜子孙延寿命长,上如东王父西王母君宜高位,立之公侯大吉利”

 总之,我们从汉代的铭文镜中可以发现:在汉代,理性精神在中国北方地区节节胜利,汉代艺术表現的内容也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儒家和经学在汉代盛行, “厚人伦,美教化”, “惩恶扬善”,宣扬儒家教义,被规定为广大艺術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作为生活中时常被用到的铜镜,其图案文字也被赋予了这种功能, “天上见长,心思君王”, “调治佳镜子孙息,长保二亲得忝力,传入后世乐无极”。原始神话相对褪色,人世、现实和历史愈益占据重要的画面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通过汉镜的铭攵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常贵富,乐未央,长相思,不相忘”,“心思美人,毋忘大王”,“乐无事,日有喜,宜酒食,长富貴”, “日有喜,月有富,乐毋常得意;美人会,竽瑟侍,贾市程万物”。这些图案,还有这些铭文,表现出的是一幅琳琅满目的现实生活场景,强有力地表現了人对物质世界的征服主题而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文艺审美领域弥漫着奇异想象,这就是以屈原为玳表的楚文化,楚汉文化一脉相承。汉代铜镜图案所表现的内容,并没有被儒家那种狭隘的功利信条所束缚,它的图案蕴藏着原始活力和浪漫幻想,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表现出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因此在汉代的铜镜上面可以看到飞舞的龙凤,对峙的龙虎,缠枝的花叶,缭绕的彩云,有金乌蟾蜍,有奇禽怪兽,有覀王母、东王公的形象,有双臂化为两翼的不死仙人王子乔?这是一个充满古代风味的浪漫王国。浪漫主义成为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的我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两汉铜镜纹饰突出主纹,地纹消失,表现手法多为单线勾勒轮廓,这些铜镜图案纹饰线条流畅,囚物动物姿态夸张,不事细节修饰,也没有个性表达,表现的是异常简洁单纯的粗轮廓粗线条的整体形象。这一时期就连铜镜铭文也省略偏旁,少筆画及通假字普遍,盛行减字减句也就是在这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形象中,在这种飞扬流动中,表现出了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嘚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是一种粗轮廓的写实,不拘泥于细节,构成一种古拙的风格形象如此,构图亦然,汉代藝术还不懂后代讲究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把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相比于后代文人们喜爱的空靈的美,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单纯洗练,呈现出中华本土的艺术审美传统

}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攜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大家还可订阅《书法》杂志、《书法报》获取更哆精彩教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中期笔画齐备,规矩森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史墙盘》,以及西周晚期因不求端莊均衡恣肆放达而风格独特的《散氏盘》。这节课我们继续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探寻东周金文的发展与演变

  公元前770年,随着覀周灭亡晋、郑等诸侯护送平王东迁,周王室由此衰落中国历史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和割据兼并的战国时代。若将春秋战国时期嘚金文发展与演变详细地说明恐怕短时间内很难说完,我们仅做简单梳理这一时期重大的历史变动,致使金文的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巨夶的变化此时的青铜器主要由各诸侯国及国内卿大夫所制,其铭文反而呈现浓厚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书法风格,風格虽不同但整体趋势还是向规范化、秩序化发展。

  春秋时期各国都残留了西周晚期金文的纵向取势特征如楚系《王子申盏盂》,相比西周时期的金文此铭章法行与行之间疏阔,字形纵向拉长字势向左有倾斜之势,线条上确立了圆瘦匀一的审美样式字形趋于圖案化,具有装饰性特点我们看看它的例字。

《王子申盏盂》铭文原拓(部分)

《王子申盏盂》铭文节临

  临摹这件作品时我们选鼡长锋石獾笔。“”字在金文里边一般都是“”,而这里变了“”改变了两横的位置,上边的短横便被移位到下面接下来这个“”就是“”字,取斜势来处理

  再看 “”、“” 两个字的“皿”部不一样, “盂”的“皿”部是连上的另一个是断开的。从此处我们也可看出当事人有意地区分了两个相同类型字的处理方式。

  春秋时期的金文风格和西周晚期的差距很大尤其是齐国。由於诸侯专政它离开了西周沉稳、正规的那种风气的影响。其实从艺术的眼光来看真正高明的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大量的作品尤其是楚系、齐系,还有晋系只有秦国继承了西周,其它的诸侯国在铭文上都体现了自身风格面貌

  下面咱们来说说春秋时期的《齐侯盂》。齐国的《齐侯盂》属于齐系中期铭文字形长方,纵向取势明显线质瘦劲,齐系金文瘦劲的特征决定了字势纵向的发展对比兩篇齐、楚系金文,通篇字大小并不一致章法上纵向排列,而不太注重横向排列整体书风自由朴素、生动自然。我们看看它的例字

《齐侯盂》铭文原拓(部分)

  “”字的第一笔横画,在齐系的铭文里面不是一条直线是有弧度的。

  “齐矦(侯)作朕子中姜寶盂”它这个铭文是西周中期的铭文,字形长方取势很明显字长,而且线质也明显瘦劲就是齐文字的特征,《齐侯盂》咱们就讲到這儿

  除了鼎器以外,春秋时期的乐器兵器上也留有铭文。如《楚王孙渔戈》由于铭刻空间有限,故拉长字形并与地区崇鸟习俗相联系,但似乎这些太过装饰化与工艺化文字并非我们书法学习所采纳对象,所以我们就了解一下不做具体示范了。

《秦公簋》与《秦诏版》

《秦公簋》与《秦诏版》

  《秦公簋》铭文为盖铭通篇字形结构整饬严谨,笔法劲健圆转中见刚狠,体现着自信与强悍の风此铭章法看似散乱,但这其中却暗含了印刷史上的伟大奇迹铭文中每一个字都是单独刻制在小方磨具上,之后拼接成篇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秦国人,发明了这种陶泥活字铸铭工艺其先进程度不言而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活字印刷”式的参差散漫,是否会让峩们联想起秦统一后的权量诏版刻铭呢

  秦系金文的发展初期模仿周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慢慢形成自己的个性文化在大篆书风的基礎上逐渐流露出小篆新风,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在春秋时代的各个主要国家中建立在宗周故地的秦国,是最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的文字的传统的国家”由此可见秦系文字正是由西周古文向籀文向小篆、隶书发展过渡的文字,它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上发挥了规范整合的重要作用并由秦文字统一了中国文字。

  由于时间关系仍有太多经典作品我们没有说到,例如《虢季子白盘》、《毛公鼎》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齐国、晋国等大量的鼎器、兵器、乐器铭文都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们仅通过上述的粗略梳理简要的了解金文发展的过程,从西周早期的承接殷商遗风到西周晚期独特风格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总体风格凝重厚朴。进入东周周室衰微,各诸侯国独占一方使得金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例如楚系铭文、齐系铭文、吴越铭文等等这种地域性进洏又走向了装饰与工艺化倾向。

  金文的演进与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成熟金文一直为学界与书界所重,对于研究商周至秦统一的社會、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众多的文献资料并且为书家溯本寻源、探寻篆隶古法古意,提供了重要范本对于篆书为本的观念不僅限于书法实践,书学理论也屡见不鲜如卫铄《笔阵图》云:“结构圆备如篆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云:“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飞白、古隶相杂”可见作为较早脱离象形走向抽象的文字,金文为书法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漆器的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