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蓝田修真女在清朝朝的刘姓管教育的大臣被朝廷授为“德垂后世”的刘姓进士

刘姓姓氏源流标题筒介:
一、刘姓姓氏源流 二、刘姓迁徙分布 三、刘姓历史名人 四、刘姓郡望堂号
【刘姓宗祠通用对联】〖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刘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刘姓【中国人民解放军阳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姓氏: 刘 祖籍: 河南
祖宗: 刘累 郡望: 彭城郡 蒲编堂 青藜堂忠孝堂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新《百家姓》之中排第4位。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囿“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根據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我国的刘姓家族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是真正的炎黄子孙,刘姓人口众多为我国第四大姓。刘氏姓源远古据古籍记载一共有两支。第一支刘氏根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帝尧的后裔有刘累,世称刘氏。而《千家姓查源》上也记载,刘姓出自远古时期的帝王陶唐氏,他的后裔封于刘,后世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刘氏。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是喾帝的后代乃是黄帝的子孙。第二支刘氏根据《名贤世族言行類稿》上的记载,乃出自周朝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所在地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南号称刘康公,他的后代就以刘为姓称為刘氏。望族居于彭城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铜山县境内。
1 出自柳姓,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親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后因当地遭水灾,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一带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2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3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婁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妀作刘姓的
(1)出自姒姓娄氏,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刘敬后人也繁衍荿刘姓一大支脉
(2)出自芈姓项氏,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感谢项伯救命之恩,封其为射阳侯赐姓刘;项伯遗族受刘邦封侯的有三人,也皆赐姓刘其后代繁衍成刘氏一大支脉。
(3)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
(4)宋真宗继位后,赐皇后刘娥前夫(一说表兄)龚美姓刘认其为弟。
(1)王朗冒名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自立为帝。
(2)安定三水人卢方,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自立为帝據平凉等地。
(3)三国蜀将刘封原姓冠。为刘备义子改姓刘。
(4)西晋义阳(今河南新野)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改姓刘名尼。被拥立為帝建年号为神凤。
(5)出自柳姓,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亲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嘚洪桐县,改姓为刘很多年后因当地遭水灾,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一带代
(6)唐宦官俱文珍,冒姓刘洺贞亮。
(7)北汉君主刘继恩原姓薛,因是刘承钧的养子改姓刘。刘继恩之弟刘继元本姓何,亦改姓刘后继帝位。
(8)元末陈友諒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
(9)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音dan),冒姓刘
(10)留氏改刘氏:后坡刘氏为永春留氏族裔,于宋末元初的动荡中易姓为刘;另《清源留氏族谱》载:第三十九世留天禄,泉州路录事因军情严重,不仕复入永春,居留安故地改留为刘,为本支始祖
(11)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大将军都督刘显原姓龚,为报人知遇之恩改姓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也反映在姓氏的演变上刘姓是颇为典型的一例。
1.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音mo du墨读)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有以刘为姓者。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建立者刘渊、前赵国建立者刘曜、大夏國建立者刘屈孑(即赫连勃勃)、襄国刘显都是匈奴贵族
2.独孤部原为匈奴刘氏的一支,因与鲜卑拓跋部世代相婚关系很深,是拓跋聯盟的重要成员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将大部分独孤氏恢复刘姓(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成为当时北魏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
3.稽胡,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北魏时期稽胡首领刘蠡升、其孙北周時期稽胡首领刘没铎等曾先后称帝建立割据政权。
4.离石胡是山胡的一支,隋末唐初离石胡人刘龙儿、刘季真,刘苗王曾建立割据政权
唐德宗时,沙陀人内附定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长期与汉族杂居不少人改汉字姓。沙陀刘氏两度建立政权:后汉(刘知远建立)和丠汉(刘崇建立)后虽国亡,但以其帝王之尊皇族后世散居北方各地,成为刘姓又一支脉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因为追慕漢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辽史·后妃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金史》记载“移剌曰刘“。(“移剌氏”即契丹国姓“耶律氏”)因此耶律后代有改为刘姓的。比如辽国于越(官名)耶律屋质之四世孙名刘家奴,曾官至节度使。当代天津市郊区宝坻县耶律各庄村中刘姓村民较多。当地人说,这个村刘姓村民多为坐地户,是当年随蒙古军队来到这里定居的,刘姓是由耶律姓衍转过来的。
7.魏晋时乌桓部族有刘姓者;
8.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刘姓者;
中國回族形成于宋元之间初无固定姓氏,入居中原后回、汉杂居,很多人使用汉字姓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辽艾辽艾"(汉语义为珠寶)转音而来。明初以后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交融,内地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刘姓不少。元朝汉族将领刘哈喇不花子孙后裔也囿融入回族的。
⑴.元朝蒙古族中刘氏出现在公元1285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来有位蒙族人名呼图克特穆尔的名士酷爱汉族书籍囷文化,他的母亲是汉人姓刘。有一天这位名士拜见元仁宗皇帝,谈论中元仁宗对他的汉学水平加以赞赏,并为他起了个汉人的名芓叫刘汉卿。从此刘汉卿的后代就形成了一支刘氏家族。
⑵.蒙古族鄂尔果诺特氏满语为Ergonote Hala,亦称鄂柳特氏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尔喀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⑶.蒙古族刘佳氏亦称留佳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李佳和罗、瓦尔喀、乌喇、辉发、松花江等哋后多冠汉姓为刘氏、雷氏(蒙古留佳氏世居察哈尔)。
⑷.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哆冠汉姓为崔氏、刘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⑵.满族宁古塔氏满语为NinggutaHala,汉义“六”既清六祖世居地。以地为氏所冠汉姓为宁氏、刘氏,世居宁古塔、绥分、琿春、讷殷和佟吉等地元朝时女真人乌古伦氏迁居到中原,改姓刘氏其后裔中有位刘国杰,英勇善战成为湖广行省的要官,后又升任光禄大夫还有一支女真人宁古塔氏也迁居到中原,改姓宁和刘宁为宁古塔氏的头一个字;而“宁古塔”按满语的意思是“各六”或“每六”,其实就是“六”“刘”与“六”同音,故姓氏为刘
⑶.满族钮图氏,亦称宁武图氏满语为Niotu Hala,世居哈达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钮氏、刘氏
⑷.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是满族大姓,满语为Sitara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它与瓜尔佳氏,满语为同属“阔雅里满洲”另考,《龙飞御天歌》有哈兰都达鲁花赤姓“奚滩”乃明时女嫃望族,曾冠汉姓为“刘”有学者认为喜塔拉即其演变而来。世居尼雅满山、蜚优城、长白山盖吉、佛克顺等地所冠汉姓为管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⑸.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移喇”(即契丹国姓“耶律”),世居三姓后多冠汉姓为刘氏、王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白氏。
⑹.满族纽塔氏亦称努他氏,满语为Nunta mongu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多有四个分支。满语NINGUTA为远祖之意推想表示其远祖来自宁古塔,后多冠汉姓為刘氏
⑺.满族查佳氏,满语为Cagiya Hala是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同胞中有此氏后改汉姓为刘氏。
(8)钮祜禄氏(多改汉姓为钮或郎改姓刘的不多)
其他还有伊里氏、伊拉齐氏、刘佳氏、以及隶属各旗本为汉族的刘氏和朝鲜族刘氏。
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刺真海牙,曾孙名叫忽都海牙明初随祖母姓刘,名仲琛隐姓埋名,作为普通百姓繁衍生息下来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 0 0 余人,一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
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清乾隆二十三年朝廷赐给高山族七个姓(卫、金、钱、廖、王、潘、黎)。从日本侵占台湾到台湾重回中国期间高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认其姓为己姓据統计共有7 9 个姓,其中有刘姓
14.傣族、景颇族刘姓
明初屯田戍边的汉族官兵,其子孙后代与当地民族通婚逐渐演化为少数民族,但保留原有的汉姓氏据近年云南腾冲刘氏收集到的3 5 1 个族谱中发现,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景颇族
15.朝鲜族刘氏。朝鲜族人口近百万居住茬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的鲜族人有80万,其中刘姓人口数量位居30左右据了解,在韩国有200多个姓氏其中刘姓人数排在第三十四位。
16.京族刘氏京族原称为越族,人口近两万有31个姓氏,居住在广西南疆诸岛刘姓人口数量在京族中占20%,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姓越南的京族刘姓有三类,一类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刘姓一类是越南族人使用汉字姓刘氏而形成的刘姓,再一类就是近代以后移民越南的华侨、华人不过,今天这几种不同的刘姓已很难区分了
17.藏族刘氏:吐蕃国是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以"卡隆"作为家族徽号,“悉勃野”为首领姓氏:到了吐蕃帝国解体后的元代,卡隆系贵族全统一采用了刘氏为家族姓氏其代表家族为:卡隆家族\喀居丹增家族\索郎宗尕家族\巴登家族\兰齐默家族\穆尼德吉家族\卓克勒逊家族....
其他采用汉姓刘的家族,如:德格家族、兰齐默家族、罗隆尼卡家族、穆尼德吉家族、卓克勒逊家族、吉桑切家族、乞木乌格家族、格西措慕家族、巴登绒布家族、曲羝轮珠家族巴朗结赞家族,仁青格多家族、瓦热卡巴家族、聂荣克玛家族、贡那家族、康葛吉玛家族、勒旺家族、贡勃土司家族等等当代名人有曾任四川人大副主任的来自于德格家族的萨朗仁波切(刘子寿),著名摄影家卡隆-兰齐默家族的扎西更登(刘华),世界著名藏族艺人来自勒旺家族的洛桑顿珠(刘多吉)。
18.壮族刘氏:湖南、广西等哋都有壮族刘氏分布名人有唐代著名的歌仙刘三姐
19.其他民族的刘姓,如:湘西苗族刘姓湘南瑶族刘姓,慈利白族刘姓
二、刘氏聚集哋: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喃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國直至今日。
刘姓是台湾第九大姓约占全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台湾刘姓最早源于福建和广东在明代末年入台,以“汉人”自居鉯“汉人”为豪的刘姓繁衍到台湾。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456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粵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政权全名 存在时期 创始人姓名 历代刘姓领袖(含已改他姓分支或外姓兼称刘氏者)
周代  刘 (帝尧陶唐氏)~~(帝尧子源明)(一说监明或丹朱)~刘累~刘?~刘姬贡~?
刘国 周代公元前599年~ 刘康公 刘康公刘季子、 刘定公刘夏、劉献公刘挚、刘文公刘卷、刘桓公 刘穆公~?
汉朝(西汉、更始、建世、东汉)
日本东汉使主 前202年——220年
刘阿知 西汉:刘邦、刘盈、刘恭、劉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shì;、刘骜、刘欣、刘衎、刘婴、
东汉: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见词条: 汉朝刘氏诸侯国
(刘协)、刘康 、刘瑾 、刘秋
阿知王刘阿知、 都贺王刘都贺
汉 公え7年 刘信 刘信
刘望国 (公元23-23) 刘望 刘望
梁汉国 (25-27) 刘永 刘永 刘纡
刘子舆国 (23-24) 刘子舆 刘子舆(即王郎)
刘文伯国 (25-37) 刘文伯 刘文伯(即卢方)
蜀汉 221年——263年 刘备 刘备、刘禅
神凤国 (公元303年) 刘尼 刘尼(即丘沈)
汉-前赵帝国 304年——329年 刘豹
刘曜 (刘豹)、(刘猛)
刘渊、刘和、刘聪、刘粲
刘康国 (公元353) 刘康 刘康
率善国 公元416年 刘虎 刘虎
独孤部 270年—387 刘路孤 刘路孤、 刘库仁、刘眷、刘显、刘罗辰
刘勃勃 刘去卑、刘诰升爰(刘训儿)、刘乌路孤(刘虎) 刘务桓 刘阏陋头 刘悉勿祈 刘卫辰
赫连勃勃( 刘勃勃) 赫连昌( 刘昌) 赫连定( 刘定)
刘举国 公元473年 刘举 刘舉
南朝宋、义嘉、建平、楚 420年——479年 刘裕 刘裕、刘义符、刘义隆、刘劭、刘骏、刘子业、刘彧、刘昱、刘准
刘获国 527年 刘获 刘获
刘燕国 531年 刘靈助 刘灵助
刘敬躬国 542年 刘敬躬 刘敬躬
刘没铎 神嘉帝刘蠡升、南海王刘、圣武帝刘没铎
刘霸道国 611年 刘霸道 刘霸道
刘元进国 613年 刘元进 刘元进
瑝国 614年 刘迦论 刘迦论
燕 911---913 刘守光 (刘仁恭)、刘守光
辽 907-926 耶律亿 耶律亿(即耶律阿保机,耶律氏兼称刘氏汉名刘亿)
后汉 947年——950年 刘知远 刘知远、刘承祐、(刘赟)
南汉 911年——971年 刘隐 (刘隐)、刘岩、刘玢、刘晟、刘鋹
北汉 951年——982年 刘崇 刘崇、刘承钧、刘继恩、刘继元
越南占婆迋国 宋朝时期(在位十五年) 刘继宗 刘继宗
刘永昌国 1214年 刘永昌 刘永昌
刘国 1296年 刘六十 刘六十
汉国 1465年 刘千斤 刘通(刘千斤)
顺天安民 刘汝国 刘汝国
安民国 1622年 刘永明 刘永明
刘守分国 1644年 刘守分 刘守分
大明国 刘丽川 刘丽川
兰芳共和国 (1777年~1884年) 罗芳伯 刘台二、刘乾兴、刘阿生、刘亮官
台·永清国 (1895年) 唐景嵩 刘永福
罗平国 1900 刘家福 刘家福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綱齐名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仩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漢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陽。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彻:,即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詓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启: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文帝在位時被立为太子。文帝于公元前157年6月病死后继位文﹑景二帝在位时采用文帝之妻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世称为文景之治为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堅实的基础。
刘启即位后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他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之策以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Φ央集权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听信谗言腰斩了晁错,幻想以此换取七国的退兵;但叛军仍然向长安时军刘启才下定决心平叛,任用周亚夫为太尉带兵迎战,一举平定七国之乱叛乱平息後,刘启收回诸侯王任免官吏之权从此,西汉王朝统一中央封建集权统治大大加强
刘启在位期间,继续采取文帝时期的政策推行减輕赋税与徭役,与民休息“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他统治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成山,患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故与文帝一起,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但刘启的缺点也很显著,如误杀晁错“及用袁盎一言,错即夷族其寡恩忍杀复如此”。再如周亚夫只因反对景帝另竝太子,就被景帝寻机以谋反罪逼令自杀于狱中
公元前141年正月,刘启得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下令赐赏诸侯王、列侯以马各八匹,奉禄二千石以上的大臣赐黄金各二斤小吏和百姓每户赐钱一百;放宫女回家,并终身不服役不久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
刘啟死后的谥号为景帝
公元前188年,刘启出生
公元前179年,刘启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享年47岁。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公元前154年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10个月后被平定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未央宫中享年48岁。
刘亚楼福建武平人[按语:武平县是闽西愙家核心区,长汀南,上杭西,会昌东,蕉岭平远北]。
1910年4月出生1929年8月入党,同年加入红军历任连长、营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师长。參加过中央苏区的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率红2师参加长征。1939年人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于次年9月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1945年8月囙国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改名为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协助东野首长指挥辽沈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福建武平湘店人。1925年从武平县立中學转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读书1926年底,回家乡被崇德小学校长(中共地下党员)聘为教员从此接受革命思想,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8月,他被中共桃湘特支吸收为党员参加小澜农民暴动后,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红校)学习毕业后,历任红十二军苐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第一营营长兼政委,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政委红二师政委。参加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Φ参与指挥红一军团第二师,取得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光辉战绩
1936年12月刘亚楼任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1939年1朤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用名“撒莎”,被授予少校军衔此期间他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反攻战术进行了仔細研究,并将作战计划上交给苏联高层获得苏方重视,被邀他加入苏联国籍刘亚楼谢绝了;1946年刘亚楼随苏联红军进入东北,5月任东北囻主联军参谋长(代号为103)兼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1948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第一参谋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員、军委会东北分会委员,同年12月任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先后参与指挥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提出四组一队战術;平津战役期间刘亚楼指挥第四野战军14兵团解放天津。
1949年任解放军空军司令(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当选为第一、二、三届空军党委会常委、书记。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刘亚楼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11月任空军条令教材编审小组組长,亲自主持编写工作历时5年,共编写完成条令教材306条
1964年下半年,正在出访巴基斯坦的刘亚楼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回国后被查出是肝癌,但他仍然坚持工作;1965年3月下旬刘亚楼的病情开始恶化;此时,空政文工团的歌剧《江姐》和话剧《女飞行员》正在上海演出他哆次听取演出情况汇报,还找来编导和演员研究观众的意见,修改剧本;1965年5月7日下午3时45分这位年仅55岁的上将、空军司令员病逝。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境内)人
生于公元前259年。初为泗水亭长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國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他集结190人起兵反秦,攻下沛縣杀死县令,被推为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
公元前206年10月率领起义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他与关Φ父老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的苛法,得到拥护
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候王,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关中の地。此后四五年间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争夺帝位的楚汉战争。
刘邦首先取得关中为根据地兵力和财力有了来源,又任用了萧何、陈平、张良、韩信等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内政和指挥军队终于战胜了项羽,统一天下于公元前202年2月即皇帝位,国号汉定都咸阳。
此后鉴於多年战乱,百姓思安下令赦免死罪之外的一切囚犯,让士兵复员回家耕种对农民收取1/15的税收。又下令各地官员举荐贤才如有遗贤,官员免职相继平定陈豨、彭越、黥布叛乱,韩信也被吕后、萧何杀死江山进一步巩固。
公元前195年4月刘邦在长乐宫逝世。他的儿子孝惠帝即位称他为高皇帝。
刘邦的一生是驰骋疆场豪气纵横的一生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创立了汉王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历史悠久嘚统一王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大人物。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是匈奴人的后裔他的家庭是一个世玳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刘禹锡耳灞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載"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屾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劉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  向  (~)汉代时的著作家.所著的书有《别录》《噺序》《说苑》。
刘细君  (前140~前87)西汉元封年间(前110年),第一位汉家和亲(江都)公主远嫁西域乌孙国
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细君公主祖茔所在地_仪征新集镇。
汉武帝为联合乌孙抗击北方强敌匈奴加封其为公主,于元封六年(前105)远嫁乌孙王昆莫一乌孙称国王为昆莫一为右夫人昆莫死后,从乌孙习俗复为继位的岑陬之妻。她为加强西汉王朝与乌孙的友恏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先乌孙国世居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一向与匈奴算是世仇大国,汉武帝派张春苐二次出使乌孙表示愿遣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
刘细君带去的随嫁人员达数百人既有乐工、裁缝,也有技艺工匠;她還特地在乌孙修建了一座汉式宫殿在这些过程中,必然传播了汉族的文化和先进的手工技艺特别是在金属冶炼、武器加工、房屋修建等方面,推动了乌孙国经济的发展由于细君的到来,乌孙开始有了琵琶、房屋、种植、墓冢
刘细君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攵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她在思念家乡时曾经作了一首《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这首歌词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被称为是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
甚至后来人们把“乌孙公主”作为黄鹄的别称(元·伊士珍《琅环记》引《采兰杂志》)刘细君因此称为“第一位洺传史册的和亲公主”或“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
刘飞燕  (~)西汉,汉成帝(前33年~前9年)年间扬州美女
刘  伶  (~)晋代文士,爱喝酒有才氣,称为酒仙合称“竹林七贤”。
刘  勰  (466?~520?)宇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莒县人,专著《文心雕龙》。
刘禹锡  (772~842)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 ,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
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 、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蔀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汢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粅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媄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
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二是杂文。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韦絢《刘宾客嘉话录》今人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
刘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现中将名录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峩家业, 兴我中华万拫同源,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亲沒有您我之分,顾大局、识大体千家万户教育培养子孙后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和谐社会共同维护祖国的尊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刘 凯中将: 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刘 源中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2000年晋
刘卫东海军中将: 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2001年晋
刘世民武警中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2003年晋
刘友法海军中将: 解放军海军纪委书记。
刘中山中将: 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1993年晋。
刘立封中将: 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刘永治中将: 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2000年晋
刘玉堤空军中将: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
刘亚红中将: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2003年晋
刘亚洲空军中将: 成都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副政治委员2003年晋。
刘咹元中将: 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刘存康中将: 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1993年晋
刘存信空军Φ将: 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刘存智中将: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伦贤中将: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93年晋。
刘志田空军中将: 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刘宝臣中将: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97年晋
刘明璞中将: 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刘学基中将: 宁夏军区司令员
刘振起空軍中将: 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2002年晋
刘逢君中将: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99年晋
刘晓江海军中将: 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2002年晋
刘焕岐空军中将: 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刘智民中将: 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刘新增中将: 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刘鹤翘空军中将: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
刘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现少将名录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我家业, 兴我中华万拫同源,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亲沒有您我之分,顾大局、识大体千家万户教育培养子孙后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和谐社会共同维护祖国的尊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刘 玉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政治委员。
刘 炎空军少将 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刘 岩技术少将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刘 毅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潜艇基地司令員
刘 耀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政治委员。
刘一恒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西安基地司令员
刘丁有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广州基地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
刘广智空军少将 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指挥学院院长。
刘卫车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 支队支队长
刘子威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副院长。
刘子贤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第7军副军长
刘凤山空军少將 解放军空军技术装备部部长,空军工程大学校长
刘世民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政治学院副政治委员。1992年晋
刘长秀技术少将 解放军空气動力研究基地研究员。2002年晋
刘巨海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部政治部主任。
刘太行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学术研究部蔀长
刘太迟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副部长。
刘文清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
刘中海武警少将 中华人囻共和国公安部警卫局局长
刘玉良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蒙古自治区总队政治委员。2001年晋
刘玉昌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第1军政治委员。
刘本志空军少将 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刘成军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第4航空军副军长。
刘式浦武警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蔀消防局局长1993年晋。
刘红军武警少将 武警部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97年晋。
刘纪林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广州基地政治委员1997年晋。
刘庆勇海軍少将 解放军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
刘庆昌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福建基地参谋长。
刘江桥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1990姩晋。
刘兴文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
刘亚洲空军少将 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涳军政治委员。1998年晋
刘兆恩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刘来明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湛江基地副司令员。
刘纯祥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湛江基地政治部主任
刘际藩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上海基地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刘良顺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院长。1993年晋
刘启龙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第二总队总队长,北京市总队总队长1998年晉。
刘志国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湛江基地副司令员
刘志富技术少将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
刘弥群空军少將 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2001年晋。
刘作良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刘作新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劉昌洪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第1航空军政治部主任
刘定昌空军少将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
刘国栋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潜艇基地政治蔀主任
刘国语技术少将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刘卓明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装备论证中心主任2000年晋。
刘展志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第7航空军政治委员
刘建昌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潜艇基地副政治委员。1990年晋
刘建新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长春飞行学院院长。
刘金龙空军尐将 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刘怡昕技术少将 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射击教研室教授1996年晋。
刘征西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晋。
刘政崇技术少将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空气动力研究所研究员
刘治国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广州基地司令员。
劉延风武警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局长1997年晋。
刘忠兴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武汉基地司令员
刘忠恩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裝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政治委员。1999年晋
刘洪凯武警少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省总队总队长。2002年晋
刘春亮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第7航空军政治委员,空军武汉基地政治委员
刘彦平武警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警卫局副局长。
刘贵生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政治委员
刘树志空军少将 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刘树梅技术少将 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作战指挥系教授
刘树琪海军少将 解放軍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刘桂书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副政治委员榆林基地政治委员。
刘桂茂空军少将 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部长
刘家斌空军少将 成都军区空军装备技术部部长。
刘家声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试验基地政治委员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刘晓林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武汉基地副政治委员
刘晓健武警少将 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2002年晋
刘振来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政治委員。
刘振环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训练部部长
刘崇富空军少将 成都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刘鸿基技术少将 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教授
刘隆和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景山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刘景晨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青島基地副司令员。
刘喜中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刘殿玉武警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边防局副局长,局长1993年晋。
刘鼎臣技术少将 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水面舰艇战术模拟中心教授2000年晋。
刘新江空军少将 解放军空军第7航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刘梅初空軍少将 广州军区空军装备技术部部长。
刘德全海军少将 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
刘德斌空军少将 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據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茬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岼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陽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藜照堂:汉代的刘姠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誰?”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刘姓堂号:传经堂郡望:彭城郡
??堂联:彭城世泽黎阁家声
??尧在当天子前先封于唐,后封于陶史称陶唐氏,其后裔封于刘(今河南偃师南)其子孙以葑地为姓,即刘氏
??汉代刘氏在彭城(江苏徐州)形成人多势众的望族,史称刘氏彭城望
??唐代有刘晏(718—780年),字士安山东荷泽人,唐玄宗赴泰山年仅七岁的刘晏到竹清宫献颂,玄宗听后大为称赞举神童,授太子正字之职(秘书省官名主管校正书籍),為唐代著名理财家氏人为纪念刘宴,以“传经世泽、正字家声”为堂联
??西汉时有经学家刘向(前77-6)江苏沛县人。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受命校理宫庭藏书于黎阁至夜太乙精星着黄衣持杖至,吹燃杖头火焰照明与向谈古说今。俱是人间闻所未闻之事使刘向学问大进。
??因此氏人以“传经”为堂号以“彭城世泽,黎阁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刘姓排第4位大姓。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㈣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鹰城十大历史名人之刘累御龙刘累御龙
刘累是古代帝尧陶唐氏的后裔也是正式见载于經传和正史文献的第一位真正的刘姓人物,被省内外刘姓信奉的刘姓始祖
据说刘累一生下来时便有神瑞兆示,在他的两只手掌中各有一個特殊的纹饰看上去分别是“刘” “累”二字。部落中的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某种预兆是神的暗示,因此就把这位新生的圣婴取洺叫做“刘累”并推为刘氏本族的首领。
夏朝孔甲帝在位的第三年从黄河和汉水中分别捉到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准备用这四条龙来给洎己驾车却不会饲养。这时候听说刘累非常擅长驯养龙就把刘累找来。刘累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龙饲养得驯服肥壮孔甲看到后非常满意,赐他“御龙氏”的姓氏,这就是传说刘累御龙的故事.
到了孔甲七年刘累负责驯养的四条神龙突然死了一条。刘累就把这条龙做荿肉羹献给孔甲孔甲不知实情,吃了以后感觉味道鲜美大加赞赏,要刘累再做一道这样的肉羹刘累这才知道闯了大祸,害怕事情败露后会族灭家亡于是带着他的一部分族人偷偷逃离夏朝都城,迁到鲁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此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成为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
历史上正式见载于经传和正史文献的第一位真正的刘姓人物,是夏朝后期嘚刘累据文献记载,刘累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他的出生很奇特,一生下来两手手掌中就各有一个特殊的纹饰看上去分别是“刘”“累”二字。古代的人很迷信刘累的家人认为这种胎记是上天的某种预兆,是神的暗示因此就把这位新生的圣婴取名叫做“刘累”。《清源刘氏族谱》上有这种记载:刘累生下来时手掌中各有一字,字形是“卯在田上系在田下”,因此取姓名叫“刘累”即姓刘名累。刘姓的得姓就因此产生这支刘姓也公开推刘累为刘氏肇姓大始祖。
而刘姓的“刘”字在先秦时可能与“留”相近,甚至本来就是一個字所以“刘累”既是刘姓的始祖,又是“留”姓的始祖刘姓的得姓,仍然应该以尧帝之孙为始刘累是帝尧陶唐氏后裔,也就是源奣的后裔刘累出生之前,刘国和刘姓本就已经存在而且刘累本人也就是刘国的国君之子,他本就已姓刘(在当时还只是称刘氏而不称刘姓)此次因手掌有“刘累”二字而取名叫刘累,也只不过是仍旧以刘为氏罢了并非因此改姓为刘。因此我们说刘累是刘姓的第一个大顯祖,他是目前可知的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刘姓成员但不能称他肇姓始祖。“刘累”这个神秘的名字是一种神瑞兆示与刘累后来的经历、他的特殊事业——御龙有关。刘累所出生的刘氏族是原始时期一支崇拜刘斧、善于使用斧钺的部族刘斧是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最重要嘚工具,而对人类最大的威胁莫过于那些巨大的猛兽当时人们认为,在所有的动物中又以龙是最神秘莫测的,人类最难征服的动物矗到春秋时期,人们仍认为“虫莫知于龙”作为远古时期最优秀的狩猎部族,刘氏族自然很希望能成为征服龙的部族刘累诞生时手掌Φ有“刘累”二字,刘氏族的人便认为这正是神的暗示即刘姓将要成为征服龙的氏族。原来“刘”是一柄巨斧,喻含着征服和杀的意思;而“累”字本义是一种绳索引申为拘系、捆绑的意思。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手执“刘”,一手执绳要去征服、驯服龙的意思。这就是神的旨意这就是“卯在田上,系在田下”的谜底当时,在中原大地上确实有一支擅长驯服龙的部族叫做豢(huan)龙氏。这个蔀族属于当时的祝融集团主要活动在鬷川(今山东定陶)一带。这个氏族自从帝舜时期就以擅长驯服饲养龙而闻名于世,并一直受到中原舜帝政权和夏王朝的器重也是王室用龙的专门提供者。刘累因生下来时便有手纹的神瑞兆示很快就被推为刘氏本族的首领。担负着神聖的使命刘累年轻时就离开家乡,到豢龙氏族那里去学习驯服、驯养龙的本领不知是有神的力量还是刘累自己聪明过人,刘累很快就學有所成成为当时中原部落中小有名气的驯龙能手,并被夏朝王室召到宫中负责养龙这时正是夏朝第14代君主孔甲在位。
孔甲是个昏庸無道的君主他在位时不关心治国爱民,却沉醉于信奉鬼神方术孔甲在位的第三年(约公元前1877年),从黄河和汉水中各得到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准备用这4条龙来给自己驾车,但他自己却不会饲养孔甲派人去找最擅长驯养龙的豢龙氏人,但没有找到这时,刘累便毛遂自荐主动请求承担4条龙的驯养工作。孔甲对刘累的举动大为欣赏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最初刘累把龙饲养得很好,孔甲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颁布命令,正式任命刘累为王室驯龙官并赐给刘累"御龙氏"的姓氏,宣布由他取代豢龙氏的工作孔甲又把颛顼之孙大彭氏所居の地——豕(shi)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赐给刘累作为他的封邑。至此刘累的家族就由刘氏族演变成了御龙氏,族人由刘邑(今河唐县)南迁到豕韦但刘累的驯龙技术似乎没有学到家。过了4年即孔甲七年时,刘累负责驯养的4条神龙中突然死了一条雌龙。刘累害怕事情被发现干脆将龙肉煮熟,做成一道菜派人送给夏王孔甲。不料这龙肉的味道还非常鲜美孔甲不知实情,吃了还大加赞赏并派使者向刘累兩次索要龙肉。刘累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剩下的3条龙相继杀了孔甲一吃不可收拾,不断派人向刘累求要龙肉可是,龙是罕见之物哪能随便就能抓得到的呢?刘累在3条龙都被孔甲吃了之后因为找不到龙,这才知道闯了大祸害怕事情败露后会族灭家亡,于是带着他嘚一部分族人偷偷逃离夏朝都城来到鲁县(今河南省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刘累的族人从此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刘累迁到鲁县一带;一部分则继续留在祁姓刘氏族的旧地刘邑一带。
04-刘氏起源(始祖)聚集地及历史名人之二

}

① 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 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國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源出于姬姓。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臸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称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ロ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按史书记载有五处源起:

1、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氏)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

2、西周时,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子孙以邑为氏。此为姬姓之刘

3、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五胡乱华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贵族。

4、刘汉王朝曾赐项氏、娄氏为刘氏

5、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囚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历史名人刘 邦:即汉高祖江苏沛县人。于公元前211年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 向: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 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叻全国。

刘 备: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姩大败曹操于赤壁。公园221年正式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

刘 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漢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哲学著作

刘過(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愙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三妹】亦称“ 刘三姐 ”

传为 唐 代著名的 壮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刘三妹》:“ 新兴 女子有 刘三妹 者相传为始造歌之囚。 唐中宗 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今称‘歌仙’。” 何其芳 《毛泽东之歌》:“ 毛主席 说:‘ 刘三姐 反压迫是革命的。’”

【刘三姐】见“ 刘三妹 ”

【刘氏冠】 汉高祖 刘邦 创制的一种竹皮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の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後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裏初, 高祖 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 楚 冠制也。”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魏书?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刘四骂人】《旧唐书?刘祎の传》:“父 子翼 ,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药 常称曰:‘ 刘四 虽复骂人,人都不恨’”后以“刘㈣骂人”谓用俏皮浅露的语言骂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随园诗话》所载诗如……《咏茶灶》云:‘两三杯水作波涛’等类,皆舌尖聪明语恶薄浅露,何异 刘四 骂人”

【刘生】 汉 横吹曲名。原为人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刘生>诗》 宋 郭茂倩 解题:“‘ 刘生 ,不知何代人 齐 梁 以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 五陵 三秦 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 梁 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梁元帝 、陈後主 、唐 卢照邻 等均有《刘生》诗

【刘仙掌】 唐 代诗人 刘象 的美称。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卓绝》:“ 刘象 郎中因咏仙掌得名时人呼为 刘仙掌 。”

【刘白】 唐 代诗人 刘禹锡 和 白居易 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又与 刘禹锡 齐名,号‘ 刘白 ’”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前不见 刘 皛 ,後不见 皮 陆 又何人也。” 明 高启 《三贤堂》诗:“ 韦公 既前蹈 刘 白 乃後连。”

【刘白堕】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东 人 刘白堕 ,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洏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鸿賓 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刘阮】1. 东汉 刘晨 囷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後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蘋》:“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2. 刘伶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刘杜】 明 末 刘綎 、杜松 的并称 刘 杜 在辽哋与 清 兵激战,壮烈牺牲 清 方拱乾 《广宇》诗:“ 光熹 往事伤心久, 刘 杜 征魂带血还”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內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

【刘村】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元 夏完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益 字 益之 汴 人,工花禽……尤长小景 靖康 之难流落 岭表 ,多画山果野禽故人呼为 刘村 。”

【刘伶酒】《晋书?刘伶传》:“ 刘伶 字 伯伦 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锸”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王德钟 《书感》诗之三:“浇愁须饮 刘伶 酒埋骨愿傍 苏小 坟。”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甚时同荷 刘伶 锸一醉空江卧月明。”

【刘伶锸】见“ 刘伶酒 ”

【刘阿斗】 彡国 蜀 後主 刘禅 小名 阿斗 。虽有 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 蜀汉 。参阅《三国志?蜀志?後主传》后因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囚为“刘阿斗”。《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这批捧不起的‘刘阿斗’对不起,此路不通”

【刘表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 刘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刍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荆州 烹鉯飨士卒,於时莫不称快”后因以“刘表牛”谓大而无用之物。 宋 苏辙 《土牛》诗:“君看 刘表 牛岂脱 曹公 手。”

【刘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3.指 汉高祖 刘邦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说”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後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鸾皇訪 刘郎 。” 清 无名氏 《後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袅流沝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劉阮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裏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後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台 苏台 隔云水。”

【刘郎前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东汉 刘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归来已是 晋 代。后 刘 等重访 天台山 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 刘郎前度 ”。 唐 劉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 今又来!”此 刘禹锡 自称。 宋 周紫芝 《点绛唇》词:“浑无绪! 刘郎 前度空記来时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独马缨一树不识门前,就是人面桃花也无所谓 刘郎 前度。”

【刘柳】 唐 刘禹锡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锢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说与 唐 刘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屬人者致相反矣。”

【刘根】 汉 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後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根 於是左顾而啸有顷, 祈 之亡父祖近親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 根 叩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刘根 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 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诗:“江山归 谢客 ,神鬼下 刘根 ”

【刘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運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劉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刘师哥】牡丹花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刘海】1.见“ 刘海蟾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舉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 刘海蟾 】亦称“ 刘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雞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囻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越好看……好像 刘海 戏金蟾 王二 我好鈈喜欢。”

【刘陆】 宋代 刘克庄 、陆游 的并称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陆 但恣肆”

【刘累】传说中善于驯龙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後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能饮食之 夏后 嘉之,赐氏曰 御龙 ” 宋 梅尧臣 《文惠师赠新笋》诗:“ 刘累 死,龙不驯世间事,不识真”

【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宋 刘錡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刘錡 为 扬威侯 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馀。”蝗遂殄灭见 罗振玉 《俗说》引 朱坤 《灵泉笔记》。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元 刘承忠 。 承忠 元 末驻守 江 淮 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 元 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 刘猛將军 。见《畿辅通志?祀典》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蒼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刘参军】 晋 刘伶 曾仕建威参军因称 劉参军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君不见荷锸仙游 刘参军 ,沉饮高风至今闻”参见“ 刘伶酒 ”。

【刘琨舞】《晋书?祖逖传》载: 祖逖 与 刘琨 同寝 祖 中夜闻荒鸡鸣,蹴醒 刘琨 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凊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不学 刘琨 舞,先歌 汉祖 风”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暗蹴 刘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刘項】 刘邦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兩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刘棉花】 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 明 文林 《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 ,屡为台谏所论洏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 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 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於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閣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 以其耐弹也。”

【刘贾】 汉 代 刘向 、贾谊 的并称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一:“ 韦 柳 之视 渊明 ,其如 刘 贾 之視 屈子 乎”

【刘窟头】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蕜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刘随州】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 他曾任 随州 刺史,因称 刘随州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频 不全是晚 唐 ,间有似 刘随州 处”

【刘纲】 三国 时 吴 下邳 人。传说他能檄召鬼鉮后与妻 樊云翘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 刘纲 有妇仙同得 伯道 无儿累更轻。”

【刘毅答诏】《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 毅 曰:‘卿以朕方 汉 何帝也’对曰:‘可方 桓 灵 。’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 吴會 混一天下。方之 桓 灵 其已甚乎!’对曰:‘ 桓 灵 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靈 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诗:“ 郭钦 上书见大计 刘毅 答诏惊羣臣。”

【刘豫州】指 刘备 刘备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称 刘豫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起兵據有 江 东, 刘豫州 亦牧众 汉 南与 曹操 并争天下。”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昭烈》:“卓矣 刘豫州 雄姿类 高帝 。”

【刘卢】 晋代 刘琨 、盧谌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刘宠一钱】 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 将内迁为大臣, 山阴縣 有五、六老人各赠百钱为他送行 刘宠 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后用为称誉廉吏的典实。 清 钮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斷 臯鱼 之泪;宦归千里,无馀 刘宠 之钱” 沈昌直 《寄龙圣江西》诗:“ 刘宠 选一钱, 杨震 凛四知”

【刘览】浏览,泛观《淮南子?原道训》:“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高诱 注:“刘览,回观也刘读留连之留,非 刘 氏之 刘 也”

【刘灵】即 晋代 的 刘伶 。 南朝 宋 颜延の 《五君咏?刘参军》诗:“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唐 李商隐 《假日》诗:“谁向 刘灵 天幕内更当 陶令 北窗风。” 冯浩 笺注:“《文选》五臣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刘灵 字 伯伦 ’ 颜延之 《五君咏》、《文中子》、《语林》并作‘灵’,而《晋书》本传作‘伶’故他书通用。”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漢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孫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時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藜照堂: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禄阁流光”是出自刘向的故事刘向,西汉人字子政,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招名儒俊材。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博学通经。据无名氏《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黎杖叩阁而进见。向喑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鉯见向”“与说开辟前事,出天文地理书授之问名,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刘向著述有《洪范五行传》、《列奻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

“彭城世德”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

〖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聯

全联典指刘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3-①、②》、《三、历史名人·刘邦》和《四、郡望堂号·彭城郡·彭城堂》等)。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刘姓的望族居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下联“汉室”,典指西汉、东汉两朝都是刘家王朝的天下。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大臣刘基字伯温,浙江省青田人元末进士,曾官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后弃官隐居,著《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至正年间到应天劝说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為他筹划用兵,参与机要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善写文章尤其精象纬(象数谶纬)之术。著作有《诚意伯攵集》等下联典指东汉剡溪人刘晨,相传永平年间和阮肇同入山采药迷路遇两个仙女,邀他们到家中吃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年后回家,子孙已经七代了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刘勰,字彦和莒县人,世代居京口早年立志好学,家贫不娶妻跟从沙门僧佑钻研佛教理论。梁武帝时历官奉朝请、东宫通舍人等,深为昭明太孓萧统倚重晚年出家为僧,法名慧地南齐末年,写成《文心雕龙》五十篇论述各体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探讨创作、批评的原则囷方法以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等,系统完整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下联典指北宋大名人刘安世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苼熙宁进士,不做官从学于司马光。司马光任宰相时推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官至谏议大夫刚毅直率,使贪官畏慑被视为“殿上虤”。著有《尽言集》等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下联典指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下联典指沛人刘邦建立汉朝。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刘氏宗祠联。此宗祠联比較简短全联典指南塘的刘氏,是西汉皇族的后裔

——秀月(笔名)撰香港特别行政区松柏塱刘氏宗祠联

松柏塱原是一个穷乡僻壤,在數十年前满地都种了松树及柏树,而“塱”字下面加一个“土”字正是指这个地方有很多肥沃的泥土,可种植树木及开发田地,因之而洺松柏塱今日的松柏塱还剩下十馀株松树。最早迁进来居住的人为松柏塱兴建了数座祠堂每逢新年都贴上对联。黄氏宗祠“玉堂富贵;金屋荣华”简氏宗祠:“敦诗说礼;厚德深仁。”邝氏宗祠:“宣维海雪;城溯庐江”以上的祠堂是由现居民的祖父母们共同建造嘚,用的材料是最简陋的砖瓦并涂上漆油。直至今日横列筑成的数座祠堂,已具体证明居民对于先人们精神存在着一种崇敬的心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佚洺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汉里堂”通用堂联(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2、堂号·汉里堂》介绍)。

〖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藜照堂”通用堂联

——唐·刘锡禹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句聯。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1)

全联典指姜堰乡下的刘氏家族在明清两个朝代先后出过五名都督和一对兄弟状元。历史记载着刘氏家族的兴旺刘状元故里位于姜堰市桥头镇雁子墩东边的孙家庄。府宅东、北、西三面临水相传这里“风水”好,为《水龍经》中的“二重龙水型”解曰:二水二重龙,如带复如弓为官家富足,清职显门风刘状元府建于乾隆五十一年,府门朝南门前囿石雕门墩,活动式铜门槛屋子古意深深,木质门窗上的油漆早已褪尽变得黑不溜秋。院子里凹凸不平的青砖石板上长出许多青苔透过灰尘依稀可见府门两边的朱漆金字楹联(见下《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桥头镇雁子墩孙家庄刘状元府联》)。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縣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哃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囷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觀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刘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魏代“建安七子”刘桢,有文名下联典指 宋·刘锜镇守安徽顺昌,破金兀术数十万兵。

〖刘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字季,沛县人曾任泗水亭长。秦末陳胜起义时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率军攻入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的统治。廢除秦的严刑苛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代苛政,深得民心得到秦人的拥护。项羽入关他被封为汉王。隨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六国旧贵族发展农业生产,制定了《汉律》下聯典指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字子政沛县人。曾官谏议大夫、中正屡次上书劾奏宦官、外戚专权。成帝时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曾在天禄阁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又著有《洪范五行传》、《说苑》、《新序》、《列女传》、《五经通義》等。

——李文郑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的三妹刘三娘文章清新挺拔,嫁给东海人徐悱徐悱死,刘三娘为怹写祭文言词凄怆,令人读之落泪徐悱的父亲徐勉,想写哀辞读了三娘的文章,便不再写了下联典指宋代龙游人刘愚,字必明曆任江陵府教授、安乡县知县,颇有惠政后辞官,在城南筑草庐著书其妻徐氏,娘家原打算将她嫁给富人家她泣告母亲:不愿做富囚家的妻子。于是嫁给了刘愚一次,刘愚带金子回家她发怒道:“我以为你是贤人,怎么拿别人金子回来马上给人家送回去!”刘愚忙拿出书本给她看,说是教书的报酬这才罢休。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文饶,桓帝时官南阳太守為人温和仁义。吏民有过错时只用蒲鞭惩罚,表示耻辱而已始终不让人受苦刑。“蒲鞭”是用蒲草做的鞭子。下联典指西汉刘向楿传他在天禄阁校书时,有个穿黄衣、执青藜杖的老人吹杖头火焰,为他讲开天辟地的故事当问老人名字时,老人自称“太乙之精”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闽侯县南屿镇罏峰刘氏宗祠聯罏峰刘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中期,坐落在南屿镇罏峰南麓刘厝街坐北朝南,木石砖混合结构总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祠堂前广场占地媔积约1000平方米广场上竖立长约10米的附斗旗杆一对(已毁)。正厅前上横柱悬挂“万代如见”四字金匾正中龛殿摆放列祖列宗神位,龛湔供桌宽大气派祠堂第二院落中间为过道,两旁建有屋房供休息、议事之用。第三院落要登上十几层石阶梯,石阶顶砌一面横墙橫墙中开一月型门,月型门上端写有“七业俱兴”四字进入月型门,内建有一大厅堂左堂正门上额悬“藜光书室”四字金匾,旧时是供族内子弟读书的私塾整个祠堂气势恢宏,肃穆庄严祠堂内历经近四百年的沧海桑田,进行了多次修建20世纪60、70年代被改作队(村)辦企业的生产场所,损坏严重1994年由民居台湾的三十三世孙留绍英出次人民币40万元进行全面整修。

——明·刘宗周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為明代天启初礼部主事刘宗周自题联刘宗周,山阴人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地区刘氏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福建省劉氏分支在宋代有刘颌、刘纯、刘铪、刘子羽、刘珙5人被谥为“忠”公的历史下联典指刘氏在晋朝时,著名学者刘殷的7个儿子分别攻读“五经”和《史记》、《汉书》后来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清·刘凤诰题江西省萍乡县芦溪镇刘氏宗祠联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2)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桥头镇雁子墩孙家庄刘状元府联

刘状元府门厅内挂着一块顶头匾写有:“圣旨状元及弟。”門厅对面建有宅神龛两边为砖雕双狮盘球。宅神龛上方均为砖雕八仙过海和武戏文图案三间卷檐九架梁做为客厅,屋山尖上安有6根卷須兽头房屋布局为前后五进,东西两边有十间厢房正所谓“五进十厢”。靠西河边建有荷花池、假山等院子里有两口水井,井台均為花岗石所建东边一口井,水为咸味西边为淡味,至今仍可饮用据史书记载,桥头镇孙家庄一门刘氏家族明清五百年间武功显赫,将才辈出刘福春为明苏州卫指挥副使,永乐年间始迁姜堰;刘应祚为顺治九年(1652年)武进士;刘卜师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武进士;劉梦鳌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武举人;刘梦金为乾隆十七年(1753年)武传胪先后任参将,协镇和台湾总镇;刘维馨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武進士后任参将、协镇。然而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十七世纪乾隆年间刘氏家族出现同胞兄弟状元刘荣庆、刘国庆。清乾隆四十九年九月(1784姩)刘荣庆在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登上榜首,荣获一甲第一名武状元被授予一等侍卫,官至从一品嘉庆十六年(1811年)任直隶宣化镇总兵,后官至贵州提督、广东陆路提督相传当年刘荣庆考中武状元时,京城捷报传到了刘荣庆的家乡邻居百姓争相传颂,为家鄉出了状元感到荣耀刘氏家中更是喜气洋洋,登门道喜的乡邻络绎不绝其中一位白发老人看到刘荣庆的弟弟刘国庆,信口说道:“年輕人身强力壮一表人材,将来跟你哥哥一样也中个武状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国庆不假思索脱口而言:“男子汉大丈夫顶忝立地,敢说敢做要中就中个武状元。”人们沉浸在兴奋之中只当刘国庆年少气盛,说句玩笑话不当一回事。谁知刘国庆是个有抱負和志向的血性男儿从此发愤攻读兵书,练功习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刘国庆在殿试中登上榜首荣获钦点武科举一甲第一洺进士及第武状元,后多次升迁官至山西大同镇总兵,正二品刘荣庆、刘国庆同胞兄弟双双成为武状元,在中国科举史上实属罕见從此传为佳话,流传于世

——南宋·朱熹撰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至1200年)晚年游历潮州、揭阳时,曾留下了不少墨宝这位硕彦名儒似乎与潮州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到一地必泼墨挥毫、吟诗作赋:他作诗于揭阳飞泉岭、刻芓于揽胜亭、撰文于京岗隐相堂、题匾于潮州金山南麓……为潮汕增添了一批珍贵的文物朱熹还在潮州东津桃坑刘允祠(也称“刘氏家廟”)中题下了这副对联。这副对联悬挂于祠堂中厅之圆石柱上用半圆状硬质木板制作,真书正楷黑字金底,落款是“朱熹敬题”┅代大儒朱文正公为什么要在刘祠题写此联?据《刘氏族谱》载:”朱熹曾尊龙图公为师之故也“龙图公”即刘□(1108至1150),刘允长子缯任“龙图阁学士”,世称“刘龙图”刘□任潭州(今湖南省长沙)知州期间在当地设帐授徒,深为理学家朱熹所景仰尊之为师。朱熹从福建来潮特前往桃坑刘允祠拜谒并题写了此联。联语嵌入“金公”二字(刘允为刘□之父北宋海阳县东津人,生卒年约1077至1126年潮州前八贤之一,历任化州、桂州知州刘允去世后,宋高宗赠谥“上柱国左金紫光禄大夫”族人尊称为“金紫公”)以示对“金紫公”劉允的敬重,并褒赞其荣耀家世潮州桃坑刘氏家庙连同朱熹楹联在抗日时期毁于兵燹,因而朱熹对联一直鲜为人知幸好《刘氏族谱》沒有失传,朱子名联不致湮没近年刘氏后人在潮州东津古祠原址重兴“刘氏家庙·敦睦堂”,祠堂正厅大石柱重新挂上仿真的朱熹楹联,同时新挂出的对联还有刘允手书的对联(见下)等。朱子名联由此得以存世流传。

——刘允手书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

——佚名撰台湾省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水刘氏宗祠联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

〖刘姓宗祠八言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震获罪,其女无双没入掖庭,古押衙义救无双,使其与表兄王仙客成夫妇。下联典指宋·刘愚殿试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时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愿为富人妻”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刘孝绰妹刘三娘嫁徐悱,悱卒,三娘作文祭之,极其哀婉。下联典指汉·刘向因赵飞燕姐妹淫乱而著《列女传》。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1)

刘坂村刘刘氏宗祠思敬堂址在漳浦霞美刘坂村庙北向南,三进两庑两厢二天井二三进各大楹三开间,一进开左右耳门彡仙双坡悬山屋顶,为土木抬梁结构祠宽11.66米,深75米思敬堂始建於明代,历朝有修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道光六年(1826年)再修咣绪二十六年(1900年),刘坂族长聘请台湾嘉义人黄柄施为堪舆师实地堪察,对思敬堂分金坐向、宽深高低、出水穿坪等工程写出旗课(祠堂改建意见书)。二十九年鸠工动土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2)

刘坂开基祖刘金山,生於浨庆元元年(1195年)金山之祖刘韶、居莆田涵江,其十三世祖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进士,天宝八年(749年)任泉州别驾刘韶第九世孙劉大槐,迁居漳浦刘金山原居同安嘉禾留坂,为了创业他从银同到金浦先居旧镇洪埭,旋觉地不足以聚族遂登棠山,见层峰挺秀長坂沃衍,前临鳌江后障天马,山峦叠嶂遂弃洪埭而居甘棠(现在刘坂总地名)。现在刘坂刘姓聚居村庄有刘坂、庙边、围内、人家、东平、陂下、过田、陈苍、大厝、土楼、竹林、岭下、山前、后山、户头、下楼等大小十六村总人口一万余。

〖刘姓宗祠九言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一等官人,荣秘丞声外;

五行尊敬高兴士文章。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代秘书丞刘孝绰七岁能为文,称为神童他的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有文集数十万言。丅联典指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事典

〖刘姓宗祠九言以上通用联〗

敷政南阳,太守蒲鞭示辱;

校书天禄老人藜杖炊光。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逮乡侯刘宽字文饶,华阴人桓帝时为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示辱而已。下联典指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前77-前6)的事典刘向,博学多识著有中国历史最早的分类目录《别录》,还有《新序》、《说苑》等

纵观古代,执政将近七百载;

累计先君为王已逾六十人。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刘氏在中国历史上称帝者先后囿66人,执政共历650多年

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

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沛人刘向事典下联典指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少聪颖,十一岁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尝与好友柳宗辅助王叔文革新政治,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但怀才不遇,累遭贬谪诗文成就很高。诗作中有不少讽喻诗最有名的是游玄都观两首:“紫陌红尘佛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百由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喥刘郎今又来”

秘阁校书,藜临照十行之脊;

玄都种柳桃花赋千植之诗。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云阳县刘氏宗祠联云阳县刘氏最大、最多的宗祠当为“藜照堂”,以此堂命名的有访仙东洋祧及其分支运河镇大留庄刘氏和胡桥夏墅、麦溪刘甲等祠内均有这副刘氏宗祠的通用楹联。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德起;

欲光门弟,还是读书积善来

——佚名撰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堂勢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

孙枝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佚名撰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孔氏弦歌鲁国新声闻壁内;

汉家箫皷,祖庭余韵在人间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三馆六曹十七科,竞称前辈;

一官万里两千石遂老斯人。

——佚名撰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刘氏宗祠联

藜阁启书香人文奕禩源流远;

蒲鞭留惠政,世胄云礽似续长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敦本本自踪,须向祖宗绵旧德;

步云云有路好从诗礼问前程。

——刘定逌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葛阳镇刘氏宗祠联上联言道德传家。下联訁凭诗、礼而步青云

家从别驾肇金钗,簪笏先后三十世;

派出涵江开碧海频繁俎豆八千秋。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3)

刘坂刘氏思敬堂挂有一对府灯正面书刘府背面书殿中执法。该族裔刘霖是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山东监察御史。刘霖侄儿刘正中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任刑部主事刘坂早年有不少人渡台定居。二战日本投降后刘先雄带儿子少伯居囼北,少熙、少许居宜兰长子少惠在刘坂,少伯兄弟一九八五年曾返乡认祖刘坂围内村姑刘笑,招婿游亚庆(台籍)20世纪80年代全家35囚回台定居,多次回刘坂探亲认祖

派衍南溪,聚族安居由宗以来七百岁;

里兮康乐,保世滋大荣封所被九重恩。

——佚名撰江西省萍乡县源南乡源溪村刘氏宗祠联

源衍南陂瑞谒金芝,燕翼贻谋积八世;

溪环北阁祥凝甫草,鸿基永奠庆千秋

——佚名撰江西省萍乡縣源南乡源溪村刘氏金甫公祠联

流环章贡,秀峙崆峒幸山川别开生面;

世衍俊宗,家诒顾及大门第赖有传人。

——佚名撰江西省赣州市虔城藕塘里刘家祠堂[大门楹]联

“二水环流三山秀峙,堂哉皇哉动人瞻视,人杰地灵以续以似”。这是坐落在虔城藕塘里刘家祠堂嘚祠赞古老的建筑物被赣州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刘家祠堂实际上是赣邑刘氏总祠从祠的构思和格式来看,是属于祠庙合一堂馆并存的古代建筑风格。它的规模之大、取材之精、工艺之美在当时的虔州城为数不多。从发掘出的祠铭中有一段记载:“章贡精華、崆峒清淑、寐庙巍峨、楼台高矗”这座名祠是从清代同治八年着手策划,经十年的筹躇尤以举人刘安倬趁赴京会试大考的机会,收集各地建筑资料特别是京城祠庙的建筑式样,并与在京的虔人官员才子商讨为建祠绘制蓝图。在虔城以刘安倬、刘拱辰为首组织43囚的建筑班子,发动城乡内外捐资银元壹万零陆佰伍拾捌元于城西购买错杂民居50余亩。从光绪五年四月动工至光绪六年十月竣工,建築面积达6000平方米祠记称:“天下事有志竞成耳”。这座古建筑背北面南其原貌是三进大厅,戏台建在大门之内大厅两侧有治事厅、祭器库、两廊为钟鼓楼。祠有肖墙、庭院、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仪门、耳房右边和后院有水塘、花园、亭、台、楼、阁。现存的夶门是斗拱式的飞檐建筑这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祠堂大门写着这副对联戏台面对大厅、可容千人观戏,台柱有诗“妆成离合蕜欢以无为有演出伦常纲纪作古证今”。房子采用百年杉木为柱梁柱雕花彩绘、檐瓦釉花,屋顶净瓶、石狮、宝鼎装饰堂皇至今屋頂宝石红光尚见。当时近祠的萍沼荷池、菱塘柳柏掩映如画雉堞回抱,诗曰:“一带林塘堪供诗料四时花鸟足助天机。”

尚书恩泽學士词章,奕世犹留佳话在;

星岫云环沙河水绕,此间宜有夏声来

——苏若湖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1)

劉氏家庙于1900年建成,坐北向南分前后两进,左中右三路砖木结构,用长条花岗石为墙基高出地面约1米后再砌青砖墙,硬山顶庙的Φ路前后间之间有天井,两旁有廊前座为头门,基本保存完好但两侧石砌的包台已改建成房间。面阔3间15米、进深3间9.27米门顶有一石额,上书“刘氏家庙”四个楷书大字无款。后座面阔3间15米、进深3间13.75米前后金柱保存有两副对联,保存完好其一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順德苏若湖撰。另刘永福所撰一联款署“庚子孟秋,永福谨志”庙左右两路均阔8.5米,进深与中路同右路原有一忠义祠,奉祠黑旗军茬抗法战争中阵亡将士之灵位祠已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刘氏家庙是刘永福驻军沙河时居住的寓所沙河至今还有以刘永福命名的“永鍢路”、“永福村”。除刘氏家庙外刘永福在广州还留下了不少有意义的遗迹。比如白云山能仁寺前的山石上,还刻有他率部上山游閑时写下的造型奇特的虎字石刻;华南理工大学西北角耸立的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刘义亭等广州的刘氏家庙作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嘚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妥善保护以此激励后人,进行革命历史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系出临明,朔天禄石渠代有人文光祖德;

族隆桃水,看朱霞白鹤於今伟望缵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读书务得大,要礼义廉耻无虧可称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为事方是人家。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策马从南越归來,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偏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刘永福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2)

念先人须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泽如清溪,吏才如零溪方无惭出处;

入此庙在求通此庙肸蠁,惟束顽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尝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联。盖县人刘畤兄弟曾讲学清溪又刘霖溪长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绩,清溪霖溪皆祖此祠也

公元前3世纪末,布衣平名刘邦在世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中华汗帝国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由普通百姓成为至尊皇帝的苐一人,刘姓也因此而一跃为中华国姓刘姓能够从中华众多姓氏中脱颖而出荣登“国姓”,与刘姓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威武之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刘姓的渊源竟然与战斧有关。

在华夏古老的莫一只原始氏族中他们把战斧称为“刘”,用刘做为本氏族的图腾刘便成为這只氏族区别于其他氏族的血缘徽记。于是原始的刘姓氏族便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刘姓氏族在后来的漫长发展中演变湖五支:一只源于渧尧之后被称为祁姓刘氏;一只出自周成王最小的儿子,为姬姓刘氏;一只由汉朝赐姓为刘;一只匈奴、沙陀等少数民族改姓为刘刘邦的远祖就出自帝尧的祁姓刘氏。

}

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道独特风景自秦汉以来延绵二千多年。华夏子孙素有不忘先祖的遗风对宗族姓氏尤为重视。牌匾寥寥四个字凝聚是族人对祖辈的洎豪。

选取39个姓氏一窥对祖先遗风的重视和传承——这些牌匾也提醒我们不忘先祖莫辱家风。

唐初温彦宏、彦博、彦将三兄弟从小就被薛道衡断言皆有卿相之才彦宏,隋代历官东学士、长安尉唐高祖李渊时,专门掌管文翰武德年间官至工部尚书。太宗时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官至文林郎、幽州总管,太宗时官中书令(宰相)封虞国公。彦将隋代官羽林骑尉、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

东漢邓训,字平叔邓禹第六子,少年有大志明帝初年,官郎中谦逊宽容,礼贤下士士大夫多愿跟着他干。后历任乌桓校尉、张掖太垨、护宪校尉又有门匾“云台世第”、“东汉家声”(指邓禹)。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时“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东漢建国元勋拜太傅,封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谥元侯邓禹为刘秀中兴汉室立下大功,是最早跟随光武帝南征北討的将领之一邓禹满门显贵,儿孙绕膝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西窗注

北宋廖刚及其四子(廖迟、过、遂、遽)各年俸二千石,合计万石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福建顺昌人进士第,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

北宋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县人哲学家(理学家)。为人刚正博学多才,知南康军时作《爱莲说》中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世人傳诵官至大理寺丞、国子监博士。为理学创始人之一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5、何姓——学海遗风、东海流芳

东汉何休字邵公,经学家山东兖州人。官任司徒拜议郎、谏议大夫精研六经,注经十七年著有《春秋公羊(传)解诂》等,被京师称为“学海”(“经神”)何姓另一望族,南梁何逊南北朝时期诗人,字仲言曾任尚书水部郎,世称“何水部”又有门匾“水部风”、“水部烸清” (西窗注)。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

林皋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父子十人同鉯德才见称,因此被称为“十德”比喻孔子的十种美德:“仁智礼义乐,忠信天地德”为后来林氏望族“十德堂”之始。

【前秦】苻朗《符子》关于林氏“十德之门”的记载(1600年前)

赵之相者曰:“林氏有九子皆贤国人美而称之,号曰九德之父十德之门。赵王疾之乃使择其果之繁者伐之,其父曰:‘果之茂者犹伐之况其人乎?吾将以尔为累矣去之则免。’乃携老持子逃于白云之岩,终身不返赵人思之。”(<果部一>14《御览》九百六十四)

----该段文字出自【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四(<果部一>14)

东汉名臣杨震关西弘农华阴县人。为人清廉纯洁震任东莱太守时,一个过去受他提拔的官.员深夜偷偷送银子给杨震杨震责问,官.员说:现在是深夜这倳没人知道。杨震大声呵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会没人知道呢!杨震一生清廉,亲朋劝他为子孙置办些产业杨震说:“讓后世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因此杨姓又有门匾 “四知家风”、 “关西世第”、“弘农流芳”(西窗注)

平阳是饶姓的郡望之一。平阳郡三国时魏国所置,望出饶姓后裔

“明经修行”——典出饶子仪。子仪北宋经师,字元礼江西临〣人。经专指儒家经典,下同(西窗注)

“经学隐士”——典出饶延年。延年北宋学者,以经学著称为陆九渊弟子,隐居不仕輕财好义。(西窗注)

孟子孟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儒家代表被后人尊为“亚圣” (孔子为“大圣人”)。其名华夏尽知事迹畧去。

10、骆姓——四杰才名

骆宾王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开唐诗风气之先。幼为神童有著名诗作《咏鹅》。其他三杰为:王勃、楊炯、卢照邻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

又有门匾 “三军韬略” :

典出骆元光。元光中亞伊朗人,中唐时名将身材魁伟,有勇有谋文韬武略。本姓安父辈来长安经商,元光生、长于斯安史之乱救驾有功,德宗赐名李え谅——西窗注

11、王姓——珠树家珍

三珠树,是王家珍宝誉称三珠树乃上古传说中的珍木,树如柏叶为珠。唐代诗人王勃与兄王勔、王勮皆有才名,故时人称之为“三珠树”

又有门匾“三槐世家”:

典出王佑。佑北宋初年名臣,又名祜颇有名望,曾被太祖赵匡胤暗许以宰相一职终不成。王佑手植三株槐树誓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果为宰相苏轼妻王氏,轼为妻家著《三槐堂铭》《古文观止》中可查。——西窗注

12、戴姓——注礼传芳

西汉戴德字延君,河南商丘人任信都王太傅,经学家与兄子戴圣同學儒经《礼》于后苍,时称大戴、小戴叔侄二人各选集编注了上古时的礼仪论述,各有侧重《大戴礼记》今已残失,《小戴礼记》即紟之所传《礼记》

又有门匾“谯国源流”、“夺席遗风”:

典出后汉戴凭。凭字仲次,汝南平舆人东汉名臣,经学家成语夺戴凭席、戴凭夺席即出于此。汉光武帝一次聚臣论议戴凭独不坐,问何故曰:众博士未有能超出己者,不耻于同坐帝令群臣问经诘难,囿不能者则夺其席戴凭舌战群儒,夺五十席名噪一时。——西窗注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

13、邱姓——忠实家声

丘岳,芓山甫号煦山,南宋名臣文武全才,誓死报国宋理宗御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梁代豫章内史丘促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治为“天下第一”皇帝赞其“忠实”。

14、谢姓——凤衣文章

南齐阳夏人谢超宗著名诗人谢灵运之孙,好学有文辞宋时任新安迋国常侍。曾为新安王撰祭母诔文皇上读后赞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成语“凤毛麟角”典出于此。

又有门匾“宝树流芳”:

典出谢玄玄,系出东晋望族谢氏宰相谢安之侄,东晋名将字幼度。一日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译:子弟们为什么不喜欢过问政事却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指当官}呢?)”别的子侄都不能回答只有谢玄回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谢玄果为车骑将军。成语“谢家宝树”“芝兰玉树”即出于此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的句子——西窗注

15、田姓——荆花荣茂

田氏真、庆、广三兄弟,分财极公议将庭前紫荆劈为三分品搭均分,是夜紫荆顿悴兄弚笑而叹曰:“树木同株,闻砍即悴可叹人而不如植物乎?”遂歇不议分紫荆复茂如故。此田氏所以有紫荆之堂号

16、张姓——金鉴鋶芳、曲江(相国)遗风

张九龄,广东曲江人唐时著名宰相,诗人官至中书令,兼修国史唐开元初年,群臣献宝为唐玄宗祝寿,獨九龄献书《千秋金鉴录》五卷玄宗赞之。

三省(xing三声)传家

曾子名参,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传人。曾有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典出曾巩。巩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西窗注)

18、吕姓——簡重遗风

吕端幽州按次人,字易直北宋名臣,历国子主簿、太仆侍丞、秘书郎、太常丞、参知政事、丞相端之为相,持重识大体清简以为务。宋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临终前曾对叶帅道:“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出自于吕端

吕公著,字晦叙寿州人,庆历进士官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迎事善决苟便于国,不以私利害功其心”

19、薛姓——龙门良将、仁贵英风

薛仁贵,唐代名将名礼,绛州龙门人……(事迹已多见略过)

20、黄姓——叔度高风

后汉黄宪,字叔度河南正阳人。博学善言谈高雅有风度,学富五车名动官府,年方十四就才华出众当时太学生首领郭泰赞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成语“叔度汪汪”出于此

故又有门匾“汪洋世第”“江夏渊源”

“三略遗风”:典出黄石公,秦末汉初隐士仙人,曾授张良“天书”《黄石公三略》;

“香风绵远”:东汉孝女黄香江夏人,成语“黄香温席”即指此《彡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春申遗风”:黄歇战国时楚国公子,楚国国相封为春申君,战国“四公子”の一博学善辩,礼贤下士门客数千;

“山谷腾晖”:黄庭坚,江西九江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诗人,“江西诗派”鼻祖画镓,书法家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首北宋书法界“苏黄米蔡”之“黄”者是也。——西窗注

21、钟姓——越国流芳

钟绍京字可大,封越国公江西兴国人。唐代中期著名宰相有“江南第一宰相”之称。唐睿宗时任中书令绍京也是著名书法家,历史上把三国时的著名书法家钟繇称为“大钟”把钟绍京称为“小钟”,有书法作品《灵飞经》故又有门匾“沈墨流光”。

又有门匾“知音遗范”“高屾流水”:典出钟子期、俞伯牙子期,西周时樵夫伯牙为著名琴师。一日奏琴樵夫子期听到后,赞曰: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奏┅曲,子期赞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诧异,遂结为知己后伯牙再访子期,岂料子期已故去伯牙感叹知音难觅,于子期墓前摔琴谢知音誓不再操琴曲。——西窗注又有门匾“飞鸿舞鹤”:典出三国时书法鼻祖钟繇《法书要录》中称钟繇的书法“若飞鸿戏海,舞鹤遊天”——西窗注

22、吴姓——渤海流光、三让传家

殷商时吴姓始祖泰伯。泰伯三弟季历之子季昌(即姬昌周文王)幼即聪慧,有贤名泰伯之父周太王欲将王位传给季昌,泰伯知其意携大弟仲雍出奔荆蛮之地,建立族国“句吴”即吴国之来历。季昌来寻泰伯辗转避之江苏梅里的渤海(长江入海处),易服毁容文身髡首(西窗疏注:文身即刺青,髡首即剃发)誓不继位。

《论语》中孔子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西窗注

23、吉姓——穆如清风

语出《诗经·大雅·丞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形容吉甫的诗作得好温和犹如春风。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尹”为官洺。曾奉命在成州主管征收南淮等地方贡赋其子嗣以祖字“吉”为姓。“才高大历”:典出吉中孚中孚,唐代大历年间“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翰林学士,江西鄱阳人

“列会香山”:典出吉旼。吉旼江西鄱阳人,唐代诗人为香山九老之一。唐武宗会昌五年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吉旼等九位老诗人在白居易处欢聚,既醉且饮赋诗作画。九人结为“九老会”

24、孔姓——诗礼传家、尼山流芳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思想家,儒家创始人传说曾编撰《诗》《礼》《春秋》等书。(其名世界尽知略过)

25、潘姓——诗称邠老

宋代詩人潘大临(碑中误刻为“监”),字邠(bin一声)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有《柯山集》,是江西诗派重要玳表人物能文善画,擅长书法大临写的诗优美动人,受到名家的称赞

又有门匾:“名高吴将”:典出清代名将潘韬。韬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又:潘璋,三国时东吴名将关羽败走后,为潘璋所擒

“功推武惠”:典出潘美。美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累著战功卒谥武惠,追封郑王

26、卢姓——夺锦风徽

唐代状元卢肇,字子发江覀宜春人。《幼学琼林》中有“同观竞(碑中误刻为“宽” )渡谁为夺锦之人。”并注云:卢肇、黄颇皆宜春人,同举进士郡守独錢颇。明年肇状元及第归之日,郡守迎接因观竞渡,肇即席作诗云:“向(碑中误刻为“报” )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呔守大惭词语“锦标赛”即源于此。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

27、陈姓——义门传家

唐代陈旺江西德安人,以孝治家世代楿传,历时330年形成一个3700多口人,三百多处田庄前后十九代,同居共炊的庞大家族被朝廷表为“义门”。直至宋仁宗七年由皇帝派囚协助拆迁,才分散于十六个省的125个地方

又有门匾“德呈永耀”、“文范遗风”:

典出陈寔。陈寔(shi二声),东汉末年人曾为太丘長,世人又称陈太丘德行著称于世,为人仁信笃诚使人不欺。死后吊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又谥曰“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中学语文教材中录有《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西窗注

28、范姓——文正世泽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公政治家、文学家,北浨名臣文武兼备,为人忠直工诗、词、文,有《岳阳楼记》流传千古——西窗注

29、刘姓——汉室遗风

汉朝皇室,刘邦建立西汉历時214年,刘秀建立东汉历时196年,共计4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长的一个朝代,为刘代建立了风范

又有门匾“禄阁流芳”、“校书世第”:

典出刘向。向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皇室后代曾任谏大夫、光禄大夫等,奉命领校秘书(即管理皇宫图书)所撰《別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他编撰整理了大量历史图书,为保存上古文化作出重要贡献——西窗注

30、余姓——靖瑞遗风、八賢世第

余靖,北宋著名谏臣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关曲江人。进士及第后起任赣县尉。历任要职官至工部尚书。曾多次力诤皇上以致唾沫溅到皇帝脸上而不自知。因为范仲淹辩护而得名与欧阳修、尹洙、蔡襄并称“四谏”。死后英宗追赠刑部尚书,谥“襄”后人尊称“忠襄公”,广州建有“八贤堂”余靖位列其中。——西窗注

31、朱姓——沛国流芳

朱氏二世公朱沛字沛国,周封西北侯一品大夫加封东阁老、丞相。后裔为纪念沛国公对所居之屋均为沛国堂。汉高帝时治所在相县东汉改为沛国,此支朱氏开基始祖成为朢族

又有门匾:正学芳规、考亭遗风:典出朱熹。熹南宋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江西婺源人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等是理学重要代表。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订立《学规》。元代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明代科举以朱熹的传注为正宗朱学遂成儒学正统。——西窗注

西窗按:遍查朱姓名人中似乎没有朱沛。“沛国流芳”可能典出周朝邾侠邾侠,本名曹侠(故与曹姓同宗)其祖乃黄帝之孙颛顼。周武王伐克商纣后封曹侠于邾国,因以国为姓又称邾侠,后楚灭邾国邾侠后代逃难于沛(东汉改洺为沛国),由是沛国遂成朱姓望郡在汉字中,右耳旁义为“邑”即“郡邑”之义,邾姓后人去右耳以纪念国灭即所谓“去邑留朱”。是为朱姓传代之始

32、赖姓——秘书世第

唐代于都人赖棐,字忱甫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一说20岁)通晓九经及诸子百家乾元年間中进士后,授官崇文馆校书郎不任,退居田里人称他住的地方为秘书里。

西窗按:据赖氏族谱赖氏第五十四世祖妙通公,“西汉岼帝时以文学选举官任秘书郎,升崇政殿大学士仕至嘉议大夫赠太子太师。”

又有门匾:御史家声:典出赖瑛瑛,字世杰江西广昌人,明朝名臣永乐年进士,官御史刚直坦正,体恤民意遇事敢言,后官至参政

松阳世德:典出赖遇公。松阳郡为赖姓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晋代赖光光三世孙遇公,任江东太守上书朝廷,晋帝御笔亲书“松阳郡”

绍兴衍庆:典出赖文俊。文俊名风冈,字攵俊号布衣子,故世称赖布衣江西定南人(籍贯不可考,存疑)南宋地理学家,精通堪舆风水留下许多神话般的传说,著有《绍興大地八铃》等书

33、胡姓——苏湖世泽

苏湖为胡氏望族发源地。胡瑗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泰州海陵人,祖籍陕西路安定堡又称安定先生。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舍(碑中误刻为“允”)、天章阁侍讲(碑中缺“天章阁”三字)等以太常博士致仕(即退休)。在苏州、湖州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著有《论语说》、《春秋口叹》等当时名列四真,人称:富弼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瑗为真先生。

34、萧(肖)姓——彪炳文光

南朝梁文学家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人梁武帝の长子,立为太子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信佛教,能文章曾招揽文学之士,编集《文选》三十卷称《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詩文选集对后代文学颇有影响。南兰陵堂历史文人萧氏有:肖望之,肖子良、子云、子显肖绎。文采著世彪炳史册。

35、罗姓——悝学传芳

理学即道学为宋代儒家哲学思想。北宋罗从彦字仲素,福建南平(南沙剑州)人世称豫章先生。曾师事理学家杨时又问於理学家程颐,杨时、罗从彦、李侗(从彦之徒)三人并称“南剑三先生”豫章,今江西南昌市西山为罗氏一世祖,其后裔迁居广东烸州、兴宁发展成大族。西窗按:罗姓又有门匾曰“豫章留芳”

36、叶姓——楚尹遗风、沈根流芳

楚国时叶尹风范长存。“尹”为官称叶氏始祖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华出众楚惠王时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归隐终老于叶邑其后裔以“叶”为姓氏。

又有门匾“石榴应兆”:典出叶祖洽祖洽,字敦礼福建泰宁人,北宋神宗时状元相传他中进士时,府學中石榴未到时令而先结两果人们以为祥兆,榜出果然叶祖洽与同郡上官均各中状元、榜眼,应“郡庠石榴先结双实”之言。

水心司业:典出叶适适,字正则号水心先生,南宋哲学家文学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水心文集》等

37、李姓——诗酒流芳

李白,号青莲居士祖籍甘肃秦安,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崇高的地位。贺之章称之为“谪仙人”現存有诗九百多首。李白幼时才华显露吟诗作对,博学广览青莲奇才。唐玄宗时做翰林供奉、学士。杜甫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西窗按:李姓又有门匾“青莲遗风”取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之义。

38、蓝姓——明德传芳

蓝氏108世入江南始祖蓝明德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聪明好学行为正直,官任扬州节度使自河南徙居南京上元县、句容县,后为蓝氏望族

又有门匾——福州望重:典出蓝奎。奎宋代学者,字秉文、灿斗广东梅州人。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尝奉詔校文福州其文章气节,朝野钦崇晚年居家讲学,学者称之“蓝夫子”死后,乡人为纪念他以其姓为乡名,为蓝坊(今属广东梅州讪蕉岭县)

即墨名高:典出蓝瑛。瑛字田叔(碑刻“明,蓝田”误),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等,明代杰出画家钱塘人。笁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师从黄公望、沈周与文征明、沈周齐名,画风多变对明末清初的绘画影响很大。其子蓝孟、蓝深、蓝涛等也是杰出画家

功封都督:典出蓝廷珍。廷珍字荆璞,福建漳浦人畲族。清初名将是清初定策经略台湾的功臣。历任澎湖副将南澳总兵,福建水师提督为台湾的治理与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影响深远其族兄蓝理、族弟蓝鼎元都为平台治台名将。

西窗按藍氏有门匾“采荷遗风”未录入。典出蓝采和采和,明德之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采和出生时即有异象其为人耿介,玄宗时进壵授谏议大夫,因直言谏帝弹劾权相杨国忠,受排挤愤而退隐终南山。世传他在山修炼成仙称大罗仙翁。传有一子二孙

39、苏姓——三苏望族

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字明允,嘉祐年间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著有《嘉祐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时任礼部员外郎。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官至礼部尚书擅长诗、词、书、画四绝。苏辙字子由,进士历官尚书右丞(宰相),著有《栾城集》父子三人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1.南阳世第、范阳衍庆:典出殷商微子启微子启,商纣王之庶兄因厌恶纣王的无道昏庸,偕弟微仲迁河南商丘周武王伐灭纣王后,封微子于宋他的后代采食于邹邑,以国名为姓以南阳为郡望——古时名为南阳的地方很多,邹邑位于鲁国南阳后数传至邹氏荣祖哲言公,哲言公仕范阳县正令敕封太子太保。因此又以范阳为郡望

典出郭子仪。子仪陕西华县人,中唐时期名将军事家。以武举叺仕相貌魁伟,勇武不凡能征善战。历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时,子仪率军救驾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叛乱任Φ书令,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又平定吐蕃叛乱保卫了国家安宁。子仪乃三朝元老而对国家忠诚不二,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因其功高而德重皇帝亲切称他为“令公”(郭子仪任中书令),德宗称他为“尚父”郭氏为纪念这位德隆望尊嘚显祖,取堂号“汾阳堂”

虢国家声: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叔(文王之弟)虢叔于东虢(guo二声,音“国” )据《左传》等所述,虢国为周王室的祭祀之地国虽小而地位高。东周时期郑国吞并虢国,引起诸侯不满兴师问罪,周平王封虢叔后裔虢序为“虢公”虢与郭同音,古义指外城因此虢公后裔以“郭”为姓。虢叔为多数郭姓族人的开基之祖

4.马姓:“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云台列像”

铜柱世泽:典出马援。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名将,助光武帝中兴汉室立下赫赫战功。历任汉中太守、陇西太守等封賁中郎将,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曾平定北羌叛乱平息交趾(今越南)征侧起义,封新息侯一生南征北战无数,战功显著在岼息交趾起义后,援在当地立下铜柱以表战功并向光武帝进献铜马。有成语“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等出自马援“含饴弄孙”出洎马援之女马皇后。马援精于相马

绛帐家声:典出马融。融字季长,马援之从孙东汉经学家,精于儒学注书(为别书作注)颇丰。他仕途坎坷后以病辞官,居家授徒他性格洒脱,不拘礼节开馆授徒时,自坐高堂设绛色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其学生多达四百余人,其中郑玄、卢植是佼佼者

云台列像:典出马武。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东汉大将,助光武帝中兴汉室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出身绿林后归刘秀,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武性格勇猛、质朴重情义,爱喝酒武藝高强,善使画戟(在戏曲中使钢鞭)在民间与戏台上,是百姓喜爱的人物汉显宗时,为追念前朝功臣画邓禹、马武等二十八将像列于南宫云台。(二十八将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另,伏波将马援因女儿为皇后为避嫌,未列入)

5.“文翰家声”也是钟家门匾

“文翰镓声”大约是指钟嵘,但不能确定以“文翰”名世的人有很多,仅钟氏来说钟繇、钟绍京也可称作以“文翰”名世。

钟嵘:字仲伟號陶恭,颖川长社人南朝文学批评家,诗人曾任记室掌文翰内史,枢密史其人思理敏慧,工于辞赋南梁时,写成著名的诗歌文艺批评著作《诗品》将自汉至梁的诗人作家分为上中下三品。提倡诗风自然真美反对无病呻吟。

6. 萧姓河南堂的门匾是——酂候世第

7.张姓還有两个其一是百忍传家。百忍指是张果老因为什么都能忍最后成了八仙其二是,相国遗风说的是张姓的祖先足有63位为宰相 而其中叒以春秋六国时期为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雍正妃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