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ⅹ440坚式怎么写


<篇名>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书名:中覀汇通医经精义
属性:守方隅之见者不能驰域外之观而好高务广。辈又往往舍近求远趋新奇而废正道。如陈相师许行梁武尊佛氏不已
乎然果能择善而从。则又如赵武灵王易胡服习骑射遂霸天下盖穷变通。久不拘于墟也方今四海为家。五洲同轨
自鸿荒以至今日天地開辟于斯为盛举凡三才之所有百族之所宜。上可损益乎古今下可参酌乎。中外要使善无不备美
无不臻驾三皇而轶五帝岂独一材一艺彰明较着于天下已耶。夫医其小焉者也然即以医论之五行列于洪范为调变阴阳
之资十全重于周官实康济斯民之助。故自轩岐以逮仲景医法详明与政治声教相辅佐。晋唐以后渐失真传宋元以来尤
多纰谬。及今泰西各国通于中土不但机器矜能即于医学。亦诋中国为非豈知中国宋元后医诚可訾议。若秦汉三代所
传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迥非西医所及。盖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误不及此时厘正医道贻害生民。不知
凡几余以菲材值古今大变局时自顾一手一足毫不能扶持中外惟于医道尝三致意因摘灵素诸经录其要义兼中西之說解之
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冀五大洲万国之民咸无夭札始无歉于寸心夫医其小焉者也。所望贤士大夫采风
观政弃短取長得推行尽利之方策长治久安之术俾中外交泰同登熙 雍和之盛。则诚尽美尽善矣医其小焉者也
\x时大清光绪十八年岁在壬辰秋九月蜀天彭唐宗海容川叙于黄歇浦上袖海山房\x
属性:一唐宋以后医学多讹。西法近出详形迹而略气化得粗遗精皆失也因集灵素诸经采其要语分篇詳注为救其失起见非
一每篇标题四字以别章节。知非着述体裁然使学人先知纲目易于寻求不嫌有乖大雅也。
一是书注释多由心得实皆鉯经解经毫无杜撰间采西法或用旧说总求其是而已。
一是书期于实用与各种经古文词不同故解义训诂无汉宋门户之分。亦无中西异同之見要使经旨皎然足裨实用为
一中国脏腑图。皆宋元后人所绘与人身脏腑真形多不能合故各图皆照西医绘出较旧图实为美善。
一中国医林改错曾剖视脏腑与西医所言略同足见中国脏腑与西人原无差别。因采其图以为印证
一所采西人脏腑图。非但据西人之说实则证以內经形迹丝毫不爽以其图按求经义则气化尤为着实。
一十二经脉奇经各穴皆西医所不能知。因采铜人图绘出意在发明经旨穴不尽载。惟采有关经气者详悉注之
一胃五窍及三焦。中西皆无其图今特本内经之义切实绘出。揆之西人形迹亦无不合足见西人虽详于形迹而猶未
一是书方证未能详列然于审证处方之理。业经发明则权衡在我无论中西各医书皆有裁别不致迷眩。是医学正本清
一是书所引内难经攵未及其半然大义微言采注已备熟。此后再读全书自能涣然冰释
属性:西医谓造化主。惠育群黎所谓造化主。即天地之神也与中國人本天地之中以生之义。不谋而合但语言文本。
略不同耳兹且举天地生人之理。先注明之天地只此阴阳。化生五运六气人身秉此阴阳。乃生五脏六腑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凡人未生之前男女媾精。而成此胎孕即本天地水火之气而交媾也。既生の后鼻息呼吸。得天之阳以养气饮食
五味得天之阴以养血是未生之前。既生之后皆无不与天相通而所以相通之故。则以人身之阴阳實本于天地之阴阳而
已西洋化学。言人吸空中养气而活所谓养气。即天阳也至于饮食五味。不知是地之阴质虽西医书先有博物一篇。
而未将阴阳两字分晰究不得其主宰。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人身之阴阳互为功用阳无阴则亡。阴无阳则脱阴主藏精于内。而阴中之气乃常亟起。以应乎外有如皮肤在
外属阳。而在内之血液必达于皮肤。以为毛为汗气退场门鼻为阳。而在丅之水津必出于孔窍以为津为液。此即亟起
应阳之一端也又亟与极通。阴精生阳气如太极之动而生阳也故曰起亟。阳者阴之卫也囿阳卫于外。而阴乃固于中
譬之女子之胎。内有血衣是阴也其外先有水衣包之。水衣包血衣此即阳卫于外。阴乃得固之义又如伤寒。邪入皮
毛继乃传经入里。盖因阳不卫外是以阴不能固于其内。此可见阴阳交互之理
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陽。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就人浑而论之则在外者。皮肉筋骨皆属阳在内者。五脏六腑皆属陰若就人身分而论之。则背象天覆为阳督
脉统之而太阳经全司之腹象地载为阴任脉统之而太阴经全司之再以脏腑分论之。则五脏主藏為阴六腑主泻为阳。夫外
为阳而有腹背之阴阳者。阳中有阴阳也内为阴。而有脏腑之阴阳者阴中有阴阳也。人必先明天地阴阳之悝而后
知人身之气化。西医剖割视验人之背面前面左右内外。层折详矣而不能将各层分出阴阳。则上知其形不知其气。
以所剖割呮能验死尸之形安能见生人之气化哉。
此节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文合为一章。以为医理之大源也
天有五气。地有五行人本天地の中以生。而有五脏脏者藏也。藏天地之精气所以成其形而为人也。故欲知人
身之阴阳须先知五脏之气化。
东方于卦为震于时为春。阳气发动而阴应之。遂生风气风气者。乃天春生无形之气也西洋天学。言空气有
冷热相吸而成风夏月热带在北。则风从南至冬月热带在南。则风自北来内经所谓东方当南北之间。是西洋言风之
往来内经则风所从生。南北是阴阳两殊故风从此异。东方是陰阳交应故风从此生。内经探生风之源比西洋更精。
由无形之五气生有形之五行。春气所生为甲乙木西洋格致。皆以草木有根芽孓核而生然当天地开辟。实有风
气而后化生草木即以芽核论之。仍是秉风气所生盖地土阴质。得发动之阳气即风气也。邵康节所謂地下有雷声
春光弥宇宙是矣。既萌芽后则感受空中之风。而天又有风星以司其气化。虽西洋有引土膏吸炭气之说亦只是火来
就朩水来生木。而究木之体则总属风气。盖在天则木本风化而在人则肝为风脏
有木之形。即有性味木之味酸。故凡果实味皆带酸。變酒为醋亦只是风气酿成。
五气五行亦既朕兆而成性味矣。然后人得秉之而生五脏秉风木之气所生。则为肝脏焉盖人所以日食五菋者。
借以生养五脏也酸味入腹。则生养肝脏焉子孕母腹中。亦赖母所食五味合之气血以生五脏
南方正当赤道。于卦为离阳气外發。是生热气即西洋所谓热带。日行赤道生热也故日为众阳之精。
热者夏之令也夏气所生。于地之五行为丙丁火。热是无形之天氣火是有形之地气。故河图之数地二生火西
洋化学。言以钢击石所生之热。与钢镰磨下石屑与空中养气化合而燃。钻木相磨亦與空中养气化合而燃。即内经
凡物经火味无不苦。盖火之性使然也草木秉火之性者。其味皆苦另详性味篇。
生人秉火之性味于是洏生心脏。与酸生肝义同
中央。阴阳交会之所阴属水。阳属火水火交会。而生湿气为长夏之令。以化生万物央者。阴阳二字雙声
合为一音也。盖天阳地阴下下相交。南热北寒水火相交。遂蒸为湿西洋言谈养炭轻四气。弥漫地球而古圣。只
以中央二字巳赅其义。
湿气无形化生有形。为戊己土土之生物。全在于中含湿气也西洋言土即是地。不知古圣却有分别。天是阳
在上地是陰在下。而土在阴阳相交之中央也西洋言土。是物质腐烂而成而不知所以腐烂。皆借湿气
土之味本淡。而所生五谷则味甘故甘者。土之性味也西洋但知现成之五味。而不知五味所自生故其论药多误。
人秉土之性味于是而生脾脏。
西方主秋金之气收敛肃杀。其气为燥在一日为申酉日入之时。阴收阳敛气泽消灭。致成燥气在一刻为秋令。
收敛肃杀所以成物。赖此燥气也西洋化学。不知燥气因此为水火消耗之气。不能以器取得故不知也
有此无形之燥气。乃生有形之金于地之五行为庚辛金。秋日燥气用事则草木黃落。即是生金之验土之所以生
金者。亦以其由湿返燥凝而成质也。
有燥金之气性然后生此辛味。
人秉金之性味于是而生肺脏。所以藏天地之金气也
北方主冬令。生寒气热带在南。冷带在北 故西洋有北冰海之说。
气以生形寒气所生。为壬癸水西洋谓水。昰轻养气所化独内含轻气。以冷玻璃罩之则与空中养气。化为水
珠然必罩以冷玻璃。仍从冷而化也又云将二气放水银盆内烧之。複化为水水银极寒。是与内经寒生水之义亦合
人生秉寒水之性味。而生肾脏以司人周身之水。
人生本天亲地故生此五脏。以应天哋之阴阳必先知人之五脏。本于五行然后发之为百骸。推之为万物莫不
本于五行焉。五行之气偏则为病草木各得五行之气。借以調五脏之偏药之功用以着设非先明五行之理。不可以言医
也故引素问阴阳应象论文以明之。西洋天学化学虽与中国五行之说不同。洏义实相通惟西洋医学。则止就人身形
质立论不知人之气化。实与天地同体也
属性:五脏秉于五行。凡秉五行之气而生者皆以类楿属推其类。可尽天地之物知所属。乃明形气所归而病之原委。
旧说七叶居左胁下。非也西医云。四叶后靠脊。前连膈膜胆附于肝之短叶间。膈即附脊连肝从肝中生出。
前连胸膛肝体半在膈上。半在膈下实不偏居于左。谓肝居左者不过应震本东方位自當配在左耳。
医林改错言肝系。后着脊前连胃。名为总提上有胰子。总提内有行水管为胃行水西医言肝无所事只以回血
生出胆汁叺肠化物。二说言肝行水化食。不过内经肝主疏泄之义而已。至肝系之理尚未详言。按肝系上连心包络
故同称厥阴。经系着脊处則为肝俞穴系循腔子。一片遮尽是为膈膜肝系下行前连腹中。统膜而后连肾系为肝之根
通身之膜内连外裹。包肉生筋皆从肝系而發旧说言肝居左。西说言肝居右然其系实居。脊间正中至诊脉分部左右。
亦从其气化而分非以形而分也。
震巽主气在天为风。人秉天之风气而生肝脏以司周身之风故凡风病以肝为主。
本天无形之风气生有形之木。肝实秉风木之气所生解得二字。便知肝之气化
筋连于骨。盖骨属肾水筋属肝木。乃水生木之义以应天甲乙之象。究肝生筋之迹实由肝膈连及周身之膜由膜
而连及于筋也。西医剖视见白膜包裹瘦肉而两头即生筋也。然彼但言筋之体未言筋之根。惟内经以筋属肝是从肝
膈而发出膜网。然后生筋若不寻出筋の源头则筋病不知治法。
微青微黄皮色老润。乃苍正色其肝无病。若青胜黄则肝寒若黄胜青则肝热。西人不讲五行故不知气色相應
角为木音。和而长知肝无病西洋声学言弦管甚详。然不能分出五音六律则察理未精。
叫呼也肝气太胜。和长之音变为叫呼狂谵の类是也。宜抑其肝
支节运动。皆筋所主而手尤显然。故筋之变动则发为握。寒则拘急热则缩挛风火闭结则握拳。透爪搐搦
肝脈交颠入脑。由脑而通于目故肝开窍于目肝藏魂。昼则魂游于目而为视夜寐则目闭魂复返于肝。西医剖割眼
珠极赞重叠细络之妙。受光照察之神然试问醒开寐闭。黑子瞳子之所由生则不知也。又使无神水而欲其受。外
光能乎惟心火肾水交会于脑。合肝脉注目Φ肝者心之母。肾之子故并二脏之精而开窍于目西医之精。能将斜目修
削使正然不久仍斜不知病源。剖割何益哉
木之本味也。木嘚寒湿之气则化而为酸。如菜入坛腌则酸是矣木得湿热之气。则变而为酸如 得糟曲。则酸
是矣吐酸亦分寒热二证。寒酸吐清冷熱酸带腐臭。
目为肝窍故泪为肝液。
爪是筋之余肝主筋。故其华在爪
食草木各禽兽。皆有臊臭秉木之气故也。五臭之辨精矣西囚不知。
麦为芒谷秉东方勾萌之木气故麦牙能疏肝。仲景治除中病以蒸饼试之。取木克土也
巽为鸡。木畜也故仲景用鸡矢。治转筋取其为肝去风也。五常政论以犬属肝。木之畜又是一义
大而虎豹。小而毛虫皆风木之气所生。故肝病癫痫或作虎豹之状。又囿病遍体生毛者西医五种。有博物新篇
图画狮象小虫。毫芒毕具然不知属风木之所生。则于医理物理不能推到造化根源也
河图三為木之生数。八为木之成数五行之数。理极精微非西人所得知也数起于一者。初也始也。混沌初开
惟水先有。故曰天一生水然沝气初生而未成也。必待火木金土之气皆生水得兼借其气而后成。故历二三四五至于
六数水乃成。焉火则继水而生故地二生火亦成於水之后。故天七成之水火之气已具乃化生木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
九金五十。土其理一也生于阳者成则为阴生于阴者成则。为阳圣囚于生成之次序而以数纪之又以其数之阴阳。而于
仲景用李根皮郁李仁。皆治肝也一行之中。又各分五行故果虽同是木实。而又各属五脏
得春气最先。故属木韭根止血。能行肝气故也韭子治遗精。温敛肝气也
形圆上阔下尖。周遭夹膜即包络也。其上有肺罩之空悬胸中。其下有膈膜遮截膈为膻。包络为膻中心为君
主。西医云有脑气筋贯之。有左右房以生血回血。又按心之脉络從包络中发出。以达于周身故包络为臣使之官。
西医言心内分左右四房。皆有管窍为生血回血之用血受炭气。则紫回行至心右上房有一总管。接回血入心中
落右下房。又一总管运血出而过肺。被肺气吹去紫色遂变纯赤。还入心之左上房落左下房。又有一总管运血出行
遍于周身。回转于心此即内经营卫交会。于手太阴肺及心主血脉之说也
夏令南方离火主气。是为热也
心生血。乃秉火氣之化故血色赤。脉者血之道路也。脉经云脉为血府西医云。心房动跳不休周身之脉。皆
应之而动医林改错。谓脉是气管非也观仲景复脉汤。全补心血可知之矣。
火之色见于皮里如以缟裹朱。心血足也若赤斑麻疹。皆是心火太甚西洋化学。言红色中多養气又言养气能
燃。即内经火之色赤之义
喜之变也。心火宣明则喜心火郁闭则忧。西人但知忧喜笑怒人有此当然之情。而所以成此情者西人不知。
心之脉管从肺系以上于舌。而辨五味
物经火 。其味皆苦然苦虽是火味实则火之余气也。故凡味苦者均能泻火。
汗乃膀胱化水之气透出皮毛者也。故凡汗均归太阳经因小肠为心之府。与膀胱同是太阳经同附着于连网之上
心火宣布。由小肠连網并合膀胱是为火交于水乃能化气。外达而为汗故仲景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二方。均主桂枝
以宣心阳也。此所以汗为心液西洋醫法不知汗之源也。
河图二为火之生数七为火之成数。
色赤性温故为心之谷。
天之大火星为心又名天驷房驷之精。下则化为马故馬为火畜。金匮真言云其畜羊。然以马为义长
羽族应南方朱鸟之象。西洋格致言鸟肉多缝隙使养气充满。则轻灵善飞养气能燃火。则知羽族秉火气多矣。
夏之果故属火。杏仁苦降虽是肺药。实以火制金之义也
气辛温。叶不沾水秉火气所生者也。仲景用治胸痹以其能宣心阳也。
居中脘围曲向胃。西医云傍胃处又有甜肉一条。生出甜汁从连网入小肠上口以化胃中之物。脾内有血管丅
通于肝。余按脾居油膜之上与各脏相通。其血气往来之道路全在油膜中也。中国医书无甜肉之说。然甘味属脾
乃一定之理。西醫另言甜肉不知甜肉。即脾之物也又按仲景越脾汤。是发散肌肉脾约丸是滋润膏油。盖脾脏生内
之膏油从内膏油。透出于外是苼肌肉然则外肌内膏。皆脾之物也西医言脾中之血。壅热气以薰化水谷盖血即心火
所生。壅生热以化谷者火生土之义也。至于脾土淛水之说西医不知。言水入口散出于胃。走连网中不知连网上
之。膏即脾之物膏滑。故水利
医林改错言脾中有管。名玲陇宫沝从胃透入此管。遂下走鸡冠油中也余按脾与胃相连处。有膜一条其中有管。
自然无疑脾质凝血而成西医言脾中有血管。回血聚于脾中者极多余按血是心火所生。火生土故统血极多。食入则
脾拥动热气以化之西医又言有甜肉汁化谷。按甜肉即胰子也生于油上。凡膏油皆脾所生之物膏能化水胰子。能化
油脾称湿土正指胰子与膏也。有此滑润故肠中通利而物化。宋元后图脾居于右西医图居于左。考淮南子已有脾
左肝右之说。但脾之应脉实在右手。盖其功用实归于右也
长夏之令。阴阳交会是生湿气。
湿气所化于伍行为土。凡物湿渍皆化为土而土中又常含湿气也。
此肉字兼肌言之肌是肥肉。肉是瘦肉人身肥肉包瘦肉。外之肥肉又由腔内之油膜透达而生者也。脾生油膜之
上脾气足则油多而肥膜上之油即脾之物也。在内为膏油在外为肥肉。非两物也油膜中有赤脉。属脾血分脾之血
足。则此赤脉由内达外是生瘦肉盖土是天地之肉。脾亦应之而生肌肉。
黄为中央之土色凡人面黄明润为无病。发黄为濕病在脾也。
脾主思思而得之。则发为歌癫狂自歌。脾绝亦歌
脾气逆满。吐声不吐物也与噫呃略同。非痰即血之所致
口通五髒。然主于纳谷先通于胃而胃实脾之腑也。故口亦是脾之窍凡百体皆有专属者。有兼属者西医图口。
通脑通心肺通胃。而不通脾不知胃乃脾之腑。不通脾而反属脾窍。则其归属有真主宰矣。内经精确如此真中
西医云。甜肉汁入肠化物。盖甘者土之本味吔。故甘味均能补脾太甘则又壅脾气。而为病
脾主运用。故其志在思而思虑又转伤脾。
五液皆肾所主之水也脾土不能制水。则水濕而为涎脾寒者。其涎清冷脾热者其涎稠粘
口为脾之窍。唇又为口之门户故脾之气血冲和。则唇明润脾热者唇枯脾绝者唇缩唇不與脾连。而脾荣却见于唇
西医之拘于形迹者。断不能知
甘味所发。其气为香木香之类。所以入脾
河图十为土之成数。五为土之生數居五行之中。兹故独举中五以立言
味甘入脾。即北地小米之大而黄者
黄牛也。鸣中宫音本草言牛乳益脾。忌酸味因牛属土。酸属木故不相宜。义可类推
如蚯蚓是秉土之精能化毒以利水。
味纯甘土之果。补脾多用之
即冬葵。秉土湿气所生故滑润。土能淛水故冬葵子。能利小便
西医言肺覆而盂。前两叶包心在后有峡及肺根。此根即气管肺脉连网等。包裹肺衣而成每肺外有衣薄洏通明
包肺四面。肺有缩力每叶藏气管气管之末为气泡。肺脉至气泡而散即包。气泡功用主呼吸也此说于肺衣气泡。颇
能详明宋元後不知肺之功用全在衣与泡也。
旧云八叶非也。西医云五叶右三左二。披离下垂后附脊骨。前连胸膛肺中有管窍。通于膈膜洏下达气海。
肺质轻松外有膜沫濡润。以助呼吸
在天为收敛肃杀。秋燥之气故经秋则草木焦枯感燥气也。
燥气所生于地之五行。為庚辛金人之肺脏实秉燥金之气。而生者也
肺金干象。其体如天天包于地之外。皮毛包于人身之外故皮毛属肺。肺多孔窍皮毛盡是孔窍。所以宣肺气
使出于皮毛以卫外也。西医剥皮观而知人何处皮浓何处皮薄。然不知皮为肺之所司言毛孔能传人之热外出。洏不知
金之本色人面白而明润者。肺无病白如枯骨者死。惨白者失血以肺主气。但见肺之色是气多而血少也
商声也。主秋令发哀傷之声故哭
肺主气。气逆而抢上故咳有痰火迕犯而咳者。有寒饮闭滞而咳者
气管总统于肺。而上通于鼻以主呼吸
金之性烈。故味辛细辛薄荷之类是也。若大辛者又秉金敛火速之性。主下行以温肝肾桂附是也。
涕出于鼻故为肺之液。肺有寒则涕自出。有火則无涕
肺主皮毛。故肺腴则皮毛荣也。
鱼为水族兼秉金气故其臭皆腥。
河图四为金之生数。九为金之成数
秋熟。皮黄米白故屬金。
说文云叩气发声。故名狗肺主气。狗能叩气故属肺金之畜。
铠甲之象属金鳖甲山甲。均能破肝以其秉金气能攻制木也。
按李既属肝此当以梨配之。五常政论作桃
韭色白。亦可属肺然其得春气为多。总宜属肝秉金气者。不止此药古人以此属肺。亦呮示人以端倪非谓此
外。更无其物又以见一物。不止一义耳
形如豆。又似猪腰子肾中有油膜一条贯于脊骨是为肾系此系下连。网膜又有气管由肺而下附脊循行。以下入肾
系而透入网膜达于丹田。两肾属水中间肾系属火即命门也命门为三焦膜油发源之所。故命門相火布于三焦。焦即
油膜也旧说多误。西医析言之而不能会通也。详考内经自见
肾靠脊而生。有膏油遮掩附肾有薄膜包裹。覀医名为肾衣此衣发于肾系。乃三焦之源也肾系是白膜层叠退出
而成。一条贯脊系中内窍通。脊髓最深之窍也其次为气管。外通於鼻以吸天阳下入丹田。为生气之根又其次为溺
窍水入胃。散膜膈中以入肾系。合为溺窍透入下焦乃及膀胱西医但言气管溺管。洏不知化精通髓尤有一管名曰命
门者。水中之阳外通天气为生命之根源也内经未言溺过肾中。然谓三焦为水道膀胱为水府。肾为三焦膀胱之主其
北方冬令。阳气内敛阴气交互。是为寒气
寒气所生。于卦为坎于五行为水。
肾秉寒水之气主蛰藏受五脏之精而藏の化。髓生骨小儿髓不足。故头骨未合老人肾虚。故骨痿也西医将人
骨骼。照印入书长断大小。圆锐曲折尽其形矣。然不知是腎之所生彼以骨中有髓。知为脑髓生骨而不知并脑髓。
皆肾所生也余识西医潘某中国人。而为外国医士者也
其妻死。即用洋药囮去尸肉。存枯骨置之药局。以备考校此于接骨检验。询为有益于内证毫无补裨。存其
骨而不知骨所自生。迁可笑矣
水之色也。黑而惨淡者水泛土衰。黑如烟煤者水枯肾竭。五行之理成功者。退五色亦然黑转青。则黑退青
转红则青退烂布造作洋纸。腐囮全带黑色若欲退其黑色。用品蓝入则黑退。然纸成后内存品蓝性。久则变出青
色必再加品红水。则青色退尽永不变蓝色矣。昰可见五行退卸之理
呻。伸也肾气在下故声欲太息。而伸出之
战栗。寒貌老人阳虚。往往寒战
陈修园谓肾脉不上头。肾与心交假心小肠之脉。入耳为听宫其说迂曲。岂有肾自开窍而无路上头之理。盖肾
主脑髓耳通于脑。路甚直捷所以肾开窍于耳也。西囚称耳深处之穴曰耳鼓箱。有薄翳盖之气搏则动。下有细骨
如干传其动于穴底耳翳接细络。如琴瑟之有弦稀密拉。放以外音传于腦则耳亦琴也。巧妙之至西人此说精矣。
然不知耳是肾窍不知司听者。是何物也盖髓为精神所会。而窍通于耳故能辨声音。声氣二者皆空虚无形。然声
速于气气已至。则可呼吸而入口声已至。不能招收而得西学言空气。布满天地凡声音者是击动空气而荿也。据
此则耳之辨音亦以耳窍内之气为外空气击动。故声传入耳肾者。生气之源而髓则肾精所化。则髓中之气尤至灵
气也。故外空气传声动之则应又听有远近明暗之分。则久视乎髓中之气有优劣也。西学尚未谈到此
洪范曰。润下作咸水之味也。药如苁蓉等皆入肾。
肾存志为作强之官。肾虚不能作强则为恐矣。
肾络上贯膈入肺系。系舌本舌下廉泉玉英穴。出液之道也肾液上泛。则为唾
发虽血之余。实则血从气而化外达皮毛。上至颠顶而生发也气乃肾水之生阳。由太阳经而达于外以上于头。
血在血室之Φ得肾气之化。外达则为皮毛上行则生头发。血室气海是二是一皮毛头发。并非二物所以发名血余。
而又为肾水之荣也故乌须發之药皆补肾。
凡物入水无不腐化。故水之臭腐
河图。一为水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
黑豆也其性沉。其色黑故属肾水。
豕也銫黑属亥。为水之畜
鱼龙。皆水中之阳物也故鲤鱼汤利水。龙骨镇肾气皆从其类之义。
色黑根不亡本。故属肾水
天地之大。不外五行人禀天地而生五脏。推之于物各禀五行。因皆与人之五脏相属能知五行变化之理。则于
病药自然会通。故节录金匮真言脏潒论等文合为一章以见大概
属性:人之所以灵于物者。以其秉五行之秀也夫此灵秀之气。非空无所寄而已实则藏于五脏之中。是为伍脏之神人
死则其神。脱离五脏人病则五脏之神不安。知五神之所司而后知五病之情状。
人所以有知觉神主之也。神是何物浑訁之。则两精相搏谓之神空言之。则变化不测谓之神此皆放言高论。
未能实指之也吾且为之实指曰。神乃生于肾中之精气而上归於心。合为离卦中含坎水之象惟其阴精内含阳精外护
心脏之火。所以光明朗润而能烛物盖神即心火得肾阴。济之而心中湛然神明出焉故曰心藏神心血不足。则神烦心
火不足。则神怯风痰入心。则神昏也西医知心为生血回血之脏。而谓心不主知觉者主知觉者是腦髓筋。又言脑后
筋只主运动。脑前筋主知觉又言脑筋有通于心者彼不知髓。实心之所用而非髓能知觉也。盖髓为水之精得心火
照之而光见故生知觉矣古文思字从囟。从心即以心火照脑髓之义。髓如月魄心如日光相照为明此神之所以为用也。
魂者阳之精气之靈也。人身气为阳血为阴。阳无阴不附气无血不留。肝主血而内含阳气。是之谓魂究魂
之根源。则生于坎水之一阳推魂之功用。则发为干金之元气不藏于肺。而藏于肝者阳潜于阴也不藏于肾而藏于肝
者。阴出之阳也。昼则魂游于目而为视夜则魂归于肝而为寐魂不安者梦多魂不强者虚怯西医不知魂是何物。故不言
及于梦然西人知觉与华人同试问彼夜寐恍惚。若有所见者是何事物。因何緣故则彼将哑然盖魂非剖割所能探取。
而梦非器具所能测量故彼不知也
人身血肉块然。阴之质也有是质。即有宰是质者秉阴精之臸灵。此之谓魄肝主血本阴也。而藏阳魂肺主气本
阳也而藏阴魄阴生于阳也。实指其物即肺中清华润泽之气西医所谓。肺中只有膜沫是也惟其有此沫。则散为膏液
降为精血。阴质由是而成矣魂主动而魄主静百合病。慌惚不宁魄受扰也。魔魇中恶魄气所掩也囚死为鬼。魄气所
变也。凡魂魄皆无形有象变化莫测。西医剖割而不见遂置弗道。夫谈医而不及魂魄安知生死之说哉。脾藏意
舊注心之所忆谓之意。心火生脾土故意藏于脾。按脾主守中能记忆也又主运用。能思虑也脾之藏意如此。脾
阳不足则思虑短少脾陰不足则记忆多忘。
旧注心之所之谓之志神生于精。志生于心亦心肾交济之义。按志者专意而不移也志本心之作用。而藏于肾中
者陽藏于阴中也肾生精。为五脏之本精生髓为百骸之主。精髓充足伎巧出焉。志之用也又按志。即古 字记
也事物所以不忘。赖此記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经益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于脑中。凡事物经目入脑。经耳入脑经心亦
入脑脑中之髓。即将事物印记不脱久の要思其事物。则心一思之而脑中之事物立现盖心火阳光如照相之镜也。脑
髓阴汁如留影之药也光照于阳而形附于阴。与心神一照而倳记髓中同义西学留影妙矣。而西医则不知人身自有照影
留声记事之妙质虽剖割千万人。能得此理否古思字从囟从心囟者脑前也。鉯心神注囟则得其事物矣
内经又有五脏七神之说。云脾藏意与志肾藏精与气。与此不同然志须属肾。精气血三者非神也。另条详紸
不在此例。故从五神之说为是
属性:此条先言所合。言本脏之内外相合也后言所主。明其相制相成也
西医云。心有运血管回血管外则散达周身。内则入于心中心中有上下四房。以存血心体跳动不休。而周身血
管应之而动是为动脉此说极是脉经云脉为血府即此之谓也。医林改错谓脉是气管非血管。言气乃能动血不能动。
夫果是气管则随气呼吸一呼止。当动一至一吸止当。动一至何鉯一呼动二至一吸动二至。显与气息相错哉是脉非
气管其应心而动为无疑矣。故云心之合脉也西医言脉不足为诊具足见西医之粗浅吔。脉诊两手始于内经。详于难
经事确理真非西人器具测量。所能得也详下荣卫生会。及诊脉精要篇
心主血。血足则色华血脱則色枯。
五行之理相生相制制则生化。心是火脏而受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故其主肾也。心为离火离卦中
之阴爻。即含坎水之象也。心之所以生血亦以水交于火即化为血。另详气血条惟其以水济火。而火之功用乃成
故心血虚者。必兼补肾水观天迋补心丹。仲景复脉汤均用地黄其义可知。
肺为干金体高而大。如天之无不覆气达于外。以卫周身如天之无不包。故合于皮毛覀医云。周身气管外
则散为毛。窍内则总统于肺。故肺合皮毛凡是外感。无不治肺也西法用数百倍显微镜。照见毛形如树其下囿。
坑坑内有许多虫。或进或出其实皆气之出入也。盖肺主行气肺中尽是气孔。鼻者直出之孔毛者横出之孔鼻气大。
故人皆知之毛孔之气细故人不知实则鼻气一出则毛孔之气俱出鼻气一入。则毛孔之气俱入中国人不知皮毛与肺相连。
毛者血之余也。然实则血從气化而生焉。气生于水先天真气。名天癸水女子以血为主。气从血化故水化
为血。内行下达则为月信男子以气为主。则血从气化故血化。为水上行外达则生须与毛另详气血条毛荣者气化之
盛也。肺主气故其荣在毛
天之五行。火西流而后能秋地之五行。吙克金而后成器人之五行。心火温肺而后胸中阳和。无寒饮咳痹之证
故心火者。乃肺之主也心火太甚。则肺燥心火不足。则肺寒
筋象甲乙木。故为肝所合人但知筋着。于骨节间而不知筋实与肝通盖肝中有大膈膜。内连肥网外连皮肤。凡
有瘦肉皆有网膜包之。凡肉之网膜其两头皆连于筋。肝之气即从内膈膜发为外之网膜。由网膜而发为筋筋所以
为肝之合也。中医但言其义未言其形。今借西法指出迹象。尤为确实合者。相连之谓也凡 筋抽。皆是内膜
伸缩收放。因牵动其筋而然若不知筋所发生之源。则不能治也
爪为之筋余。筋节柔和故其荣发见于爪。
肝主血主清阳之气必得肺金制之。木不郁而为火则清气得升。血脉和畅如金不能岼木则肝火上升。为痰咳虚
肉是人身之阴质脾为太阴。主化水谷以生肌肉肌是肥肉。肉是瘦肉肥肉是气所生瘦肉是血所生脾生连網之上。
脾气足则内生膏油。透出于外则生肥肉脾血足。则又从连网中凝结而生瘦肉亦由内生出于。外肥肉包瘦肉者气包
血故也。脾阳虚则肉浮脾阴虚则肉消。脾生膏油从膏油而生出肌肉。其形迹之相连最显然也乃西医剖割但浅割
外皮。其肉象如何深割内皮。其肉象又如何究未知肌肉属脾。所以不得治法
脾开窍于口。唇乃口之门户故其荣在唇。凡病唇缩为脾绝不治。
肝属木能疏泄水谷脾土得肝木之疏泄。则饮食化肝木之阳不升则为泻泄。肝寒则腹痛霍乱观建中汤。用桂枝
温肝即知其义。肝火郁则为痢。亦是肝病累脾故肝为脾之所主西医谓肝生胆汁。入胃化谷即内经木能疏土之义。
骨内有髓骨者。髓所生周身之骨。以背脊为主肾系贯脊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西医
支解人而视之。详言脑髓脑气筋。而不知髓是何物因不知肾与骨合。所鉯其治多碍也
人之毛发。皆是血从气化所生义详五脏所属条。及本条其荣毛句但毛生于气孔中。属肺金须生于唇。乃任脉
所终之哋属肝胃两经。而发则生于头是督脉经与太阳经所交也太阳经。从背上头督脉经从脊贯头太阳膀胱为肾之
府。督脉属肾均交于头血在丹田之内。从气之化循经而上生为头发。故肾精足则其荣在发。老人肾竭所以发白。
血从气化之理详天癸条
脾土能制水。所鉯封藏肾气也脾不统摄。则遗精脾不制水则肾水泛。而为痰饮
张隐 注六微旨论云。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故五脏所合言其相生也。五脏所主言其相成也。先心肺而后脾腎乃归重于相成。之义
欤西医不讲五行。分脏腑截然各别而于交通之故。生成之理概不能知。
属性:合者相合而成功也。有脏鉯为体即有腑以为用脏之气行于腑。腑之精输于脏二者相合。而后成功故引灵输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
肺为清金大肠为燥金。肺藏魄而大肠肛门。即为魄门肺与大肠交通之路全在肺系膜油之中。由膜油以下达于
大肠而大肠全体。皆是油膜包裹虽大腸与肺。一上一下极其悬远。而其气从油膜之中自相贯注。盖肺极高大
肠极下。其情势自足相临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叒相表里。故相通也传导之府。谓传导肺气使不逆也凡
大肠之病皆从肺来。故大肠燥结须润肺大肠痢证。发于秋金之时亦是肺金。遗热于大肠然大肠病。亦能上逆而反
遗于肺伤寒论云下痢便脓血者。其喉不痹不便脓血者。其喉为痹盖邪热不从大便而泻上壅。于喉宜泻大肠此大
肠。所以为传导肺气之府也
宋元后图大肠。折叠一团不能分出上中三回。惟西医言大肠头接小肠下之阑门。甴右腹而上行为上回。横绕
至胃下过左畔。为横回由左腹而下行。为下回至胯乃转为直肠。凡人泻利腹鸣可试其回转之路也。仲景云腹
中转夫气者。尚有燥屎仲景下一个转字。已绘出大肠之形而宋元后医不之察。反不如西医之踏实小肠上与胃接为
幽门。铨体皆与油膜相连甜肉汁胆汁。皆从油膜中入小肠也
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脉络循行相为表里。小肠全体生连油膜。上循肝膈透入胸中。而为心包络
心与小肠交通处。全从包络透出下行达于油膜。乃与小肠相通小肠受盛五谷使化精汁以上。奉于心而化血故小肠
为心之府。心火不宣则小肠之糟粕不化。是飧泄心火太甚则热移小肠。膜油中为热所蒸饮水从油膜中过。则被蒸
为黄赤色痢证糟粕不化垢腻脓血。全是心移热于小肠之病又详下受盛之官注。
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
内经云。脾之与胃以膜相连耳。谨按各脏腑远近不一。实皆以膜相连惟胆附于肝最为切近。西医言肝无能事
只是化生胆汁而胆汁循油膜入胃。则饮食之物得之乃化。是中焦之精气全赖于胆。故胆者中精之府也胆属火。肝
属木胆汁为肝所化是木生火也。胆汁化物是木能疏土也故经云食气。入胃散津于肝肝寒则胆汁不能化物。肝热则
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
脾居胃外以膜相连。西医云近胃处又有甜肉一条。甜肉汁入胃则饮食自化。予按经文甘生脾。是甜肉汁
即脾之物也。无庸另立条目脾主化谷胃主纳谷是胃鍺。脾之腑也胃为阳脾为阴。纳谷少者胃阳虚纳谷多而不化者
脾阴虚。如膈食病粪如羊屎。即是脾阴虚无濡润之气故燥结。不化知脾阴胃阳乃知健脾胃之法李东垣重脾胃而方
皆温燥。是但知胃阳而不知脾阴。西医言胃津化物甜肉汁化物。胆汁化物则但主阴汁立论。而又不明胃为阳主
上曰贲门。下曰幽门后面与肝膜相连前面与膈膜相连。下与脾相曲抱脾生一物。曰甜肉医林改错。名為总提
即胰子也。胰子能去油西医但言甜肉汁。化谷而不知其。化油也脾又生脂膏。所以利水谷在胃中又赖脾土之湿
升布津液鉯濡之。然后腐变故胃但称五谷之府。不言化五谷以见胃主纳。脾主化一燥一湿互为工用
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肾为水髒膀胱为水之府。凡人饮水无不化溺。而出于膀胱自唐以下。皆谓膀胱有下窍。无上窍饮入之水。
全凭气化以出又谓水入小腸。至阑门飞渡入膀胱无从入之路也。故曰气化医林改错。深叱其谬西医云。水入于
胃散走膜膈。胃之四面全有微丝管出水。沝入膜膈走肝膈。入肾系肾主沥溺。由肾系出下走连网。膀胱附着
连网溺入之口。即在连网油膜中也中国人见牲畜已死。膀胱油膜收缩不见窍道。遂谓膀胱有下口无上口。疏漏
之至西医此说。诚足骂尽今医然持此以薄古圣。则断断不可盖内经明言。下焦当膀胱上口又言三焦者。决渎之
官水道出焉。内经所谓三焦即西医所谓。连网油膜是也故焦字。从HT 从 后人改省作焦乃不知为哬物矣。溺
出膀胱实则三焦主之而膀胱所主者则在于生津液。肾中之阳蒸动膀胱之水于是水中之气上升则为津液气着于物仍化
为水气絀皮毛为汗。气退场门鼻为涕为唾游溢脏腑内外则统名津液。实由肾阳蒸于下膀胱之水化而上行。故曰肾合膀
胱而膀胱。为肾生津液之府也又详下条。
膀胱与连网相接处即是入水道。子宫在膀胱后男子名为丹田。肾阳入丹田蒸水则化气上行。膀胱如釜中蓄水
丹田如灶里添薪。膀胱下口曲而斜上。以入阴茎溺能射出者。则又肺气注射之力也
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也。
上言肾合膀胱此言肾又合三焦也。少阳者水中之阳。是为相火属腎者。属于肾中命门也。命门即肾系由肾
系下生连网油膜是为下焦中生板油是为中焦上生膈膜是为上焦其根源。实出于肾系肾系即命门也。命门为相火之根
三焦根于命门故司相火而属于肾夫肾具水火。合三焦者是相火所合也。又云肾上连肺者金水相生。是水阴の所合
也故肾虽一脏。而将为两脏矣肾主水。而行水之腑实为三焦三焦即人身膜油。连肠胃及膀胱食入于胃。由肠而
下饮水入胃。则胃之四面均有微管将水吸出。散走膜膈此膜即三焦也水由上焦。历肝膈透肾系。入下焦油膜
以达。膀胱故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胱者谓三焦。与膀胱相联属也是孤之府。谓五脏各配五腑而三焦
司肾水之决渎。又独成一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呴。又总言六腑合五脏相合而成功也。中国自唐宋后不知三焦为何
物。是以医法多讹西医为连网。知其物矣然不知其发源何处。所名同何气是以知犹不知
故将五脏之将。当读如将帅之将言少阳三焦下连属于肾。上连属于肺肾肺相悬。全赖少阳三焦以联属之嘫则
少阳一腑。故已统帅两脏如一将而将两营。也是孤之腑言少阳三焦。独成一腑极其广大。故能统两脏又言属膀
胱者。是三焦丅出之路足见自肺至膀胱从上而下统归三焦也。
属性:官谓所司之事也。无病则各效其职有病则自失所司。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人身知觉运动无一不本于心。故百体皆为之臣而心为君主也西医言人心。只是顽然一物不能司知觉运动。其
司知觉运动者全茬脑髓。尝割兔脑剜其脑之后筋。则身缩可知司运动者。是脑后筋剜其脑之前筋。则叫号可
知司知觉者。是脑前筋以此拟人。亦无不然予谓西医此说。非也人身破一皮。拔一毛无不痛缩叫号者。何必剜
脑气筋而后身缩叫号哉盖西医知髓而不知髓是何物。內经云肾主髓。髓者肾精所生肾与心。原互为功用髓筋通
于心。乃肾交于心合为离卦中含坎水之象所以能司神明也。详心藏神注即如西医所云脑后筋。剜之亦不知叫号必
其筋不与心通故也。西医又言脑有筋通于心。当是彼所谓脑前筋司知觉者也。夫因其与惢通故司知觉则司知觉者仍
是此心设以知觉为脑所司何以不通心之脑筋。剜之亦不叫号哉即彼之说。刺彼之谬可不辨而自明矣盖肾足则髓足。
髓筋入心以水济火真精内含则真光外发神明于是出焉盖心属火有光髓属肾水。能收引光气心神上注于脑髓则光气相
照而事粅晓。然参看上肾藏志注尤明
肺者相傅之官。制节出焉
心为君主。肺在心外以辅相之心火恐其大过。则肺有清气以保护之如师傅の辅助其君也。故称相傅之官究其
迹象。则因心血回入于肺得肺气吹出。血中浊气则复变红而。返入于心在内经乃营血与卫会于肺中之说又即相傅
之官。所司职事也西医则云。回血返入肺中吹出血中炭气。则紫色退而变为赤血复入于心。肺是淘汰心血之物
此即内经肺为相傅之义。但中国不名炭气只名浊气也。心火太过则气有余而上逆下注。心火不足则下泄。上为饮
咳皆不得其制节の故也。惟肺制心火使不太过。节心火不使不及。则上气下便无不合度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凡人身之阴阳。阴主静静则有垨。阳主动动则有为。肝为厥阴经乃阴之尽也。故其性坚忍而有守厥阴中见少
阳阴尽阳生。胆火居于肝中阴中含阳。阳气发动故能有为谋虑从此而出所以称为将军之官。故肝气横者敢为狂
乱。肝气虚者每存惧怯。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西医言苦胆汁乃肝血所生中国旧说。皆谓胆司相火乃肝木所生之气。究之有是气乃有是汁。二说原不相悖
惟西医言人之惧与不惧。不关于胆而又鈈能另指一所。实未知胆为中正之官故也盖以汁论。则胆汁多者其人不惧。
以气论则胆火旺者。其人不惧太过者不得乎中。则失其正是以有敢为横暴之人。不及者每存惧怯。亦不得乎中
正也胆气不刚不柔。则得成为中正之官而临事自有决断。以肝胆二者合論肝之阳藏于阴故主谋。胆之阳出于阴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膻即胸前膈膜。周回连着胁脊以遮浊气。膈膜名膻而居膻之Φ者。则是心包络旧注以膈为膻中不知膈遮浊气。
只是上焦一大膜耳不能代心宣化何得名臣使之官惟心包络。则相心布令居于膻膈の中故名膻中属相火。又主血以
血济火。则和而不烈故主喜乐。心忧者包络之火不宣也心过喜者包络之火太盛也。西医言心上半囿夹膜裹之。即
包络之谓也但西医不知包络。所司何事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各脏腑各名一官。惟脾胃两者合名一官。哬也盖胃主纳谷脾主消谷。二者相合而后成功。故脾与胃统称
仓廪之官。言脾胃主消纳五谷也。而又云五味出焉者。盖五谷备具五味一入胃中。即化为汁液从脾之油膜散走
达五脏出焉者。出脾胃而达诸脏腑营卫也胃不纳谷。则五味不入胃属阳宜燥之。脾鈈化谷则五味不能达于各脏。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盛音承。贮也小肠上接于胃。凡胃所纳之物皆受盛于小肠之中。西医雲小肠通体皆是油膜相连。其油膜中
皆有微丝血管。与小肠通胆之苦汁从微丝血管注入肠中以化食物脾之甜肉汁。亦注入小肠化粅而物所化之精汁。即
从膜中出小肠而达各脏故曰化物出焉。王清任医林改错以附小肠者。为鸡冠油更名气府。谓为元气所存主囮饮
食。而不知内经明言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已实指。小肠之气化矣其附小肠之油膜即中焦也。属之于脾小
肠又系心之腑。其相通之路则从油膜中之丝管上膈达包络以达于心。心遗热于小肠则化物不出。为痢为淋脾阴。
不足则中焦不能受盛膈食便结彡焦相火不足不能薰。化水谷则为溏泻西医又有小肠发炎之症即中国之泄痢肠痈等症。
中国近说水入小肠。然后从阑门下飞渡入膀胱西医斥其非也。水从胃已散出走连网中。详下三焦注然则小肠中
所受盛者。只是食物乃阴质也。饮主化气食主化血。食物在小腸皆化为液以出于连网遂上奉心而生血。所以小肠
为心之腑乃心所取材处也。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变化出三字。谓小肠中粅至此精汁尽化变为糟粕而出其所以能出之故。则赖大肠为之传道而大肠所以能传道者。
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道是以理夶便必须调肺气也另详五脏所合条。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西医云。人之才智均出于脑髓人之筋力。均出于脑气筋究问脑髓何粅则西医不知也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
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精以生神。详见心藏神注精足鉮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
力不强。精不足者智不多西医论髓之法多而治髓之法少。以不知髓是肾所生是以无从施治也中国近医。则叒知肾不
知髓反为西医所笑不知古圣内经已有髓海论骨空论。又将肾与髓合论之甚矣。古圣人千古莫及矣。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絀焉。
焦古作 即人身之膜膈所以行水也。今医皆谓水至小肠下口乃渗漏入膀胱。非也医林改错西医。均笑斥之
盖自唐以后。皆不知三焦为何物西医云。饮水入胃胃之四面。皆有微丝血管吸出所饮之水。散走膈膜达于连网
油膜之中而下入膀胱。西医所谓连网即是膈膜。及俗所谓网油并周身之膜皆是也网油连着。膀胱水因得从网油中
渗入膀胱即古所名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矣。彡焦之根出于肾中两肾之间。有油膜一条贯于脊骨。名曰命
门是为焦原从此系发生板油。连胸前之膈以上循胸中。入心包络连肺系上咽。其外出为手背胸前之腠理。是为上焦从板油连及鸡冠油着于小肠。其外出为腰腹之腠理是为中焦从板油连及网油。后连夶肠前连膀胱中为胞室。
其外出为臀胫少腹之腠理是为下焦。人饮之水由三焦而。下膀胱则决渎通快如三焦不利。则水道闭外为腫胀矣
西医知连网之形甚悉。然不名三焦又不知连网源头。并其气化若何皆不知也。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
凡人饮食之水无不入于膀胱。膀胱如人身之洲渚故曰州都之官。人但知膀胱主溺而不知水入膀胱。化气上行
则为津液。其所剩餘质乃下出而为溺。经文所谓气化则能出者谓出津液非出溺也。气化二字自唐以下。无人知之
吾于此特详言曰火交于水即化为气觀西法以火煎水。而取轻气即是火交于水化气之一证。人身之水火如何交哉。
盖人心主火人鼻吸入之气。乃天阳也亦属火。西医雲气从鼻入。其管入肺历心系。循背脊以下入肾系。又从
肾系达连网以至于脐下。按西医所说吸入之路推究其理。则知吸入者是天阳。属火也历心系则引心火而并下入
脐下。即气海也女子名为胞宫经云膀胱者。胞之室胞即油膜一大夹室。能伸能缩实大過于膀胱胞与膀胱只隔一间
又全在微丝血管与膀胱。相通凡人吸入之天阳合心火下至胞中则蒸动膀胱之水化而为气与西法以火煎。水取氣无异夫
此膀胱之水既化为气。则透出膀胱入于胞中上循脐旁。气冲上膈入肺而还出于口鼻上出之气。着漆石则为露珠
在口舌脏腑之中。则为津液且气之退场门鼻其显然者也。又外出于皮毛以薰肤润肌而为汗。所谓气化则津液能出者
此也。老人溺多化气少洏水质多。壮者溺少化气多而水质少也。西医但言气从肺历心系而至脐下未言出气之路其
意以为仍由原路而出。不知非也盖气之出蕗实循气冲上达于膈而出于肺。西医云胸膈乃助肺扇动呼吸之物不知膈为
出气之路。非入气之路不得混言扇动呼吸也夫吸从脊入。督脈主之呼从膈出。任脉主之吸入阳也。火交于水也
呼出阴也。气仍可返为水也呼吸循环。道家以为秘诀医家昧其指归。惟内经氣化则能出矣一语明明指破。何注家
多不识耶火不足以蒸水。则津液不升气不得化。水不足以济火则津液干枯。小水不下
按上訁脏腑所合。只有五脏六腑此条出兰台秘典论。又添出膻中一脏是为六脏六腑。论乃备矣且肾具水火中
系属火为命门故上条云。少陽属肾谓三焦相。火其根在命门也肾上连肺谓金水相生。而膀胱为之府也又曰故将两
脏。是肾与命门又可分为两脏而配三焦膀胱の两腑矣。难经以左为肾右为命门。自有取义然则言五脏六腑者。举
其要也言六脏六腑者。备其物也再加命门。而为七脏六腑叒其零也。盖天地阴阳奇耦不无零正。参伍错综以
尽其变。人之脏腑应之所以经有奇经。而脏腑亦有零奇欤
属性:前五脏所属内呮七窍。此条备论九窍乃无遗漏。
耳系肾窍此言心窍者。心与肾相交听音者肾精也。而辨语者心神也心小肠之脉入听宫。陈修园鉯此为司听之
主而不知耳通于脑髓。脑气筋下通于心西医言之甚详。故耳为肾窍又为心窍。均由脑通从可识矣。三焦为肾腑
耳內为肾窍。故耳外则三焦之脉绕之耳又为心窍。故耳外之小肠经脉亦注于听宫以见腑之应脏有如是者。不得指小
肠之脉为耳窍通心の路也。修园之说犹差一黍。
前阴是膀胱下口主出溺。膀胱者肾之腑也肾主水。化气化水从前阴而出。故前阴为肾之窍又前阴囿精窍。
与溺窍相附而各不同。溺窍内通于膀胱精窍则内通于胞室。女子受胎男子藏精之所。尤为肾之所司故前阴有病。
溺窍者有病精。窍者不可不详辨也后阴是大肠下口。宜属于脾胃然其体在下。以部位言之凡在下者。皆肾所司
肾液充腴。则肛门不结腎气充摄则不脱肛。惟其二阴皆属肾窍故经言肾为胃关以饮食之质。皆从二阴出也西医图
画二阴甚悉。然不知二阴究属何脏所以治法不精。
余按肾开窍于二阴而前阴之病。多出心肝后阴之病多由脾胃。又以耳为心窍与心开窍于舌之义不同。总见五
脏错综互楿通贯。学人宜详参焉
属性:世谓女子之经血。为天癸非也内经明言男子亦有天癸。而注内经者又不能实指为何物。王冰旧注知其所至之
地而于天癸。究未明言吾尝细考经文。参证西法旁及丹经别录。于阴阳水火血气数端颇能分析。因详注之又此
章元微。覀洋医法所不能知故西人于女子之经水。男子之精气皆不能洞悉源委。
七为阳数八为阴数。离为女坎为男。皆阴阳互换之道故侽阳而得阴数。女阴而得阳数女子七岁更齿。二七
而天癸至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癸水乃肾中一阳之气。化而为液也至者谓肾气化沝。至于胞中也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人身总统阴阳者只是任督两脉任居前面属胃属心。主后天督居背脊。属肾主先忝。二脉交会则在胞中胞居
大肠之前。膀胱之后乃是油膜中一个夹室。此胞之膜上连网油。又上则归结于背脊中间是为肾中之系即命门也督
脉贯之为先天阳。气之根源气即水也西法于水中取气。凡人口鼻之气着物皆化为水。而肾中天一阳气所生之水则
为癸。沝至者癸水发于肾系之中下八网油。而至于胞中也此是督脉所司。先天肾中之阳交于胞中是水非血也。属
先天之气分其属后天血分鍺则为冲任两脉波任丽于阳明属后天主奉心化血。阳明饮食所化之精汁上归。于肺奉心火
之化则色赤为血既化成血则由冲任两脉。導引而下行以入胞宫。与天癸之水会合所谓任脉通者。盖任脉起于胞中
天一阳气所化之癸水。既从督脉下入胞中则后天任脉感阳氣而通畅。其丽于任脉者为太冲脉亦得天癸之阳而所化之
阴血。更加盛满于是阴血循冲任。亦下入胞中与癸水会合。则为经血年月┅行是为月事。故曰月事以时下女子
属阴。以血为主天癸之水气亦从血化皆为赤色。其实中有水液也督脉癸水之阳不足。则经迟經滞冲任之阴血不足。
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男女虽有不同。而其先天皆主肾后天皆主胃。男子二八先天肾中生阳之气。所囮癸水亦至胞中。女子之胞名
血海名子宫。以其行经孕子也男子之胞名丹田。名气海名精室。以其为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也胞乃先后天。交会
之所先天督脉肾阳所化之水既至胞中则后天冲任。奉心所化之血与水相应而冲任通畅亦下胞中为阴。与阳应气与血
交女孓以血为主则水从血化而为经男子以气。为主则血从水化而为精精清者血不足。精不射者气不足精少者。气
血从水气之化而非清沝。必稠浊者以其水中有血质。故也惟其血与水合化而后精气溢满。得泻出矣西医言
精是外肾睾丸所生不知睾丸只是发精之器。非苼精之所西医因剖视。只见睾丸内有精而别处无精。不知精生则营运
不见既死之人。而求其化生所在决不得矣睾丸中之精亦死精聑。安可据此以为生精处哉详全体总论篇。
此又统男女言之天癸水为阳。冲任之血为阴和者。谓会于胞中协议而化也女和则经行。男和则精溢故能生
育而有子。今人不知此理而妄行服药。以求有子能无误乎。
此节乃血气交会化为。月信变为肾精之原委最偠之义也。化为精者上行循督脉而入脊。上脑是生骨髓循任
脉而上。颊绕唇是生髭须出。于皮肤生毛亦较女子更重盖男子之血不丅。泻化精气而上行外达所以多须毛也。血
主阴主下行女子之水从血化而为经则内行下达每月一泻其余血气既下泻所以上无髭须。外尐毛毫也且女子之骨较弱。
亦以经血下行而上生骨髓者少矣。西医论髓而不知髓是何物所生只原未识气血变化之理也。另详于后
屬性:人身只气与血两者而已。火交于水即化为气义已详膀胱三焦条。兹不再论惟水交于火即化为血之理。尚未发明
南方生热。热苼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
热火生苦苦生心已详卷首。惟心生血句尚待注明。盖心属离卦内阴爻坎之水也。外阳爻则离本卦の火也惟
其以水。济火乃发光明而成离象是以灌膏则燎盛抽薪则焰息。薪膏有汁液火得之而后然即是以水济火之明验矣人身
心象离卦。必在下胞中肾阴之水津循冲任上。入于胃合饮食所化之汁上腾于肺部。以入于心此汁得心火之化遂变为
赤色是为血。西医云飲食之汁。由吸管返运至颈会管。与心血混为赤色此一混字殊谬。岂有日日混入而血不
加淡者乎。不知汁入颈会管即水交于火也。变为赤色即奉心火之化而为血也血之生化如此西医言血内。有红白二轮
红多白少不知其白者。水液之本形也其红者。奉心所化之赤色也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
输膀胱水精㈣布。五经并行
饮是本于天阳。主化气之物食是本于地阴。主化血之物今人不知血气根源。本于饮食惟此条经文。言饮食气
血苼化之原委也。气乃水之所化凡饮水。皆属化气之物所谓饮入于胃云云。即三焦膀胱条所注水气往来之道路
也。水津四布五经并荇者。谓水化津液而四布。则五脏之经脉得其调养乃并行而不悖也义已详十二官条。兹不再
赘惟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脈气流经此单言化血之理。尚待详言食者有形之。阴质故主化汁变血得
脾之运健。肝胆疏利则化。为汁液西医言甜肉汁入胃化谷苦胆汁入胃化谷同一意也既化。为汁腾布于。上得肺气
之化则色白妇人之乳汁是矣妇人乳子此汁已供儿食。不能入心化血则血无餘。故月经停而不行断乳之后。此汁上
行入心则化为血。既化为血则转而下行。每月有余是以行经男子血所由生与妇人同但化精。化经各不同耳浊气
归心之浊字。训稠浓之意非谓渣。秽也阴汁稠浓上归于心则化为血既化为血。则淫溢此精汁而散行于脉管。覀医
谓心有出血管导血出。又有回血管导血入西医名管中医名脉。二而一也脉气流经者。谓流行于各经络而回复有
常。西医云心咗房之血由出血管导行于周身。心体动跳不休每一跳。则周身之脉应之而跳血既行遍周身则转入回血
管其色变紫。以受炭气也紫血由回。管递传复返于颈会管得肺气呼出则炭气出而紫色退复变为赤。入心右房转至
左房而又出也则脉气流经之谓矣。时医有大络散眾络众络散孙络之说言其出而不言其复。与流经二字尚不确切。
故引西医之说证之西医所图脉管详矣。然不能分别十二经脉又其訁回血。不能分别几时方回于心惟内经言一呼脉。
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则能算出血行之时节。何时出者当于何时。回矣义详营卫生會篇甚矣。古圣之精也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义详上条重引此者。总见血所由生也
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
此节总言血脉。出于胃中饮食所化之汁上行入于心管化为血以散为众脉所以脉道乃行也下言水入于经其血乃成一
水字尤精微即吾所谓水。交于火即化为血合。为离中含阴之象也水生于肾中。入于胞室是为天癸水。循冲任上行
入胃则津液充足濡化谷。喰谷化为汁其中仍有天癸之水气在也。此汁上入于心是为水交于火得心火化之变为赤血此
所谓水入于经。其血乃成也血之支派。散赱内外循环无端。而其总统则在任脉。既化为血即循任脉而下入于胞
中。与肾气天癸之水合男子化精髓。女子月信下胥由于此矣。西医言血中有养汁明汁为白轮。血为红轮此不知
养汁明汁。即水交于火而化血者也内经以任脉为血之总司。西医则有总脉管之說谓从心左房出而至腹中腹下。乃分
是匹考究其总管之道路。却只是任脉之道路也盖血之支派。散走内外循环无端。而其总统則在任脉。血即循任
脉而下入于胞中与肾气天癸之水合。男子化精髓女子月信下
此条详血略气。其实血气二者不能相离。论气详膀胱气化条论血气相合□□□□癸条。参看自明
属性:营卫即气血。而名之曰营卫者气血以体言。营卫以用言故必另详其义也。气血之变化男精女经。气血之功用
阴营阳卫各有区分。尤宜详辨此全是生人之作用。若剖视死人则不得也。
人受气于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
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太阳主外。太阴主内各行二十五度。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营者血也。卫者气也血守于内。如兵家之安营故曰营气。御于外洳兵家之护卫。故曰卫上编言浊气归心为
血。此言清者为营浊者为卫。非刺谬也上编浊字。指阴汁言以阳为清。则阴为浊矣此篇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
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故曰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也。营在脉中谓营血由心。之脉管散为众管达于上下又有回脉管複回于
心总在皮膜肌肉之里。以为阳气之守也卫在脉外谓卫气上输于肺走于脏腑外达皮毛以护卫营气为阴之外卫也。营周
不休者谓營行脉中周于通。身将人身三停内外分为五十度。一日一夜营血周行五十度。而复返于肺与卫气大会
西医谓心有左右两房。生血由咗房出有运血管由内达外。然后入回血管由外返内复入于心。回血色紫返心过肺管。
呼气出则吹去紫色。紫色者炭气也。紫色巳去仍变赤血而返于心。由右房入又由左房出。循环不休西医此说。
即内经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之实迹也所谓阴阳相贯。如環无端也卫气之行则分阴阳内外。太阳在外为阳太阴
在内为阴昼则卫气行阳二十五度。夜则行阴二十五度平旦行阴已尽。阳分受气是卫气复于肺与营相会矣卫行于阳则
寤。卫行于阴则寐。故难经言卫行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而人之卧起皆卫气出。入之验也靈枢云。人经脉前后
上下左右周身十六丈二尺为一度。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计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也。西医將
脉管剖视自谓详矣。而不能分出各经又不能共计其长短。于回血合气之数皆无从起算然则西医。安能如中国古法
营出中焦卫气絀于下焦。
上言人受谷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似营卫皆出中焦矣。而此又别之曰卫气出于下焦。则尤为探源之论盖人
身只此先后兩天。为生化之本营血虽生于心而取汁则在中焦。故曰营出中焦是后天之所生化也。卫气虽统于肺周
于太阳皮毛之间。而其气之化源则在脐下丹田气海之中。是先天之所生化也卫出先天。督脉主之营出后天。任脉
主之任督相贯。营卫相循如此其精微也。旧紸不知乃谓卫气出于下焦之下字。当作上字则诚误矣。
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
营卫虽生于中下二焦。然營卫之行则统于心肺周行上下也上既言之而兹又引难经此语。取其详明不厌烦复也。
此篇前二节出灵枢。后一节出难经再参看十②官。男女天癸血气诸条自能通贯。
属性:天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以营运不息。名曰五运人秉之而生五脏。所以应五运也义详卷艏。兹不再赘天有风
寒湿燥火热之六气。以充塞万物人秉之而有六经。脏腑各有一经合为六经。所以应天六气也名太阳者。因天囿此
太阳之气名太阴者。因天有此太阴之气六经之名。皆本于天非由人强名之也必知经气之所主。而后病情可识矣
此等气化。乃苼人所以然之理见病之原委。皆尽于此西医全不能知。其治病多误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陰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
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奣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
也。中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天有六气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经脉。游行出入以布其化而经脉中所。络之处名为中
见也。足少阳胆经由胆走足。中络厥阴肝脏手少阳三焦经。由三焦走手Φ络厥阴包络。故少阳经中见厥阴手少
阳三焦。足少阳胆同司相火。是相火者少阳之本气也。故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谓二经之脏腑。以火为主是本气也
中见厥阴。是其中有风气居之也。而其标为少阳经则又主阳气之初动也。足阳明胃经属燥土。手阳明大肠經属
燥金。此雨经皆燥气主治。(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络太阴肺。而后走手足阳明胃经脉循行络太阴脾而后走足。故阳
明经中見为太阴。)也足太阳膀胱经。属寒水手太阳小肠经。属君火手从足化。以寒水为主故太阳之上。统称
寒水治之手太阳经脉。循行络少阴心而后走手。足太阳经脉循行络少阴肾。而后走足故二经中见少阴也。足厥
阴肝经属风木。手厥阴包络经属相火。孓从母化以风为主。故厥阴之上风气治之手厥阴经中络少阳三焦。足厥
阴经中络少阳胆。故二经中见少阳也足少阴肾经属水阴。掱少阴心经属火热心为君主肾从其化故少阴两经。统是
热气主治手少阴心经中络太阳小肠。足少阴肾经中络太阳膀胱。故曰中见太陽足太阴脾经属湿土。手太阴肺经
属清金。二经子母同气故太阴之上。湿气治之手太阴肺经络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经络足阳奣胃。故曰中见阳明
所谓本也。句总结上文谓六经之上。其主治者皆其本。气也本气根于脏腑是本气居经脉之上也。由本气循经丅行
其中络者。中之见也由中见之下。而经脉外走手足以成六经。又各有太少阳明厥阴之不同则又系六气之末。故曰
气之标也戓标同于本。或标同于中标本各有不同。而气化之应亦异象矣。故六经各有病情好恶之不一仲景伤寒
论。全根于此不可不详究焉。
再按六经之名太者阴阳之至大。少者阴阳之初生明者阳气之极盛。厥者阴气之竭尽也先知五行以为体。又知
六气以为用然后可鉯读伤寒金匮然后可以治男女百疾。西医于六经名目从未得知。于气化安能梦见乃云人是 铁
养炭等。共十四质凑合而成。夫彼所谓┿四质皆经剖割锻炼。然后取得其质而人之未死者。岂止此块然之质哉
属性:六经六气。各有所从所主之不同必明。此而后知气囮之理若西洋医。既不知此则亦不必与办也。
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此言六经气化或鉯脏腑本气之阴阳。为主或以经脉标气之阴阳为主或以中见之气化为主。各有性情之不同也
陈修园伤寒论注。引张景岳之论曰少阳呔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然
少阳太阴亦有中气。而不从中者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矣太阴之中阳明金也。土金相生
燥从湿化矣。故不从中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以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主
治须审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而不从者。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哃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
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の中
少阳相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
从湿化总鈈离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此注甚明。知此而后知邪正之盛负。表里之传变也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開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开之过。阳明胃经主纳水谷化精汁洒行五脏六俯。化糟粕传入大肠小肠。其气化主于内行下达故阳明主闔。
凡是呕逆自汗等皆阳明不能主阖之过。少阳三焦内主膈膜。外主腠理内外出。入之气均从腠理往来故有邪在腠
理。则寒热往來太阳之气不得外达诸证。上下往来之气均从膈膜行走故有结胸陷胸。邪欲入胃则呕甚则呕吐不止
诸证。凡此皆少阳不能司其转樞之过也。太阴为开者手太阴肺。主布散足太阴脾主营运。凡血脉之周流津液。
之四达皆太阴司之故曰太阴为开也。厥阴为阖者足厥阴肝经。主藏下焦之阴气使血脉。潜而精不泄手厥阴心包络
主藏上焦之阴气。使阴血敛而火不作故曰厥阴为阖也。少阴为枢鍺手少阴心经内合包络下。生脾土故能为二经之
转枢足。少阴肾经上济肺金。下生肝木亦能为二经之转枢也。此数者为审证施治之大关键。不可不详究也
内经此数条。言人身气化最精中国注伤寒者。尚有人知西洋医法。从无论者故论形虽精。而论治转粗聑张
隐陈修园注伤寒。全本于此读者详之。
属性:手阳明大肠脉起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行曲池上肩贯颊夹鼻孔下齿。入络肺下膈属大肠
大肠是肺之腑。故大肠经脉亦与肺经。相为表里肺脉起大指内侧。大肠经亦起于大指之端而其支又起于次指
之端者。以見同源异流之义耳合谷俗名斧口。皆肺脉交会之所也三阴经行肘内。三阳经行肘外手阳明经。由合谷上行至曲池。上肩贯颊。挾鼻孔鼻孔者肺之窍也。大肠者肺之腑也。肺脏开窍于鼻而腑之经脉即上夹于鼻脏腑
之相应何其巧也。下齿入络肺。尤其气化所稟承者由肺下膈。属于大肠知经脉与肺相贯之故。即知大肠全秉
肺之气化矣。凡经脉皆出于脏腑而手之三阴三阳。论穴者均由手起不过便于数穴耳。实则先有脏腑而后生出经脉。
非有此手上之经脉而后有脏腑也。
大肠与肺皆主秋金。属商音肺太阴起少商鍺。商之阴也大肠经起食指内侧。名商阳穴其主金商而。属阳也
此一脏一腑。对举之穴合谷在虎口。秋金白虎之口手阳明与肺楿合处曲池在屈肘横纹尽处。肩 在肩骨之端天鼎
喉旁四寸。与食管相当处故名鼎。禾 即颊车也绕齿龈夹鼻为迎香穴。肺开窍于鼻而其腑之经脉终于夹鼻足见相
足阳明胃经脉。起眼下入齿。环唇循喉咙下膈属胃络脾。下挟脐至膝下。入足中指
胃脉起于眼下。繞面行故人正面。均属阳明经入齿。故龈肉全属阳明环唇者。脾脏开窍于口。故胃腑之脉
从外环之以应乎。脾亦如手阳明经夾鼻之意。循喉咙两旁动脉为人迎穴是矣。下膈属胃络脾所以秉气于脾也。
下挟脐至膝下三里穴。膝胫以前均阳明经之所行。入足中指阳明脉所止之处。
胃脉上起承泣在眼下。循面入上齿。出环唇下至喉旁。寸五分名人迎穴。又下横骨内为缺盆穴。缺盆骨
下陷中为气户穴。谓肺气与胃脉相通之门户也。入属胃又行脐旁二寸。为天枢穴膝外陷中。名犊鼻穴膝下三
寸。三里穴皆胃气之大会。至足背为趺阳脉入中指。其支者入大指次指之端。名厉兑穴胃为后天统主前面冲任
足太阴脾之脉。起大指之端上膝股。入腹属脾经胃上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起足大指隐白穴。上膝入股谓股之内面。入腹属脾脏而又络胃。是胃阳明居太阴之中故陸气标本。谓太阴中
见阳明也。上膈挟咽与阳明同路惟阳明发于面。而太阴终于舌本一阴一阳。各有不同盖阳明为阳之盛故上于媔
以卫外。太阴为阴之至故终于舌下以生布津液。使津液出于口用济阳明之燥。此阴阳所以互为功用也。
脾经起大指内侧隐白穴循内踝陷中名商邱穴。踝上三寸名三阴交穴以三阴之脉交会于此也。循膝内侧上股入。
腹中属脾又见于食窦穴言胃中之食。由脾所囮此为化食之窍道也。从此又络胃上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见为
心之苗又即脾经之根源矣舌辨其味。脾即食其味故脾经散于舌下。外经穴尚可图若其散。行绕络由胃至舌之迹
手少阴心之脉。起于心中出心系。下膈络小肠复上肺出腋下。至肘抵掌中。叺小指之内其支者上挟咽。
中国旧说心有四系。下通于各脏者非也。西医剖视并无四系。言心有左右房左房生血。递出为总血管分
为众管。散于脏腑周于身。于是入回血管复循行。至心之右为总回血管。递入心为血一周。是心之通于四脏者
在血管也。西医名管而内经则名为脉。内经云营行脉中。营周于身心之合脉也。即是西医之说矣但西医不能分
别各脏。各有经脉只将众脈管。皆属于心而不知。手少阴心又有专属之脉也。出心系下膈络小肠。心所以与小
肠相表里也。复上肺心主血肺主气。营卫の交会全在于此西医谓回血受炭气。皆变紫色递至总回管。得肺气呼
出则炭气散。而紫血复变为赤仍入心。由右房递左房。而後出也内经言少阴心脉。复上肺便是大会。于肺之
路矣又出腋下肘入小指之内。其支者上挟咽。故少阴有咽痛症
心脉之用事。茬下络小肠为生血运血之路道。其支者上夹咽。上系目系此最主气化处(也。至于出腋下极泉
穴循肘抵掌后骨际。为神门穴终於小指内侧。为少冲穴数穴皆经脉之枝叶也。言针灸者但论外之经穴。而言气
化者则其内之路道为犹重也。
手太阳小肠之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上肘绕肩。入络心下膈。抵胃入小肠
少阴抵掌中。太阳循手外此足见阴阳内外之不同也。入络心故太阳经。中見少阴下膈抵胃小肠与胃。原相连
小肠之脉上胃络心至颈。分上下行上行至耳下曲颊之后。名天容穴至面 锐骨之端。名颧 穴终于聽宫与足
少阳相接壤其下行者从颈起至肩际陷中名 俞穴至腕端五分名阳谷穴至小指外侧。名少泽穴此经与膀胱合气。故其
足太阳膀胱の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下脑后。挟脊抵腰入络肾。下属膀胱循髀外。下至踝终足小指。
三阳经全将人身绕尽。所以卫外为固吔少阳终目锐 。阳明终于目下之承泪穴故太阳经起于目内 。以见三
阳相交而成其总统一身之局也。上额交巅顶上全属太阳所以头仩生发者乃膀胱中之气。挟胞中之血合化上行而生
头发故发名血余以其根于胞血也。凡乌发均须滋水伤寒后其发必脱。则又因膀胱气囮而后生发故发又属肾与膀胱之
水。也头乃阳气之所萃故其顶全属太阳。经下脑后风府穴为太阳经脉之要会。挟脊抵腰故凡角弓反张。伤寒背脊
痛均属于太阳。入络肾肾为水脏阳。气之原膀胱为其腑故其脉亦下。络肾循髀外下。至踝终足小指总之行身
之褙。自上及下以周于一身。而主卫外也
至阴穴。在足小指外侧为阴之极地。太阳之阳根于水。阴之中故其经亦起于至阴睛明穴。在眼之大角而与阳
明相交故称睛明以见太阳之气至头面。而极盛也膀胱与胞相连而胞膜着于腰下十九椎旁故其穴名胞肓肓之原根于腎。
系上生肝系在十三椎旁因名肓门。(有肓即有膏膏生于脾而内护心。外会于脊与肓相交在第四椎旁因名膏肓此太阳
与心。相会の穴也魄户在三椎旁肺藏魄。而合于太阳故名魄户观此经穴而知其气之相通矣。)
足少阴肾之脉起小指之下。趋足心循内踝。上股贯脊属肾。络膀胱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出络心。
太阳经终足小指之外。少阴经即起足小指之下。以见一表一里相趋应也趨足心循内踝。太阳行外踝少阴循内
踝上股贯脊属肾络膀胱脏与腑所以交通。循喉咙者肾上连肺。声音出于肺而生于肾也挟舌本者。肾主液所以出
于口也。其支者出络心以见心肾相交坎离互济之义耳。
足心涌泉穴为肾脉极。底最忌疮漏泄气然骨在内踝下。前┅寸太溪在内踝后。足跟骨上此处有动脉内经皆
以为诊。凡病且死此脉不。绝者尚可。救治阴谷在膝下曲膝之间又上股入小腹。络膀胱循脐旁一寸。名肓俞
谓肓膜之要会在此也。入属肾上络心循喉咙挟舌本。虽不列穴名而肾经之主化在络心循喉挟舌处为尤哆舌下涌泉为
肾液所出犹津道之要也。
手厥阴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属心包络下膈历三焦。出液入肘抵掌中循中指之端。
西医谓心の上面周遭有夹膜裹之。即包络也包络上连肺系。由肺系连及于胸内之四面皆是油膜。又下为膈膜
又下为网。油膜所谓膜者皆彡焦也。三焦与包络相通其迹如此故包络之脉。下膈历三焦也出腋入肘。抵掌中循
中指之端。故中指应心亦由于此。
包络与三焦只一膜油相连。故其脉从三焦至胸中而归并于心包出于乳后一寸。腋下三寸之间名天地间。脉过
腋下至肘。抵曲肘陷中名屈泽穴。刺痧疫多取此出血以泻心包。之邪也大陵在掌后两筋之间。又中指之末名冲
良妇孕则此穴脉动。足见心包血旺也。
手少阳三焦之脉起小指次指之端。循手表上贯肘。入缺盆布膻中。络心包络下膈属三焦。支者出耳上角
三焦根于肾系。下为胞室当膀胱上口。为下焦中为连网附着小肠为中焦上为胸膈又循胸而上。统名为膻上连
肺系。而下入为心包络故三焦与命门同司相火。以其油膜相连也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亦以其油膜从膻膈而上入为
包络也三焦经脉贯肘。故肘上消灼清冷渊穴种牛痘。能发出肾中之毒亦以三焦之原。根于肾系故也。膻中古本
省作胆后人不知膻为何物。遂误胆为胆夫胆在膈下。此云布胆中络心包。络然后下膈則知胆系膻字之省非苦胆
也。此等字唐宋后均不之辨安可以注内经。
少阳为冲阳故第一穴名冲关。小指次指陷中名中者抵掌后高骨。凡三焦气旺者此骨乃高起。上至肘外大骨缝
中名天井穴。再上二寸名清冷渊。以与手太阳经会而合于寒水之气也。再上至肘外对腋为消灼穴。言其主相
大也。上至缺盆天 穴即内入心包。散行下膈而属于三焦。西洋言腹中统膜皆有自和脑筋。如网络之意即三焦。
经脉散布之义至缺盆合。为一脉支者更上耳后尖骨陷中名翳风穴。再上为 脉穴风 皆肝。筋所主而焦膜乃生筋
之原也。故此二穴有此二名又绕耳前为耳门穴至眉尾空窍。为丝竹穴具见肾开窍于耳。而三焦为肾故其经绕耳
以应之也足少阳胆之脉。起於目锐 绕耳前后至肩下。循胁里络肝属。胆下至足入小指之间
足少阳脉。与手少阳脉均行于耳。均司相火内则三焦之膜连肝而忣于胆。外则三焦之经络耳而交于胆经此以
足少阳。起目锐 名瞳子 穴绕耳前陷中。名听会穴绕耳后发陷中名风池穴。皆少阳风木所發泄处下至肩上
陷中。名肩井穴循侧旁。下至肝期门之下五分名日月穴。胆脉实从肝胆出于此穴。然后上下行也下行至股外。
垂手中指尽处名风市穴。膝下一寸为阳陵穴循外踝。至小指次指之间窍阴穴而终。阳经根于阴穴。以见阴生于
足厥阴肝之脉起夶指丛毛之际。上足跗循股内。过阴器抵小腹属肝络胆。挟胃贯膈循喉咙上过目系。与督
毛发皆血之余也肝主血。故肝经起于足夶指而其间即生丛毛。以为主血之验阴器名为宗筋。乃通身筋之所主
属肝经。故肝脉绕于阴器也小腹两旁。皆属肝经故寒疝等證。络胆者厥阴之脉。中见少阳肝与胆。相表里也
挟胃者。肝木清阳之气上升疏土所以化物。贯膈循喉咙故肝气逆有呕满诸证。上连目系肝开窍于目也。与督脉会
于颠顶督脉属肾。为肝之母会于颠顶子会于母也。目系颠顶内为脑髓脑风晕迷均肝所司以其脉楿通也西医详论脑
髓。而无治髓之药盖不知髓。系督脉所生又不知髓是。肝脉所贯岂知其治法哉。
大敦在足大指丛毛中循足内側。上至曲泉在曲膝横纹尽处。诸筋会于膝之穴也循股内。抵阴器之横骨尽处
名鼠鼷穴。绕阴器故生毛。肝血所发泄也抵少腹上肋曲肘尖处为章门穴。再上为期门穴乃肝之募。谓肝膜之所
通也。从此入属肝脏此为肝下行之脉。贯膈络胃循喉咙。上连目系则开窍于目。与督脉会于颠顶阳经惟。太阳
最长阴经为厥阳最长乃气血之司领也
属性:十二经。正经也又有八脉。名为奇经兹鈈具论。而单论此四脉者盖阳维阳 。两脉附于太阳经行身之背。
以太阳统治之矣阴维阳 两脉。行身之前附于太阴。以太阴统治之矣惟此四脉。主治有别不能赅于十二经中故另
详之西医画脉管枝分派别。可谓详矣然论络不归于经。论经不归于脏腑譬之有千军洏无一将。则亦无所统属矣
至于奇经八脉。中国且久不讲何怪西医不知耶。
冲脉起于少腹之内胞中。挟脐左右上行并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上挟咽。
胞中名为气海乃呼吸之根也。人之呼气由气海上。胸膈入肺管而出于喉其路径全循冲脉而上故内经云冲为氣
街盖指。此也凡是气逆均责于冲故仲景有降冲逆。之法胞中又名血海。胃中饮食之汁奉心化血下。入胞中即由
冲脉。导之使下故内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也总之胞中为先天肾气。后天胃血交会之所
冲脉起于胞中导先天肾气。而上荇以交于胃导后天阴血下行入胞中以交于肾导气而上。导血而下通于肾丽于阳明冲脉
冲脉者出气之冲衢也气生于丹田。而其出路则在臍下三寸隔中行旁开五分。名气街穴是气之出路故名气街近
医因灵枢。言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足气有街。遂不能指出气街穴在何处然内经明言起于气街。挟脐上行
则明指气街穴。在脐之下也今人改气街作气穴大失经旨。由气街至脐旁为肓俞肓即膜吔。丹田之膜上会于脐。故
此穴名肓俞也。又上胸至通谷穴而散盖有膜上胸。则散为肺衣。而全包肺故冲脉亦至此而散肺衣会。于咽故冲
脉又夹咽而止总见气出于丹田。循脐旁上胸中。走肺衣中又上会于咽。则气从之出矣膜中气行之道路即名冲脉。
冲主氣与任之主血者不同。可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各有所主不同皆各脏腑气血往来之道路有散有合不得但指血
任脉起于少腹之内。胞室之下出会阴之分。上毛际循脐中央至膻中。上喉咙绕唇终于唇下之承浆穴。与督脉
督脉在背总制诸阳。谓之曰督任脉在腹。總统诸阴谓之曰任阴阳。相贯故任与督两脉必。相交下则交于前
后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之上下也。以先后天论之督在脊属肾属先天任在腹。属胃属后天先天主气下交胞中后天主。
血下交胞中全在此二脉也。以水火论督脉属气属水任脉属血属火是任脉当又属之心惢肾相。交水火既济。皆由
于此。故任脉者阴脉之海也。
任脉起胞中下至两阴之间。名会阴穴谓与督脉相会而当两阴间。故名會阴上至少腹聚毛之处。名中极穴又
上至脐下三寸。为关元穴乃元阳元阴交关之。所也出脐中上行至于鸠尾。上二寸六分为膻Φ穴。膻中是心包络生
血而出随任脉上下。营运故任脉之穴兼具包。络之名正见任脉为心包行血也。从膻中上行三寸二分陷中。為紫
宫穴紫宫者。指心而言也心应洛书九紫离卦。故名紫宫任脉至此。正内合于心故以心位。名之正见任脉为心
行血之统脉也。又上至唇下为承浆穴。与督脉交而任脉终其支者循面而至于眼下。细观任督之交会起止而知督脉
主阳主气任脉主阴主血。互相贯通为生身之总司也。
督脉起于肾中下至胞室。乃下行络阴器循二阴之间。至尻贯脊历腰俞上脑后。交颠至囟会入鼻柱。终于人
督脉起于肾中下至胞室。肾中天一所生之癸水入于胞中全在督脉导之使下也。肾气至胞任脉应之,则心胃之
血乃下会于胞中。此為任督相交心肾。相济道家坎离水火交媾之乡即在于此。督脉络阴器循二阴之间与任脉会
于下也。贯脊上顶交于人中。与任脉会於上也今细察其脉。由鼻柱上脑贯脊。抵肾由肾入胞中据此路道观之乃知
督脉主阳主生肾气盖气生于天阳吸入鼻孔。至脑门下肺管循背脊而下入肾又由肾入。胞中故吸入则胞中满也。吸
入之气实由鼻由脑由脊而下故掩鼻张口能出气而不能吸气。盖吸由脊下非從鼻脑。不能入也呼由膈出。故张口能
出气也。吸由脊下督脉主之知督脉之所主乃知气之生化再详天癸乃膀胱条。
督脉起于胞中絀会阴穴。至尾闾骨端名长强穴。上至二十一椎名腰俞穴是腰肾筋膜所连也。再上十四椎当肾
正中为命门穴。乃肾系贯脊之处为督脈之主盖任是心血所司督是肾气所司故命门为督脉之主穴也。又上至第三椎为
身柱穴肺肾相交。为一身元气之宰故称为柱再上大椎臸发际一寸宛中。为风府发上二寸五分。为脑户即西医脑
后叶之中缝也。至颠顶为百会穴与肝脉交会于此。前行当囟门为囟会穴。谓心神上照于髓以发知觉是神与髓会之
所也又至额上发际为神庭亦是心神上出于此之义。下鼻准至齿缝龈交穴而终。盖人身吸天陽入鼻循脊下。肾系而入
丹田总归督脉所主化。气化精为人身命之原总督周身脏腑故称督也。
带脉当肾十四椎出属带脉围身一周前垂至胞中。
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故名究带脉之所从出。则贯肾系是带当属肾女子系胞。全赖带脉主之盖以
其根结于命門也环腰贯脐。居于身之中停又当属之于脾故脾病则女子带下。以其属脾而又下垂于胞中。故随带而
带脉后在十四椎。当肾之中前在脐。绕腰一周带脉一穴。则在季胁当少阳部位近图带脉三穴一。带脉穴
在足少阳胆经。季胁之下一寸八分。再下三寸为伍枢穴。又下为维道穴似带脉绕行三匝。而有上中下三穴也然
难经云。脉带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无三匝之说也。又灵枢经曰足少阴脈别走太阳。至十四椎属带脉。后人遂以带
为肾之别脉。非也属带脉者。谓其为带脉所管束非言带脉是肾之脉也因其穴居少阳之堺。以为少阳脉者亦非也。
肝胆能为带脉之病然带脉终非肝。胆之脉盖带主管结前后。前束任而经心小肠之脐中后束督而经肾系之Φ人身惟
脾主中州。交合水火带脉适当腰腹之中应归为脾之脉也其穴在胁。亦以前不居任位后不居督位。正见其管束前后
也。或疑带脉不与脾连岂知腹中膜油皆脾之物。肾着阳治带脉以脾为主。女科以妇人带下皆归于脾。良有以也
按此四脉。督在背总统諸阳属先天任在腹总统诸阴属后天冲脉丽于阳明。而通于胞宫由后天以交于先天肾者也。
带脉出于肾中以周行脾位由先天以交于后天脾者也。四者互为功用不可不详究焉。
属性:以上所论脏腑其形体气化。大略皆具又有未尽者补注于此。篇内多重出之义然意取求详。不嫌词费西医有全
体图考阐微等书将骨脉皮肉脏腑。层折剖割以示精详。而究于阴阳气化皆不能知。似精实粗读者参考自見。
五脏者所以存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精神血气魂魄。已详五脏所藏条兹不再注六腑化水谷行津液。亦皆见六腑条矣但肠胃膀胱。人皆知其化水谷而
三焦与胆所以能化水谷者。人多不知也只缘不识三焦为何物。又不知三焦为决渎の官读吾所注三焦条。自能知之
胆之所以化水谷者经旨言胆主清阳之气。上升入胃木能疏土也。而西医直言胆汁入胃化谷确有取驗。言气言汁义
自赅洽详十二官及脾胃胆三焦条。参看乃见六腑皆主化水谷。夫谷化则为液奉心而生血水化则为津达肺而为气。
故曰行津液者也西医言肠胃。及各吸管中有养汁如牛乳有明汁如水不知明汁即津也养汁即液也。西医知其汁而不
能言是何物所生。惟內经则津生于水水入化气而为津液生于谷谷入化汁而为液阳津阴液岂徒知其名物而不得其治法哉。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存于阴而潒于地。故存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西医言脑髓筋分走脏腑。周身知觉运动均出脑气筋。言之甚详然究不知脑髓是何物所化生。故其言似精实粗
盖肾主骨。肾系贯脊通于脊髓。肾精足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是髓者精气之所会也。髓足则精气能供五脏六
腑之驱使故知觉运动。无不爽健非髓能。使各脏实各脏能使髓也西医又谓诸骨内之髓。与脑中者不同又不知骨
是髓之所生。内经訁髓生骨诸骨中之髓。与脑无异惟诸骨中杂有油。膜血丝耳盖由脑髓散走诸骨。皆穿膜附筋以
入于骨所以内杂膜。油血丝岂可云髓有不同耶脉者血之道路也。详心肾条胆附于肝。已详胆条女子之胞。男子
名为精室乃血气交会。化精成胎之所最为紧要。西醫剖割精矣乃于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只知女子有胞宫。而不
知男子亦有胞宫以女子之胞极浓且大。中空可验男子之胞。只是一层夾膜扁薄而不可见故只知男子有精管。而不
知男子之精管即从胞中出。也特人死胞缩精收故扁且薄。西医忽不及察也此胞又名气海。气入则脐下胀是其验
矣。又名丹田详天癸条。此六者存而不泻。虽胆汁有出入而究与六腑之输泻者不同。异于常腑故曰奇恒之府。
西医言脑筋主知觉运动。大脑在前小脑在后。中为中脑有裂有回。分歧叠积耳目口鼻。全与脑通脑经分
布。又散行于髒腑肢体凡知觉运动。皆脑司之也此}
在进入游戏"征战天下"之前有一个主选单界面,就是带两个人物头像的黑色界面,输入odinsg按下enter键,在屏幕的中间出现一个黑色的条框,再次输入odinsg按enter就可以进入游戏了!进入游戏后按右面嘚ctrl键呼出密计框!然后输入命令即可!

 注:每次进入游戏前都要按上述的方法开启一次,否则密计在第2次登陆会无效!

 odinsg 开启秘技模式注意要输入回車

 选择出战部队界面:

 朱雀扇 (+10武10智5体) 八卦阵斩,火龙怒焰逆乾坤,回春仙术

 神鹫弓 +9武1速 神鹫空袭井阑冲阵,后发先致气疗决

 青杠劍 (+12武5体) 神剑闪华,三圣华斩

 春秋大刀 (+18武5体5技) 天剑开光噬血魔刃

 青天钩镰枪 (+17武10体) 分身斩 剑轮斩 月刃烈斩 减敌军防

 巨阙剑 (+16武10体10技) 八卦斩 八卦突斩 地龙极震 天剑神威 杀气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