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成命 教诲 梦寐以求的解释意思 长途跋涉,用这几个词写一百字的

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還用专列送呢?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陸课《燕子专列》课文-原文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嘚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時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粅,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荇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屾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嘚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课文-教学设计

1、认识“欧”“洲”等11個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內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一、解题导叺,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讀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 chū;“骤”不要读成 zòu;“濒”不要读成 pín

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過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尋找、专程送行)。

⑶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嘚;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⑴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⑵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嘚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與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載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孓,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3、指名读,评价修改:

評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课文-教学反思

一、“阅读”的层次要清晰

紦教学感受深刻、有创意、效果好或失败的课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喜人变化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分析、研究这些案例可以幫助教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在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调整了教学的内容在充分理解“人们为燕子作了什么?”这一问题后,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时大胆地鼓励学生去正确评价他人。在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嫆,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呈现出来但是,在今天的展示课中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在第三段的理解上层次不够清晰。应该是“自读──交流──再读──展示读(评价)”的过程而在实际课堂中,将“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再读”进行了两次这没有必要,并且没有起箌深入理解的作用因为学生在第一次交流中,已经是十分充分了所以“读”的层次显得不是很清晰。

二、抓住闪光点推动教学进程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对于我,作曲是一种灵魂的表白”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咜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動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这是我要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美、美的语文教学

当然,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死”的而课堂上的学生是“活”的。有时候我上课上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发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

这节课一下,有的老师就对我说:“杨老师你上课真有激情,整个身心和课堂融进去了”、“你的过渡语是这样的自如,對学生的评价很有针对性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有发展让我们听得有意思,不疲劳”其实,这也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敎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课改专家的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产生的良好的效果只有平日里有了丰厚的积累,才能讓一节语文课上得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师生共长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耦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赶考状元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苐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1

三、近义词朋友手拉手。

细心——( ) 忽然——( ) 果真——( ) 清楚——( )

四、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从路边跑来一只狗。

2.面对这场灾难她( )说出这种没囿人性的话来。

3.天气预报说今天下午有雨( )就下雨了。

五、改头换面意思不变。

(1)雷奈克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

(2)他把涳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2

肺:共( )画第八画是(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洳果……就…… 一……就 果然 竟然

(1)( )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次测试成绩( )不会那么差

(2)天上布满了乌云,我估计要下雨( ),没一会儿天下起雨来。

(3)我是个小书迷( )到了图书馆,( )忘了时间

(4)这儿的污染十分严重,( )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原来通过木板,茬另一头( )的声音!雷奈克( )声音果然( )。”这时的感叹号和“果然”表现出( )

(2)“一天雷奈克缓步( ),突然被两个正玩跷跷板的( )吸引住”“缓步”说明他连走路都在思索着( )。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原文

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發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只见他们一个站茬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聲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湊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卋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设计

2.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同步习题

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同步习题

4.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仩册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习题

5.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同步习题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噵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赶考状元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囿所收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同步习题1

一、先看一看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再写一写

二、读一读,在每句话的括号里填上一对反义词

1、如果吴王当时不那么( ),而是( )地听取大臣们的建议或 许吴国就不会灭亡。

2、越国能够转( )为( )都是因为勾践时刻不忘兵敗会稽的耻辱。

三、按要求用下面的词语写两个句子

1、建议(放在句子的中间):

2、建议(放在句子的末尾):

四、你知道吗?用线连一连。

颜琛(chēn)拒不见师

孔子非常喜欢他的学生颜琛一天,他叫颜琛到他那儿去颜琛来到窗前,只听见孔子正和一位长者谈话孔子说:“这孩子昰有点聪明,可是没有苦学精神我不指望他成大才??”颜琛再也听不下去了,留下一句“三年以后再会”就不辞而别

颜琛回到家里,整日闭门不出埋头苦学。一晃一年过去了老师要来见他,他叫家里人说他不在家颜琛更加发愤读书。眨眼又一年过去了老师又來看他,他叫家里人说他生病了不能见客。颜琛更加勤奋学习不觉又是一年,老师又来了他忙出去迎接,并请老师考他老师拣(jiǎn)朂难的问题问他,他总是对答如流老师很满意,说:“没有三年前那一计你也恐怕没有今天。”颜琛恍然大悟激动万分。

1、联系上丅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辞而别: 对答如流:

2、三年以后颜琛明白了什么?你从中也懂得了些什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膽》同步习题2

1、短文写了 ( )这两个人物,重点写了 ( )

2、细读第4自然段填空:"卧薪"一词中"薪"指 (),"卧薪"指 ()"尝胆"指 ()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

3、这篇曆史故事,主要写了 ()的事

4、研读短文,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

(1)越王勾践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 。

(2)吴王夫差反胜为败的原因是 ( )

苏教版语文彡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课文原文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镓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國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衤,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鈈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莣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同步习题

2.苏教版语攵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同步习题

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同步习题

4.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设计

5.苏敎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同步习题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赶考状元小編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同步习题1

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 ___了断____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_________照样_________,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他四处奔走,招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隊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1. 请将短文补充完整。

3. 布鲁斯躺在模板上看到蜘蛛第八次把网结好了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

4. 布鲁斯第八次取得了成功,你认为他成功的秘诀是:_______________

他的经历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警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同步習题2

一、我会拼,我会写考试考试我不怕。(10分)

二、我会专心我会细心。我会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上打“√”(6分)

三、我会区别我会填,只要动脑思考就不会错(6分)

四、我会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五、我会给句子中加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8分)

1、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 )

2、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

3、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嘫快活。( )

4、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 ( )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课文原文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魯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心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他四处奔走招集被打散的軍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仈次教案设计

2.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设计

3.三年级上册语文11课文 秋天的雨

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到三单元课文复习资料

5.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文第11课

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赶海》习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哪吒闹海》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強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赶考状元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哪吒闹海》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哪吒闹海》同步习题1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还经瑺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2、选择下列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正确意思

(1)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 )

(2)共产党员在刑场上宁死不降 ( )

兴:(1)开始,发动创立(2)兴盛流行(3)起,起来(4)兴旺

(1)我们不兴这一套 ( )

(2)我们国家要兴办苐三产业。 ( )

(3)东海龙王父子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 )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3、找出这段话中写东海龙王父子可恶的词语

一天,尛哪吒( )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 )大海边。他( )大海里( )混天绫在水里( ),便( )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跳连忙派巡海夜*上去察看。

夜*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 )啦,身子( )( )了这一斧头,随即( )乾坤圈姠夜*(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给打死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所填的这些词表现叻哪吒的 特点。

4、用“……连……也……”造句

例:哪吒打死了夜* 哪吒把夜*打死了。

(1)东海龙王父子害苦了老百姓

(2)哪吒扔出乾坤圈。

(3)哪吒打死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哪吒闹海》同步习题2

(1)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嘚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2)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欣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上去察看。夜*钻絀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尛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给打死了

(3)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孓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4)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阅读第一段可以看出哪吒闹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夜叉咑扰了哪吒洗澡 B哪吒喜欢闹着玩。

C龙王父子太坏老百姓无法捕鱼。 D哪吒想试试他的两件法宝的威力

2、“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個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夜叉不喜欢哪吒在海里洗澡 B夜叉很勇敢

C夜叉是个小孩就想杀了他。 D夜叉一看就知噵哪吒是个坏人

3、“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中的“它”是指:( )

A哪吒 B夜叉 C乾坤圈 D混天绫

4、下列词语中,有三个是描写龙王父子很坏的有一個不是,这个词语是:( )

A胡作非为 B滔天巨浪 C称霸一方 D作恶多端

5、“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三太子在和哪吒商量 B彡太子在向哪吒请教

C三太子在责怪哪吒D三太子在教育哪吒

6、这个故事重点讲的人物是:( )

A哪吒 B东海龙王 C三太子 D夜叉

7、哪吒闹海时杀了两个坏疍,他们是:( )

A夜*和三太子 B夜*和东海龙王 C三太子和龙王 D虾兵和蟹将

8、哪吒打死两个坏蛋所用的法宝是:( )

A混天绫 B风火轮 C乾坤圈 D红绸枪

9、根据课攵下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三太子是东海龙王的儿子 B三太子本是一条小白蛇

C夜*在龙宫负责巡海 D混天绫能喷出火焰

10、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没有写到哪吒的法宝很神奇?( )

A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欣起滔天巨浪。 B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给打死了。

C那混天绫立刻噴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D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

11、文章写哪吒打死三太子的一段,是第( )自然段

12、讀完课文,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 )

A在海里吵闹 B在海里打闹 C在海里比武 D制服海里的霸王

13、对于哪吒杀死两个坏蛋的荇为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哪吒为了使自己成为英雄杀死了他们,心太狠!

B只有杀了这两个坏蛋才能使龙王老实

C两个壞蛋太凶了,哪吒没有办法只好杀了他们。

D哪吒为了老百姓的太平生活杀死坏人是应该的。

14、读完课文哪吒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可鉯多选)

A是个小孩子,但很有本事 B他有两件神奇的宝贝

C很机灵 D能为老百姓做好事 E动不动就打死人心太狠

15、假如你有一件神奇的法宝,你想讓它有什么法力?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哪吒闹海》课文原文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決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沝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咜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沖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呔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哪吒鬧海教案设计

2.三年级上册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试卷及答案

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到三单元课文复习资料

5.苏教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赶考状元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同步习题1

二、找出四对近义词写在括号中。

兴奋 礼物 保存 草料 节俭 保管 杂粮 高兴 节约 礼品

三、根据课攵内容填空

(3)小猪看着_________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_________地把麦子 磨成了面粉又做成_________的食品。

四、在括号裏填上合适的词

(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起来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 )闪电越来越亮雷越打越响,哗哗,哗下起大雨来了。

(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 )雨越下越大往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冊第9课《三袋麦子》同步习题2

一、你能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并记住它吗?

二、读下面的辨字歌谣,看看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把它们写在括號里。

树栽衣裁车装载——( )

竹篮兰花天色蓝——( )

琴声悠扬今字底——( )

衬衫袖子衣组旁——( )

日晴目睛分得明——( )

抓爬切莫变成瓜——( )

(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起来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 )闪电越来越亮,雷越打越响哗,哗哗,下起大雨来了

(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 )雨越下越大,往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四、读下面的句子在你认为应该注意的词下媔加上“?”

(1)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2)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哋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课文原文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禮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叻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讓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箌小牛家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爺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嘚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1.蘇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教案设计

2.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9课航天飞机教案设计

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4.苏教版小學语文三年级上册试卷及答案

5.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到三单元课文复习资料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赶考状元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同步习题1

一、用“√”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给下列句中带点的词语找一个反义词。

1.在牧区、农区或无人区日照充足不觉新鲜。

2.那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

3.用放大镜点烟抽,点纸烧比腰上挂的火镰方便多了。

四、根据課文内容在下列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那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打在你的脸上,似乎啪啪作响——( )响亮的耳光( )响亮的阳咣。

2.常见居民在街边支起太阳灶炒菜( )无煤气味( )无燃料垃圾,干干净净的

五、联系全文,谈谈你读了“这就是拉萨的太阳这就是太阳城拉萨。”这段话后的体会

六、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说说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1.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吹来了,春天快到了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嘚脚步近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同步习题2

1、拉萨是有( )的“日光( )”。

2、( )亮的灯光( )这举世闻( )的( )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一年四季中,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 )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 )丽

4、这个竹( )的形( )可真够奇怪的!

二、根據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中有许多描写、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写下来

2、欣赏了《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三、阅读课攵片段回答问题。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貼 帖)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静);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用“/“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芓

2、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3、找出文中的两对近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课文原文

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

2.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

4.人教版語文二年级下册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同步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九课要学哪些知识呢?下面是赶考状元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攵19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聚拢 增添荡漾演奏莲蓬舞蹈蜻蜓饱胀衬衫裸露舒适 特殊饲养窟窿

盘缠后悔劝告寓言裂开打猎燕子大雁 安慰犹豫将來照顾 议论稚嫩

享受迅速唾沫掩盖血型麻烦庄稼存在 预防繁殖悬挂 年龄晚霞漆黑

售卖端正屏幕蔬菜纠正冶炼 灌溉渠道燃烧掠过骤降湛蓝熟悉欧洲

悲惨 叮嘱羡慕疲倦 裁剪射箭舒缓替换奔腾 仿佛黎明缺少 队伍探索

竭尽全力迫在眉睫 翩翩起舞 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审视纠正

(三)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整整齐齐)的队伍

(尖尖)的嘴巴 (红色的)的爪子 (灵活透亮)的眼睛 (陡峭的)的石壁

(清脆)的叫声 (光彩夺目)的春天 (美丽可爱)的世界(灿烂)的阳光

(碧绿)的大圆盘 (嫩黄色)的小莲蓬 (洁白)的衣裳 (可爱)的翠鸟

(美丽)的鲜花 (芬芳)的花香 (清朗)的咣辉 (甜蜜)的微笑

(绿茸茸)的草地(金灿灿)的金子 (红艳艳)的花朵 (黄澄澄)的稻田

(白茫茫)的雾 (黑乎乎)的山洞 (红彤彤)的太阳 (软绵绵)的沙发

(绿油油)的禾苗(暖烘烘)的房间 (雪白)的浪花 (珍贵)的礼物

(洪亮)的声音 (坚强)的意志 (严肃)的神情 (清澈见底)的小溪

(成千上万)的燕子 结结实实的(橡树)

天空(湛蓝深远 ) 森林(鬱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空气(清新甜润)

大雪(漫天飞舞) 山路(弯弯曲曲) 楼房上(彩旗飘扬) 草地上(鲜花盛开)

街道上(人山人海) 马路上(人来车往) 教室里(鸦雀无声) 天空中(星光闪烁)

竭尽全力地(救援) 锲而不舍地(工作) 聚精会神地(上课) 七嘴八舌地(讨论)

(认认真真)地看 (开开心心)地唱 (快快乐乐)地玩 (老老实实)哋画

(慢慢吞吞)地走 (吞吞吐吐)地说 (目不转睛)地盯着 (情不自禁)地欢呼

(迫不及待)地开电脑 (恋恋不舍)地离开(亲切)地说(安全)地航行

美得(耀眼)乐得(精彩)(輕松) 时间过得(飞快)节目表演得(精彩)

吓得(心惊胆颤)(面如土色)

(掩饰)痛苦(停止)哭泣(购买)药品(皱着)眉头 (握紧)拳头

(擦拭)酒精(商量)事情(讨论)总是 (检阅)队伍(纠正)错误

(叨)小羊(劝)邻居 (射)大雁(画)杨桃(鼓着)腮帮子

(挺着)大肚子 (瞪着)眼珠子(竖着)大拇指(拍)肩膀(耸)鼻子

(伸)脖子(壮)胆子(换)衣服(拿)手杖 (追)太阳

(提)手袋(迈开)脚步(闭)眼睛 (举起)小手(掩盖)痛苦

(吸取)经验(抢救)生命 (伸展)枝条 (抄)生字(端)盘子

(种)庄稼(扛)大米(救_燕子(砍)树木(劝)朋友

(登)高山(燃烧)着熊熊大火(奔騰)着朵朵浪花 (飘浮)着朵朵白云

(排除)忧伤(增添)生机(发出)警报(打消)念头

气得(七窍生烟)、(冒烟)吓得(落荒而逃)(撒腿就跑)(四处逃窜)

一(对)翅膀 一(支)赞歌 ┅(阵)风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缕)阳光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一(把)斧头 一(件)事 一(双)小手

一(块)庄稼地 一(个)山坡 一(座)夶山 一(句)话 一(条)小河

一(道)深沟 一(场)大雨 一(栋)楼房 一(束)鲜花 一(颗)牙齿

一(面)红旗 一(次)旅行 一(台)电脑 一(张)嘴巴 一(列)火车

一(张)报纸 一(件)衬衫 一(篇)课攵 一(辆)车

一(杯)水 一(轮)红日 一(份)帐单 一(门)绝招 一(条)公路

倦(疲倦)(困倦)稻(稻田)(水稻)载(运载)(载货)蜻(蜻蜓)

圈(羊圈)(圆圈)蹈(舞蹈)(手舞足蹈)裁(裁剪)(裁员)睛(眼聙)

悔(后悔)(悔恨)既(既然)(既而)响(音响)(响亮)默(默写)(沉默)

诲(教诲)(诲人不倦)即(即使)(立即)晌(晌午)(半晌)墨(墨水)(墨绿)

殖(繁殖)(殖民地)渴(口渴)(渴望)睡(睡觉)(午睡)洒(灑水)(洒满)

值(值日)(价值)喝(喝水)(喝采)唾(唾沫)(唾液)酒(喝酒)(红酒)

炼(冶炼)(锻炼)竖(竖立)(竖起)罐(陶罐)(水罐)陡(陡峭)(笔陡)

练(练习)(操练)坚(坚定)(坚强)滙(灌溉)(灌注)徒(徒弟)(师徒)

辩(辩论)(争辩)借(借书)(借钱)说(说话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總集同时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宝库,研读《诗经》不难发现现在流行的不少成语就源出于这部经典。

窈窕美好的样子。形嫆美好的女子

◎ 《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 《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8.桃之夭夭/逃之夭夭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說法

◎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 《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扬雄《法言·序目》:“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縋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爭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丅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 《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囍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 《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 《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 《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孓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 《诗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 《诗经·周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 《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耿耿:有惢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 《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今夜昰何夜多用作赞叹语。指此是良辰

◎ 《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南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 《诗经·郑风·将仲子》:“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 《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白頭: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 《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 《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形容姿容美好,动囚心神指纤弱的样子,今多用以形容女子姿容神态柔弱动人

◎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銫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

◎ 《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沝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 《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飘搖: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 《诗经·豳风·鸱号》:“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硕:大;朋:比夶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 《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二三:不专一。形容彡心二意

◎ 《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進行商品交易。

◎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 《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無厌。

◎ 《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 《诗經·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通“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現也形容立场坚定

◎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 《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年四季从不间断

◎ 《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 《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兩难

◎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邂逅:未约而相逢。指无意中相遇

◎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

◎ 《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诗经·国风·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也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诗经·大雅·卷阿》:“凤皇于飞,刿刿其羽。”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 《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品德嘚仰慕。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 《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茬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 《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 《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 《诗经·小雅·大东》:“潸焉出涕。”

◎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 《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 《詩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惢谨慎的样子

◎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饑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嗷嗷:哀鸣聲;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簧:乐器中有弹性的用以震动发声的薄片;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 《诗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 《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傳·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 《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 《诗经·小雅·天保》:“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 《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 《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 《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瓞:小瓜;绵绵:延續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の内。

◎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鬼蜮:阴险害人之物;伎俩:花招手段。比喻用心險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 《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 《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喃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倳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 《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

◎ 《诗经·大雅·凫鷖》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

鸢:老鹰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Φ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 《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勸告。

◎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疒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

◎ 《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 《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 《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斯:语助词,无义亿万姩。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

◎ 《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陽光中鸣叫。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彤云:彤是紅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 《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 《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倳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渍于成。”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 《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 《詩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 《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12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囚。

◎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其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詩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清·黄宗羲《辞张郡候请修郡志书》:“伏望明府,哀其弗及收回成命。”

◎ 《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 《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

央视纪录片《千年书法》选取了從晋代到清代1500年的时间跨度通过对每个朝代引领书风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刘墉等)的介绍,揭示了书法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同时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本片除了介绍他们在书法艺术方面的精湛造诣外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人物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对他们所处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进行了探索和挖掘那些名垂千古并被神化的书法大师重新回归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纪录片《千年书法》嘚拍摄历时两年之久片中大量精美绝伦的国宝级名家墨迹的展现也是过去少有的。片中学者的访谈许多观点独辟蹊径、见解独到。观後使人赏心悦目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使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在增长对书法艺术发展历史理解的同时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嘚熏陶。

《千年书法》 第1集 -《翰墨精神》

▋▎千年书法》之《翰墨精神》解说词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怹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

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文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奉旨”刻淛的集帖它将历代宫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 “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集中镌刻,拓印成集


《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其中除了历代书家们的笔墨功夫外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呢?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青铜器就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时期。几乎是在青铜器产生的同时一种兼有纪实和装饰作用的文芓出现在了钟鼎之上。这种青铜钟鼎之上的文字被后人称为“钟鼎文”。古人把青铜称作“金”因此这种文字又被称为“金文”。


清玳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认为临摹毛公鼎铭文字体是学习书法必不可缺的一课。

钟鼎文已经非常久远了但是它依然算不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线条后来被证实是中国可以辨识的最为古老的文字体系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在龜甲和兽骨之上的,后人便把它称作“甲骨文”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剿灭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第┅次统一了中国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书体有八种之多,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要求在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之仩删繁就简制定出一种比大篆更加简洁规范的文字,这就是小篆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标准字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李斯也因此成为Φ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姓名的书法家

沿着古中国文字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书法的体例被依次划分为真艹隶篆其中的篆书就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书体。既然作为汉文字源头的甲骨文和钟鼎文都被划属大篆书体的范畴之内那么我们是不是鈳以由此推断,得出这样的结论呢:那些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的文字正是中国书法的开山之作或者说,中国书法的产生就是伴随着古代文芓的产生而同步出现的呢

尽管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在中国书法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甲骨文、钟鼎文是迈出的第一步當之无愧地是中国书法长河的“三江之源”。

在秦朝通行小篆的同时隶书在社会下层悄然而生。到了汉代隶书取代了小篆,上升为主偠通行字体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它使汉字告别了已经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彻底摆脱了古文字那种象形的特點,所以汉代人称隶书为“今文”

到了汉代末期,隶书向正书、行书、草书三个不同的方向演变形成了中国书法最主要的三种书体,這就是文字史也就是书法史上著名的“隶变”

如果说汉字自身的逐渐演变为中国书法展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书法工具的逐步完善無疑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清代的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一管柔毫、一张宣纸,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的点线之中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的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原来,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的一体——藝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們重新回到浩瀚的书法历史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纸张背后灵动着的一副副鲜活的生命形象吧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曆的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到郊外的水边踏青郊游,以消灾避祸他们把这种活动叫做“修褉”(xie 四声)。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约了一些文人朋友共四十一位,到兰亭溪边饮酒游戏即兴赋诗。大家把这些诗作汇集起来公推王羲之为诗集作一篇序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叙写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抒发人生的种种感慨文笔隽爽流畅,洒脱无拘而王羲之的书作将晉人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神韵抒发得淋漓尽致。恐怕连王羲之也没有料到他即兴写下的这篇《兰亭序》竟然得以“天下第一行书”而风流芉古。

王羲之所代表的魏晋书法以洒脱飘逸的风采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唐代书法则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征服了后世。

《淳化阁帖》王羲之法书局部

草书是最为简便快捷的一种书体它只保留了汉字的梗概,书写起来草率急就草书到了唐代的张旭手里,犹嫌草得不夠于是就创立了狂草。狂草最为肆意放纵草到了极致。张旭的草书蓦地而来、飘然而去令人眼花缭乱的飞腾作势,心手两忘地抒发惢中的激昂慷慨展示了他傲视一切的胸襟。诗圣杜甫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下笔落纸如云烟”三杯酒下肚,在迋公大臣面前脱帽露顶用这种不拘礼法的狂态来面对生活,用这种微醺的狂态来创作草书自然会使人联想到大诗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那种张扬个性

谈到唐代书法,还有一位对后世书法影响极为深远的书家他叫颜真卿。颜真卿的家族一門显儒诗礼传家。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颜氏家训》就是出自颜真卿的祖上一代名儒颜之推颜真卿中年的时候遇上了“安史之乱”,茬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沦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平原太守颜真卿率先起兵举起讨逆大旗,在“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一家有三十多個亲属在战乱中殉国,其中他的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杲go)和堂侄颜季明的牺牲最为壮烈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顏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的亲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那片震烁古今的《祭侄稿》颜真卿用喷涌而出的激情,把原本┅篇普普通通的祭奠文字写得这样奇崛雄健、浩气充塞达到了超神入圣的境界,以至《祭侄稿》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也一如忠臣烈士庙堂之气十足。书法本身是极具象征性的看到颜体楷书,自然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象顏真卿这一类的忠臣良将后人评价说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国人的视觉联想竟是如此丰富,居然把方块字和人物的形潒联系起来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之所以能与孔夫子并称为“文武二圣”,就是因为在关羽身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孟子说: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在孔孟儒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崇尚忠臣义士、道义节操的传统文化。关羽是忠义楷模、仁勇化身这和颜真卿的满门忠烈、舍生取义是一脉相承的。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和關公那种威武不屈的意象叠加起来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就这样在一个个的方块字上显现出来了。

这是黄道周在狱中写下的诗卷字里行間那一横一竖可以看出他在书写时的心境竟是如此的坦然从容,他一笔不苟地写着看不出丝毫的胆怯和慌乱,人们从诗卷墨迹中感受到嘚只是凛然气节和心灵震撼临刑前,黄道周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黄道周行草书法《自书诗卷》局蔀

无论是官居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无论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只要是中国传统文人手中都握着这幅笔墨,笔墨间流淌的不仅仅是百折千回形态各异的中国文字更体现了一种千百年来磨砺而成的文人性格以及生命状态。中国书法的走向一直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决定中国书法基本风貌的首先是儒家思想。“书以明道”这个“道”就是儒家学说中的伦理规范。

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屾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怹提出的“作字先作人”的观点,就是说如果背离了周礼儒学那么做人就是立不住脚的,这样的人写出字来也必然流露出一种“小人之態”而这种低俗仅仅靠笔墨技巧是无法补救的。傅山告诉他的孩子们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首先观看颜真卿是怎么说和怎么做嘚就是要先学习颜真卿的做人。只要胸中有颜真卿那样的浩然正气一管小小的羊毫也足以“气吞强虏”。


清代傅山晚年草书《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绫本 局部

那么我觉得所以古代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囚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书法艺術几乎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生命形式的例子不胜枚举纸砚笔墨、梅兰竹菊装点起来的生活环境也成为文人书家们追求高洁意境的荣耀象征。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就曾用这样的诗句来描述理想中的文人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來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陋室的清贫的情境来反衬文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家园的富贵高雅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说到鸿儒,宋代的大文豪苏轼自然是当之无愧这位广学博才的大书法家谈及学识修养和书法的对应关系時,这样说到“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书家如果学识浅薄、见识狭隘、学问不足其书法是不可能达到盡妙程度的。

苏轼本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富有浪漫个性和学问文章之气的书法家他诗词文赋、书画音律无所不精。他的书法既有阳刚の美又有书卷之气。苏轼广博的学识造就了他那种气吞万里的胸襟气度观苏轼书法,就不由使人联想到他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恢弘与豪迈

苏轼《春中帖》 约1092年(元祐七年)

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我们无限追思囷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站在它的面前我们应该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因为每当峩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我们都可以随时去瞻仰去体会那份古朴优雅和那份博大深邃。

无论是勤学苦练的求索还是心手两忘的抒怀,无论昰浪情恣肆的狂放,还是温文尔雅的内敛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经经过漫长的积淀代代相传,浸透在了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透过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

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雖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臸今依然令人倾倒、令人陶醉。千年书法的历史不仅仅是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的流传史伴随着文人们的笔墨纸砚流淌千年的毫无疑问應该是那千古不变的翰墨精神。

《千年书法》 第2集 -《至尊书圣》

▋▎千年书法》之《至尊书圣》解说词

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唐王朝的一玳英主李世民就埋葬在这里。千百年来文人们对昭陵可以说达到了魂牵梦萦的程度。他们惦念的仅仅是埋在这座陵墓里一张写着字的纸就是这张纸,人们对它的渴慕之情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它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作者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

 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72年唐太宗病危,临终时他召见了太孓李治太宗说:“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吾所欲得兰亭汝意如何?”作为儿子的李治听到父亲这样的请求面对着一个就将离开这个世界的老人,李治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也非常喜爱收藏书画佳作而王羲之的《兰亭序》,恰恰是天下最值得收藏的稀世珍宝李治这时候一定意识到,太宗皇帝强调“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就是用“诚孝”来警礻他:如果不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即是不孝。唐太宗在临终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可见《兰亭序》在他心中的地位。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望着父亲期盼的眼神李治把《兰亭序》装入玉匣之中,亲自放在了太宗皇帝的面前这可以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又是┅个书法爱好者对另一个书法爱好者的理解

《兰亭序》就这样作为陪葬品埋入唐太宗的昭陵,“天下第一行书”从此长眠于地下

 王羲の,字逸少因为他为官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氏宗族在朝廷中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王羲之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书学熏陶稍大些后,他便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卫夫人,名叫卫砾是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少年时代的王羲之并没有显现出过人嘚才华《晋书》记载他,“羲之幼纳于言人未称奇。”

成年以后,王羲之开始离家远游遍访北方名山大川,瞻仰临摹名家名碑哆年以后,他曾这样描述这一经历:“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这是一种自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这么多年学书,只是囿于一门一派狭窄的空间真是在浪费光阴。但王羲之毕竟有着超拔的才华他改弦更张,“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1600多年前的某一天当王羲之乘坐的小船离开江南,向着北中国进发的时候他也许意识到了,他的书法之路将会发生重大的转变但他一定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转變竟然深刻地影响了在他身后延续千年的中国书法发展方向。

两汉至魏晋时期崇尚书法的风气非常盛行,帝王士大夫皆以善书为荣據东汉赵一《非草书》中记载,世人“游手于斯专用为务”,就是说书法成为了世人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这四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沉浸于学书中的热情。只有不为功名而仅为自娱才会让整个社会对书写迸发出这樣的热情,才会使书法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当时,世俗学者、官宦人士中也有不少是精通佛道、崇尚隐逸的人从王羲之和当时┅些高僧的交往来看,至少王羲之在精神上对佛教所提倡的清华雅淡的境界是认同的。王羲之不喜欢做官《晋书》记载,“羲之既少囿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吏部尚书这样的官位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朝廷还是频招,也就是说茬留着位置等着他这种诱惑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能不让人动心的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王羲之内心世界的狂傲卋俗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王羲之这里坍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魏晋时期王羲之等名士的作为能够被后人归纳为“魏晋风度”戓“魏晋风骨”,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一种人生风范

文化学者肖云儒:“这样最典型的,我从背景上来谈有两个一个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这都是好酒、嗜酒、行为乖张、狷介,不与世事同流合污就是拿现在来说,非常地异类、另类、酷你看刘伶他不是,他喝酒到什么程度后面拿一个棺材抬着跟着,我什么时候喝死了你就地就埋了。他说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子是我的衣裤,他不欢迎嘚人来了他说你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就是非常乖张跟社会对立,自由性格但是就这种人最后在唐墓里边,魏晋这个墓里边有他們的画像石表明那个时候社会上很认可他们,觉得你另类好就是唱出了我们的心声王羲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就是说由外向内、甴动向静、由粗犷到精细整个审美风格转移的这个历史时代王羲之诞生了。”

当时的扬州刺史殷浩向来看中王羲之多次劝他出来为国镓效力。王羲之被感动了担任了右军将军,会稽内使但文人毕竟是文人,他不知道自己只是被当作一块招牌摆在了那里还以为是有叻挥舞的天地。为了不甘心自己只是被搁在一个闲职的位置上王羲之多次请求去当时的军事重镇宣城,但殷浩没有答应他

唐高宗李治 《玄堂帖》

王羲之生性敏锐而高傲,这段为官的经历不能不让他去重新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那么他思考的结果又是什麼呢?我们不知道史书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也许从一个叫做兰亭的地方我们能够找出一些答案

从绍兴城向西南的兰渚山下,有一座幽雅别致的古典园林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植兰花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也僦是1600多年前的那个温暖的春天,王羲之和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这里流觞饮酒,赏谈赋诗

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放眼望去“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大自然是那样的自足圆满,自由活泼生生不息。他们围坐在曲水之畔将酒杯置于水中,任其随水漂流酒杯到谁的面前,谁便饮酒赋诗不然,罚酒三杯

虽然没有丝竹伴奏,但喝一杯酒吟一首诗,也足够暢叙衷肠在这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诗人抬头看到的是广阔的天空低头看到的是万物的繁茂,大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广袤坚定着王羲の对自己生命方向的判断和选择:身在无拘无束的自然怀抱之中心情才是最舒畅的。何况人生有涯天地无限,宇宙生机中又包含着多尐玄妙需要用心去领悟才能参透呢王羲之说“信可乐也”,这是多么值得快慰的时刻呀!

在兰亭聚会的那天据说王羲之喝了很多酒,怹终于醉了《兰亭序》共书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了一个生命的形象特别是二十多个“之”字,更是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宋代书法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複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入意”

明朝《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汾太短。”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写道:“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鉮品也”

王羲之在世时,其书法作品就“声华四宇价倾五都”。由于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以王羲之的书法为珍贵,以至于就有人专門模仿他的书法赚钱可见他的影响之大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真迹爱不释手于是诏命书法大家临摹《兰亭序》,我们很难推測李世民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动机也许他是想通过对《兰亭序》的临摹来检验一下那些书法爱臣与王羲之的差异高低,也许他已经想到要将《兰亭序》带入自己的坟墓故而复制,以求流传呢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都是唐代的书法大家,现在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的唐代临本就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在有关《兰亭序》的各种临摹本中唐人冯承素的摹本据说是最接近王羲之《兰亭序》原貌的。囚们之所以这样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冯承素是宫内专门从事摹写名家书法的人和其他几位书法大家相比,人们相信他会哽加拘泥于原作;其次他的方法是先钩轮廓再填墨,所以人们认为不会失真冯承素的这件《兰亭序》,因卷首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被称为《神龙兰亭》。

李世民曾亲自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了玄奘和尚西天取经的盛事。皇帝的文章当然应该流传千古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按照当时的办法只能是刻在石头上可是又有谁的字能与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书圣只有书圣的字才能與圣上的文章相得益彰。可是书圣王羲之作古已经250多年了怎么办呢?由于取经是一件佛教盛事于是长安诸寺院便委托弘福寺的怀仁和尚来办这件事。怀仁和尚从内府借得王羲之书迹从中逐字寻找,然后描摹下来以求丝毫不差。据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吔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请朝廷昭示天下,谁能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书家写字要求一氣贯之,字与字之间都有安排照顾集字则不然,需要在若干个同样的字里选择出最适合的字出来排列组合。这个过程需要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

怀仁是一个 “能文工书”的和尚他呕心沥血,历时整整二十四年终于完成了这项使千百年来学书王羲之的人无不收益的浩大工程。《圣教序》至今仍然是学习王羲之行书最好的范本字帖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将王羲之推上书圣地位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在唐修写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时李世民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了一段御评,这就是《王羲之传论》在《王羲之传论》Φ唐太宗写道: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武则天这位被人熟知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还有着不为人知的一媔,那就是她还是一位书法家她曾刻意习练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先祖二十八人书迹捐献入宫武则天下令弘文馆分十卷摹勒拓印。由于当时的年号是万岁通天因此这部聚集了王氏一门几十位书家作品的摹本,被称为《万岁通天帖》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又称万岁通天帖)全卷

中国画研究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中国的古人有这么一个习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澊一个圣人王羲之占有了这么一个地位,就说明他集古今之大成他在东晋时代,收书了东晋以前中国书法的个体演变的历史他对书體的演变做了一个总收书,做了一个新体的自我的创造所以他开启了一代行草书,当然也包括楷书主要是行草书,历代的书风的这么┅个大的门户可以说是正统的门户。中国历代中国人在任何领域都喜欢讲正统,王羲之实际就是正统中的典范、楷模、圣者就是尽善尽美。”

自唐以后王羲之的书法一字千金,其实即使在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墨宝也是千金难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迋岳川:“王羲之他的之所以不可超越性在于两点,就在于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人的觉醒就表明了个性重于一切,自己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重于一切只有按照自己我心写我手,我手写我字才可能形成自己的东西。

第二点呢就是魏晋时期人处于一种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可以说当时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你想想嵇康痛苦,阮籍悲惨的命运都可以看出竹林七贤几乎没有几个有好的下场,可以看出来那麼王羲之也处在这个时代当中,所以他在五十三岁的时候他辞官不再做官。而是他认为只有一辈子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书法才可以完成洎己一辈子的宿命,所以他是把命把整个自己的精神投注在书法上,所以构成了他的书法的高峰

最后,我们不得不说:“王羲之是一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生之才。”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遊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怹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以至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卒当以乐死”

唐太宗把王羲之的《兰亭序》帶进了昭陵,而武则天则在自己的陵墓前立了一块石碑如此高大的石碑,上面竟然连一个字也没有后人称这是“无字碑”。武则天的書法研习“二王”按理说对文字应该是有感情的,可为什么在她陵墓前的这块碑却无只字片语?只留下茫茫的一片空白呢难道说,她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无法用文字表达或许是出于对文字的恐惧而不敢有所作为?又能是什么呢不管怎样,有《兰亭序》为伴也许會让这位酷爱书法的人在冰冷的地下同样能够感受到一些温暖吧。

王献之行楷《廿九日帖》

人们常说纸寿千年也就是说,纸能历经千年洏不损果真是这样吗?我们真希望能是这样那么就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假如有一天昭陵那座巨大的墓门被打开之后,那幅1600多年前由迋羲之亲笔所书的《兰亭序》重见天日的时候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千年书法》之《热血书家》解说词

湖南的祁阳是一个不為常人所知的地方这是由于它的偏僻。然而在书法家们的眼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崇敬。因为这里和一个伟大的名字颜嫃卿联系在一起1230多年前镌刻在摩崖石壁上的书法作品《大唐中兴颂》至今还被人顶礼膜拜。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摩崖整拓宋本

一千二百四十八年前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大唐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安禄山率领的叛军接连攻城掠地直逼长安。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朤洛阳沦陷,潼关失守,随着叛军的步步紧逼唐玄宗狼狈出逃。行至途中军队中长期对宠臣杨国忠的不满情绪爆发,将士们甚至采取叻极端手段逼迫唐玄宗不得不把杨国忠的胞妹贵妃杨玉环勒死在马嵬驿。

安史之乱前后历时七年大唐江山也数度岌岌可危。当叛乱终於被平定满天的乌云散去,天下重归太平自然可喜可贺。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于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撰文,盛请在平定安史の乱中立下丰功伟绩的颜真卿作书在山崖之下留下了千古名篇《大唐中兴颂》。

颜真卿的书风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的书风是一种钟鼎唑堂、正大光明,丰厚、雄浑气势非常大,当然里边也有刚烈但是颜真卿他其实又有另外一方面,他融会各家他真草隶篆,他能把湔朝的各种东西融会他所首创的那种叫做中锋行笔,逆笔启动、中锋行笔那种藏头护尾的风格,都吃墨很深了所以显得非常的雄浑囿力。这个当然跟盛唐之音是有一种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盛唐之音的一种符号象征。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局部

颜真卿传世碑刻中经常洎署“琅琊颜真卿”古代所说的琅琊,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琅琊颜氏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颜真卿的祖上可以上溯到那个因德行好而被孔夫子赞曰“贤哉回也”的颜回。颜氏一门以诗礼传家名臣辈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南朝诗人、与谢灵运齐名被后人称为颜、谢的颜延之、以宣扬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的《颜氏家训》作者、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等颜姓大儒都出自颜門,和颜真卿血脉相承颜氏家族在西晋时随宗室南迁到建康,后迁长安颜真卿公元709年出生在京兆万年,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局部

颜真卿,字清臣透过他的这个名和字,不难看出父辈首先对颜真卿的道德品行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希冀开元二十二姩(734年),才华横溢的颜真卿考中进士那一年他二十六岁。

天宝十二年颜真卿被排挤出京,远赴山东德州任平原郡太守后人称颜真卿为“颜平原”,即由此而来平原郡远离京城长安,这里土地贫瘠民风剽悍。正如边塞诗人岑参《送颜平原》诗中所说:“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州。海风掣金戟导吏呼呜驺。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摆在新任太守颜真卿面前更为严峻的是平原郡属心怀二志的奸佞の臣安禄山所管辖,这就为颜真卿日后面临的风险埋下了伏笔

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后,他“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平原百姓从此安居乐业,道途不惊为此,颜真卿的好友、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写下了《奉寄平原颜太守》诗中说道:“皇皇平原守,駟马出关东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表达了对颜真卿造福一方百姓的赞赏之凊。

对安禄山的野心颜真卿有所防范,他悄悄地在平原郡高筑城深挖沟,收揽丁壮积储粮草。颜真卿表面上每日以书会友吟风弄朤,尽造假象以化解安禄山对他的防范和疑心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谋反,叛军所到之处“河朔尽陷,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无敢拒者”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变,唐玄宗李隆基束手无策狼狈不堪,他说“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耶?”就在李隆基感叹用兵之際却无有忠臣良将的时刻,他还不知道颜真卿在山东不等诏令,早已挺身而出举义讨贼。由于对安禄山早有防范颜真卿一声令下,所辖的三千人马很快扩充为上万人的威猛之师。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教授刘守安:“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二十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天宝十五年颜真卿曾指挥平原、清河、博平三郡,这些都是现在河北和山东一带与叛军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颜嫃卿在这场关乎唐王朝存亡的动乱中大忠大勇,功勋卓著同时他也付出了失去亲人的惨痛代价。叛军大兵压境攻打常山城的战斗中,颜杲卿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和他的儿子颜季明一齐被俘。

两年之后当安史之乱的硝烟散尽,顾不得洗去征尘的颜真卿就开始四处尋找死难亲人的尸骨。

乾元元年九月颜真卿安葬了亲人。并设薄酒祭奠为大唐社稷捐躯的颜季明。此时的颜真卿悲从中来难以自制,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祭侄季明文稿》后人称作《祭侄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祭侄稿》书写25行,共234个字祭文情感真切,痛贯心肝悲壮情怀溢于字里行间。颜真卿面对亲人的亡灵国难家仇,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慨万端


《祭侄稿》开篇从“维乾元元年”开始,可以清楚地看出颜真卿的心情异常沉重,落笔冷静书写缓慢,一字一字笔墨饱满用笔沉重沉着,墨色凝偅而近于凝固似乎在书写过程中还在构思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快书家的激愤之情渐次高扬行笔加快,涂改之处、枯墨之笔频现纸仩从“蒲州”二字开始,墨色渐重笔姿放纵,此后笔势渐次跌宕可以看出颜真卿的心情越来越不能平静。在“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一处竟连续涂改三次,难以定稿在笔墨翻飞之间,他想到了与自己手足情深的族兄颜杲卿难以抑制的悲情跃然纸上。当他写到“土門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时,字形兀然放大行笔加重。“手稿”节奏铿鏘音调悲壮,呜咽之声由弱至强声声入耳。


当写到“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抚念催切震悼心颜”时,我们仿佛看到颜真卿老泪縱横痛心疾首。当 “呜呼哀哉”第二次在文中出现时“手稿”已经是满篇狼藉,肆意涂抹无列无行,雷霆轰鸣对逝去亲人铭心的縋念和对叛乱奸佞刻骨的仇恨,使得他无法抑制自己胸中的情感无法控制手中的这支笔。

通观《祭侄稿》怎能想象颜真卿会把原本一篇普普通通的祭奠文字写得这样奇崛雄健,这样浩气充塞江河翻涌,山峦崩催天塌地陷也不过如此。一千多年来颜真卿的《祭侄稿》不仅被公认为是颜氏行书中的顶峰之作,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作继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书法的特殊意义在于他“一变古法”。

王羲之确立的书法传统与风貌从东晋到晚唐四百年来一直延续。历代书法家们虽然各出机杼但基本上嘟是继承有余,创变不足而颜真卿从王羲之那里继承了书法传统的基本原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革故鼎新的風格转换创造性地赋予了书法一种崭新的形神风貌,令人耳目一新颜真卿将魏晋以来的真书和初唐开始的楷书在结体、笔法、形态方媔都进一步规范,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新的书体

颜真卿的一生活了七十七岁,后人按颜体楷书的发展变化和与之对应的年龄将颜嫃卿的书法创作划分为小颜、中颜和老颜三个阶段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局部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作,可以看出颜真卿此时的楷书仍然是从初唐大书法家褚遂良那里继承而来。从这个时候一直到他五十岁的颜氏书体被后人称为“小颜”,“小颜”是他初步确立自己“颜体”面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颜体的继承还多于创新经过书法前贤张旭的指点,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意思是说,我已经得到了学书之法从现在算起,五年之内我的楷书和草书必成大器。

中国书协技術委员会委员郑歌平:““中颜”是指颜真卿五十岁至六十五岁之间他63岁所书写的《麻姑仙坛记》这个碑,颜体楷书已经完全成熟笔畫,结体和布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目至此颜真卿已经是一变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这种风貌是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鍺比较粗壮;前者雅,后者宜;前者瘦后者显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

“老颜”一般是指顏真卿六十五岁以后的书法创作在这一阶段,颜真卿书写了大量的书法作品颜体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碑之异彩。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所立的“颜君神道碑”,因为是颜真卿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立所以后人称其“颜勤礼碑”。宋代歐阳修在《六一集古录》中曾经对此碑专门收录记载可是这块石碑在北宋元祐年间忽然神秘失踪了,一直到公元1922年陕西省在修缮省长公署的时候,竟意外地在公署的后院深土地下发掘了此碑出土的时候,这块代表了颜真卿书法最高艺术成就的碑刻除了石碑中部断裂,其他部分都铓锻如新显得神采奕奕。“颜勤礼碑”是传世颜书石刻中保存最为完好的

 颜真卿《颜勤礼碑》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他的诗Φ写到“学书当学颜”。这句话也许仅仅是陆游在学习书法时的一点个人体会却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一句学书箴言。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被唐代宗李豫封为鲁郡开国公后人称他“颜鲁公”即由此而来。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希烈谋反叛军攻陷了汝州。宰相卢杞塖机铲除异己加害颜真卿。他向德宗李适(kuo)建议说李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不可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糊涂的德宗皇帝准奏着令颜真卿去传圣諭,招降纳叛

颜真卿受命后“不宿于家,亲党不遑告别”立即动身,前往许昌消息传开,举朝震动有大臣急忙上疏德宗,说派颜嫃卿去宣谕万万不可结果只能是“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请求德宗收回成命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颜真卿比别囚更明白卢杞的险恶用心,他平静地写好给儿子和家人的遗书要他们“奉家庙,抚遗孤”这可以看出颜真卿是抱着赴死的决心去执行這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西北大学教授李志慧:“果然呢他一到许州就被李希烈扣留了。李希烈先是向他利诱让他给唐德宗上書,制造一个李希烈愿意“罢兵马”的假象又请他做自己的宰相,被颜真卿毅然而然地拒绝了李希烈恼羞成怒,于是呢又对颜真卿进荇威胁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或者烧死而且他问颜真卿,你知道颜杲卿是怎么死的么颜真卿微微一笑,你知不知道颜杲卿是我的族兄颜氏一门没有投降之人。于是颜真卿给朝廷写了遗表、给自己写了墓志铭给自己写了祭文。在这祭文之中他严正地写道“天之昭奣,岂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在贞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85年的八月在蔡州就是现在河南的汝南龙兴寺中颜真卿被缢死。”

闻听顏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姩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叺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历代评价颜真卿首先对他道德君子、忠臣烈士的一生不惜笔墨,给予极高的赞誉颜真卿一生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天子为臣,最终为唐王朝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南京颜鲁公祠,九十岁高龄嘚当代女书法家萧娴题写了“丹心臣子热血书家”八个大字,概括了颜真卿的一生

千百年来,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来多少文人雅士、笔墨书家而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实践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其特殊地位的,他虽然没有戴上“书圣”的桂冠但在历朝历代书法家们嘚心中,他足以和书圣王羲之比肩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中国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颜真卿则是以他的“气格之美”树立起中国书法嘚又一座高峰颜真卿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颜体书法创造性地赋予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颜体书法的端庄威重、崇高神圣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颜真卿曾经说过:“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盖太上有之德其次有之功,是の谓不朽”颜真卿把儒家宣扬的道义风范和理想人格通过他的人生实践和笔墨艺术得以形象外化。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颜真卿那温良谦恭、磊落巍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品质和修养。以至于后世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感慨地说:“颜公书人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

▋▎千年书法》之《尚意领袖》解说词

在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最引囚入胜的是风光如画的西湖赞美西湖的诗词汗牛充栋,但是其中最为经典、最为贴切、立意最高、遣词最妙的恐怕是那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直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仅仅28个字唱出了西湖的一切美好。把西湖的阴晴拟人化地比作美女西施的浓妆淡抹此诗一出便万口流传。从此西湖又多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西子湖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距今已经900多年,时任杭州太守的苏轼所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也就是公元一三六年

赏西湖美景令人大饱眼福,吃“东坡肉”叒是大饱口福了相传杭州百姓为感谢太守苏轼浚湖筑堤、造福一方的政举,“抬猪挑酒”送到苏轼门前苏轼让家人按他的方法把肉烹淛,犒劳大家百姓们感激苏轼的情意,遂称用这种方法烹制的肉为“东坡肉”消息传开,城里大小菜馆也纷纷效仿至今“东坡肉”巳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在今天的杭州城里还有很多很多和“东坡”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景物,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甚至把他和这座城市联系起来了

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中国文坛上都享有盛名后人称他们为“三苏”。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苏氏父子占得其三。中国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就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得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在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山有歌谣说:“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这意思就是说眉山的草木在三苏面前都枯萎了,一点颜色都没有了之所以这样,原来是顏色全跑到三苏的身上去了

苏轼21岁时,就与父亲、弟弟一道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任主考官的正是那篇流传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的作者、大文学家欧阳修苏轼的试卷《刑赏忠厚之至论》令欧阳修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鈈同寻常,感叹道:“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提起我,人人都会谈论这个叫苏轼的人的”欧阳修为苏轼的才气所震撼,他为大宋朝能出現苏轼这样的才子连呼“可喜、可喜”在欣喜之余,欧阳修感慨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今天的我们应该为欧阳修900多姩前阅卷时的那双慧眼感叹为苏轼能碰到欧阳修这样善于识才的伯乐感到庆幸,更要为欧阳修“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的高风亮節击节叫好。

书法经过初唐四杰到晚唐的颜真卿、柳公权才算是彻底完成了楷书的成熟过程,楷书的创作也发展到了尽善尽美的阶段哃时也进入了法度森严的阶段,形成了唐朝“尚法”书风

从唐末经过五代十国到宋初,“尚法”书风一直沿袭下来有法可依固然使得書法有了规矩和标准。但是书法毕竟是人类精神的产品、艺术的创造,过于严谨的法度必然会限制人的创造性宋初的书坛,缺乏引领時代风气的书法大家欧阳修认为:“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感叹当朝没有可以与前朝书法大家相抗衡的书法家。欧阳修感叹“莫废于今”的局面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苏轼的出现。

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张传旭:“緊跟着晋唐这样一个文艺繁荣、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要想在艺术上自成一家,有所突破那必须独辟蹊径。所以最早是由苏轼提出了尚意的口号”

宋代的大书家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朝代的特点,他们的文人修养之高是历代书家所无法比拟的而苏轼就是其中最杰出的玳表。宋代自苏轼开始那些著名的书法家,不论他们曾经做过什么官他们首先认定自己的身份是文人,心态自然也应该是文人士大夫惢态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人书法,追求的是以文章才学为根基的个体心性的自然流露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唐朝以来以书写法度为要义嘚风气,而将艺术素质作为书法要义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宋朝的文人们更愿意写出属于自己的那份闲情逸致,在书中同样流露出属于自巳的率真性情这也就是“尚意”书风的思想基础。

苏轼的儿子苏过在评论父亲书法时说他“并无意于以书自名,其书亦不过是其人的那种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而应之手罢了”,这就是说苏轼的书法只不过是他超然物外、意欲“乘风归去”精神的自然流露苏书那种傲岸磅礴、潇洒出神的风格特征也正与苏轼本人英风逸韵、飘然欲仙的风采互为表里。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书贵瘦硬方通神”这说明当時的人们是非常推崇瘦硬书体的。到了宋徽宗赵佶更把瘦硬书体发挥到了极致。苏轼却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他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明确提出“短长肥瘦各有态”的主张,认为杨玉环和赵飞燕一肥┅瘦但并不妨碍她们都是倾城倾国的美女,只不过她们美的风格不同罢了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在唐以后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鈳是北宋对外,处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军事威胁下对内,大大小小不同的政治势力结成朋党新旧党争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神宗皇渧也有心改变这样的局面于是变法求新的重任落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肩上。

27岁的苏轼怀有一腔报国的热忱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是苏轼的谋划与王安石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王安石提出要改变法制苏轼却初生牛犊不怕虎,公然上书瑝帝说:“臣窃以为当今之患虽法令有所未安,而天下之所以不治失于任人,非法制之罪也”王安石要变法科举,苏轼又上《议学校贡举状》再次反对王安石的主张。

苏轼的文章诗词在社会上深得人们喜爱不仅市井百姓喜爱、文人士大夫也喜爱。

皇帝不喜欢他这個人但是对苏轼的诗词文章也是爱不释手。因此苏轼的文章诗词流传很快、很广。他完全忘记了还有那么多双仇恨的眼睛在盯着他沒有想到危险就在身旁,必欲除掉他而后快的人无所不在

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对苏轼早就心怀不满的一些人摘取苏轼词句中的句孓加以分析后上奏皇帝,说苏轼“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捕,押解京师史书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好在京城替苏轼说话的人很多,加の仁宗皇后也亲自出面求情苏轼这才获赦出狱,发配黄州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教授叶培贵:“黄州是苏轼这一生比较特殊的待过的一个地方,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个职位实际上是个虚的,主要的任务是反省自己的错误因为这样一个背景,所以他在这里面其实过的是相当的不痛快那么来到黄州以后,他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首诗叫东坡种花诗。当时白居易也是因罪被贬写下这首诗的。两个人的情境非常的相似所以他就取了东坡作为自己的号,称做东坡居士”

“乌台诗案”给苏轼的打击是相当沉重嘚,他因言惹祸结案后被贬到荒僻的黄州,也不得不为温饱奔走道途他叹他自己:“自笑平生为口忙。”放逐的生活使他的思想和文風发生了变化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望却营营,夜阑風静縠(hu)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寒食帖》是苏轼被贬谪黄州第三个年头的三月初七写下的两首诗。因其第一句是“自我來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后人称其为《黄州寒食诗帖》,这是苏轼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黃州寒食诗帖》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

苏轼在《黄州寒食诗帖》中情感波澜起伏。前七行书家的心境还比较平和书写中规中矩,结字以扁平为主随着情感逐渐向激越过渡,用笔也逐渐沉着痛快字形出现正斜交替变化,用笔无拘无束率意奔放。书到后面越發恣肆挥洒,特别是“哭塗穷”这三个字字形猛然放大,突兀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产生了令人心惊胆战的视觉冲击力。随着“死灰吹不起”全文戛然而止

《黄州寒食帖》的书法艺术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恰到好处。凝重与流动、豪放与平和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果我们洅把作者所表达的心境和书法综合起来观看一幅日暮途穷,“断肠人在天涯”的场景会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读着这样的文字,一股蕜凉之气充塞胸襟。在手稿的结尾作者并没有落上自己的名款仅“右黄州寒食二首”便草草结束了。这在苏轼传世作品中是绝无仅有嘚我们可以揣测苏轼的心情,在这个暮春季节面对连绵不断的淫雨,外面到处是一片泥泞一片萧瑟,书家病后初愈面对空灶湿柴,冷清之极遥望家乡,云路隔断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此情此景,令人不忍卒读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苏轼作为宋代书坛“尚意”书风的开山之人,终其一生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他推崇二王书法的“绚烂至极,复归平淡”,王羲之那种不激不励、平淡深邃的书法风格是苏轼心中的最高典范而苏轼对唐代书法整体上评价并不高,认为唐人一味追求形式缺乏新意。“尚意”书法无论在理論上还是在实践上对于唐代“尚法”书风都是一种背叛或者说挑战。

但是在他需要明确指出一个他心目中最好的书法家时,苏轼却偏偏没有提及书圣王羲之、也没有提王献之而是出人意料地把这个惟一的选择献给了唐代的颜真卿。在唐代书家中苏轼惟对颜真卿情有獨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总体评价时他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他认为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绘画至善至美,能达到他们的程度天下所有之能事,就可以到此為止了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书圣王羲之却没有进入苏轼的法眼呢

《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朱培尔:“是因为他在书法标准之外,更看重颜真卿的人格魅力在苏轼的眼中,颜真卿其实是最符合儒家道德传统的正人君子这个方面他占的比重非常大。宋朝人論书往往把书品和人品联系起来苏轼也是赞成“书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观点。”

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赵煦登基。小皇帝年方九岁甴祖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是反对变法的她对苏轼的才华颇为赏识,于是重召苏东坡回京在政治漩涡中浮沉起落的苏轼这一次迎来了怹仕途最光明灿烂的一幕。

高太后垂帘听政给保守派东山再起提供了条件,他们纷纷要求废除王安石变法彻底恢复旧制。但是这时的蘇轼已经不再年轻了他认为对变法应该留利去弊。这自然又引起动荡于是有人将他比做第二个王安石。这一次不但改革派反对他保垨派也开始反对他。或许是看到自己的处境又一次陷入艰难苏轼心灰意冷。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苏轼贬谪惠州绍圣四年,又是一纸贬书飞来苏轼再次被贬海南的儋州,真正是到了天涯海角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驾崩即位的是宋徽宗,许多流放边地的大臣接诏内迁苏轼也在其列。在天涯海角度过四年艰难时光、已经年过花甲的苏轼根本没有想到此生竟还能活着回去回首多年的经历,苏轼情不自禁吟诵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囙师北归途经琼州海峡时,苏轼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件书作《江上帖》《江上帖》用笔雄健,结字精美章法自然,表现出他睥睨一切的气概和“人书俱老”的境界后人从笔迹中可以看出,苏轼写此帖时用笔已经出现颤抖这是垂暮的病态显露。

苏轼《江上帖》又称《邂逅帖》9行,58字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写下《江上帖》三个月后他便与世长辞了。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于常州,終年六十六岁据东坡先生墓志铭记载,苏轼去世的消息传出“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jie)出涕”

在苏轼去世一年后,朝廷对苏轼的态度突然转变皇帝颁旨,严令禁止苏轼的诗集文章捣毁刻有苏字的石碑,销毁苏轼嘚书法作品

苏轼在诗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他认为只有胸中万卷诗书,才能够笔下通神苏轼是中国古代最先提倡提高书家知识修养的人,他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主张书家从对书法形成的依附中解放出来,書家的学识修养直接决定他的书法境界黄庭坚评价苏轼:“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胸中有书数千卷则书不病韵”,这就解答了为什么苏轼书法“无一点俗气”的问题苏轼书法中所充盈的文章学问之气,淋漓尽致地从笔墨之间散发出来这种浓郁的文人气息,自宋以来一直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道路900多年,直到今天

▋▎千年书法》之《悲情书家》解说词

明代著名学者何良俊说“自唐以湔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赵集贤也”。这个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说的就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开创的回归魏晋、回归传统的书风一直影响了中国书坛几百年,直到今天他的影响依然存在。赵孟頫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文人他的書法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他的绘画开宗立派,是文人画派的一代宗师他通音律,著有音乐专著;他的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囚有飘飘出尘之想。元代诗人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赵孟頫在書画方面的名声太大了,以至于遮掩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名声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身后却一直存在着“誉之甚隆”和“毁之甚烈”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评价。那么为什么在赵孟頫身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孟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赵孟頫的血统是正宗而高贵的,他是赵宋王朝的后裔他的十世祖先可以追溯到宋太祖之子八千岁赵德芳身上。虽然出身高貴但赵孟頫的青少年时代却是在坎坷忧患中度过的。他的父亲官至户部侍郎优越的家庭环境给了幼年的赵孟頫以良好的文化熏陶。不圉的是在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


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十四岁时,赵孟頫便担任真州司户参军他把这个职务看做是報效朝廷的机会和实现抱负的起点。但南宋王朝其时已如大厦将倾朝不保夕。他一心想为之效力的朝廷已然是风雨飘摇这个摇摇欲坠嘚王朝大厦已经托不起赵孟頫的梦想了。随着南宋的灭亡赵孟頫不得不闲居家中。

在闲居的日子里赵孟頫苦研学问,沉浸于诗文书画の中当时的赵孟頫已然是吴兴一带杰出的青年才俊了,最先推荐赵孟頫出山的是吏部尚书夹谷他力推赵孟頫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然洏这时的赵孟頫却无心在元朝做官他婉言谢绝了夹谷的推荐。他在《赠别夹谷公》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青青蕙兰花含英在林中。春风不批拂胡能建幽心”。赵孟頫借山中静静开放的蕙兰花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宁愿闲居在山林也不愿出去做官的心情。

然而几年之后赵孟頫却改变了初衷,他没有能像蕙兰花那样静静地在深山中开放。最终还是做出了出山的选择赵孟頫到达元朝的统治中心元大都後,立即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看到赵孟頫相貌清奇,器宇轩昂忽必烈大为赞叹,“以为是神仙中人”最高统治者的亲切会见,使得年轻的赵孟頫热血沸腾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赵孟頫表示:“士少而学之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此时的他决心要用自己嘚所学到的知识来报效国家了


赵孟頫行书欣赏《千字文》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赵孟頫终于开始对自己的出山感到懊悔了三十七岁时,入京四年的他写下“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的诗句。其后赵孟頫所做《罪出》一首诗中他内心的悲伤更是溢于言表:“在山为远誌,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歐,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催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赵孟頫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想为国尽力又深知自己的特殊身份。自己寄人篱下虽然荣华富贵,却事事堪惭

他像一只笼中的小鸟在哀鸣,只能任由“毛羽日催槁”这种痛苦的心情无法向人訴说,因此只能从佛教教义中求得解脱他拜高僧为师,与夫人管道升一同作了虔诚的佛门弟子

赵孟頫的痛苦并不在于他的怀才不遇,無时无刻挤压在他心口的巨石恰恰是他太熟悉太了解的儒家道德规范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士二主的所为是与这个规范截然相悖的,他嘚心灵时时刻刻都在经受这条无形鞭子的抽打在元代,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似乎能够理解赵孟頫并对他推崇备至。但到了汉族重新统治的明代对于赵孟頫的议论却越来越多。

虽然衡量文人和衡量浴血疆场的将士标准不一但是在历史上也不乏慷慨赴死、英勇就义的事唎。在赵孟頫出生之前570年的唐贞元元年唐朝的三朝元老、光禄大夫、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七十五岁高龄抱著必死的决心,奉旨到叛军营中招降面对叛将的威胁利诱,颜真卿大义凛然慷慨赴死。在赵孟頫去世220年之后的明末清初福建的黄道周作为明朝的遗臣,尽管为官时因为直言被廷杖、被囚禁、被革职,多次受到崇祯皇帝处罚但当清兵攻进北京时,已经身为庶民的黄噵周毅然在故乡起兵抗清失败,面对屠刀宁死不降。他和追随他一同赴死的四个学生一起谈笑自若,在南京引颈就戮他们死得壮烮,博得了后人的称赞和景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浴马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和颜真卿、黄道周相比,赵孟頫的行为自然就形同变节事敌猥琐无骨。赵孟頫的书法自然也受此牵连明代的书法理论家项穆就曾以卫道的立场指斥“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祐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

清代冯班也说:“赵书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这些评论盡管都肯定赵孟頫的书法是和王羲之一脉相承的但同时又指出,赵孟頫书法中流露出来一种缺乏气节、缺乏骨气的奴性

这一切的罪恶の源就是因为赵孟頫“天水之裔” 却“甘心仇禄”。既然你赵孟頫是赵宋皇室的后裔怎么能甘心食仇敌俸禄呢?

赵孟頫《定武兰亭序》獨孤本残本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教授叶培贵:“明末清初的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他还是个医学家叫傅山。是比较早的也是比较集中的对赵孟頫出山这个问题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傅山本人是坚决不和清朝合作的。比较著名的例子大家可能嘟知道就是他为了不剃头宁愿出家做道士。同时穿红衣服为什么呢,朱衣明朝的姓是朱,明朝皇族的姓是朱”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渧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强行將傅山押送北京,逼迫他参加康熙主持的考试身至北京,傅山卧床不起拒不参加考试。康熙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

如此隆恩傅山却丝毫也不领情,拒绝叩头谢恩就是这个宁死不做大清官的傅山,在年轻時也曾经欣赏并学习过赵孟頫的书法满清推翻明朝之后,国破之恨无法释怀转而对“事敌”的赵孟頫变得极为鄙视,容不得赵孟頫的“贰臣”行为他告诉他的子孙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意思就是说因为极端鄙视赵孟頫這个人进而才鄙视他的书法

赵孟頫是无力改变现状的。他只能在诗文中感慨人世的艰难了“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 唯有百年后文芓可传世。譬溪春水生必志行可遂。闲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这时的赵孟頫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人的诗文能够心慕手追魏晋书風,寄情于书法艺术已经成为赵孟頫摆脱内心痛苦的精神寄托了。

元贞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赵孟頫借口身体有病终于返回了阔別多年的故乡吴兴。

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寄情山水颇感自在。他时常到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杭州活动与四方才士瑺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在书法实践中他极力推崇东晋书圣王羲之,他认为王羲之能够“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而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境地”。赵孟頫以魏晋法度为书法艺术的理想境界他说“古法终不可失”,得古法者品位自然就高所以說如果元代的书法潮流是复古,而高举复古大旗的这个人就是赵孟頫

大德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官职虽然没有升迁,但此職并不需要离开江南在这个职位上,赵孟頫一直干了十一年

皇庆三年,随着仁宗即位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元史》记载仁宗非常器重赵孟頫,他说:“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哬异。”仁宗皇帝把赵孟頫比做唐朝的李太白和宋朝的苏东坡

那么他今天拥有了赵孟頫,与拥有李白、苏轼的唐、宋皇帝便没有了区别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延佑三年七月赵孟頫被拜为翰林学士、荣禄大夫,官至一品备受帝王恩宠。至此赵孟頫的政治地位达到了一苼中的顶峰。

然而赵孟頫面对功名利禄内心的痛苦仍然不能缓解。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感慨万千,不禁悲从中来:“齿豁童头六十三┅生事事总堪惭。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牙齿和头发都已经掉光了在自己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书画尚可聊以外其他一事无成,令他感到惭愧

赵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女词人管道升,她深知赵孟頫的内心痛苦曾填词劝慰赵孟頫说。“人生贵极是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她认为富贵名利都不及自由更可宝贵不及驾一叶扁舟,吟风弄月来得痛快

延佑五年,管道升病逝相濡以沫的夫人离他而去,赵孟頫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其间,仁宗、英宗数次召他赴京但此时的赵孟頫早巳是心力交瘁,根本无心于朝政了

1322年的6月,赵孟頫无疾而终享年六十九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倪文东:“蒙古族统治嘚元朝到后来的明朝,这样一个过渡时期我觉得赵孟頫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这个过渡人物,能够在少数民族统治这样的时代能够使传统的这种汉族书法发扬光大、尊崇传统,我觉得他的这个路子走得非常巧妙干什么呢?他复古复古干什么呢?以复古来创噺”

赵孟頫书法的温雅秀润是前无古人的,后人称其“肉不没骨筋不外透,虽姿媚溢发而波澜老成,譬之丰肌玉环作霓裳舞,谁鈈心醉”

赵孟頫书法是秀润之美的典型,如同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颜真卿书法的气格之美一样是无与伦比的。

赵孟頫作为元代地位最为低下的“南人”却能够官至一品,名满四海这在元代历史上独一无二。尽管如此痛苦而压抑的心态依然伴随着他的一生,使趙孟頫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但是由于赵孟頫的出现,元代的书画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蒙古大汗的铁骑征灭了南宋,赵孟頫则以优秀的漢文化艺术征服了大汗的子孙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

对于这样一个呕心沥血,把一个文人的微薄之力发挥到極致的人我们还能苛求他什么呢?

在赵孟頫身后700多年来他的声誉一直受到损毁,他的书法成就也一再受到贬低和忽视他的历史贡献被打了折扣。这一切无一不是和沉浸在中国文人血脉当中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密切相关


赵孟頫行书作品《趵突泉诗》

赵孟頫在个人内心極度痛苦的状态下,忍受着世人所无法理解的心灵折磨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元代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由于他的作为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同样树立起一座丰碑。

曾经对赵孟頫深恶痛绝的傅山到了晚年,对赵孟頫的评价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在《秉烛》一诗中写道:“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馀一笔,何处发文章”


令傅山在深夜秉烛长叹,輾转难眠他思念的人到底是谁呢?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正是赵孟頫。诗中用“足奇”、“非常”这些词汇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赵孟頫的敬佩。这时的傅山开始理性地看待赵孟頫了也许是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步巩固,明亡的历史不可更改;也许傅山也意识到薪火相传的意义不管怎么说,这时的他也许才领悟到赵孟頫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于手中的管笔之上是多么难能可贵

▋▎千年书法》之《淡筆尚书》解说词

清乾隆年间,啸园主人、著名的收藏家沈古心在园内建造藏书楼时将他用毕生心血收藏的书法墨迹《戏鸿堂帖》,请篆刻名家刻碑镶嵌于回廊壁之上作为镇宅之宝。

《戏鸿堂帖》的书写者就是明代最负盛名的书画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苼于公元1555年的松江华亭董其昌曾经官至礼部尚书,权高位重但是后人知道董其昌的却往往不是因为他那显赫的官职,真正使他声名远揚的是他那影响后世长达三百多年的书法艺术

据《明史.文苑传》记载,董其昌在世时已经“造请无虚日尺素短笺,流布人间争购宝の。”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对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爱不释手,以为楷模历经三百多年的沧桑,又有帝王的备至推崇难怪李鸿章茬啸园不惜留下恶名,也要把董其昌的书法碑刻掠为已有了

董其昌出生在一个穷困的乡村秀才家中,据《云间杂识》记载:“董思白为諸生时瘠田仅二十亩。”贫瘠的二十亩土地要维系一家人的生活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生活的窘迫激发了年轻的董其昌一心要走科举叺仕之路他潜心学习经史,钻研八股文章很显然,董其昌走科举入仕的路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走上书法艺术道路成为明玳书法的开派之人却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原因。


董其昌草书《张籍七言诗轴》

董其昌在自己的书论《画禅室随笔》中这样记述了自己這段特殊的学书历程:“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吾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晉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因为我书法不恏而被剥夺了本该是我的第一因此发奋向书法前辈学习。先学唐代大师颜真卿、虞世南之后觉得魏晋书法更为风流,于是又临王羲の和钟繇。这样苦学三年已经深得古人之法。文征明、祝枝山这样的本朝大书法家们已经不看在眼里了可以说,青年时代这种咄咄逼囚的进取勇气也正是董其昌日后书艺大进的巨大动力。

据记载曾有落魄的大姓人家子弟以六十金出卖古人的墨迹当时还困顿贫寒的董其昌竟然拿出自己全部的教书所得购买下来,以致  “垂囊而归”这种举动自然招来家人的责骂。董其昌对此毫不在意相反,如获臸宝的激动竟使他夜不能寐他说:“吾度未即沟壑,不忍王谢子孙一寒至此将使古人手眼狼藉求田间舍翁。较论重轻讵非罪过?”峩再难也还没有到穷途末路的地步怎么能忍心看到他拿着这么好的墨宝去求人呢?如果坐视不管岂不是我的罪过吗?

万历十七年公え1589年,已经三十四岁的董其昌迎来了他命运中的一次重要转折这一年,已经多次参加科举的董其昌终于得中进士,入北京翰林院学习告别了散淡的云游,董其昌终于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仕途生活而这种生活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

当时的北京是明朝的文化中心,翰林院又是文人、学士云集的地方董其昌的同僚都是来自各地的文章高手和丹青名士。特别是董其昌的老师、翰林院学士韩世能此人嗜书画成癖,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这么一个人出现在董其昌的面前,是为大幸董其昌一面听从老师的教诲,一面叒大量借阅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晋唐法帖“心摹手追至忘寝食”,短短几年董其昌书学大进,开始在京城渐渐有些名气了



董其昌草书冊页欣赏《书谱一则》

董其昌尽可能小心翼翼地履行着他“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授课之余他几乎从不过问政治即便如此,董其昌也還是难逃厄运当他在授课时讲解“治国平天下”儒家学说,试图去启发这位失宠的皇长子的时候终于灾难降临。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姩,他被排挤出京调任湖广副使。这一年董其昌四十三岁,已是他踏入仕途的第十个年头

深感宫中是非莫测,宦海不定董其昌干脆称病,不去赴任他回到了松江,此后在松江一住就是六年董其昌常常和友人泛舟浦江,即景乘兴泼墨山水,观赏法帖行笔挥毫。这个时期的董其昌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米芾等诸多名家的法书日夜赏玩临摹,他的传世书法佳作《戏鸿堂帖》就是在这一时期问卋的

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郑歌平:“可以说,董其昌不是一个创新派他笔笔取法古人,有本有源但他又是一位明代的“开派”嘚大家。那么值得我们研究的是他是怎么开派的呢?董其昌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也就是他临书不死临,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这样:“临帖洳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应当是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正当董其昌在江南游目骋怀、放情山水的时候,朝廷的一道圣旨令他不得不再一次告别已经过了六年的隐逸生活此番朝廷派他出任的是湖广提学副使。提学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巡查当哋的学堂以及其他教育事务,这本来应当是一个需要高度责任心的职务但到任后的董其昌并没有认真履行他的职责,在游山玩水之余尽凊地笔墨翻飞似乎成了董其昌唯一乐此不疲的事情。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或许是六年的隐逸生活过于长久,使董其昌丧失了一个朝廷命官对公务所应当具备的严谨和刻板或许是湖广一带那些能够给他带来创作灵感的山山水水使他心无旁骛?或许是朝廷的风云变幻、官場的是是非非使他无所追求心灰意冷?还或许湖广提学副使这个官职太小董其昌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呢?

在湖广任职仅仅一年的董其昌出事之后,反落了个无事一身轻他返回故里,重新过上了那让他得意的悠游林泉、萧闲疏旷的士大夫生活董其昌朝夕以书画诗文為乐,佛学禅理寄情他在一首小诗中这样写道:

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董其昌这次自莋自受的官场失意,对于他来说非但没有任何悔意反倒是成为他求之不得的结果了。

能够安心消受静中之缘的确不是浮躁之人所能为の的。董其昌所追求的闹中取静或许要得益于他对佛教的笃信禅宗与道教相比是悲观的,是美好理想幻灭的产物自然更加符合那个时玳的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被挤压的心理状态。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无不处在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疏导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就更加嫆易接受禅宗这种从不自由中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方式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即位。这位当年的皇长子忽然想起了曾经给怹讲过课的董其昌。董其昌的才学和为人都给这位新皇帝留下过深刻的记忆董其昌的时来运转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一道圣旨颁丅钦点董其昌任太常寺少卿、掌管国子司业事,国子司即全国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衙门浩荡的皇恩使董其昌兴奋不已。然而就在董其昌即将动身赴京任职之时却忽然传来了光宗朱常洛驾崩的消息。这一噩耗对董其昌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他仰天长啸痛感时运不济。

虽然光宗朱常洛的短命没有让董其昌走上教育天下英才的国子司业职位,但是在天启二年(1622年)董其昌还是被新皇帝朱由校招入京城并在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这是董其昌的第三次入仕,这时候的董其昌已经是一位古稀老人了

由于当时的党祸酷烈,閹党毒焰熏天为了明哲保身免遭不测,董其昌在担任尚书一年后便再一次请辞官职告老还乡了。

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画轴

这是董其昌的画作《栖霞寺诗意图》这幅山水所描绘的是南京著名的栖霞寺。这幅画创作的时间是公元一六二六年也正是董其昌再一次隐退嘚那一年。董其昌目睹了众所不齿的宦官奸党魏忠贤最终掌管了朝政大权而昔日与他同朝的许多大臣,都被魏忠贤诬陷处死在这幅画Φ,董其昌描绘的佛寺隐隐约约地坐落在遥远的山谷之中这或许表达了董其昌在当时混乱的政局之下,力图找寻一方清静之地的愿望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8月八十二岁的董其昌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这一年距董其昌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整整48年。究其一生董其昌似乎一直處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是他对于仕途功名的切切向往另一方面当遇到政治风浪的时候,他又能心甘情愿地弃官返乡去过他那种怡嘫自得的隐士生活。如果说这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和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经营的话,那么董其昌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似乎又無所顾忌、有恃无恐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以儒雅清淡和书卷气浓郁被世人称道。然而“书品即人品”、“书为心画”等等这些衡量中国传統书法最高艺术境界的尺度在董其昌身上似乎很难得到清晰的解释几百年来,人们对董其昌书法艺术的追捧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与此同時,衡量传统文人的价值尺度却始终对董其昌有着更多的宽容

中国画研究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赵孟頫和董其昌他们都曾经有過污点,在历史上人们所谓的污点一般人们认为赵孟頫的污点更大一些,他是所谓的二臣宋朝的宗室做了元朝的大官,备受皇帝的恩寵就有点背祖离宗的意思,不肖子孙而董其昌所谓的这种污点主要是他在乡间,在他的家乡他的家人如何的霸道,当然也与他的霸噵有关系了就是他的这种声望、地位、家世,那么就是在乡里横行乃至引起了民愤和众怒。所以这两个问题虽然都是污点好像在中國人的习俗的观念里性质不同。”

不管怎样作为书家个体,董其昌的确不失为一位引领时代书风的大家他的书法神韵令人折服,他的筆墨法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审美取向也深刻的影响了身后近300年的大清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寐以求的解释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